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1: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潜山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潜山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

第一篇:潜山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

潜山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分析报告

潜山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3月28日)

我县历史上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血防区集中分布于县域东南的5乡镇1个开发区及王河农场,流行环境类型属山丘型,历史累计钉螺面积800余万m,历史累计病人10115人,经过几代血防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我县于1984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但由于受自然、生物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疫情于1997年开始出现反复,2003年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1997至2003年,全县有螺面积在30万㎡左右徘徊。2004年至2008年,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实施血防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在血防项目施工过程由于未对有螺土进行技术处理,导致与之毗邻的牌楼河流域连续发现大面积钉螺,该区域新增钉螺面积33.5万平方米,目前,全县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3%。2009年县政府启动牌楼河流域血防综合治理工程,疫区有螺面积上报消灭2865㎡,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并趋下降。

一、疫情现状

1、血防区基本情况

2009年底统计,全县4个镇、1个乡、1个开发区、1个国有农场、29个行政村属血防区,各流行村疫情分类为三类村1个、四类村6个、五类村22个,疫区人口约10万人。

2、螺情

经调查,我县现有钉螺面积102.2865万m,螺点31处,全部

2座落在王河镇河镇、庆丰、薛家岗、程家井、永和、新发、龙湖等7个村范围内,分布在洋荡圩泥河、丰收河及周边沟渠,牌楼河龙湖段、永和段河滩,前者沟河纵横交错,螺点连成一体,后者植被茂盛,地貌原始,治理难度大。经过对查获钉螺解剖镜检,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其它血防区乡镇(黄铺镇、黄泥镇、梅城镇、油坝乡及王河农场、开发区)已连续多年未查到钉螺。

2、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

2009年全年无新感染血吸虫病病人。免疫学查病(采用间接血凝法,滴度≥1:10者为阳性),全县疫区人群血检阳性率为2.54%,较去年2.08%有所上升,所查三、四类村血检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新发村11.2%,永和村7.2%,龙湖村6.8%,庆丰村5.9%、河镇村5.8%、薛家岗村5.7%、程家井村4.2%,其中新发村血检阳性率上升明显,河镇村下降幅度较大,外出返乡民工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8%。

3、耕牛感染率

全年完成疫区粪检耕牛362头,查出阳性病牛1头,治疗阳性病牛1头,阳性率为0.27%,普治耕牛310头,耕牛感染率近年来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4、晚血救治

2009年免费救治现症晚血病人208例,2010年计划救治140例。

二、疫情分析

1、我县钉螺孳生环境复杂,且疫区水系纵横相通,难以有效控制,极易造成钉螺由原孳生地(洋荡圩)向周边和下游水域漂浮扩散的可能,因此,下游牌楼河流域的永和、龙湖两村近年来血检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洋荡圩内老的有螺区域,长期以来血防健

康教育深入人心,圩内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加之实施了环改灭螺、集中耕作等诸多措施,近年来人群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我县唯一的三类村河镇村下降明显。

2、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各流行村青壮年约70%常年外出务工,这给血防查病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为完成查病任务数,只能在疫区中、小学扩大查病,由于学生来源广泛,查出的病情与真实的疫情有一定的差距。

3、我县连续多年查出自产自畜的血吸虫病牛,表明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但血防区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制约,短期内全面推行“以机代牛”、家畜圈养、卫生厕存在难度。

4、有螺面积存在继续扩大或反复徘徊的可能,牌楼河流域下连潜水和长河,水系悠长,牌楼河龙湖段、永和段河滩的钉螺遇洪水后,极易造成向下流扩散。

三、对策与建议

从目前我县血吸虫疫情现状来看,我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针对我县血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县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总体规划及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有计划地推进全县血防工作。针对现有有螺环境集中采取“整村推进、综合治理”的方法,充分发挥血防项目带动作用,每年整合有关项目资金,集中安排到1-2个疫区村,保证流行村达标升类。

2、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性和当前血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开展血防工作既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自身义不

容辞的职责。积极开展血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大《传染病防治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血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力度。疫区各学校结合中小学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学习,对师生进行血防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先进和生产方式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群众开展血防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查螺灭螺,查病治病,改造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3、强化综合治理。各职能部门履行各自承担血防工作职责,根据全县血防规划和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和措施,卫生部门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实施药物灭螺工作,降低血吸虫病感染危险性;做好疫区大型建设项目的卫生学评估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疫区群众开展改水改厕,改善生活环境,减少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农业部门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引导疫区群众进行水旱轮作,大力推行家畜圈养舍饲、“以机代牛”;结合农田节水灌溉进行沟渠硬化;结合养殖业结构调整,开挖渔塘和实行替代养殖,减少钉螺孳生地;大力开展沼气池、无害化厕所建设,组织开展好人、畜同步查治及有螺地带禁牧工作。水利部门结合人畜饮水和小型水利设施项目,进行独立水系地区的沟渠硬化、涵闸改造;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河流综合治理,控制钉螺扩散。林业部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工程,在疫区积极开展兴林抑螺工作,实施抑螺防病林业生态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降低钉螺密度。各疫区乡镇组织相关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合理安排灭螺义务工,组织村民开展药物灭螺,协助做好各类血防项目实施工作。对有关乡镇、有关部门综合治理职责落实情况,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确保血防综合治理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建

立健全血防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评机制,将血防工作作为有关乡镇、有关部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年终考核,兑现奖惩。

4、突出血防重点。牌楼河流域治理是血防工作的重点。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单纯药物灭螺很难达到消灭钉螺目的,必须通过专项治理,彻底改善钉螺孳生环境,切断传播途径,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县地病办将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牌楼河流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强力推进治理工作。

5、落实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血防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财政预算经费,保障血防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各类血防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并科学安排使用。疫区乡镇组织相关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落实群众灭螺义务工,确保查螺、灭螺、查病等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领导管理体制。继续实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折不扣兑现奖惩。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血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县地病办要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充分行使“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工作职能,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和协调,加强工作计划的督促和检查,重点引导有关部门扎实开展工程灭螺这一治本的措施。疫区乡镇要积极引导,组织相关村、村民组以农民为主体,建立血防理事会,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疫区群众血防意识,实现农民的事情农民做主,农民的事情农民来办。同时,加强血防机构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充实血防工作力量。

第二篇: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防治工作现状,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及标准进行疫情监测。结果全村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0.20%。全村家畜平均感染率2.22%。全村有螺面积6 460m2,活螺平均密度0.13只/框(每框=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绵阳市涪城区螺情、病情指标已经达到并控制在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内,但应加强综合治理,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绵阳市涪城区磨家镇双凤坪村为国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点,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及疫情变化,预测流行趋势,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现将2009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监测内容与方法

1.1 螺情监测2009-05上旬对该村历史有螺环境及所有可疑环境进行系统抽样(框距10m)和环境抽样调查。捕获框内全部钉螺(每框=0.11m2),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计算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情况。

1.2 人群病情监测2009-11 对监测点6岁以上的全部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筛查,血清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三片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当年该村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对检测点内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1.3 家畜病情监测调查全部在有螺地带敞放的家畜,采用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查(一粪一检)。家畜监测与人群病情监测同步进行。

1.4 相关因素调查

1.4.1自然与社会因素包括雨量、气温、自然灾害、人口流动、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

1.4.2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包括药物灭螺和环境改造、查病、治病(化疗)、健康教育、个人防护、改水改厕等。

1.5质量控制

1.5.1 技术培训对调查螺情、病情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进行培训。

1.5.2在血清学方法及病原学方法检查时,阳性结果由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

1.5.3监测点所有资料数据在录入计算机时均采用两次录入。

1.6 资料整理在计算机中用Excel和Foxpro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涪城区双凤坪村位于该区西部,为典型的浅丘地区,海拔410~639m,村委会海拔高度561m,东经104.58739,北纬31.42146,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777.2mm,气温6.0℃~25.3 OC,平均17.03OC,地貌为两边丘陵中间夹一条槽沟,稻田主要分布在槽沟内,灌溉以塘堰、水库为主。农村居民收入来自农业、养殖和外出务工。耕种方式主要是牛耕人作。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和蔬菜。总人口1 195 人,常住392户707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变动频繁。该村8个社,历史有螺社7个,历史有螺面积133 189 m2,历史患者数518人,历史病牛数88头,历史晚血患者1人。

2.2病情调查情况

2.2.1人群受检率2009年全村应检人数513人,512人用IHA检查,其受检率为99.81%。

2.2.2人群感染率全村共检查512人,血检阳性46人,阳性率8.98%;对血检阳性者全部粪检,阳性1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0.20%。2009-11 采用吡喹酮对IHA阳性人群全部采用对象治疗(表1)。

2.2.3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分布血清学阳性率以30岁和60岁年龄组略高。粪检只在60岁年龄组发现1例女性患者。

2.2.4职业分布只有农民有感染(0.25%),其他职业无感染。

2.2.5文化分布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感染(0.47%),其他文化程度无感染。

2.2.6病例调查2009年全村未出现急血患者,也无新发晚血患者。

2.2.7家畜感染情况全村共有耕牛45头,全部敞放。检查45头,阳性1头,阳性率2.22%,其中水牛42头,无感染;黄牛3头,阳性1头,感染率33.33%。

2.3螺情调查情况全村共调查5 982框,查出有螺面积6 460m2,捕获钉螺768只,活螺平均密度0.13只/框,无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水田,分别占总有螺面的50.99%、25.54%;沟渠密度最高(0.37只/框),其他(0.33只/框)和河流(0.14只/框)次之。(表2)

3讨论

涪城区通过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和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工作,全区的疫情明显减轻,监测点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30 985m2下降为6 460 m2,活螺密度由0.64只/框下降至0.13只/框,人群感染率从1.91%下降为0.20%,监测点的调查结果能反映该区血吸虫病疫情实际流行状况[1]。全区疫情分布主要以浅丘陵地区为主,浅丘地形也是该区典型的地形,分布环境主要以沟渠、水田为主[2],是控制疫情的重点环境。这些环境仅依赖于药物灭螺,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疫情极易反弹,也提示灌溉区水系治理的重点需要从上游开始。人群疫情监测平均感染率0.20%,耕牛感染率2.22%,提示耕牛感染率高于人群,应加大耕牛圈养及以机代牛力度。

该村血吸虫感染高危人群为农业生产人群,耕牛是重要传染源,主要原因为牛耕人种的传统耕种模式没有改变[3]。经过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提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与行为养成、个人防护是避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从监测结果提示,涪城区疫情已经控制在国家传播控制标准之内,但是监测点毕竟是监测一个孤立的区域,还应该进一步做好更大面积多区域的疫情监测和疫情控制巩固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实施人畜同步治疗,加强综合治理,强化水系从源头的综合治理,以达到防治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目的。

第三篇: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报告

2011年1-3月份**市二院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报告

1、疫情概况:

2011年1-3月份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共报告病例493例,其中无鼠疫、霍乱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共报告454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共报告39例。乙类传染病报告最多的是肺结核病例,均为成年人;丙类传染病报告中以尖锐湿疣居首,均未成年人。

2、发病位次:

我院2011年1-3月份传染病报告病种位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80例,手足口病68例,感染性腹泻66例,尖锐湿疣63例,水痘56例,五位病种报告率占报告数的67.5%。

三、科室分别、人群分布:

我院1-3月份传染病报告数位于前三位的科室有呼吸科、儿科、及肠道门诊。

其中成人发病较高的传染病有肺结核、感染性腹泻、尖锐湿疣及梅毒。

儿童发病较多的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以农村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

4、疫情分析:

我院1-3月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3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77例,占报告数的15.6%,其中感染性腹泻报告66例,菌痢报告10例,伤寒报告1例。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103例,占报告数的20.9%,其中肺结核报告80例,多为成人,且大学生多见;另外流行性腮腺炎报告23例,成人、儿童均有报告。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161例,占报告数的32.7%,其中乙肝报告34例,梅毒报告37例,尖锐湿疣报告63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无报告病例。

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我院1-3月报告煤气中毒病例共三起,均为轻症患者,来我院后经过高压氧治疗后均痊愈回家,并将上述三起事件报告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重点传染病分析:

流行性感冒:1-3月我院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为460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的1.8%。其中病例主要集中于25-60岁之间的青壮年。我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哨点医院,应加强流感样病例的检测及样本采集量,继续关注重症病例和聚集性发病现象,一旦出现聚集发病要及时上报,并协助疾控部门及时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工作。

手足口病:1-3月,我院手足口病报告68例,占报告数的13.8%,以农村患儿发病多见,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本季度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虽然较低,但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将会增加,通常4-7月份为高峰期,故应加强儿科及肠道门诊的诊治工作。

其他感染性腹泻:1-3月,我院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66例,占报告数的13.4%,与去年同期无明显异常,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将会上升,故我院要加大肠道门诊的管理力度,做好肠道传染病的诊治工作。

6、传染病报告质量统计:

2011年1-3月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3例,收集报告卡493张(不含重卡)无未及时报告卡,无未及时审核卡。不过仍有少数楣栏填写不全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将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及时与各科室负责人沟通,加强对临床医生疫情报告的培训和指导。

第四篇: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分析

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分析

总结分析青白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成效和经验。方法收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档案,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情况。结果青白江区共环境改造灭螺220余万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00 %;近5年来反复灭螺1347万m2;累计查病382893人次,化疗12153人次;30万人次参加了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100%。2009年以来连续2年未查到钉螺;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牛。结论青白江区通过综合治理,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传播阻断;成效;经验

成都市青白江区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经科学和系统调查证实青白江区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治血吸虫病,血防工作取得巨大的进展和成绩。198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国家标准。2010-11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的考核评估,青白江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现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防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青白江区于血吸虫病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资料,包含国土、气象、人口、农业、水利、林业、卫生和社发等部门的资料。收集整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档案,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和报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文件和方案等。收集青白江区1956-2010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情况,包含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的卫生、农业、水利、林业、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情况。

1.2 分析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青白江区各个时期血防工作情况。结果

2.1青白江区基本情况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平原和龙泉山系地区,面积378.56km2(上标),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96个行政自然村,现有人口40.68万人。东南与金堂县、龙泉驿区,西与新都区、北与广汉市相邻,东西长约25km,南北约50km,海拨最高为964m,最低为462m。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主要灌渠是东风渠,毗河和青白江贯穿全区,水系复杂,毗河以北为平原,毗河以南为浅丘。青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60C,年总降水1080.8mm。农业种植以大米、小麦为主情况。青白江区是成都市最早的工业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工业基地。

1956年,青白江区首次在大同公社一心村查见钉螺;1958年,大同公社确诊首例血吸虫病病例。经历年调查,全区共计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1个,流行村96个,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493849㎡,历史累计病人48784人,历史晚血病人189人,现存活36人,历史累计病牛1265头。

2.2青白江区血吸虫病防治历程 青白江区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以来,防治历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

2.2.1 调查摸底,制定规划阶段(1956-1962年)青白江区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掀起了查灭螺高潮,发现和治愈了大部分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畜,基本摸清了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2.2.2 全民动员,群防群控阶段(1963-1979年)青白江区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

开展查灭螺、查治病,以药物灭螺为主消灭复杂环境的钉螺。,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3 巩固成效,传播控制达标阶段(1980-1988年)青白江区提出了“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防治策略,全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查灭螺、查治病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我区螺情和病情,1988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2.2.4 科学防治、传播阻断达标阶段(1989-2010年)20世纪90年代青白江区执行了世行贷款控制血吸虫病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血防管理技术和理念。2006年来围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1,2],强化综合措施,2010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

2.3 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2.3.1 部门协调,综合治理 青白江区整合部门资源,2006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885.16万元开展综合治理。水务局在钉螺孳生环境整治沟渠404.42km,掏修农毛渠道99.57km,建设人饮工程11处,解决了11.405万人的饮水安全。园林局在有螺环境,植树造林220hm2。农发局建沼气池8272口,大中型沼气池63座(约9200m2),下湿田改造253.33hm2,以机代牛推广微耕机221台。区交通局结合钉螺孳生环境清理边沟885000m,清除杂草25850m2,清掏淤泥1000m3。2006年以来,青白江区以“生态立区”为首要发展战略,将血防工作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先后实施了“环保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工程”等专项行动,植树造林8500566.67hm2,生态绿地建设419hm2。青白江区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区,建立四川化工厂和成都钢铁厂等大型企业,征用大量土地133.33hm2,消灭98103m2钉螺;建立西部物流中心等征用土地173.33hm2,消灭钉螺128443m2。

通过综合治理,青白江区的有螺面积逐年减少,全区共环境改造灭螺220 h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00 %,有力地推动了我区血吸虫病阻断达标工作。

2.3.2 因地制宜,科学防治

2006年以来各乡镇(街道)每年反复查螺800 hm2以上,每年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泥敷、稻田浸杀等多种方法反复巩固灭螺500 hm2以上;每年监测查病6万人以上;每年畜牧部门检查全部的耕牛。近5年来累计查螺3051 hm2,解剖钉螺9381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反复灭螺1347 hm2;累计查病382893人次,血阳12153人次,粪检15674人次,未发现血吸虫病人,血清学阳性者全部规范化治疗;开展耕牛监测查病,血清学阳性全部治疗并做病原学检查;畜牧部门累计检查耕牛血清学检查4775头次,血清学阳性35头,全部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牛,扩大治疗35头。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建立起不明原因发热排查制度,排查2万余人。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共救助34人。利用广播电视等开展血防知识宣传,近30万人次参加了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全民参与血防工作。

从青白江区血防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血防科研工作。①开展耕牛市场的血吸虫病调查和监测,制定市场交易耕牛血吸虫防治管理策略和措施,有效控制通过耕牛交易输入血吸虫病传染源。②稻田灭螺试验:2006年以来稻田灭螺2355180m2。③血防信息管理系统研发:血防信息资料的管理是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从血防工作的需要出发,组织血防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发了基层血防信息管理软件,促进血防信息化工作进程,同时也在其他血防县推广应用。

2.4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青白江区血防与经济发展结合,钉螺面积逐年下降。2009年以来青白江区连续两年未查到钉螺;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牛3,4,5];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100%;收集和整理了历年原始资料,建立了全区11个乡镇96个行政村(社区)的血吸虫病情、螺情变化及监测巩固的完善系统资料,全部实现微机化管

理。2010年11月经过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卫生、畜牧、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的专家对青白江区的钉螺情况、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血防资料和综合治理等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讨论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青白江区委和区政府就把血防作为当地重要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分析青白江区血防经验,提取出当地较有特色的经验。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青白江区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领导小组,下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血防达标入目标管理。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血防达标工作例会,通报问题,限期整改;建立部门定点联系乡镇制度,区级61个部门定点联系96个流行村。

3.2 健全体系,强化管理 青白江区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区血吸虫病防治院为指导、乡镇公共卫生所为枢纽、村公共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在成都市实现3个率先:一是率先在各乡镇(街道)成立公共卫生所;二是在各公共卫生所率先建立血防专室,确定一名血防专管员和资料员专职从事血防工作;三是率先由政府在每个村聘任村公共卫生信息员从事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青白江区的三级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和“三各率先”保障了血防阻断达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血防科研与现场防治相结合耕牛是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6],青白江区唐家寺耕牛市场是西南最大的耕牛交易场所,为有效控制耕牛血吸虫病传染源的输入,开展耕牛市场的血吸虫病调查和监测,制定市场交易耕牛血吸虫防治管理策略和措施。免耕等农业耕作新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也造成稻田钉螺增加,传播隐患加剧[7,8],青白江区开展稻田灭螺方法探索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比较试验,总结出稻田浸杀灭螺技术,该法效果好,并在全区推广。

3.3 今后的思路与展望 青白江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血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为了巩固青白江区的血防成果,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3.2.1 依法防治,长抓不懈 血吸虫病阻断达标仅仅是青白江区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离血吸虫病的彻底消灭还有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程,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继续保证血防经费,保留一只与血防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3.2.2 科学防治,广泛宣传 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未改变,青白江区仍有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和条件,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隐患依然存在。加强流动人口和家畜交易管理,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9,10]。相关部门继续引进项目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治宣传,强化健康防病意识,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有效推进血防工作。

第五篇:艾滋病疫情分析

艾滋病疫情分析

分析仁寿县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及其因素,为疫情控制提供对策。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仁寿县2004-2008年AIDS疫情。结果 仁寿县自2004年出现首例AIDS病毒感染者来,年均发病率为0.66/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最高年份为2008年,发病24例,发病率为1.48/10万;发病以成年男性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4.3:1。结论 加强AIDS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重点人群监测干预力度,增加AIDS防治专项经费是控制AIDS疫情的有效措施。

当前,艾滋病防治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仁寿县艾滋病疫情逐年攀升,为有针对性落实防控措施,建立有效防控机制,控制疫情,减轻艾滋病带来危害,现对仁寿县2004-2008年AIDS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收集仁寿县2004-2008年艾滋病疫情监测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08年仁寿县AIDS疫情。2结果

2.1发病率

仁寿县自2004年出现首例AIDS病毒感染者以来,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最高年份为2008年,发病24例,发病率为1.48/10万(表1)。3讨论

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是内陆县、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交通不发达,社会经济相对滞后。在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04年~2008年,全县流动人口年均达30万。2008年艾滋病发病率为1.48/10万,是2004年的7.79倍,是2007年2.96倍,这与外出打工人员每年返乡,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仁寿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就业或创业,一部分人因在外打工过程中感染艾滋病有密切关系。

仁寿县艾滋病发病以成年男性农民为主[1],这因流动人口多为青壮年农民,很多是未婚或与配偶分离,脱离了家庭的约束和支持,又不能完全融入到所在城市的生活中,变成了相对自由和孤独的人群;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容易导致高危行为。而且,由于大部分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进行高危性行为时预防措施不足,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的易感性[2]。

在农村,广大农民受根深蒂固思想束缚,加之对性病艾滋病认识不足, 常把性病艾滋病与污秽、下流等同,艾滋病人在择业、工作、生活等方面常受到周围群众甚至亲人歧视[3]。2008年通过调查发现,仁寿县城市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4],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更低[3],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将是近阶段我县艾滋病防治重点工作。

在仁寿县献血人员和吸毒人员中,近年的监测相继发现了AIDS病毒感染者,提示,献血人员和吸毒人员将是仁寿县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对象。

近年来,随着仁寿县经济发展,文化娱乐行业蓬勃兴起。因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对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重视程度不够,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困难重重。根据国家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政府应增加艾滋病防治经费财政预算,应及时解决县防艾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问题,提高艾滋病咨询检测人群覆盖面,完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让各项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措施真正得以落实。其次,应积极争取加强艾滋病项目,加强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以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应各司其职,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国家“四面一关怀”政策,进一步做好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关怀救助工作。

下载潜山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潜山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传染病疫情分析

    2016年第一季度查房记录 一、本季度疫情上报汇总 本季度上报传染病共计 ,其中乙肝 例,丙肝 例,戊肝 ,梅毒 ,淋病 ,流行性腮腺炎 ,感染性腹泻 例,肺结核 例,死亡病例 。 二、本次查房......

    狂犬病疫情分析

    狂犬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07-2011年狂犬病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其防制......

    传染病疫情分析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2008年7月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一 基本情况 1、发病概况 (1) 发生病种: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3种......

    医院年度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5篇模版)

    甲路医院 年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 一、数据来源 我院各科室及辖区村卫生室上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 二、正文 (一)院内疫情概况 1、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全院各科室及辖区村卫生......

    海安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总结及附表(1-6)(曹)

    海安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总结 按照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要求,2009年我县对孙庄镇黄柯村、雅周镇杭窑村,曲塘镇富民村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较好地......

    艾滋病疫情监测分析

    艾滋病疫情监测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南充市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充市1995-2011年HIV/AIDS病例报告,以及近年来的哨......

    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

    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 第三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 一、本院传染病疫情 本院第三季度传染病人总数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病种分别为:疑似结核9例、细菌性痢疾3例;农民12例;分别分布......

    传染病疫情分析及通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分析及通报制度一、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二、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