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这种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
4、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5、可恢复影响: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6、不可恢复影响: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不可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8、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他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9、环境质量标准: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10、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
11、环境影响识别: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类比法:工程分析法中,是指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13、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这种过程叫水体自净。
14、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15、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适用于不稳定、不连续的噪声。
16、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7、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物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18、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的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19、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20、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21、生态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随着时间的改变,一个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会被另一个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所取代,最终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或进入顶级稳态状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这种改变过程。
22、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的替代方案,也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方案比较,这种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元拟建项目或方案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23、生命周期评价(LCA):是指对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采掘到原材料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以及产品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
24、累积影响评价(CIA):是指对累积影响的生产,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地识别和评价,并提出适当的预防或减缓措施的过程。
25、环境风险评价(ERA):广义上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起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地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二、简答题
1、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涵的内容?
答:(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答:(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3、环境标准的作用?
答:①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②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
③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④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4、环境标准体系?
答:①环境质量标准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基础标准 ④环境方法标准 ⑤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⑥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⑦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5、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包括地表水、大气、噪声、生态环境)?
答:(1)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分三个阶段
工作等级范围确定- 评价大纲- 现状调查评价- 预测- 报告书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是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包括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的规定,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是评价工作的重头,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仔细的工程分析,再次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做出评价,并研究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第四阶段是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做准备。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 ①弄清建设项目概况,进行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获得有关源参数资料,对源进行排放评价。
②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取得本底浓度值,对评价区的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③评价区地形和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④评价区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参数与模式 ⑤评价区污染浓度预测,将本底浓度值遇影响浓度值叠加,得到浓度分布预测值,绘制环境质量变化图。
⑥确定评价标准,评价预测结果,做出结论,提出预防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开展现场踏勘,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的规定,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是开展工程分析、收集资料,现场监测调查噪声的基线水平及噪声源的数量、各声源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空间位置等。
第三阶段是预测噪声对敏感点人群的影响,对影响的意义和重大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消减影响的相应对策。
第四阶段是编写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5)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 ①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②现状调查与评价 ③影响预测与评价
④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6、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答:①建设项目的工程要点
②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7、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答:①地理位置
②地貌地质、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状况、气候与气象
③矿藏、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④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
⑤环境功能情况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⑥社会经济状况
⑦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⑧其他环境污染和现状破坏的资料
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 答:①总论
②建设项目概况
③环境现状(背景)调查 ④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⑥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⑦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⑧结论与建议
⑨附件、附图 及参考文献
9、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内容? 答:①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②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③环境影响对象识别 ④环境影响方式识别
10、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
答:①数学模式法 ②物理模拟预测方法
③对比法和类比法 ④专业判断法(主观方法)
11、完全混合模式的使用条件? 答:①中小型河流
②废水进入水体后快速均匀混合 ③持久性污染物(守恒)
④河流与污水流量比例大于10—20 ⑤不考虑混合距离
12、S—P模型的基本假设:恒定状态下,需氧有机物的衰减规律(P73)答:①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②反应速度是定常的。
③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是大气复氧。
13、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P89)答:①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 ②废水组分复杂程度 ③受纳水体的规模
④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14、地表水环境影响识别中评价因子筛选要考虑几个方面:(P92)
答:①城市和各工业部门通常排放的水污染物;
②按等标排放量Pi值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但对那些毒害性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苯并[α]芘等应慎重研究再决定取舍;
③在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
④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 ⑤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
15、地表水环境预测的条件?(P95)
答:⑴预测范围:由于地表水水文条件的特点,其预测范围与已确定的评价范围一致。
⑵预测点的确定: ⑶预测时期:地表水预测时期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说,枯水期河流自净能力为最小,平水期居中,丰水期自净能力最大。对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的两个时期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或评价时间较短的二级评价可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期的环境影响。⑷预测阶段:一般分建设过程、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所有拟建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16、预测点如何确定?
答:①已确定的敏感点;
②环境现状监测点,以利于进行对照; ③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附近; ④在河流混合过程段选择几个代表性断面; ⑤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
17、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消减措施有哪些?(P99)
答:①对拟建项目实施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就项目内部和收纳水体的污染控制方案的改进提出有效的建议。
②推行节约用水和废水再用,减少新鲜水用量;结合项目特点,对排放的废水采用适宜的处理措施。
③在项目建设期因清理场地和基坑开挖、堆土造成的裸土层应就地建雨水拦蓄池和种植速生植被,减少沉积物进入地表水体。
④施用农用化学品的项目,可通过安排好化学品施用时间、施用率、施用范围和流失到水体的途径等方面想办法,将土壤侵蚀和进入水体的化学品减至最少。
⑤应采取生物、化学、管理、文化和机械手段一体的综合方法。
⑥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湿地控制非点源污染(包括营养物、农药和沉积物污染等)。人工湿地必须精心设计,污染负荷与处理能力应匹配。⑦在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流域,通过排污交易保持排污总量不增长。
18、高斯模式的条件?(P111)
答:假设条件:①在均匀、定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
②在整个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③湍流场定常、均匀的; ④源强是均匀的、连续的;
⑤在污染物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适用条件:①下垫面均匀平坦
②气流稳定的小尺度扩散问题
19、高斯扩散公式5-1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P111)答:所有连续点源公式,包括应用于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变形公式,仅适合于连续排放扩散物质且源强恒定的源。当有风时(μ≧1.5m/s),可采用烟流扩散公式。设地面为全反射体:
2yc(x,y,z)exp22yz2yQexp(zHe)2(zHe)2exp2222zz(5-1)式中:c(x,y,z)——下风向某点(x,y,z)处得空气污染物浓度,mg/m3;X——下风向距离,m;
Y——横风向距离,m; Z——距地面高度,m;
Q——气载污染物源强,即释放率,mg/s;
μ——排气筒出口处得平均风速,m/s;
y,z——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参数,它们是下风距离x及大气稳定度的函数;
He——有效排放高度,m。20、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P139)
答:①网格布点法:适用于监测污染源分布分散(面源为主)的情况;
②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适用于孤立源所在地风向多变的情况; ③扇形布点法:适用于评价区域内风向变化不大的情况; ④配对布点法:也叫平行布点法。适用于线污染源的情况; ⑤功能区布点法:适用于了解污染物对不同功能区的影响。
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如居民集中区、风景区、文物点、医院、院校等)以及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村庄布置取样点,往往还需要在上风向(即最小风向)适当位置设置对照点。
21、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点源调查统计的内容:(P135)
答: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 t/h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22、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答:①按投资额划分拟建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③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④受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23、噪声防治对策?
答:<1>从噪声源上降低噪声:①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
②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③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④建设项目应避开或远离声敏感点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①采用“闹静分离”和“合理布局”的设
计原则
②利用地然地形物(隔声屏障)降低噪声
③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
④采用声学控制措施。
<3>通过评价提出的各项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
24、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答: ①从投资分析目标的可达性
②从环境管理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提高论述目标的可达性 ③从污染负荷消减的可行性论述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25、确定环境目标时应考虑的问题?
答:①选择恰当的环境保护目标要考虑规划区域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
②选择环境目标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③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④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⑤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同步协调。
26、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答:包括对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1)自然环境状况的调查:
①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
②图件收集和编制 A、地形图
B、基础图件 C、卫片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①社会结构情况调查
②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
③移民问题的调查 ④自然资源量的调查
27、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1>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制定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时要遵守如下原则: ①凡涉及大珍惜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②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③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补偿措施。④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⑤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
<2>实施减缓措施的途径:从生态环境的特点极其保护要求考虑,主要采取的保护途径有:保护、恢复、补偿和建设。
<3>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的替代方案,也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方案比较,这种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元拟建项目或方案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篇: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总结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及要求?答:原则[1] 环境影响
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证,概括的反应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报告书[2] 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基本要求[1] 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颁布)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2] 基础数据可靠:基础数据时评价的基础[3]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4]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5]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6]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有哪几种方法?五种方法:指数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和动态系统模拟法.简述水环境影响的预测点和预测时期如何确定?A预测点的确:⑴已经确定的敏感点⑵环境现状监测点⑶水文条件和水质突变处的上、下游,水源地,重要水工建筑物及水文站附近⑷在河流混合过程段中选择几个代表性断面⑸排污口下游可能出现超标的点位附近B预测时期:地表水预测时期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来说自净能力依次减小.但个别水域因非点源污染严重,可能使丰水期的稀释能力变小,水质不如枯、平水期.冰封期是北方特有的情况,此时期的自净能力最小.因此,对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的两个时期环境影响.对于冰封期较大的水域,当其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封时期的环境影响.三级评价或评价时间较短的二级评价,可只预测自净能力和最小时期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①清单法②矩阵法③网络法④叠图法⑤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环境影响就是要找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组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2]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何谓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1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可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2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逐渐得到清除,水质恢复到被污染以前的水平,这一过程即为水体自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土壤污染检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现状调查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调查a地质地貌: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基本情况;地貌类型和形态特征b气象气候: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干旱、润湿等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c水文状况:水系分布情况、河流湖泊水文及其季节、年际和区内空间变化情况;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状况、水化学状况等d植被状况:植被类型、结构、分布及其特点,植被覆盖度等2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人口状况、经济状况、交通状况、文教卫生状况3区域土壤类型特征调查: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类名称、分布面积;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NPK,主要微量元素;土壤特性: pH, Eh, 质地,土壤结构等。土壤环境污染监测1)布点:一般采用网格法(布点多,分布均匀)2)采样:对角线取样;梅花型取样;棋盘式取样;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扇形采样3)样品制备:风干,去除杂物,碾细,过10目尼龙筛,研磨,过100目尼龙筛,分装备用4)样品分析:按选定的分析项目和方法对制备好的土样进行分析土壤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一般采取哪些方法?a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评价区已有污染物和建设项目新增加污染物之和b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随土壤侵蚀的输出量;被作物吸收的输出量;随降水淋溶(leaching)流失c的输出量;因降解、转化而输出的量d计算土壤污染物的残留率:通过相似地块模拟试验求取e预测土壤污染趋势:根据污染物的输入量与输出量相比,或根据输入量和残留率的乘积,或根据输入量和土壤环境容量比较来说明污染状况、污染程度、污染积蓄及趋势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减缓措
施有哪些?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1)凡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2)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3)对于再生周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补偿措施4)对于再生周期短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5)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实施减缓措施的途径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政策,预防性保护是优先考虑的措施2)恢复:通过事后努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或环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3)补偿:重建一种生态系统,以补偿应开发建设活动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4)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环境的基本特性有哪些?⑴整体性与区域性①环境的整体性,又称为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是环境的最基本的特性②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⑵变动性和稳定性①环境的变动性,是指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②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结构和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自身的调节功能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⑶资源性和价值性①环境的资源性,包括非物质性和非物质性②环位置、建设规模、产品结构、占地面积、平面布置、职工人数、工作制等⑵生产工艺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说明,所用技术和设备技术性能进行评述,了解污染来源及排放、防治措施等⑶原材料情况:数量、规格、产地、运输形式、有毒有害性进行说明⑷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情况⑸大气环保工程情况: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其性能和可靠性。若为改、扩建项目,其“以新带老”情况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概况: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3边界层污染气象条件分析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评价结论和对策简述建立S—P模型的基本假设。S—P模型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氧化作用和复氧作用都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是定常的,氧亏的净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耗氧作用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简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意义、原则及主要类型。目的通过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区域开发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高决策依据;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问题;可作为单项入区项目的审批依据。原则同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战略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主要类型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城市旧城区改造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评价具有四种最为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
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基本功能在评价的基本形式中得到充分地体现1] 评价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观作出价值判断2] 评价的基本形式之二,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3] 评价的另外一种基本形式,是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更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这是对价值序列的判断,也可称为对价值程度的判断4] 在人类活动中,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导向功能,以上三种功能都隶属于这一功能。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有哪些?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建立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区域自然环境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源信息、工程项目信息等数据库;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按影响程度: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其它:短期影响、长期影响;暂时影响、连续影响;地方影响、区域影响、国家影响、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单个影响、综合影响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是如何确定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规定,1.根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3.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城镇规划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主要适用于特定工业区。在大气环境现状
评价中,一般来说,污染源调查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通常采取哪些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⑴工艺
流程⑵排放量⑶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⑷毒性较大的物质⑸污染物的排放方式⑹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⑺风面源.对于规模较小的项目,污染源调查从简.对于评价区内其他工业污染源,可参照上述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的有关内容。一般可直接从近期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中收集.民用污染源调查,主要污染因子可限二氧化硫、颗粒物两项,其排放量可按全年平均燃料使用量估算;对于有明显采暖和非采暖的地区,应分期统计.调查方法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的方法或根据设计资料确定污染源资料;对于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源调查,可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基础,再对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调整.评价区域内其他工业污染源的调查,一般可直接取近期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对1.简述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意义。
于重点污染源必须进行核实,核实排污量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现场实测,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试论述区域开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开发区的选址合理性分析[3]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4]开发区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5]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6]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规划试述我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和范围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4)生态现状评价5)生态影响预测6)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论述如何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条件的确定a预测点的确定:已确定的敏感点;环境现状监测点(利于进行对照);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水文站;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可在排放口附近的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b预测时期1)
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通常在枯水期)和一般(通常在平水期)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时,还应预测此时段的环境影响2)三级评价项目或评价时间较短时的二级评价项目: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c预测阶段1)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且按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2)同时具备如下3个特点的大型建设项目应预测建设阶段的影响:地表水水质要求较高(III类以上);进入地表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建设阶段时间较长(超过1年)3)根据建设项目特点、评价等级、地表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决定是否预测服务期满后对水环境的影响。(矿山开发、垃圾填埋场通常作预测)d预测方法的选择:数学模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e污染源的简化 排放形式的简化:简化为点源、面源 排污口的简化1)两排污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间距较远时,应分别单独考虑2)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3)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成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两排放口间距较远时,可分别单独考虑。在选取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时,应考虑那些方面的因素?A污染源及污染物类型;B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C评价区下垫面的气象条件;D预测模式的精度和分辨率;E对于一、二级评价,在可能出现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复杂地形形成的高大建筑群附近,必要时还要进行模拟实验.1.论述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预测条件及方法。
2.论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和影响识别。3.试述美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篇:环境影响评价期末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清洁生产审核: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算及符合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2、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3、区域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5、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判断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和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填空
1、环境影响的类型:①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②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③按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2、土壤污染影响的类型:土壤污染型影响、土壤退化型影响、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制定区域环境规划、区域开发活动详细规划以前进行。
4、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污染承受能力指标
5、污染源调查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点面结合的方法
6、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
7、饱和溶解氧的公式DO=1.117×10 e
-6[1746.5/(T+273.15)]
p(O2)
8、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指令约束下的总量控制,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总量控制
9、“一地”: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三域”: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十个专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规划
10、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11、(1)环评工程师资格什么时候实施?2004年4月1日
(2)资格审查制
12、综合性标准与行业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优先执行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13、国家标准按性质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14、受委托....15、清洁成产审核的目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2012年7月1日修订实施。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发改委和环保部于2004年8月颁布。2004年10月1日实施
17、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
18、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现场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
19、环境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三、选择
四、简答
1、噪声防治对策 答:(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①改进机械设计②改革工艺和操作
方法③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①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
感区 ②利用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 ③合理布局噪声敏感
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 ④采取
声学控制措施
(3)通过评价提出的各项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
2、大气环评中点源调查的重要内容
答: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 ,t/h ,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
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3、如何使清洁生产在企业中长期有效推行
答:①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
②加强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
③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④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4、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答:①弄清问题 ②环境功能的分析 ③确定环境破坏程度与环
境功能危害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 ④弄清各种对策方案
改善环境的程度 ⑤计算各个对策方案的环境保护效益 ⑥
计算各种对策方案的费用
5、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分几个阶段几个步骤
答:①策划和组织 ②预评估 ③评估 ④方案产生和筛选
⑤可行性分析 ⑥方案实施 ⑦持续清洁生产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新建公路,全长9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5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280道;互通立交9处;分离立交17处,通道181道,天桥5座,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40个,学校4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内容、专题?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答:
1.(1)总论(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3.自然社会环境概况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6.社会环境预测评价7.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公众参与11.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证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
3.(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3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20平方公里。(2)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
综上,根据《生态影响导则》可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
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案例
二、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粘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答:
1.下游生产(工业、农业、灌溉)用(供)水需求。
下游河道生态(或水生生态)用水需求。
下游河道环境(或纳污、自净能力)用水需求。
2.水库富营养化(水质改变)原因:支流来水中总磷或总氮浓度较高或水文情势发生改变(急流态转变为缓流态)等。
水库水温分层(或水库低温水)原因: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水温分层的可能性很大或下游有灌溉要求(或低温水对农作物有影响)等。下游河道自净能力改变(减小)原因:下游河道流量改变。3.影响:大坝阻隔鱼类洄游;(水位提高)损害(破坏)产卵场或鱼类生境改变;库区水文情势改变(急流态转变为缓流态);库区水质(水温)改变.保护措施:建设过鱼设施(洄游通道);对受影响的保护鱼类进行增殖放流(人工育苗);确保最小下泄生态流量;该保护鱼类产卵期(产卵场)降低水位运行(或改变调度保障产卵需求)4.将受淹没的古树名木进行移栽保护;
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生态恢复;
不占或少占地,严格限制施工范围; 对占用的林地进行补偿/生态补偿;
加强施工教育、环境监理。
案例三.某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管道全长约860公里,设计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每年,管径为1016毫米,设计压力为10M帕。工艺站场共9座,其中首末站各1座,中间压气站1座,分输清管站1座,分输站3座。工程穿越大型河流12次(长达18.4公里),穿跨越中小型河流140次(长达1787米)。新修四级道路18公里,整修道路74公里,房屋拆迁6处。该工程管道沿线途经三省一市,沿途跨越了39个市县。管道线路经过了四个生态区:毛乌素沙漠区、黄土丘陵区、太行山地山间盆地区、华北平原农业生态区。线路所经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分为两大部分:西北一带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冬长夏短、寒暑变化剧烈、气温日较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东南一侧则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前者为多,具有春季风大沙多,甚至出现沙尘暴,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云,冬季严寒干燥的特点。管道线路横贯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管道沿线经过的主要环境敏感区域有: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等。重要穿越段有黄河隧道穿越段。距管道80~250米有4所学校和县城,村乡居民点。文物古迹为明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线穿越该长城豁口,豁口宽约200米。
问题:1.根据题意,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几级,说明原因。2.该项目的工程分析应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分析重点是什么?3.该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该项目重点需关注的环境影响问题与影响对象有哪些?5.该项目需要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几个方面?6.该项目需要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几个方面?7.针对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应考虑采取哪些生态保护措施?8.指出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所需要的基本图件及成图比例。答:1.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线路长达860公里,线路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天然林保护区等,因此评价等级应为一级评价。
2.(1)施工期和营运期。(2)施工期工程分析重点工程线路走向、站场布局,工程征占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土石方量、施工方案及工艺,特别是穿越山体和河流、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采取的不同施工工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施工营地布设等。(3)营运期工程分析重点管线营运方案,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站场阀室的营运方案及其环境安全,绿化及生态补偿方案等。
3.(1)调查沿线区域自然环境特征;(2)调查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现状,调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变情况,调查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野生动物情况,明确是否有国家及地方保护物种;调查沿线经过的环境敏感区域情况,特别是与工程的位置关系;调查沿线存在环境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演替趋势及环境问题;(3)调查沿线城镇、学校、居民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状况;(4)调查、评价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及水质现状。
4.关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态脆弱性、沙尘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工程的主要影响对象有: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黄河等大中型河流、水源地、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基本农田保护区、4所学校和县城、乡村居民点。
5.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保护措施;穿越大中型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针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经过4所学校和县城、乡村居民点的噪声影响防治措施;针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保护措施;站场及阀室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全线的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6.针对主要生态影响对象(毛乌素沙漠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黄河等大中型河流、水源地、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长城)、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避免、减缓、恢复、补偿等措施。
7.划定施工范围,避免干扰施工区外围的沙丘,以免沙丘活化。对被切割或受到干扰的沙丘可采取固沙措施(草方格或灌木方格)对分布在该区域的站场、阀室,采取草方格或灌木方格固沙 对管线沿线采取人工种植土著植物种进行绿化或采取其他固沙措施。8.(1)本项目为一级评价。(2)根据HJ19-2011,生态一级评价项目的基本图件有:①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②工程平面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水系图⑤植被类型图⑥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⑦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和预测图⑧生态监测布点图⑨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3)本工程线路长度大于100公里,且为生态一级评价,根据HJ189-2011,成图比例应大于1:25万。
第四篇: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精选)
第一章 环评概论
1. 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2. 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保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3. 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决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4.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 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的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 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 6.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 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 环评程序
1. 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2.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环境风险评价 分两个等级。
第三章
1.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2. 污染源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物料衡算,经验计算。
3. 污染源调查范围:污染源调查范围是根据评价等级进行确定,一级评价为:调查范围内所有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二级:调查范围内与拟建项目相关的污染源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三级:拟建项目的污染源 4. 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环境规划与管理P89 污染源评价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其计算公式为: 1)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93 Pi=(Qi/Coi)×10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a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a Coi——环境空气质3量标准,mg/Nm
2)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Pn=ΣPi(I=1,2,3,4,5,……)3)污染物在污染源中污染负荷比 Ki=(Pi/ Pn)×100% 4)区域等标污染负荷 P=ΣPn(n=1,2,3,4,5,……)5)某污染源在区域的污染负荷比 Kn=(Pn/ P)×100%
33公式中Coi统一选用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日均浓度值,TSP为0.3mg/Nm,SO2为0.15mg/Nm。3NO2 0.1m/Nm
第四章
1. 工程分析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
2.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1、工程概况
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6、总图布臵方案分析 3. “两本账”: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的削减量。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三本账”: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 1 排放量。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拟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后的排放量 4. 水平衡:(计算)
5. 阶段划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即退役阶段。6.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工程组成完全,重点工程明确,全过程分析,污染源分析。
第五章
1. 水污染按污染性质分类:污染物分类; 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热污染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域环境功能分类: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333. 评价等级判定: 大河 ≧150 m/s;中河 15-150 m/s;小河 <15 m/s。4.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 调查内容:(1)水域功能和水环境敏感目标调查(3)水环境质量调查(2)水文调查。评价内容:感观因子:如味、色、浑浊度、悬浮物等;氧平衡的因子:如DO、BOD、COD等;营养因子:如硝酸盐、磷酸盐、氨盐等;毒性因子:如Cr、As、酚氰化物等;微生物因子:如粪大肠菌群;重金属因子:如Cu、Pb、Zn、Cd等。
5. 水质现状评价(计算)水质参数取值:P93 式4-79 6. 水体自净: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
7.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定性分析法,有专业判断法和类比调查法两种;定量预测法,指应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预测。应用水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是最常用的。
8. 水质因子的筛选 ISE(记住各个物理量的含义)ISE=Cp*Qp/(Cs-Ch)Qh,从左至右依次表示:水污染物排放
3浓度mg/L;废水排放量,m3/s;水环境质量标准,mg/L;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河流流量,m/s.9. 一维模型(计算 P73 例题)10. SP模型:是关于BOD和DO的耦合模型。
第六章
1.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按排放形式分类:有组织污染源(≧15m)和无组织污染源(<15m)。按几何形状:点源,面源,线源,体源。按产生来源:自然,人为(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按几何高度:高架源,中架源,低架源。按排放时间长短:连续源,瞬时源,持续有限时间源。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主要适用于城镇规划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主要适用于特定工业区。
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指标体系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气筒高度与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4.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拟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限,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
评价范围:一级 16-20km,二级 10-14km,三级 4-6km 5. 调查内容:工艺流程,排放量,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毒性较大的物质,污染物排放方式,点源调查统计,面源调查统计。
6. 风向玫瑰图:画图 求静风C 和主导风向
7. 预测计算点:网格布点,关心点,地面最大浓度点。
8. 常规设定的预测情景:污染源类型、排放方式、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第七章
1. 环境噪声污染 超标,扰民
2. 声环境功能分类 0-4类。对应噪声限值:
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等级(三级), 一级:0类或敏感目标或5dB(A)或显著增多(>5dB(A));2 二级:
1、2类或3dB(A)-5dB(A)或较多3<ΔLpA≤5;三级:
3、4类或3dB(A)以下(≤3dB(A))或变化不大。评价范围:固定声源,一般200m和流动声源,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内。4. 声传播衰减计算:计算。
第八章
1. 生态区域的敏感保护目标:需特殊保护的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区。
2. 生态影响识别 水电站: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工程占用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工程占用耕地,导致人口迁移以及安臵问题;对原有地表的扰动,将增加水土流失强度;对植被的破坏和对水陆生动物的惊扰将影响生物多样性。运营期:影响周围地区的气温和湿度。淹没森林及灌木林地,破坏原有陆生植物。使该区域内的鱼类、水生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使水质富营养化,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移民。功能协调。3.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级别划分为1、2、3级。评价范围: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一般而言应包括:直接作用区,间接作用区,对照区。
4. 水土保持方案:山区,丘陵区,风沙区。
第九章
1. 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工业;农业;生活垃圾。特性,一般废物;危险废物。
2. 固体废物环评特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危害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灾难性;处理过程的终端,污染环境的源头。
3. 垃圾填埋场环评 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景观,地质,渗滤液,地表径流,噪声,废气,传播疾病,年轻和年老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点:年轻,pH值较低,COD和BOD较高,色度大,BOD5/COD比值较高,重金属较高。年老,pH(6-8),BOD5,COD较低,BOD5/COD比值较低,重金属浓度下降。控制指标 气体:TSP,NH3,H2S,甲硫醇,臭气。水质:SS,COD,BOD5,大肠杆菌。
第十章
1.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级别: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一级和二级(特别注意不包括核建设项目);划分依据:(1)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2)功能单元,重大污染源的判定(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危险性物质的主要储存容器或管道;重大污染源指长期或短期各个阶段危险废物量大于或等于临界量)(3)环境敏感区
2.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及评价;风险管理。3.最大可信事故 概率不为0的事故中,危害最严重的
4.风险类型:火灾,爆炸,泄露(易燃易爆气体;毒性气体;可燃液体;毒性液体)。
第十一章
1. 概念: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2. 适用范围:(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2)一地:土地利用;三域:区域,流域,海域的开发和规划;十个专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3)指导性规划需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规划需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规划环评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4. 清洁生产等级: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一般水平。评价指标: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
5. 环境影响报告书12个要求:总则、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论证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管理及监测建议的意义、公众参与、结论。
第五篇:环境影响评价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2、区分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标准。
3、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具有法律强制性
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
4、分类管理和评价
5、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
6、公众参与制度
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
4、何为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怎样进行分类管理?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应该编写篇章或说明和环境影响报告书。
5、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等级如何划分?评价范围如何划分?各等级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是多少?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范围
1、轻工、纺织、化纤
2、化工、石化、医药
3、冶金机电
4、建材火电
5、农林水利
6、采掘
7、交通运输
8、社会区域
9、海洋工程
10、输变电及广电通信
11、核工业
环境影响报告表
1、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甲级单位具备20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0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他人员应当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
乙级单位具备12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6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他人员应当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