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情况及实施意见总结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情况及实施意见总结
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情况及实施意见总结
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全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做好全县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现将全县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现状及下步实施意见报告如下:
一、全县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现状
(一)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全县年产生活污水约91.25万吨(按10万人口计,其中常住人口7.5万人,其他为流动人口),只有县镇区和獐子岛镇中心区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外,其他生活污水均未经任何处理自然排放,污水处理率为36%。具体情况是:
1、县镇区2001年投资184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近期1100吨;中期为2200吨;远期为3300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1.8万延长米的管道将县镇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处理率为90%(南海坨区域没有并网)。
县镇区外的村、屯(包括哈仙、塞里)几乎没有任何排水管道设施,为自然排放入海。只有城岭村在2006年进行新农村试点建设时,规划采用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体化新技术,对全村150户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达标排放。
2、獐子岛镇2005年投资5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500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1.5万延长米的管道将镇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处理率为80%(沙包大板江区域没有并网)。
獐子岛镇镇区外的村、屯(包括大耗、小耗岛)既没有排水管道设施,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为自然排放入海。
3、广鹿乡、小长山乡、海洋乡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只在集镇中心区有部分排水管道,将污水汇集后不经任何处理排放入海。集镇外的村、屯既没有排水管道设施,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为自然排放入海。
(二)垃圾处理现状
全县年产生活垃圾约5.54万吨(按10万人口计,其中:常住人口7.5万人,其他为流动人口)。大长山岛镇全岛为定点倾倒,集中排放。獐子岛镇、小长山乡、广鹿乡、海洋乡除中心区域为定点倾倒,集中排放外。其他均为非定点自然排放,所占的比例约占40%。集中排放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简易的平整填埋。具体情况是:
1、县镇镇区内和镇区外共有垃圾倾倒点245个,年产垃圾2.38万吨,垃圾排放场三处:分布在大长山岛镇范家沟、哈仙岛和塞里岛各一处。大长山岛镇全岛由永洁公司负责机械清运。哈仙和塞里村由各村雇佣的长期工负责清运至垃圾排放场。
2、獐子岛镇共有垃圾倾倒点28个,年产生活垃圾0.9万吨,垃圾排放场四处:分布在獐子岛镇沙包社区南阳东沟,大耗岛、小耗岛和褡裢岛各一处。有一支环卫队伍为镇区服务,镇区外由各村雇佣的长期工负责清运至垃圾排放场。
3、小长山乡共有垃圾倾倒点129个,年产生活垃圾0.95万吨,垃圾排放场三处:分部在小长山乡回龙海带湾,巴蛸岛和乌蟒岛各一处。中心区域有一支环卫队伍为其服务,中心区外由各村雇佣的长期工负责清运。
4、广鹿乡共有垃圾倾倒点71个,年产生活垃圾0.86万吨,垃圾排放场五处:分布在广鹿乡柳条村石板山和大北山,格仙岛、瓜皮岛、洪子东岛各一处。有一支环卫队伍为中心区服务,中心区外由各村雇佣的长期工负责清运至垃圾排放场。
5、海洋乡共有垃圾倾倒点15个,年产生活垃圾0.45万吨,垃圾排放场两处:分布在海洋乡盐场村金家沟山顶和西帮村唾鱼屯山沟。有一支环卫队伍为中心区服务,中心区外由各村雇佣的长期工负责清运至垃圾排放场。
二、全县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一)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处理率低,对沿岸水域污染较重。全县除县镇区和獐子岛镇中心区域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他均为直接排放,因而导致对临近的滩涂和水域污染较重,对旅游业和养殖业产生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2、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空白。全县除县镇区和獐子岛镇建有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外,其他3个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为空白,没有编制排水管网规划。(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垃圾填埋,对垃圾场周围污染严重。我县各大岛屿的生活垃圾基本是采用传统方法:即选择一个山沟自然排放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不仅对填埋场周围的植被破坏严重,所产生的气味和渗滤液对周边的群众、附近的地下水和海域也产生较大的污染。
2、随处乱排的现象时有发生,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依然不少。许多村、屯生活垃圾仍未集中收集、统一排放。而是随意排放,特别是较偏僻的村屯生活垃圾无序排放导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严重。
3、管理体制和收集、排放垃圾的设施还较为落后。生活垃圾排放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运输设备还较为简单。在垃圾的分类收集、综合收集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分析我县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缺少排水管网专项规划;
二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投资渠道单一,主要靠财政投入维持,缺口很大,难以维继;三是基层对污水、垃圾处理认识不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是由于地域狭小,人口分散,点位处理量很少,可供选择的处理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今后工作意见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经引起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摆到了重要工作日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长海和国家级生态示XX县的大局出发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今年初,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启动“县镇和獐子岛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小长山、广鹿、海洋乡中心区域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目前,大长山岛、獐子岛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和小长山、广鹿、海洋乡污水治理前期可研工作已经完成。下步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1、做好县镇区的污水处理厂改造工作。县镇污水处理厂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已运行6年之久,处理设备损坏严重,现处于半瘫痪状态,污水已不能达标排放,需投入近400万元进行大修和更新改造。8月14日,我们邀请了XX市城建局和部分专家对县镇污水处理厂的改造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采用bot方式运作改造污水处理厂。通过运用社会资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在较短时间内改造完成,使污水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政府投资,使政府监管具有可操作性。目前,通过市场化带案方式与我县磋商的企业有两家。明年的上半年,要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工作。今年年底以前,要将南海坨子没有并网的管线全部并入污水处理厂的主管网。
2、要做好乡镇中心区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目前,小长山乡、广鹿乡、海洋乡污水处理厂的预工可研工作已经完成,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已初步确定。小长山乡污水处理厂规划最终建设规模为1800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部分采用cwsbr工艺,工程总投资约为736万元;广鹿乡污水处理厂规划最终建设规模为800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部分采用埋地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工程总投资约为311.15万元;海洋乡污水处理厂规划最终建设规模为600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部分采用埋地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为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工程总投资约为249万元。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2007年的年底前做好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立项和初步设计工作;二是在2007年下半年完成乡镇中心区域排水管网建设规划;三是争取在2008年年底以前,完成乡镇中心区域的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程。
獐子岛镇在2007年底前,要将大岛的污水全部并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3、要做好乡镇中心区域外村屯污水的处理工作。一是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乡镇中心区域外的村屯污水排放规划;二是对于集中的村屯,通过管网将污水集中,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三是对于分散的村屯,由于居民居住的比较分散,污水处理如果采用集中并网的方式,管网资金的投入将特别大,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排水沟,采取集中、联户的形式,建化粪池,将生活污水与禽畜污水接入化粪池,再用素混凝土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沉淀后达标排放。
4、要抓好试点工作。今明两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大长山岛城岭村、哈仙村和獐子岛大耗村的污水处理工作,争取在2008年底前,将三个试点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今年,重点抓好大长山岛镇城岭村的污水处理工程。目前城岭村采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是由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造的,采用双cwt一体化新技术,造价约15万元,每天可以集中处理30吨的污水。
通过试点村的污水处理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带动其他村屯,逐步完成乡镇中心区域外村屯污水的处理工作。每年,各乡镇实施一两个村的污水处理建设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27个行政村,75%的村庄要有排水设施,全县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0%。
(二)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1、要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小长山乡、广鹿乡、海洋乡垃圾场的前期可研工作,在“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垃圾处理建设工程。
2、大长山岛和獐子岛的的垃圾处理前期可研工作已经完成,大长山岛的垃圾处理厂选址在范家沟,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库容约为33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为50吨/日,考虑了大小长山硬连接后垃圾集中排放的需要,近期处理方式采用卫生填埋,远期采用“焚烧加填埋”处理,计划在2008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獐子岛的垃圾场位于沙包社区南阳东沟,占地面积0.8万平方米,总库容约为17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为27吨/日,考虑了几个小岛垃圾集中排放的需要,近期处理方式采用卫生填埋,远期采用“焚烧加填埋”处理,计划2008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3、目前,全县五个乡镇共有垃圾排放场17个,由于我县土地资源有限,在每个岛按照规划的要求只能设立一处垃圾排放场,2007年年底前,要逐步关闭其他的垃圾排放场,而且垃圾场要做到封闭管理,避免二次污染。到“十一五”期末,将逐步关闭小岛的垃圾排放场,将垃圾全部运到大岛进行无害化处理。
4、要从源头上做好生活垃圾的减量和分类收集工作,严禁随意排放垃圾,逐步实行垃圾袋装化,将部分可利用垃圾进行回收。对不同种类的垃圾,采用“填埋”或“焚烧”,进行不同的科学处理。到“十一五”期末,我县的垃圾将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管理法规,从源头上减少污水、垃圾的任意排放。城乡的污水、垃圾处理和管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参与。积极宣传污水、垃圾给社会以及居民带来的危害,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和支持污水、垃圾问题,人人配合,从源头上减少污水、垃圾的任意排放。要积极利用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容、环卫、社区、村屯的作用,积极利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采取鼓励资源回收的方式达到垃圾源头减量,按照“污水、垃圾产生者对污水、垃圾处理承担责任”的要求,通过法律手段明确排污责任,从而减少污染源。
(二)推广适合我县县情的污水、垃圾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将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做好污水、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确定我县污水、垃圾处理的基本战略,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开发建设成本低廉、处理效果好、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
(三)逐步开始征收污水、垃圾处理费用,促进污水、垃圾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作为公益事业,污水、垃圾处理资金原则上应由国家、地方、受益者共同承担。各级财政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高征收标准,实行级差收费,对不宜进行处理、回收,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多收。对于并入市政主管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的规定收取污水治理费用,用此资金进行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四)制定产业政策,促进污水、垃圾处理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要制定扶持污水、垃圾处理发展的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外资投入和个人投入等多种投资主体来进行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形成投资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的格局,同时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多种经济手段,从税费、信贷、征地、等多方面对从事污水、垃圾处理的企业给予支持,促进污水、垃圾处理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第二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
关于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 施 意 见
根据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京发【2009】14号)的精神和朝阳区政府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经街道工委研究同意,制定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逐渐实现的工作。按照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逐渐实现劲松地区“全民参与分类的氛围”,最终实现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逐渐细化和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全程规范管理的总体目标。
前期目标:
1、楼房居民垃圾分类,以分出厨余垃圾为重点,居民家庭的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达到30%以上,厨余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10%以上;
2、党政机关垃圾分类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3、其他社会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将成立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和分工见附件)
二、实施步骤
(一)工作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调查摸底,建立台帐。(1)劲松地区各垃圾楼垃圾投放的涵盖范围进行摸底调查;(2)各社区内的居住小区、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流动人口数进行摸底调查;(3)各类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垃圾产生量、垃圾流向进行摸底调查。
2、配合区市政市容委对劲松地区垃圾楼改造。
3、根据区垃圾分类办公室的要求和居民的实际需求重新设立分类垃圾投放桶站。
4、根据桶站数量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二次分拣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明确三支队伍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监督机制,并组织业务培训,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宣传动员阶段
分别召开地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社会单位动员大会,调动居民和社会单位垃圾分类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垃圾分类目的和具体分类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向地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发放“致居民和社会单位的一封信”,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意义,倡导居民和社会单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做到垃圾分类。
(2)向居民和社会单位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介绍垃圾分类方法,让居民和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更加准确。
(3)充分利用街道网站、社区宣传橱窗和楼宇文化等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4)在地区餐厅等公共场所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小标识,提醒居民时刻不忘分类,自觉养成分类习惯。
(5)在垃圾投放点安放宣传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公布定点分类指导员姓名及责任区等。
2、垃圾分类投放实施阶段
根据现有终端垃圾处理设施现状,北京市统一的垃圾分类方法,现 阶段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和餐厨垃圾、其它垃圾及可回收物三种,其中将厨余和餐厨垃圾分类到位作为工作重点。
按照区域单位性质具体分类:
楼房区: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平房区:其它垃圾(灰土)、厨余垃圾、可回收物; 社会单位--餐饮区:餐厨垃圾、其它垃圾;
其他区域:可回收物、其它垃圾。
三、实施方法
在配套基础设施、人员配备、设备建设及运行状况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
(一)垃圾投放:
1、居民小区:居民按照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每日在6:30—9:00,12:00—14:00,18:00—20:00三个时间段,将分好的分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每个桶站设1名分类指导员,两名分拣员。
2、社会单位:餐饮单位和设有职工食堂单位按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两种进行分类,其他单位按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种进行分类。社会单位负责按照统一标准配备分类收集容器,并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3、装修垃圾:居民装修房屋前应到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申报,经同意并交纳押金后,方可进行装修:社会单位进行装修的要到街道办事处城管科进行申报,经批准备案后方可进行装修。装修的垃圾要装入编织袋内,堆放到指定位置,装修完工后将垃圾清运干净,由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核实后退还押金。
4、大件垃圾:由环卫集团定时定点到居住小区、单位进行收运,并充分发挥现有设施作用,做好处理工作。
(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社区、社会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联系人制度;实行处级领导包片责任、机关科室、社区、城管队等部门协同运作的工作机制。
1、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员、志愿者宣传队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个桶站设1名指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正确垃圾分类投放;负责安排、指导、督促二次分拣员工作,并收集垃圾分类数据。
二次分拣员:居民垃圾分类不正确或未分类的帮助居民现场进行二次分拣。
志愿者:负责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正确投放率;负责对个别不配合垃圾分类的居民、社会单位进行跟踪上门宣传教育工作。
2、采取照相取证、入户宣传、现场帮助分拣等手段,用诚心感化、道德约束的方式,让居民做到自觉分类垃圾。
3、制定鼓励机制。
通过激励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1)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网站公示分类积极认真到位的居民户或发放荣誉证书,建立起激励机制。
(2)通过赠送垃圾分类袋或等值日用生活品的实物奖励,建立奖励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要针对各自承担的任务安排工作计划,计划 日上报城建科。
(二)建立工作台帐
居民和社会单位的各项基础数据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各社区要建立基础数据台帐和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台帐,并做好管理工作。
(三)建立例会制度
每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小结前一周工作,部署下部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
(四)加强信息报送
各责任单位要设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定期向街道领导小组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相关信息。
附件1: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劲松街道办事处城建科
2010年4月26日
第三篇: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方案
根据《南平市村镇生活垃圾整治方案》(武南政〔2006〕64号)部署,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义新农村需要,结合实际,对我市村镇生活垃圾整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实际,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强力整治村镇垃圾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垃圾整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基本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6年,全市乡(镇)所在地主要街巷垃圾实现日扫日清。星村镇、洋庄乡(含西溪沿线的大安村、小浆村、洋庄村、三渡村)、武夷街道垃圾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兴田镇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处理周边村垃圾,沿河沿路的行政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30。
2007年,全市75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处理场周边村镇垃圾,4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
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处理,6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
三、整治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以颁布的有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实事求是、科学安排、逐步完善。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乡镇为主,就地处理”的处理方式,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交通道路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3、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充分利用就近城区垃圾处理设施,并按规划适当配套建设,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垃圾处理布局。
四、整治模式
村镇垃圾处理是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环境保护工程,针对我市村镇零散布局和经济实力较弱的现状,实行分类处理的方式。
(一)抓好“7乡(镇)、1街道”所在地垃圾整治
1、武夷街道、星村镇、洋庄乡垃圾集中到本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通过中转站中转运输至市垃圾处理场处理。洋庄乡、星村镇2006年10月底前各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
2、兴田镇、五夫镇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加以改建处理本镇垃圾;兴田镇垃圾场改建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吴屯、上梅、岚谷三个乡(镇)原则上单独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或选择标准卫生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二)抓好崇阳溪、九曲溪上游、西溪、南武路、公路沿线村及旅游民俗村、景点村行政村垃圾整治。
1、崇阳溪、西溪上游村落洋庄乡洋庄、大安、小浆、三渡4个行政村由村组织收集,市环卫处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2、南武路沿线兴田镇兴田村、大渚村、枫坡村、黄土村垃圾运至兴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仙店(旅游创业园区)、南源岭两村和武夷街道大布、杜坝、角亭、公馆、天心、赤石、高苏坂村垃圾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3、武夷山至邵武:星村镇巨口村、枫林村、黎源村、黎新村、黎前村,浦城县道沿线、吴屯乡大际村、小际村、小寺村,岚谷乡客溪村、枫溪村、黎口村、稍屯村垃圾推行农家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
4、旅游民俗村城村、下梅村、曹墩村由本村和景区管委会负责垃圾清运处理;五夫村、兴贤村、五一村3村及景点村桐木村结合本村实际推行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方式。
(三)抓好其它行政村垃圾整治
离乡(镇)垃圾处理场3公里左右范围的行政村,原则上实行“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方式。其它行政村推行农家堆肥的垃圾处理方式。
(四)抓好各行政村垃圾整治配套设施
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
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及18个行政村务必在8月底前各建成垃圾池2座,并投入使用。
五、整治要求
1、垃圾的清扫和清运。除已配备环卫队伍的兴田、星村、武夷街道外,其它乡(镇)所在地在2006年底前需配备若干名环境保洁员,对乡(镇)区主要街巷垃圾进行日扫日清。同时配备若干个垃圾桶或垃圾池,集中收集住户垃圾,采用封闭式的拖拉机等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
行处理。行政村门前卫生实行“三包”,在适当地点设置垃圾池收集垃圾,配备环境保洁员定期清运,集中焚烧或堆肥。
2、简易垃圾填埋处进场选址和工艺要求。选择离乡(镇)所在地附近2-3公里运距、地点较偏僻的山垄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填埋场与就近河流的最近距离不得少于800米。填埋场要砌筑拦截坝对垃圾进行拦截;堆放垃圾过程中要铺设废
气导排管,对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排放;定期限采用石灰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渗滤液采用湿地生物污水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后排放。
3、垃圾处理场建设程序要求。垃圾处场的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址由市建设局、环保局把关,建成后由市环保局组织环保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针对我市农村实际,在资金筹措、政策保障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制定以下政策和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镇垃圾整治的宣传教育,运用广播、有线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努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营造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政府指导扶持,村民管理自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挥老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卫生光荣,不卫生可耻”等道德引导和卫生乡(镇)、卫生村等评比活动,建立村镇垃圾有序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活动的开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村镇垃圾整治资金筹措必须坚持多元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财政补贴。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整治工作。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补助,即市财政对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和另外18个行政村计26个单位,每个单位每年补助垃圾清扫保洁、清运费共5000元,一次性补助每个单位1000元建设2个垃圾池,兴田镇垃圾场建设补助10万元,星村镇、洋庄乡垃圾中转站补助5万元/座,清扫保洁、清运费每半拨1次,拨到有关乡(镇)政府、再由当地政府拨给有关村。二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办法,或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农村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用标准,对村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三是发动社会募集资金。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垃圾整治事业,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四是申请省上专项资金补助。积极争取省上在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垃圾处理日常营运方面给予资金补助。
3、树立先进典型,倡导“共建带创”。对村镇垃圾整治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整治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进一步深化南平机制,挂村实施“互动联动”的单位要加强帮扶,重点帮助挂点村镇建设垃圾池、填埋场等卫生设施。
4、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高重视村镇垃圾整治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指导、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抓好每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每年列入整治目标的行政村垃圾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责成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单位及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酌情扣减清扫保洁、清运经费。
附件:2006-2008年各街道、乡(镇)村镇垃圾整治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06-2008年村镇垃圾整治任务分解表
乡镇
(街道)
行政村数
2006年完成2007年完成2008年完成乡(镇)
所在地
行政村数
乡(镇)
所在地
行政村数
乡(镇)
所在地
行政村数
崇安街道
743新丰街道
武夷街道
217
5洋庄乡
4星村镇
兴田镇
五夫镇
吴屯乡
岚谷乡
上梅乡
2合计
115
818
备注:
1、应纳入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的街道、乡(镇)有:崇安街道、新丰街道、武夷街道、洋庄乡、星村镇。
2、已有垃圾处理设施的乡(镇):兴田镇、五夫镇。
3、全市在乡(镇)建成区外的行政村有115个,到2008年,7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完成整治,占应整治行政村数的60。
第四篇: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的实施意见
温政办„2012‟173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建立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的
实施意见(试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污水、垃圾处理达到“三个100%”的目标和“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建设发展要求,按照专项规划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建立全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各县(市、区)应立足自保,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升设施处理能
— 1 — 力,实现县域范围内的联保。根据联保机制要求,通过就近联保的思路和建立统一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资源共享,实现市域范围内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联保,增强全市范围内的垃圾、污水及污泥的应急处臵能力,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求
(一)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臵主要采用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以互利、应急联保为主,按照资源共享、应急互帮的原则,实施市域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管理服务的协作处理模式,实施中等范围的联保机制,建立跨县(市)和县(市)域内的二个层次的联保机制:
1.第一层次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垃圾处臵联保机制。(1)建立四个联保片区,即大都市区(包括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及洞头县)、“乐永”片区、“瑞文”片区、“平苍泰”片区。各片区应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处理厂和卫生填埋场,加快建设进程,提升瑞安和苍南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提高泰顺卫生填埋场的日处理量,文成、泰顺卫生填埋场建设应注意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保护,通过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初步满足跨县(市)垃圾处臵联保机制要求的处理能力。
(2)考虑到垃圾处臵容易出现应急状况,各县(市、区)与相邻的县(市、区)之间应按就近原则,实现点对点互保,作为 — 2 — 四个联保片区的补充。
2.第二层次为构建县(市、区)域内的联保网络。即各县(市、区)范围内具有垃圾处臵设施的相邻镇(功能区、街道)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联保。
(二)污泥。
污泥处理设施布局较为集中,实施较大范围的联保机制,主要建立跨县(市、区)的联保机制,构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污泥处理联保网络体系,建立三个联保片区,即“大都市和瑞安”片区、“乐永”片区、“平苍文泰”片区。同时建立市域范围的大联保机制,在应急和互利的条件下,建立大片区之间的联保,以实现污泥处臵设施的共享,确保污泥处臵安全。
(三)污水。
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较小范围的联保机制,以通过立足自保的联保为主,同步或补充建设近邻污水处理厂的管道连通,实现相邻县(市)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联保机制。
1.第一层次为构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污水处理软件联保网络体系。建立就近联保片区划分,如瑞安市东片区与龙湾,西片区与瓯海区,江南片与平阳等区域形成联保。
2.第二层次为构建县(市、区)域内的联保网络。即各县(市、区)范围内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相邻镇(功能区、街道)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联保。
3.各县(市、区)应灵活布臵相邻污水厂间污水管网,并考
— 3 — 虑污水调度的可行性;加大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的维养力度,建立应急处臵预案,确保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加大一、二级污水主管(含泵站)的新建或改造力度,确保片区污水合理有序排放;加大塘河流域建成区污水管网(三级管网)整治的力度,理顺排水体制,确保污水的有序排放,杜绝污水入河,提高污水收集率,实现“应收尽收”。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应按照跨县域联保的要求,抓紧建立联保工作机制,落实联保的内容要求,签订跨县(市、区)联保协议,制定联保各项制度、预案。
(一)合理规划布局和确定处理设施的规模能力。根据专项规划并结合联保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点,并留有扩建余地。对新建设施过程中进行规模论证,按照联保要求适当提高能力。
(二)落实三年建设计划任务。将各责任单位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年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各单位要建立领导挂钩推进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
(三)制定垃圾污水联保方案。各相邻处理设施管理单位之间根据富余量的情况相互签订协议书,运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机制进行设施共享,降低运行成本(如合理收取垃圾、污水、污泥处臵费等)。
(四)应急保障措施。各单位均应制定处理危机应急预案,— 4 — 根据危机严重和紧急程度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发挥联保机制的作用。
附件:1.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实施方案
2.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运行办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9月15日
— 5 — 附件1
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污水、垃圾处理的三年运行管理目标和我市“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建设发展要求,按照“自保为主、互利互帮、点对点联保”的原则,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建设和提升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通过建立统一调度的市域生活垃圾处理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全市范围内的垃圾污水应急处臵能力,保护城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对全市垃圾污水专项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现就建立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点对点联保,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垃圾处理点对点实施方案
按照我市地域特征及区域交通联系情况,秉承“以强带弱、互利互补、山海协作”的划分思路,将市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划分为两个层次的联保网络体系。
(一)第一层次,建立四大片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联保网络体系。1.大都市区。包括市区鹿城、瓯海、龙湾(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及洞头县。垃圾焚烧发电可以使垃圾处臵实现资源化、减量化,但垃圾焚烧后最终的处臵还是需要填埋处理。现有设施 — 6 — 处理能力约为3085吨/日,满足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到2015年大都市区垃圾产生总量约为3508吨/日,处理缺口约423吨/日,建议在瓯海区至瑞安之间选址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处理能力在1000吨/日左右,考虑到大型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建议预留二期用地,另有焚烧后的飞灰固化填埋量。目前市区无生态卫生垃圾填埋场,建议推进西向生态填埋场建设进程,日处理能力600吨/日,使大都市区垃圾处理真正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2.乐清+永嘉。该片区位于瓯江北部,相对于其他县市较为独立,乐清(柳市)、永嘉均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且有自己的卫生垃圾填埋场。至2015年,该片区垃圾产生量约2657吨/日,设施处理能力2810吨/日,处理富余能力153吨/日。
3.瑞安+文成。该片区瑞安垃圾处臵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为辅,文成以填埋为主。至2015年垃圾产生量约为2158吨/日,设施处理缺口532.2吨/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议文成的垃圾可运往瑞安焚烧处理,提升瑞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
4.平阳+苍南+泰顺。该片区平阳、苍南垃圾处臵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场均未建成运行。初步设定泰顺的垃圾运至苍南或平阳焚烧。至2015年该片区垃圾产生量约为2909吨/日,设施处理能力为2440吨/日,处理缺口为469吨/日,建议苍南高云岭垃圾发电工程处理能力由700吨/日提升至1200吨/日。
(二)第二层次,建立点对点互保和县域内的联保机制。
— 7 — 1.点对点互保。
考虑到垃圾焚烧发电设施较垃圾卫生填埋场更容易出现应急状况,因此,在各县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之间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就近原则,实现点对点互保。在新建设施过程中考虑互保所需增加的处理能力。
大都市区片区现状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实现互保,永嘉与临江、柳市,柳市与永嘉、永强,瑞安与平阳、永强,平阳与苍南、瑞安建立互保联系。
2.市区和县(市)域内的自保和联保。
针对至2015年垃圾处理量的预测,市区和县(市)域内应建立自保和联保机制,建设提升现有的处理能力。
在瓯海区选址或与瑞安联保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承担市区南片、瑞安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
洞头目前仅有一座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不足以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应与龙湾永强建立联保关系。
乐清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为1200吨/日,可以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
永嘉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500吨/日,基本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无富余处理能力。
平阳垃圾生态发电厂工程处理能力600吨/日(设计能力900吨/日),尚无法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启动垃圾生态发电厂二期生产线,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
— 8 — 苍南201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625吨/日。现有苍南伟明垃圾发电厂(600吨/日),规划2015年建成高云岭垃圾发电工程(700吨/日),加快高云岭垃圾发电项目推进,并提升生产线能力至1200吨/日。
文成垃圾综合处理能力约325.8吨/日,无法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处理缺口110吨/日,与瑞安建立联保或扩建现有填埋场。
泰顺201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14吨/日,现有城关垃圾卫生填埋场(80吨/日),垃圾处理缺口334吨/日。泰顺县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压缩、密封运送至苍南焚烧处理。
二、污泥处置点对点实施方案
(一)第一层次的联保。1.大都市区和瑞安。
目前市区已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49万立方米/日,在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的条件下,经过机械脱水后平均每天产生的80%左右含水率的湿污泥量约400吨/日,温州市240吨/日集中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综合利用热电项目(总规模1500吨/日,其中一期规模500吨/日)建成后,市区和瑞安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臵均可由上述处理设施承担。
2.乐永片和平苍文泰片。
根据《温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臵专项规划(2010-2020)》,污泥处臵优先选择焚烧作为污泥处臵的最终方式,污泥
— 9 — 卫生填埋作为应急临时处臵方式,大都市区污泥产生量为1300吨/日(含水率80%计);市区污泥焚烧处理能力已可承担大都市和瑞安污泥处臵,乐永片和平苍文泰片均应自建污泥干化焚烧厂。
(二)第二层次,建立污泥处置片区之间的联保。1.污泥处臵应立足于片区自保,在应急状况下,应能实现片区之间的联保。
2.由于温州市240吨/日集中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其用地的限制,规模无法扩大,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综合利用热电项目规模较大,应考虑消纳周边地区的污泥量,以实现污泥处臵设施的共享,确保污泥处臵的安全。
3.为应对突发事件,各地应合理布臵一定数量的污泥应急填埋场。
三、污水处理点对点实施方案
根据预测,至2015年大都市区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87万立方米/日左右,为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至2014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实现处理率达100%的环境治理目标,为此需新建或扩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及相应的配套管网,新增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完成新建或修复改造一、二级污水管道总长270.5千米,污水泵站8座。
(一)第一层次为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能力,构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污水处理软件联保网络体系。
1.加强应急抢修和技术指导协作,确保污水系统(收集及处 — 10 — 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根据规划并结合各区域污水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新建或扩建污水厂,其建设规模应适当留有余地;同时对原已建污水厂其处理不达标的应进行提标改造。
3.应加大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的维养力度,并建立应急处臵预案,确保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正常运行。
4.相邻污水厂间污水管网布臵应灵活,具有污水调度的可行性,对设臵于内陆的污水厂(排放水体为内河),宜规划有应急外排(排江或排海)管道,应合理确定其规模并充分重视应急管道的建设,以满足污水厂事故排放的要求。
(二)第二层次为构建县(市、区)域内的联保网络。即各县(市、区)范围内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相邻镇(功能区、街道)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联保。
1.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共享的机制,当已建污水厂能力有富余时,允许其接纳周边跨系统的污水,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能力。
2.指导各镇(功能区、街道)签订污水处理联保协议,加强应急处臵力度。
— 11 — 附件2
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运行办法
为保证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顺利运行,提升安全运行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领导小组
建立市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运行领导小组,由市住建委、市城管和执法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市应急办、市公用集团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城管和执法局。各县(市、区)应于2012年10月底前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二、明确联保责任
各县(市、区)政府、各责任单位应在2012年10月底前根据联保机制实施意见的要求,安排好建设计划,落实建设任务,并按点对点联保的要求建立联保机制、制定垃圾污水异地处臵方案,各相邻处理设施管理单位之间签订协议书或由各单位分别和垃圾污水主管部门签订协议。
三、联保运行机制
(一)制定预案。根据处理设施工艺特点和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包括台风、火灾、停电、人员伤害等因素),建立处理危机应急预案。预案应明确联保情况,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 — 12 — 针对性的对策与其他应急措施(如污水在联保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尽量避开内河网进行紧急排江等)。
(二)危机分级。根据危机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进行分级,根据级别规定相应的响应程序(事件报告、信息发布、应急处臵等)。
(三)应急流程。当市区或某县(市)污水、污泥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出现故障等应急状况时,应立即报告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应急处理方案,通知相关单位做好接纳应急处理任务的准备及派员进行技术支持;接纳应急处理任务的垃圾处理场或污水、污泥处理厂做好派送应急人员及处臵处理工作;设备故障发生地组织车辆自行将生活垃圾或污泥送往接纳应急处理任务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或污泥处理厂;设备故障排除后,相应级别领导小组办公室解除应急处理方案。
(四)运行成本。合理收取垃圾、污水、污泥处臵费等有关费用,跨县处理费用在相关县(市)协商的基础上,应确定合理分摊意见,建议费用由领导小组牵头,相关县(市)协商解决,原则上在当地处理价格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
(五)软件联保。软件联保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等方面的联保,主要由领导小组和各地市政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演习等,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能力。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承担抢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四、联保工作考核
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联保机制运行的监督考核,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将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列入市政府考核内容,建立约谈和考核问责制,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联保机制的全面实施。各地各单位的领导小组成立情况和区域内联保机制制定情况也将列入考核。
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9月15日印发
第五篇:关于推进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部门: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号: 冀建村〔2011〕443号 日期: 2011-07-20 00:00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就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我省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镇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步确立,镇村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由于缺少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镇村污水、垃圾处理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与城市面貌形成了明显反差。
近几年,各县(市)均已陆续建成县城(市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部分县(市)、乡镇也开展了污水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试点,为全省今后大范围推进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周密组织,精心安排,扎实推进,确保取得成效。
二、明确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和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在县(市)域建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通过乡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不断改善乡村容貌和人居环境。
(二)任务目标。2011年底前,本文件附件中所列明的80个需建设污水处理厂的镇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30%的项目开工建设;50个需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的县(市)完成县(市)域村庄垃圾收集点、乡镇转运站、县(市)拟新建处理场的规划布点工作,现有垃圾处理场周边20公里范围内规划确定的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开工建设,完成拟新建垃圾处理场前期准备工作。
2012年5月1日前,镇污水处理厂和拟新建垃圾处理场全部开工建设。
2012年底前,现有垃圾处理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新建垃圾处理场周边的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开工建设。
2013年10月底前,80个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出水达到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50个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的县(市)全部建成满足需要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全县(市)域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
三、做好推进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镇污水、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要按照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镇污水、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镇污水处理厂、县(市)域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制定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域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方案。要根据镇区、县(市)域人口、产业科学测算污水、垃圾产生量,适度超前,分
类建设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中转、处理设施。距县(市)现有垃圾处理场超过20公里的乡镇,可依据规划合理选址建设第二、第三垃圾处理场;每个乡镇要建设一个以上垃圾中转站(场),每个村庄要因地制宜建设若干垃圾池;做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统筹配置,城乡共享。
(二)加快镇污水、县(市)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认真做好镇污水处理厂、县(市)域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关市、县(市)、乡镇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抓紧做好项目审批或核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必须做到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正常运行,污水处理率达到设计规模的60%以上。加强镇污水处理厂和县(市)域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程序,按照有关要求办理土地、规划、招标、质量监督等工程建设手续,抓好项目建设协调组织。建设、规划、城管、发改、环保、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服务和管理,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项目审批和监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收集处理。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无机物含量少的特点,从源头上进行分类收集处理,积极回收可利用物资,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对瓜果皮、菜叶、稻草、动物粪便等有机垃圾进行就地堆肥或沼气厌氧化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定点集中堆放,采取回填路面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对塑料、玻璃、泡沫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不易降解或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定点收集处理,把农村医疗废弃物纳入医疗废弃物处置体系。
(四)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省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实施以奖代补,奖补标准参照中央对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补助标准执行。各市、县(市)政府要积极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将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支出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村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并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提高投入比例。
(五)实行用地划拨。按照《划拨用地目录》的要求,对镇污水处理厂和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内,优先安排村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用地,及时办理用地手续。
(六)建立多元化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投融资体制。在积极争取中央奖补资金、落实中央工作要求的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引进外资、银行贷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积极争取国家环境治理资金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适用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村镇垃圾收集点建设,要积极组织农民(居民)集资,并申请财政奖补资金。省物价局要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制订村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对在建有污水处理厂的镇范围内排放污水的从事工商业的单位和个人开征工商业污水处理费,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的县(市),对产生垃圾的农民(居民)开征适量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建立鼓励使用再生水替代自然水以及垃圾资源化的成本补偿机制,推动污水的再生利用和垃圾的资源化。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推动。要根据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抓紧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实施方案,积极抓好落实。要明确责任主体,市长、县(市)长是第一责任人,县(市)政府是推进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责任主体,镇乡政府负责协助、落实。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合作,积极协调解决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做好相关推进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城乡规划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市政公用、城管部门)要做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布局,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强运营监管。财政部门要负责政府资金的落实和使用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项目核准等前期工作,严把项目前期的审批关,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环保部门要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达标排放。审计、物价等部门加强对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国土部门要保证土地供应,及时办理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用地手续。要大力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工作考核。各级政府特别是设区市政府要加强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 2
作的指导、监督与检查,建立、完善监管、考评、奖惩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工作。县(市)政府每年要向设区市政府、设区市政府向省政府报告本辖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市)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省政府已把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列为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做得好的市、县(市),推广其成功经验,并对其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予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