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调研报告(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01:5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调研报告》。

第一篇: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调研报告

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

旅游业软件建设是构建和谐旅游环境的重要支撑,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抓手,全面分析、把握我州旅游业软件建设基础情况和发展趋势,是推进我州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根据巴州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安排,4月10日、14日、16日巴州旅游局第二调研组以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为课题先后赴南四县及库尔勒市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了解等形式,调研组着重就提升星级饭店服务水平,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做大做强旅行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听取了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妇联、旅游系统管理人员、企业代表、社区代表对加快我州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提升星级饭店服务水平

星级饭店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近年来,星级饭店作为我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得到迅猛发展。星级饭店数量在全区名列第二,在自治州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州星级酒店已达3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一家,四星级酒店7家、三星级酒店17家,二星级酒店14家。星级饭店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饭店投资建设的准入门槛较低,高星级饭店依然在不断增加,且增幅较大。据初步预算,在未来三年内,巴州按四、五星标准筹建开业与正式授牌的四、五星饭店将持续年增2家的速度。饭店数量的增加,势必加剧市场竞争,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三年时间,部分四五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从原来的200元以上降至150元、有的甚至于100元的收费水平,客房平均出租率维持在50%左右。究其原因:一是竞争手段单一,硬件与价格竞争是主要手段。受我州饭店业发展层次的限制,当前我州饭店业的竞争手段较为单一,除少数高星级饭店以品牌和服务为竞争手段外,许多饭店依然停留在硬件竞争和价格竞争上。硬件竞争加剧了饭店的成本投资,缩短饭店的正常营业周期,使得一些饭店成本剧增,债务累累,举步维艰;而价格竞争又使得饭店业整体利润下滑,甚至误导宾客进入价格选择的怪圈。我们认为,高星级饭店应摆脱饭店竞争的初级竞争方式,应与中低星级饭店区分开来,应融合饭店的品牌、服务、文化、营销、网络、区位、硬件、价格等竞争手段,做足品牌、服务、文化的文章,避免陷入硬件与价格竞争的怪圈。二是文化意识较为淡薄,主题饭店尚属空白。当前文化主题饭店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各类文化主题饭店层出不穷,但至今我州没有一家饭店明确的提出主题文化并在经营管理中体现这种文化,这无疑是一种遗憾。毕 竟我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独特,可供作为主题的文化基础十分丰厚。如我州各县市均有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库尔勒的香梨,尉犁的罗布淖尔,轮台的胡杨,和静的草原文化等等都是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主题。可我们的饭店仅仅停留于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层次挖掘其文化内涵。三是专业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1、行业整体水平偏低。行业管理整体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酒店专业化设计建造和专业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星级意识、管理观念、服务规范、营销策略相对滞后;其二,由招待所、写字楼和社会旅馆改造而成的酒店,星级意识和专业化管理意识不强,缺乏专业化设计,空间布局不合理,营造酒店氛围缺乏整体性,发展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经营效果不佳、平均房价和出租率低,经营效益不理想。

2、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当前受各投资主体、饭店体制及饭店经营管理者等因素影响,我州饭店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偏低,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其典型就是重经营轻管理和质量认识空白两类;第二,质量管理手段乏力。管理层对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无论在组织机构、人员保障、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上,都无法对质量实施全面的管理;第三,质量管理过程流于形式。质量管理中只去注重控制、检查,而不注重事先防范,质量事故发生之后,再去追究责任,使质量管理成了马后炮。因此,从某个程度上说,我州大部分饭店对质量的认识还较肤浅,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有待提高。

3、维护保养意识淡薄,设施设备损耗大。维护保养是饭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保证饭店日久常新的重要手段。当前部分饭店在维护保养方面意识淡薄,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水平较低,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部分饭店整体管理水平较低。部分饭店经营管理者本身非专业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管理水平,在维保方面投入少,缺乏规范化管理,造成在维保技术和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偏离了星级饭店标准的要求;其二,部分饭店客源层次低,对饭店设施设备破坏大,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部分饭店迫于市场竞争的态势,对饭店进行模糊定位,未对客源进行恰当的筛选,有客就接,来者不拒,导致一些与星级不对称的宾客进入饭店,直至破坏性经营现象频繁。

4、人力资源匮乏与人员流动性大。当前我州饭店全行业人力资源匮乏,几乎每家饭店都存在较严重缺员的现状,饭店缺员使得许多饭店降低了用人标准,饭店员工整体素质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除此之外,制约饭店发展的人力资源因素首当其冲的应是频繁的员工流动,当前部分饭店年员工流动率达到 50%以上,一些饭店俨然成了培训学校,如此状况让饭店苦不堪言。一些饭店在取舍人力成本和经营利润时,忽略了对员工专业化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计划或者减轻了力度,缩短了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造成了执行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存在不到位、服务质量不规范、饭店提供所需产品与服务要求不一致,导致了星级饭店提供服务质量不稳定。

5、重显性成本,轻隐性成本。企业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所谓显性成本是指计入账内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如物资采购费用、工资费用等;而隐性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因为破坏性经营,致使装修周期短,单位时间内平均装修费用高即属于成本的将来时态转接,而由于装修引起的停业无经营收入和人员流失、招聘与培训费用增加等即属于转移成本。当前我州饭店业主及高管的成本工作多集中在显性成本,较少甚至忽略隐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成本分析停留在表面层次,甚至有些管理人员对隐性成本闻所未闻;其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自身特点影响。显性成本反映的是实际应用成本,往往可以在产品价值中得到反映并可直接计算,而隐性成本则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又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其三,部分高管的“短视”与利益行为。由于诸多业主重经营目标责任制轻管理目标责任制,致使一些高管只视自身在职期间,无视饭店长远发展,图一时之利,不惜隐性成本的增加。

星级饭店未来发展趋势。一是库尔勒地区饭店增量在短时期内将大量增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首先,州委、州政府关于发展库尉一体化的战略深入实施,极大的推动了以库尔勒为核心巴州星级饭店业整体发展水平,饭店作为地区的形象与重要窗口,政策性引导建设力度较明显;其次,立体交通网的提升改造,进一步削弱地区地理劣势,提升了巴州整体投资环境,区域经济提速较快,对高星级饭店需求越来越明显;最后,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我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国际国内知名度高,如楼兰遗址、罗布泊、阿尔金山等具有震撼力的旅游资源。由于交通的改善、良好的政府推广,必将助推巴州旅游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旅游的热点,但旅游经济迅速发展与旅游接待相对滞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迅速提升旅游住宿接待水平迫在眉睫。二是商务饭店与综合性饭店趋于饱和,度假型饭店成为新宠。就当前我州高星级饭店的类型来看,绝大部分是商务饭店、综合型饭店,景区饭店、旅游饭店没有形成气候。随着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发展 的转变,巴州旅游将呈现明显的度假趋势,尤其是巴音布鲁克、博斯腾湖沿岸等地,度假经济的发展催生度假饭店的产生和发展,以和静为例,草原度假旅游热将成为主流。三是创建绿色旅游饭店将成为新趋势。随着《绿色旅游饭店评定标准》的颁发和创建绿色旅游饭店万里行活动的影响,业内对绿色旅游饭店的错误认识渐渐消除,绿色旅游饭店的理念深入人心,创建绿色旅游饭店成为我省高星级饭店的新趋势。据初步统计,当前我州高星级饭店中申报绿色旅游饭店的数量逐年增加,全州呈现绿色旅游饭店热,饭店披“绿”将成为新趋势。四是品牌竞争将是主要的竞争方式。品牌竞争将成为我州高星级饭店竞争的主要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当前国内高端品牌饭店进入福建省高星级饭店已成事实,首旅集团康城建国国际、广州花园酒店等饭店将拉开我州饭店的品牌竞争大幕;其二,民营集团饭店与本土饭店集团将举起本土饭店品牌的大旗。当前民营集团饭店以康城国际、花园酒店等最具代表,其依托集团的品牌优势延伸饭店的品牌,获得许多宾客的青睐,此外本土饭店集团初具品牌效应,如三宝大酒店、金星大酒店等都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三,老饭店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坚守品牌阵地。巴州许多老饭店长期“老而不老”,依然活跃在饭店舞台上,银星大酒店、博斯腾大酒店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五是文化竞争是高星级饭店竞争的更高形式。“一星卫生,二星经济、三星舒适、四星豪华、五星文化”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行规,因此,高星级饭店的竞争将围绕文化展开。具体而言,可归结为以下因素:首先,全国主题文化饭店建设浪潮将推动我州饭店业文化的进程;其次,主题文化竞争在全国诸多饭店中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其他饭店所不能比拟的,巴州饭店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也期望能从中分到一杯羹;再次,文化竞争是一种特殊的竞争方式,与其他的竞争手段相比,其最不容易被复制,是饭店保持竞争优势的强势手段之一;最后,文化竞争的成功将有利于饭店摆脱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获取较高层次的客源,提高饭店的层次与水平,其为饭店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六是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州饭店业国际品牌饭店及饭店集团化步伐端倪初显,这必将引领饭店业管理的一场革命。其原因如下:其一,品牌饭店的增加将为巴州饭店业带来全球前沿的饭店管理模式、理念与资讯;其二,本土饭店与国内品牌饭店管理差距带来的经营差距越来越受本土饭店关注,管理水平成为宾客选择饭店的重要依据,现实迫使本土饭店业主与管理者痛定思痛,在管理上赶追国际品牌饭店已成为本土饭店业者的共识;其三,饭店集团相比 于单体饭店而言,往往有更强大的管理优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方面;其四,市场竞争的加剧,新兴饭店主体的增加,将引发一场行业的变革,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塑造更多的精品饭店。

综上所述,巴州高星级饭店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高星级饭店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饭店形态将由原来的商务饭店、综合饭店延伸至度假饭店……因此,我们认为巴州高星级饭店正面临一场行业经营与管理的革命,它必将引发全行业的重新洗牌。

按照国家旅游局今年发布的2009-2015年<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要求,结合我州星级饭店发展实际,为进一步推动我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使游优质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更加完善,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我们认为实现星级饭店科学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利用两年的时间左右,在全州加快组织、实施旅游品牌工程创建工作,建立起一批具有影响力、标杆性的星级饭店。二是加快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提升旅游教育质量、深入开展行业培训及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星级饭店旅游信息化工程,完善旅游服务信息化体系和建立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四是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五是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上对旅游教育培训加大扶持力度。

二、做大做强旅行社业

目前、在我州注册审批的旅行社共有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行业之间降价竞争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行社行业的良性发展。制约我州旅行社业发展中“小、散、弱” 等现象的症结到底在哪?摸清脉络,理顺头绪,排除干扰,清除障碍是做大做强旅行社的先决条件。

一、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精品景区是导致旅行社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旅行社作为中介组织凭借的是优势的旅游资源重点景区招徕游客,目前延续实施并发展的十五规划所提出的五大旅游区战略是科学、严谨的,且在历年的宣传促销推介中,受到游客高度评价,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可我们的旅行社在近五年的运行中反馈回来的效果却不近如人意,特别是A级景区东线金沙滩几年如一日老面孔,对于短线游客已不具吸引力,长线游客因成本较高,旅行社改弦易辙至白鹭洲等博湖南岸。而博湖南岸莲花湖、阿洪口、白鹭洲等塞外江南的美景与景区简陋的配套设施、单一的活动内容形成鲜明的反差且改进速度缓慢,横向比 游客人数有较大增长,纵向比已不见往日辉煌。我州北线景区巴音布鲁克、巩乃斯车辆至今难以通行,旅游几乎停滞,为那拉提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南线重点景区罗布人村寨,从2003年至2008年对景区建设有效投资微乎其微,致使景区效益从最高峰的年接待10几万人减至2008年不到5万人。综上所述,我州旅行社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大交通环境肠梗阻导致旅行社业难有作为。我州已形成的大交通格局对推动旅游业发展曾经起过重要作用。随着我州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首府库尔勒在新疆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强,商务考察、观光旅游人流日趋密集,年接待人数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大交通显现的矛盾开始显现。一是我州作为高端商务旅游的首选目的地,缺乏直达内地的旅游包机航线,线路均经乌鲁木齐中转,加大了游客旅游成本,直接分流客源。我州旅行社地接团队大多是“过水面”“二手、三手团”,利润仅够维持日常开支。二是我州铁路没有专门针对旅行社开设的绿色通道,旅行社在旅游旺季时常因运力紧张、出票困难而无法操作团队,只能做“二传手”。三是在218国道修路旅游停滞的几年中,我州旅行社被迫放弃北线所有目的地销售。

三、旅行社业人力资源匮乏。我州现有注册国家导游员180余人,景区讲解员30余人,而目前在我州可以接团的国导不到50人,景区讲解员流失更为严重,旅游旺季时根本无法满足团队正常接待需求。优势的人力资源是推动旅行社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纵观我州2008年排名前二位的港中旅、阳光旅行社,因不断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设,创新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提升服务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和品牌价值,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员流失几乎为零,利润保持平稳增长。相对而言,其他旅行社、景区景点没有主动出击寻找机遇,开拓市场的意识,大多是等米下锅、坐以待毙,造成企业拥有的大量优秀导游、景区讲解员及旅游从业者对行业失去信心、另谋高就直至干脆改行。

四、旅行社业欠缺合作抱团意识。长期以来,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是我州旅行社发展的共同模式。旅行社彼此之间虽小范围合作,开展横向联合,但广度仍很狭窄。在地接、组团、营销等方面虽有新的尝试,但囿于企业势单力薄,预期与回报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为此我们认为:

一、政府应加大对我州重点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集中资金和精力,将1-2个重点景区力争1至2年打造成为在疆内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绝品景区。

二、通过政府与铁路部门协商尽快建立起利于我州旅行社业发展的绿色购票通道。加快218国道施工进程,争取在2009旅游旺季来临前通行。尽快与有关方面协商加快推动我州与内地旅游包机直航工作。

三、应把2009.5.1日施行的《旅行社条例》的指导和学习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之中,强化服务意识,定期组织旅行社交流经验,使旅行社负责人、计调、导游等熟知条例,遵守条例,维护自身与游客的合法权益。

面对金融危机给旅行社带来的困难,根据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政策,我局对旅行社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向旅行社暂退部分质量保证金”帮助旅行社度过难关,尽快走出低谷。但是企业能不能过冬还要看自身,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提升品质,吸引游客。

一、《旅行社条例》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旅行社准入门槛。竞争将更为激烈,旅行社与其“打游击战”,不如采取“军团作战”方式,由巴州旅游局组织、协调成立旅行社联盟,建立起一套共同遵守的地接价格体系,增强我州旅行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旅行社不但要加大横向合作,还要深化与政府、景区等多方面的合作,要把单一向旅游目的地送客发展到与旅游目的地共同策划产品、联合宣传促销。

三、理顺体制机制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我州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应下大功夫解决。具体表现为:罗布人村寨景区从2003年开始连续6年没有投入一分钱,在游客一片遗憾叹息声中,景区日渐萧条;2008年库尔勒铁门关电厂为改变景区面貌,自身投资12万元建设景观大门,因未通过有关部门批复,虽经多方奔走、协商,补办各种手续,至今建设一半的大门搁臵在景区,作为窗口单位对库尔勒文明城市形象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凡此种种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派出机构混淆其职能及其与景区经营主体之间缺乏有力的牵头协调机构,是导致景区多头管理,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的核心。目前,我州旅游景区也面临各类行政管理部门冠以各种称号对资源进行看管、保护,进而限制景区发展,各部门在争相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动机驱使下,与景区开发经营者之间矛盾不断发生,成为景区的开发桎梏。为此我们认为理顺体制机制是当前解决我州旅游业软件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州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应加强其权威性,州上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与,形成坚强的领导力量,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一个声音喊到底。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应尽快理顺罗布人村寨、铁门关景区的管理体制,形成运转顺畅,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新型体制。对轮台胡杨林公园的经营,应站在历史的和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利用中坤集团的优势,加强与其合作,督促认真履行合同,加大投入力度。要加快协调、研究、组建新型的巴音布鲁克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消除在各自利益上的纷争。

三是建立融资机制。为了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开发,政府应制定融资开发政策,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广招各路客商。

四是创新管理体制。各县市旅游领导小组要协调工商、税务、卫生、公安等部门,构建“四个一”景区的管理模式,即联合建立一支管理队伍,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制定一套政策,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拿出一套管理办法,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形成一套服务规范标准,共同为景区开发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篇:关于构建和谐关系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规范深入,真正将好的典型总结推广,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根据自治区《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标准及认定程序的通知》(内人社发[2011]244号)要求,在全区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认定评选工作。

一、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认定标准

(一)、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标准

1、用人单位全面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100%,程序规范,内容全面,保证履约。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变更、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按规定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

2、建立平等协商和和集体合同制度,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内容具体、标准量化、操作性强的集体合同。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证职工收入随着用人单位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集体合同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报上级工会备案。

3、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拨缴工会经费,支持工会开展工作。工会工作达到规范化企业工会建设的要求。

4、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遵守

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没有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记录。

5、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违法使用童工。

6、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7、用人单位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士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没有重大伤亡和职业病危害发生。

8、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以及其他与用人单位情况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制度。

9、工会引导和教育职工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保障用人单位正常运行秩序。积极参加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等活动,为用人单位发展献计出力。

10、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效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标准

1、园区内企业全部达到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

2、园区内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没有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二、具体研究方法

1、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诚信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记录。

2、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变更、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100%,职工对劳动用工满意率达90%以上。

3、依法建立平等协商制度,签订续签集体合同或以工资、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程序合法、可操作性强,监督检查和履约考核制度健全,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地方工会备案,职工对集体合同满意率达90%以上。

4、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用人单位依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工资支导线制定本单位工资指导线,职工工资随单位效益同步增长。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没有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5、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健全,权利义务明确,积极发挥作用,职工满意率达85%以上。

6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劳动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条件符合有关规定,没有重大伤亡和职业危害事故发生,职工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违法使用童工。

7、依法建立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有效开展工作,及时预防和有效调解劳动关

系矛盾,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重大职工群体性事件。

8、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在企业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

9、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按时拨缴工会经费,职工入会率在95%以上。

三、具体研究内容

1、加强对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广大职工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印发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分发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劳资人员,并对法人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让法人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明白遵守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和社会道德底线,树立依法生产经营,合法生产经营,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光荣的意识,从而提高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源头上减少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减少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让劳动者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一方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权渠道,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把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始发阶段,避免矛盾激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同时,也让劳动者明白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尽职尽责,自觉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提高劳动者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减少管理矛盾的发生因素,有力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大检查,从根源上排除用工隐患。

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建筑、餐饮服务等劳动用工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险、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大检查,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作用,条块联动,部门联动,扎实推进书面审查工作,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合法用工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违法事件的发生。

3、做好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我监察大队积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维权电话3820984,及时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对不属于劳动监察受理范围或不属于我区劳动监察管辖权限的案件认真耐心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并指导劳动者向有管辖权限的单位和部门投诉。

4、努力推进“两网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信息采集工作进程,在去年采集全区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基础上,今年以来又对我区新增用人单位进行了信息修改补充。

六、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为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因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监察人员坚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快速处理、就地解决”,争取及时将隐患问题和矛盾处理在基层。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当事人加强沟通,做好解释和教育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和上级部门及相关联动部门协作,进行信息交流与案情通报,群策群力,共同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矛盾进一步恶化和事态扩大,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旅游业调研报告

吴中区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吴中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风光景色秀丽宜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旅游发展年”、“旅游发展提升年”和“太湖旅游世博年”为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务实奋进,旅游业呈现健康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更加完善,“苏州吴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旅游品牌初步树立。2008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00亿元;2009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亿元;预计2010年上半年,接待游客9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亿元。旅游业各项发展指标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均名列前茅,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一、旅游业发展发展现状

1.发展机制日益完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工作,对旅游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先后制定出台《吴中区旅游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旅游工作专项考核实施意见》、《吴中区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区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引导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宣传推介、节庆活动等,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有国家A级景区7个(6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4A级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长三角地区县(区)级中名列前茅;有11家旅行社、规模型旅游饭店40家,其中星级酒店18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6家),度假型酒店18家,床位总数7000

多张;有江苏省星级农家乐46家(四星级农家乐7家、三星级农家乐18家);有旅游职业学校1 所。目前,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6万多人。

3.品牌影响显著提升。品牌宣传强势推进。电视连续剧《兵圣》、旅游形象代言人刘亦菲等大片、名人效应进一步显现,采取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放吴中旅游形象宣传片、出版发行《吴中旅游》杂志、改版升级“中国苏州太湖旅游网”等系列措施,成效显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连续多年举办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太湖开捕节、太湖梅花节、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旅游节等重大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扩影响、借节发力促发展。营销推介积极有效。开展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北京推介会、日本东京旅游说明会、太湖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论坛等针对性强的专题推介活动,推出吴中旅游优惠卡,不断开拓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市场和日本、北京、山东、四川等中长线客源市场,“苏州吴中—太湖最美的地方”的旅游品牌得到显著提升。

4.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强化规划引领,重点编制完成《吴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5大古镇、8大山体、11个古村落以及穹窿山景区、金庭缥缈景区、东山碧螺景区、木渎白象湾等专项规划,精心编制完成江南文化园、上真观、宁邦寺、启园、香雪海等专项策划,逐步跳出原有粗放、低效的增长格局和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强化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外资、民资、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40多亿元用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太湖文化论坛、穹窿山、旺山、三山岛、缥缈景区、苏州海洋馆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对外开放;太湖高尔夫俱乐部、环秀晓筑等高端项目不断涌

现;三山岛、淞南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太湖国际大酒店、香山国际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项目不断进驻。同时,快乐之乡、中国工艺文化城、观音园等超大规模项目加快推进。随着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成运营,全区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正逐步形成以观光产品为基础、休闲度假产品为重点、特色旅游产品为补充的复合产品体系。

5.行业文明逐步提高。规范行业行为。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加大对“农家乐”进行专项整治,严格规范宾馆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的经营行为。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全区旅游导游员、营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文明素养和行业诚信度。充分发挥区职教中心校、旅游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优势,每年组织培训管理干部、宾馆饭店服务人员等 人次以上,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在全区旅游行业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岗位、巾帼示范先进、苏州市旅游优秀企业和苏州市青年文明号等活动,积极参加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活动,形成行业内讲文明礼貌、热情服务的良好氛围,2009年成功创建苏州市文明行业。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制约和问题

1.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好。一是资源整合不充分、协调管理不到位,存在体制不

一、多头管理等状况,同质化发展、低水平竞争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引入、投入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缺乏强有力的旅游投融资载体和平台。三是产业特色不突出,产品开发利用上未能发挥资源优势,产业要素发展不够平衡,布局不够合理。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大。一是主要依赖观光旅游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新的规模型、特色强的龙头产品不多,度假型、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夜间旅游、水上旅游等特色产品比较欠缺。二是旅游要素配臵不完善。产业优势地位尚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旅游服务系统不够成熟,交通组织不够完善,娱乐配套设施不够便捷,酒店业集聚不够理想,旅游购物发展滞后。三是旅游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入境旅游接待人次总量和所占份额还比较低,没有国际品牌酒店、品牌旅游企业引进落户,符合国际旅游要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3.旅游行业管理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一是行业文明的水平不够高。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经常化还不到位。二是联合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旅游市场秩序联合检查监督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制度还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旅游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端运营人才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一线服务人员队伍配臵不够齐整、素质还不够高。

4.旅游项目开发制约颇多。旅游项目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缺少有重大震撼力、强烈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项目;项目特别是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普遍存在土地供给不足、指标缺乏,审批环节多、要求严、周期长等问题;有些项目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建设进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存在项目重复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等现象。

三、促进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对策举措

(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苏州市建设“三区三城”总体目标,围绕全区开辟“太湖时代”战略要求,按

照“两轴、两带、三区、多节点”的总体旅游发展格局,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重点突出“太湖休闲度假”和“孙子兵法文化”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区域引擎拉动、整合创新管理、旅游配套发展三大战略,全力发展太湖休闲度假游、水乡古镇风情游、乡村田园休闲游、江南文化体验游四类旅游产品,实施细分营销、整合营销、话题营销和节事营销四大营销策略,加快太湖文化论坛、光福快乐之乡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等配套要素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素质,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

(二)发展目标。通过努力,近期将吴中环太湖旅游打造成苏州休闲度假旅游的引领者、苏州旅游重要增长极和环太湖旅游龙头、华东地区旅游的重要节点,中远期打造成全国滨湖旅游的标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滨湖休闲度假旅游名区。到2012年,接待游客达到1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全区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位居苏州大市乃至长三角领先水平。

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总体规划实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抓好规划引领工作。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目前,《吴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为我区旅游规划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的主要工作是把增强总体规划“落地率”做为旅游规划工作的核心,把重点放在各类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以及项目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上。要突出规划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提升作用,精心培育打造“两轴两带三区多节点”的旅

游总体发展格局。

2.抓好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区内现有景区、景点的资源和各类旅游项目设施的整合模式,创新组建股份公司,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叠加发挥旅游项目优势开发、集中投资和统一运营等功能,提高综合竞争力。

3.抓好政策扶持保障。执行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区在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深化完善旅游产业振兴和培育提升计划,进一步细化明确配套扶持政策,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科学合理使用好区财政已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规范执行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发挥最大效用。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 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强化发展意识,抢抓机遇,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项目、大投入、大产出的要求,全力抓好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建设推进工作,为建设旅游经济强区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1.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做优、做细各项服务工作,努力营造更加优越的旅游投资环境。一是及时更新、完善和优化旅游招商项目,编制旅游项目招商指南。重点加强与专业公司合作,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策划1~2个震撼力大、拉动性强、示范作用明显的综合性旅游项目。二是在请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招商的力度,每年组织开展以旅游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吸引外资、民资、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管理。重点组织中青旅、港中旅等一批专业旅游集团来我区有针对性地考察洽谈,争取投资落户。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增强签约旅游项目的存活率,提高旅游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

2.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针对全区重点旅游项目存在规划、土地等审批方面的制约,积极做好对上信息沟通、组织协调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相关部门在土地、规划等审批方面给予旅游项目更多更大的支持。加快太湖文化论坛、渔洋山生态文化园、苏州休闲太湖俱乐部、江南文化园、孙武书院、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扩建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开放;加快快乐之乡、观音园、中国(苏州)国际工艺礼品城等项目报批进度,争取项目早日实质性启动。

3.调整优化旅游项目投资结构。围绕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完善旅游投资引导机制,引导改善和提升全区旅游项目规模结构、功能结构和档次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一是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结构。围绕解决我区旅游产业的短板问题,着重引导投资商向旅游购物、演艺娱乐、夜间旅游等特色项目发展。二是优化功能性旅游项目结构。目前,吴中区旅游已进入高位发展、寻求突破的重要阶段,必须在巩固大众旅游市场的同时,向高端旅游市场进军。要进一步引导投资商向温泉、游艇、高档俱乐部、会所以及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发展。三是优化酒店投资结构。重点引导投资商在环太湖区域发展高端度假精品酒店,在各景区重点发展主题酒店、汽车旅馆、乡村度假酒店、特色酒店及分时度假酒店,在吴中城区重点发展经济型酒店。

4.加快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发展太湖水上旅游产品。按照我区太湖水域资源、水文和气候条件等特点,稳步推进休闲体验、观光互动、渔家风情、运动竞技、高端商务等五类水上旅游项目发展。加快引进组建水上旅游经营主体,错位实施太湖岛屿旅游项目的开发,打造水上旅游产品链。二是大力发展夜间旅游产品。完善

夜间文化旅游休闲景点和场所,开发夜间文化旅游项目,做好以夜间购物、夜间餐饮、夜间休闲、夜间观光为内容的“夜吴中”文章,满足游客对夜间活动的需求,丰富中外游客和市民的夜间旅游生活。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以旺山、三山岛、淞南生态农庄、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乡村旅游项目为载体,开发农事活动体验、农产品展示、农产品采摘以及餐饮、垂钓、野营烧烤等具有农业特色浓郁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者感受乡村风光与淳朴乡情。四是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产品。依托太湖文化论坛,争取一批重量级、国际级的会展、商务、赛事等主题特色活动落户吴中。积极拓展会展旅游的外延,大力发展面向商务会议人员的商务运动、商务度假、奖励旅游、公司拓展等相关产品,打响太湖会议度假的品牌。

(三)狠抓旅游品牌宣传,形成广泛高效的营销网络体系 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市场宣传推介,大力拓展客源市场,打响“苏州吴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旅游品牌。

1.稳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按照“立足长三角、巩固华东线、走向大城市、开拓亚美欧”的市场战略,全面开展吴中旅游市拓展渗透工程。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旅游推介活动,不断巩固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城市客源主阵地,扩大长三角范围内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与河南、山东等地的旅游合作关系,组织赴东北、西南等重点长线客源市场举办专题营销推介,拓展国内中长线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旅交会平台,加大开拓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等海外客源市场。配合《兵圣》电视剧的推广热播,做好全区各大景区的公众推介。全面改版《吴中旅游》杂志,升级扩容“中国苏州太湖旅游网”,扩大宣传覆盖面。

2.精心组织节庆活动。高标准举办好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继续精心策划举办好以茶文化、渔文化、羊文化、兵圣文化、水乡服饰文化等弘扬吴中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要突出山水特色,增强品牌意识,多策划举办能彰显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节庆活动,突出太湖休闲度假的特色。

3.整合拓展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太湖山水、吴地文化、古镇古村、民风民俗等不同特质的旅游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针对不同客源市场,推出“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的产品,精心策划设计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旅游线路。

(四)狠抓旅游标准化建设,形成竞合有序的旅游服务体系 1.做好景区的创A升A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功能配套完善、管理服务优质的精品景区。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按照高等级景区标准,进一步加快景区内外游览交通、通讯网络、金融服务、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住宿、饮食、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安全防范、事故处理等快速应急系统,为游客创造更为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二是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好系列培训工作,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学习考察先进地区在景区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开阔视野,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高窗口和一线各类服务人员的服务礼仪水平。三是加强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将景点周围的环境和服务设施都纳入到景区的范围,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景点外部管理,突出解决景点内和周边农家乐、渔家乐、商店及经营摊点的管理难题,搞好规范经营和环境治理。近期工作重点是以我区特有的孙子文化资源

为基础,通过加大对穹窿山景区的扶持提升力度,力争将其早日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做好光福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工作。

2.做好酒店的创星升星工作。指导区内的星级酒店要继续加强硬件改造和设施完善,重点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和服务水准。做好太湖高尔夫酒店、水云天酒店升星整改和姑苏锦江、三德大酒店上星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太湖国际大酒店、香山国际大酒店、甪直凯菲尔酒店、东吴大酒店、嘉盛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环太湖地区中高端星级旅游酒店群。实施农家乐专项整治工程,规范农家乐经营管理,建设一批高水平生态农庄和高星级农家乐。

3.做好旅行社的壮大升级工作。引进1到2家有实力的境外著名旅行社和国内大型旅行社前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对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实行国民待遇,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提升旅行社的整体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向集团化发展,提高旅行社经营规模,实现网络化经营;鼓励中小型旅行社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市场细分,发展会议旅行社、水上游旅行社、汽车旅行社等各类专门化定位的旅行社。近期工作重点是做好吴中区内地接旅行社的培育工作,扶持地接业务做强做大。

(五)狠抓交通购物建设,形成齐全丰富的旅游配套体系 1.加强交通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是旅游目的地的有力支撑和必然要求。加强交通组织。对外交通方面,在度假区设臵远程候机楼,在苏州火车站、汽车站开通旅游班车,开通与长三角重点城市集散中心间的旅游班车。内部交通方面,要增设多种类型的交通工具,实行旅游交通公交化运营。同时,在旅游旺季期间加强交通疏导。加强基础工程建设。加快东山环岛公路、金庭环岛公路建设,加快构建起以度假区核心区为中心,连通各大景区,出入通畅的生态游览通道;加强通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和生态绿化建设,营造整洁、舒适、生态的游览环境;新建、改建和扩建部分停车场,提供充足的车位及安全保障服务。

2.加强旅游购物体系建设。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全区旅游购物发展相对薄弱的现状,要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对旅游购物产业的扶持、培育和指导,扶持一批规模经营和成长性好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深入挖掘开发一批反映地方特色和风貌,纪念性、工艺性较强的旅游商品;支持旅游商品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建设,完善城市旅游购物功能。要在整合吴中区现有的旅游购物点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区级旅游购物中心,并在各景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一批外观统一、管理规范、各具特色的购物网点,构建体系丰富、立体化、主题化、特色化、规范化的吴中区购物体系。

3.加强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快完善城市依托型(吴中城区)、交通游憩型(高速公路服务区)、景群型(多个景区之间)、景区型(景区内部)、汽车营地型(景区周边)和迷你型(车站、商业区等)等六大类型旅游综合服务分布局。大力拓展服务区的游客集散、旅游咨询、旅游形象宣传、票务服务、旅行社组接团服务、旅游投诉接待和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展示等服务功能。

(六)狠抓管理服务建设,形成规范严谨的行业监管体系 1.强化依法治旅工作。按照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秩序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和综合治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行为;加强政府管理,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新闻监督和游客参与的社会服务监督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投诉机制,依法维护游客的合法

权益。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誉公示系统,引导理性消费,规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

2.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以创建文明行业为契机,切实提高旅游行业文明程度和从业人员文明素质。积极做好旅游行业诚信经营的宣传工作,组织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召开旅游质量工作交流会、导游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和信用道德教育,增强旅游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

3.加大旅游安全管理力度。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建立旅游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加强旅游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和医疗急救、紧急救护体系的建设,提高对旅游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危机、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臵能力。抓好旅游设施、消防、食品安全等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旅游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的力度,确保全区旅游产业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

第四篇:旅游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在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调研提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3月上中旬,先后到北京、河北、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业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实地调研。3月下旬和4月初,调研组对实地调研及有关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和集体讨论。现以调研中所了解的旅游企业发展环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意见和建议为主要内容,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积累和融资困难

旅游企业的发展资金积累较为缓慢。旅行社是微利行业,酒店投资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长,景区与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业发展几十年规模仍然有限,资金的原始积累过程较长,旅游企业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旅游汽车公司等非资源经营性企业多为中小规模,固定资产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财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规定的条件,申请贷款困难;第二,酒店、景区等资源经营性企业难以将资源资本化,金融部门只规定将景区门票作为质押条件,而不将旅游资源价值作为申请贷款抵押的条件,使得企业申请贷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区仍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产权不明,限制了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资;第四,农家乐(包括民居接待点)的企业身份不明确,金融部门没有出台农家乐担保、贷款优惠的具体政策,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不能获得银行贷款,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二)旅游项目用地困难

一是缺乏旅游用地专项支持政策,《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用地的范畴、定义及类型没有明确规定,没有对旅游项目用地及旅游投资建设用地优惠等政策的具体规定;二是绝大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于旅游用地规定不明确,旅游用地规划没有真正与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可变性较大,操作性不强,很多旅游项目用地指标不足,往往只能通过置换集体用地来满足,供需矛盾突出;三是农家乐、乡村酒店等乡村旅游用地多采用租赁方式,办不了“两证”,使得业主很难大规模投入,限制了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同时多为当地村民经营,有较大资金实力的外来投资者很难介入,土地紧张和流转规模小、难度大及“差别”待遇等因素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四是旅游业对环境要求高、用地规模大,且没有优惠政策,旅游用地成本高于工业用地,增大了投资商的成本,项目招商困难;五是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旅游用地审批程序繁琐、部分旅游景区和度假村等旅游用地不合理或实际开发不到位等土地浪费现象和旅游用地产权不明确等问题。

(三)员工队伍不稳定和素质呈下降趋势

首先,长期的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使得旅游企业无力负担较高的员工薪酬,宣传引导不够和社会评价不高,员工职业自豪感和忠诚度下降,事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弱,导致旅游行业员工流失率较高、流动速度快、初次就业比例高,员工队伍素质呈下降趋势。此外,旅游高等教育脱离行业需求,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滞后,难以为旅游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四)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很多人认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对旅游产业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增进国民福利、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人居条件的战略性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地方缺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思考和系统规划,旅游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较为困难,还导致了政府和企事业组织等难以保障公民的旅游福利,影响旅游的公开采购。

二、旅行社面临的问题

(一)合理税负问题

旅行社中小企业多,利润水平低,资金周转量大,促销投入多,经营中有大量代收代付项目。很多地区的营业税等地方税费的征缴,往往采取按比例(多为80%)扣除代收代付部分,然后按照法定税率计征,有的还对小旅行社实行定额税,宣传促销经费也都不能计入成本扣减。从年检数据看,我国旅行社全行业的收入利润率,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左右,逐步下降到不足1%。另据了解,目前作为旅行社主要收入项目的综合服务费,占旅游报价的比重低于10%。因此,旅行社的营业税等税费负担明显不合理。

(二)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遇到的问题

鼓励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是41号文件确定的新政策,此前在上海、深圳、大连等部分城市实行。现在的障碍主要是,国家有关部门有文件规定,旅行社的发票不能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差旅、考察、会议、展览活动的经费报销凭证,发票“用途”栏目如何填写也不明确。

(三)挂靠承包问题

挂靠承包者主要追求眼前利益,长远观念、法制观念、诚信观念、质量观念都不强,成为旅行社业散、乱、差和“零负团费”操作模式蔓延的重要原因。

(四)经营保障问题

主要是火车票、景区门票上涨过快和干扰预订问题。旅行社需要批量订购火车票,但是一到旺季,火车票代理权就被取消,往往还被以倒票论处,极大地影响了旅行社的业务经营。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过地接旅行社总成本的一半,企业经营压力大。政府在有重要公务接待、大型会议时,强行取消旅行社住房、用餐、用车、游船预订和临时封闭景区、道路,导致旅行社不得不调整计划、增加费用、处理纠纷、赔偿损失。

(五)宣传导向问题

旅游产品和服务存在的很多问题都通过旅行社反映出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和规范整治旅游市场往往都要以旅行社为重点,媒体宣传和社会反映也就比较多的涉及旅行社,而正面宣传显得不足,导致旅行社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对从业人员的信心、士气和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也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星级酒店面临的问题

(一)水、电、气同价政策落实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均明确提出:“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再次提出:“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但绝大部分地区均未落实,原因主要是没有具体措施和督查机制,而水、电、气生产者也都是企业,价格下调必然减少收入。

(二)高星级酒店规模问题

很多地方将高星级酒店作为形象,政府对其投资建设予以鼓励、支持,有的纳入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一些地产楼盘为了提升价值和价格而建设五星级酒店,导致高星级特别是五星级酒店规模扩张过快。

(三)多头管理问题

酒店经营涉及众多部门和方面,各种检查和收费名目繁多,随意性很大,酒店不堪负荷,疲于应付,甚至有的酒店管理人员感到人格尊严都受到侵犯。

(四)星级评定问题

主要是标准及其实施偏重观光、政府接待、商务会议,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型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乡村酒店等考虑不够。

(五)节能减排鼓励促进问题

酒店行业是能源使用大户,目前缺少对酒店节能灯安装、中央空调改造、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以及绿色酒店管理等节能减排方面明确有效的鼓励和促进政策。

(六)落实促进农村就业优惠政策问题

酒店行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中低层服务岗位,其中相当大比率是针对初次就业的农民工群体的,但酒店没有享受到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优惠和补贴政策。

四、景区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负担问题。大部分新开发的景区,集中进行基础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时,多采用贷款融资方式,在一定阶段还贷压力很大,年纯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还本付息。

(二)管理体制问题。大部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政府或政府派出管理的比例大,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现象较严重,直接影响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三)周边环境问题。景区对外部环境缺乏管理手段,周边市场秩序和环境问题突出,随意摆摊设点、不按照标准规范从事经营服务、尾随兜售乞讨、强买强卖、假冒伪劣等现象比较常见。

(四)免票人员的保险保障问题。一些景区对老年人、学生、青少年、军人、残疾人等实行免票,这部分人员就没有伴随门票提供的保险保障,人身、财物受到损害时的保障责任不明确,易引发纠纷。

(五)内部社区管理问题。很多景区内都有居民,大型景区还有建制乡镇或村、村民组,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参与旅游经营服务、搬迁拆迁、环境保护等,往往成为景区管理的棘手问题。

五、其他旅游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客运管理问题。旅游汽车运输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标准、规范不统一,部门之间和旅行社与汽车公司之间协调配合比较难,没有运营资质的车辆低价竞争,导致旅游客运市场不规范,安全隐患也明显增加。

(二)小型车辆准入问题。客运主管部门只允许大中型轿车从事旅游客运,小型轿车不能获得旅游客运资格,而小型团组如家庭团、亲友团大量增加,迫使旅行社使用座位数和运费都比较合适的社会车辆。

(三)非旅游企业从事旅游业务问题。会展机构、俱乐部、网站、客运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政府和企业办事处、教育培训机构、机关服务和外事机构、协会、学会、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组织从事有偿旅游经营活动,缺乏监管和规范,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四)旅游公共服务滞后问题。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道路交通和景区指示标识、旅游网站、旅游保险、紧急救援等旅游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旅游特别是国内旅游需要。

六、意见和建议

(一)落实水、电、气同价政策。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就贯彻国务院41号文件、落实“旅游企业享受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政策,制定出台具体执行文件。

(二)推进资源性旅游企业改革机制、增强实力。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政企分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壮大旅游企业,并寻求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增强旅游企业的实力。

(三)保障旅游企业合理用地需求。将旅游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行旅游项目与一般工业项目同等用地价格和其他优惠政策,切实保障旅游用地需求。

(四)解决旅游融资渠道问题。协调金融信贷机构,对经营状况良好、潜力大、信贷记录良好的中小型旅游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贷款和担保政策;研究出台支持农家乐、家庭旅馆等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投融资政策等。

(五)解决旅行社责任过重问题。通过制定旅游法和其他立法措施,减轻旅行社优先赔付和连带责任。探索建立综合旅游保险,解决因不可抗力和非旅行社责任导致旅游者权益损失的赔偿问题。

(六)尽可能减少政府接待、会议对旅游经营的干扰。主要是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政府重要接待、大型会议等活动临时征用导致旅游接待酒店、车船预订取消和封闭景区、道路导游改变、调整旅游计划。

(七)规范旅游市场和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主要是依法规范旅行社业市场秩序,减少对饭店经营的干扰,协调解决景区周遍环境问题,许可小型轿车从事旅游客运。

(八)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行业协会的转型升级,探索协会的服务模式,切实发挥各级各类旅游协会服务会员、保障权益、沟通交流和行业自律等功能作用。

(九)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将游客咨询中心、交通标识系统、旅游目的地网络平台、旅游紧急求援等非盈利性、外部正效益明显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相关规划,安排建设投入,同时促进旅游保险新产品的开发。

(十)加强宣传引导。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都要高度重视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主导地引导旅游宣传向客观、全面、负责任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科学地认识旅游。树立服务专家和终身服务观念,引导全社会尊重服务性劳动,为建立稳定、高素质的旅游员工队伍奠定基础。

第五篇: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定稿]

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能够尽量发挥其积极效用,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发生,让它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文化创新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加强网络管理,构建和谐网络环境显得尤为迫切。一是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由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高速流动的特点,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身份验证机制,一方面使得网络犯罪变得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使得控制网络犯罪有相当大的困难。没有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性,就没有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立法已成为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如通过法律制裁网络犯罪者来防范新的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权来迫使人们遵守相应的规则,依法行使权利,积极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实践的需要,应当把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共同合理原则上升为法律,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新的环境中形成的规则和惯例上升为法律。二是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培养和提高网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能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强对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是非判断力和敏锐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建立和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很多网络用户是未成年人,其思想尚不成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尚不明确,一些人出于好奇心而在网络上浏览垃圾信息,有的甚至采取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因此,要普及网络法律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使网络用户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引导网络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是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水平。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既有可能给网络文化带来某种威胁,也有可能运用它来消除这种威胁。比如,由于互联网的分散管理结构体系,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独自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结果可能使不良信息充斥整个网络,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难以发现和利用。但是网格这一技术的出现使这些被人们所诟病的“信息孤岛”、“信息垃圾”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不仅是网络文化的缘起,也是各种网络文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保障。和谐的网络环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就一定能够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下载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调研报告(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旅游业软件建设构建和谐旅游环境调研报告(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金旅工程,加快我市旅游业信息化进程,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调研工作计划,局办公室于3月下旬对全市三县两区旅游信息化状况......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党总支 丁 宁 学风建设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建设系统和谐环境

    近年来,特别是地改市以来,我市建设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行、各业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建设系统和谐环境

    外环等重点工程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已征地70亩建设安置房,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此外还通过市区协作,共投入580万元加大了对城市后街背巷的整治,使一批路不平、灯不明、下......

    构建和谐校园主题调研报告

    寻策问计,构建和谐校园主题调研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 丁勇 根据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查准找实影响科学发展、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2009年3月开始,在......

    关于构建和谐六盘水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六盘水的调研报告郭 前张鹏飞〔内容摘要〕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任......

    财政局构建和谐人事调研报告

    财政人事教育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初探摘要:**市财政局将财政中心工作同人事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扣机关文化建设,坚持抓学习培训,以“四讲四比”等活动为载......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调查报告(一).我认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人,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A.应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积极申请,想办法在学校附近的地方集资盖房,如若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