第一篇:研究中心2004年博士后研究课题情况汇报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招收研究课题
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优选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北非地区构造-沉积一体化研究;
2.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3.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油气差异富集特征研究;
4.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油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5.北非地区历年招投标及释放区块特点分析; 6.北非地区有利区带优选及进入策略研究。
澳大利亚边缘海地区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2.3.4.天然气富集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发育特征、成因类型及演化规律研究; 富气盆地的基本成藏条件和资源潜力及其分布规律的类比研究;
大型天然气田的主要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关键技术的研究; 勘探战略方向与主攻领域及投资策略研究。
推覆挤压环境下构造样式分析及构造演化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推覆挤压环境下不同盆地类型应力机制分析和构造样式的建立。2.平衡横剖面恢复技术和相关褶皱理论技术的应用。3.推覆挤压盆地构造演化史分析及生排烃史配套研究 4.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分析与勘探思路
北部湾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北部湾盆地断裂演化期次、分布特征和应力特征; 2.北部湾盆地反转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 3.4.5.6.北部湾盆地地温场特征与古地温研究;
北部湾盆地火成岩发育期次、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 北部湾盆地二级构造带类型及分布特征; 北部湾盆地构造变形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中国边缘海第二沉降带沉积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第二沉降带沉积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机制 2.第二沉降带沉积盆地沉积物的沉积、充填过程、配置和生烃岩系的关系 3.第二沉降带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海外碳酸盐岩区勘探目标沉积储层预测技术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碳酸盐岩的高分辨率层序模式及划分标志;
2.碳酸盐储集体的成因、沉积作用过程、识别方法与标志、分布。
南海北部超深水区盆地结构与资源潜力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南海北部陆坡超深水区盆地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2.南海北部超深水区构造圈闭发育及其综合评价。
西湖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西湖凹陷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建立(单井、联井、井震对比);
2.西湖凹陷沉积相研究(沉积环境、过程、物源、中期旋回相图、东北区成岩作用); 3.西湖凹陷烃源岩分布(沉积背景及分布特点);
4.西湖凹陷盖层研究(类型、精细评价、有利区带预测)。
渤海海域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河流相储层不同建筑结构模型的正演研究技术; 2.地震层序模型的敏感表征参数分析技术;
3.定量、半定量描述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模型技术。
地层吸收特征研究和应用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地层吸收特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2.地层吸收特征参数提取和效果分析。
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地震多属性的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分析;
2.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3.不同研究阶段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技术流程建立。低孔低渗储层泥浆侵入电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反演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理论研究钻井液侵入地层的机理,建立数字模拟分析模型;
2.通过储层孔隙度、饱和度、钻井液矿化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地层径向电阻率分布和由此产生的低阻环带的影响,研究钻井液侵入后油层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的径向分布以及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变化,研究低阻环带对高频感应电阻率和低频侧向电阻率的影响差异,进而反演地层真电阻率,得到原始地层饱和度。
稠油砂岩油藏生产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分析评价,确定适合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方法 2.结合具体油田重点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剩余油开采建议
海上油田产能评价及有效开发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油井测试产能、理论产能、实际产能相互关系;
2.油井产能与流体性质、储层性质、构造形态及非均质性的关系; 3.油井产能与钻完井方式的关系;
4.油井产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即产能与出砂、出水、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5.新井型、新增产措施的产能评价; 6.海上油田产能评价最佳模式和方法; 7.油田有效开发的产能界限研究
渤海稠油油田深部封窜数值模拟及效果评价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河流相储层动态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 2.深部封窜效果地质及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3.深部封窜数值模拟预测及评价方法研究。
渤海海域不同沉积类型储层分布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总结渤海储层沉积类型,针对典型类型开展开发地震和地质特征研究; 2.建立不同沉积储层的三维分布数据库,开展地质建模及预测技术研究。
聚合物驱油体系在油层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地层环境条件下的聚合物降解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2.驱油体系在地层运移过程中的动态性质研究; 3.驱油体系性质的变化与其驱油效果之间的关系。
海上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筛选地层内源微生物,或者对稠油微生物开采菌种及其性能研究; 2.微生物繁殖率或生命力、存活寿命和代谢能力;
3.利用现场地质条件开展物理模拟及岩心驱替实验研究。
CO2用于超稠油开发的适应性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CO2对于目标油田超粘稠油的作用 2.油层流体对CO2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 3.开发方式对CO2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 4.海上稠油油田CO2吞吐适应性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动力性能和运动性能预报技术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半潜式平台的耦合水动力性能研究;
2.半潜式平台运动性能及参数敏感性研究;
3.半潜式平台波浪慢漂力、阻尼、附加质量和固有周期研究; 4.半潜式平台气隙性能研究分析;
海洋石油深水钻井工程钻柱力学分析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海洋钻井平台升沉运动下的钻柱力学分析 2.海洋深水钻井钻柱组合设计分析
3.海洋深水钻完井井口管柱悬挂力学分析 4.海洋深水钻井井身结构设计分析
钻完井井下控制技术及钻井工程信息分析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钻井工程信息分析技术
钻井系统软件及数据库 钻井工程监测分析 2.智能完井技术 井下流量控制样机设计与制造
井下流量温度压力测量、信息传输和控制 3.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机电控制技术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设计可视化
深水钻井设备及钻井工程力学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深水钻井机械技术
深水钻机参数及设备选型研究
动态钻机设计分析
深水钻机及作业可视化及仿真
海洋钻井平台升沉运动下的钻柱力学分析 2.深水钻井工程流体力学
海洋深水钻井环空携岩技术 海洋深水井控技术 控压钻井技术
联系人:高彦书:010-84522562 *** gaoysh@cnooc.com.cn 刘春娟:010-84522575 liuchj2@cnooc.com.cn
010-84510104(传真)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油大厦1605房间
邮编:100027
第二篇:博士后工作协议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博士后工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乙方:研究室合作导师 丙方:博士后研究人员
为了保障博士后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甲、乙、丙、三方就博士后研究工作签署如下协议:
一、丙方自愿申请到甲方 研究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经考核甲乙双方同意接收丙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二、丙方在 研究室做博士后研究的工作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一般不得提前离站。
三、乙方和丙方共同协商确定: 1 科研项目: 2 工作计划:目标: 合作导师指定的任务。
四、丙方在站期间,甲、乙双方共同为其每月提供研究助理津贴(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岗位津贴、住房补贴、科研津贴)。岗位工资 680 元 薪级工资 317元 岗位津贴 1000元 住房补贴 1000 元 科研津贴 元 合计 元
工资从 年 月开始发放 2 丙方需向甲方人事部门提供: 工商银行开户帐号: 本人身份证号: 费用来源所用课题号:
五、甲乙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为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丙方应遵守甲乙双方的规章制度,努力按计划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在此期间,至少每半年向乙方研究室作一次学术报告,乙方根据工作成绩可调整丙方的科研津贴标准。
六、为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丙方在站期间不能申请出国做博士后或进修学习,不能因出国而办理中途退站。若因课题研究需要出国,应按国家及甲方规定办理相应的出国(境)手续。
七、丙方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如因研究项目(课题)进度等客观原因在两年工作期内不能按时出站,经甲乙双方审核批准确需延长工作期限者,由甲、乙、丙三方商定延长时间,延长期间的研究助理津贴由甲乙双方决定。
八、丙方因病连续请假3个月以上者或由于个人表现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工作者,应由甲、乙双方认定,并报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终止其研究工作并办理退站手续,甲乙双方同时终止各项经费的支付。
九、丙方工作期满,应提前一个月向乙方递交科研工作总结,并做研究成果报告,由乙方组织专家组评审检查,验收通过后方可办理出站手续。
十、甲、乙、丙三方保证遵守本协议,如有特殊情况需调整,应经三方协商确定后,以书面形式将结果报博士后流动站备案并实施。违约者愿接受第四条所列博士后研究助理津贴2个月费用做为经济赔偿。
十一、需补充说明的事项:
十二、本协议自三方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签章):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丙方签字:
年 月 日
第三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
一、工程中心的基本情况
*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效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浇注和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智能型箱式变电站、高低压配电柜、电缆分支箱等。中心有40名从事新产品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且专业造诣深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5以上,且设施配
备齐全,有布局合理的研究基地1100平方米和试验场所2500平方米。且配备了现代信息网络,运用平面CAD和三维CAD以及PAN数据库变压器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和管理工具。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各类电力变压器产品的能力。
二、资金投入情况:
中心依托单位*一贯注重科技兴厂,走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过去中心平均每年投入800多万元经费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2003年组建市级工程中心时计划投入126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122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00多万元;组建省级工程中心我们将遵循省科技厅关于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的要求、规划和布局原则进行组建。计划第一年投入1430万元,第二年1250万元,第三年1050万元,合计总投入3730万元。
三、中心科研成果情况:
*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创建于1997年,当时名叫*研究中心,于2003年定为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名叫*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历年来,中心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有S8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新S9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S11全密封电力变压器、SCH11非晶合金铁芯干式变压器、ZGS9组合式电力变压器、ZBW箱式变电站和高低压配电柜,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有S9-MD三相互不干扰全密封电力变压器,与广东工学院合作有变压器波纹油箱自动折叠生产线微机控制系统等产品,其中S8型产品是率先全国同行而研制开发的(当时全国变压器行业是生产S7产品);S9型高效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SCH11非晶合金铁芯干式变压器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S9-MD三相互不干扰电力变压器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多项产品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实用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与此同时,企业除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以外,还竭力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于2003年获得了广东省著名商标。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科技产业化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以上科研成果,不同程度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每年总销售额超亿元,新产品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80以上,年创税利超千万元,人平产值达51万元,在*变压器行业名列前茅。
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上,这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环保政策,在当前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例如:S11型全密封电力变压器产品,其铁芯是选用新型高性能导磁材料,采用五级以上渐进式接缝结构,即提高了铁芯整体的机械强度,也确保了产品的低损耗、低空载电流和低噪音,产品线圈绕组选用新型导电材料冷挤压成型无氧铜,采用新型筒式结构及帘式油道新的绝缘散热结构,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耐短路能力及降低材料耗用和负载损耗,产品外壳采用波纹油箱,整体结构紧凑美观且散热性能好,因此产品具有低损耗、低噪音、体积小等特点,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五、中心的发展思路
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沿着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新产品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坚持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并存的方针,按照省级工程中心的标准和要求来规划和布局,并进行技术目标凝炼,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质量科研人员的培养,实现科技产业化,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要求的高科技产品,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将研究中心建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在省变压器行业起引领作用的电力变压器研究开发基地,推动企业及行业的科技进步,做行业的领头羊。
目前,我们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将要和正在研发的产品有非晶合金电力变压器、S11卷铁芯变压器、和智能型自保护电力变电系统等。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是与日本日立公司、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合作的项目,该产品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与硅钢片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下降70至80,空载电流下降80;智能型自保护电力变电系统是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的项目,其特点是自动对设备进行保护,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实现无人值守并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且通过稳定的通讯网络将电力系统工作状态信息及时反馈到指挥控制中心实现集中监控和指挥。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移动式变电站及独立配电变压器和高低压开关柜,并延伸到整个电力变配电系统中,实现智能化自保护运行。
总之,工程中心希望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装备,提高和加快成果的产业,并不断推出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材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材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材料2007-02-06 09:53:06
一、工程中心的基本情况
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效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浇注和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智能型箱式变电站、高低压配电柜、电缆分支箱等。中心有名从事新产品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且专业造诣深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以上,且设施配备齐全,有布局合理的研究基地平方米和试验场所平方米。且配备了现代信息网络,运用平面和三维以及数据库变压器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和管理工具。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各类电力变压器产品的能力。
二、资金投入情况:
中心依托单位一贯注重科技兴厂,走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过去中心平均每年投入多万元经费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年组建市级工程中心时计划投入万元,实际完成投入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多万元;组建省级工程中心我们将遵循省科技厅关于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的要求、规划和布局原则进行组建。计划第一年投入万元,第二年万元,第三年万元,合计总投入万元。
三、中心科研成果情况:
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创建于年,当时名叫研究中心,于××年定为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名叫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历年来,中心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有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新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全密封电力变压器、非晶合金铁芯干式变压器、组合式电力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高低压配电柜,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有三相互不干扰全密封电力变压器,与广东工学院合作有变压器波纹
油箱自动折叠生产线微机控制系统等产品,其中型产品是率先全国同行而研制开发的(当时全国变压器行业是生产产品);型高效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非晶合金铁芯干式变压器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三相互不干扰电力变压器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多项产品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实用型专利项,发明专利项。与此同时,企业除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以外,还竭力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于××年获得了广东省著名商标。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科技产业化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以上科研成果,不同程度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每年总销售额超亿元,新产品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以上,年创税利超千万元,人平产值达万元,在变压器行业名列前茅。
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上,这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环保
政策,在当前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例如:型全密封电力变压器产品,其铁芯是选用新型高性能导磁材料,采用五级以上渐进式接缝结构,即提高了铁芯整体的机械强度,也确保了产品的低损耗、低空载电流和低噪音,产品线圈绕组选用新型导电材料冷挤压成型无氧铜,采用新型筒式结构及帘式油道新的绝缘散热结构,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耐短路能力及降低材料耗用和负载损耗,产品外壳采用波纹油箱,整体结构紧凑美观且散热性能好,因此产品具有低损耗、低噪音、体积小等特点,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五、中心的发展思路
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沿着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新产品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坚持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并存的方针,按照省级工程中心的标准和要求来规划和布局,并进行技术目标凝炼,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质量科研人员的培养,实
现科技产业化,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要求的高科技产品,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将研究中心建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在省变压器行业起引领作用的电力变压器研究开发基地,推动企业及行业的科技进步,做行业的领头羊。
目前,我们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将要和正在研发的产品有非晶合金电力变压器、卷铁芯变压器、和智能型自保护电力变电系统等。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是与日本日立公司、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合作的项目,该产品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与硅钢片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下降至,空载电流下降;智能型自保护电力变电系统是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的项目,其特点是自动对设备进行保护,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实现无人值守并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且通过稳定的通讯网络将电力系统工作状态信息及时反馈到指挥控制中心实现集中监控和指挥。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移动式变电站及独立配电变压器和高低压开关柜,并延伸到整个电力变配电系统中,实现智能化自保护运行。
总之,工程中心希望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装备,提高和加快成果的产业,并不断推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提供企业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注重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严抓产品质量,培养知名品牌,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且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结汇报
一、工程中心的基本情况
*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效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浇注和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智能型箱式变电站、高低压配电柜、电缆分支箱等。中心有40名从事新产品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且专业造诣深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5以上,且设施配
备齐全,有布局合理的研究基地1100平方米和试验场所2500平方米。且配备了现代信息网络,运用平面CAD和三维CAD以及PAN数据库变压器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和管理工具。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各类电力
变压器产品的能力。
二、资金投入情况:
中心依托单位*一贯注重科技兴厂,走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过去中心平均每年投入800多万元经费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2003年组建市级工程中心时计划投入126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122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00多万元;组建省级工程中心我们将遵循省科技厅关于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的要求、规划和布局原则进行组建。计划第一年投入1430万元,第二年1250万元,第三年1050万元,合计总投入3730万元。
三、中心科研成果情况:
*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创建于1997年,当时名叫*研究中心,于2003年定为市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名叫*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历年来,中心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有S8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新S9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S11全密封电力变压器、SCH11非晶合金铁芯干式变
压器、ZGS9组合式电力变压器、ZBW箱式变电站和高低压配电柜,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有S9-MD三相互不干扰全密封电力变压器,与广东工学院合作有变压器波纹油箱自动折叠生产线微机控制系统等产品,其中S8型产品是率先全国同行而研制开发的(当时全国变压器行业是生产S7产品);S9型高效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SCH11非晶合金铁芯干式变压器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S9-MD三相互不干扰电力变压器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多项产品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实用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与此同时,企业除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以外,还竭力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于2003年获得了广东省著名商标。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科技产业化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以上科研成果,不同程度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每年总销
售额超亿元,新产品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80以上,年创税利超千万元,人平产值达51万元,在*变压器行业名列前茅。
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上,这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环保政策,在当前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例如:S11型全密封电力变压器产品,其铁芯是选用新型高性能导磁材料,采用五级以上渐进式接缝结构,即提高了铁芯整体的机械强度,也确保了产品的低损耗、低空载电流和低噪音,产品线圈绕组选用新型导电材料冷挤压成型无氧铜,采用新型筒式结构及帘式油道新的绝缘散热结构,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耐短路能力及降低材料耗用和负载损耗,产品外壳采用波纹油箱,整体结构紧凑美观且散热性能好,因此产品具有低损耗、低噪音、体积小等特点,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五、中心的发展思路
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沿着科技创新、不断开拓新产品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坚持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并存的方针,按照省级工程中心的标准和要求来规划和布局,并进行技术目标凝炼,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质量科研人员的培养,实现科技产业化,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要求的高科技产品,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将研究中心建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在省变压器行业起引领作用的电力变压器研究开发基地,推动企业及行业的科技进步,做行业的领头羊。
目前,我们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将要和正在研发的产品有非晶合金电力变压器、S11卷铁芯变压器、和智能型自保护电力变电系统等。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是与日本日立公司、沈阳变压器研究所合作的项目,该产品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与硅钢片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下降70至80,空载电流下降80;智能型自保护电力变电系统是与广东工业大
学合作的项目,其特点是自动对设备进行保护,使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实现无人值守并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且通过稳定的通讯网络将电力系统工作状态信息及时反馈到指挥控制中心实现集中监控和指挥。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移动式变电站及独立配电变压器和高低压开关柜,并延伸到整个电力变配电系统中,实现智能化自保护运行。
总之,工程中心希望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装备,提高和加快成果的产业,并不断推出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