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有个年轻人觉得自已很有才华,毕业后求职却屡次碰壁,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一度消极悲观。眼看自己这个“千里马”没有伯乐来赏识,失望之下就来到了大海边,想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要纵身跳进大海的时候,突然有一位老人叫住了他。在老人的询问下,年轻人说出了自己的价值不被社会所承认、不被老板所重用的苦衷。
老人听完之后,从沙滩上拾起一拉沙子,幸给年轻人看了一下,然后又随意地扔在沙滩上,并对这位年轻人说:“你能把我刚才扔掉的那一粒沙子捡起来吗”?
“这不可能。”年轻人很干脆地说。
这时,老人从口袋里取出一顺晶莹副透的珍珠,又随意地扔在沙滩上,并再次对年轻人说:。你能把我刚才扔掉的那一题珍珠捡起来吗?’
“当然可以!"年轻人弯腰拾起了珍珠还给老人。
老人说:“你现在明白了吧?你还不是一颗珍珠,因此你不能苛求别人马上就承认你、重用你。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年轻人一时无语,陷入了深思。
要想为企业所认可,就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如果你整天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会失去工作,那就说明你还是一粒沙子。这时你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埋怨别人,而是要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这样你才能为别人所发现、所重用。
出色才是最好的工作保障,或许你不能决定自己会不会失去工作,但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可以更出色。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你自己,让自己更加出色,更加具有可雇用性,这样你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把工作的不安全感降到最低。
与其把缺乏安全感当做一种很大的压力,被它折磨得身心疲惫,还不如把它当做一种动力,鞭策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尽力,提高自己的可雇用性。
作为一名员工,你必须不断提问自己“我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任何员工要想持续在一家企业工作,就必须不断地主动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你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或者被新进职员轻而易举地取代你的价值,那或许就到了你必须要离开的时候了。
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与核心价值,让你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呢?雪人武汉人才网在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职业竞争力。既然要工作,就需要你的专业技能过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将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为自己的职业安全感加分。
看公司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努力提高自己这些方面的专长,这样你就找到了更多创造价值的机会。例如,公司要走向国际化,很多员工在外语沟通能力方面很欠缺,如果你预测到了这一点,并尽早地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外语,你就会比其他员工拥有更多的工作发展机会。
2.学习第二专长。很多人把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当成一辈子的专长,这是不对的。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环境变化和技术更新等的速度都很快,这要求我们除了在原有的专长领域
雪人武汉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 不断吸收新知识外,还要求我们学习第二甚至第三专长。如一些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在学校时没有机会学习电脑,而现在的工作又普遍离不开电脑,为了更高效率地工作,这些老员工就要学会使用电脑,否则就会被淘汰。
3.把握机会,接受挑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危机或困难,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挑选优秀人才投人到新的业务领域或研发新产品中,以创造新的业务,突破现状。而新业务领域的风险自然会比较大,很多员工不愿意接受这种挑战,这时候你站出来表现、发挥你的价值,肯定会得到领导的赞赏。这也是你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最佳时机。每个公司都更加珍惜在公司困难的时候接受艰难任务的员工,因为那正表现了他们对公司的信心和忠诚。
4.学无止境,马上着手。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对公司的贡献不在于你的资历和级别,而是看你拥有多少对公司有益的知识。无论你曾经的专业是什么,无论你学历高低,只要你有计划地学习,日积月累,自然会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专业人才。人类的进步就是对知识的不断吸收与分享,大家一起学习才能一起进步,利用不断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你在职场上最重要的筹码。
雪人武汉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让师生成为自己
让师生成为自己
——对话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句话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也许是一种巧合,洛阳西下池这个地方相传是当年武则天沐浴的地方,因此得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兼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当记者走进西下池小学,被“这方池塘”的一草一木所感动,因为它们和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发生着关联。
满怀教育理想的人很多,但有条件且能够把教育的理想变为理想的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李艳丽说,她所追求的理想教育是一种生态,因为教育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师生成为他自己。
记者和李艳丽的对话,包括和她的几次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邮件的往来,其实一直在探寻西下池小学“这方池塘”里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李艳丽:我们这里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90%是附近郊县的孩子,教师大部分是80后的年轻人,全校29名教师,50岁以上老教师3名,30岁到45岁教师8名,其余18名都是25岁左右的新教师,目前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这29名教师中还有13名是代课教师。但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缺乏人生乃至教学经验的人,在短短几年内,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人文心理素养水准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令知道、接触到他们的每一个业内人士也好,普通的家长也好都会由衷地说:“这些老师很优秀”。
记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学校的基础非常差,听说你刚来的时候,学校的状况非常糟糕?
李艳丽:当时西下池小学是西工区最差的学校。据当时在校工作的一位教师讲,上课时间,教师把学生关到教室后,就去忙自己的私活去了。去种菜、摘菜、织毛衣、打扑克,甚至让学生到教师家里去打扫卫生。学校的人际关系也糟糕透顶,老师们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学生的面吵架、打架。学生更是里历害,除了学生打学生之外,还敢和老师们打架,不仅在校内打,而且打到校外,他们成群结队时,周围学校的学生们都怕西下池的学生。▼做教师,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
记者:让一个基础很差的学校走上规范化管理,似乎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教师的真正成长。西下池小学的老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李艳丽:回顾他们的成长的历程,其实也是回顾我自己成长的历程。这些年,每到暑假开学,都是我工作上的一道坎。因为学校的严重缺编,每到这个时候,由于参加市里、区里的招教考试,学校原有的代课教师就会有大量变动,需要招入新的代课教师,就像2010年9月份,学校一下进来了6名,加上区里新分来的3名新教师,一共就是9名。面对这一张张年轻热情而又对教育充满茫然的面庞,我的心里很清楚,又一场旷日持久的硬战来了!记者:从哪里着手呢?
李艳丽:一切从谈话开始。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年轻人是否适合干教育。判断在初步的谈话中完成。这么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跟他的学历、讲课的水平等外在技术层面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的、善良的心。有了这颗心,就具备了当教师的根本条件。在谈话中,还需要完成的是,要让他(她)对自我有初步的觉察和认知,建立对所从事工作的信心与责任心。所以我通常会要求他们写出一份“个人成长规划”。规划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专业化成长,根据自身专业的欠缺提出成长的计划,从基本功、备课、上课、作业、教案、辅导、学生管理等方面,选取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来制定方案;二是人文、心理素养的提升,这是根据自我内在的欠缺来制定方案,这个内在的成长更多是情绪、感觉、心理、认知方面的内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人们很
多时候是活在情绪之中,纠缠在关系里面,一切烦恼、无明由此而生。一个人,一个教师如果他(她)不能把自己的内在建设好,很难想象他能把学生带好,更不用提到教育了。
教育其实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学校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心灵自由的栖息地。这就要求教师的内在要提升到精神层面来,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天然地理解、懂得并且活在精神中,所以,教师有了这样的素养,才可能与孩子对话,建立真正的连结,这样的关系、互动才有意义,才有了人性的价值,也就是教育的价值。个人成长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此。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记者:从老师们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可以看出老师们读了很多书,对读书有要求吗,读哪些书?读书的收获是什么?
李艳丽: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中重要的量化指标是读书和学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要读两本书,一本是专业书,一本是自己喜欢的人文心理书籍。然后是每周固定一次的集体学习,这个集体学习的内容选择标准是:有打动心灵、让人心有所悟的感觉。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年来我们共同读过、学过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共同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很清楚地记得,读的、学的第一个人、第一本书是魏书生。他让我们懂得了在人生的长河中,人是多么地渺小,又是多么地有价值,所以要宽容、珍惜教育人生中的人和事。他开阔的胸襟和对教育的赤诚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少了很多计较和抱怨,开始理解教育。随后教育界的周弘、金正昆、李镇西、王淞洲、张祖庆、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百家讲坛》的于丹、康震、王立群、钱文忠、曾仕强,心理界的毕淑敏、武志红、张德芬、艾克哈特·托利、罗杰斯以及兼顾教育与心理的大师林清玄、蒙特梭利、皮亚杰、孙瑞雪开始逐渐地步入我们的视野,在与大师们悉心的交流对话中,我们不断在解决着自身关于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忧伤、嫉妒等等情绪问题,不断地觉察着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发现着自己真实的感觉。这是一个向内寻找,反求诸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懂得自己、接纳自己乃至实现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在一个了不可知的黑洞中探险,有喜悦,有恐惧,有迷茫,有顿悟,但正是这些最真实、独特的体验,造就了每一个真实、独特、有价值的教师个体。最终大家共同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精神世界,彼此懂得,彼此接纳: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也容许别人有尊严、有价值地活着,相互不是纠缠,而是尊重。这个过程,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爱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都有着无限地可能——只要教育者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
记者:校长的作用是什么呢?
李艳丽:每学期末,我都会单独和每一位教师做一次交流,主要是根据个人成长规划谈本学期的成长。这样的谈话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以内在建设为主,以技术性的专业学识为辅。其目的还是要大家谈出相互间的感受,建立真我的连结,获得相互的鼓励和促进。其实更像是一次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谈话,给教师减压,让她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我内在的觉察上。在平时有时候,我也会同时和三五个教师聊天,一杯咖啡,或一壶清茶,坐在校园里,办公室,抑或是公园中,谈论的话题就是学生、自我、感受、爱,那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记者: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成长,是这样吗?那么,教师共同成长的生态如何构建?
李艳丽:分享,是我们在共同陪伴、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求读完书,每学期要写5000-10000字的读书笔记此外,每学期末,学校里一定会组织一次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报告会。主要是针对本学期的读书、成长谈个人的感悟。三十五岁以下的老师作报告,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师全程跟听。读书报告会要求三十分钟以内,PPT课件,脱稿。每一次的读书报告会都是学校期末工作的一件重要的大事件:每一个作报告的老师全力以赴,每一个听报告的老师翘首以待,每一个分享和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去年年底的读书报告会中,这些年轻人以《爱在成长的路上》、《走在成长的路上》、《在自由中体验爱》、《不要用爱控制我》、《对自己说是》、《爱和自由》等不同的话题使在场的所有人对教育的感悟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读书报告会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带给大家更多的是对教育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同。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一幅巨大的风景,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只是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都太忙了,忙地没有功夫去驻足欣赏他人的美妙;大家都太累了,累的不愿意去觉察倾听他人的表达。而读书报告会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时间和空间,能让大家都坐下来,自由表达,彼此看看,相互会惊奇地发现:哦,原来每一个生命状态都是如此地相似又如此地不同。这时候,慈悲心会起,真正的尊重会起,而倾听就是当下送给对方最好的礼物。这一刻,真我会相遇,心灵会相通,能量会流动,幸福会到来。这就是我所能理解教育的职业幸福感。▼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
记者:教师论坛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来到这个学校背后有个家庭,有个社会,但是进到校园里,没有人关心你,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只看你今天教学怎么样,学生怎么样,他好像在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堵墙,在这墙之外,你很安全,但是住到这堵墙之内,你很累,很孤独,你没有推到这堵墙的机会,没有人问你发生了什么,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各自都很忙,但是当我们坐下来,给你一个平台,交流的时候能量流动了,我们就知道了,眼来他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东西,原来他有这样一个认识,同时一本书,每个人认识的都不同,就像有的人缺钙,有的人缺维生素,书比较有营养,你可以从里面找到你需要的,谈出不同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克服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没有文人相倾,大家都相互对生命的那种敬畏,你会觉得生命不同,跟我不同,但是他值得我尊敬他,教师关系发生改变,这次他谈到不同的感觉,下次你看到他,他跟上次就不一样了,换了一个人,你发自内心的跟他有一种平等的、尊重的感觉,我们是一个相互的陪伴共同往前走,论坛真正的意义在这。次要的是老师水平提高了,口才变好了,会表达真实感受了,我会很快打开自己,跟你有了链接关系,能量流通,爱、喜悦和接纳,是我们论坛是经常提到的,如何接纳自己不完美,当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你就能接纳这个自己,像孔子说的反求知己,向内用心。现在老师在一起非常好,没有等级之分,你会发现这些老师不简单,水准太高了。
这么多年的教师培训,带给我的最大感悟是,只有给予教师真正的爱,即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即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即准许他(她)创造一个自我,让教师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成为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的内心建设好,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因为你怎么可能让一个不懂得真爱的人去付出爱,让一个一辈子住在监牢中的人去明白什么是自由。而教育是爱和自由的事业。
记者:你对老师们的期望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老师在一起聊天,都是聊精神层面的东西,你的心要足够的纯净,宁静,单纯。我希望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育家。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真我,他更多的时候被孩子唤醒了,他的觉察力更好了。
记者:这就是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自己。
李艳丽:爱和自由——让老师和学生成为自己,我现在在讲课的课题。如何成为自己,先懂得自己,懂人生,我们再讲内在的关系模式如何投射在外部,你把你的领导当成你内在的父母,把你的学生当成你内在的孩子,教育过程中,可以内心得到修复和治疗,懂得孩子,懂得教育,0-18岁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你才能真正懂得教育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为孩子提供空间。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让每一位老师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内在有力量的人,这才是教育。他们内心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值得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老师都说,我爱这个孩子,不因他考100分,不因他漂亮,就是爱,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是有价值的。
▼觉察力与平等心
记者:老师这样自发的爱孩子,是你把每个人潜力激发了出来,他们从你身上吸收了什么?
李艳丽:心理学提出来,人的成长有两方面,一点是遇到一个人,这个人给你无条件的爱、接纳、关注,第二,是自我察觉。当我知道这,我就给我的老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现在很大问题出在爱不够,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我一直在学心理学,在对人进行研究,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都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感觉只有我足够的好我才值得被爱,所有我现在需要让我们老师知道,我不需要任何条件爱你,你这个
人拥有了人的全部的价值,你只要站在我面前,就值得我爱你,就着一个信念,然后他知道自己内在的父母、小孩出现什么问题了,他有觉察,就去解决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种人,他会察言观色,他的内在觉得我这样是好的,他的父母肯定是很挑剔的,他用这种方式去取得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他就会伤心,觉得这个人不好,所以我们让老师体会自己内心的模式是什么,他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好了,这个世界没有好与坏,他只是基于我们小时候内在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怎么办。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是核心内容,我们一直在做人文与心理素养的培养,把这个做好了,任何技术上的都没有问题。
记者:是你在引领老师成长,那么,你呢?有没有特别困惑的时候?和谁对话,你的成长动力来自哪里?
李艳丽:我们真的没有遇到不可跨越的困难。这个学校有困惑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我们就会解决暂时的问题。如果说,有障碍的话,那就是我自己的心理问题。我一直在建构心理。我一直在讲接纳自己,有时看到一个人,我们不接纳他,那是因为他身上有种特质是我身上有的,其实你是不喜欢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文雅的人不喜欢轻浮,为什么不喜欢,其实你身上有这种东西在,当你知道了,你就接纳他了。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被蛇咬过,看到一根绳子就害怕,如果你没被蛇咬过,见到它你也就不会害怕。所以当你不接纳别人,其实是讨厌自己,我以前非常讨厌女孩子去喝酒,喝的什么都不顾了,现在不讨厌了,我身上也有,我觉得不好,没让他出来,所以我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别人,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是有条件的爱长大的,我们缺爱,我们缺无条件的爱,当一个人在我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自己,那我对他来说是安全的,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陪伴,我们老师老说,这不是我教的,是他们自己成长的。
所以说,我和老师们之间是相互陪伴。我这么多年的学习,关键是两个词:觉察力和平等心。平等心让你发现一切跟自己是一个整体,当你在矛头攻击别人时其实就是在攻击你自己。接纳别人其实是接纳自己。当你站在一个高度去指责别人,那就太自恋了,我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你看似在做教育,其实是在让自己成长,你可以毫无畏惧的面对外面任何的评价体系。世界没有对于错,只有选择,你要对你的选择负责任,我这一辈子要做教育,我这一生的追求是得到自己人生的真悟,在这个过程中,名利会来,来就来,不来就不来,不强求。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
▼规则可以厘清界限
记者:教育的本质是给人的成长提供外在的自由,从而达到内在的自由。但是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界限不清难有自由和尊重”。那么,在西下池小学,哪些是老师应该放手的,哪些是老师要管的,“界限”在哪里?
李艳丽:爱和自由的后面还应该有一句话,就是规则与平等。对基本规则的共同遵守,于人类社会来说,意味着对每个个体自由的最大保障,而对教育来说,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是让儿童自由、独立成长的最大保障,建构儿童完全自律的品质和智能。规则可以用来厘清界限。人性的界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一种是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学校中教育的界限既有人性的界限(教育的根本),也有课堂、各类活动的界限。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间的界限,也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些界限有一些可操作的规则来体现,这里有几条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学生该做的、能做的教师不要干涉,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学会说“不”等。另外还有专门针对课堂、劳动等的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基本上可以把教师该放手的、该管的界限说清楚。
记者: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自由意味着放手,但仅仅有自由还不够,还必须有责任。在西下池,你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都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不知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如果赞同,那么,西下池的自由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责任呢?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如何体现、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实施?
李艳丽:至于教师、学生的责任体现、落实、监督实施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学校文化之生态管理。生态管理的形成也历经了一个过程。我们2003年做的是行为教育,2005年做了普及与特长。2007年做课改,我们当时就有几个老师做,我们天天下课堂去听,怎样评价,一开始一些老师有情绪,也跟着走,几个月下来,课堂就出来了,我们有环节,有导语,我们后来就做文化,我们后来就知道了学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老师不要用爱的名义去控制他。后来形式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已经没有问题了。▼孩子才是真正的老师
记者:其实,只有老师给予孩子们爱和自由的时候,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李艳丽:稍微懂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人外在关系的投射都来自于内在的关系模式,而一个人内在的关系模式又来自于童年与最重要人的关系,即父母的关系。所以,要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必须回到童年。学校恰恰给我们教育人提供了这么一个场所。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大师的指引下,教师们在慢慢懂得孩子的过程中,也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其实也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在唤醒教师深埋内心的真爱,也在疗愈成人内心的创伤,就像在去年年终的读书报告会中,史会景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成长,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她历数着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欣悦的表达着她在这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的闪光的价值,充满了欣赏和深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在场的听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其实,她所看到的、接纳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是自己。她流下的喜悦的泪水是对自我和他人接纳的喜悦。教育到了这一刻,充满了动人的价值和魅力。
记者:因此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容易找到职业幸福的人。
李艳丽:跟孩子在一起,就跟爱在一起。比如我们在学习爱的语言,像一个愤怒的孩子来找你,你要说:“你看起来很愤怒,他就明白自己现在的感觉是愤怒,允许他的情绪发生,你拥抱着他,说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我爱你,这样孩子会体会到,事件本身跟自己是区分开的,这样他就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他长大了,就不会否定自己,人的价值和事情是分开的。长大以后的问题解决都要回归童年,代价太大,不如现在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成长我们就给他什么样的成长。
我们现在四年级以上把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小学化了,我们的学生很优秀,到初中以后都是班干部。我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师傅说他的孩子原来就是在我们学校,当时来的时候数学成绩不足20分,来的时候是四年级,现在初一,全年级第一。这不是最重要的。他说他孩子跟我们学校的郭老师,比跟他妈妈还亲。我们的毕业生说到,我想最后再看一眼这个学校,我太爱这个学校了,我们老师看到都感动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现在没有傻瓜孩子,我们老师给他空间让他自由发挥。
▼孩子的感觉超越一切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怎样概括你的核心办学理念?
李艳丽:我们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我们有校园文化生态,有20道人文景观、教师生态培训、学生生态课堂,我们的老师都是独特的自己,学生也是。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老师,如果学生、老师都自主了,就算校长走了也没问题。
记者:对于学生的成长,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李艳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和艺术家。只要给他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有个孩子说:我发现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地靠近我,时间久了,我发现那个东西是爱和自由。我在心灵花园里成长,在玩沙的时候,沙子从我手指间流过,还有什么是我解决不了的呢?我的悲伤、喜悦,我的情绪都随之流淌过去。这是孩子的话。你去看孩子的感觉,你会感叹。还有个孩子说:每次我走到我们的生态园里,我会有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感觉,你看那纵横天下的南瓜,我发现时间不在钟表里,而在人的身体里,当这个时间走过,生命就没有有了。当我们的老师看到孩子们写出的这些东西,怎么还能去控制孩子呢。我们的老师怎样保护他,给他空间,让他的感受出来,小学的教育就应该落实在这,学习是顺手牵羊的事情。感觉是超越一切的,他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来源于感觉。越是农村的孩子,要让他有机会接触优雅、高贵,让他发现还有一种生命最高状态。也许他这一生都去从事这么个事情。
第三篇: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原动力
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原动力
张雪蒙 宋文文 何明轩
在人才工作先进县创建过程中,东海县经信局、中小企业局、金融办等部门着重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强化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的技能,通过组织培训、建设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企业人才招引和培育,助推企业高效发展。仅2013年,就有45人参加市节能管理员培训班、65人参加县企业信用管理培训班、328人参加首批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
对于本土工业企业的管理人才来说,人才培训是提供知识和信息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为此经信局多次请来市经信委的专家为县内企业管理人才开班授课。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县中小企业局邀请北大、南大等名校的知名专家教授,通过专题讲座、“EM-BA班”、“小企业主研修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并于去年9月举办“江苏省中小企业竞争力大讲堂”,培训企业高管300多人。为破解中小企业欠缺金融管理人才的难题,县金融办推选出100家中小企业,挑选100名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出任中小企业金融辅导员,由金融辅导员深入到结对企业,保障金融信息与企业信息的无缝对接,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东海县建立起人才需求预测发布制度,通过深入用人单位调查研究,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以准确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目前,信息库内已有15750名企业管理人才的详细信息。其次,借助人才网、人才市场、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向外界发布招聘信息,并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组团招聘、委托招聘等形式赴大中城市和人才市场招贤纳士,并注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招引紧缺人才前来施展才华。2011-2013年,仅经信系统共引进硕士(或中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34人。此外,东海县还认真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的合作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目前,县内有10多家企业与院校开展合作。其中,连云港华鼎车轮有限公司、连云港宝盛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中科院新材料研究所、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
东海县还积极创建技术中心和“两化融合”试点,搭建人才载体。技术中心专注于研究开发,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推进企业在科技、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进程。2011-2013年,13家企业获批市级技术中心,14家企业获批省、市级“两化”融合企业,其中,华鼎车轮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电子商务类“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技术中心、“两化”趋势的蓬勃发展下,质优量多的研发成果形成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连云港福东正佑照明有限公司的滤紫外石英管、砷化单晶结晶用双料壁石英玻璃管被选为省“双新”展恰会展品。连云港市弘扬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的金卤灯用高光效长寿命新型镀膜石英玻璃管等新产品被选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第二批),东海县新产品列入省双新目录中的数量居全省各县之首。
第四篇:让自己成为被告美文
威尔逊是一名美国青年,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一家名为“赛洛克斯”的科技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罗梭发明了干式复印机,威尔逊很看好这种复印机,就从罗梭手中把专利买下来,把它命名为“赛洛克斯914型复印机”,然后开始向经销商推销这种产品,以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产品推出后却反响平平,几乎没有几家经销商对这个产品感兴趣,这是怎么回事呢?威尔逊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一位经销商说:“除非你这种产品宣传到位。家喻户晓。”他明白了,是因为宣传没跟上,这就需要作广告,但在全国范围内作广告是一笔巨额投入,以他的公司的实力,根本无力作这种广告。
有一天,威尔逊和他的一位律师朋友聊天,聊到了他的这种新型复印机,律师朋友问他这种产品能赚多少钱。威尔逊很自信,他说这种复印机是独家经营。市场开拓完成后。他将高价出售这种复印机,很快就能得到收益。律师朋友便提醒他说,美国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如果违反,会被送上法庭,处以罚金。威尔逊便详细地咨询了如果真的被告上法庭,将会被判罚的数目,律师朋友便为他进行详细的解答。那天晚上,他回家算了一笔账,然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第二天就实施了。这个决定就是明目张胆地把复印机的价格以高于成本价十多倍的价钱向外出售,这种复印机的成本价是2400美元,但威尔逊却将其标价为2.95万美元出售。
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经过调查,他们认定威尔逊存在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的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而且情节严重,所以向法院提出了对威尔逊的指控。威尔逊接到法院传票后。聘请了一个由三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团。这个律师团每周两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官司的进展情况。新闻界闻风而动,纷纷对这件事进行采访报道。作为当事人,威尔逊也接受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还被请到了电视台法律节目的直播问,当面接受采访。这样一来,到法院开庭的时候,这个官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事件了,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开庭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家媒体记者旁听了庭审过程。法庭最终确定威尔逊高价出售商品的事实成立,判定他交纳五万美元的罚金。威尔逊承认自己有高价出售商品的故意,但他强调自己的研究成果将会大大节省人们的时间,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要求撤销对他的经济处罚。法院便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对他的这种产品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出来了,专家一致认定这种产品的确能为人们节约时间并因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法院给予了一定的减免,威尔逊只需交纳三万美元即可。
官司虽然败诉了。但这种干式复印机一下子名声大振,成了名牌产品,威尔逊的公司也由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著名企业,订单如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威尔逊赚了个钵满盆溢。
威尔逊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复杂,有时仅仅需要一个能使自己脱颖而出的与众不同的创意。
第五篇:让人才优势成为发展引擎
让人才优势成为发展引擎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很多地方和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造就和吸引凝聚一大批各类人才。近年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让人才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日益发挥“第一资源”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不断释放人才红利。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胆解放思想、转换机制,毅然决然地抛弃等、靠、要等“老国企”的传统僵化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自主创新,依托人才优势加快走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实现了老国企向新国企的转变,步入实现新发展的快车道。十年间,一大批沈飞人矢志报国、埋头奉献,实现企业年年都有新型号、经济效益年年跃升的骄人业绩,铸就了国有企业新的辉煌。
托举沈飞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正是不断汇集的人才优势。肩负特殊使命的沈飞在发展中,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走出了一条依托人才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其一,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提高全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公司平均每年吸纳数百名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高校学子,鼓励本科毕业生从事技能操作岗位,构建起“双师型”技能人才队伍,“蓝领”早已不是体力劳动的代名词。高端人才纷纷加盟沈飞,引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博士生已达两位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日益规范,一项项高端课题已经转化为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科研生产,实现了“智力流动,来去有序”的柔性方式。订单式人才引进,拓宽人才的绿色通道,按照企业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将企业要求融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公司派出兼职老师参与教学,为公司战略发展储备各类所需优秀人才。
其二,积极选送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国内外高校、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锻炼。对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采取了委以重任、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沈飞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专家、高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一批专业带头人、金牌工人、蓝领精英脱颖而出,涌现出众多青年人才的杰出代表。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迎接新时期航空高科技领域竞争创造了条件。
其三,大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氛围。通过设置“长、家、匠”通道,沈飞把合适人员配置在合适岗位上,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次。特别在领导干部和技术人才使用上,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在关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尊重员工的意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航空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和选拔至关重要。沈飞高度重视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招收、引进和培养“高、精、尖”人才,并以此为牵引,带动整个员工队伍水平不断提升,一批专业人才成为支撑航空工业腾飞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