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 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 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鄂财教发[2005]19号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
为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央、省、县共同设立了“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加强我省“两免一补”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财政部门的责任,规范全省“两免一补”各项工作,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共同制定了《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二○○五年五月六日
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下同)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7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5]4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2005]6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两免一补”的资助范围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含县域内特殊教育学生。重点向29个国贫县、省贫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两免一补”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城区、农村比较富裕家庭和财政供养人口家庭的学生,也不得平均分配、轮流享受。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优先资助。
第三条 “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
1、家住农村地区(持农村户口)并在农村(含乡、镇、县城)中小学就读的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负担课本费、杂费和寄宿生生活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属、军属家庭贫困的子女,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单亲贫困家庭子女、持农村特困证和因自然灾害或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病故等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
3、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按湖北省统计局2004年对我省绝对贫困家庭界定标准即年人均纯收入645元以下标准执行。以后年度根据省统计局有关界定标准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4、县域内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第四条 “两免一补”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下达资助人数。每年春、秋季开学之前,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将“两免一补”专
项资金预算控制数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数下达到县(市、区),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数分解到各学校。
2、公开资助信息。学校根据下达的资助名额,通过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村、组张贴布告等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范围、评定标准等。
3、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或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由学生所在学校组织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表式见附表1)。
4、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由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不得少于10人),对申请免费教科书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村、组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应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5、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拟定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家庭学生花名册(附表2)与评审、公示情况(包括评审小组名单、身份构成及审核人签字等情况)一并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县级教育、财政部门汇总后逐级上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6、信息公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各地上报的受助学生名单等有关信息在相关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7、享受“两免一补”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由县级教育、财政部门逐级上报有关调整情况,并及时更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
第五条 对认定为资助对象的贫困学生发放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共同印制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证》(简称《资助证》)。学生凭《资助证》,享受“两免一补”。
《资助证》有效期限为三年,每年年审。在同一县(市、区)资助范围内的学校升学与转学均可继续使用。初中毕业,《资助证》自动失效;小学入学新生按规定程序审批、申报取得《资助证》。每年秋季开学前,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印制好当年新增的《资助证》。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负责领取《资助证》,加盖公章后,发到乡、镇财政所。财政所根据当年《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花名册》认真审核填写《资助证》,并会同学校将《资助证》发给受助学生。
《资助证》与受助学生花名册一一对应。受助学生花名册由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各存一份,建档备查,并录入全省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从2005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
1、由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政府采购机构,对全省的免费教科书进行统一采购,以降低出版、发行等环节的费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资助贫困生。
2、中央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是国家规定课程必设科目的教科书。小学国家课程必设科目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科学(自然);初中国家课程必设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不包括地方课程
教科书。如地方要编写并发行地方课程教材,应限页数、限价格,并免费为受助学生提供。中央免费教科书的扉页上须以适当方式标明“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字样。
3、免费教科书版本与版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教科书版本(版别)应尽量集中,避免因选用教科书过于分散,影响统一组织政府采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科目的教科书版本(版别)与版型的选择,应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的供应商中选定,选用原则是,同一市、州同一年级应采用相同种类、版本和版型的教科书。
4、为保证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实施,从2005年秋季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教材选用权限应适当调整,教材选用权上收到市(州)。选用教科书,既要坚持教材多样化,又要将价格因素作为选用教材的重要因素。
5、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应于每年3月30日前,将本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秋季分年级的教材选用、统计情况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便于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对下学年度免费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
第七条 “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1、资金筹措渠道。根据财政分级负担原则,中央财政负责安排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省级财政负责安排减免杂费资金,县级财政负责安排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免杂费标准严格执行我省“一费制”收费标准(不含信息技术费)。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各地视财力和生活水平情况,确定补助标准。
2、资金拨付方式。免教材费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门逐级汇总的免费教科书验收情况和教材采购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免杂费资金,在春秋两季开学后一个月内,由省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库拨付到县级财政国库,县级财政国库在收到省拨付的专项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拨付到学校,作为学校的公用经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在春秋两季开学后一个月内,由县(市、区)财政部门一次性直接拨付到学校,各学校及时兑换成食堂餐券,发放到贫困家庭学生手上。
第八条 对享受“两免一补”资助的学生,学校及有关部门不得再向其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材料的费用,不得收取杂费,如发现收取此类费用,均作为乱收费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九条 加强监督,建立审计、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
1、实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定期审计制度。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配合审计部门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重点审计贫困学生资助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位,是否真正落实到贫困家庭学生手上,并将审计结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2、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资助贫困学生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真正使“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要在每年年底对辖区内“两免一补”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以书面形式于11月底逐级上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每年对各地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的执行情况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保证“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经费使用不当、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资助资金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解释。各市(州)、县(市、区)可参照本暂行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篇: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细则
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细则第一条 为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
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工作的有关文
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县教育局成立“两免一补”工作机构,安排工作,分配
经费。
第三条 从2005年秋季起,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
生,凡符合免交课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下简称“两免一
补”)界定标准,均实行免费入学。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学生,各校不得再收取任何费用,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
免费入学。
第四条 “两免一补”救助对象为本县范围内在籍在读的义务教育
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界定标准为: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子女;
2、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的家庭子女;
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
4、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5、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子女;
6、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
7、因建设征地导致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造成家庭经
济严重困难的学生;
8、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
(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低保户子女、接受特殊教育的学
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子女、烈士子女、孤儿及按当地政府
规定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
第五条 “两免一补”申报审批程序:
(一)申请学生到所在学校领取《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
补”救助申请表》。
(二)学生按表格要求填写基本信息,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班主任签名,并将相关证件复印件粘贴在申请表背面。
(三)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核实盖章,负责人签名。
(四)学校初审后拟定受助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
(社区居委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对公示过程中的举报投诉,学校要认真调查落实,重新审查该学生的救助资格,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学校要坚决取消其被救助资格。公示无异议后,学校负责人签
字、单位盖章,报县教育局审批,同时报财政部门备案。
(五)县教育局审批,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
第六条 “两免一补”发放办法。经县教育局审核后的贫困学生,将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两免一补”救助卡。市、县教育局印制下发贫困学生花名册,并注明补助情况。新学期开学学生报到时,贫困学生凭救助卡享受“两免一补”,学生本人、班主任和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在花名册上签字。开学后一月内,各学校将花名册上报到县教育局,并报告执行情况,县教育局将执行情况汇总报市教育局。第七条 切实加强助学资金的管理。各校应设立助学资金专户,将财政助学专项资金、帮困保学经费和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帮困保学的社会捐赠等资金全部列入专户账号,严禁贪污、截留、挪用和违规操作。
第八条 政府要积极开拓资源,坚持“政府统筹、财政教育牵头、部门配合、学校落实”的原则,实行政府资助为主,辅之以社会捐资助学相结合。进一步整合各种助学资源,将财政资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基金”、“慈善助学”、“基金助学”、“结对助学”和“网上助学”等不同来源渠道的扶贫助学资金打捆使用,统筹管理,合理安排,改变原有多项助学资金分散管理的模式,避免多头助学、重复资助,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
捐赠指定了受益人的,其资金原则上用于所指定的受益人,如过于集中,经捐款方同意,可调剂资助。
第九条 切实加强经常性助学活动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助学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对利用媒体组织的助学活动减免收费。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要通过对助学活动的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注贫困学生、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第十条 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部门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对违反本办法,弄虚作假,以及贪污、截留、挪用或违规操作助学资金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 切实加强对助学工作的领导。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实行县长负责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助学工作的表彰奖励机制,对工作不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二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贫困家庭子女同样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尴尬
五大怪像: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尴尬
记者日前在黔、桂、川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始于2001的“两免一补” 政策,已惠及3600多万农村贫困学子。但记者同时发现,一些地方在实施这一“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致使政策执行走样,出现五大怪像。
怪像一:学生与家长越欢喜,学校和政府越头疼。近年来随着一费制、“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惠泽学生政策的连续实施,筑起了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一道安全保障网,广大贫困学生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但记者同时发现在学生、家长“喜上眉梢”的背后,承载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以及地方政府却“愁眉苦脸、步履维艰”。
原因何在?一些教育系统的干部反映,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原本就严重不足,一费制让很多学校收费“浓缩”,紧接着实施的“两免一补”再次让这些学校经费“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求这些惠泽学生政策实施后,产生的经费“缺口”,由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但现实情况时,中央和省级财政都能按时按量保证,问题在于多数市、县因“负担过重、财力有限”不能完成任务,甚是愁煞了学校和地方政府,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中央政策不能违抗,另一方面学校却“揭不开锅”。
怪像二:“两免一补”当成奖学金。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对“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不到位,管理松散,有的学校将“两免一补”补助金当成奖学金,奖励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学生家长反映“„两免一补‟本来是让那些家庭贫困学生能读得起书,也就是说,补助的对象首要条件是„家庭困难‟,而不是„学习好坏‟。”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是,该补助的有些学生没有享受到,而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有的家庭条件好,也根本不需要补助。
怪像三:在校学生退学,在家等“两免一补”指标。记者了解到,由于“两免一补”指标有限,加之每个学生家庭条件不一样,比如同一个村有的学生享受了,有的没有。结果,没有享受到这个政策的学生家长,因为对“两免一补”不是很了解,“不管三七二十一,让孩子从学校回来,到啥时候学校给了指标,再去上学。”这种现象,一方面让学校哭笑不得,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导致辍学人数增加。
怪像四:补助金“撒胡椒面”。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享受了,有的学生没享受,会使一些学生及家长产生不理解,甚至不满情绪。为了减少麻烦,一些学校索性采取的办法是,与其让有的人不满意,还不如“撒胡椒面”,大家都分得一点,当“好好先生”。总之,到书发完钱散光为止。具体表现在,甲免了教科书,乙就免杂费。
怪像五:将享受“两免一补”当筹码,搞人情关系。记者了解到,产生这种怪像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级领导打招呼,直接指明要求负责人给某位同学进行照顾;二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到“两免一补”,负责人接受一些学生家长的吃请,致使一些没有“意思意思”的学生靠边站。
第四篇: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下简称“两免一补”)政策,现制定我省“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一、基本政策
(一)资助对象
1.享受免除学杂费的对象范围
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地区(含县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其他县(市、区)农村地区(含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和县城所在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
2.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对象范围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其他县(市、区)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贫困家庭学生。
3.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对象范围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助对象为免费教科书资助范围内的贫困家庭寄宿生;其他县(市、区)资助对象为免费教科书资助范围内的寄宿生。资助面要达到应资助对象的100%。
(二)资助标准
1.免学杂费补助标准。学校对学生免收学杂费后,财政对学校给予补助。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以各县(市、区)2005教育统计提要在校生数为依据,按照财政部核定的补助标准计算下达。具体标准为: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100元,县镇初中115元;农村小学75元,县镇小学90元;特殊教育115元。
2.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免费教科书(含省定地方课程教科书)秋季学期按小学每生每学期45元、初中80元、特殊教育45元的补助标准下达补助资金;春季学期按小学每生每学期40元、初中75元、特殊教育40元的补助标准下达补助资金,按政府采购价格与供应商据实结算。
3.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享受补助生活费的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每生每天补助1元。
(三)资金负担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省、省辖市本级财政按6∶2∶2比例分担;国家课程和省定地方课程必设科目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负担。
二、操作办法
(一)免除学杂费
1.省财政厅将中央和省财政负担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核定到县(市、区)。中央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支付到各县(市、区)财政中央资金特设专户,省级补助资金下达到各省辖市财政。
2.各省辖市财政部门将省级补助资金和本级按规定比例应负担的补助资金一同下达到各县(市、区)财政。
3.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将省、省辖市补助资金划入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资金专户,并在学期开学前向各学校预拨部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预算直接核定下达到各学校,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要求做到首先依据各学校在校生人数和省定补助标准测算分配,在此基础上,因学生人数等因素形成的资金结余要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开支,并重点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向边远乡村的学校倾斜,保证各学校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科学制定薄弱学校的界定标准、资金倾斜的具体办法,切实做到客观公正、公开透明。
4.符合财政直接支付条件的公用经费开支,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收款单位或供应商。无法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公用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学校申请或预算进度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财政支付机构(会计核算中心)或其派出机构有关核算学校经费的账户,或将资金额度下达到学校零余额账户,由学校到相关机构或自行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5.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地区(含县镇)和其他县(市、区)农村地区(含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其在校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在其他县(市)县城所在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经评定后免收学杂费。具体评审办法与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的评审办法相同。
(二)免费提供教科书
1.资助人数的确定下达
省财政厅、教育厅分县(市、区)下达资助学生人数。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每个乡镇、每所学校确定不同的资助比例,不得平均分配。
2.资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方案的基本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确定资助对象。资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确定一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按照学生父母户籍均为农业户口的标准确定;其他县(市、区)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界定,将以下几种类型优先作为资助对象:农村低保家庭的学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其他特
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3.资助对象的确定程序
第一,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名额、资助程序和申诉程序等。
第二,学校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
第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学生来自较多村组的学校可以成立若干个评审小组。
第四,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第五,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登记表,建立受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
第六,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审定资助对象,并逐级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4.发放程序
所有教科书由学校按“课前到书”要求统一发放。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直接免收受助学生的教科书费,并在免费教科书扉页加注“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字样。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5.资金管理
免费教科书(含省定地方课程教科书)由省教育厅、财政厅按照“统一征订、统一定价、统一采购、分散支付”的原则进行政府采购。免费教科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各省辖市要将中央、省财政负担资金下达到县级财政,县级财政将资金划入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资金专户。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数,按照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确定的结算价格据实结算,直接拨付免费教科书供应商的县级机构。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省下达资助人数与实际应资助人数不同造成的资金差额由县级财政部门清算,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安排,结余资金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三)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资助对象的确定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象的评审办法与其他县(市、区)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的评审办法相同。
其他县(市、区)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象为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中的寄宿生。
2.资金管理和发放
县级财政部门首先将本级财政应安排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划入县级财政部门开设的资金专户,然后按照确定的资助人数和补助标准将补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各学校。学校将补助资金以现金形式及时足额一次发放给受助学生,由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后,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三、实施步骤
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在8月31日前将有关政策迅速传达、贯彻到各乡镇、村及农村学校,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将应资助名额预分到各学校,并预拨部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
各学校要在9月5日前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并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申请书。
9月18日前,各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并按要求进行公示。县级财政、教育部门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查处有关问题。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将受助学生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定。
9月20日前,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将审核同意的受助学生名单通知各学校;县级财政部门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预算核定下达到各学校,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各学校。9月26日前,学校按受助学生名单将“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学生,组织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发放花名册》并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各省辖市要将本地总结及《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落实情况上报表》连同电子文档于10月10日前报送省“两免一补”办公室。
春季学期“两免一补”工作要在开学1个月内完成。
四、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两免一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好事办好。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要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级“两免一补”办公室要公布政策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和解决群众咨询和反映的有关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两免一补”资金的筹措、分配和管理。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本级财政应负担的资金,及时转拨上级补助资金,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及时足额筹措、拨付到位。要及时结算免费教科书资金和预拨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并监督学校使用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防止截留挪用。
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制定“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严格按照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办法和程序,组织确定资助对象;组织免费发放教科书、免收学杂费和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严禁截留挪用;落实严禁对学生预收教科书费、杂费和对受助学生再收费;建立健全“两免一补”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实施。对资金管理不到位和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群众反映较大、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有关要求
(一)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坚持“三个必须”,即政策宣传必须广泛深入,做到家喻户晓;评审小组必须建立健全,做到组成人员齐全、评审民主公正;资助名单必须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同时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组织到位;资金落实到位;督导检查到位;信访处理到位。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把“两免一补”工作办成“阳光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
(二)加强“两免一补”政策宣传和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编发信息简报,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上下信息畅通,推动整体工作平稳进展;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省财政厅、教育厅、审计厅要派出督导组明查暗访,督查各地政策落实情况。省内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宣传报道,推动“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进行。“两免一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在宣传报道过程中凡涉及到政策性问题和各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各新闻媒体要与各级“两免一补”办公室及时沟通,共同促进我省“两免一补”工作顺利进行。
(三)中央、省、省辖市财政安排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严禁抵顶应由县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等教育经费,或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县级财政部门要把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全额纳入预算,直接核定下达到各学校,严禁通过任何部门或单位进行二次分配。县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和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确保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面达到应资助对象的100%,确保各学校的正常运转。
(四)各有关学校严禁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预收课本费和学杂费。实施免收学杂费后,学校只能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不再收取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禁收取手续费等任何形式的服务费。违反者按乱收费严肃处理,追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的行政责任。
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有关规定,配齐学
生免费教科书,不得擅自增减规定目录内的免费教科书。
(五)省对各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实行专项考评,将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信息沟通、群众评价等纳入考评内容。对“两免一补”工作成绩突出的省辖市、县(市、区),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后的省辖市、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
(六)鼓励各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积极探索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试点工作成效将作为以奖代补资金分配的一个因素予以考虑。
六、其他
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正式设立的农村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就读、符合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资助条件的学生,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教育厅河南省2005年秋季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5〕34号)规定继续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免收学杂费问题,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正式设立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村民办学校,由各省辖市、县(市、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解决,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国有农场、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有关政策,所需资金由各地按照学校财务隶属关系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解决。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参照本方案制定。
第五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解读专题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解读
1、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
2、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3)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建立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3、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补助标准是城市“一费制”杂费标准,即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
4、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可否纳入城市义务教育保障? 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按照当地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享受补助。即按城市“一费制”杂费标准,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给予补助。
5、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的标准是什么?
答: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教科书的补助标准是:国家课程小学45元/生.期、初中90元/生.期和地方课程小学12元/生.期、初中15元/生.期。
6、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对象是哪些?
答: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对象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的所有学生。
7、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内容是哪些?
答: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内容包括:小学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小学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
地方课程教科书内容包括:公民素养、巴渝风情、环境资源、特色艺术、探索创新、时事政策、公共安全、民族团结等。
8、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经费由谁承担?
答: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经费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
9、免费提供教科书后学校是否还征订其他教辅材料? 答: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后,严禁学校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预收教科书费用,严禁向学生统一收费征订各种教辅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涉及教材的一切费用。
10、学生需要购买教辅资料怎么办?
答:学生需要购买与学习有关的教辅资料,可以自行到书店(商店)购买,学校和教师不得指定购买教辅资料的地点。
11、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对象是哪些?
答: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对象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寄宿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12、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补助标准是小学250元/生.期、初中375元/生.期(即:小学生每天2元,初中生每天3元,每学期按125天计算)。
13、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如何发放?
答: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由学校按月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
1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怎么办? 答: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
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受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受人数,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
15、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还能收取哪些费用?
答: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后,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只能按照规定收取借读费、作业本费、住宿费和服务性收费。借读费标准为:小学750元/生.期,初中1250元/生.期,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不收取借读费.作业本费标准为:小学20元/生.期,初中30元/生.期.住宿费标准为:普通宿舍40元/生.期;以社会化方式所建学生公寓,一类每生每期不超过450元,二类每生每期不超过350元,三类每生每期不超过200元.学校其他各项代收费,包括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费等一律取消。严禁任何部门、学校、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服务性收费按原规定执行。
16、服务性收费收取原则是什么?
答:服务性收费收取原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教学以外的服务性活动并收取一定费用,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和按成本收取的原则,严禁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接受服务,严禁强行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严禁只收费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