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园林常见植物配置表
南京园林常见的植物配置表
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特点摘要:以南京市几个纪念性公园、自然式公园、代表性高校及主要街道绿化的植物配置和造景为分析对象,从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出发,综合叙述了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同时针对现有情况,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南京;园林植物;植物遣景
完美的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本文以南京市的植物造景特色为例,加以讨论。1 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特色1.1植物造景的科学性1.1.1采用大量乡土树种及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有大量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南京园林就地取材,应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乡土树种的大量运用,节省了成本和养护费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南京园林应用的常见乡土树种列于下。
(1)常绿乔木及灌木树种:圆柏、粗榧、罗汉松、广玉兰、含笑、樟树、枇杷、椤木石楠、石楠、蚊母树、锦熟黄杨、雀舌黄杨、苦槠、青冈栎、石栎、海桐、冬青、胡颓子、桂花、女贞、六月雪等。
(2)落叶开花乔木及色叶树种:白玉兰、银杏、水杉、合欢、山茱萸、灯台树、四照花、枫香、毛白杨、小叶杨、垂柳、枫杨、麻栎、白栎、槲栎、榆类、朴类、构树、杜仲、梧桐、乌桕、卫矛、丝棉木、枣、臭椿、无患子、黄山栾树、黄连木、五角枫、元宝枫、鸡爪槭、红枫、羽毛枫、小檗属、朱砂根、紫金牛、南天竹等。
(3)花灌木:月季、木香、棣棠、火棘、海棠、梅、蜡梅、杏、紫荆、红瑞木(冬天观红果)、锦带花、海仙花、天目琼花、蝴蝶绣球、结香、山茶、杜鹃、金钟连翘、八仙花、金银木、金丝桃、紫薇、栀子花等。
(4)林下耐荫地被:箬竹、水栀子、络石、石菖蒲、萱草、二月兰、紫萼、玉簪、垂盆草等。
(5)爬藤类:紫藤、金银花、中华猕猴桃、常春藤等。
除乡土树种之外,南京园林还选择应用了性状优良的外来树种,如:雪松、法桐、日本五针松、火炬松、湿地松、池杉、铺地柏、鹅掌楸、樱花、槐、洒金珊瑚、八角金盘、珊瑚树、加拿大杨、木槿、石榴、爬山虎、葡萄、七叶树、云南黄馨、茉莉花、夹竹桃、大叶黄杨等。
1.1.2营造科学合理的生态群落,形成优美景色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科学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配置合理的人工群落,在满足了各类植物的生态要求的同时形成优美错落的天际线变化和显著的季相变化[春花,夏叶,秋果(叶),冬干],营造出一年有四景或突出一季兼顾四季的景观效果。
1.1.2.1营造大量的典型群落
南京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群落有:
广玉兰香樟红枫一海桐球沿阶草;枫香一桂花梅花六月雪一麦冬;悬铃木西洋杜鹃吉祥草;金钱松一红枫南天竹红花酢浆草;垂柳云南黄馨黄花鸢尾睡莲;朴树红枫孝顺竹一含笑红花酢浆草;银杏香樟一金叶女贞西洋杜鹃;水杉棕榈紫叶李一八角金盘;芭蕉八角金盘十大功劳一南天竹麦冬等。
1.1.2.2注意乔灌草复交群落树种的选择
南京园林植物造景中科学地选择了大量的乔灌草,形成复层混交群落。
第一层的植物有:
马尾松、广玉兰、樟树、冬青、苦槠、青冈栎、石栎、桂花、女贞、白玉兰、银杏、水杉、合欢、五角枫、元宝枫、枣树、臭椿、无患子、黄山栾树、枫香、毛白杨、南京杨、垂柳、麻栎、白栎、槲栎、南京椴、皂叶树、榆类、朴类、构树、杜仲、梧桐、乌桕、雪松、法桐、火炬松、湿地松、池杉、七叶树槐、美洲黑杨、鹅掌楸等。
第二层的植物有:
含笑、海桐、石楠、蚊母树、粗榧、罗汉松、山茱萸、灯台树、四照花、丝棉木、黄连木、红枫、羽毛枫、月季、木香、棣棠、火棘、海棠、梅、腊梅、杏、紫荆、红瑞木(冬天观红果)、锦带花、海仙花、天目琼花、蝴蝶荚蒾、结香、山茶、杜鹃、金钟连翘、八仙花、金银木、金丝桃、紫薇、六月雪、小檗属、朱砂根、紫金牛等。
第三层(耐荫地被)的植物有:
箬竹、洒金珊瑚、水栀子、络石、石菖蒲、萱草、二月兰、紫堇、紫萼、玉簪、垂盆草等。
1.2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园林有别于一般造林绿化的最显著特点即为植物造景的艺术性,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极为细腻而复杂。诗情画意的体现需要借鉴于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的运用,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之成为一幅活的动态构图。
南京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基本上遵循了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不管在植物与植物之间,还是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都具有整体的协调感。
1.2.1植物与植物量美、形美、色美的丰富变化及合理搭配,创造出各具风格的景观。1.2.1.1量美
没有量就没有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在南京园林得到很好的运用。在雨花台、中山陵、明孝陵等纪念性公园大量地应用了雪松、柏木、香樟等常绿乔木树种,形成巍然森严的气氛,烘托出了纪念性陵园的特点,特别是临高处向下望,让游人感受到一种恢弘气势;玄武湖公园及南京大学校园内的成片水杉林,远远望去春天一片翠绿,秋天则一片明黄,具有成林效果,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林下休憩小广场;明孝陵2400 m长的神道两侧布置了银杏道,春天银杏苍翠欲滴,秋天则橙黄一片,很好地衬托了神道的特质;中山陵主道两旁栽种的侧柏下层应用了大量的耐荫类地被八角金盘,常年浓绿,犹如一张绿毯,尤其秋天开伞形白色花序,春天结累累黑果,形成极强的景观效果;西洋杜鹃则被成片布置于各个风景点、高校及街头绿地,大片红花开于春季,形成一种热烈的氛围;南京中山植物园湖边沿着弯曲的自然驳岸种了大量黄菖蒲、德国鸢尾,青翠欲滴的垂柳在微风中婆娑,黄色与紫色的花时隐时现,富有动感;“五一”、“十一”等节日期问,大量草花品种用作配置纪念性花坛,形成一幅幅意义深远、色彩丰富的图案,很好地承载了节日的特殊意义,将节日意韵表现得非常到位。
1.2.1.2形美
形美主要体现于树体自身形态及人工修剪而成的形状。
树体形态,特别是乔灌木树种姿态是植物景观中最值得观赏的特征之一,如伞形的枫香、五角枫,半圆形的馒头柳,垂枝形的垂柳,曲枝形的龙爪槐,圆柱形或尖塔形的圆柏,拱枝形的云南黄馨,匍匐形的铺地柏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林冠线,使园林景观在连续中富有跳跃感。
人工修剪而成的黄杨球、海桐球、红花檵木球、圆柏球、珊瑚树高篱等,形成特殊的景观效果,如在中山陵的白色石狮前,用了圆形的黄杨球、圆锥型的圆柏、伞形的香樟,靠形体变化打破了全绿的单调;南京大学教学楼门前配置了成片状的红枫,成球形的海桐球以及特殊姿态的棕榈,除了色彩上的变化之外,更形成了丰富的形体变化;玄武湖公园的湖边,婀娜多姿的临水垂柳,拱枝形的云南黄馨,再配置叶片坚硬且呈放射状的丝兰,在视觉感受上形成一种冲击感。
1.2.1.3色美
(1)花色
色彩是植物最丰富最直接的示美语言,花色,叶色,果色,枝色,干色,丰富的色彩变化,也最易给游人形成最直观最深刻的视觉感受。
其中花色的变化最为丰富,红色、黄色、白色花系以及许多混杂色系的及变色的植物大量运用,为景观增添了活力。利用这些丰富的花色,进行搭配使用,创造出各种效果的景观:红色花系的梅花、海棠、碧桃等春花花灌木与开黄花的棣棠、云南黄馨、金钟连翘等搭配在一起使用,让人感到一种热闹的氛围;这种黄红搭配同样大量应用于喜庆节日花坛中,如黄色的万寿菊与红色的一串红搭配;红色花系的植物与白色花系的如天目琼花、绣线菊、海仙花等一起种植,形成素雅安静的感觉;另外还有蓝绿色花系与白色花系的树种配置一起,在夏天形成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2)叶色
叶片总体上属于绿色系的为多,但同为绿色亦有嫩绿、深绿、浓绿、墨绿之分。将不同绿色的树种放在一起配置,可形成美妙的色感,如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四周,暗绿色的圆柏,配上深绿色的桂花、浅绿色的香樟、嫩绿色的羽毛枫,虽然在春季都为绿色,但由于绿的深浅程度极富层次感,让游人享受到独特的美感。
多数落叶树种在秋天多会变色,即我们常说的秋色叶树种。如秋叶为红色或紫色的鸡爪槭、五角枫、爬山虎、小檗、乌桕、石楠、黄连木、南天竹等,以及秋叶为黄色的银杏、鹅掌楸、垂柳、无患子、栾树、紫荆、落叶松、金钱松等,形成丰富的秋天景观,同样烘托热烈气氛。
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紫叶碧桃、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圆柏、红枫、洒金珊瑚等一些种或园艺品种组成优美的造景景象,打破了色彩的连续,缓解审美疲劳。南京园林中大量利用了叶色效果,如大片绿色叶树种之间点缀几棵红枫,极具跳跃感,且有引导视线的功效;大片的枫香林、银杏林、水杉林等形成秋天特有的风景。
(3)果色
果色的变化同样丰富多端,如红色果的洒金珊瑚、南天竹、樱桃、冬青、火棘、石榴、橘类等;黄色果的银杏、贴梗海棠、梅花、杏、佛手、枸橘等;蓝紫色果的小蜡、小叶女贞、八角金盘、常春藤、鼠李、金银花等;白色果的红瑞木、花楸类等。夏秋是结果的好时节,在硕果累累的景象之外再增添一些颜色,会带给人喜悦的感受。
1.2.2利用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加强整体园林景观效果
1.2.2.1植物与水
人类具有天然的亲水性。水被大面积地应用于南京园林中,植物与水的合理配置形成了优美动人的自然景观。雨花台倒影池四周,围栽了墨绿色的丝兰,同时以红花酢浆草打底,映衬着四周圆柏等深绿色树种,使水池颜色更显深邃,倒影与岸景各成一景(图1);玄武湖公园一个自然式湖边则配置了垂柳、水杉、枫杨、云南黄馨,水面种上黄菖蒲、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色彩形态变化丰富,同时又留出足够湖面用以显现倒影,形成宁静深远的景观效果,湖面积较大,又能观望到对岸树群层次错落有致(图2);从中山陵到植物园途中经过了紫霞湖,面积不大,却清澈见底,岸边栽植的水杉、垂柳、碧桃等倒影及湖中小鱼清晰可见,垂柳临水依依,桃红柳绿传统造景方式尽现魅力,且从各个角度远望湖畔,天际线变化明显,高低错落。1.2.2.2植物与道路
道路地形是园林的基本骨架,南京园林很好地处理了植物与道路地形之问的关系。行道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南京不仅采用了香樟、臭椿、栾树、榉树、水杉、银杏、南京椴、枫香、广玉兰等乡土树种,而且还引用了悬铃木、意大利杨、杂种鹅掌楸等外来树种,并在道路主干道上适量栽种了灌木如紫叶李、紫薇、红枫等树种,林下地被则广泛应用八角金盘、红花酢浆草、麦冬、沿阶草等(图3)。在纪念性园林如雨花台烈士纪念区、中山陵、明孝陵等主干道两侧种植了大量园柏、雪松等常绿针叶树种,体现庄严肃穆气氛。而在自然式公园如玄武湖主干道上栽植了香樟、五角枫、朴、榆、栾树、合欢、栎类等,同时还问种了红枫、紫叶李、杏、梅、樱花等灌木,尽量做到可观多季景色的效果。在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主干道上,则选用了白玉兰、银杏、英桐、香樟、水杉、棕榈等,同时又有下层耐荫类地被如吉祥草、麦冬、酢浆草、西洋杜鹃、海桐球等,在南京火学通往行政楼的长路两旁,配置了银杏、珊瑚树、棕榈、雪松等乔木树种,同时又有下层耐荫类地被如吉祥草、麦冬等(图4)。
1.2.2.3植物与建筑
线条、材质等生硬的建筑,有了植物作点缀则显现出生机与人情味。南京大学行政楼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西结合的典范,在主行政楼前墙面上铺满了爬山虎,映衬着主楼三角形屋顶,到了秋天,爬山虎变成橙红一片,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同时在楼前配置了大量高低错落有致的浓密的人工群落:夏天开白花的常绿阔叶乔木广玉兰,常年金叶的金叶桧,夏天开白花冬天结红果的珊瑚树,伞形的且春夏白花的椤木石楠,常年红叶的红枫,以及海桐球,酢浆草地被,形成四季有景的良好效果(图5)。总统府的煦园内,设置极具江南私家园林特色:一条游廊,两旁配置了芭蕉、石楠、南天竹、丝兰、孝顺竹、含笑等植物,在南天竹边上设置了几块置石,在廊拐弯处探出几棵红枫,形成一种意境(图6);还是在总统府,青砖白墙边栽植了桂花、红枫、紫薇、山茶、含笑、南天竹等富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树种,走在这样的长径上让游人浮想联翩,意韵深长。明孝陵红墙边配置了夏蜡梅、梅花、桃及竹等,映衬了代表皇权威严的红墙。1.3明确绿地性质及功用,采用相应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注重植物文化内涵
南京园林除了在植物造景上重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外,还十分注重根据各园林性质及园林功能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植物及相应的配置形式。在雨花台烈士纪念区及中山陵、明孝陵等纪念性陵园内,采用了大量常绿松柏针叶树种,且栽植形式多为规则式,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而在雨花台公园休闲区及玄武湖、植物园等自然式公园内则采用很多色叶树种如红枫、银杏、水杉、紫叶李等及开花灌木,种植形式多为自然式,显出热闹、轻松的氛围,与公园主题相对应(图7);同时还注重植物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点在总统府几个私家小花园内犹为显著,象南天竹、竹类、桂花、香樟、山茶、红枫等含有深刻的文化意义,配合其他园林小建筑如亭、舫、廊、假山、置石等,营造出一幅极具江南风韵的佳景。2 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相应建议
(1)行道树种类比较单一,多为法桐、香樟等,其实在南京还有许多树种作行道树非常有潜力,如常绿的有冬青、苦槠、青冈栎、石栎,落叶的有麻栎、白栎、槲栎、南京椴、皂叶树等。
(2)耐荫类地被及爬藤植物种类应用较少,多见的耐荫类地被为八角金盘、麦冬、沿阶草、杜鹃、红花酢浆草等,可用有潜力的地被植物有六月雪、箬竹、洒金珊瑚、小檗属、水栀子、朱砂根、紫金牛、络石、石菖蒲、萱草、紫萼、玉簪、垂盆草、蛇根草等。
(3)藤本植物运用不足,常见的藤本植物多为爬山虎、紫藤等少数几种,有潜力的藤本植物有木香、葡萄、藤本月季、金银花、络石、牵牛花、茑萝等。
(4)草花应用种类及其形式不够丰富,在喜庆花坛布置中采用的草花主要有矮牵牛、三色堇、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草、一串红、雏菊、雪叶菊、金盏菊等,其他还有大量草花未被应用,如勋章菊、冰岛罂粟、香雪球、蓝雏菊、白晶菊、毛蕊花、耧斗菜、报春类、天竺葵、金鱼草、美女樱、风信子、葡萄风信子、郁金香等。可以利用草花特别是宿根类草花作自然式的花境,以表达野趣,弥补目前应用形式单一(多为花坛种植)之不足。
第二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1、水杉+黄连木+乌桕+连香树——卫矛+石楠+十大功劳+粉花绣线菊+棣棠——鸢尾
2、马尾松+栓皮栎+麻栎——山茶+垂丝海棠+棣棠——酢浆草
3、全缘栾树+合欢——洒金东瀛珊瑚+海桐+南天竹——沿阶草
4、全缘栾树+合欢——栀子+金丝桃+大吴风草
5、悬铃木+垂柳+黑松——金钟花+紫珠+麻叶绣球——二月兰
6、垂柳+丁香——桃花+桂花+红叶李——草本地被
7、鹅掌楸+广玉兰+桂花——八仙花+天目琼花+珍珠梅——萱草+玉簪
8、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
9、广玉兰+白玉兰——含笑+八角金盘——玉簪
10、雪松+广玉兰——紫荆+紫薇+黄馨——鸢尾+红花酢浆草+其他地被
11、雪松+龙柏+红枫——大叶黄杨球+锦绣杜鹃——雏菊+沿阶草
12、重阳木+乌桕+金钱松+黑松——毛白杜鹃+锦绣杜鹃——连钱草
13、鸡爪槭+红枫+桂花——海桐+锦带花+金钟花——花叶蔓长春花
14、臭椿——红瑞木——玉簪
15、刺槐——棣棠+紫珠——二月兰
16、栾树——天目琼花+糯米条——鸢尾
17、泡桐——柳叶绣线菊+连翘——白三叶
18、楝树+龙柏——黄杨+石楠+棣棠——二月兰
19、银杏——石楠+胡颓子——麦冬
20、香樟+银杏+马尾松——木本绣球+杜鹃+洒金东瀛珊瑚——沿阶草
21、香樟——海桐+栀子花——红花酢浆草
22、香樟+榔榆+乌桕——小棕榈+石楠——二月兰
23、香樟+乌桕——南天竹+蚊母——狗牙根
24、香樟+榉树——八仙花+卫矛——自然地被
25、猴樟+无患子——八角金盘+海桐——自然地被
26、深山含笑+桂花——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马蹄金
27、三角枫+枫香+乌桕——八仙花+蝴蝶绣球——花叶长春蔓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
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
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第三篇: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
墓地园林设计规划及植物配置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园林绿化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分支——陵园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但也要结合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 设计理念被融入其中。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来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园林植物是贯穿全园的主要物质基础,园内不同景区与绿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犹如一幅画卷的底色,同时,每个景区,各个局部又以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及不同的配置手法,形成不同的景观,路口、重点地段重点布局,以突出群体美和宏观效果。
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创造环境效益多赢的局面。
墓区、山枯地、墓区边缘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常绿为主。游览观赏和艺术墓区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乔灌草高低错落,落叶与常绿搭配,注意色彩变化组合和林冠线的变化。
陵园设计要打破那种给人阴森可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得概念。用一座座的雕塑来诠释一段历史和一位名人的一生,也让更多的后人来此瞻仰,即丰富了文化内涵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用公园的概念来理解陵园,把已故的亲人安放在一个风景优美、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是每一个晚辈所希望的,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全国首次城市生态墓地建设座谈会上获悉,生态墓地将成内地未来城市墓地建设的主流趋势。随着内地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郊区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乱葬滥建公墓等旧有的殡葬方式,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改变旧观念,建设生态墓地,节约土地资源,已成内地城市管理决策者和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的惊醒园林绿化的配置。在保持原有绿化风格的同时,首先调整树种结果,选用的树种必须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污染、易于栽培管理。以乔木为主,使乔、灌、草有合理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生长快与生长慢的树互相衔接,层次错落,讲究变化。同时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引进各种有两园林观赏树木,重视地被植物的应用,以达到护地保土之功能,基本上做到黄土不露天。
植物的形状,颜色和姿态,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换、生长环境的特点不同而千变万化。要选用多种秋色的观叶植物,如红枫,银杏,黄连木,槭属植物等,入秋季节,在常绿树的衬托下,似火似霞,艳丽而壮观,达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境界。在植物配置上,要根据植物的不同功能和具体景点采用不同的配置形式进行
规划布局。在广场和道路两侧,应采用规则是的植物配置。即:树种、株行距、大小、书香都要统一;且要排列有序。在陵园的周围或较大的中心园景,可采取自然式的配置,使之疏密有秩,参差不等,立面要层次丰富,色调浓淡清晰,树冠曲线变化系有韵律,计量创
造一种自然的意境。
1.规则式配置
选择枝叶茂密、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图形,一般在房屋、建筑物前和公园、广场入口处等采用对植,而在大型建筑物之前、河流、道路两侧或围墙边可采用行植。
2.不规则式
自然式这种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树体奇特的品种,如有生产、经济价值及其功能的树种,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片植等栽植方式 3.花卉的配置
在小绿地和林荫道上,布置艳丽多姿的露底花草,供人们欣赏其单株的眼离色彩,浓郁的想起和婀娜多姿的形冠,还可以群体栽植,组成变幻无穷的图案和多种艺术造型。在花卉品种的选择上,应选花期长,不易倒伏和耐移栽的品种,在高度和颜色搭配上要体现艺术效果。尤其是颜色更应具有艺术品位。一般在广场中、交叉路口等,可采用强烈的对比色,使重点突出;在幽静的小径两侧和供人游戏的草坪边缘,花色搭配应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可采用淡色系列。整个色调搭配,要浓淡适宜,主次分明,与环境协调,艳而不俗,明快畅亮。4.地衣植被的配置
要是绿化大道完整的效果,除栽培一些树木花卉外,还要在地表面多年生草木的地衣植物,形成紧贴地面声场的植物地被层。不仅可以保护表土,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尘土飞扬,而且可以消弱杂草的滋生竞争能力,促进配置的优势植物良好生长。
沿墓地边界设置以香樟、女贞、珊瑚、杜英、杜鹃、云南黄馨等组成的常绿乔、灌木及成片毛竹林组成的保护隔离林带,一起到隔离和减少周围噪音的效果。
在园路两旁3—7m不规则绿化带中,以簇状栽植花灌木、观叶小乔木、绿篱等,同时成片种植花草等地被植物以创造宽阔的空间,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大道步移景异的效果。参考文献:
①陈植
《观赏树木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1 ②中国园林学会(城市园林·园林植物)学术委员会
第四篇:植物配置——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
—— 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它融合、渗透、演绎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运动诸要素;与植物学、园艺学、气象学、土壤学、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历史、人文有着诸般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活的空间艺术......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能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1、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服务群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古代的造园家有两种,一为文人雅士,二为具有精湛技艺的工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使用的私有性,这些造园家营建的古典园林或为己用或为封建贵族所有,其审美主体与如今现代园林的服务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如今,私人占有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开始进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感知的对象,而且还为市民户外游憩和交往提供丰富的空间。
2、植物材料选择之转变:单一性与多样性
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在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是如此,而皇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下更是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多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其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植物配置形式之转变:规律性和多元化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那种“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使其配置形式局限性强。虽能让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在这方面是很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几种形式,还有一些的规律性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常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也能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见到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点缀恰到好处。
而如今盆景、盆栽进入了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的形式已经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的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以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4、植物配置遵循原则之转变:艺术性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时代的更替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是一大趋势,如芳香保健植物园。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当今现代人如若走进雅致小巧的古典园林,或许在感叹园内“别有洞天”的同时,会为古典园林的一点“小”和“远”感到遗憾。正如陈从周先生说的: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今天全部收归国有,对外开放,就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各阶层人民的需要了。这是由于现代人审美情趣和生活要求发转变的原因。
第五篇:园林水景植物配置
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
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 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如何移植北方地区大规格针叶树
移植大规格针叶树,首先应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和树形的完整性,经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
移栽时机
适合移植的季节,在不同区域略有差异。但是,原则上都应该在苗木的休眠期进行,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春季移栽以3月初到5月之间为宜;雨季移栽最好在6月底到8月初进行;而秋季起苗,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
若在夏季移栽亦可以。要注意的是,移栽时要稍微做大土球,同时尽量选择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苗随
栽苗随浇水。
做足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苗地的踏查,踏查对象包括苗地的土质及含水量、交通环境和气候因子。
栽苗地的准备工作,包括整地、定点、挖坑,坑径应比土球直径大60厘米以上。苗木的筛选和分级。
运输工具、人员配备、起苗及栽种工具的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拟定移栽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是移栽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苗木挖掘和包装
起苗前用草绳或麻布包扎树干及主枝,方便起苗并减少枝桠在装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有明显树干的要用草绳缠到分枝点,防止装卸时机械损伤。
移植时对树木标明主要观赏面和树木阴阳面。在起挖土球前应将苗木用架杆支撑,防止起苗过程中歪倒。
挖掘前还应该清除树下的腐殖质层和地表松软土,然后确定土球直径的大小。按照教科书上规定,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8至10倍,而行业标准则普遍规定,苗木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至8倍。
但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球直径。一般来说,决定土球直径的因素包括:移栽季节、苗木种类、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以及苗木地径大小等。当土壤含砂量较大或含水
量较大时,应适当减小土球直径。土球的深度为土球直径的0.8倍左右。土球的底部越小越好。土球包装应包紧、包密,以草绳不松,不露土为准。包装材料用蒲包、草绳、麻布、无纺布等易腐材料,栽种时不必将其拆除。
装卸和运输
由于苗木规格较大,大都采用机械装卸,所以在装卸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问题,杜绝人员受伤,尽量避免苗木机械损伤。
运输过程中,若长途运输,车速不宜过快,并给苗木用苫布、席子、塑料膜等加以覆盖,防止苗木失水风干。运输期间应检查包内温度和湿度,如包内温度高,应将包打开适当通风。
苗木栽植
栽植前可适当修剪苗木的干死枝、病虫枝和重叠枝,树头顶芽死亡的应换头。苗木入坑前,在坑穴内施以基肥,基肥以腐熟后的牲畜粪便为佳。苗木入穴之后,土球应该高于地面5厘米左右,后将苗木调直,填土,将土夯实,切忌夯土球。夯实苗木后,搭设支架,做树盘,树盘直径应大于坑穴直径。
由于运输过程中,苗木经常会出现严重失水的情况,所以在栽种时,要随栽随浇水。水要浇足,将土球泡透为止。5至7天后扶植并浇第二遍水。地干后锄地保墒,提高地温。
定植后苗木养护
相比阔叶乔木,针叶树的养护较为简单,即使是规格较大的苗木,采取正常养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针叶树的松蚜虫和松稍螟的防治要及时。松蚜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松稍螟以人工机械防治效果为佳。
总体来讲,大规格针叶树和阔叶树的移栽区别在于六个方面。
1.针叶树移植相比阔叶树移植,其季节范围更广,阔叶树的移植应在发芽前和落叶后进行;2.大部分阔叶树移栽前需要进行修剪、疏枝,展叶后则需要做疏叶、喷防蒸腾剂等工作,而针叶树完全可以不修剪;3.部分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法桐、国槐等,在移栽季节裸根即可成活,针叶树则必须带土球;4.栽种时,阔叶树宜栽深以抗旱,针叶树宜栽浅以抗涝;5.大多阔叶树对水肥要求较高,更讲求对树冠的修剪,而针叶树更耐贫瘠、耐旱,也不需要过多的修剪,所以在养护方面更简单,更节省成本;6.部分阔叶树如法桐、紫薇、马褂木等在移栽之后,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做越冬保护,针叶树除雪松之外普遍不需进行越冬保护。
街头小游园设计
兰芳芳
摘 要:街头小游园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城市公共绿地,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好坏,并反映城
市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阐述了街头小游园的规划要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街头小游园;设计
近些年,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各个城市纷纷选择了大的城市广场、景观大道和城市中心公园为突破点,而接近居民生活的多样化街头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和漫步道的建设却相对乏力。城市街头小游园作为城市中人与自然接触的媒介之一,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园林绿地,成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满足休憩需求、放松身心、就近赏景、融于生活的最佳场所,同时也对场所小气候有所改善。1 概念
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引自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 ])可以看出,街头小游园属于城市公园绿地,它是介于市级和区级公园之间的和居住区小游园中的一种,也称微型公园。街头小游园是独立的城市公共
绿地,一般面积较小,布置灵活,不拘形式,设施简单,多以植物种植为主[4 ] ,可供居民短时休息、散步之用,面积约为5ha 左右,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0.75km ,10min 即可到达[5 ]。常见 的街头小游园应当全部或部分包括:园林花草树木,安静的休息空间,儿童游戏空间,适当的体育活动空间,可以开展集体 活动的较大的空间。街头小游园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空间,为城市增添自然景致,提高城市景观的艺术效果,给人们提供游憩和交流的场所,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整合性和凝聚力[2 ];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当地经济。2 设计要点
一个有生命力的、受居民欢迎的街头小游园应当尽量做到:位置应在能看到并易于接近的地方;园林空间内部和外部都应美观、具有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各类使用者活动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保证一个群体的活动不会干扰其它群体活动;充分考虑日照、遮荫、风力等自然因素,有效组织空间,结合植物种植,保持街头小游园环境在生理上的舒适;令使用者有安全感;进行无障碍设计,让残疾人也能同健康人一样享受游憩生活;通过适当形式使居民参与到街头小游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中。2.1 选址
街头小游园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其周围的任何因素都会决定公园的用途、使用者的类型、使用时间和活动内容。总的来说,街头小游园的选址应使周围0.75km 半径范围内 的使用者可以步行抵达。此外,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建设地的小气候对其利用情况的影响。2.2 入口和边界
街头小游园的入口需要精心设计,应当突出其位置,使路过的人都能注意到它,例如在入口处采用引人注目的铺装、种植醒目的行道树和特殊的植物、设立报刊栏和公告牌、设置座椅等方式来突出入口。由于街头小游园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其边界应当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禁止游人进入的绿地可以作为边界种植,既可以起到保护绿地的作用,又减弱了街头小游园的封闭感;对边界处的建筑物
立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尽量加以利用,如进行各种形式的竖向设计,丰富园林空间。此外,对临街边界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2.3 功能区和游戏区
街头小游园较小的面积和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其使用空间应比观赏空间更重要,观赏空间应具有双重功能。在远离街道的地方,提供一些与主要活动空间分隔的较为隐秘的小空间,形成供居民私下交谈和独处的较为安静的空间。将喧闹活动的场地安排在其产生的噪音可以被附近交通等噪音掩盖的地方,即靠近街道的空间,以降低这些活动对街头小游园内的其他活动及附近住户的影响。儿童通常是街头小游园的主要使用者,设置游戏区是十分必要的。在条件的允许下尽量为不同
年
龄段儿童提供分开的游戏区,充分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最好在儿童游戏区周围为提供座椅,以方便家长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提供小型喷水池或水塘,满足儿童亲水、爱水的天性;设计时应该考虑给儿童提供可躲藏的空间,用于儿童游戏、闲坐和交谈;对各种游戏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4 种植设计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植物种植设计在许多城市开敞空间设计实践中被进一步强调,作为现代城市开敞空间的街头小游园,当然不能缺乏植物的合理种植与安排。总体来说,街头小游园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春则繁花吐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如:雪松、玉
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柿树和应时花卉等,使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呈现较为强烈的色彩、形态等变化;还应乔灌花草相
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长相结合;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植物的选择要遵守适地适树原则,选择耐久、耐踩踏、没有毒性、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可迅速成景的植物;兼顾立面绿化,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景
观效果。最终应达到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的目的。儿童活动区内的种植设计要求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与儿童身高适合。一般采用生长健
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配置的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使
他们在娱乐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实践活动对奇妙的自然界有所了解,并且增加对自然的热爱。老年活动区应选择高大的乔木为老年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对于大多数中青年户外活动的人群要通过自然流畅的林缘线,与丰富的大色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感官环境效果。草坪和繁茂的行道树最好布置在临街的一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共同构成美丽的街景。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街头小游园面积较小,园内应当尽量不设置禁止游人入内的纯观赏性的绿地,以提高街头小游园的实用性。2.5 地面及公共设施
街头小游园的地面铺装应当在尽量简洁的前提下,做到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标示出不同用途的园林空间,尽量少的使用观赏性的草坪,提供一定面积的可供人们进行某些活动(如滑板、旱冰、球类运动、武术舞蹈等)的硬质地面。街头小游园中园椅、园桌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一般成年人的使用需求,还应当充分考虑并重视老年人、儿童的使用需求;
为了使残疾人同健康人一样享受阳光、绿草和新鲜空气,设计中应当加入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特殊要素。设置适合儿 童身体尺度、样式活泼、色彩丰富的园椅和园桌,以符合儿童心理;园桌至少有一边不设置固定的椅凳,并且桌面下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使用轮椅者靠近和使用[ 3 ]。在园内应当设置足够的垃圾箱,尤其是靠近活动区域和出入口的地方,垃圾箱的造型应当经行精心细致的设计,以便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垃圾口的高度应当适宜,方便儿童和残疾人使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在街头小游园内修建厕所,并通过精心的设计使其既不显得过于突兀,又很容易到达。配置各类不同功能的精致的园灯,其间聚合数量应符合照明标准,还应当提供良好的夜间照明,这样可以延长街头小游园的使用时间并增加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