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暗示法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安静的啦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贫困问题是困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和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贫困状况,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为总结扶贫开发经验,做好我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县政协办发[2012]年14号关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静的啦乡位于庆城县西北部山区,地理条件差,境内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是全市十四个特困乡之一。土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草畜业发展较快。辖区是长庆马岭油田的主产区之一。
辖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1644户707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2103元,贫困人口1229户6514人,贫困面92%。总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17.82万亩),总耕地面积29056.2亩,人均占有耕地4.2亩,粮田面积29056.2亩,粮食播种面积32988.6亩,粮食总产量3867.3吨。全乡共有大家畜2998头,羊只存栏数6229只。
目前,全乡6个村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观念陈旧、农民增收缓慢、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其他诸多因素造成农业产业规模化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畜禽养殖规模小、科学化水平低,劳务输出基准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增收缓慢。
二、贫困原因分析及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贫富差距仍在拉大,全乡6个村的贫困程度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农民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部分贫困村地理条件恶劣,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和生活条件差。而且,贫困程度深、面积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对扶贫工作的继续投入。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体在各个方面如下:
1、种植业方面。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成本高,种植效益不高,开支大、收入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
2、养殖业方面。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知能力差,养殖仍以传统养殖为主,致使畜禽养殖周期长,科学化水平低,养殖效益不佳。
3、劳务输出方面。由于群众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劳务输出苦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输出人数不能与劳务收入成正比,劳务输出效益低。
4、基础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缓慢。
5、社会化产业方面。由于受地形和发展现状限制,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不能形成聚集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农民增收缓慢。
6、社会事业方面。伴随着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因缺乏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出现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的普遍现象。
三、近年来扶贫开发成效及措施
近年来,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我乡把发展种养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旱作农业和优质畜禽养殖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一是积极推广旱作农业项目,引导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是多渠道增加投 入,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贴息,依托农村信用社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环境。四是继续加快整村推进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面貌。五是结合“双联”行动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乡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
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群众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围条件支持,在各个领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拓宽增收渠道,逐步解决全乡6个村贫困面貌。
1、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广大群众需要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只有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使各项扶贫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2、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将本着国家投资、信贷资金与群众自筹资金紧密结合,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家投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参与式扶贫开发,抓好整村推进项目。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抓出成效。抓好了整村推进村的脱贫就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村入户,抓到实处;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整村推进是资金整合的载体;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今后,要在加强已建成的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采取整村推进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4、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新建养殖小区,推广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培育养殖品牌,提升科学化水平,促使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促使劳务输出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发挥劳务效应,增加劳务收入。
5、开展技能培训,加大技术指导。以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为目的,分门别类的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群众经营的精细化水平,促使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效益,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6、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对通村道路、村社道路、渠道、文化、卫生、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二0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第二篇:暗示法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安静的啦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贫困问题是困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和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贫困状况,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为总结扶贫开发经验,做好我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县政协办发[2012]年14号关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静的啦乡位于庆城县西北部山区,地理条件差,境内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是全市十四个特困乡之一。土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草畜业发展较快。辖区是长庆马岭油田的主产区之一。
辖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1644户707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2103元,贫困人口1229户6514人,贫困面92%。总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17.82万亩),总耕地面积29056.2亩,人均占有耕地4.2亩,粮田面积29056.2亩,粮食播种面积32988.6亩,粮食总产量3867.3吨。全乡共有大家畜2998头,羊只存栏数6229只。
目前,全乡6个村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观念陈旧、农民增收缓慢、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其他诸多因素造成农业产业规模化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畜禽养殖规模小、科学化水平低,劳务输出基准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增收缓慢。
二、贫困原因分析及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贫富差距仍在拉大,全乡6个村的贫困程度较为严重。粮
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农民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部分贫困村地理条件恶劣,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和生活条件差。而且,贫困程度深、面积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对扶贫工作的继续投入。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体在各个方面如下:
1、种植业方面。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成本高,种植效益不高,开支大、收入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
2、养殖业方面。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知能力差,养殖仍以传统养殖为主,致使畜禽养殖周期长,科学化水平低,养殖效益不佳。
3、劳务输出方面。由于群众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劳务输出苦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输出人数不能与劳务收入成正比,劳务输出效益低。
4、基础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缓慢。
5、社会化产业方面。由于受地形和发展现状限制,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不能形成聚集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农民增收缓慢。
6、社会事业方面。伴随着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因缺乏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出现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的普遍现象。
三、近年来扶贫开发成效及措施
近年来,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我乡把发展种养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旱作农业和优质畜禽养殖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一是积极推广旱作农业项目,引导和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是多渠道增加投
入,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贴息,依托农村信用社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环境。四是继续加快整村推进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面貌。五是结合“双联”行动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乡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
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群众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围条件支持,在各个领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拓宽增收渠道,逐步解决全乡6个村贫困面貌。
1、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广大群众需要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只有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使各项扶贫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2、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将本着国家投资、信贷资金与群众自筹资金紧密结合,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家投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参与式扶贫开发,抓好整村推进项目。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抓出成效。抓好了整村推进村的脱贫就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村入户,抓到实处;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整村推进是资金整合的载体;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今后,要在加强已建成的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采取整村推进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4、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新建养殖小区,推广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培育养殖品牌,提升科学化水平,促使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促使劳务输出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发挥劳务效应,增加劳务收入。
5、开展技能培训,加大技术指导。以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为目的,分门别类的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群众经营的精细化水平,促使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效益,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6、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对通村道路、村社道路、渠道、文化、卫生、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二0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第三篇:自我心理暗示法
自我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暗示作用的本质
暗示也是利用潜意识的作用原理,各种各样的暗示,会给潜意识接收。当然,潜意识也不是盲目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存在着沟通和联系。但由意识控制潜意识的能力各人是不同的。同时,观念的形成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内因方面,主观检验的水平由各人的智力结构和素质而定。
积极补偿法
即利用愤怒激情产生的强大动力,找一件你喜欢的工作埋头猛干,或拼命读书,或伏案疾书,用良好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使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动力得到积极地运用。
第四篇:09年深河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深河乡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您们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深河一万四千人民感谢你们跋山涉水来到深河乡检查指导我们的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下面,我代表深河乡党委、政府把深河乡的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情况和现状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深河乡位于竹山县东南部,东与文峰乡相连,南与房县门古寺镇、中坝乡交界,西和田家坝镇毗邻,北与潘口乡、城关镇接壤,总面积153.9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3053户13424人。林地面积17.2万亩,森林覆盖率72%,耕地面积18803亩,其中水田3939亩,人均占有耕地1.23亩,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0公里。是全省重点老区乡镇。也是我县潘口水电站建设的重点移民乡镇,需搬迁的移民达755户3455人。
深河乡属二高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深河、霍河流经全乡8个村。境内最高点晴川寺海拔1166.6米,最低点洞子沟口海拔279.5米,平均海拔430米。深河、霍河两条河流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了一座小垭子电站,效益十分可观;投资3000万元,装机4000KW的深河电站即将竣工投产发电,装机3200KW的打磨石电站已与业主签定开发协议。境内林木资源丰富,主要以松树、杉树、花栎树、山竹为主。林特资源以茶叶、肚倍、木瓜等为主。通过近几年的努 力,全乡茶叶总面积达4600亩,近2000亩已开园见效;肚倍面积达4000亩,木瓜总面积达4500亩,已挂果的达3000亩,笋竹林达5万余亩,这些产业逐步成为深河的富民产业。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乡内山场大、牧草丰富、水源充足的优势和群众传统的养殖习惯,在全乡建立了畜牧养殖小区六个,培植了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郧巴黄牛繁育场1个,畜牧养殖大户达136户,为全乡的畜牧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矿山资源有方解石、褐铁矿、石煤等。境内青龙观人鹤共栖的和谐自然景观,山上古树参天,白鹤成群,还有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的“深河皮戏”,为我乡在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近两年来,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不懈,基本形成了“以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平”的工作格局,走出了贫困地区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文明新村有机结合的新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1、老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乡是全省重点老区乡镇之一。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老区建设条例》及国家、省、市扶持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和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抢抓机遇 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使全乡的贫困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到2008年,全乡累计新、扩修村组公路178公里,硬化水泥路102公里;新修饮水工程38处,铺饮水管道18.8万米,新修堰渠3万多米,新增旱涝保收基本农田850余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230人;新建和科学管理茶叶、肚倍、木瓜等特色产业基地5万余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特色产业成为全乡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新建、配套村级卫生室8个,新增程控电话500多门,新建通讯基站5处,老区群众的看病难、通信难问题得到逐步缓解。
2、扶贫环境进一步优化。持之以恒地狠抓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仅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使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使扶贫开发工作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人民群众企盼扶贫,全社会关注扶贫,各级领导重视扶贫,上级部门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3.注重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流程、规范制度、认真对待贫困户。结合实情,通过多次召开动员会,圆满完成近63户贫困户的搬迁任务。各村贫困户由村民申请、村委会同意、乡扶贫办走访调查后报主管领导盖章并分类建立赤贫、贫困户档案,注重后期帮扶。4.坚决依照程序、认真对待扶贫资金,让百姓放心,群众满意。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坚决规范账目确保项目资金规范拨付到重点贫困村,到位率100%;严格按程序公示扶贫项目资金,公示无异后的资金一切由本人签字领走;乡财政所建立规范性扶贫资金专账,有详实的进出明细账。所有账目,均留有档案。
三、具体做法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下几个关键措施的结果。
1、强化基础抓扶贫。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贫困群体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做到择贫而扶、极贫重扶。在扶贫和老区建设的工作推进上,坚持把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规划重点,有效提高扶贫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科技扶贫等作为整村推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项致富产业;在工作落实上,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工作例会制度,坚持定期研究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工作,并召开全乡扶贫开发、老区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签订扶贫开发暨老区建设目标责任书,使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工作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突现。在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做到从项目的规划、筛选,到项目的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乡党委、政府实行全程督办。
2、突出重点抓扶贫。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文明新村这一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培训等重点工作。围绕“大农业、大扶贫、大发展”的思路,做到了“四个注重”,即:注重整村推进,始终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 “牛鼻子”,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环节上。截止2008底,全乡8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已通过省市考核验收5个,还有3个正在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村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狠抓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刚刚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的2007省定重点贫困村青龙村,通过一年建设、一年完善,累计新修村组公路7公里,扩修村组公路15公里,完成 “一建三改”152户,新修堰渠3公里,实施扶贫搬迁11户44人,新建和改造肚倍、木瓜等特色产业基地1300余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6期332人次。注重产业化扶贫,始终坚持把培植致富产业作为治本之策,采取综合性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乡已形成了以茶叶、肚倍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郧巴黄牛、竹山打鸡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和以茅坝村郧巴黄牛繁育基地、深河村山野菜合作社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重基础设施改善。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总体思路,突出乡村公路、水利设施、生态家园、人畜饮水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下重手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报账制和审计检查制”。五年来,全乡坚持整合政策、捆绑资金、集中投入的做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00余万元,其中整合交通、农业、水务、林业等部门专项资金800余万元,村平投入达150万元。为确保扶贫资金“阳光”运行,各村定期将扶贫政策要求、扶贫项目内容、扶持标准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通过建立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公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使扶贫政策更加公 开透明,扶贫项目资金运行更加规范安全。基本上达到了“规划跟着对象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监管走”的监管方式全面建立,扶贫开发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3、做好结合抓扶贫。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为提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乡党委、政府注重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确立了以和谐文明新村建设为目标,以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重点,努力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居住条件改善、人际关系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和谐文明新村工作思路。通过整村推进打基础,新农村建设抓提升。二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狠抓村组公路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村组公路的通达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捆绑投入,全乡70%以上的农户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通过新修堰渠、水窖等水利设施,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全乡近4000亩农田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实施生态家园致富工程,以“三改一建”、“一清一化”(清除垃圾、绿化村庄)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家园,节约了能源,还带动了养殖业的大发展。三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培植致富产业相结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在规模上一年一个大扩张,在品质上一年一个大提升。在已验收的5个重点贫困村中,已建成茶叶专业村2个(井泉、麻线),养殖专业村1个(青龙),肚倍专业村2个(两道、秦家),“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已经成为全乡 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坚持抓点带面,把培植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农村战略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能人、示范大户的带动、辐射作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全乡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000人,劳务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四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与推进潘口水电站等工程建设相结合。潘口水电站建设是我们竹山四十多万儿女近半个世纪的梦想,也是十堰市乃至湖北省最大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潘口水电站开工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把扶贫搬迁与移民安臵有机结合,把扶贫项目优先向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倾斜,把扶贫资金增量集中向库区和移民安臵区投放,支持移民搬迁,促进移民安居乐业。五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一方面,加大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务工本领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聘请知名专家来我乡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水平。2008年,全乡共开展以茶园管理、肚倍及木瓜基地科学管理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余人次,农民学科技、用科学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相结合,把涉及三大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分解量化到“十星”创建活动之中。对获得“十星”的农户,在安排入户道路硬化、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小额贴息贷款等到户项目时,给予优先扶持,以此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扶贫开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积极性,让农民在评星、创星活动中得实惠、受教育、强素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的能力。
四、几个请求
虽然我乡的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苦,存在的困难也很多。为此,我代表深河一万四千多父老乡亲向各位领导提出以下请求:
1、在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中,我乡有很多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乡受地域限制,仍有3218人的贫困人口需要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问题,任务相当艰巨,请求上级领导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
2、我乡地处偏僻,基础差,底子薄,环境十分恶劣。近几年来,虽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使在全乡主公路沿线和基础略好的地方群众解决了脱贫问题,但受落后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巩固,尤其是在全乡还有地处偏僻的58个5户以上的自然村不通公路,生活生产条件极差,要彻底解决这些地方群众的环境,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现状,需要大量资金,请求各级领导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上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他们的发展。
3、我乡林特资源丰富,林特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在规模发展和转化增值上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使产业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希望在新一轮的扶贫开了过程中得到大力支持,使其成为贫困山区群众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产业。
4、希望各级领导关注我乡三秦战备路的立项和建设工作。三 秦战备路是我乡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和部队对交通战备建设的支持下,积极向上争取的一项军民共建重点工程,它东起房县门古镇,经秦口、两道至深河连接竹向公路,全长47.5公里。是改善我乡交通落后面貌的一个重大项目。自2007年以来,在各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乡党委政府多方争取,目前完成了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省工程建设可研评审。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获批和建设,请省扶贫办各位领导给予大力支持。
尊敬的各位领导,深河乡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恳请各位领导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关照和支持。
深河乡人民政府
2011年1月14日
第五篇:江南乡教育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江南乡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汇报
江南乡人多地少,贫困人口基数大,群众文化水平相对低下,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扶贫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教育扶贫为重点,把“挂、包、帮””和提高干部执行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抓实干,有力地促进了全乡教育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乡教育扶贫基本情况
江南乡是大化县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之一,也是一个人口大乡,全乡辖13个村委会,321个村名小组,总人口30180人,境内山多地少,居住分散,历史自然条件差,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扶贫工作底子薄弱,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教育扶贫扶持力度,但是我乡的教育扶贫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二、我乡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1、积极做好本乡适龄儿童入学的摸底工作,在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三个核心指标上狠抓落实,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为100%,中小学辍学率为0。
2、师资水平稳步提高,通过引导和鼓励提高全乡教职工不断加强学习和外出考察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
3、争取市机械厂捐款10万建设龙凤小学食堂,目前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4、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筑巢行动项目资金和摩托罗拉希望小学项目资金共96万元建设村完小教学综合楼。
5.争取相关爱心组织到江南中学、江南中心小学举办爱心活动,收到一批教学仪器和书籍,价值10万元。
6、收集贫困生资料、做好品学兼优学生档案归档,联系爱心组织和公益组织进行帮扶,据统计,我乡学生受资助人数达75人次,金额为3.7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教育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底子较薄,扶贫开发的难度较大,资金不到位等。
2、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较少,成才率较低。
3、动员社会参与教育扶贫的能力有待加强。
4、贫困生点多,线长、面广、难以做到全覆盖。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爱心组织参与我乡教育扶贫工作,改善办学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不放松,严格控制入学率、升学率和巩固率。
3、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村民文化水平。
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