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度工作汇报材1
门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门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全校师生对督查组各位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常规、整体提高”的发展思路,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全面完成了与教育局签订的责任目标,在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下面,我就今年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教职工70余名,学、生788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94名占学生总数的88.07%,设教学班21个。学校现有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学生公寓1幢面积2700多平方米。2012年国家安排“校安工程”2260万元专项资金对学校进行扩建,设计建筑面积11150.37平方米,含教学楼、宿舍、餐厅、实训车间等,工程完成后可容纳1500名学生在校就读,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学校党支部1个,党支部成员有党支部书记、专职副书记和委员。现有正式党员13名,学校有团委1个,团组织机构健全。设教师团支部1个、学生团支部12个,有团员近200名。2013年4月召开了门源县职业技术学校第二次教工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健全了工会组织机构。
二、所做的工作和措施
(一)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学校支部建设,夯实党建工作
1、着眼于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校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坚持每周一次 “三个代理论学习制度,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中央、省、地、县各种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十八大开幕式、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校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坚持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学习或教研活动,全年组织学习30 余次,通过记笔记,写心得体会,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养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篇: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
***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
***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县职业教育的龙头。是一所新兴的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
今年我校计划开设个专业:农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食用菌专业、政法专业、机电专业、旅游专业、音乐专业、美术专业、食品专业、计算机专业、印刷专业。计划招收人,每个专业两个班,每班名学生。
目前学校的招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学校全体教职工在中招和高招前,到全县每所高中和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放暑假后,全校教职工仍不休息,深入到全县各个自然村进行招生宣传。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
1、学校需要一所拥有个标准班的教学楼和能容纳人的寝室楼。
2、需要一所实验楼。实验楼应配有农学、畜牧兽医、食用菌、机电、食品,五个标准化实验室,一个琴房、一个专业画室、四个配有台电脑的电脑室。
3、需要十亩试验田。
4、人员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学校目前人员编制仍是 1
****年编办核定的编制人数人,且专业教师所占比例编低,仅为%,建议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人员投入,增加人员编制,逐步解决老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课老师比例过小的问题。
5、多头管理不利于统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职业教育,分别侧重于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各自为政不利于统筹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和资源闲臵,并在招生上形成恶性竞争。
三、今后工作打算
1、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攻关计划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能力,保持县职业技术学校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加大学校招生工作的力度,扩大学校在校生规模,促使县职业技术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3、广开办学渠道,加强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在巩固已有成人中专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与一至两所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分校。
***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打造四精校园
建设实力机电 品味机电 幸福机电
---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
2012年6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打造四精校园
建设实力机电 品味机电 幸福机电
---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
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位于西安市西关南小巷16号,1981年建校,1985年开始创办职业技术教育,1999年晋升为西安市重点职业学校,2009年9月,被评为西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元月顺利通过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验收,被评为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先进集体、2011年被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国家关工委确立为全国青少年德育培养实验基地单位,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文明校园,莲湖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学校开设有制冷空调、电子电器、电子技术、动漫设计、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特色班、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酒店管理等四大类十个专业。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学校努力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资近1400万元建起了中央空调模拟实验室、制冷制热原理实验室、变频空调实验室、电工技能实验室、电工实训考核实验室、电工电子原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智能数字视听多功能实验室、电子装配室、制冷维修车间等十二个实验、实训、装配、维修教室和实习车间,建起了拥有800台电脑的17个计 算机房的国家级计算机实训基地。学校网管中心、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到位,20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当前现代化教学需求。当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尤其是制冷、电工、电子类、计算机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在西北地区同类中等职业学校中处于一流水平。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正式教职工79人,在册学生2030名。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莲湖区党代会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打造“校园精致、专业精品、师资精湛、学技精良”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实力机电、品味机电、幸福机电而努力工作。现就我校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注重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全面推行教学与课程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1、专业建设:
2009年以来,我校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学校品牌。一方面,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知名度得以迅速提升,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较好地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做大做强三个传统专业:制冷空调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打造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一个精品专业:重点打造北大青鸟ACCP特色班,使之成为西北地区IT职业培训领域 最有竞争力的品牌;开发三个新专业:动漫设计、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专业。
2、教学管理
1)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充分重视课程建设,加快步伐全面推动校内课程改革。广泛深入课堂、深入外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臵及课时比例。从生源实际出发,坚决删除难度过大、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大的课程;根据就业的需求增加人文课程;突出技能和实操课程,增加实操课时。通过课程改革,使课程设臵与学生的基本情况相适应,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形成我校的课程特色。
2)教学方法改革
充分重视教学质量,加大力度,全面推动校内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坚决打破重理论、轻实践、不动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实操训练、职业技能的传授上;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改革,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立教学难点和教学进度;倡导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教学,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追求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教就确保学生愿意学、且能学会。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特色的教学风格。3)教学质量监控
在教学质量监控上,学校严格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层次教学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用工单位需求,灵活执行,学校建立专家委员会听课、评课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指导,结合学生评议,不断改进教学,加强对教学的质量监控。
学校改革评价机制与学业考评方式。公共课全面取消期中、期末考试,以过程考评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按等级登记学分;专业课考评以能力考察为主,期中、期末考试以实操考试为主,采取开卷形式。
3、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有长远规划、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教师素质提高快,专业带头人水平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重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学历、实践能力、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开展了有校本特色的培训活动。
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全面落实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切实解决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学校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课教师偏少、理论课教师富余、实操指导教师短缺的现状。实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强化教师技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吸引更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我校来任教,并面向社会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我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4、学籍管理
加强学籍管理工作,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措施,是落实国家中职资助和免费政策的重要保证。做好 学籍管理,有利于推动 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我校能够严格按照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学籍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从新生入学时就做到以统一的数据库结构上报新生录取备案的电子信息、按照统一按报送数据库中学生的身份证号命名的要求送新生电子图像信息、学生学籍异动,如: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等,分别在学籍备案期间集中办理。具体办理办法执行《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教职成„2010‟7号),按照规定给符合毕业的学生如期办理毕业证。
5、资助管理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加强了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的管理,完善了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各项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心理帮助相结合,奖励与资助相结合,国家资助,学校资助与个人自助相结合的完整扶助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始终把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工 作摆在管理的重要位臵上。成立了助学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邓高荣校长担任,副组长由黄友顺副校长担任。成员有李嫩霞、张刚、黄小鹏、吴双、陈君。确保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经汇总我校 2010年春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1022人,2010年秋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1075人,2011年春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543人。
2010年春季免学费学生共计320人,2010年秋季免学费学生共计352人,2011年春季免学费学生共计352人。
二、德育工作
1、教育管理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近年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化”德育模式。即:一是养成教育常规化。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主题教育系列化。学校开展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三好学生等评比活动,促进文明风气的形成。三是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四是教育形式多样化。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开展征文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听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报告,上街为民服务活动,开展多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竞赛活动。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课改革迫在眉睫,针对我校 实际,我们转变德育观念,构建新的德育课程观,不拘泥于教材,紧扣时事编教材,用好身边教材,“职业生涯设计”进教材。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切实指导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2、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师,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班主任队伍对学校发展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部于2004年10月25日颁布),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在学校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真正的落实。坚持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连年以“一案一例”为主题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极大的推动了班主任队伍建设。
3、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坚持创建和谐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的理念,厚爱严管,实施人性化管理、人文化关怀,形成了“厚德、博艺、敬业、乐群”的学校精神。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中职学生的风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结合形势全方位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我校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各门课程的德育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二是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艺术、体育和学 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我们经常性组织各种各样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学校校中层以上领导及部分教师舍小家、顾大家,学校组织全体住校生燃放烟花,和同学们一起庆祝这一喜庆的节日,五彩缤纷的礼花,将夜幕中的校园装扮的异常美丽,师生们在校园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亲亲的师生情;中秋节、端午节等到来之时,与住校生一起吃月饼、吃粽子,看电影,搞联欢,共度佳节。还有,圣诞篝火晚会、元旦文艺会演、学生才艺竞赛、趣味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三跳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到一起,校园已融合成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三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学校工作的“第二课堂”和“隐形教室”,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随着校园美化、净化、静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寓善于美、寓教于乐,营造了整洁、优美和浓郁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四是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各个纪念日和教育专题,进行了一系列诸如尊师重教、革命理想、革命传统、禁毒、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4、健康教育
学校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校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多种 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保健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转变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功能,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健康教育”环境。我们通过不定期对学生开展健康保健宣传活动,举行卫生救护演习,举办健康保健知识图片展、健康保健知识竞赛、环境污染实地考察和环保知识征文比赛,溺水、地震、火灾自救模拟演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与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大量调查摸底,建立了心理问题学生跟踪档案,并以班级为单位,由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校园安全
我们要求全校师生牢牢树立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我们不断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加强技防建设,安装监控设备,完善各项预案,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安全保卫,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用实际行动打造了平安校园。
三、招生安臵
学校高度重视 招生工作,坚持把落实招生工作做为推进学校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落实力度,完成了区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取得了明显实效。
学校在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有制度、有规划、有组织、有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服务与管理。招生安臵办详细制定了实习生跟踪管理办法,将学生实习期间,管理教师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制定了详细预案,真正做到了实习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有章可依,学生有事能得到及时处理。目前,我校制冷专业、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电器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的电子电器产品制造行业、西安市各星级宾馆及大型超市工程部、西安市各大电器销售及售后服务行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工程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有用工需求。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设计三个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国电信、陕西移动数字通信、华道数据公司、西安市各大超市、酒店宾馆、广告公司。学校建立的实习就业安臵网络主要协办单位:中日合资大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庆安制冷有限公司、美的空调西北代理处、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宁电器、人人乐超市、陕西省电子产品研究所、西安西谷微电子公司、陕西瑞远电子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
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历经近30年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几代机电人薪火相传,逐步由一个仅有十几间平房、几十个学生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发展成为一所省内颇具影响力的工科类专业学校。学 校已为西安市、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输送了6000多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省市区各类荣誉200多项。省教育厅杨希文厅长、原团省委卫华书记、原市教育局张建国局长、区委张民生书记等省、市、区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当代陕西、华商报、西安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给予报道。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莲湖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兄弟学校的关心与支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以构建四精校园为抓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建设实力、品味、幸福机电,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人大视察)
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工作汇报
(县人大视察)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省教育厅备案和考核认定的全省合格职业高级中学,州教育局考核认定的州级重点职业学校,县上确定的全县劳务培训基地,中国扶贫发展中心西北办事处认定的涉外劳务临夏州工作站,临夏州人事劳动局批准的临夏州第1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占地35亩(包括北塬分校),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其中北塬分校1600多平方米已成D级危房,现有教职工58人,职业中专生925人,开设有建筑施工、汽车维修、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五个职业中专(高中)专业;服装制作、美容美发、牛肉拉面、砖雕、工程资料员、钢筋工、电焊工、葫芦雕刻十个短期技术专业。
二、近几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家、省州劳务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我县实际,以破解农民增收难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培养更多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充分发挥师资优势,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为全县扶贫培训和输转工作做了一所农村职校应该做的工作。
(一)、加大招生工作力度
在招生工作中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我县初、高中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毕业生逐年增多,每年5000人左右,综合升学率为60%左右,每年有2000多人过早地走向社会,他们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无一技之长,成为潜在的失业人员和低收入打工者,不能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此,我校近两年将毕业后的初、高中生作为招生、培训的重点对象。县文教体局将招生工作纳入文教体局工作计划,给各普通中学下达向职校输送学生指标,以提高初、高中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各中学积极配合我校的招生工作,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学校给每一个教职工分配招生工作任务,走乡串村,摸清培训 对象,动员入学。近两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走在了全州职教工作的前列。2007年中职生招生突破了300人,2008年突破了400人,2009年突破了500人(包括县人事劳动局所招“两后生”)。今年招生正在进行中。
(二)、积极开展短期培训
学校在抓好校内长班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和设备作用,还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主动与有关单位联系、协作,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或在乡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短期专业技术培训。在培训中,我们改变以往所有专业、人员集中到学校培训的模式,从2007年开始组织教师走出校门,把培训班办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仅建筑瓦工、拉面、餐饮、服装缝纫四个专业7-10月份在榆林、漫路、莫泥沟、红台、南塬、营滩等12个乡镇举办培训班25个,将近1200多名群众参加了培训。这样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接受培训,而且减少了学校和群众的开支。2009年在本校开展服装制作、美容美发、牛肉拉面、建筑技术等培训的基础上,先后与北塬乡、莲花乡联合开展了蔬菜大棚、花椒种植等农业技术培训335人(次),与尹集镇文化站联合培训民族刺绣技术323人(次),与桥寺乡、河西乡联合开展葫芦雕刻技术培训155多人(次)。今年先后在马集、尹集、北塬等乡镇培训牛肉拉面师300人,计划培训500人。在给培训后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的同时考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三)、启动了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工作
贫困家庭 “两后生”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雨露计划”和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根据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及省扶贫办《关于印发〈贫困户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计划试点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要求,我校从2007年起承担培训任务,启动了临夏县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工作。2007年经筛选落实了符合条件的52人,2008年480人,2009年208人。
培训对象主要为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未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补助一年,国家扶贫资金给每个受训人员 经费补贴1500元;初中毕业生补助两年,第一年1500元,第二年1000元。这些学员实行定单培训的方法,在我校学习半年或一年后将全部由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安排实习和就业岗位。并对学员的就业长期跟踪指导服务。
(四)、疏通了就业渠道
学校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院校企业的联合办学,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将建筑施工专业挂靠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天津市北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以 “1+1+1”、“0.5+0.5+1”的办学模式联合培养初、高中生(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学习一年,再到联办学校学习一年,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高中毕业生在本校学习半年,再到联办学校学习半年,第二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全部由联办学校安置就业岗位。这使我校学生的就业门路更加广阔,将有效解决我校学生就业。今年又与山东民族技师学院达成联办大专班的协议,迈出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
为了做好培训后学员转移就业安置工作,学校与天津服装进出口公司、青岛三永服装有限公司、北京运通泰制衣有限公司、西城公安分局保安公司、炫麟安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订单式培训关系,向北京、天津、青岛等地输出服装制作、保安等短期培训专业学员。与江苏盛泰服装厂联合,成立了“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盛泰服装厂”,解决服装专业学生实习就业问题。与中国扶贫发展中心西北办事处联合开展海外劳务招工,通过中国舟山渔业远洋公司在海外输出了17名渔工,我校被认定为临夏州海外劳务工作站。
近几年培养的建筑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在临夏、兰州、青海西宁、上海、深圳等地各建筑工程公司就业,月收入在1200—3500元之间。电子专业部分毕业生已在青岛、天津等电子企业就业,服装专业电动机缝纫班180多名学员已在天津、北京等地制衣企业就业,保安班128名学员在北京保安公司就业。目前,这些学员工作稳定,月收入均在1500-2500元之间,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五)、改善了办学硬件条件
学校领导积极努力,多方奔走,取得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劳 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配制了110台电动缝纫机,购置了课桌凳200套,床板20块,高低床 60 副,以及电工示教板、仪表(盘)、电焊机、拉面操作台等一大批教学实习设备。从教育系统争取到了20万元的教学设备购置款,学校购买了教学挂图、石膏像等一批教学急需的设施,2007年底装配了价值10万元的电子实训室,2008年底购置了价值38万元的汽车维修设备,在临夏市建成了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2009年投资8万元装配了20台微机的计算机教室,出资3万元购置建筑专业测量仪器全站仪一台,有效解决我校实践教学设施少、实习试验开出率低的问题。
学校在县文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10万元修建10间学生宿舍的项目,并配套了110套高低床和250条毛毡,学校自筹8万元对总校和分校危房进行了改造,有效解决了我校学生住宿紧张、条件差的问题。学校筹措资金,更换了开水锅炉,与村委协商拉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师生吃水问题。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学校出资34000元,硬化了校门外道路。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劳动力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学校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在充分调查论证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施工、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五个职业中专专业;在教学中以就业为目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教师上好校内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公司兼职学习,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近几年毕业生对口率高达90%,尤其使建筑施工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8%。
三、存在问题: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农村劳动力21万多人,相对剩余劳动力19.6万人,就业门路窄,收入低,农民工培训任务重。加上全县每年有初、高中毕业生有5000多人,除少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外,大部分毕业生将走向社会,他们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苦力型劳动来获取较低的报酬,无法脱贫致富。因此,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观念落后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支柱,必须协调发展,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我县现状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文化知识,轻技能培养,正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2、国家对学生补助力度大,但对学校投入少。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较少,学校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办学经费紧张。
3、学校现有两处办学场所,但北塬分校所有建筑物已成为D级危房,不能使用,新集总校只能容纳200多人住宿、学习,学校的教学规模、硬件设施还远滞后于社会需求,现有的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我县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4、双师型专业教师紧缺,学校部分专业实践教学无法开展。
四、建议与对策: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县上以现有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成立临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机构,建立真正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加大政府“三教”统筹的力度,集中县上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将各部门各口培训纳入职教中心培训计划。
2、县上应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努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硬件环境。
3、以后录用大学毕业生时,重点考虑职校双师型师资紧缺状况,调整充实专业课教师。
4、将现有学校和分校资源进行整合,两处校址合并,建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5、加大《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转变观念,认识县情,调整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宣传动员更多地初中毕业生上职校,使高中阶段学生数比例逐渐接近国家提倡的1:1比例结构(职业高中生数:普通高中生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
第五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校、中国陶行知实验学校、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点、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报考点、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XX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XX市公共实训基地、XX市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基地)、XX市职业教育中心挂靠校。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在陈国清书记的帮助、牵线下,省和中央争取到项目资金2456万元,XX市财政投入1356.6万元。削除了历史校建债务及利息900多万元,建设了实训楼3210平方米,三百米塑胶跑道体育场。在建实训楼2553平方米。拟建学员生活楼3200平方米、教学楼5078平方米。近年添置设备600万元,正在采购新设备660万元。目前学校主校区占地面积6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27783平方米,是福建省XX市中职学校第一所花园式校园,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5人,在144人的专任教师队伍中,专业课教师82人,“双师型”教师69人,高级教师37人,本科以上学历135人,研究生10人,其中录取在读8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栋实训大楼,设有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家电制冷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美工室、美容实训室、普车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计算机房、琴房、财会模拟室、练功房以及舞蹈厅等28个实训室(车间),同时学校还积极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电机生产实训基地和按摩器生产实训基地。特别是国家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备量足质优,耗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机电和数控实践车间2个,学校目前设备总值达1575万元(含正在采购的660万元)。
学校治学严谨,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绩斐然。银雕专业学生参与制作的《金陵十二钗宫扇银雕》获得“十一届中国艺术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多项目获奖。学校创新管理,锐意进取,也多次获得表彰。2007年8月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09年10月,被XX市委、市政府授予“XX市第十届文明学校”,2010年7月被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评为“福建省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2011年9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标准化县级职教中心”,2012年学校被市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授予“平安先行学校”,学校组织师生参加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和教育部。中央文明委组织“文明风采竞赛”集体项目,《选村官》获省一等奖,《中华才艺表演》获全国三等奖。成为闽东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及福建省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二、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围绕加快海西建设战略目标,结合福安“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的优势,更新观念、面向市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了稳步发展的办学新路。
(一)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突出区域优势
学校专业设置“重应用、创优势、育特色、创品牌”,贴近福安机电、茶叶、白云山旅游风景区等市场需要,目前开设15个专业,其中骨干专业有国家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市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财会电算化专业。专业设置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服务,学生学有所成,就业有路,具有较高的就业保障。十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不少毕业生都成为当地机电行业的领军人物。学校社会声誉好,学生踊跃就读,近三年来招生数呈上升趋势,2012年在全市初中毕业生锐减的情况下,立足本市面向全区普通中学,录取全日制新生785人,招生数位居XX市同类学校第一。参加高职单招考试毕业生210人,上线率达99%,6人被福建师范大学本科录取(全省只收120本科生)。现有中职在校生3466人(其中成人465名),成为闽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多层次办学,开展校企合作形式多样
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层次办学,与企业、院校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与省内外许多知名大型企业及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教合一,成绩突出。(1)立足地域优势,做精做大特色专业
从1980年秋开设全县第一个机械专业职高班起,福安职校人就立足“中国电机电器城”的XX市,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职校办学之道。早在2004年,学校的机电专业与远东机电集团、万达电机、亚南电机等6家企业联合办学,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并提供一定的技术员为兼职教师,接纳学校毕业生就业,委托学校“订单”培养等。2007年在全体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授予福建省机电技术示范基地学校。通过几年的艰辛努力,机电专业成为2011年创建国家示范专业点。2011年XX市依托我校成立“XX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由XX市机电类职业学校、企业以及协会90多家共同参与组成,为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同时XX市区域共享实训基地(机电、电子、数控中心)落户我校,进一步增强我校特色专业的办学实力。2012年学校组织了962人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涉及13个工种。同时还组织156名同学到校外鉴定机构参加会计电算化证等考试,学生“双证率”达到94.24%。
(2)依托企业,走“校企零距离对接”式教育之路,实现校企双赢。近几年学校依托行业、立足福安,一直把建立一支双师型、职业化、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XX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到社会上招聘适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中。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能与企业对接,学校还从企业中选聘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使学校专业教学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也注重培养教师的实操能力。自从2008年开始,每年暑假均派3—5名年轻教师下工厂跟师傅学习。通过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师资队伍培养,走“校企零距离对接”式教育之路,实现了校企双赢。教师“职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三年来,我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目前,15个专业均与企业及相关单位联办。今年除了巩固与原有单位合作外,又与XX市福新交通技术培训有限公司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支持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与教学实践,还与厦门愫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对美妆专业实行联合办学。学校还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培训专业涉及计算机、客房服务、电工、幼儿教育、营销、会计、电焊、数控、嵌线、绕线、整线及电机装配等专业,三年来共培训7000多人次,为促进XX市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缓解企业用工荒及加快下岗工人再就业,实现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3)立足学生专业成长,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就业服务。
学校坚持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综合素养的教学之路。从企业文化与人文关怀角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进企业参观代替春游秋游,让学生在企业的车间、生产线、成品包装间熟悉专业生产,了解企业管理程序;参与企业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理解企业文化内涵;以实训代替了模拟实验,依靠便利的地理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进企业实训,充实学生技能操作内容,促成学生的专业提升。同时,加强实训教学,突出技能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全校性技能竞赛和展示来检查技能教学效果,通过技能竞赛来促进教学。学校坚持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和学业证书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的学制为三年,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实习期间,注重培养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实习学生与学校合作企业积极互动,把课堂与车间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了“课堂办在车间里,车间培养出人才”的办学方针,实施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强化就业服务,维护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和合法权益。学校成立了招生就业处等专门机构,负责就业市场的开拓、顶岗就业和就业学生的管理,定期深入到就业企业和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工资福利待遇、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学生就业工作“家长放心、学校宽心、社会省心”,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加强学生的就业工作近几年学校每年平均举办一次校企供需见面会。2012年6月承办了“校企供需见面会”,此次见面会经过学校的认真考察和甄选,有90多家用人单位前来揽才。其中,包括了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厦门tdk公司、厦门兴航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100多个,吸引我校毕业生900多名前来应聘。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总数远远超过学校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数,实现了学生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通过此次的供需见面会与企事业单位签约的学生有700多个,初步签约率达到80%以上。
(三)重视教、研、练结合,加强师生的实践技能
学校重视教、研、练结合,加强师生的实践技能,协调学科建设,加强基础课、精选专业课、强化技能课,扩大选修课,重视德育课,增加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的“四新”教育,积极探索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确保弹性学分制有序开展。在实践教学上,近几年,校实训处依照二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好中差搭配,由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带队,多次安排机电、数控、电子、幼教、旅游等专业学生分别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锻炼。校实训处和实习单位密切配合,严密督查,跟踪落实,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切实的锻炼,为第三年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学校还重视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安排到德国培训3人,安排到国家培训8人,安排省级培训39人,市级18人。2012年安排培训情况如下:
1、选派陈文滔、王富义、谢方军3位老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派林菁菁、林钰、林功品、缪凌露、林建峰、郑阿贞、林羽、蔡水林等8位老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2、鼓励阮宇、林功品、陈闽蜀3位老师暑期下企业锻炼。
3、鼓励在职教师考研。目前8位老师被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就读。
4、组织90多位老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考证,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已升89人,专业老师达90%。
5、去年组织新分配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谢方军、阮绮霞开发“网络课程”获福建省“三优联评”;郭炜洁、林菁菁两位老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学设计说课比赛一等奖;郭荣、雷郭平、苏丽菊、余婷婷等四位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获得三等奖;钟奶荣、雷陈芳、缪巧辉等三位同学参加省“文明风采”竞赛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黄叶青老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大型音乐展演赛作词金奖。今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微课堂”竞赛也取得优异成绩。郭炜洁获一等奖,林钰获二等奖,王富义、范锦华、王玮琳获三等奖。
6、组织并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在2012年福建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中,陈平、雷清华同学获《机电一体化项目》一等奖,代表福建队参加国赛,并获三等奖;林辉、林疏链同学获《机电一体项目》二等奖;潘霖同学获《工业产品设计cad制作》三等奖。
3、郑鹏、吕国辉、雷廷周、李昕华、彭惠英、关心六位同学在XX市竞赛获一、二、三等奖。2013年组织林疏链、林辉等13位学生,8个项目代表XX市参加省赛,获得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5人;组织钟幼菊等23位同学参加“福莆宁”三市技能联赛,取得优异成绩。一等奖6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
三、发展思路
学校围绕加快海西建设战略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遵循“德育为首、技能为本、开放办学、服务经济”的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实行“2+1”中等职业教育,兼设函授大专、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渠道,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观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从学实用技能开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坚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坚持人性化的心理辅导,达到和谐德育效果;坚持“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的办学宗旨,提高办学声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办学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走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争取用两年时间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