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明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工作范文
天津明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工作
2012年02月09日
从2月8日召开的2012年天津市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天津将着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执行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支持天津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在出席会议时表示,天津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经济金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宣传天津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好形势,大力推荐天津的重大项目,努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要优化存贷结构,掌握投放节奏,保持信贷投放稳定性和持续性,认真研究全市已经确定的重大项目,切实搞好资金与项目的衔接、匹配和储备,将信贷资金重点用于在建续建项目和项目投产后的流动资金需求,支持实体经济正常运转。人行天津分行行长林铁钢表示,2012年全市货币信贷工作要按照“总量适度、节奏合理、结构优化、定向支持、防范风险”的要求,结合天津金融实际,做到“五稳五进”―――保持总量上,贷款要稳,存款要进;融资方式上,间接融资要稳,直接融资要进;客户结构上,对大中企业支持要稳,对小微企业支持要进;项目支持上,在建续建项目要稳,新开工项目要进;应对风险上,防范风险要稳,化解风险要进。
会议明确了2012年七项重点工作。一是把稳定和增加存款作为全年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金融机构要提振信心,采取综合措施,全力以赴打好稳定增加存款的攻坚战,为支持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二是突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点,继续保持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持。各金融机构要保证重点重大项目、在建续建项目、竣工投产项目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资金需求,继续加大对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信贷投放,保持金融对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认真落实好2012年信贷规划,合理安排信贷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不断增强执行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和有效性。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保持贷款的适度增长。三是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大力支持天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大对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开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继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四是不断强化监测分析与研究,有效增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超前把握能力。五是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努力促进企业多渠道融资。六是增强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七是认真落实金融服务工作要求,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第二篇: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一、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1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辉忠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牢固树立“实业兴市”理念,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出了具体要求。3月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对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宁波市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我中心支行通过深入的政策学习和扎实的调查研究,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不久前,我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全市金融系统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今天,我中心支行组织全市各金融机构在此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启动仪式,目的是营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新闻媒体来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和表态,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中国宁波网记者问:今年以来,央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一是密集调研,广泛走访,做到集思广益、心中有数。从年初起我中心支行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到部分金融机构、众多中小企业和市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密集开展了现场调研和走访10余次,而且把到企业现场调研作为党委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内容,深化了思想认识,加强了与实体经济主体和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同时,在调查中同步开展已有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了各项政策。
二是明确重点,细化要求,出台具体指导措施。在前期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酝酿之后,2月15日,我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向辖内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各金融机构印发,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要求。
三是沟通汇报,出谋划策,取得地方党政支持。针对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工作要求,我中心支行分别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并在推动辖内债务型融资工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些工作和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和采纳,市委王辉忠书记、刘奇市长均做出了批示肯定,市人大常委会施孝国副主任认为我中心支行迅速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行动快、效率高、内容实。目前,我们向市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很好的采纳和落实,部分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四是找准载体,落实责任,凝聚金融合力。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还组织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我中心支行成立了以“一把手”行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活动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和谐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六个加快”重大项目、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内容,组织全辖金融系统开展“金融进村入企,一线解难创优”等系列活动。通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统一思想、协调大家的工作步调,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也为我中心支行提供一个工作抓手,确保各项工作举措的有效落实。
五是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强化政策效果。我们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和活动启动仪式,既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我们的工作举措之一。当然,新闻发布会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要把工作做实、抓好。下步我们还要采取各种宣传形式,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
三、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指导意见》主要有哪些特点?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一是指导性强,体现“五个并重”:融资总量和结构优化并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金融发展并重,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解决当前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并重,着力推进金融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和防范风险并重,牢牢把握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扩大内需和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并重,努力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目标明确,力争“三个快于”。《指导意见》对很多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要求。例如,在信贷投放上,要求力争做到“三个快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快于其全部贷款增速,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三是涉海信贷投入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三是措施较新,确保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全面深化贸易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为实体经济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进出口核销改革,取消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中小企业、“三农”、个人创业等领域推广使用手机信贷产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理顺投诉处理机制,确保金融消费者公平获取金融服务。
四、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指导意见》中提到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有哪些渠道和方式?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要争“盘子”。在今年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要求各商业银行分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要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强引导。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将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三是要辟蹊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引导各金融机构稳步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业务,加强同业之间、与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的合作,发展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多渠道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五、中国宁波网记者问:信贷资金仍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构成吗?今年确定的信贷投向重点是什么?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从目前看信贷资金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构成,2011年宁波市的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七成。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满足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在信贷投放上,要力争做到“三个快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快于其全部贷款增速,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三是涉海信贷投入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改善首套普通住房的信贷服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六、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宁波经济的特点是中小微型企业众多,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 3月份,市经信委和我中心支行共同建立的宁波中小微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将正式运行,与宁波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一起,将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便利。我中心支行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按照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创新和推广,着力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切实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不抽贷、压贷。
为确保政策的落实,我中心支行将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纳入中小企业信贷政策评估的范围,督促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各项收费标准,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要求和收费,切实帮扶企业减轻财务负担,我中心支行将适时对金融机构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行督查。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特别是大额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测,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小微企业生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七、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在加大对开放型经济、推进对外开放合作的金融支持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2012年,我中心支行(外汇分局)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重点推出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各项外汇试点政策的积极效应,如境内银行跨境贷款、中资企业借用外债等,有效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深化外汇主体监管试点工作,全面推动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务。
二是大力开展“中小企业外汇服务年”主题活动。研究出台《外汇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中小企业外汇金融服务指南》,全面梳理外汇管理各项政策法规,提升外汇管理透明度,为我市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对涉外中小企业资金上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全市银行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贸易背景真实和风险适度三大原则的情况下,加大贸易融资资金的发放,全力支持我市涉外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加强外汇市场培育,推进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外汇避险产品和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当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由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企业可以运用人民币结算进行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直接投资业务。下一步要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和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积极探索个人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八、中国宁波网记者问:在提高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服务社会民生领域方面宁波有何优势,如何进一步推进?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在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金融服务社会民生新领域。宁波的金融IC卡项目有很大的优越性,早在2008年1月,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宁波金融IC卡项目为全国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目前,金融IC卡应用领域已拓展到高速通行、停车场、加油站、电力、电信等社会公共领域,医院挂号、配药付费等医疗卫生行业;教育领域的学校校园卡应用,以及城市公交的应用等。2011年,金融IC卡实现了从信息服务、交易支付到融资便利的新突破,推出了手机信贷产品,实现在中小企业、个人创业、“三农”等信贷领域的应用,有效地简化了的贷款流程,提高信贷服务的便利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手机信贷业务,以“五•一服务卡”推广、宁波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为契机,加强与社保部门的合作,将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打造成惠民工程和暖心工程。
为解决无银行网点的农村偏远地区现金取款难问题,2011年推出了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银行卡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农村金融便民点(如商店、超市等)布放的POS终端上刷卡,向农村金融便民点取得现金。截至2011年末,全市已在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2012年,我们将实现助农取款业务乡镇覆盖率100%。同时,为推进非现金交易在农村地区的运用,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建设,2012年实现中心镇“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全覆盖。
九、中国宁波网记者问:我们注意到最近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出台了《关于促进和支持银行卡小商户发展的指导意见》,那么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措施?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我们所指的银行卡小商户,包括便利店、小超市、小餐饮、农家乐、服装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目前,中大型商户的银行卡使用比较普及,小商户相对较为薄弱。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改善宁波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充分发挥信用卡免息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银行卡小商户支付服务水平。具体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账户开立、实行银行账户收费优惠、实施灵活的账户服务等方式促进小商户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与使用;二是通过改善小商户入网管理、加大对小商户投入力度、建立符合小商户需求的业务模式、提供优质的银行卡收单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小商户银行卡业务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小商户POS机具投入补偿机制;四是加强小商户管理,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十、中国宁波网记者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普遍认识到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对于维护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重要意义,包括美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领导答: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成立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机构专门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探索推进此项工作,很多省市都试点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督促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我中心支行2011年在慈溪、奉化试点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阶段,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继续本着“积极稳妥、重在实效”原则,与对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工作、信访工作、政务公开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建立人民银行与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共同参与的纠纷调解机制,探索搭建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之间的绿色通道,增强调解结果的公信力,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有效维护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人格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十一、去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市发生了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逃跑案件,今年的形势仍会很艰难吗?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在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有什么措施?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稳、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何问题仍很突出,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从宁波市情况看,全市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加大。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和风控制度建设,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强对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尽可能杜绝投机性融资“挤出”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常融资需求。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开展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严格落实金融风险报告制度。
同时,积极关注企业资金链状况、企业主出逃事件等风险因素,妥善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加强各类监测,实现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切实防范区域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对存量债务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不搞“急刹车”、“一刀切”。金融系统要加强“防火墙”建设,密切关注实体经济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第三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有关部门为落实该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证券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业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证券业,实体经济,创新驱动
一、概念界定(1)实体经济
经济学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上看,实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更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更强,典型的例证便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作为欧洲的头号经济体,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经济的脊梁,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成功抵御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影响的重要原因。
(2)金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将金融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在直接产出、解决就业、实现资源配置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金融的功能包括:一是融通社会资金,为实体经济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之间配置资源。二是集中资本和分割股份,在一定的程度上,资本市场、银行、投资基金等可以集中小额资金、短期资金,解决大额、长期资金需求。三是提供清算和支付结算,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这一功能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提供信息和形成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都是实体经济投融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五是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将风险配置到有承担意愿且有承担能力的经济部门或经济主体。六是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七是通过金融体系,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可以发挥杠杆作用。
(3)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辩证
金融产生于实体经济支付结算的需要,发展于实体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的基础。金融通过融资、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功能,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金融的发展过度,会产生泡沫,使得经济不稳定;金融发展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难,交易成本过高,为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金融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背景与重要政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始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缺陷,再次警示金融创新的边界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客观现实。2008年后,欧美国家在救市过程中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在中国,金融工作由此也变得更加谨慎稳重。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为“新国九条”,旨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即是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决定,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三是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融资租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重点,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试点工作情况。
三、证券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现状
一行三会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三会所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法》指出证券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一级市场的承销与保荐业务,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经纪与投资咨询业务,证券自营与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其他证券法规定允许的证券业务。证券业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基本职能实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拓展投资融资、销售交易、资产托管等。证券经营机构为大宗交易、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开展做市等交易服务;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建设证券账户平台,建立与私募市场、互联网证券等业务相适应的账户体系。证券业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上市和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之前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是国家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通过上市或挂牌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我国证券业目前开展的创新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私募债、类贷款业务、PPP合作模式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组合作为支持,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是指中小微型企业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目前证券公司可以开展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交易,股权质押等。
(三)以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方法为实体经济提供咨询与服务,提高实体经济利用金融的效率。
四、证券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措施
证券业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证券公司应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券商转型,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证券业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发展跨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证券业可以为境内企业跨境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提供财务顾问、承销、托管、结算等中介服务;可以在港、澳、台和其他境外市场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等方式设置子公司;可以为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相关服务,积极参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并依托上海自贸区等经济金融改革试验区机制和政策,为境内外个人和机构提供投融资服务。
(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证券公司让优质中小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证券公司应在产业的并购重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证券公司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地支持,为万众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与支持。
(三)创新金融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向进行创新和转型。我国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分业经营,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被限制在传统业务的框架内,但是从近期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来看,未来的证券公司更应该是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实体经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同时,目前证券公司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打新股贷款、约定购回等,相当于替代了部分银行的职能,朝着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具体可以:开发资产管理业务;开展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加快融资类业务创新;稳妥开展衍生品业务;发展柜台业务;自主创设私募产品。这既是我国监管部门所鼓励的,也是证券公司的发展方向。
(四)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创新的概念不断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最近发展方向。证券公司也必须要积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和互联网思维。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缩短与客户的距离,免去地域的限制,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营销模式的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技术的发展等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证券业应该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2]邱兆祥,安世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教学与研究.2012(09)
第四篇: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好服务国计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不可否认,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效应,是振兴经济全局的催化剂,若处理不慎也会成为撼动全局的火药桶。因此,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是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越是加大,就越需重视金融体制改革的独特关键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强烈激发我国的经济潜能,大幅开拓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创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上建立的,它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点是高度垄断,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传统的金融体制也开始迈开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不仅伤害我国经济健康运行,而且威胁到长期稳定发展,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不容忽视的是,新形势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
因此来说,一方面要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推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发展农村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并推动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将每年新增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同时要加快金融业制度和产品创新,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活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深化中小商业银行改革,促进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更加专注于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高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要加强宏观统筹指导,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要着力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是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必经之路。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加强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信息系统创新,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推动银行业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
金融体制改革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2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8、9两个月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卓博教育版权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
发展实体经济(范文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为“进”创造条件。
发展实体经济,要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
发展实体经济,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同时,要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为经济发展及时化解风险,遏制投机炒作。
当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不可避免。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老路,必须同步调结构、上水平,加快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发展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不是弱化虚拟经济,而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现代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要发挥好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实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延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实体经济(范文二)
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受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是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将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资本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垄断行业投资无门,竞争性行业过度竞争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据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2年)》称,在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投机和高利贷的资金占比高达60%。四是随着企业精英大量移民或外迁,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
五是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
[措施]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只有筑牢这个根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才能落到实处。
巩固实体经济基础是避免经济 “硬着陆”的关键。当前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一要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要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上游产业过度垄断和下游产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
三要推动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要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
五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问题,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第五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落实过程中,一是全力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人民银行***支行制定印发了《***金融部门践行群众路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实施意见》(*银发„2014‟7号),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列入重点走访内容,要求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型、传统型、品牌型、民生型、涉外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完成“两个不低于”任务目标。1-8月份,全县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增幅分别高出全部贷款增长5.4个百分点。二是着力提升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广布放网上银行、POS机、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各种非现金支付机具,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养成科学的支付结算习惯,截至目前,全县641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点,布放自助机具384台,实现了金融自助设备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全覆盖”。三是积极致力于民生改善。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部门配合,扎实推进金融帮困扶弱工作,下岗失业人员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1206万元,贷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弱势群体,承贷银行发展到两家,1-8月份发放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776万元,在帮助弱势群体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1044名城乡居民实现本地就业。四是以金融创新力促融资便利化。推出“集成化营销,网格化管理”产品新模式,着力开展龙头企业担保、专业合作社社员互保、保险机构承保等业务,为特色农业提供“保姆式”定制服务。信用联社全市率先成立生态农业贷款审查中心,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一体化运作格局,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贷款审批时间较往常缩短2-3个工作日。县农行、邮储银行推出了能效融资、专利权质押、技改贴息等绿色信贷产品,**银行***支行创新有机农产品仓单质押第三方监管信贷业务,将大蒜、圆葱、棉花等特色农产品纳入抵押范围,在产业集群上、中、下游之间建立起全覆盖的融资链条,为加工仓储企业打开了便捷融资之门,加速了产业集群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中国人民银行***支行 2014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