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百龙企业培育的实施意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百龙企业
培育的实施意见
温政办„2008‟180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我市建设“三个温州”、实施“三次跨越”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培育和发展温州市“百龙企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实施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两大目标,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百龙企业培育计划,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完善行业功能,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温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市基础行业、传统优势行业、新兴行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中选择约100家成长性好或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以下简称百龙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用3至4年的时间,着力打造一批整合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创新型行业龙头企业,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
二、申报条件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导向目录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所有制企业。
2.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实力与竞争优势。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近两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实缴税金等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同行业前列。
3.企业经营规范、管理科学。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健全、管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措施,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4.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整合重组、跨国经营、品牌建设、上市融资等方面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并对产业集群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的成长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扶持政策
1.鼓励百龙企业做大做强。百龙企业的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市工业创新强工项目库,所需的工业土地优先安排参与土地招、拍、挂活动,建设项目应缴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规定给予减免;百龙企业税收上台阶、品牌建设、企业成功上市等奖励办法按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文件执行。
2.鼓励百龙企业创新经营机制。鼓励百龙企业通过虚拟经营、品牌经营等方式,推进营销方式和品牌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营销网络,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先为百龙企业虚拟经营提供物流平台,积极为百龙企业品牌经营、品牌展示扩大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
3.鼓励百龙企业实施产业链延伸,加快行业内企业的整合、兼并、重组,带动行业整体提升。百龙企业在整合、兼并、收购、重组等方面所涉及的各项手续,有关部门依法从简予以办理;对整合、兼并、收购、重组成功,并对行业带动辐射作用明显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5万元的财政补助,在市创新企业成长财政专项资金中列支。
4.加大金融机构对百龙企业的支持力度。组织百龙企业参加银企对接并进行重点推荐。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和创新融资途径,为百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创造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
5.鼓励百龙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力度。鼓励百龙企业增加技改投入,对百龙企业进行的技改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计划的产品,运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立国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研究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和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等技术创新成果,参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给予支持与补助;企业技术开发费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6.鼓励百龙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对百龙企业在国际贸易、跨国经营、国际认证、保税仓库建设以及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参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与补助;进一步简化百龙企业负责人出国审批手续,在依法办理有关涉税事宜的前提下,纳入我市出国(境)直报企业范围,直报市外办审批。
7.加大对百龙企业的人才支持。对百龙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优先享受市政府提供的高级人才备用房以及安家费补助;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市企业家素质培训对象范围,根据各行业现有规模的不同,对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的百龙企业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选择安排赴国内外培训深造和参加政府组团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拓展项目合作渠道;对其他中高级人才培训提升项目的补助,按《温州市创新企业成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8.积极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规范对百龙企业的各类执法检查,除法律法规规定及省市统一安排的专项检查、涉案检查和实名举报检查外,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对百龙企业的各种临时性、突击性的检查,应经该部门主要领导同意;建立百龙企业审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申报与认定
1.县(市、区)经贸局根据申报条件和要求确定当地百龙企业推荐名单,并指导企业按要求进行申报。
2.县(市、区)经贸局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把关,并征求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意见,经县(市、区)政府同意后,统一报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3.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申报的企业进行审核与考评,并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后,报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复审评定,最后由市政府发文公布。
五、考核与管理
百龙企业培育实行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每年进行成效评估与绩效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企业发展良性竞争机制。
1.对经认定的百龙企业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指标包括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年利润总额增长率、年实缴税金增长率、年科研经费占用率及资源产出率、环境产出率、劳动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等。
2.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县(市、区)经贸局、市各行业协(商)会对所考核的百龙企业的意见及实际业绩,经综合考评后报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予以确认。
3.对考核合格的企业,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给予一年宽限期,第二年考核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市百龙企业的资格,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六、组织机构与职责
1.建立温州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工作联系副秘书长、市经贸委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市监察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
2.市百龙企业培育认定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百龙企业培育工作,协调解决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督促和检查有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审定市百龙企业的认定、考核和调整意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
3.市百龙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百龙企业培育的日常工作,对市百龙企业实行跟踪服务、管理,及时掌握百龙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反映和通报有关情况。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意见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2月31日印发
第二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若干意见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若干意见(温政发[2006]64号 二○○六年八月十七日)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促进“十一五”规划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温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现就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活力温州、实力温州、和谐温州”的总体要求,遵循“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政府推动”的原则,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为主导模式,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着力在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第三产业,研究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维护食品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及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技术基础作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
(一)农业和食品加工业。重点构建农产品无公害生态种养、食品加工和卫生检测标准体系,并组织贯彻实施。到2007年,基本形成全市大宗、特色农产品无公害生态种养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实施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加工和检测标准体系,并在各示范基地和许可证企业全面贯彻实施。到2010年,标准的贯彻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林、水产、畜禽种养基地和食品加工企业,50%以上的农副产品实现从育苗、种(养)殖到产品加工全程标准化。做到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防疫,杜绝一切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的环境污染、疫病传染和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发生。
(二)工业和建筑业。开展千家企业标准提升工程活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及专利技术向标准的转化率,实现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标准研制同步。到2010年,鞋革、服装、电工电器、精细化工、轻工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特色行业的龙头企业能掌握跟踪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WTO/TBT相关信息的手段或渠道,实质性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其中鞋革、服装、电工电器三大支柱行业的龙头企业要建立与国际相关行业标准化组织的业务联络渠道,争取参加国际标准化重要会议,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方面有新突破。各大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要建立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业务联络渠道,争取参加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化重要会议,在为主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方面有新突破,累计为主或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达到150个。有8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水平,初步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竣工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5%。
(三)服务业。着力构建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并就专业市场、旅游、物流、社区、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一批先进服务标准。到2010年,基本完善全市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并实现动态更新。在广泛宣传标准和各单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服务标准的实施工作,提升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基本形成全市比较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由政府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依托国家、省WTO/TBT咨询中心,组织各行业专家,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联合应对机制和研究预警机制,为温州企业和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服务。成立由政府牵头,经贸、外经贸、质监、科技、检验检疫、海关、农业等部门参加的全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农产品(食品)、鞋革、服装、电工电器、汽摩配件、锁具、制笔、眼镜、剃须刀、打火机、泵阀等重点行业的技术专家库。开展与国家、省WTO/TBT咨询中心的经常性联络。组织专家开展对涉及本市重点出口产品已产生和将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分析研究和评议预警工作,并进行信息通报。到2010年,“两个机制”更趋成熟,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实施,研究、评议工作有效开展,基本能有效解决全市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温州外向型经济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五)消费和社会公共安全。围绕食品、日用工业品等消费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标准保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宣传、贯彻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种强制性标准,向广大民众普及确保食品和日用工业品消费安全的常识,营造安康消费氛围。结合市政府有关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应急预案机制,开展社会公共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建立、运行涉及消防、疾病控制、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防和救援的技术标准体系。
(六)循环经济建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纳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领域,注重研制加强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标准,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组织节能降耗等相关标准的实施,积极引导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人力支持。积极做好标准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标准化培训工作,尤其要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企业自行组织实施标准化培训。建立重点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温州市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及标准
数据库建设,并积极与上海及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建立虚拟信息库,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信息和人才支持。
(二)培育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发挥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协调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要利用在自主创新和标准研制方面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标准的研制。咨询服务机构要积极向企业提供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以及标准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培育、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利于在农业领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三)组织开展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组织建立标准库、专家库、标技委、协会,并充分发挥这些中介资源的作用。2007年前,率先在鞋革、服装、电工电器、汽摩配件、打火机、泵阀等领域建立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和WTO/TBT的跟踪渠道,开展先进标准、技术壁垒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重点进行国际、国内标准水平的对比研究。从2008年起,逐步扩大标准跟踪研究的行业范围。
(四)推动企业成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主力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企业是主体,要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标准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内控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重点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主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通过“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模式开展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的融合,使之真正成为抢占产业制高点的武器。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勇于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标准化活动,在参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指导、帮助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与相关行业特别是鞋革、服装、电工电器、汽摩配件、锁具、眼镜、剃须刀、打火机、泵阀、旅游等行业的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乃至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合作渠道,力争鞋革、电工电器等行业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其分会落户温州。
(六)促进企业与社会各方的联合互动。依托块状经济、特色产业镇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与社会各方、同行业者增进交流、重视合作,达成良性互动。每年举办鞋革、服装、电工电器、汽摩配件、泵阀等行业的标准化合作、交流会议不少于2次。在条件成熟的行业中逐步建立标准联盟,研制体现温州优势的技术标准,构建协会标准或联盟标准。
(七)建立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单位和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参与对外标准化交流、合作和研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积极性。奖励办法参照温州市质量和品牌建设奖励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四、组织领导及部门职责
(一)加强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质监、科技、农业(包含海洋与渔业和林业)、经贸、外经贸、旅游、建设、环保、发展和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及相关协调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切实加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组织领导。
(二)部门工作职责。
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负责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宣传发动、标准化有关知识及事件的宣传报道等。负责举办每年的大型标准化宣传活动及高水平的标准化讲座。负责认证监管,组织、协调标准化研究及相关标准化机构和社会各方开展标准化相关活动。
2.科技部门鼓励企业积极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将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融入企业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具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和产品,在科技计划的立项、验收评审、成果奖励工作中,优先予以支持。
3.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做好无公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开展农民标准化知识培训,培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同质监部门有计划地为主要的温州特色农产品制定标准,指导农业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
4.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和食品监管的牵头工作;卫生部门负责食品行业卫生许可、食品消费领域的卫生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5.经贸、旅游等部门牵头做好服务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积极引导服务行业的企业自觉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会同质监部门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有关部门应将技术改造计划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相结合。
6.建设部门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大力推进节能建筑标准的实施;环保部门负责环境保护标准的实施及实施监督。
7.经贸、外经贸、检验检疫、海关等会同质监部门共同做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积极支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8.财政、发改等部门要为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提供投入保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9.各行业协会、科研、检测等中介组织要通过讲座、培训、合作和提供技术咨询等方式积极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10.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和部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08月17日 实施日期:2006年08月17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标题】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温政办〔 2011 〕37 号 【颁布时间】2011-3-4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温政办〔 2011 〕37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切实加强工程项目事后监督管理,提高竣工验收的工作效率,降低验收费用,方便业主办事,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以下简称联合验收)是指将原来多个主体各自独立组织实施的专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转变为统一组织、集中时间验收的运作模式。
第四条 联合验收本着“业主委托、同步受理、集中验收、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原则实施。
第五条 联合验收工作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分别由发改(建设主管部门)、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如水利、交通等部门)牵头,视项目具体情况召集发改、住建、财政(政府投资)、审计(政府投资)、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园林、安全监管、城管与执法、水利、消防(消防审批项目)、人防、交警、气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其他有关单位(包括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条 联合验收的内容。参加联合验收的人员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查验。具体包括:
(一)项目可研(备案、核准)、初步设计(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的实施情况。
(二)项目建设用地使用情况。
(三)“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执行情况。
(四)环保、水保(涉河)、消防、人防、防雷、安全设施(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三同时”(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五)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形成情况。
第七条 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帮助业主做好准备工作,为联合竣工验收创造条件。
(一)建设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绿化等)已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或规划方案)要求建成竣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已分别签署质量合格文件,施工单位已签署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
(二)消防设施按设计要求建成,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检测规定时限为5个工作日。
(三)人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经人防部门同意,可不建人防工程的项目除外)。
(四)防雷装置按核准的设计要求建成,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检测规定时限为5个工作日。
(五)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
(六)建设项目按照环评、水保及其批复的要求已落实防治和治理措施,工业项目已按“三同时”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七)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成果报告书、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书和地下管线测绘报告以及绿化测量等已经完成,测绘及制作报告书规定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八)已通水、通电;临时建筑已拆除,建筑垃圾已清理。
(九)除上述内容外,其他规定的测量和检测工作也均已完成。
项目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标准,仅有零星配套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设计规定内容建成,但不影响生产或投入使用的,且业主承诺限期完成,可先予组织联合验收。项目要进行试运行的,先对“三同时”建设情况进行预验收,出具认可文件,正式验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八条 联合验收程序。
(一)项目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准备过程中,可向牵头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单位)进行咨询,牵头部门应提供联合验收告知服务,一次性告知联合验收所具备的条件、验收程序和各专项验收的申报资料。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主动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二)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牵头部门窗口提出联合验收申请,并向相关验收部门(单位)提交相关材料。
(三)牵头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向审批管理机构提议组织联合验收,经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和参加的部门(单位),审批管理机构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有关部门(单位)到现场联合验收。参加联合验收部门(单位)要指派2名工作人员,随带单项验收有关文件、表格到项目现场负责本部门(单位)的验收工作。
(四)现场召开联合验收会议,集中听取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关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评估情况介绍,各部门(单位)再分头按有关规定各自进行项目验收工作,项目建设单位要指定相关人员配合验收。
(五)参加联合验收的部门(单位),应根据规定当场出具单项验收意见(或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提出整改意见),确实不能当场出具单项验收结论的,可先出具初步意见,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单项验收结论。
(六)单项验收当日完成后,牵头单位随即再次召开联合验收会议,各部门(单位)反馈验收结果,由牵头部门进行整理,形成联合验收结论(联合验收会议纪要初稿),对联合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联合验收结论中告知项目建设单位整改要求、整改途径和整改方法。
(七)牵头部门根据各单项验收和联合验收的结论,在联合验收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项目建设单位和参加联合验收的部门(单位)印发联合验收纪要。
(八)建设项目有2个及以上专项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完成整改后可向牵头部门提出复验申请,牵头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组织复验,并形成复验意见。建设项目只有单个专项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完成整改后,直接向相关部门提出复验申请,该部门(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验,并形成复验意见。复验意见抄送审批管理机构。
第九条 专项验收通过后,有关部门(单位)须在2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出具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验收备案(以最后一个专项验收通过的日期为准)。
第十条 验收意见应明确具体。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和标准、危及工程安全和人身健康的重大质量问题应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要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首次验收的整改意见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复验是确认首次验收整改意见是否到位,不得再提出新的整改意见。
第十一条 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应指派分管人员准时参加联合验收,认真履行本部门(单位)验收工作职责,并如实正确出具单项验收结论。不得无故缺席,否则视为同意,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职能部门(单位)不得单独进行单项验收(隐蔽工程需提前验收或有试运行要求需要延后验收的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三条 国有投资项目验收备案及审计后,项目业主应按规定在30日内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移交资产。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审管办负责解释。监察和行政审批管理部门负责本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温政办[2011 ]37号
颁布时间:2011-3-4发文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三月四日
温州市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切实加强工程项目事后监督管理,提高竣工验收的工作效率,降低验收费用,方便业主办事,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以下简称联合验收)是指将原来多个主体各自独立组织实施的专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转变为统一组织、集中时间验收的运作模式。
第四条 联合验收本着“业主委托、同步受理、集中验收、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原则实施。
第五条 联合验收工作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分别由发改(建设主管部门)、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如水利、交通等部门)牵头,视项目具体情况召集发改、住建、财政(政府投资)、审计(政府投资)、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园林、安全监管、城管与执法、水利、消防(消防审批项目)、人防、交警、气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其他有关单位(包括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条 联合验收的内容。参加联合验收的人员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查验。具体包括:
(一)项目可研(备案、核准)、初步设计(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的实施情况。
(二)项目建设用地使用情况。
(三)“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执行情况。
(四)环保、水保(涉河)、消防、人防、防雷、安全设施(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三同时”(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五)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形成情况。
第七条 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帮助业主做好准备工作,为联合竣工验收创造条件。
(一)建设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绿化等)已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或规划方案)要求建成竣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已分别签署质量合格文件,施工单位已签署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
(二)消防设施按设计要求建成,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检测规定时限为5个工作日。
(三)人防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经人防部门同意,可不建人防工程的项目除外)。
(四)防雷装置按核准的设计要求建成,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检测规定时限为5个工作日。
(五)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
(六)建设项目按照环评、水保及其批复的要求已落实防治和治理措施,工业项目已按“三同时”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七)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成果报告书、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书和地下管线测绘报告以及绿化测量等已经完成,测绘及制作报告书规定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八)已通水、通电;临时建筑已拆除,建筑垃圾已清理。
(九)除上述内容外,其他规定的测量和检测工作也均已完成。
项目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标准,仅有零星配套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设计规定内容建成,但不影响生产或投入使用的,且业主承诺限期完成,可先予组织联合验收。项目要进行试运行的,先对“三同时”建设情况进行预验收,出具认可文件,正式验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八条 联合验收程序。
(一)项目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准备过程中,可向牵头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单位)进行咨询,牵头部门应提供联合验收告知服务,一次性告知联合验收所具备的条件、验收程序和各专项验收的申报资料。其他业务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主动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二)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牵头部门窗口提出联合验收申请,并向相关验收部门(单位)提交相关材料。
(三)牵头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向审批管理机构提议组织联合验收,经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和参加的部门(单位),审批管理机构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有关部门(单位)到现场联合验收。参加联合验收部门(单位)要指派2名工作人员,随带单项验收有关文件、表格到项目现场负责本部门(单位)的验收工作。
(四)现场召开联合验收会议,集中听取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关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评估情况介绍,各部门(单位)再分头按有关规定各自进行项目验收工作,项目建设单位要指定相关人员配合验收。
(五)参加联合验收的部门(单位),应根据规定当场出具单项验收意见(或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提出整改意见),确实不能当场出具单项验收结论的,可先出具初步意见,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单项验收结论。
(六)单项验收当日完成后,牵头单位随即再次召开联合验收会议,各部门(单位)反馈验收结果,由牵头部门进行整理,形成联合验收结论(联合验收会议纪要初稿),对联合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联合验收结论中告知项目建设单位整改要求、整改途径和整改方法。
(七)牵头部门根据各单项验收和联合验收的结论,在联合验收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项目建设单位和参加联合验收的部门(单位)印发联合验收纪要。
(八)建设项目有2个及以上专项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完成整改后可向牵头部门提出复验申请,牵头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组织复验,并形成复验意见。建设项目只有单个专项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完成整改后,直接向相关部门提出复验申请,该部门(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验,并形成复验意见。复验意见抄送审批管理机构。
第九条 专项验收通过后,有关部门(单位)须在2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出具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验收备案(以最后一个专项验收通过的日期为准)。
第十条 验收意见应明确具体。对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和标准、危及工程安全和人身健康的重大质量问题应提出限期整改意见。要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首次验收的整改意见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复验是确认首次验收整改意见是否到位,不得再提出新的整改意见。
第十一条 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应指派分管人员准时参加联合验收,认真履行本部门(单位)验收工作职责,并如实正确出具单项验收结论。不得无故缺席,否则视为同意,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职能部门(单位)不得单独进行单项验收(隐蔽工程需提前验收或有试运行要求需要延后验收的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三条 国有投资项目验收备案及审计后,项目业主应按规定在30日内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移交资产。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审管办负责解释。监察和行政审批管理部门负责本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温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施意见
温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施
意见
温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施意见
温政办(2007)175号
为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建设厅转发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浙劳社工伤〔2007〕24号)及《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意见》(温政发〔2007〕14号),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流动性大、工资收入难以确定的特点及我市实际,现就温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建设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均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本意见的规定,为从事建筑施工的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落实工伤保险待遇。
本意见所指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是指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直接从事建设工地施工、具有本市或外地农业户籍、符合法定劳动年龄、企业招聘的农村从业人员。
在建筑施工工地临时从事施工工作的非农业户籍职工,也适用本意见。
二、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单位,由建筑施工企业为参与该项目建设的所有农民工统一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手续。
建设工程项目需分包时,由建筑施工总包企业为参与该项目建设的所有农民工统一办理参保登记和代缴工伤保险费。建筑施工总包企业应当与专业工程分包、劳务作业分包企业签订《建设工程项目代缴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的协议》(见附件1),并作为分包合同的组成部分。
专业工程分包、劳务作业分包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应当依法履行工伤保险的法定义务。施工企业中标或承揽业务后,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应持建设工程项目中标通知书(或工程交易单)、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到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填报《建设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审核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工伤保险缴费数额后,建筑施工企业再到该工程项目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一次性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
四、建设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缴费数额。以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总造价的11%作为农民工工资总额,按1%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即按工程项目工程总造价的1.1‰缴纳工伤保险费。
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费应列入工程总预算造价中,单独列项,不参加投标竞争。
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根据统筹地建设工程项目上两个缴费工伤保险费的收支情况、工伤事故发生率等因素,按工伤保险浮动费率规定提出调整建议,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意见,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及工程项目开工前,根据农民工实际用工情况,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建设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职工增减花名册》。建筑施工企业所报送的参保职工工伤保险关系,自申报核定之次日起生效。未能及时报送的,在农民工上班之日起10日内发生工伤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在申请工伤认定的同时,如实填报《建设工程项目未及时报送名册的职工补办参保登记确认表》,并提交职工招录用和记工考勤卡等有效证明,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允许其补办参保登记,视为已参加工伤保险。
农民工参加多个工程项目施工,建筑施工企业逐一按工程项目为农民工办理参保登记。在参保有效期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由相关工程项目所参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不得重复享受。农民工在参保有效期外或在未参保的工程项目工地上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兑现工伤保险各项待遇。
七、农民工在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上的工作期限为农民工的参保有效期。由企业按农民工工种和工程进度填报(以工程项目合同期为限)。如建筑施工工期延长,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于合同工期到期前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其工伤保险期限可相应顺延。但工伤保险期限不得超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期限。
已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发生变更的,原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持主管部门的变更批准文件或有效证明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变更手续。
八、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计算时,农民工本人工资统一按照工伤发生时统筹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
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其他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1至4级伤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长期待遇以及工亡农民工供养亲属的抚恤金实行一次性支付,详见《温州市建设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明细表》(见附件2)。
建筑施工项目竣工后,而工伤职工医疗期尚未结束的,建筑施工企业向社保经办机构填报《建设工程项目工伤职工待遇支付延期表》,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伤职工医疗终结或劳动能力鉴定后,凭有关手续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九、建筑施工企业办理农民工参保手续后,应当按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式样,制作《建设工程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公示》(见附件3)标牌,并在工地的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十、建筑施工企业违反规定,将工程(业务)分包给不具备法定资质或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的,该组织或个人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由该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十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查验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建设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审核表》和地方税务机关出具的缴费凭证。对未按本通知规定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的建筑施工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不予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同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十二、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意见的监督管理,对辖区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实施劳动监察;对未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手续和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建筑施工企业,责令其限期参保,拒不参保的,依法进行查处。
十三、本实施意见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月1日前已中标或承揽业务的建设项目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附件:(略)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29日 实施日期:2008年01月01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