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

时间:2019-05-14 01: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

第一篇: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

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

车迎新

2013-5-5 5:55:25 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4日 07 版)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民。“三农”是国之根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机遇

十年“黄金期”为“三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三农”,相继推出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措施,推动“三农”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一个“黄金期”,为今后“三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发展已步入历史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推进“四化同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三农”发展已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确,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金融需求将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发展新机遇。

技术进步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以有效突破服务“三农”的时空限制,有效压缩服务“三农”的成本,同时有利于大幅减轻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极影响,有效管控“三农”风险,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问题

从“三农”自身来看,风险大、成本高仍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农业是弱势产业,收成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强;我国农业仍以农户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就存在风险高、收益差的特点。加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三农”业务风险。在商业化转型以后,大型商业银行乡镇网点少、服务半径大,加之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农”业务量多额小,“三农”业务办理成本、管理成本和“三农”服务成本明显偏高。

从大型商业银行来看,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农村金融现状和需求变化的因素。大型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进程中,在产品研发、客户准入、业务审查审批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城市业务的标准化流程,这套流程还难以完全适应“三农”金融需求。我国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新时期,农村金融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给新时期服务“三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新期待。但大型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客户细分、产品研发、流程再造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国家层面来看,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市场和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一是支持“三农”的税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优惠政策亟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优惠力度小、政策合力差、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等。二是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农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很不尽如人意,局部还存在恶化问题。三是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产权不完整,土地、房屋以及相关财产无法进入市场,不能抵押,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重要瓶颈。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

突出抓好外部环境培育。重点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适度扩大涉农贷款税收优惠覆盖面,以财政贴息等手段扩大支农贷款效果。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效控制农村市场利率,在缓解农民利息负担过重的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回流“三农”;进一步下调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扩大优惠准备金率适用范围,鼓励大型商业银行更好地筹措资金服务“三农”。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档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现代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强化农村企业和农民信用观念。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和海域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发证工作,着力解决制约“三农”担保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有效激发内部活力。深入推进服务“三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做实以事业部制为基础的资源和政策保障体系;按照“有利于控制风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从整体上构建金融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不断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坚持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与农村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变迁和“三农”客户需求变化,针对性、前瞻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并积极引导“三农”各类金融需求。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在服务“三农”中应特别注重加强党的建设,自觉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优势。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优良作风保障服务“三农”工作。坚持扩大覆盖面与提升战斗力相结合,着力强化党组织建设;坚持选优与训强相结合,着力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着力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熟悉“三农”,把农民最真实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牢记根本宗旨,牢固树立起“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服务“三农”的落脚点。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

第二篇: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有效途径探索

金融服务“三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发轫于农村的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不懈努力。农业银行坚决贯彻国家的要求,全面落实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变不适应新时期“三农”客户需求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支农难题,深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努力为“三农”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面临挑战

在传统的体制机制下,大型商业银行服务“王农”,除要面临“三农”客户弱质性、风险多重性等普遍性金融难题外,还受其经营格局、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影响,面临一系列特殊挑战和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与大型商业银行一体化经营的矛盾。在城乡经济社会二元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大型商业银行为“三农”客户提供贷款,需要投入的成本远远高于城市业务。由于城乡业务收益客观上存在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资源配置必然流向收益较高的城市业务。因此,大型商业银行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要将有限资源在城乡业务间合理摆布,存在很大的挑战和内外部压力。

“三农”客户金融需求特殊性与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标准化的矛盾。我国“三农”客户财务硬信息少、金融需求“短小频急”,与城市客户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大型商业银行以城市客户为基础的标准化流程,无法适应“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从而产生了“三农”业务门槛高、链条长、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大型商业银行要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需要对其内部业务流程进行深度再造,这将是不小的挑战。

“三农”业务分散性与大型商业银行管理集中化的矛盾。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决定了开展“三农”金融服务,需要采取点多面广、分散经营的业务模式。这与大型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管理集中化的改革模式存在较大矛盾和冲突。大型商业银行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需要调整管理集中化的策略,建立更加精细、更加灵敏的统分结合的管理机制。这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农行服务“三农”积极探索

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2007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改原则,积极创新适应“三农”业务发展的经营模式,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三农”业务条线化管理。农业银行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设立专司服务“三农”的业务部门,保障“三农”业务“有人做”。设立区别与城市业务的考核体系,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的核算与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单独下达经营计划、经济资本、信贷规模、费用配置和固定资产指标,确保“三农”业务发展所需资源,保障“三农”业务“能够做”。针对“三农”客户特点,在准入、评级、授权、授信、担保等方面出台单独的信贷政策,下沉决策重心,简化业务流程,增强县支行经营活力和服务能力,保障“三农”业务“能做好”。

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尽力满足“三农”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在重庆设立了专门的三农产品研发中心,推出了“金益农”、“三农”金融产品统一品牌,下辖产品已超200种,重造了一套“三农”金融产品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各层次、各类型“三农”客户的需要。特别是为农户量身打造了具备多项功能的惠农卡,截至2010年9月7日,已发卡 5109万张,依托惠农卡发放贷款310万户,贷款余额1081亿元,授信户数达540万户,授信余额1561亿元,在全国494县依托惠农卡代理新农保、新农合和其他代理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户,提高了新农合、新农保资金发放和使用效率。

持续增加信贷投放,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农村资金外流一直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外界对农村金融指责最多的地方。2007年至今,农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的信贷投放,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6月底,全行县域贷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64%,高于同期全行贷款增幅10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县域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到65.19%,基本实现了县域组织的资金用于县域,为“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

全面拓宽“三农”服务渠道,提高“三农”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全国有2792个乡镇是金融机构空白区,有342个乡镇是金融服务空白区。农业银行在稳定现有农村网点数量,提升网点辐射能力同时,积极创新新型服务渠道,不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无农行网点地区,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加强与供销社等机构的合作,通过在其网点布放电子支付渠道,为农户提供小额兑付服务,着力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开展流动服务,使金融服务到村到户,深受广大“三农”客户的欢迎。进一步加大县域地区自助设备投入力度。目前,农业银行在县域地区网点总数达到1.27万个,向县域地区投放ATM机超过1.7万台,转账电话超过80万台,POS机超过11万台。

进一步强化“三农”业务风险控制,提升资产质量。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农业银行始终将风险管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全行风险管理框架下,不断健全“三农”业务风险管控政策制度体系,针对“三农”风险特点,明确相关政策要求。积极探索“三农”风险定价模型,科学合理设置“三农”信贷价格水平,确保收益覆盖风险,提高商业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三农”零售客户风险打分卡、“三包一挂”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切实加强了风险在线监测,完善了“飞检队”、“神秘人队伍”、“整体移位队伍”等监督检查队伍,通过多种措施保障“三农”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持续双降。

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改善农村多金融生态环境。在服务“三农”实践中,农业银行十分注重对客户信用意识的培养。在全国范围内,与政府广泛合作,开展信用乡镇建设。选择部分地区开展“三农”课堂,为潜在“三农”客户讲解国家金融政策、农行金融产品,以点带面,提高“三农”家中户的金融知识水平,有效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持续推进面向“三农”改革发展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农业银行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路于,“三农”和县城业务已经成为农行打造城乡联动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沪港两地的成功上市掀开了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行将进一步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深入推进面向“三农”的改革发展工作。

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公开上市后,一方面,服务“三农”是农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农”和县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巨量的金融需求。积极抢占“三农”和县域金融市场,不断提升“三农”和县域业务商业价值,是农业银行建立独特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银行将在践行国家责任的同时,不断提升“三农”业务盈利水平,实现“国家满意、社会满意、股东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的目标。

持续增加“三农”和县域金融供给。紧紧围绕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等任务,制定专门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不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确保“三农”和县域的新增贷款占其新增存款的比例持续保持在 50%l:2-,贷款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行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在县域组织的资金主要用于县域,为“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创新能力,完善“三农”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高“三农”客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度和可获得性。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人员、资源,专注于服务“三农”,为“三农”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下沉经营决策重心,加快县支行改革,不断增强县支行经营活力、服务能力和辐射覆盖面,更好为“三农”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单独的“三农”信贷政策制度体系,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不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推动“三农”业务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做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金融服务,努力提升“三农”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力拓展县域地区中间业务,不断提升“三农”和县域业务综合回报水平。继续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在发展中控制风险,在控风险中求发展。在不断满足“三农”客户金融需求的同时,深度挖掘“三农”和县域业务的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很大,金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在“三农”金融服务上,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三农”金融服务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单靠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努力很难解决。改善“三农”金融服务,需要各类金融机构的精诚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农业银行将继续秉承“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发展理念,与广大同行一起,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广大“三农”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篇: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探讨研究论文

虽然我国已经多次对农村金融进行局部乃至全局性改革,但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依然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实现自身改革发展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

一、文献综述

信贷市场上,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随着利率(或抵押)的提高,申请贷款的企业的平均质量会下降,而企业在得到贷款后会选择风险较高的项目。在市场均衡的时候,银行的利率(或抵押)会低于使市场出清的水平。此时,企业对信贷的需求高于银行对信贷的供给,一部分企业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所谓的“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现象(Stiglitz,Weiss,1981;Wet-te,1983)。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也缺乏高质量的抵押品’因此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往往是信息不透明的,是信贷配给的对象。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现象,在国内学术界也有许多研究,比如张杰(2000),林毅夫,李永军(2001),张捷(2002),李志赞(2002),郭斌,刘曼路(2002),王宵,张捷(2003)。而且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交易型贷款的要求,中小企业融资一般属于关系型贷款的范畴。不少研究发现,相对大银行而言,小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放贷,也就是对中小企业融资上存在“小银行优势”。Berger,Udell(1995)和Berger,Kashyap,Scalise(1995)发现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大银行比小银行低。Haynes,0U,Bemey(1999)发现大银行的这些中小企业客户一般历史较久,财务安全性较高,而且其贷款一般为交易型贷款。Peek,R0sengren(1998),Strahan,Weston(1996,1998)和Berger,Saunders,Scalise,Udell(1998)发现银行合并和并购后,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会下降。Cole,Goldberg,White(1999)发现大银行更倾向于根据财务比率决定是否给中小企业贷款,也就是更倾向于交易型贷款。Berger,Udell(1996)发现相对小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大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更低的利率和抵押要求,一个解释是大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是更安全的交易型贷款。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在国内学术界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针对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许多学者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其依据就是小银行优势(林毅夫,李永军,2001;张捷,2002;李志赞,2002)。

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大型商业银行相对中小银行服务“三农”,存在一定的劣势,即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需要在组织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创新,才能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

二、国外大型银行服务“三农”的分析

事实上,一些国外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表明,如果采取得当的措施,辅之以适当的政策支持,大型商业银行依然可以实现对农村金融业务的成功经营,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一家起源于1885年,现已成为法国农业金融体系核心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法农贷在促进法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目前它占据法国农业信贷市场份额的85%,在6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业务涵盖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证券经纪、保险、股票发行、以资产为基础的融资和私人银行等多个方面,已经跻身国际最大全能银行的行列。一百多年来,法农贷结合法国农业的特点和自身的发展情况,探索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从业务性质和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发展早期,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它是政策性金融与合作金融的统一,也是行政导向与农民需求的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小额农贷无法确保可持续经营。因此,中上层逐步走向商业银行,实行多元化经营;最终,中上层法人完全商业化和国际化经营,在业务上实施综合经营。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看,法农贷自下而上建立了金字塔式的三层架构:基层地方信用社、区域银行和农业信贷局。两千多家“基层地方信用社”是集团的基石,具有典型的信用合作性质,不是完全意义的银行,其职责是吸收和管理活期存款及储蓄资金;43家“区域银行”是基层信用社出资成立的真正意义的银行,大部分股权和全部表决权归基层信用社所有,主要负责集中基层信用社的存款并确定向会员发放的贷款数额。区域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在此之上,区域银行又控制着法农贷的股权。而“农业信贷局”是法国政府于1920年建立的官方中央机构,职责是指导监督区域银行的运作和落实农村金融政策。该机构在1926年更名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成为从区域银行到基层信用社的最高管理机构。法农贷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从“三农”和城市业务的关系看,两者之间既需要有效的风险隔离与独立经营,又需要联动和相互补充,以城市业务支持“三农”业务或者城市业务和“三农”业务协调发展。对于“三农”业务,要由银行自主决定其贏利目标和方式;对于城市业务,要积极推进多元化经营,可以考虑按业务拆分为不同的板块,按照业务条线进行管理。

第二,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看,可以借鉴“合作制”的思路,以参股的方式参与经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互助性农业保险基金等地方性、基层性金融机构并保持其合作制。以期在客户和银行之间形成有效沟通,银行的专业人士和当地农村专业人士或有威望的农业专家之间形成良性合作。

第三,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多级控股的思路值得参考。可以考虑将具体控制和决策权按不同的业务种类对一级分行进行适当的下放,实行总行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各级分行特别是一级分行财务独立、自负盈亏、单独纳税、以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确保“三农”业务的成功经营。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二战”后由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和政府发起成立的旨在帮助欧洲战后重建和复兴的银行。从1994年在俄罗斯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至今,已扩张到22个国家,共发放53.5万笔合计40亿美元的小额贷款,累计贷款回收率达99.5%,是目前国际上进行中小企业贷款比较成功的银行之一。该行通过各国、各地区的代理行发放贷款,该行只在基准利率上加1~1个百分点,允许代理行收取剩下的6~8个百分点,代理行对此业务单独考核、单独记账,加强管理,及时撇除坏账。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以往的操作为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及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要建立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在我国,可以考虑由有网点优势的大型商业银行独资或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立针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机构。其次,要在当地选择好的合作银行,针对其设计严格的管理和激励制度,确保其进行项目筛选、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积极性,并且实行扁平化的决策机制。再次,减少地方政府干涉,增强商业化运作水平。

三、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探讨

(一)国内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优劣势分析

目前我国服务于“三农”的金融机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大型商业银行、以政策性银行和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型正规金融机构、以农村私人钱庄和资金互助组织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下面对三者在服务“三农”方面各自具备的优劣势列表分析如下:

如表1所示,目前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各类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均具备各自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框架,各自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劣势却体现得比较明显。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探讨

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难点决定了现阶段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思路是:做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在此制度框架内,能够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使其有条件地被纳人正式金融机构之内,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使新型金融机构能够兼具上述提及的三大类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并引人竞争机制使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形成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合作,互相弥补业务与能力的缺陷,有效避免各自的不足,从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在此思路下,着手建立一套新型的商业银行型金融控股公司就成为新时期下农村金融改革的一种新的模式。

所谓“新模式”,是指新型金融机构的组建方式、业务模式和组织结构有别于以往。由于信贷业务目前仍然占据着农村金融业务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可以考虑在强化和完善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和完成;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以及“三农”事业的进步,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因此也可以功能完善、机构健全为目标推进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

模式一,以现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导,建立新型的村镇银行,同时完善审批、抵押登记、价值评估、信用评级、权证交易等信贷业务的配套性服务,以贷款发放为核心,同时向上、下游延伸业务链条,拓宽农村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空间,实现农村信贷业务的全面和高质量经营,打造新型的农村银行经营平台。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今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分别在内蒙古和湖北设立了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和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开创了大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

模式二,参考借鉴法农贷的发展思路,保留我国现有大型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的身份不变,充分利用其较强的资本和资金实力,在农村地区广泛的营业网点以及相对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合作和参股的方式建立因地制宜、城乡联动、灵活高效的新型金融控股公司,参股仅在总行一级完成,将部分经营和决策权下放至各级分行特别是基层分支机构。

模式三,直接借鉴法农贷的成功经验,尝试采取多级控股的思路新设若干商业银行,同时在总行、省级分行两个层面参股经营包括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产业基金、信托公司、农业租赁公司等在内的多种地方性、基层性金融机构。向其派驻董事,合理影响参与其具体项目的运作和整体经营。

上述三种模式新型金融机构所谓的“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组建方式新。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通常在总公司及较高层次分支机构层面进行,综合经营的优势在总公司层次体现得较为明显,不同类别业务之间的相互联动较为频繁;随着分支机构层次的降低和客户层次的下降,不同类别业务之间的联动不再紧密。与此不同的是,新型金融机构对不同类别新设机构的控股是在总部、省、市分行甚至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域支行,在多个层面同时展开。另外,它还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基层组织的合作性质和相对松散的参、控股结构,并将决策权和经营权下放至基层。这种新型的控股模式,一方面可以确保金融控股公司的综合经营的优势,同时还能充分发现中小型金融机构经营灵活、信息充分、对客户需求及其自身情况的变化反映灵敏等上述提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子公司自主参与经营管理以及开展中小规模业务的积极性。

以村镇银行为例,通过村镇银行的崭新平台,能够将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与村镇银行贴近农户、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有机结合,从而创新出服务‘三农’的新组织模式,增强大型商业银行对‘三农’事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看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以相对较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组建一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搭建服务“三农”的综合性金融平台。而这种由大型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出资设立,并以相对松散的方式参与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的模式,就是未来新型金融控股公司的一种雏形。

第二,业务模式新。新型金融机构可以重点支持县域有效金融需求,优选重点产业、行业和客户,提供本外币结合、境内外联动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揽子金融服务,集中力量发展有坚实基础、有竞争能力、有市场需求的县域业务。广泛参与传统的信贷和非传统的证券、信托、基金等多种业务,并不断推出综合化、集成化、精细化和套餐化的新型金融产品。另外,由于不同区域的“三农”事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金融服务种类、数量和形式的要求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可以推行差异化的业务发展思路,在某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仍然以传统的对公和个人信贷业务为核心,大力发展以小额信贷、互助信贷为代表的新型“三农”信贷业务,探索以支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向信用合作社发放批发贷款等多元的信贷业务方式,而不仅仅是多元的业务构建新型金融控股公司。

第三,组织结构新。通常而言,金融控股公司是以股权或委托管理权等其他权利为依托,对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中至少两个行业的金融机构具有绝对控制力,以发挥协同效应的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集团公司。理论上说,金融控股公司对金融机构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内部发挥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外部则扩大市场势力,通过价格歧视获取垄断利润。总体而言,和其业务划分相一致,目前大多数金融控股公司是以业务条线对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设置的。如果金融机构仅仅定位于为城市客户提供服务,这种设置没有问题;如果要同时对“三农”和城市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在组织机构设置上金融机构不得不同时兼顾客户群体的显著差异和不同类别金融业务的风险隔离。这样,不仅使金融控股公司“业务综合、风险隔离”的优势无法体现,还大幅地增加了内部组织机构的数量,降低了决策效率。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引人新的制度安排,设计一种新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使金融机构既能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同时为所有客户提供服务,又要压缩机构和人员数量,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为了加强对“三农”事业的金融支持,目前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包含“对公”“个人”等多个部门的“三农”板块,各部门从整体上按照“事业部制”的模式运行和管理。应该说,这种设置充分考虑到“三农”事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要求,是一种金融控股公司式改革的积极尝试;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和商业银行原有“对公”“个人”等部门或有一定的重复;其次,正因为突出了“三农”板块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无论是在业务还是客户方面,它与“非三农”板块之间的协调和联动都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这样,仍然不能有效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特有的内部协同效应和综合经营优势,为“三农”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是,沿袭金融控股公司式改革的思路,打破“三农”与“非三农”板块之间的界限,将现有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进行拓展和延伸。近期,建立全行单一的“对公”和“个人”事业部,在不同的事业部内部,根据客户性质的差异选择信贷、保险、租赁、投资银行等不同金融业务加以组合和重点发展,未来,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设立独立的“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子公司。这样的设置能够确保在总体组织机构数量最少的前提下,既有效地区分并尊重“三农”与“非三农”、“对公”与“个人”等多种客户的差异性,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控股公司“业务综合、风险隔离”的优势。

通过这种控股模式,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三农”事业的需求,有效地解决大型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时的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问题;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既坚持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营特色,又合理地避免了与同业的过度竞争。

当然,在进行我国服务“三农”金融机构改革时,还需要根据国情对上述三种模式加以选择和灵活运用。现阶段,对于新设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参考法农贷的经验和思路,试点多级控股模式;对于已有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保持目前的一级法人体制,并更多地将控制权和决策权下放,是更有利于发挥银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优势的现实选择。

四、结论

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不可避免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大型商业银行必须紧密围绕“商业化运做”这个核心,设计出一整套制度、业务体系和组织架构,建立适应“三农”事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以新型模式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由于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加之“三农”问题时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職而就。未来应该继续不断加强对农村金融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调整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期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三农”事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第四篇:名师、骨干作用发挥

名师、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总结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切实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发挥其示范作用

名师、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我校每学期安排名师和骨干教师作专题报告,介绍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经验,并要求全体教师参加结合个人的工作写出心得体会。使培训对象从名师、骨干教师的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学校还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的需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让培训对象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我校现有三名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分别与三名年青教师进行师徒结对,从备课、上课、教研、学生管理等全方位进行指导,极大的促进了年青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二、发挥其辐射作用

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教育科研室。名师、骨干教师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研究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和应对策略,建立培养对象的个人档案和信息资料库,强调培养对象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每学期通过开展观摩课、教改试验专题研讨和教育科研论坛、教学基本功展示以及教学经验、学术论文和试验报告的交流、发表和获奖情况汇报等各项活动,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程中展技验能,锻炼提高。

三、发挥其激励作用 为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建立了督导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学校按照培训目标和各层培养的具体要求,每个学期都要对名师、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实绩等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

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名师、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主办的优质课比赛和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使骨干教师能走出去,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访问,参加本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了解本学科课程、教材、大纲改革的前沿信息。我校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到董王中学、陈户一中,邹平九户中学等学校参观交流,对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学校依托骨干教师群体,进行教师素质实验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型学习模式研究,学生发展创造能力教育研究,课程结构改革研究,教学过程控制研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让名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通过教学研究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路。

2008年12月

积极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校内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反复听课,为教师评课、导课。使他们善于发现和查找自己的不足及多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有目的地加以改进。创造条件让想学、肯学、会学的多一些学习机会,让想干、肯干、能干的人多一些实践的机会,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展示的舞台,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

二、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作为骨干教师更应注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的宣传,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个学期必须听同一学科至少二十节课,并撰写师徒课堂改进报告单及提高总结。为每人订三份报刊杂志,每月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交 1 篇较高质量的论文等。

三、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与培养对象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的有效开展,让培养对象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为体现校内的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果,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竞赛课活动。

四、“压担子”促使培养对象更稳定、持续发展。骨干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但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培养对象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各级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要让他们多参加,优秀教师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培养对象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的轨迹发展。

2009年12月 名师、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要能启动教研组,盘活一班人,用好用足教师人才,做到典型引路,发挥群体力量,很抓教学常规,广泛开展评教、评学和教学比武活动,发挥好名师、骨干教师的真正作用。

一、骨干教师要发挥其示范作用

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名家,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校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教师培训工作。学校还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让培训对象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对子,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培训对象从骨干教师的教书育人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二、骨干教师要发挥其辐射作用

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骨干教师在这个中心中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研究教师对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和应对策略,建立培养对象,强调培养对象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每学期通过开展示范课、研讨课展示以及教学经验交流、发表和获奖情况汇报等各项活动,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程中展技验能,锻炼提高。

三、骨干教师要发挥其激励作用

为促进骨干教师走向成功,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需建立督导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学校应按照培训目标和各层培养的具体要求,每个周期都要对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实绩等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骨干教师积极进修、研讨,不断充实和超越自我,自觉进行终身教育;鼓励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主办的优质课比赛和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骨干教师能走出去,请进来,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在实践中研究,在学习中研究,以研究促实践。通过教学研究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路。

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劳动的主体。教师劳动特点的把握,职业道德的状况;专业素质的高低,职业成熟的水平以及教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管理的效能。学校的校长,理应牢牢抓住管理教师法宝——支持、依靠、责任,是一个校长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校长也要通过个人魅力,独有的才智、风度、态度所形成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来聚集名师群体,产生名师效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010年12月

第五篇:如何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

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成才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而大学生中的骨干则是他们中的精英。是学生实现“三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大学生骨干,包括党员、团员、班干、积极分子,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打造一支作风正、素质高、业务精的学生骨干队,成为学生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工作。

高校学生骨干群体是这个基地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是沟通师生感情、传递师生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关系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我院有一千三百多名学生,让为数不多的几名辅导员管理是很困难的。因此骨干群体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我院设立有学生会等机制。今年的第三十四届学生会共有82名成员,设有主席团和各个部门来分别管理服务同学。这些,都是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都是我院的骨干人才。

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院大学生骨干虽然有一部分不是党员,但他们是学生中的精英,就应该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起表率作用。大学生骨干要成为其他同学的模范,学生要真正做到“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要成为理论功底过硬、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新一代接班人,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而大学生党员, 其中包含了“学生”和“党员”两层身份,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党员应该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既要把自己当作普通学生中的一员, 又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乃至生活的点点滴滴充分体现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因为他们不仅是大学生中的骨干, 更是党的新生力量, 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 也是共产党员队伍中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我院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我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我院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如今大学生骨干为何显得如此重要?

(一)大学生骨干的纪律观念较强,行为标准相对过硬。大量事实表明,学生骨干特别是学生党员的纪律观念较强,他们能遵守党的组织纪律,遵守校纪法规,他们具有较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性,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大学生骨干善于学习,成绩普遍较好。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表现在学习上的勤奋刻苦与成绩的优秀。他们中的多数能带头刻苦学习,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善于思考,勤于钻研,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是学习的标兵和楷模。

(三)大学生骨干待人真诚,群众基础较好。学生骨干生活在学生中间,和学生的联系最密切,交往也最广泛,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其他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变化的最新情况,可以更好地团结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周围同学,推动他们在思想道德、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提高能力。

(四)大学生骨干积极上进,多数是学生干部。据教育部、团中央统计,大学生骨干中绝大部分在学校、院系、班级、社团中担任干部,能带头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党员能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和组织者。

大学生骨干如何在加强学生管理这方面起作用呢?

1: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的作用。在强化学生骨干立足实际参加本班本院系学生工作的同时,拓展学生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领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动。例如我院每年新生入学时,都会从高年级骨干中挑选一批优秀分子,担任新生班主任,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完成入学教育任务,建立班委会。可以以单个学生党员、团员为点,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为线、以全体学生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为面层层开展党员、团员活动,加强学生凝聚力。

2:展现骨干风采,激励同学上进。我院将会在今年的迎新晚会上表彰一些优秀的学生骨干和为我院赢得荣誉的学生。通过不断宣传表彰在学习、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骨干,用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广大同学,增强学生骨干在广大学生中的公信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团组织、班委会在大学生中的感召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3:在生活上起示范作用。我院学生会每周都会进行宿舍卫生监测,深入到学生宿舍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作为学生骨干,不仅要起到领跑作用,更应当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注意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点点

滴滴,融洽与同学的感情;要注意观察, 及时发现同学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大学生党员应该注意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开朗的性格,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完善自身的修养。

当然,人无完人,大学生骨干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高度,就应该不断的加强自我锻炼。大学生骨干自身建设的内容很多,包括文化、体育、思想、纪律、道德建设等等。大学生骨干如果不注重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就容易丧失掉代表性,党员大学生就会丧失先进性,就容易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学生而不积极为组织工作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学生骨干也需要在协助老师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也加强自身的管理。

1:首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骨干既然要成为其他同学的模范,首先,就要带头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其次,要注意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大学习教育力度,特别是学生党员要自觉纳入党组织的长期教育管理中,始终保持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创新活动形式,既有集中学习、典型学习,又有互动学习、自我学习,既可以采取报告形式,又可以组织听党课、主题学习讨论,个人自学、党员讲课等多种形式;三是要不断充实教育内容,特别是及时学习新时期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政策等,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2:在学习科学知识,锻炼身体方面起带头作用。学生骨干,特别是党员,既要有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精神,更要有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要在努力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同时,不忘记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和发展。大学生骨干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要自觉主动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从方法上加强指导,从精神上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愉快地学习,达到共同进步,营造优良学风。大学生骨干还必须以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影响、带动同学们积极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让身体充满青春活力。健康的身体还包括有健康的心理、坦荡的心怀和开朗的性格。大学生骨干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感染其他同学。

3:在遵纪守法方面起示范作用。大学生骨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事事率先垂范,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严于律己。在宿舍,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自身整洁,团结同学。在教室,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对于党员来说,模范带头就是一种人格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在被教育者面前每说一句话就能释放很大的能量,即使不说话也拥有无声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4: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起导向作用作。为共产党员群体中高素质、高学历、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党员,他们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大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作为校园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起着示范、导向作用。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一种

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生骨干要充分发挥他们担任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干部的优势,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和党团活动日,在形式和内容上想办法,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各种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滴水穿石、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给予的温暖,如果是党员,会使党的形象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总而言之,想要加强学生管理,就必须得提高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建设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我院的骨干培育,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迈向更高更强。

下载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职能作用 服务“三农”工作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三农”工作 张光灿 2006年第5期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工商部门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

    加强士官管理,发挥骨干作用

    加强士官管理,发挥骨干作用 新的《兵役法》颁布实施后,士官在部队的比重不断加大,这对部队建设无疑是有益的,但士官在许多方面都介于干部和义务兵之间,这种中间成份,情况特殊,给我......

    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

    (二)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以身作责,......

    服务三农[范文模版]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 农业、农村、农......

    人民日报社论:发挥民政骨干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人民日报社论:发挥民政骨干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

    发挥中流骨干作用交流研讨发言

    发挥中流骨干作用交流研讨发言*月*,局党组召开科级干部集体约谈会议,在肯定大家成绩的同时,指出各科室负责人还存在中流、骨干作用发挥的不充分方面的问题,并要求就如何充分发挥......

    浅谈如何发挥分局中层干部的骨干作用5篇范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担,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中层领导干部上接单位领导,下接群众,是承上启......

    发挥骨干传帮带作用 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发挥骨干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传帮带工作总结平坝县夏云小学刘志秀 2009年7月,我作为一线老师很荣幸地参加了“安顺市第三批市级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