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民政局关于全面开展社区消防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3〕26号 【发布日期】2003-05-19 【生效日期】2003-05-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民政局关于全面开展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3〕2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公安局、民政局《关于全面开展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五月十九日
??
关于全面开展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意见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二○○三年五月十九日)
为切实增强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省公安厅、民政厅《关于转发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黑公通〔2002〕178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我市将全面开展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消防工作与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紧密相关,做好消防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载体,日益成为个人、家庭与社会、集体、单位联系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依靠社区的组织机构开展消防工作,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是全面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实现各社区乃至全市的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社区消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省消防条例》为主线,以提高城市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消防工作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社区消防的综合功能,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实现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为我市经济繁荣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消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社区消防工作作为构筑安全稳定的社区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积极主动地将社区消防工作的设想、建议和要求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征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资金、人员、设备等的投入。?
各级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社区消防工作,设专人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要与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把消防工作作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在社区消防工作中的责任。?
各级民政部门要把社区消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工作和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管理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并帮助解决社区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志愿者队伍以及驻区单位在社区消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消防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不断增强社区消防的综合职能?
各级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托社区基层组织,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消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社区消防工作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建立消防组织,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确保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人组织、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成立消防工作组。消防安全委员会应对消防工作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协调、指导。消防工作组具体负责筹划和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定期召开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及驻区单位参加的消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开展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开展消防管理服务活动,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消防器材配备、疏散通道可燃杂物的清理整治、疏通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安全问题。?
(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专多能的社区志愿消防队伍和保安联防队伍。各区、县(市)要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消防队伍。各级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发展由政府建站、购置装备,由志愿人员轮流执勤的志愿消防队,或者通过招聘合同制消防人员担负执勤任务。此外,还要依托社区现有的社区警务、保安、联防等队伍,在小区治安亭和巡逻队的基础上建立24小时消防巡查队伍,将消防与治安联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专多能,担负起社区的防火检查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工作。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消防协会组织和社区消防服务志愿者队伍。要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建设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协同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社区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实行社区消防联席会议制度,收集和反映群众及驻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决策、监督、讨论、决定社区消防工作的重大事项。围绕社区消防工作任务,建立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检查巡查和警示制度、火灾隐患督促整改制度、值勤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评比考核制度和应急措施。要建立社区消防档案,登记社区基本情况、火灾隐患、防火检查和消防宣传培训情况。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居民家庭防火档案数据库,对消防安全工作状况实行动态管理。要通过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等形式,将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
各级公安机关、民政部门每月要召开一次由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例会,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公安、民政、消防、街道组织要联合制定社区消防工作考核标准,对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考评。各级民政部门要将社区消防工作情况,特别是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宣传设施建设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情况的定量考评内容,促进社区建设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三、明确任务,分工负责,确保社区消防工作的组织实施?
社区消防工作要按照江泽民同志“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构筑社区防火屏障,控制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明确发展方向,推动社区消防建设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和网络化。在坚持政府领导、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明确驻区单位和居民是社区消防建设的重要力量。社区居委会要加强与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社区居委会要主动了解驻区单位和居民的消防安全需要,找准利益的共同点,使驻区单位和居民树立强烈的驻区意识,支持配合社区的消防建设,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来解决社区建设资金、设施、器材不足的问题。在与社区居委会共建消防服务的基础上,在开展各项消防服务活动中,制定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合理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也可以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来解决社区消防建设经费等问题。
?
(二)制定社区消防规划,加强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由各级民政部门牵头,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密切配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社区消防规划,要把社区建设中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小区配套建设,并提请政府将社区消防工作规划纳入当地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同步组织实施。
?
要加强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建设,结合新开发区和城区改造,新建社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做到一步到位。新建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电梯、消防给水系统等防火措施要达到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社区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要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有条件的社区,要在重要部位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必要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材、应急照明和自救逃生器材。要结合旧城区改造,尽快补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
(三)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各级公安机关、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社区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要督促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部门将经常性、群众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纳入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广泛开展面向驻区单位和居民家庭的联防联治防火检查活动。社区消防安全自检自查的重点包括:检查和制止车辆乱停乱放,乱建、乱搭、乱设居民庭院棚户,在主要干道设马路市场等占用消防车通道和损坏消防设施的行为;加强对液化气站、油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管理,制止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的行为;清理整治居民楼梯部位的可燃杂物,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对居民家用电器的使用、炉灶的安装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加强对出租房屋的防火巡查,制止儿童玩火,防止放火案件。社区消防安全检查的频次要求是:街道办事处对社区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和驻区单位的防火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社区消防组织对居民家庭进行的防火巡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居民住宅楼院、通道的防火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解决不了的消防问题和火灾隐患,要报辖区公安派出所、公安消防机构查处。?
(四)加强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消防安全素质。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的消防工作职能,广泛动员社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要组织在社区内广泛设立各类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画廊等,在居民楼道设置消防警示标志等,营造消防宣传氛围。要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场所和窗口等设施,如社区图书室、活动室等,增加消防宣传内容。要组织社区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室和场所。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以家庭防火安全常识、家庭火灾扑救方法以及安全疏散、逃生自救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到本地开放的消防队(站)进行参观学习,并在驻区单位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组建社区群众义务消防队,并在社区群众中广泛招募和聘请“消防志愿者”和“义务消防监督员”,建立起维护社区消防安全的志愿者网络。要结“4.17”、“5.6”、"11.9”消防宣传活动,开展消防宣传、消防咨询、消防文艺演出、发放消防宣传材料等活动。各消防队(站)也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与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有关的活动内容,定期面向社区开放,组织社区居民定期到消防队(站)参观,开展火场逃生训练,增进消防知识的了解,使消防宣传贴近市民群众,贴近社会生活,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工作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各级公安机关、民政部门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以解决社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逐步扩展,逐步完善。?
(一)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面实行社区消防自治。社区消防建设工作涉及民政、公安、消防、城建、工商、文化、教育、新闻等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公安、消防、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建立定期协调沟通的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搞好协调配合,保证社区消防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业务指导。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对公安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进行消防业务培训,及时指导、帮助社区消防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档案,指导社区开展社区消防宣传和基础建设,研究解决在社区消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发现和推广工作经验。扶植街道、社区居委会、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主动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消防安全服务。?
(三)要加强社区的警务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依法行使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托社区治安岗亭和物业管理单位在社区设立消防执勤点,把消防工作纳入民警岗位职责,将社区消防纳入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之中,实行治安、消防合署办公和一体化管理。?
(四)要抓好典型示范单位的培育工作,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把社区消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2003年6月前,各区、县(市)要选择工作基础比较好的社区,结合实际进行试点,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路子,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要求真务实,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推动社区消防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环保局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4]61号 【发布日期】2004-09-02 【生效日期】2004-09-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环保局
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4]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市环保局《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九月二日
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对噪声扰民问题的批示精神,集中治理扰民噪声污染,给市民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区为主、部门相互配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居民区集中开展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噪声污染违法行为,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 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整治任务
(一)整治夜间建筑工地施工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建筑、拆迁、道路维修、管线铺设等夜间施工工地产生的噪声,严肃查处未取得环保部门发放的夜间施工许可证,擅自进行夜间施工的违法行为。
(二)整治歌厅和酒店的卡拉OK音乐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经营性饮食、服务单位和娱乐场所扰民噪声污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达到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三)整治居民居住区街头烧烤。对居民居住区街头烧烤摊点加大清理、取缔力度,防止反弹。
(四)整治市场早市叫卖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周边的各类马路市场及早、夜市市场(包括市场外溢)在经营活动中的叫卖、音响、加工、喇叭所产生的高噪声污染扰民行。
(五)整治商家促销形成的噪声。取缔商业经营活动中为招揽顾客使用的高功率喇叭或音响器材。
(六)整治生产、加工噪声。对居民居住区生产中各种风机、水泵、金属切割、建材加工、汽车维修及饮食服务中的空调、冷却塔、排风机等超标噪声,进行限期整改,逾期未治理达标的,由区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
(七)整治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加大市区机动车禁鸣管理力度,加强对安装警报器车辆警报器使用和公交车辆报站喇叭的音量管理。
三、责任分工
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的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工作。同时,负责整治工业生产中风机、水泵等产生的噪声,宾馆、饭店、酒家等服务行业的空调、冷却塔、油烟排风机等产生的噪声。
公安部门:负责取缔居民居住区内商业经营和娱乐活动中使用的高音喇叭或音响器材;负责对居民家庭产生高噪声扰民行为的劝止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取缔无环保许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扰民噪声的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个体工商户。
文化部门:负责整治无环保审批手续的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的卡拉OK扰民噪声。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工程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取缔露天烧烤。
停车场和市场主管部门:负责整治居民居住区各类马路市场(包括早、夜市市场和市场外溢)及停车场产生的扰民噪声。
交通部门:负责配合环保、工商部门整治噪声扰民的汽车维修企业。
信访部门:负责批转噪声信访件,及时答复需信访部门反馈的上访人,配合办理重大噪声污染案件工作。
广播电视部门及报社:负责专项整治期间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本区环保、公安、工商、文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市场办、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对居民居住区各类扰民噪声进行集中整治。
四、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20日一9月8日)。
各区和各部门要从维护市民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搞好动员部署,立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在专项行动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搞好集中宣传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引导,让广大市民了解和支持整治行动,让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及时整改。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9日一10月20日)。
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市长热线和环保12369投诉电话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进行及时 查处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同时还要对2003年以来群众通过来电、来信、“行风.热线”、市长热线电话等渠道投诉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整治,限期解决。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21日一lO月30日)。
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区和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验收各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取得的经验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工作总结要在11月10日前上报。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行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王世华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毕林涛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清玉 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
姜廷奎 市信访办副主任
成员:李亚强 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原东生 市公安局助理巡视员
王宝全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张坤明 市文化局副局长
冯 岩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郭冀平市交通局副局长
张 鹏 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徐民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信访局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4-30 【生效日期】2009-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信访局《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哈尔滨市信访责任追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哈办发〔2009〕13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信访局《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和
《哈尔滨市信访责任追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30日
哈尔滨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我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预防和处理市为属地单位与中直省属单位为属事单位的交叉信访问题,以及区县(市)为属地单位与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为属事单位的交叉信访问题。
第三条第三条 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上下联动、有关方面互动、依法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及信访部门的协调推动作用,切实做到事要解决、人要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第四条 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的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做好稳控工作,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引发群众上访的具体问题,属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做好上访参与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不得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应该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不得把本级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
(二)以事要解决为根本,注重治本。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属地属事单位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信访隐患和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救助救济、教育疏导与依法处理相结合,严防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内部问题社会化、个别问题群体化。
第五条第五条 属地属事单位要制订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工作预案,发现信访苗头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属地领导报告,明确专人负责信访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六条第六条 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是教育稳控的责任主体,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是处理问题的责任主体。
(一)属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引发群众上访的具体问题;对越级访,属事单位要积极主动接访,做好劝返接回工作,并承担相关费用。属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配合属事单位做好上访人的稳控工作。
(二)对属事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在属地的,由属地信访联席会议牵头,明确责任,积极协调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支持配合。
(三)对信访人因属事单位对其信访问题不处理、不解决或认为处理不到位而进京到省上访的,只有其信访问题解决处理到位,有关方面已经给予终结认定的,才可由属事单位负责与属地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沟通情况,由属地部门配合属事单位进行稳控。
(四)对同一上访问题涉及多个属事责任主体的,各责任主体均承担化解信访矛盾的连带责任。如果发生越级访,各责任主体都要按照信访部门的通知要求,及时赶赴现场接待和劝返,不得以上访问题涉及其他责任主体为由推诿塞责。
第七条第七条 强化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意识
(一)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社会责任意识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切实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守法经营。
(二)深入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全社会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条第八条 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妥善处理好职工就业、医疗、养老、安置补偿等社会保障问题,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教育疏导,及时化解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设立和健全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三)加强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沟通与协作,及时通报信息,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支持。
第九条第九条 切实把解决信访问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已经办结并且群众对处理意见满意的信访案件,属事单位要及时回访,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对个别人员重新提出无理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
(二)对已按政策处理并已办结的案件群众仍不满意的,属事单位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对已经到期但未办结的案件,属事单位要及时约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主动向信访人说明原因,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属地信访部门要及时督促,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条第十条 切实加大疑难案件处理力度
(一)对久拖不决的重复访疑难案件,实行市领导包案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落实责任主体,由信访部门跟踪督办协调。
(二)对已拍卖改制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发生的信访问题,由信访部门牵头,召开由维稳、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从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的要求出发,规范和约束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依法解决非正常访问题。坚决防止和果断制止采取极端手段的非法上访,以及
打条幅、拦堵交通、围堵党政机关等非正常访。一经发生,由信访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对上访人员进行教育疏导和带离;对不听劝阻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对幕后组织和带头闹事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一)要把信访工作纳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文明单位、创安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各项创建活动之中,作为其评选劳模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评优创先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价其领导班子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日常表现和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作为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评选劳动模范、进行非公人士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对不重视信访工作、不配合处理信访问题,致使发生重大信访和不稳定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不予提名推荐劳模单位、文明单位、创安单位、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党组织等,不予提名推荐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建立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信息通报制度
(一)市信访部门要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有关部门要将其作为实行一票否决的重要依据。
(二)每年省、市人代会和政协会期间,市信访部门都要通过市人大、市政协及时向我市的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价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三)人大、政协和维稳、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机关工委等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支持、配合信访部门工作,促进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责任。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严格监督考核管理
(一)市信访部门要加强对中直单位信访工作的督导检查,并适时向其国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二)建立省、市信访工作互动考核管理机制,由目标考核部门负责,于每年的6月、12月底将省直单位信访工作情况向省目标考核部门反馈,并协调省目标考核部门对省直单位(含所属单位)进行考核,将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管理。
(三)建立省、市信访联席会议与省国资委信访工作互动考核管理机制,由市信访联席会议负责,每年12月底通过省信访联席会议向省国资委反馈省直企业信访工作情况。
(四)完善市、区县(市)信访联席会议考核机制,强化对属事单位的考核。考核信访工作要以立案率、结案率、息诉率为依据,注重信访问题的处结质量和群众停访息诉率。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按照《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二)对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权益、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的越级访、群体访实行责任倒查,对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依法依纪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加强沟通协调
(一)建立高层协调制度,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形成所属地区、责任单位、业务部门、信访机构、公安机关等联动的应急机制,合力化解矛盾。
(二)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协调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联动机制,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
(三)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属地属事交叉信访案件联席专题研讨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
(四)建立省信访部门参加,省和市、区县(市)信访部门与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专题对接会制度,健全信息通报交流制度,及时衔接中直省属和市直单位信访工作。
(五)完善处置进京访闭合链条机制,做到预警及时、劝返迅速、稳控有效、解决彻底。
(六)省、市信访部门会议确定的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带动作用,积极协调其他责任单位,共同解决信访问题。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信访联席办牵头,成立由人大、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和信访、维稳、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机关工委、公安、国资、劳动保障以及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处理属地属事交叉信访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市信访联席办及信访局负责做好相关日常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信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力度,根据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要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和有权处理信访问题责任部门的责任,预防和惩处信访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条第三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遵循依法、公正、公平、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四条第四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形式。
(一)对个人的责任追究形式:政纪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党纪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其他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深刻检查。
(二)对责任单位的责任追究形式: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诫勉谈话、重点管理、“降档”、“一票否决”。
第五条第五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对象是指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时,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的责任单位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与直接责任人。
第六条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信访工作职责
(一)《信访条例》和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的信访工作职责。
(二)党和国家关于信访工作的政策中明确规定的信访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
(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关于具体信访工作的部署或要求。
第七条第七条 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区、县(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内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
第八条第八条 信访部门应根据相关单位或个人信访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及时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第九条第九条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目标考核等部门,在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工作中,应依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按照自身职责、分工,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条第十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程序
(一)对相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责令相关领导作出深刻检查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信访部门执行,并报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二)对相关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对相关单位实行重点管理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以同级党委、政府名义通报,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重点管理单位主要领导的提拔使用进行监督。
(四)对相关单位实行“降档”或者“一票否决”的,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由目标考核部门执行。
(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应依职权办理。由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建议的,需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并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依法依纪处理。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相关领导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认真接待、不主动处理或者推拖不办,矛盾上交的。
(二)对上级关于信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未按要求落实或者行动迟缓,经督促、催办后仍无重大进展,影响全市工作大局的。
(三)对上级机关和信访机构交办、督办的重要信访事项未按要求认真办理,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按规定反馈办理结果,无正当理由办理超期,办理结果政策依据不足或存在重大错误的。
(四)不认真执行上级机关、信访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对重要信访问题的处理决定、意见,或者不按规定落实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的。
(五)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办人情案,作风粗暴,弄虚作假,激化矛盾的。
(六)矛盾排查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或者对排查出的重大不稳定信访矛盾不及时化解和落实稳控措施,导致在重要敏感时期发生越级进京、到省、到市集体上访或其他恶性信访事件的。
(七)未按要求进京、到省、到市跟踪做信访人员的接待、稳定、劝返工作,造成恶劣后果的。
(八)在处理群体访和突发信访事件中,不听从统一指挥,不积极主动工作,影响工作效果的。
(九)在处理群众到省、市非正常上访时,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
(十)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中,有其他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一)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在重要敏感时期,因稳控工作不力,发生进京到省到市滞留缠访、闹访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发生越级访、滞留缠访、闹访或群体性事件,群众被劝返后,因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办理、答复上访群众,或者稳定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再次越级上访的。
(三)群众到省、市集体上访后,相关单位领导不按信访部门通知的时限赶赴现场进行接访、劝访,造成后果的。
(四)年内单位被信访部门通报批评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五)在全省上访量排序中列前十位的区、县(市),被省有关部门通报后三个月内未能扭转局面的。
(六)对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误或者不重视信访工作引发进京、到省越级集体上访20人次以上(含20人次)、到市上访50人次以上(含50人次)的。
(七)在履行信访工作职责中,有其他疏于职守、工作不力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
上述
(一)、(二)、(三)款,信访部门提出建议后,须经同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相关单位或工作人员存在违纪违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等问题,方可启动责任追究程序。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目标考核结果实行“降档”处理,即在当年评优晋级中降一档。
(一)发生10人以上(含10人)越级进京非正常访或者发生2次以上个人重复进京非正常访的,发生2次以上堵路、游行等突发事件的,发生3次50人以上(含50人)到省集体非正常重访的,发生5次以上到省非指定接待场所滞留缠访的(含个人访和集体访)。
(二)对中央和省、市交办、督办的信访案件未按规定时限和质量要求办结并反馈结果2次(含2次)以上的。
(三)对中央和省、市重大信访工作决策或部署落实不到位,受到中央和省、市书面批评的。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任单位,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管理时限为半年,期间对其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不提拔、不重用。列为重点管理的单位必须确定一名领导专职负责信访工作。
(一)同一内单位主要领导被诫勉谈话2次(含2次)以上的。
(二)在重要敏感时期发生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造成恶性信访事件,或酿成非法聚集,堵塞、阻断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大事件,给我市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被省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对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单位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关于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的意见
【发布单位】青岛市
【发布文号】青政办发〔2003〕8号 【发布日期】2003-01-23 【生效日期】2003-0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关于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的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发〔2003〕8号)
(二○○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市公安局《关于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的意见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消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连续三年杜绝了特大火灾事故。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消防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随着我市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和加入WTO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今后几年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做好消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科技部将青岛列为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城市,对我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消防工作措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需要的消防管理模式,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的客观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合作,通力协作,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主要目标
城市消防管理机制科学、完善,各级政府高度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单位、社区和村镇消防安全自我管理,城市消防文化氛围浓厚,市民消防素质普遍提高,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各种形式消防队伍壮大,消防设施装备优良,全社会整体抵御火灾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建立起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模式,创建消防社会化城市。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各级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消防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纲要的指导意见,把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通过政府与各部门、单位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将各区市政府、各行业落实消防责任目标情况列为市政府政务督查内容和干部考评内容,使消防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实行消防工作“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政府职能部门消防管理分工负责制。各级计划、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将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并分别对工程的消防安全负责。
电信部门要保障火灾报警和消防通信的畅通。教育部门要把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内容,并负责各类学校的消防管理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消防宣传列为城市宣传工作和新闻宣传内容,广泛宣传。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指导和配合各主管部门,督促企业抓好各项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消防法规,对不符合消防规定的企业及各类营业场所,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已经营业但违反消防安全要求,整改期限内又未作整改的,吊销营业执照。经贸部门负责工业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财贸部门负责财贸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及化学危险品经营、储存和加油(气)站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外经贸部门负责外资企业的消防管理工作。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定点单位,涉外、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负责文化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工作。
各级卫生、交通、城管、电业、电信、邮政、金融等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健全消防组织体系。市、区市政府、街道办事处(镇)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成立消防工作组,组织协调辖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各单位要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设立专(兼)职消防组织机构或专(兼)职消防安全员,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级政府成立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应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并在政府换届和主要领导变动时,及时对消防安全委员会作出调整。
(四)加强消防法制建设。针对消防工作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消防立法工作。在现有国家和省市消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就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建筑装修消防管理、水上消防管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立法调研,制定地方消防法规或政府规章,在我市形成以国家和省消防法律法规为主体,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制体系,逐步实现城市消防管理法制化。
(五)深化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把社区消防建设作为城市消防工作的重点,在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巩固、完善、规范和深化社区消防建设。2003年,所有城区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都要建立起完善的消防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宣传阵地、文化活动场所,增加消防内容,做到资源共享。年内,市内四区招收1600名社区消防治安协管员,经消防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负责社区消防安全巡查任务。要坚持开展社区消防建设达标验收活动,制定社区消防建设考评验收标准,每年年底由政府组织达标验收。
(六)全面推进农村消防建设。2003年,全市各镇和村都要建立消防工作组织。加大乡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2003年,三分之一的镇都要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并投入实施,其中被省政府列为13个中心镇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都要达到建设标准。到2005年,所有镇都要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以乡镇企业、外资企业、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使消防安全进村入户,提高农村地区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七)改进和加强消防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积极探讨单位消防管理新机制。发挥行业、系统和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实行单位消防安全行业管理。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确定专门机构负责本系统、本行业所有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推行消防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报告制度、消防安全评估制度、重大火灾隐患申报制度、消防违法违章举报制度以及单位自查、行业普查和公安消防部门抽查制度,树立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确保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
(八)同步进行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认真落实《青岛市消防规划》和《青岛市“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实施意见》,使城市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各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严格按照“4至7平方公里的保护面积”兴建城市消防站,2003年,建设中港码头水上消防站、青岛消防模拟训练基地、城阳棘洪滩工业园消防站、崂山区王哥庄消防站、黄岛城区消防站,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市要完成第二消防站的建设。各类消防站都要按标准配足配齐消防装备器材。在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时,应按照120米布点的国家标准安装市政消火栓。城市建设部门应加强市政消火栓的维护,消火栓完好率不应低于95%。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积极申请增加现役消防编制的同时,招收合同制消防队员,2003年全市招收人数不少于100人。在公安消防队伍内形成以现役兵力为主力,以公安编制消防监督干部和合同制消防队员为补充的消防队伍体制。力争2005年消防兵力突破1500人。发展壮大社会消防力量,镇、村要因地制宜,采取镇自办、政企联办或几个镇合办的方式组成消防队伍。对生产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的企业,应建立专职消防队,或由就近企业联合建队,确保一方平安。
(十)努力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各级政府要把消防宣传教育作为加强消防工作的重点。开展基地化消防宣传教育,将青岛消防博物馆和城市消防站作为消防教育基地,从2003年起,所有消防站全天候对外开放,方便群众参观。今后消防站建设,应将消防教育、体验设施和场所纳入其中,统一设计、建设。开展动态消防宣传,在全市所有公交车车厢内张贴消防常识,在每条公交线路中选择1至2辆公交车喷绘消防公益广告;建立现代化的消防教育培训中心,全面推行消防重点单位、重点岗位消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力争两年内全市5370家消防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管理人和重点岗位人员全部经过消防培训并持证上岗;加强学校消防教育的普及工作,编写统一教材,中小学校及大中专院校消防教育要达到100%;继续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开展消防学历教育;加大媒体消防宣传力度,各新闻单位将消防宣传列为公益宣传内容,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加强消防文化建设,在主要道路、场所和社区设置消防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消防氛围,提高全民消防素质。
(十一)适时开展消防专项治理。将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专项治理作为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的有效措施,集中整治存在的消防安全薄弱环节。2003年治理的重点是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重大火灾隐患评估和立销案制度,实施隐患整治目标责任制,严密防范,坚决防止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十二)加强和规范消防监督工作。公安消防部门依据法律和政府规定实施分级消防监督。市公安消防局、各区市公安消防大队及公安派出所,是市、区市、街道办事处(镇)三级消防监督机构,依照国家消防法律和政府规定实施消防监督职能。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按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不断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质量和业务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简化行政审批,保障消防工作的健康发展。各公安派出所将消防监督列入警务区和路段民警工作范围,认真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杜绝失控漏管,将所有单位都纳入消防监督管理“视线”。
(十三)不断增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大力加强消防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航空消防勤务,加强水上消防建设,壮大特勤消防力量,完善“119”与“110”、“120”及医疗救护、市政、电业、驻军及各类专业抢险队伍的联动机制,建立立体灭火救援体系。拓宽消防部队灭火救援领域,积极开展社会救援工作,使公安消防部队成为一支能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和抢险救援的突击队,尽快实现我市消防与国际现代化消防体制与功能的接轨。
(十四)发展消防科学技术。加强国内外消防学术交流和消防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和完善我市消防社会化服务。加强消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应用软件开发以及消防信息资源利用。建立城市消防监控系统,1至2年内,全市所有设置自动消防系统的单位都要与“119”消防指挥中心联网,对消防重点单位和要害目标逐步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实施消防监控管理。支持发展消防中介服务机构,把引进、开发新产品技术验证、企业消防安全预测和评估、消防技术方案的设计等消防工作逐步转为由社会中介组织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城管局2006年哈尔滨市春季城市%B8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6〕15号 【发布日期】2006-03-10 【生效日期】2006-03-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城管局2006年哈尔滨市春季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
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6〕1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有关单位:
?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城管局《2006年哈尔滨市春季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十日
?
2006年哈尔滨市春季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 二○○六年三月十日)
为扎实推进2006年春季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以下简称专项整治工作),营造优美、舒适、整洁的城市市容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坚持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市区联动、多方参与的原则,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春季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为创造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清除残雪、污冰、垃圾?
1.彻底清除市区主干街路、居民庭院内的残冰积雪及垃圾杂物,达到路面无积雪、路边无冰雪堆的标准。?
2.全面清除市区绿地内的残雪堆和垃圾杂物,保持绿地内环境卫生整洁。?
3.清除街路两侧透视栅栏内的残雪堆和垃圾杂物,保持栅栏内环境卫生整洁。?
4.彻底清除背街背巷、出城口(城乡结合部位)及居民庭院内的污冰堆、垃圾堆、残土堆和散乱堆放的杂物,达到巷路、庭院无污冰、垃圾、残土堆,无乱堆杂物,无环境卫生死角的标准。?
5.加强取暖炉灰点灰渣堆放和清运管理,做到灰渣堆足车即运、随运随清,采暖期结束时全部清除。?
(二)净化空间立面环境?
1.拆除节日期间临时设置的灯饰亮化设施。?
2.清除临街屋顶、门前、室外凉台、雨搭和防火通道等处堆放的杂物及树木、电杆、线网上的悬挂物,消除空间环境视觉污染。?
3.清除粘贴在橱窗上的各类不干胶广告、宣传品,公共设施和临街建筑物上乱贴、乱画、乱涂写的小广告,保持设施整洁。?
4.搞好临街建筑物的清洗、粉刷,力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整饰歪斜、掉漆、丢字、破损和废业、空置的牌匾、广告、灯箱、旗幌、画廊、揭示板和橱窗等设施,达到设计美观、设置规范、设施完好的效果。?
(三)整饰户外地面公共设施?
1.整修、清洗、油饰各类构筑物和交通护栏、绿地栅栏、桥体护栏、公交站亭、电话亭、报刊亭、电杆、站杆(牌)、地名牌、邮筒等公共设施,做到设施完好、整洁。?
2.维护、整饰残缺破损的灯饰亮化设施,对破损严重有碍观瞻的予以拆除,保证设施完好、功能齐全。?
3.修复、清洗或粉饰喷泉、雕塑等园林小品,对广场、庭院、公园的各类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确保使用安全。?
4.维修、油饰、粉刷公厕、民厕、垃圾转运站(间)、垃圾箱、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做到设施齐全、完好、整洁。?
5.整修井盖设施,由井盖设施管护责任单位负责及时对井盖碎裂、丢失、移位、井圈下沉等问题进行整修、整改,确保平整完好,行车顺畅。?
(四)修整绿地、树木?
1.及时拆除绿地、树木防寒设施。?
2.对树木进行清膛拔枝,清除萌孽枝、残留树根;对行道树进行涂白;伐除枯死树、枝,对伐除已染病虫害的树枝作焚烧处理;对上年新植树木加强观察,做好浇水防旱和养护管理记录,确保树木成活。?
3.加强树木病虫害预防和春季树木养护观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对绿地、草坪、树木浇返青水,保证树木、草坪正常生长,预防春旱。?
(五)治理破损、翻浆道路?
1.对春融期间出现破损、坑槽的道路翻浆进行简易修复,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道路翻浆采用板石、块石、承重方砖等材料进行简易修复,对一般区域和边远地区的道路翻浆采用黄土、炉灰、白灰混合土填平压实;到施工期间,对全市翻浆破损的道路按照道路养护维修的施工标准进行养护维修,确保春融期间的道路完好、畅通。?
2.组织开展全市占道建筑工地调查、摸底工作,对破损围墙进行修补,对重点街路、重点区域的建筑工地按照规范化、灯饰化、景观化的标准实施围档。?
3.规范、整顿占道的停车场、报刊亭,对未办理占道审批手续的,依法予以处理。?
(六)整治城市容貌秩序?
1.严格查处在街路两侧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公共设施上张贴、涂写、刻画广告、启事等乱贴乱画行为。?
2、清理整顿街路两侧商家在店面、门脸、橱窗张贴、涂写或者设置的具有广告性质的招贴物、落地牌匾以及店外经营问题。?
3.清理整顿各类违章设置的牌匾、灯箱、旗幌、招牌。?
4.清理整顿街路两侧住户、商家门前、窗下乱堆乱放杂物以及店外经营问题。?
5.治理整顿未经审批设置占道彩虹门、搭建展台以及乱扯乱挂条幅、布幔问题。?
6.治理整顿临街建筑物的阳台、窗外吊挂各种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问题。?
7.严格查处占用绿地设置踏步、楼梯、空调外置机、广告牌、落地牌以及堆放杂物问题。?
8.严格查处就树搭棚、拴绳挂物等违法违章问题。?
9.严格查处未经批准擅自挖掘或占用城市道路从事加工、维修、经营、堆放、搭建、拌和泥浆等活动。?
10.严格查处临街建设工地、门脸装修等施工不按要求设置围档、场外堆料、占道作业等违章问题。?
11.加强早、夜市场摊区管理工作,严格开、撤市时间,查处马路经营、市场外溢等违法违章行为。?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3月10日至3月15日)。召开动员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标准。各部门、单位依据各自分工,制定本单位整治方案,做好启动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6日至5月31日)。全面开展清理残雪、垃圾和打扫公园、绿地、广场卫生工作;净化立面空间,维修、整饰各类设施;对破损道路进行简易维修;实施绿地、树木养护;整顿街路秩序等。?
(三)检查验收阶段(6月1日至6月10日)。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各区、各相关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
四、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市春季城市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协调和指挥工作。组长由市城管局局长马彬担任,副组长由市建委副主任、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主任刘清玉、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吴松涛、市城管局副局长邢志华、市城管局副局长邵海峰、市城管局副局长舒强、市城管局副局长兼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局长马柏成、市城管局党委副书记张建忠、市城管局助理巡视员王荣和市城管局助理巡视员刘凯仁担任,成员由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主任由舒强兼任,负责日常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各区政府、哈开发区管委会、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城市规划局、交通局、房产住宅局、民政局、人防办、公安局、哈供排水集团、哈电业局、邮政局、黑龙江移动通信设备维护公司、黑龙江颐龙联通维护公司哈尔滨分公司、铁通哈尔滨分公司、哈尔滨元申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成立由主管区长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统一指挥,密切合作。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整治工作。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三)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建立市、区两级工作例会制度,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信息,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要建立完善的督办整改制度和黄牌警告制度,对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和整治不达标的,要实施黄牌警告。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12319”服务热线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设立“红黑榜”,将整治工作成效好的列入“红榜”予以表扬,将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的列入“黑榜”予以批评。严格要求临街单位搞好“门前三包”,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青年志愿者、夕阳红服务队等群众组织参与专项整治工作,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打好全市春季市容环境专项整治战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