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人本服务理念 建设新型和谐社区-1
坚持人本理念 构建和谐新社区
*****街道积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立足街道实际,围绕“民主管理、环境优美、服务保障、平安温馨、诚信文明、学习创新”的六型和谐社区标准,把深化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列入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街道关于推进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实施意见》,以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积极探索创建和谐社区的新机制、新路子、新载体。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载体,从多方面、深层次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不断使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享受到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全街道社会和谐。
多年来的社区建设实践证明,社区文化是创建“和谐社区”的灵魂与内在凝聚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居民思想道德建设也已成为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街道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创新文明载体,提高居民人性化水平,推动了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开展。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我们坚持贴近社区实际、贴近居民生活的原则,创新社区文明活动的载体,充实创建内容,积极吸引居民,使社区文明活动的重心逐步向社区、楼院、家庭延伸。街道文明办在充分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社区居民文明公约》,在社区居民中深入开展三爱(爱城市、爱社区、爱家庭)、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 1 德、家庭美德)、三知(法律知识、科普知识、文化知识)等活动。为营造社区邻里和睦、行为文明的社区新风尚;在15个社区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市民文明公约》、《中华二十四孝》《八荣八耻荣辱观》等内容张贴在墙壁上,以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充分利用社区市民学校、科普学校等社区精神文明、文化教育阵地,注重与驻社区单位进行共驻共建和实现资源共享,向社区居民开放各类文化活动设施,将先进的文化渗透到群众生活中。街道***社区与驻社区的物业管理公司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体育进社区”活动,每年都举办1次爱国主义电影周、仲夏广场音乐会、趣味运动会,组织居民观看《地道战》、《英雄儿女》、《高山下的花环》等爱国主义影片,居民表演钢琴、萨克斯等高雅音乐,举办居民拔河、双人跳、慢骑自行车等比赛活动,通过融洽的社区共驻共建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陶冶了居民的情操。
三是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居民文明交往活动,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倡导邻里文明交往,为社区居民群众搭建交往的平台,也是化解矛盾、缓解社会压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面。街道以“争做文明***人”为主线,通过创建“和睦楼院、和睦楼道、和睦家庭”等形式,大力开展倡导“千金买房,万金买邻”、“同在社区住,都是一家人”和睦邻里创建活动。同时以社区调委会为主导,及时调解邻里之间产生的矛盾,促进邻里友好交流,融洽邻里关系。街道党工委每年对各社区开展的文明社区、文明楼、文明户创建活动进行挂牌表彰。到目前全街道共建成市级文明社区10 个,区级文明社区13个,2 评选出文明楼210栋,文明家庭820户。
在此基础上,街道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活动,坚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在社区开展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活动,供居民选择。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举办书法、绘画、健身培训班,开办营养保健、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讲座;针对青少年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普讲座、科技夏令营等活动;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渴望,举办一系列职工技能培训。
第二篇:坚持“人本
坚持“人本·诚信·科技”企业文化理念
打造百年和谐幸福民营企业
山东华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恩云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创新的文化是新世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和保障。企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有着丰富的内涵,作用于员工的内心世界,产生群体意识,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搏击日趋激烈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构建一个切合企业发展需要,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文化体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的问题。现从团队建设,程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建设及企业软实力建设等方面,并结合作者所在企业实际运用情况,谈一谈个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窥之见。
一、加强员工团队建设,打造自发工作的高效团队
企业坚持加强团队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在员工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同时,企业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举办30—40期内部外部学习培训活动,并通过严格科学的绩效考核,保持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斗志和动力,责任、激励同在的和谐氛围已初步形成。各级管理人员的战斗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员工对管理团队满意度较高,靠得住、有能力、干实事、绩效好的管理团队基本形成,整体呈现 1
出“班子团结、员工拥护、业绩优秀”的良好局面。
在员工队伍建设上,为适应近年来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形势,企业积极引进社会成熟人才,特别是针对发展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战略需求,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紧缺人才加盟华元,缓解了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与此同时,企业将接收大中专学生作为人才引进的主渠道,每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20—30人,并通过开展以师带徒、学干结合等形式,加速了青年学生的成才。在加快人才引进的同时,企业也注重对现有员工潜力的挖掘和培养,通过创新理念,形成了梯队培养、配备合理的可喜局面。在薪酬管理上,改革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薪酬体系,并根据运行情况持续改进,员工薪酬持续提高,保持了年均20%的增幅,达到了诸城同行业较高的水平,对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集团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程序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审时度势,先后提出并积极实施程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执行力建设。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推进管理的程序化。集团上下进一步强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意识,强化“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规则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机制。在制度层面上,健全内控体系,建立业绩考核管理平台,并实现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管理的深度、广度与精度。对现有的管理程序进行完善、优化,加强效率性、可操作性。完善和优化管理程序,严格过程控制;加强过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集团全体上下以持续改进的心态和务实的行动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程序,提高效率和管理品质。
二是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精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集团深刻意识到,现在的建筑市场只有通过精细管理才能稍有微利。企业将控制成本,内部挖潜作为精细管理的主要内容,继续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规范成本核算,加大各部门在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支出上的责任,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创新理念,运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集团的管理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轨道,把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透,保证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每个部室都针对各自工作特点,将办事程序和流程设置成表格箭头式工作程序,公布至各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推动集团精细管理的贯彻实施。
三是全面提升执行力建设。执行力建设是个永恒的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三分靠策划,七分靠执行。集团积极倡导“今日事今日毕”工作的理念。注重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引导全体员工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执行力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完善工作作风,协调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着力营造团结向上、奋发有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引导员工消除“干事越多失误越多,不干事不会出差错”的错误认识,放下包袱,敢闯敢干,不断研究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开创新局面,切实把执行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执行力建设的全面开展,在企业内部培养凝聚“四种风气”,即形成努力学习的风气,团结协作的风气,勤奋务实的风气,事事着眼企业发展大局的风气。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三快三办”,即:办事决策、工作服务、执行落实做到反应快、节奏快、反馈快;对领导随时安排的工作,要有令必行“坚决办”,对各部室、区域的急切问题,高效快捷“立即办”,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想方设法“积极办”。突出业绩导向,优化工作流程,将办文、办会、办事的各个方面以及每一个岗位职责都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对重点工作列出“时间表”和“线路图”,使纵向的层次更明晰,横向的层次更协调,形成“动有其轨,静有其位”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加强企业软环境建设,推动“人本·诚信·科技”主流文化落地 集团通过加强党群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积极探索新体制下企业文化工作的新途径。切实围绕“发展、转型、团队、文化”等关键词做好文章,推进党群工作在经济发展、团队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党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在打造模范、宣传企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作为。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拔河比赛、登山励志比赛,感恩文化、倡导亲情等文体活动,每年评选感动华元模范人物、开展慈心一日捐、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扶贫济困等等,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同时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报道紧密结合起来,在内部运用好集团网站、《华元》杂志、移动飞信等平台及时宣传企业战略、方针,做好梯次宣讲,使集团的战略方针深入每名员工人心。对外要利用好电视、报纸、网络等公共传媒,宣传企业形象、项目,促进集团品牌建设,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集团主流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培育、打造,已基本成型,并进入耕耘期和成长期。集团继续在总结提炼、宣贯倡导、领导表率、全员参与等环节下功夫,使华元主流文化真正渗透到肌体中、融化到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上。尤其是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一步扩大华元主流文化的社会影响,真正将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制胜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信息:李恩云,1983年1月,中党党员,大学学历,政工师,山东华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办公室科长,现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及文化宣传工作。
通讯地址:山东省诸城市东武街2号华元大厦十楼办公室
电话:0536-6064576;***邮编:262200
第三篇:坚持人本管理
坚持人本管理,锻造和谐矿区
构建安定、团结、持续、有效、健康、发展的和谐矿区,就必须以人为中心,就是要在人本管理上下功夫,就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造适合企业员工发展的平台,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肯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从而安于工作,用心工作,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一、坚持人本管理,构建和谐矿区,要在安全上“落实”
安全是天,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是煤炭企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只有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保证矿区稳定、和谐发展。刘桥一矿在构建和谐矿区落实人本管理上,牢固树立“安全可防可控、成败在于管理”的理念,树立“安全是第一责任”、“安全不能代表一切、但能否定一切”的安全新理念,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是矿井和谐发展的“保障线”,是干部政治生命的“稳定器”,是矿工生命的“守护神”。同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科学管理上落实责任追究体系,在员工的情感需要上落实人性化管理,并以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基础,以现场安全管理为重点,扎实推进 “
三、三”建设:即动态达标、事故系统追查和安全信息闭合管理“三项”建设和基层、基础和基本技能“三基”建设,着力抓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两个重点,重点加大动态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严厉查处“三违”行为,大力推进安全 文化建设,提升安全效果。
此外,通过建章立制,做到了安全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对设计优化、规程编制、过程控制等作出了严格细致的要求。《零星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对零星工程采取了闭合式管理。《间断生产追查分析制度》,对发生的间断生产事故,坚持系统追查、处理。《外委工程管理办法》,把北风井等外委工程纳入了安全生产统一管理。
二、坚持人本管理,构建和谐矿区,要在科学发展上“细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载体,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抓住发展主题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纵观中国大小企业,无论是构建和谐社区,还是构建和谐矿区,都需要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青岛的海尔、日本的松下,声誉响彻海内外,除了有过硬的生产技术、质量构造等,更离不开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刘桥一矿坚持把工作生产中的精细化具体落实到构建和谐矿区的生产实践中去,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以精减、细化为根本,以和谐、高效为目标,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巧,把每道工序精简到最简便、灵活的方式,全面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
(一)在生产管理方面,在“安全、经济、人性化”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抓源头,优化设计;抓环节,优化系统;抓关键,优化工艺流程;抓调配,优化劳动组合;抓工效,优化工时利用,做到精简流程、工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工作落实到班组、兑现到个人,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按照“均衡生产、合理等待”的原则,正确处理了生产与生产准备的关系,定期召开技术、地测、调度等部门有关人员会议,认真研究生产接替方案,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做到了适时准确、长短兼顾。
(二)在经营管理方面,坚持“增产增效、提质增效、降耗增效、减人增效”思路不动摇,从生产源头抓起,从提高煤炭质量入手,以成本对标管理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矿区活动,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强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同时按照有关制度,确定不同单位工资定额、材料消耗等费用指标,月月考核、奖罚兑现。此外还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复用活动,把报废巷道、物资回收作为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Ⅱ443、Ⅱ
4210、Ⅱ461、Ⅱ6512、Ⅱ641等系统进行了回收。
(三)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全面推行了采掘系统扁平化管理,实施“四卡闭环考核、三工动态转换”,实行联责考核和安全质量技能结构工资制,初步形成了员工工资随单位效益变化和技能高低升降的分配机制,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目前,采掘区队管理模式、机运专业管理模式先后在集团公司得到了推广和应用;Ⅱ643大倾角采煤法、机巷皮带机拐弯装置等CIA项目被集团公司成功推介。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以“三减”工作为平台,通过政策制定、机构整合,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局面,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在工作作风管理上,严格了干部九项制度:即跟值班制度、晚间进矿签到制度、下井带班制度、禁酒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分管工作信息闭合管理制度。同时注重整顿机关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出现,避免工作中相互推委、扯皮现象发生。
三、坚持人本管理,构建和谐矿区,要在民心管理上“夯实”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分享改革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矿区,不是闪光的标签、时髦的口号,而是要使广大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只有员工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建设和谐矿区才有物质基础,和谐矿区的境界才能不断提升。
(一)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以民心巩固和谐。把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作为检验和谐矿区建设的试金石。整修了员工食堂,配备了设备,对井下员工实行营养套餐,同时补发了班中餐,大幅提高班中餐标准,对员工宿舍进行了翻修,全力做好农民工转制工作,生产一线员工工作服也实现了统领统洗,解决了员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每年将招待费用的20%作为困难员工救助基金,对特困员工医疗、住房及子女入学等实施保障和救助;建立健全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协调组织免费为一线员工进行了体检;出台了水电、液化气补贴方案,并对工人村供水管道进行改造,对矿区道路等公共设施进行修缮,建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开办了老年大学,员工家属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此外还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制订了《刘桥一矿工亡、伤残、贫困员工救助办法》和《关于对工亡、伤残、病亡特困户员工子女进行教育的救助办法》,加大慰问帮扶力度,开展了“送温暖”、“结对帮扶”、“金秋助学”、“下基层、察民情、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使扶贫帮困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发展,矿领导还分别与特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并深入家庭慰问。同时认真做好员工互助医疗保险工作,为员工办理了入保手续,并建立了文字和电子档案。
(二)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以民主促进和谐。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着力维护员工群众的贴身利
益,加大矿务公开的力度,将员工关注的工资奖金分配、人事任免等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张榜公布,接受广大员工监督,定期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提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闹无原则纠纷。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孕育和谐。坚持以争做“合格皖煤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积极践行“诚信、协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建设和谐刘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积极创建平安刘一,以稳定保障和谐。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不稳定因素,着力构建以科技为支撑、制度为基础、监管为手段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现安全发展。
众心齐泰山移,民心顺企业兴。刘桥一矿正以“坚定的信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的精神,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刘一特色的、别具一格的、内外和谐的矿区。
第四篇:发展志愿服务 建设和谐社区
发展志愿服务
建设和谐社区
社区既是人民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也是发展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省民政厅认真履行牵头社区建设工作职责,注重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培育队伍和示范引领四个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为指导,以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内的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和谐社区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政策创制,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优化环境 为营造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的政策环境,我们于2007年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力争实现100%的城镇社区有志愿服务,1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的工作目标。于2011年提请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见》,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工作要求。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近年来,省民政厅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南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估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湖南省县市区城乡居民依法自治达标率和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统计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社区志愿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列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县市区城乡居民依法自治达标工作的考核内容,并根据义工(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特点,先后制定了《义工管理制度》、《湖南省义工服务指导中心管理办法》、《义工登记注册办法》、《湖南义工工作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注重平台建设,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夯实基础 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平台,为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和运转经费保障,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和运转经费保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无房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的通知》,争取省财政从2011年起,每年投入4365万元补助社区运转经费;于2011至2012年一次性投入2690万元支持县市城区无房社区用房建设;2014年又一次性投入9100万元支持乡镇无房社区用房建设;省民政厅每年也从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至2013年底,全省社区用房总面积为130多万平方米,城区社区平均用房面积达300平方米,全省城区社区普遍设立了“雷锋超市”、“慈善超市”、“爱心屋”等为老助残、扶危救困的志愿服务窗口。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建设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使各类志愿互助服务活动的开展有了依托,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三、注重培养队伍,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支撑 为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省民政厅及时下发《关于印发<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通过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改进登记和备案方式,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充分利用《湖南民政网》、《湖南慈善网》、《湖南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通讯》,大力宣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公益组织的善行善举,积极推介社区志愿服务的常德“武陵模式”、开福区“捞刀河经验”等先进典型。同时,为提高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能力,2013年6月,省民政厅在长沙举办了全省志愿服务能力建设暨志愿服务记录信息系统培训班,对志愿服务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学习培训。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9055个,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5000余支,社区注册志愿者83万多人。湖南省慈善总会还于2006年成立湖南省义工服务指导中心,注册义工16000多人,集合了民间义工团队60多家。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已成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生力军,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四、注重示范引领,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创新载体 一方面,我们指导各地把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青少年、下岗职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群为服务重点,努力形成品牌效益,取得了较好成效。省民政厅慈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的“我有我力量”、“情亲一加一”、“美心工程”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省慈善办、省慈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被省文明委、省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省志工委授予“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为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培育慈善、公益、志愿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我们积极探索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新机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金1015万元。省民政厅还从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筹集610万元用于支持环保、助老、助残、志愿者组织培训等项目,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情,并为之创造开展活动的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以实验示范为载体,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结合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实际情况,确定了长沙岳麓区、株洲天元区和郴州北湖区为民政部首批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区。各试点区均成立了以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民政局,负责协调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制定下发了《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志愿者服务记录办法》,完善志愿服务记录管理机制,明确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和工作措施。到2013年12月试点区共注册志愿者12300余人,试点结束后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力争实现全覆盖。在城乡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中,我们也特别注重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要求示范单位必须“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者注册率不低于社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0%,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已有242个县(市、区)、街道、社区获得命名表彰,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我们还积极指导长沙市雨花区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主题,打造“十百千”工程:“十”即明确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发展十大类别(养老助残服务、失独家庭关怀、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矫正、失地农民管理、矛盾调解、社区自治社团、禁毒监督、社会事务、环境保护),建立专业性的社区社会组织20个;“百”即扩大社区社会组织规模,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开放性程度,建立百人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100个;“千”即明确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总量,建立1000个广泛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逐步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载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和《湖南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任务分工》的要求,以及本次会议精神,继续认真履行好部门工作职责,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支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发展、新进步,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丽、幸福、和谐家园
第五篇:浅议检察机关的人本理念
浅议检察机关的人本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体现了我们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建立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更应该认真领会和把握这一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更好地体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结论。它要求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注重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检察机关开展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要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形成公正执法的理念。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推动检察官实施法律监督的内在动力,也直接影响到司法工作水平及工作的效果,这就需要检察官具有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和执法观念。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坚定“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树立检察官的公正、公平等先进的执法思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造就一支恪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职业道德的检察队伍。要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检察机关内部开展的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检察官的素质。
二要注重人的发展需求,创建知识型检察院。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终身教育风尚,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检察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检察机关开展的学历教育,电子政务培训及岗位练兵活动,从多方面促进了学习风气的形成,这为检察机关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为建立一支精英化的检察队伍打下了基础。今后应结合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学习,做到学习、业务双促进、两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应向干警提供多种优惠条件和待遇,鼓励向高层次学历学习。重视在职干警通过司法考试,积极举办和组织干警参加司考培训,提高司考通过率;创新和建立合理的检察官职级晋升机制,检察官选任选拔机制,使检察干警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满足检察官的自我发展需求。
三要注重人的生存需求,改善生活工作条件。要建设一支干事创业、富有创新意识的检察队伍,就要从优待警,重视检察干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级党及政府的重视,检察机关的两房建设和办公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仍与发挥检察职能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更多地给予人文关怀,关心每个干警的家庭、生活和健康及其成长进步;不断提高干警的住房条件和福利待遇;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政治、生活和工作上关心干警,切实地保障干警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要注重人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对人的尊重,注重求同存异,发挥人的积极性及潜能,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团结出是一种环境,一种资源,注重人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凝心聚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形态变化多端,涉及面越来越广,手段及其隐蔽,我们必须根据每位干警的特点,结合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干警的实践能力,适应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做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使每位干警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