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度调查报告 《乡村八记》一份值得推介的调查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信中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切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
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细账
记者 李强 《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3日 第五版)
1月28日下午,我坐上了赴山西省沁源县的汽车,3个半小时之后,抵达交口乡尚义村,二姨家就在这个村子。村前的沁河依旧,不过,终于架起一条通向村里的石桥。不用再走那条摇摇晃晃、令人惊心动魄的钢索吊桥了。
姨夫、二姨生有两男一女,加上婆婆共6口人。家里6间房,4间住人,两间存放粮食以及一些器物。屋内陈设很简单:外间靠墙摆着一个平柜,电视机放在上面,由于没有装卫星信号接收器,只能收看一个频道———山西台,电视机旁边是电话(二姨做些小买卖,必不可少),洗衣机摆在一角。来人一律坐在里间的炕上或是坐板凳,火炕旁边是灶台。姨父补充说,这两年家里还在盖房,也花去几千元,现在根本就攒不下钱,所以房子盖了一半就先不盖了。
二姨近日忙于跑买卖,家里没准备什么,晚饭就是平常吃的:南瓜面片汤,玉米面窝头。面片汤做得很多。二姨说:“还有看门狗的,现在太忙,顾不上给它弄别的,人吃啥狗吃啥,狗吃的顶一个人哩!”
晚饭后,二姨开始计算这几天买卖的账目。何不将二姨家一年收支做一计算?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二姨家共有耕地13亩,其中承包地10亩,自垦地(不需缴税)3亩,主要种玉米和黄豆,共9.5亩,另有0.5亩种植万寿菊,剩余3亩地种植谷子、黍子和蔬菜,主要用于自食。家有农用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这是家庭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收入
农业收入
一、玉米收入
1.一亩玉米的物资投入
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6斤共18元、化肥硝酸磷(底肥)30元、尿素(追肥)12元,农药8元。土地为旱地,不需浇水。
一亩玉米合计投资98元。6.5亩的总投入为637元。
2.产量、价格与毛收入
平均亩产1000斤(此地耕地有坡地和平地之分,亩产从700斤至1300斤不等),当年收购价平均每斤0.5元。
6.5亩玉米总产量6500斤。总价值3250元
每亩毛收入=500元-98元=402元
6.5亩毛收入=3250元-637元=2613元
二、黄豆收入
1.一亩黄豆的物资投入
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10斤共30元,化肥硝酸磷25元,农药15元。无需浇水。
一亩黄豆合计投资100元,3亩共计300元。
2.产量、价格与总收入
平均亩产250斤(平地300多斤/亩,坡地不到200斤/亩),当年收购价平均每斤1.5元。
3亩黄豆总产量750斤。总价值1125元。
每亩毛收入=375元-100元=275元。
3亩的毛收入=1125元-200元=825元。
三、万寿菊收入
万寿菊是2004年村里响应乡政府的号召种植的,村民种植,公司收购,用于制造色素。村民与县里的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签订合同,该公司先垫支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开销,垫支费用在结算花款时扣回。
种植万寿菊所需的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投入金额为108元/亩。
万寿菊平均亩产3350斤,公司收购价为0.3元/斤,二姨家种植0.5亩,总价值为502.5元。
万寿菊毛收入=502.5元-108元×0.5=448.5元。
【万寿菊经济效益较好,倘若大规模种植,增收潜力是很大的。然而,尚义村种得最多的一户,也只有3亩,一般种植户只种1亩左右。问及原因,姨父说,万寿菊种植、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太麻烦,3天就得摘一次花,还不能早摘,需等露水退了才行。姨父种了半亩,两个人摘一次花需要4个小时,而那户种了3亩的,在采花时,不得不雇人„„
种植户为何不组织起来,采用合作的方式,集中管理,集中采摘销售,既能提高效率,又有规模效益?姨父说,都是各顾各的,没人出来张罗这事,而且一旦分配不公,这种组织极易解体。农民缺乏平等协商的意识,很难通过合作组织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四、养殖业收入
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养些鸡、牛、猪之类,但规模较小。养鸡可得些鸡蛋,一般用作改善伙食,并不增加收入。因为规模小,养猪也不挣钱,但可积肥,逢年过节还可改善生活。养牛主要用于耕地,此地平地可机耕,但坡地不行,只能靠牛。
二姨家养牛一头,去年生下一只牛崽,卖出得1000元。
综上所述,全家农业年收入为4886.5元。.工商业收入
二姨家有农用三轮车一辆,平时利用沁源县和沁县两地的黄豆和玉米市场差价,在两地之间来回贩运,收入要看两地的差价高低,高则多挣,低则少挣。据姨父说,一般年份可挣5000—6000元,今年两地差价出奇地高,再加上跑得勤快,挣了一万元,不过这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全年全家的总收入=农业收入+工商业收入=4886.5元+10000元=14886.5元。人均年收入2481元。
支出
税费支出
2003年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以往所需交纳的村提留,乡统筹以及其他各种费用,而统一只缴农业税一种。
按照政策规定,应缴农业税=计税面积×计税常年产量×计税价格×7%;附加总额=正税总额×20%;计税主粮(玉米)的价格为0.8元/公斤。农业税核实后,保持长期稳定。
根据核实的结果,姨父家需交纳的农业税为89.38元,农业税附加为17.88元,共计107.26元。占家庭农业毛收入的2%,占全年总收入的1%。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的负担大幅度减轻,这的确是党中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
家庭吃用支出
1.粮食。主粮为小麦(此地人不种小麦,种植玉米卖出后买白面吃),白面一个月两袋,一袋50元,全年1200元。大米1.8元一斤,一月20斤,全年432元。小米自种,花销极少故不计,一月10斤,(若按市场价1.8元/斤)计,全年216元。
2.菜(包括肉类)。所食蔬菜主要为自种的土豆、白菜、萝卜、西红柿、西葫芦等,很少买菜,种植成本大约180元。
猪肉7元一斤,一年食40斤左右,共计280元。
3.油、盐、酱、醋等调味品394元/年。
4.烟酒无人消费。
5.燃料692元/年。
6.衣物。人均120元,共600元。
7.电费150元/年。
8.电话费600元。
9.礼费。婚丧娶嫁,传统习俗,一年500元左右。
10.节日消费。此地三大重要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需额外花费400元左右。
上述十项支出,共计5428元。
【粮食一项占30%,若将前五项概括为“食物”一项,则食物占此十项支出的59%。】
教育医疗费用支出
大女儿在读高一,住校。学费及日常开销共4400元/年。
二儿子在读初一,住校。学费较少,但住校日常开销不小,2000元/年。
三儿子在读小学,原先在村小学就读,但后来花钱转至县城,寄住亲戚家,全年花销1800元(含转校费用)。
教育投入共计8200元。
家里无人有大病,平时小毛病也并不求医,只是买一些常用药品,故医疗消费一年50元左右。
农机支出
家有农用三轮一辆,全年油料、修理、养路费用共2000元。
综上所述,全家全年总支出=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支出+农机支出=107.26元+5428元+8200元+50元+2000元=15785.26元。
2004年收支情况为:
14886.5元-15785.26元=-898.76元。
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二姨家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这固然有其特殊原因,同时供养3人上学,对于一户农家显然压力过大。但是,据姨父讲,他们家的收入情况在村子里算比较好的,原因很明了:姨父家的工商业收入已经占到全年总收入的2/3(一般年份为一半多),姨父说,村里大部分人家是以农业为主。二姨家的情况也反映出,相当多的农民家庭的收支状况很不乐观。尤其是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的确,办教育要花很多钱,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毕竟,教育是一项有没有钱都要办的事业。
整理完资料,已是午夜时分。山村的夜异常寒冷,身子在被窝里紧缩着,不敢伸展,只能温暖身边一小块地方。
清华学生调查报告直面农村痼疾惊动总理
千龙网 2005-07-05 17:16:19
本网记者于振华7月5日北京报道 日前,清华大学大二学生李强的一篇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乡村八记》直面农民入不敷出、增收难等现实状况,让人感受到中国农民的辛酸。而李强深入农村调查实践以了解社情民意的精神,也让专家们叫好。
专家认为,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真正深入基层、贴近工农、了解国情、热爱专业,激发他们的理性思维,珍惜和把握时代为当代青年学生创造的历史舞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乡村八记》获得总理高度赞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今年春节前深入太行山区实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份名为《乡村八记》的4万字调查报告。《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将这份调查报告寄给了温家宝总理,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笔给范敬宜复信,对李强同学的农村调查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
“没想到,报告写得太好了,大大超乎我的预期。”6月16日,清华大学召开的“学习温家宝总理批示座谈会”上,李强的指导老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李彬介绍说,李彬还将调查报告送给了院里的其他老师及领导,其中包括院长范敬宜。
“我怀着惊异的心情,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李强同学这篇农村调查报告,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范敬宜介绍说,一位在校学习的大二学生,能够利用短短的假期,如此深入地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这样一篇客观、深刻、翔实、生动的反映当前农村现状的报告,令人振奋,也令人深思。
范敬宜认为,这篇报告反映的农村现状有很大的代表性,虽然作者调查的地方并不多,主要是晋中地区农村的状况,但对于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它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仅对农业部门,而且对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乃至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这篇报告通篇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范敬宜说,它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又不回避当前农村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在揭示农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时,不是单纯的指责和抨击,而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指出问题的由来和发展。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个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尽管不一定成熟),因此令人信服。
“我觉得这是一份值得推介的调查报告。”范敬宜说,他很快将它寄给了温家宝总理。4月28日,温总理亲笔给范敬宜复信,工工整整的毛笔字,整整写了两页。
温家宝总理在信中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切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
《乡村八记》直面农村现实状况
早在温家宝总理给范敬宜复信之前,《人民日报》4月3日就刊登了李强的《乡村八记》的第一部分,编者将之称为整个调查中“最平实、精彩的一部分”。6月16日,《人民日报》又刊登出全文八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直面农村的农民入不敷出、水利设施荒废等现实状况。
“这个村大部分人家以农业为主。”李强在《乡村八记》中描述道,有一家农民种着13亩地,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和黄豆,种的小杂粮和菜主要用于自食,还有半亩万寿菊。这个农户家有农用机械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
从一笔笔明细账中可以看出,这个农户的收入来自农业、副业和工商业,支出主要是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费用支出和农机支出。这个农户在村里算是情况比较好的,可是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
当地人极其重视教育,不惜一切代价供子女读书。20多年来,已经出了十多位大学生(含大专),年轻人普遍读完初中。但代价也是很沉重的,据该村老支书估计,教育支出普遍占到家庭总支出的70%以上!
该村老支书说,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提高,每天两顿白面是没问题的,家家有电视,60%有电话,1/3有摩托车或是农用车。温饱解决了,基本生活可以保证,但仍然很穷,缺钱花。以农业为主,无矿产资源,与有煤的地方相差太远。打工的人也比较少。农民的个人实力有限,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活动,也很难应对市场的变化。
农村问题比较大的是水利事业。村子紧靠一条河,但村里没有任何水利灌溉设施,耕地全为旱地。以前的水利设施因为疏于管理荒废掉了。如何充分调动村集体的力量,为整个村子服务,是政府和村民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重农抑商”仍然是乡村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农户之间缺乏通过合作协商使团体利益最大化的精神。在一个被称作“青椒之乡”的村子里,虽被称作“青椒之乡”,但村里的主要作物为玉米,青椒种植面积只有318亩,不及总面积的1/5,种植青椒的农户,最多只有总户数的一半多,青椒种植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问及原因,支书说:“农民太保守,意见无法统一。”
深入调研体会中国农民辛酸生活
李强的《乡村八记》一经发表,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李强又是如何得到这些素材的呢?李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直接深入农民家庭,细心体会和观察了中国农民的辛酸生活„„
“我从小长在城市,所受到的农村的影响仅仅限于父母的讲述和小时候常常来我家的乡下亲戚,而当我在今年过年前回到姥姥家的时候,我真正的受到了一次教育。”6月16日,李强在清华大学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今年1月28日下午,他坐上了一辆中巴车前往太行山区。
两个半小时之后,李强来到了一个没有路灯的漆黑的村庄,等待他的是索然无味的面片汤和吃了不怎么消化的玉米面豆包,屋子里只有一盏四十瓦的灯泡,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坐在炕头上,和一身疲倦的姨父和二姨讨论家里的收支问题。
于是,二姨家成为李强开展农村调查的第一站。在为二姨家算了去年的收入与支出账后,他感觉到了强烈的震撼:二姨一家人一年忙到头还要欠别人898.76元。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李强在调查报告中将之归结为“教育支出过于庞大”。在他的这个亲戚家中,三个孩子上学一年的教育投入共计8200元,这对于农民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而他的亲戚家,在村中收入还算是比较高的。
李强在调查报告中感叹:对于出身农家的子弟,若想脱离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上大学可谓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教育的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读书到底要花多少钱?
“具体的东西我在调查报告中已经说过了,一个家庭一年忙活到头还要欠别人898.76元,而且这是他所在的村子的普遍状况。”李强说,在余下的7天时间里,他又陆续跑了三个村子,两个乡,和村民、村干部、乡干部聊天,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中国内陆农村的真实情况。
在8天时间里,他看到了美丽山村背后的贫穷落后、示范村的表面政绩和数字水分、县城食品工业的萧条衰败、县城宾馆的畸型繁荣。他的调查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如农民增收难题、农村教育、税费改革、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村官选举等等。
实践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
李强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之后,在清华大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专家认为,把社会实践和调查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工作达到了一个新层次。
“李强很自觉地把在学院学到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范敬宜解释说,这包括如何用现代的视野和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从宏观上观察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以及对当前国家政策的了解等等。
“还可以看出,李强平时重视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做到了学以致用。”范敬宜还认为,李强在进行这次农村调查中,表现出了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继承人应有的勤奋、踏实、刻苦、精细的作风。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李强能够这样沉下心来而不是浮光掠影地走马观花,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求真、较真,实在难能可贵。
而李强同学则谦虚地说:“在清华大学,像我这样的同学有很多,像这样的调查报告也有很多,我是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整个清华大学大环境的影响下才产生了深入基层的想法和行动。”
事实上的确如此,清华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中国农民故事》一书,就是由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师生历时7年所做的一个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报告成果。据千龙网记者了解,从1998年至2004年,该校经济系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中国农村社会调查,大学生们足迹踏遍28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学生在学习老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时,更加需要自己在实践中领会。”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所所长谢维和认为,由于研究对象就存在于现实和社会中,更加要求学生具有从社会、从实践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资料、数据的能力。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感情,实践出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认为,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真正深入基层、贴近工农、了解国情、热爱专业,激发他们的理性思维,珍惜和把握时代发展为当代青年学生创造的历史舞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也提出,应该把实践教育更加规范化、组织化,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农村,不仅仅是结合专业调研,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进行。
“越接近基层就越接近真理。年轻人不要只盯着眼皮底下0.5平方公里,应该放眼960万平方公里。”范敬宜也如是说 责任心来源于热爱祖国人民温总理回信鼓舞清华师生 社会实践增强使命感温总理回信振奋清华温家宝总理批阅清华二年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认真学习总理复信实践坚定了我的事业选择每一个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都要尽可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农村我所感受到的实践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认真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批示,努力做好实践育人温总理的信对新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乡村八记(范文模版)
《乡村八记》概述
温家宝总理的信
敬宜同志:三月卅日的信及所附李强《乡村八记》早已收到,迟覆为歉。《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你的几封信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鼓励,深为感谢。专此奉复。敬颂教安。
温家宝
2005年4月28日
编者的话
《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写的一篇农村调查。本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认为,作者很自觉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反映的农村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把这篇调查寄给了温家宝总理。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笔给范敬宜同志复信,对李强同学的农村调查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这既体现了温家宝总理对年轻学子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也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报今天发表温家宝总理的信和这篇农村调查的概述,以飨读者,并以此与全国青年学生和新闻界同行共勉。
《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利用寒假回乡调查写的调查报告,全文共4万多字。这里择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做一简要的概述。
第一记 一户农家的年收支明细账
这个村大部分人家以农业为主。有一家种着13亩地,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和黄豆,种的小杂粮和菜主要用于自食,还有半亩万寿菊。家有农用机械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
从一笔笔明细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农户的收入来自农业、副业和工商业,支出主要是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费用支出和农机支出。这个农户在村里算是情况比较好的,可是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支出过于庞大。供养三人同时上学对于一户农家显然压力过大。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而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重要的手段。的确,办教育需要钱,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毕竟教育是一项有没有钱都要办的事业。
第二记 村里的明白人
几经周折,找到了退下来的村支书,了解了村民的生活状况、村里的集体公益事务、村里的教育和村领导机构的情况。
老支书说,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提高,每天两顿白面是没问题的,家家有电视,60%有电话,1/3有摩托车或是农用车。温饱解决了,基本生活可以保证,但仍然很穷,缺钱花。以农业为主,无矿产资源,与有煤的地方相差太远。打工的人也比较少。农民的个人实力有限,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活动,也很难应对市场的变化。
村集体事务主要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和修路修桥这几项。问题比较大的是水利事业。村子紧靠一条河,但村里没有任何水利灌溉设施,耕地全为旱地。以前的水利设施因为疏于管理荒废掉了。如何充分调动村集体的力量,为整个村子服务,是政府和村民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地人极其重视教育,不惜一切代价供子女读书。20多年来,已经出了十多位大学生(含大专),年轻人普遍读完初中。但代价也是很重的,据老支书估计,教育支出普遍占到家庭总支出的70%以上!国家免除了乡统筹款和村提留款以后,村干部的工资实行“转移支付”,相当于给一个村免去了上万元的负担。总的来说,这几年国家的税费改革政策的确针对性很强,解决了很多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记 日益衰落的美丽山村
这个村子三面环山,依山而建。优美的景色给人以极大的愉悦之时,也凸现出一个问题: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山村,其赖以生存的农业如何发展?层峦叠嶂给人以美景,但是也表明此处几乎没有平地,那么耕地从何而来?沿途看到不少所谓的耕地,大都是在山岭上较为平坦的地方用镢头开垦出来的坡梁地,这种耕地遍布于山中,东一块西一块,且每块地都很小,大的不足两亩,小的仅有几分。其中不少已经荒芜。
现实的耕地状况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当地的农业尚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其原因有二:第一,这种开垦于山岭之上的坡梁地,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跑水、跑土、跑肥,因此称“三跑田”。在这种土地上种植作物,产量大都很低,一般不及平地的一半;第二,坡梁地在山上,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平时种植养护的难度,因此,当地人在春季播种之后,就很少再对作物进行悉心维护,故而产量进一步降低。据说,当地玉米亩产只有三四百斤,而在过去没有使用良种的时候,仅有一二百斤!这样的农业,能够维持一家温饱已属不易,何谈增收?
第四记 走进县城
某县县中学,是全县唯一的省重点中学,设施一流:花坛、假山、喷泉、两座现代化的教学楼、投影仪等电教设施、语音室、微机室、图书馆、实验楼、400米标准田径场„„这样的设施配备,在山西省尤其是这样的县城并不多见。多年来,县中学的升学率在全市(注:地级市)名列前茅,升学率高达50%以上,不少学生考上了全国重点高校,甚至清华、北大。校园内的宣传栏张贴着考取大学的学生照片,下面的说明是:
根据市教育局有关规定,我校出台了对优秀学生的优惠政策:
中考考入我校的前10名,奖励10000元—1000元;
平时期末考试,年级前10名,各奖700元,11至20名,各奖300元;
高考考入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学校给予重奖,考入清华、北大的,奖2万元。
且不论这种奖励措施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合适与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显然是考试成绩说了算的,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奖学金,一方面是对他们努力学习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的确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读书好的大都是农家子弟),最后,或许这还有鼓舞其他同学的功用。
第五记 访“青椒之乡”
在一个被称作“青椒之乡”的村子里,村委会的办公地位于村小学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了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宣传板,介绍了村党建工作、村子概况、村规村约、村委工作、精神文明、政法制度等。此外,各种规章条例令人炫目。另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锦旗。该村是县里树的典型,必然要接受大大小小的视察参观。这种宣传栏是上面要求做的。支书说村委至今仍欠着上千元的制作费。
虽被称作“青椒之乡”,但村里的主要作物为玉米,青椒种植面积只有318亩,不及总面积的1/5,种植青椒的农户,最多只有总户数的一半多,青椒种植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问及原因,支书说:“农民太保守,意见无法统一。”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历来以农为本,而视商为末业。中国人口众多,治理这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千百万人的吃饭问题,而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填饱肚子是基本欲求,因此,重农抑商的思想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乡村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不种点粮食,农民的心里不踏实。而且农户之间缺乏通过合作协商使团体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而市场经济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行为方式,如何使农民学会运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是我国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这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物质的现代化。
第六记 乡党委书记谈乡政
距县城不远的一个乡,是县里第二大乡,编制内干部45人,另有临时聘用的干部及工作人员23人。“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行行政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干部?”乡党委书记回答:“精简乡镇人员没有去向,国家进行行政机构改革,中央的可以精简到省里,省里的可以精简到市里,市里的精简到县里,县里的精简到乡里,乡里再精简,那就精简到地里去啦。过去是吃皇粮,现在得吃自己,谈何容易?”
为解决这么多干部的吃饭问题,就出现了所谓的“引税”。通过各种关系,引来外地税源,由于要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回扣,以吸引其来此地纳税,因此又称为“买税”。据这位书记说,贫困地区大都采用这种办法,也是出于无奈。2003年实行费改税后,该乡开始引资办企业,解决财政收入问题。
这场浩浩荡荡的税费改革,抓住了现今乡村的一个关键症结,它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也间接地促使基层政府由不作为转向作为,使得乡村经济得到主动、自觉的发展,从而使农民受益。
第七记 县志上的县情
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需要对县一级政权有所了解才能回答。因临近春节,找不到要采访的人,便阅读了该县的县志和其他有关资料。
该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上英才辈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围绕农业办工业,兴建“万宝全”工厂,曾名扬全国。但后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思考。
县志记载,该县的食品工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相当辉煌,但上世纪90年代后却日渐衰微,原因有四:一是“耕读传家,读书做官”习俗的影响,二是思想保守、墨守成规作风的影响,三是政府职能定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四是缺乏品牌意识。
第八记 归途(略)
后记:写这篇调查报告时,我总是带着一种极其饱满的感情,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始终占据着我的大脑,而眼前也总是呈现着一幅画面: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乡村世界的形象———它太需要人们去关注了,因为它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事实上、物质上的主体。没有它的现代化,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将永远是观念上的现代化,一种局部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
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细账(乡情实话)
李强
编者的话:这里披露的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财政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我国大多数农民以怎样的状态努力地劳动和生活着。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日渐光明,却并不平坦。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他利用春节假期,回家乡调查,形成了长篇调查报告,我们节选了其中最平实、精彩的一部分。拿到厚厚一摞文稿,我们受感动的,不只是这些文字,更难得的是,学子对土地、对父老乡亲那份厚重的情义。要了解中国的现状、了解中华民族的现状,必须了解中国乡村的现状。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关注农村,了解农村。
1月28日下午,我坐上了赴山西省沁源县的汽车,3个半小时之后,抵达交口乡尚义村,二姨家就在这个村子。村前的沁河依旧,不过,终于架起一条通向村里的石桥。不用再走那条摇摇晃晃、令人惊心动魄的钢索吊桥了。
姨夫、二姨生有两男一女,加上婆婆共6口人。家里6间房,4间住人,两间存放粮食以及一些器物。屋内陈设很简单:外间靠墙摆着一个平柜,电视机放在上面,由于没有装卫星信号接收器,只能收看一个频道———山西台,电视机旁边是电话(二姨做些小买卖,必不可少),洗衣机摆在一角。来人一律坐在里间的炕上或是坐板凳,火炕旁边是灶台。姨父补充说,这两年家里还在盖房,也花去几千元,现在根本就攒不下钱,所以房子盖了一半就先不盖了。
二姨近日忙于跑买卖,家里没准备什么,晚饭就是平常吃的:南瓜面片汤,玉米面窝头。面片汤做得很多。二姨说:“还有看门狗的,现在太忙,顾不上给它弄别的,人吃啥狗吃啥,狗吃的顶一个人哩!”
晚饭后,二姨开始计算这几天买卖的账目。何不将二姨家一年收支做一计算?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二姨家共有耕地13亩,其中承包地10亩,自垦地(不需缴税)3亩,主要种玉米和黄豆,共9.5亩,另有0.5亩种植万寿菊,剩余3亩地种植谷子、黍子和蔬菜,主要用于自食。家有农用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这是家庭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收入
农业收入
一、玉米收入
1.一亩玉米的物资投入
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6斤共18元、化肥硝酸磷(底肥)30元、尿素(追肥)12元,农药8元。土地为旱地,不需浇水。
一亩玉米合计投资98元。6.5亩的总投入为637元。
2.产量、价格与毛收入
平均亩产1000斤(此地耕地有坡地和平地之分,亩产从700斤至1300斤不等),当年收购价平均每斤0.5元。
6.5亩玉米总产量6500斤。总价值3250元
每亩毛收入=500元-98元=402元
6.5亩毛收入=3250元-637元=2613元
二、黄豆收入
1.一亩黄豆的物资投入
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10斤共30元,化肥硝酸磷25元,农药15元。无需浇水。
一亩黄豆合计投资100元,3亩共计300元。
2.产量、价格与总收入
平均亩产250斤(平地300多斤/亩,坡地不到200斤/亩),当年收购价平均每斤1.5元。
3亩黄豆总产量750斤。总价值1125元。
每亩毛收入=375元-100元=275元。
3亩的毛收入=1125元-200元=825元。
三、万寿菊收入
万寿菊是2004年村里响应乡政府的号召种植的,村民种植,公司收购,用于制造色素。村民与县里的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签订合同,该公司先垫支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开销,垫支费用在结算花款时扣回。
种植万寿菊所需的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投入金额为108元/亩。
万寿菊平均亩产3350斤,公司收购价为0.3元/斤,二姨家种植0.5亩,总价值为502.5元。
万寿菊毛收入=502.5元-108元×0.5=448.5元。
【万寿菊经济效益较好,倘若大规模种植,增收潜力是很大的。然而,尚义村种得最多的一户,也只有3亩,一般种植户只种1亩左右。问及原因,姨父说,万寿菊种植、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太麻烦,3天就得摘一次花,还不能早摘,需等露水退了才行。姨父种了半亩,两个人摘一次花需要4个小时,而那户种了3亩的,在采花时,不得不雇人„„种植户为何不组织起来,采用合作的方式,集中管理,集中采摘销售,既能提高效率,又有规模效益?姨父说,都是各顾各的,没人出来张罗这事,而且一旦分配不公,这种组织极易解体。农民缺乏平等协商的意识,很难通过合作组织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四、养殖业收入
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养些鸡、牛、猪之类,但规模较小。养鸡可得些鸡蛋,一般用作改善伙食,并不增加收入。因为规模小,养猪也不挣钱,但可积肥,逢年过节还可改善生活。养牛主要用于耕地,此地平地可机耕,但坡地不行,只能靠牛。
二姨家养牛一头,去年生下一只牛崽,卖出得1000元。
综上所述,全家农业年收入为4886.5元。.
工商业收入
二姨家有农用三轮车一辆,平时利用沁源县和沁县两地的黄豆和玉米市场差价,在两地之间来回贩运,收入要看两地的差价高低,高则多挣,低则少挣。据姨父说,一般年份可挣5000—6000元,今年两地差价出奇地高,再加上跑得勤快,挣了一万元,不过这并不常见。综上所述,全年全家的总收入=农业收入+工商业收入=4886.5元+10000元=14886.5元。人均年收入2481元。
支出
税费支出
2003年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以往所需交纳的村提留,乡统筹以及其他各种费用,而统一只缴农业税一种。
按照政策规定,应缴农业税=计税面积×计税常年产量×计税价格×7%;附加总额=正税总额×20%;计税主粮(玉米)的价格为0.8元/公斤。农业税核实后,保持长期稳定。
根据核实的结果,姨父家需交纳的农业税为89.38元,农业税附加为17.88元,共计
107.26元。占家庭农业毛收入的2%,占全年总收入的1%。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的负担大幅度减轻,这的确是党中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
家庭吃用支出
1.粮食。主粮为小麦(此地人不种小麦,种植玉米卖出后买白面吃),白面一个月两袋,一袋50元,全年1200元。大米1.8元一斤,一月20斤,全年432元。小米自种,花销极少故不计,一月10斤,(若按市场价1.8元/斤)计,全年216元。
2.菜(包括肉类)。所食蔬菜主要为自种的土豆、白菜、萝卜、西红柿、西葫芦等,很少买菜,种植成本大约180元。
猪肉7元一斤,一年食40斤左右,共计280元。
3.油、盐、酱、醋等调味品394元/年。
4.烟酒无人消费。
5.燃料692元/年。6.衣物。人均120元,共600元。7.电费150元/年。8.电话费600元。
9.礼费。婚丧娶嫁,传统习俗,一年500元左右。
10.节日消费。此地三大重要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需额外花费400元左右。上述十项支出,共计5428元。
【粮食一项占30%,若将前五项概括为“食物”一项,则食物占此十项支出的59%。】教育医疗费用支出
大女儿在读高一,住校。学费及日常开销共4400元/年。
二儿子在读初一,住校。学费较少,但住校日常开销不小,2000元/年。
三儿子在读小学,原先在村小学就读,但后来花钱转至县城,寄住亲戚家,全年花销1800元(含转校费用)。
教育投入共计8200元。
家里无人有大病,平时小毛病也并不求医,只是买一些常用药品,故医疗消费一年50元左右。
农机支出
家有农用三轮一辆,全年油料、修理、养路费用共2000元。
综上所述,全家全年总支出=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支出+农机支出=107.26元+5428元+8200元+50元+2000元=15785.26元。
2004年收支情况为:
14886.5元-15785.26元=-898.76元。
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二姨家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这固然有其特殊原因,同时供养3人上学,对于一户农家显然压力过大。但是,据姨父讲,他们家的收入情况在村子里算比较好的,原因很明了:姨父家的工商业收入已经占到全年总收入的2/3(一般年份为一半多),姨父说,村里大部分人家是以农业为主。二姨家的情况也反映出,相当多的农民家庭的收支状况很不乐观。尤其是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的确,办教育要花很多钱,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毕竟,教育是一项有没有钱都要办的事业。
整理完资料,已是午夜时分。山村的夜异常寒冷,身子在被窝里紧缩着,不敢伸展,只能温暖身边一小块地方。
《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3日 第五版)
第三篇:乡村调查报告(精选)
感受乡村
乡村”。这个两个字的词语,对于城市的那群孩子来说,由于没有去过,没有亲身体验过,要理解两字词语的含义,似乎会非常,非常的困难。要去感受乡村,似乎就更加地难上加难了。
“乡村”。这个两个字的词语,对于乡村的那群孩子来说,由于天天都在其中生活,对于其中的意义,一定会有很深且很多的感悟,但是,如果要准确而又清楚无误地表述出来它的意义,似乎还是有一些困难吧!
不同的人心中,一定会有不同的,自己理想中的美丽乡村,而我心目中理想中的美丽乡村,又是怎样的呢?
我心目中的乡村,既没有城市间的繁华喧嚣,又有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的气质。乡村,没有城市的被污染了从而浑浊的空气,但却有着清晰可见的闪烁着的点点繁星。而繁华的大城市呢,只有化工厂所排放出的污浊臭气,只有黑色与深蓝夹杂的由于摩天大楼的灯光太亮而看不清星星和月亮的天空,没有乡村的“日出而作”般平静的生活,更没有乡村细腻温柔的风景,由此我认为,乡村,自然较城市,美丽。虽然乡村的土地会更贫瘠些,但,这不是可以用双手改变的吗?
有些人认为,乡村的风格,就好比东北大汉的性格,豪迈粗犷,那逶迤的群山,那奔流的大江,不正是乡村粗放广博的风格的最好写照么?
其实不然。我却认为,乡村的风格,正如那水乡甜美、温柔的江南女子一般细腻而又柔美。先别摇头反对,也切勿先点头赞同。先听我表述一番罢!君不见,那怪石上流过的涓涓细流?君不见,那溪边随风飘拂柳枝的杨柳?君不见,那肥沃的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
那涓涓细流的细腻,不正像心思缜密又细腻的聪颖的女孩吗?
那随风飘拂柳枝的杨柳,不也正像柔美婉约仿佛从清淡的水墨画中走出的女孩吗?
那孕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的黄土地,则最像那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我们的母亲啊!
诸君各位,听了我上述的表述,您是否还能说,乡村,没有女子的细腻温柔,而只有东北男儿的粗犷豪放?
我感受到的乡村,既有男儿的粗犷豪放,又有女儿家的似水柔情。这是我心目中的乡村,是我感受出来的乡村。
这——是我们的乡村!
第四篇: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调查报告
从XX村发展看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的XX村探索与实践
XX村地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脚下,平均海拔700米,全村面积57平方公里,辖22个村
民组、482户、1976人,2016年精准核查后在册贫困户95户28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5%,是一个集山区、老区为一体的偏远小山村。
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把一个地处偏僻的穷山村一举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户外运动旅游名村之一,探索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XX村也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山村、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XX省乡村旅游示范村、XX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XX省森林村庄、XX省休闲农业示范村、皖美乡村百佳村、XX村户外运动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XX十大户外精品线路有两条坐落在XX村。
一、探索与实践
1、体现特色,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XX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发展受到交通区位、自然生态等先天条件限制。但境内拥有大别山主峰白马尖、XX九寨沟龙井峡等及广家河、别山湖等众多景点,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户外探险。为此,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增收富民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目前全村共有乡村旅馆82家、床位1400多张,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人员近千人,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创综合收入
4000多万元,农家乐业主户平均年纯收入超20万元,超过100万元的有4家,全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
2、加大整治,彰显绿水青山生态美。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通过美丽乡村、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农村三大革命等措施,对中心村及农家乐集聚区实行地面、水面、屋面、墙面综合整治,并配套建设停车场、公厕、绿化、亮化、舞台、观景平台、长廊等旅游设施,从而得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效果,既有山清水秀生态美,又有干净整齐村庄美。
3、弘扬正气,集聚加快发展正能量。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为此,我们大力挖掘红色文化、乡间美味、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传统技艺等,编辑出版全县首家村志并进入全国百佳名村志录,整理马家河便衣队、反木城斗争、XX扩大会议、割耳救人等革命故事,恢复组建龙狮灯会闹新年,规划建设村史馆和文化礼堂,大力表彰脱贫之星、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突出自治、法治、善治、德治一起抓,推进移风易俗,推行文明新风,真正让美景成为追求、让美德成为传承、让美味成为生活、让美好成为印记。同时,加大对古屋、古树的保护力度,保留农村原始风味,唤醒和触及乡愁记忆。
4、强基固本,打造强村富民领头雁。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工程来抓,突出党员、支部、阵地、集体经济一起上。推行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履职责、带好头活动;迁址重建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并达到全县一流,强化村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解放思想,与岳西彩虹瀑布合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
50万元;强化村民代表大会作用,加强村民自治,鼓励吸引外出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越来越强,战斗堡垒和领头雁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5、大户带动,发挥能人效应引领性。XX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县第一家五星级农家乐、全市首家乡村旅游扶贫协会的挂牌,大别山民俗风情文化节、年货节、溯溪越野挑战赛、霍山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千人活动的举办,“1+3+10”旅游扶贫模式的实施,得益于蔡胜明、蔡金山、项飞、汪干等地方小能人的吃螃蟹精神和示范带动,在他们的引领下,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意识明显转变,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二、差距与不足
虽然,XX村在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乡村振兴二十字标准及自身拥有资源相比,仍有差距和不足:
一是景区开发相对滞后。
受多种原因影响,白马尖南坡、广家河尚未开发,已开发的龙井峡、别山湖建设远未到位,没有成熟景区的形象和品位,与周边景区相比差距甚大,对当地农家乐没有形成应有的带动效应。二是发展规划尚未编制。
作为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南坡,在5A创建中未被纳入,整体的建设开发规划没有编制,发展定位、路径及重点未予明确,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加快发展。三是乡村客栈品位不高。
绝大部分农家乐仍停留在简单提供吃和住,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服务内涵拓展不够,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在主人情怀文化和特色打造严重不足,与江浙等地的民宿经济差距很大、效益不高。四是产业链条还不完善。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差距较大,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不够,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旅游商品的加工经营仍显简单粗放,游客的体验式、参与式的活动不多,没有形成相互交融、互成补充促进的完整产业链。五是红色文化传承不够。
对反木城斗争、马家河便衣队、红二十八军、XX会议等红色文化挖掘整理仍然不足,受资金限制,革命古迹没有恢复重建,虽有“声音”,没有“图像”,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传承不够,红色旅游发展不足。六是配套设施较为落后。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仍然不足,停车场、公厕、观景平台等仍有提升空间。乡村旅游发展激励改策较为单一,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三、启迪与建议
从XX村由老、偏、穷村一举发展为知名的旅游富村的发展历程看,其探索与实践的模式是完全可推广和复制的,也为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特色之路。为此建议:
一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产业兴旺才能生活富裕,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县地大物丰,特色明显,各乡镇各村的资源禀赋各有优势和特色,有茶叶、有石斛、有美景。只要因村、因地制宜都可以建设一村一品、一地一特,产业兴旺完全可以实现。就
XX来说,当前应督促大别山旅游公司加快白马尖南坡、广家河景区的开发力度,完善龙井峡和别山湖建设,打造知名景区,构建景区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的生动格局。
二要强化规划龙头引领。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镇一村可实现的,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等待观望。必须加强规划编制,严肃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依照规划有序推进。同时,选择基础较好、条件完善、特色明显的部分村先行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就XX来说,当前应尽快启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南坡开发建设规划,并作为5A创建的重要版块,按照新西兰皇后镇发展模式,以全国一流、国际知名户外运动小镇为目标,打造主峰户外运动小镇,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要挖掘传承地域文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没有文化传承就是一躯空壳。要充分挖掘整理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等精神引领,加大红色革命古迹恢复重建力度,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优秀文化植根心灵深处,鼓足精气神、激发正能量。就XX来说,当前应尽快恢复重建反木城斗争、苏维埃县委县政府等革命旧址,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拓展业态,构建红绿结合的发展格局。
四要多方争取加大投入。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投入是关键要素之一。要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农村,强化水、电、路、厕等基础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就XX来说,当前要加快堆黄路、堆川路建设,尽早启动白马尖南坡至岳西包家至国道529连接线,构建环主峰半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大以奖代补力度,鼓励支持农家乐改造升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XX“莫干山”板块。
五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人才、项目、资源在向城市集中,农村的发展面临要素困境,必须要创新思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尤其是“三变”改革,大胆解放思想,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既要让农民从农村走出来、让农产品从农村走出来,更要让城市资本进农村、让城市居民进农村,最终实现让资本下乡有赚头、能人回乡有劲头、市民下乡有盼头、企业兴乡有干头、农民挣钱有奔头,引来多方源头活水。
六要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和定海神针。要突出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基层组织典型引领、基层党员示范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引领,要让党组织找道路、党员找门路、群众找出路;要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纠错容错机制,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和待遇,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要注重挖掘培育能人大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大户+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营造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乡村诊所调查报告
“盛秀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我们本小区的一所基本医疗服务中心,由最基本的日常病情治疗小诊所,为本地职工免费基本检查,划价,开药等部分组成,是小区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首先是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其次是针对社区常见病症咨询了各位坐诊医生,向他们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所需要的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位于社区的中心地带,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所需。当他们遇到了普通的病症或是想要开处方领取常用药品时,只需携带他们的职工医疗保险卡即可。首先可以先咨询当天的坐诊医生,就病情和不舒服之处与其做一个交流。随后可带上开好的处方划价取药即可,如有需要通过打点滴等小型治疗方式解决病症的即可在本社区服务站进行治疗。其内容与方式还是比较方便,易于老百姓操作的。
接下来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诊医生了解了本小区的某一项重要病症的基本情况。
据悉,尘肺病是危害我国移植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卫生国际部对基因全国职业卫生我国情况的最新通报。截止2002年,我国内科尘肺病累积病例581377名,其中仍存活患者442200例。其他资料报告,全国特别还有60万左右的可疑尘肺病人硕士,不含还没有统计在内的散布在医疗社会上(小矿山等)尘肺病患者就已达百万之众,仅2002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2248例,煤工尘肺和矽肺共占85.6%,发生于煤炭系统部委的尘肺病患者占47.6%,年内死亡的尘肺病患者2343例,每年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同时自然在创始人国内外还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好范文
从行业的尘肺病情况看,煤炭系统评委是尘肺病的重灾户,其病例约占主任全国总例数的40.5%(23.5万例),面对知识众多的现有患者,企业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煤炭行业,比如我们所处的大同矿务局现患就达7000人左右,在企业下放,结构调整中面临很大困难情况下,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同时还有许多尘肺患者已与用人单位脱离,成为社会上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因此此病症成为我们当地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卫生服务站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尘肺患者场表现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咳漱,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每隔数年病情还要升级,合并感染,最后肺心病,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为小的卫生服务站,因为自己的医疗设备毕竟有限,所以只能做到小的基本检查,起到一个“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治疗”的作用,也为矿区的工人提供了保障。
本卫生服务站还定期为小朋友们提供免费接种各类疫苗的服务,使小朋友们既获得了方便,又从小就获得了身体的安全保障。正如横幅所言“关注儿童健康,关怀儿童成长”。除了为小朋友们服务,还有就是为成人的小区百姓提供日常的体检,比如量血压,抽血检测各项身体指标是否正常等等,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给出良好的建议到大医院进行深一步检查,使大家在放心安全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的生活。
最后,医生也向我介绍了卫生服务站的近况,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服务站的人数,设备还有所欠缺。平均是一个医生要分管几千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设备也是建设和更好发展本小区卫生服务站的前提条件。全体服务站工作人员也是竭尽全力在原有的设备和条件下为老百姓服务的同时,向上级反应请求援助,请求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提高。同时,他们也常作为本地区的代表参加一些更大型的医疗会议,在学习大医院的新观念,新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向他们反应本地区在近期出现的常见病症,一同探讨好的解决方案,并定期调配专家级医生为小区百姓进行免费坐诊,更好的了解本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也更方便上级调配资源来缓解我们的当地之需。
作为一学生的我有了更大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至少让我明白不论是大地方,还是小地区,都会有那么一群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默默的为每一个生命服务,这就是我们作为医生的重大使命,不论是职务的高低,还是地域的大小。那作为我们医学生,未来必定就要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所以留给我们的只有好好学好专业知识,以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心态走接下来的人生道路!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沿海基地消防工作调查报告
民办学校消防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消防事业发展观调查报告
金融对消防工作影响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