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间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
河间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精神,把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新要求,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举措,继续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形成县域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精神助力;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纳入和美家园建设考核体系,为打造“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2.0升级版提供文化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质扩面。
按照《河间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五年规划》要求,为实现三年建成70家农村文化礼堂的目标,经行政村自主申报、乡镇(开发区)推荐,由领导小组确认,共确定22个行政村开展2017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各乡镇(开发区)和文化礼堂建设村要对照《2017年河间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标准》,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新增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工程”,针对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的行政村,有加大投入进行文化礼堂建设提升意向的,经行政村申报、乡镇(开发区)审核、领导小组确认,共确定5个行政村的文化礼堂扩建项目列入2017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工程”。
(二)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精品线路打造。
结合2017年和美家园“景观示范带”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做到点线面结合、以点串线,形成具有各乡镇(开发区)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线路。乐市村(新镇)、宋市村(市镇)文化礼堂建设要按东部蚕乡古镇观光带要求提炼特色;双合村(三桥乡)、下合村(三杨乡)文化礼堂建设要按中部防风湿地观光带要求加强文化挖掘。按照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要求,做好钟山村(管蠡镇)、张湾村(舍陆镇)、东头村(筏沈乡)文化礼堂建设中,传统保护与特色打造的协调统一。根据西部环莫干山异国风情观光线建设需要,围绕“环莫干山艺术馆群”建设,以“主题型”标准打造对口村(河康镇)、何山村(干村镇)、劳莫村(岭山镇)的文化礼堂。
(三)增强农村文化礼堂内容活动实效。
围绕“我们的”系列主题活动,以雷甸镇雷甸村、洛舍镇东衡村为样板,以各村为主体设计开展“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等活动,激活村落文化内在活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育家风活动,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家训家规的规约和村训家风的教化功能,依托农村文化礼堂 开展“立”村规(村训)、“晒”家训(家规)、“树”新风活动,培育良好的家风村风乡风;不断完善各种礼仪礼节活动,以洛舍镇东衡村“三礼一歌”礼仪活动为模板,在全县各文化礼堂中进行全面推广,开展“百名司仪进礼堂”活动;继续结合“双百双巡”、“欢乐田野”、“三下乡”等活动,把服务内容和项目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乡音党课”、“三民三微”等宣讲进文化礼堂活动,面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和形式政策,传授实用技能、健康生活等方面知识;深入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星期日活动”,促进村民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参与习惯;以“德文化”为引领,经常性组织开展村民群众参与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道德评议活动和本村乡贤共同参与的“乡贤参事会”活动,形成各村的“德文化”自治特色;试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点餐制”配送活动,将公益性和市场化服务项目相结合,探索形成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专供模式。
(四)带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特色延伸。
加强非遗项目的挖掘和弘扬,与旅游相结合,形成“文化礼堂+非遗”的文化传承新品牌,在打造农民精神家园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增加对外的互动性;试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形成“文化礼堂+电商”的文化服务新品牌,使农村文化礼堂主动对接纳入“千县万村”计划,建立乡村工农业产品的电商据点;组织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摄影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开展文艺界走进农村文化礼堂采风等活动,打造“文化礼堂+文产”的视觉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农村文化礼堂自身宣传力度;实现农村文化礼堂无线WIFI全覆盖,形成“文化礼堂+数字”的资源共享新品牌,依托全省“网上文化礼堂”平台和“两美河间”微信公众号,为各文化礼堂建设村搭建最新动态的发布与共享平台,发挥数字电视和移动终端的服务功能。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为2017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各项建设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各乡镇(开发区)要切实承担起应有职责,认真研究今年建设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开发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申报村要成立相应组织,积极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二)加强经费保障。对纳入2017年建设的行政村进行百分制考核。通过竞争性分配和以奖代补的形式,依据考核验收结果从高到低划定文化礼堂建设样板村、重点村、达标村,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于列入“提升工程”的建设村,经考核验收按实际投入和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各乡镇(开发区)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行政村中各项建设的整合力度,相关专项资金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倾斜。行政村要发挥建设主体地位,鼓励设立农村文化礼堂基金,动员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为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监督保障。县委宣传部加强牵头协调,县文广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负责日常协调、面上督查和考核验收工作,每月定期通报各文化礼堂建设村建设推进排名情况。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在土地政策、规划设计、队伍建设、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村落文化和现代文明互融互通。利用长效管理办法和优秀民间文艺节目、团队评选等机制建设,鼓励镇、村加强文化服务的自给自足。
(四)加强安全保障。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安全贯穿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运行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特别是在组织大型活动时,各乡镇(开发区)、各行政村一定要制订安全预案,做好风险评估,切实加强活动管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五)加强队伍保障。加大农村文化礼堂队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礼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强化专家指导团的智力保障,为各建设村提供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指导。壮大农村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鼓励文艺工作者开展“上门送服务”活动。挖掘和培育民间文艺团队,鼓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发挥好文化能人、各类乡贤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动员他们投身文化礼堂建设。
第二篇:2017年阳新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新)
2017年阳新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阳新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98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黄办发[2014]50号)精神和《2016年黄石市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17年阳新县计划建文化礼堂230个,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程标准,以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把传承优秀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以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把文化礼堂建设成集祭祀省亲、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传播现代科技法治文明、倡导公序良俗为一体的群众精神文化家园。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允许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既满足群众现实需求,也适当预留未来发展空间,避免重复建设。
2、利旧节俭。选择交通便利、人群集中、室内室外场地较为开阔的宗祠(包括其他空闲场所)为基础,保留宗祠现有的祭祀省亲传统功能,利用宗祠室内场地合理布局,添加文化礼堂必要功能;利用室外场地修建文化广场,添置必要活动器材,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文体活动场地设施,不搞大拆大建。
3、务实管用。本着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活跃群众文体生活、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要求,提高利用效率,不贪大求洋,合理设置室内室外场地的文体活动空间和展示空间,提高场地空间的综合功能,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建成集宣传文化、体育健身、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4、群众主体。以服务群众为主旨,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自愿自建、自用自管,党委、政府引导扶持,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指导,村“两委”指导并参与民主管理,不喧宾夺主。
三、建设标准
每个文化礼堂至少达到“七个一”的标准:一个礼堂(含戏台、桌椅、音响、灯光)、一个管理员、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阅览室、一套文化展版、一支文艺队伍、一套体育活动器材。鼓励创新思路,建设功能更加齐全、服务更加完善的文化礼堂。
四、建设内容
1、一个礼堂。农村宗祠应有相应空间,配套建设戏台,配置小型音响、灯光、桌椅,用于红白喜事、村民大会、报告会、科普讲座、文艺活动、技能培训、主题教育等。日常则以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自娱自乐、观看文化展版为主。祭祀区域用幡帘自然分隔,原祖堂匾额及楹联全部保留,可增加当地文化名人撰联。周围墙壁廊道可张挂当地社会贤达名人名言、名人逸事、祖训家训、诗词歌赋,以及现代农村发展所需科学法治知识、人口健康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壁画、画板、雕塑。内容可突出本村山水风物、文化传承以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空闲楼廊、侧屋等场地可收集、陈列本地废弃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风民俗等民俗物件,作为陈列室供人参观、学习、研究。整体布局要创新思维,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2、一个文体活动广场。宗祠外设有村民室外文体活动广场,面积在300至500平方米则可,一般不求过大,能满足群众打球、练广场舞、开展文体活动比赛即可。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舞台(台口14米,台深10米,并设有附台)。文化活动广场周围有不少于5米的文化宣传栏(墙),附活动告示牌,有固定夜间照明器材。广场建设可依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设施,也可新建。
3、一个阅览室。在文化礼堂里应设有一个阅览室(包括图书、报刊),图书至少要有800册以上,报刊可以订3种以上群众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有条件的可设电子阅览室,一般配置3至5台可上网的电脑即可。室内应布置读书、励志座右铭或文化名人名言宣传画,有整套阅览桌椅,有正常的开放制度及志愿者管理。
4、一套文化展版。要利用礼堂的墙壁、楼道、走廊作为展示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特色文化、宗训家风、村史大事、历代名人佳事,记载历代艰苦创业、兴利除弊、造福乡梓、贡献社会的人和事;记载勤俭持家、教育治家、孝亲敬劳的家庭美德,邻里相助、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攘助公益的乡贤能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法律法规乡规民约,倡导守法守约、依法办事、移风易俗、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的乡村新风。
5、一支文艺队伍。要在群众自发自愿组建的广场舞队伍基础上,培育一支常年坚持活动、有一定表演水平的文艺队伍。文化馆、剧团、文化站有义务下去辅导、指导。
6、一批文体活动设备。配备有音响、灯光、体育健身器材,健身器材至少含七件套,包括双人漫步机、双人肩关节活动器、三位扭腰器、腰背按摩器、上肢牵引器、骑马机、双人坐蹬训练器。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配备乐器、服装、道具等活动设备,方便农村群众开展小型文体活动。
7、一个文化活动品牌。要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精心组织培育一批弘扬阳新文化、贴近农村实际、内容健康向上、深受农村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品牌,使文化礼堂活动实现经常化、品牌化、规模化,带动当地文化繁荣发展。
五、管理使用
1、分级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应将文化礼堂建设管理纳入当地社会治理工作范畴,实行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实施村级管理,具体监督指导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综合文化站负责日常业务指导、活动辅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制度。各地要建立一套包括场地建设、设备维护、队伍培训、活动组织、群众参与等方面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村委会要制订文化礼堂管理办法,对文化礼堂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宗祠族人负责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使用,实行全天候开放;村级文化管理员负责协调指导。
3、加强组织。文化站要抓好对文化礼堂管理使用的指导,注重发挥各村组业余文艺体育骨干作用,协调相关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文艺体育展演、赛事等活动。通过广泛的群众文体活动,让农民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愉悦生活的目的。
六、建设时间
(一)准备阶段(2017年8月-9月)。各文化站要征求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成立专班,调查摸底,确定选址,突出特色,制订方案(包括整体建设布局、展版脚本和资料收集等工作)。
(二)建设阶段(2017年10月-11月15日)。按照建设标准,加强领导、指导和监督,确保礼堂建设按时保质顺利完成。
(三)验收阶段(2017年11月)。11下旬,县文体新广局将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完成建设的文化礼堂进行验收,并予以公布。对优秀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总结表彰。希望各地文化站迅速行动,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加快进度,圆满完成今年文化礼堂建设任务。
阳新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7年8月9日
附:阳新县2017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目录
第三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之我见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之我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本省十大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新型文化礼堂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建设文化礼堂,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礼堂”是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改进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公共文化“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从而形成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村居民精神富有,为他们构建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做重要支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化设施、文脉和文化传播,真正的让文化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构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新时期,在十八大和“两会”对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上,文化礼堂作为一种基层组织形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建设以文化、娱乐、教育、礼仪等多方面为目标的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从繁荣基层文化的层次来看,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农村文化向着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对基层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遏制农村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对于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构建和谐、良好的基层农村精神文化家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如何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1)推进资源整合,提升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充分整合、利用农村现有的礼堂、祠堂、农家书屋、文体中心等设施,按照“4X”的创新模式打造文化礼堂。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提升建设水平,大力建设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文化阵地综合体,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2)弘扬主旋律,变“单一”为“多元”。松阳“4X”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各地自选项目的“X”,在硬件设施具备的条件下,要把软件应用好,即各地特色文化礼仪活动开展好,才能发挥文化礼堂的正能量,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例如,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讲座、读书节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礼仪活动如重阳节敬老礼仪活动;开展当地特色的风俗人情活动如新人礼、成人礼、送新兵、婚丧礼等;开展别具风格的“乡村春晚”,当地民俗文化表演如舞龙、灯会、戏曲、唱鼓词等。把原来单一的文艺演出变为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3)不断创新思维,变“普遍”为“亮点”。在加强工作指导,制定农村文化礼堂设施建设、展陈设置、礼仪活动等阿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请专家团来我地指导,并选派文化礼堂建设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组织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如:合唱、排舞、器乐,丰富农民文化活动的同时,满足乡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因各地兴建的文化礼堂大同小异,不能照搬照抄,要创新思维,挖掘田园松阳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主流文化、现代文明,推出旅游风情、特色老区、廉洁勤政等不同的文化礼堂,还可以依托“茶文化”“旅游文化”“摄影文化”,把文化礼堂建设成一张“金名片”,既有当地特色,又能吸引外地的游客,成为一大“亮点”。(4)建立健全机制,变“被动”为“主动”。文化礼堂的正常运行需要规范的制度,要制定组织领导、活动开展、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还要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发挥各乡镇(街道)的主导作用,定期开展广泛性的主题活动,把各项活动进行公开评比,对票数高的村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作用,还可以激励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文化礼仪建设中来,设立基金,落实好文化礼堂日常运行管理的保障经费。
三、结语
文化礼堂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更发挥了教育人、感化人的高层次作用,引导大家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打造“精神家园、文化公园、生活乐园”的目标,并以“精神家园”建设为核心,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让人民群众有归属感的心灵殿堂;在建设“文化礼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典型的树立与培养,并以点带面,逐步由农村向城市延伸。逐渐使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成为农村老百姓的精神家园。让实践证明,农村文化礼堂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地面向农民群众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宣讲理论政策、展示乡土文化,传授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文化馆)
第四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静的村庄开始变得喧嚣,人们的灵魂也随之慢慢地迷失,似乎只剩下了趋壳,急需构建一个体现村庄灵魂,提升村民心气神的精神家园。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一条好的路子,它不仅让村民有了一个心灵栖息的场所,得到了文化滋养、精神抚慰与道德教化,而且缩小了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差距,实现了城乡文化一体化,有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文化礼堂;建设;农村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12-01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被列入浙江省政府十件实事项目之一。自去年4月始,在凤凰、和平两村分别以“和美凤凰”与“安居和平”为主题,着力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礼堂整体项目推进缓慢。目前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礼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建礼堂是搞花架子,劳民伤财。只有搞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才是看得见的效益与政绩。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农村文化建设项目得不到应有的落实,或不能按照既定的速度与效率推进。
2.资金缺乏,建设需求无法满足。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资金主要靠村自筹、社会捐资及上级补助。首先,就上级补助来讲,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款补助各村支付实际建设费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点经费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的,根本解决不了礼堂的建设需求。大部分的资金需靠村自筹,和向社会拉赞助等。这种需要出资、出力、卖人情,又见不到眼前利益的事,不少村干部表示兴趣不大。因此,现有的奖励政策不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建设文化礼堂的积极性。
3.活动单一,群众参与率较低。当前农村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集体排舞,或者简单的体育锻炼等,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特色,无法从根本上吸引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充分利用文化礼堂这个大平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文化礼堂人气不旺,出现“事来则干,无事闲置”的机动状态。
二、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途径方法
(一)强化政府领导,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作为镇街文化站应该指导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结合本地实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动员村民献计献策,不断融入村民思想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让文化礼堂更具特色,打造村民合适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增强村民的认同感、自豪感,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礼堂建设的持续活力。
(二)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多搞百姓喜欢的活动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节日,且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起源,并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包括: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可以针对这些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端午包粽子、赛龙舟,除夕包汤圆吃汤圆、写福送福,新春谜语大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村庄的凝聚力,让传统文化在文化礼堂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三)彰显特色亮点,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品牌
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就是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特色场馆的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定位,能够同中求异,具有本土化、个性化。以城南街道凤凰、和平两村为例,便具有以下特色:凤凰村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立了“红色藏品馆”;和平村以旧时生活生产用具为题材,开辟了“旧时光生活馆”。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色内容,打响了文化礼堂品牌,让文化礼堂成了村庄的新地标。其次是培育活动品牌。好的文化礼堂品牌活动,不仅能扩大农村文化礼堂的社会影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更能激发广大农民文化参与热情。如:凤凰村注重活动开展经常性,打造“凤凰活动月”和“家庭文化节”两个活动品牌。“凤凰活动月”:实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等系列活动,用心打造出村民爱听爱看爱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从而让文化礼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建立管理队伍,为文化礼堂保驾护航
农村文化礼堂建成后,当务之急是实行有效管理,确保文化礼堂的正常运行。一是建立文化礼堂管理员。各个礼堂必须选择一个热衷宣传文化,懂得民俗文化礼仪,能熟练操作礼堂设施,并志愿服务群众的专职文化礼堂管理人员,这是加强管理的关键。二是组建文化骨干队伍。吸收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育一批农村宣传队,建立一批本土明星队,充分发挥其草根艺术家的风范,帮助文化礼堂开展各种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三是联动群众团体,善于利用老年协会、妇联、团组织这些生力军,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常态化,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聚乐园、精神家园”。
(五)加强制度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为了确保文化礼堂能够稳定健康发展,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必须坚持“监管同步”的原则,完善市级、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健全奖惩制度,保证有人管事,有人服务。市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乡镇按照考核办法加大对各个村级文化礼堂的日常运作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探索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制订文化礼堂长效管理细则,每年对文化礼堂的组织领导、创新活动、设施维护及群众满意率进行考核评比,并按星级级别进行表彰奖励。星级的考核结果要与管理员的年终奖金挂钩,使之良性互动,形成各农村文化礼堂间争相竞艳的良好态势。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礼堂,必须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将文化活动与日常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将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并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另外构建经费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永葆活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当地农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第五篇: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
婚礼礼仪活动
中国历史上一直很重视传统婚礼,民间婚礼十分隆重。目前农村举办的婚礼仪式中,传统的礼仪样式、程序越来越少,现代的礼仪元素又没有及时跟进,主要活动就是吃饭、收礼,缺乏仪式感和庄重感。我们要提倡的婚礼礼仪活动,就是在正式婚宴之前举办的公正和喜庆仪式,既神圣庄重,又热烈喜庆,给新婚夫妇和参与嘉宾留下美好记忆。仪式主要有仪前准备、新人入场、夫婿交接、证婚人致辞、交换信物、新人拜堂、喝交杯酒、新娘拜见公婆、新郎拜见岳父母、拜谢宾客等十个环节。这种婚礼礼仪,既摒弃了传统婚礼礼仪中的繁文缛节,又吸纳了青年人崇尚的城市婚礼的现代元素;既考虑到农村的现实,又不完全照搬城市的模式。这种婚礼礼仪,是中西文化、城乡文化的融合。
七岁开蒙礼仪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的拜师礼仪有着严谨的程序,重在体现人们对老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敬重。七岁开蒙礼仪设定在9月1日秋季开学之前,吸收中国传统拜师礼仪的有益元素,设置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分发“智慧笔”“聪明蛋”、合影上墙等八个环节。其中,“正衣冠”意在让学童明白“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行拜师礼意在表达学童对老师教会读书和做人的感谢;朱砂启智意在引导学童用好眼睛和耳朵,专心致志地求学上进;开笔破蒙意在教导学生写好“人”、做好“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拜师仪式,点亮学童的智慧之灯,烙上生命的重要印记,让学童一生铭记、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