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17)(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0: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1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17)》。

第一篇:《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17)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2000年5月9日,本来宁静的海南省三亚市东河河岸忽然烟尘四起,美伦冷冻厂刚建好不过数年的电机房和一幢别墅化为了瓦砾,引来数千市民围观并议论纷纷。原来是美伦冷冻厂执行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自行拆除投资1000余万元的职工宿舍楼和厂房!一些围观市民认为,美伦冷冻厂总经理、泰国华侨曹武,竟敢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厂房宿舍楼建在公用绿地和河道上,简直是无视法律,视自己的千万资产和工厂的前途命运为儿戏!曹武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怎么会在没有任何批文,没有得到任何政府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拿千万元资产做儿戏呢?那不是以卵击石吗?”曹武认为,造成这些建筑违章的主要原因是三亚市政府及下属有关部门政令不一,互相推诿,对工厂用地选址失当造成的。

1988年,海南建省伊始,曹武来到三亚,投资500万元港币兴建美伦冷冻厂,1989年增资扩建,固定资产达800万元,年产值2000多万元。截止2000年6月工厂停产,美伦冷冻厂的实际投资额已达1亿余元。从建厂至今上交税款500多万元,解决当地2印余人的就业问题。为此,省市政府曾予以表彰。

1994年初,三亚市政府决定修建二环路,美伦冷冻厂被政府征用拆迁,三亚市政府贫责对美伦冷冻厂的拆迁补偿,即重新划定土地为新厂建设用地,并付给一定数额的拆迁、停产补助。

根据这一精神,三亚市规划局、三亚市拆迁办、曹武及有关部门共同勘测,由三亚市规划局向三亚市政府作出选址报告。1994年3月26日,三亚市规划局正式下发了文件“同意在二环路西侧补偿美伦冷冻厂用地2000平方米”。三亚市政府接到三亚市规划局的报告后,在同年4月22日正式下文对三亚市规划局的报告作出批复:原则上同意三亚市规划局的报告“补偿用地面积及四至范围不变”。于是,三亚规划局根据市政府的批复,于1994年5月16日下发了关于美伦冷冻厂补偿用地的正式选址意见。

美伦冷冻厂接到三亚市政府的批文后,为了早日恢复生产取得经济效益,经三亚市拆迁办同意,采取边报建边施工的方式开始建厂,并组织人力、物力在新选厂址上垫土,为建造厂房、职工宿舍楼打好基础。新厂址位于三亚河东河岸边,一部分是堤岸,一部分是荒河滩。东河位于三亚市东部,是由海水倒灌形成的海水河,因潮起潮落而涨水退水,没有旱季雨季之分,沿岸荒滩以前被用来晒盐。美伦进驻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地。它的北边近邻是19叨年建成投产的宏海冷冻厂。1994年5月,美伦冷冻厂携带有关文件去市规划局报建,规划局的答复却使曹武大吃一惊:这一片土地早在1988年海南建省时就被规划为公共绿地!因此,美伦冷冻厂的报建申请没有获得规划局的批准。但是这一答复距1刃4年3月26日该局正式下文将该地批为美伦拆迁安置之地才两个月的时间!曹武不相信政府部门会这么做,立即去找市拆迁办,市拆迁办有关领导也非常吃惊,但仍然安抚曹武,他们一定积极协调此事,并派专人负责。于是,美伦冷冻厂和市拆迁办的人员多次去找三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拆迁办的人员仍然支持美伦冷冻厂边报建边施工,说是政府批准的拆迁,规划局不会不批的。曹武在拆迁办的支持下,仍然继续施工,并于7月22日再次向三亚市政府打报告申请增加用地3删平方米,三亚市政府有关领导作出批示请拆迁办研处,仍没有涉及所谓“绿地问题”。到了1994年9月10日,事情突然急转直下,三亚市水利电力局和三防指挥部联合发文,通知美伦冷冻厂停建。理由是:“美伦冷冻厂安置征地建筑面积超过市规划局批准的2000平方米用地红线范围,未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擅自在三亚东河道内筑堤填土建房,严重地缩窄了河道宽度,危及东河的安全行洪”,并要求美伦冷冻厂限期拆除。美伦冷冻厂接到水电局的处罚通知书后,立即找到市拆迁办,拆迁办仍然答复由他们出面协调,施工可以继续。随之,由市拆迁办、外资办、合作局出面与水电局协调。10月11日,三亚市规划局又突然下丈责令美伦冷冻厂立即停止违章建设,文中称美伦冷 冻厂“手续不全,违章用地12凹平方米”。

奇怪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三亚市国土局却于1996年4月25日,给美伦冷冻厂颁发了国土证。可是,同是三亚市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划局又分别于1996年12月27日和1妁7年2月19日先后两次发文责令美伦冷冻厂拆除违章建筑。但美伦冷冻厂认为责任不在自己,一直继续施工。在1997年3月7日,市规划局、水利局、国土局、环保局、城管队、法院等部门现场办公,强制拆除了美伦冷冻厂刚刚建完一层的现代化冷冻纸箱厂。1999年6月7日,三亚市规划局再次发文,责令美伦冷冻厂无偿拆除电机房和住宅楼共 1163平方米,同年6月8日,三亚市水利电力局下达《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美伦冷冻厂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自行拆除。至此,美伦冷冻厂已无法继续施工,遂于1吻年6月15日向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999年6月15日,美伦冷冻厂分别以三亚市规划局、水利电力局为被告,将三亚市人民政府、拆迁办和房地产管理局列为第三人,向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两案合并审理。法庭上,美伦冷冻厂认为,本厂原来具有合法的国土证和房产证。现建厂用地是1994年5月市政府修路原厂被征用拆迁的补偿用地,三亚市规划局、三亚市人民政府分别下文,将美伦冷冻厂安置在现今位置,选址用地恰好在三亚东河河道之内。为此,市拆迁办工作人员指导美伦冷冻厂比照毗邻的宏海冷冻厂添土围堤建厂。在建厂期间,市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与美伦冷冻厂多次申办报建手续,但因政府各部门批示不

一、意见相左,在报建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始终未能办妥有关手续。6年来,美伦冷冻厂频繁地往返于政府各部门,由于这些部门互相推诿,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反而因“未报建”为—由而被责令拆除有关建筑。为此,美伦冷冻厂请求法院审查三亚市政府以下失当行为:

一、规划机关选址错误,将企业安置用地选在城市绿地上。

二、按照规划局及市政府文件,企业用地只能在河道内。而政府及有关部门均采取放任、不作为的作法,一拖就是6年。正是这种不作为才造成了企业今天的巨大损失。

三、国土局擅自改变宗地四至。国土局将规划宗地向东移30m,改变了该地按60m红线控制的规定。正是由于政府当年的行政过失,才导致今天美伦冷冻厂的“违章建筑”。

四、政府行政行为相互冲突。同一块宗地,市政府是“建厂用地”,规划局是“商住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国土局是“工业用地”,水电局是“河道”。安置选址是规划局会同拆迁办、美伦冷冻厂三方共同实地定点、勘察选定的,同一块地却出现几种不同的“结论”,企业究竟该听从谁的命令?而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就是处罚。

五.关于超标用地问题。美伦冷冻厂曾于1994年7月向市政府申请增加用地3000平方米,政府有关领导批示“只要符合规划,可考虑”,但规划局并未落实此事,亦无任何答复。在企业建设过程中没有人来强制拆除,等企业把房子盖好了却又要强制拆除。执法没有连续性,时紧时松。

因此美伦冷冻厂认为,政府各机关政令不一,非法行政,办事拖拉,推诿责任是造成美伦冷冻厂巨大损失的直接原因,请求法院依法撤销政府有关文件,重新安置企业并赔偿有关损失。法庭上,三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美伦冷冻厂的起诉理由进行了答辩。

三亚市规划局答辩称,三亚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过失”与本案无直接法律关系,不影响规划局对美伦冷冻厂违章建筑的处罚。

三亚市水利电力局认定美伦冷冻厂”部分侵占城市公共绿地,大部分侵占三亚河东河道,违反了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与河流泄洪,未经市水利局主管机关批准,属违章建筑,应予拆除。三亚市人民政府称,美伦冷冻厂认为其没有取?“两证”(规划用地许可证、工程建设许可证)是政府行政过失造成的无事实根据,市政府无颁证义务,市政府文件无过错。

三亚市土地房产管理局认为,给美伦冷冻厂颁发土地使用证,与市政府的文件是一致的,颁证行为合法。

2000年3月14日,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美伦冷冻厂诉三亚市规划局一案做出判决,认为美伦冷冻厂在没有通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建造的电机房和住宅楼属违章建筑,责令美伦冷冻厂限期无偿拆除。5月9,日,又对美伦冷冻厂诉三亚市水利电力局一案做出判决,判美伦冷冻厂违反水法,占用河道,维持水电局对美伦冷冻厂的处罚,所建电机房和住宅楼属违章建筑,必须限期无偿拆除。美伦冷冻厂不服以上判决,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提起上诉。

2000年4月20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美伦冷冻厂与三亚市规划局一案做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美伦冷冻厂接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违章建筑的判决之后,组织人力拆除了职工宿舍楼。但与此同时,又分两案向三亚市中级法院起诉规划局、国土局及通过该院向海南省高院上诉水利局。美伦冷冻厂起诉水利局的诉讼理由是;本厂拆迁安置与水利局无关,不必经水利局批准;该地址是市政府安排选址,如果有错误,应由市政府承担安置不当选址错误的责任;水利局两次处罚本厂,违犯一事不能多罚的原则,要求法院撤销水利局相关处罚决定并判其赔偿有关损失。三亚市人民法院在判决中也认为,市拆迁办工作人员与业主携带政府有关文件多次申办用地和规划报建,市主管副市长、国土、规划机关领导先后作出5次批示,但因原告建厂占河道,以及有关领导政令不

一、城市规划思路变更等原因,未予核发规划用地及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亦未采取相应措施异地安置。但同时又认定市水利局对美伦冷冻厂的判罚合法,驳回了美伦冷冻厂诉讼请求。美伦冷冻厂不服三亚市中级法院的判决,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该院审理后认为:水利局1994年1995年两次对美伦冷冻厂的处罚违犯《行政处罚法》一事不再罚原则;美伦公司因三亚市政府等第三人的安置行为造成的损失应当通过其他法律途径给予救济。美伦公司要求赔偿安置失当所造成的损失本院不给予支持。但是,美伦公司在现建筑地段建厂系政府安置行为所致,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市水利局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应当考虑该因素而未考虑,行政处罚有失公正。因此撤销了三亚市中级法院的判决及三亚市水利局对美伦冷冻公司的处罚决定,诉讼费全部由三亚市水利局承担。美伦在旧厂区拆迁安置的过程中,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令不一,美伦边盖房边报建的做法就是在市拆迁办(该办已被撤销)的“支持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市拆迁办的支持不等于法律,先上车后买票的承诺只是一纸空文。从美伦案可看出,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规划的法律意识欠缺,也是造成美伦大量投入即成事实后又来强行拆迁的原因之一。海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律师认为,美伦冷冻厂违章建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政府行政过失所致,具有因果关系,因政府安置失当、政令不一等因素才导致美伦冷冻厂的安置问题一拖就是6年,使企业一直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政府应当按有关规定重新安置,并给予适当赔偿。

三亚市经济计划局以及三亚市税务机关的一些干部认为,拆除美伦冷冻厂十分可惜。美伦冷冻厂是外引内联的优秀企业,一向守法经营,是模范纳税户,而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推动三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果有关部门处理妥当,将来仍然能为海详大省的渔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损失,也是三亚的损失,甚至可以说是国家的损失。处理不当还会挫伤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希望政府从大局出发,撇开是与非,先安置好企业,使之尽快恢复生产,其余的事情可以慢慢协商解决。

一位在三亚多年从事农业开发的外商认为,政府把工厂拆迁安置在1988年就规划的公共绿地上,而后又说人家违法,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政府扯几年皮自身不会有太大“损失”,但是企业是经营实体,哪经得起折腾呢?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即将加入WTO,届时,将有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同时,大量地吸引外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而且中国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吸引外资的剧烈竞争,政府如何为外资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因此如何适应WTO的要求,真正做好“公共服务”的职能,对于政府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从美伦案可以看出,我们距WTO的要求相差甚远。(摘自《海南日报》)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宇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2.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钓身份,用不超过350宇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宇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四、参考答案,1.答案提示

三亚市早在1988年就已规划的一块公共绿地,被市政府拆迁办用来安置一家冷冻厂,国土局还发了国土证。可规划局和水利局却责令其拆除已修建的厂房。同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政出多头,政令不一,给厂商造成了巨大损失。结果美伦冷冻厂在官司败诉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刚建好不过数年的电机房和一幢别墅化为了瓦砾,损失近千万。2.答案提示

(1)组织有关部门先安置好企业,使之尽快恢复生产;(2)对在此事上负有责任的部门进行处理和处理;(3)通报全省,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成立专门调研组,研究进一步改善海南投资环境、改善政府服务的若于措施。3.答案略

第二篇: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三)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

《人才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并实施《人才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2.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基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该纲要可以说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

3.2003年6月,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此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并在党委组织部门普遍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至2006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06年,中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仅2000-2005年期间,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了48%,研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增长了60.9%。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4.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5.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6.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7.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一经验及中国人才队伍的现状,要求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实行人力资源开发先导模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加大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要继续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使教育和培训系统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管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中国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例如,从1978年到2002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58万人,截止目前,累计回国的只有15万多,只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5.86%。加入WTO前后,中国出现第三次人才外流高峰。为政之道,重在得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中国必须尽快扭转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为此,要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使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目前,中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1)专业结构不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较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熟悉并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2)能级结构不合理:初中级人才较多,高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3)产业分布不合理,如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第三产业内部人才结构也明显失衡。(4)行业分布不合理,如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80.8%在企业,英国为61.4%。(5)地区分布不合理,如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密度(每万人口中的人才数量)仅为225人,而东部地区为302人,高级人才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6)所有制间的分布不合理,如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之和仅为26%。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重组,有效盘活人才资源存量,改进人才资源增量结构,使人才资源的宏观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人才问题,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近些年,中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为此,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评价人才,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评估绩效,二是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二者不能混淆,否则,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负效应。二要建立能力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宽广的舞台。所谓能力主义管理体制,即唯有能者宜在其位。它是由三个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即公正评价系统、公正待遇系统和能力开发系统。在能力主义管理中,以公正评价为基础,对人才给予公正待遇。这里的待遇,包括职位、工资福利和荣誉等。经过评价,如果一个人有弱项或不足,则进入能力开发系统,进行培训和提高。很显然,能力主义管理具有鲜明的优点:(1)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的能力,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依据;(2)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才能,避免或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3)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人才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三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竞争力。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8.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实施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就决定派出留学人员,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始终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的。对于一时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专业领域,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加快培养。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充分认识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国家发展需要,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为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要深刻认识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吸引留学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加快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春晖计划”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科研院所等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战略高地作用,努力吸引、聘用更多的境外高级专门人才。

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各对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这就不仅需要对科学人才的尊重,尤其重要的是要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光荣、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问题、舆论问题、制度机制问题,把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建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500字。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2.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3.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赋分说明:

1、要点不分先后,严格按分值赋分。其中概述4分,另外两个要点各8分。

2、不能超过3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3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符合实际;(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一、存在的问题有:

1.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2.我国在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中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

3.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专业结构、能级结构、产业分布等。

4.我国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建议有:

1.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2.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3.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

4.实施海外留学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5.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6.针对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提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7.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8.实施更加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赋分说明:

1、其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分值赋分,每个要点5分,共计20分。

2、其中对策严格按分值赋分,每个要点2分,计10分。考生回答其中任意5条对策即可得满分。

3、总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先概述一些现象,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国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第一段话结尾一句摆明观点:多策并举,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加战略。本段大约一到二百字。

过渡段,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原因。一到两行即可,不宜太长。

接下来一到两段分析原因,两三条都行,每条大约一百字左右,然后展开论述。

过渡段,从分析原因过渡到对策。(每一条对策要展开论述)

要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赋分说明:

分四大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41-50)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移顺。(31-40)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20-30)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19以下)

说明:

1、从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综合评判,分类赋分,整体观照。如考生在某些方面答得非常好的,在按评分标准给分后,总分可向上浮动,但幅度不超过5分。

2、主要减分项目:

(l)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9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多于1100字者,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考生回答其中任意5条对策即可得满分。

3、总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多2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三)结合我国人才使用的现状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先概述一些现象,比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国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第一段话结尾一句摆明观点:多策并举,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加战略。本段大约一到二百字。

过渡段,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原因。一到两行即可,不宜太长。

接下来一到两段分析原因,两三条都行,每条大约一百字左右,然后展开论述。

过渡段,从分析原因过渡到对策。(每一条对策要展开论述)

要全面落实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赋分说明:

分四大类:

一类:观点正确鲜明,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分析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规范。(41-50)

二类:观点明确,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充实,分析较充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移顺。(31-40)

三类:观点清楚,内容不够充实,有所分析,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20-30)

四类: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不清,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字迹难以辨认。(19以下)

说明:

1、从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综合评判,分类赋分,整体观照。如考生在某些方面答得非常好的,在按评分标准给分后,总分可向上浮动,但幅度不超过5分。

2、主要减分项目:

(l)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9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多于1100字者,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

第三篇:《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03)

一、背景材料:

(1)1997年3月31日,国脉集邮中心以“保联”署名在《北京晚报》文物收藏版登出一则消息称,北京市集邮协会国脉集邮活动中心为满足会员和集邮者的要求,将于4月1至4月29日在京独家预订“97香港回归纪念”首日实寄封的服务业务。实寄封有3种:“主权移交(FNHK--10)”首日实寄封,销香港1997年6月30日收寄邮戳;“香港特区政府成立(FNHK--11)”首日实寄封,销香港1997年7月1日收寄邮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FNHK--12)”首日实寄封,销香港1997年7月1日收寄邮戳。3种实寄封均贴用香港过渡普通邮票,由香港寄到北京。每枚收取预订费30元,每人限购5套。办理地址为天桥市场88号营业部。广大集邮爱好者得知消息后,纷纷到营业部订购上述纪念封,并交了订购款,收款方为国脉商贸中心。当购买者去领取邮票时,在国脉商贸中心营业部大厅内看到一则宣传画,得知港方增发“江泽民访港(FNHK--13)”、“行政长官董建华上任(FNHK--14)”两枚首日封,规定预订者可以原预订数量为限自由购买。该宣传画将香港集邮有限公司有关香港回归题材的上述5枚系列纪念封组合成套并称另有1万枚联合国寄出的回归纪念封一种,提供给集邮者,集邮者们又增购了另两枚封。

(2)以后,有些增购后两枚封的集邮爱好者认为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加售两枚封,与其当初承诺不符,如不购买后两枚,前3枚就没有收藏价值,而追加两枚则需额外支出,使其利益受到了损失。并且此次订购其实是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共同经营,与报纸上刊登的由国脉集邮中心“独家经营”不符,而且上述首日实寄封并非由香港实寄至北京,邮戳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订购者多次要求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退货,均被拒绝。于是,35名购买者向法院起诉,要求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退货,并以价款的一倍金额赔偿。

(3)原告诉称: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与报纸刊登的内容不符,已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向消费者提供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因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属欺诈行为,已构成对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侵害,应按照“消法”第49条规定赔偿,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向消费者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4)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辩称:1997年1月国脉集邮中心与香港集邮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香港方面提供与香港回归有关的首日实寄封3种各2万枚。为使此次服务业务圆满完成,国脉商

贸中心与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完成此次业务。同年3月 21日,《北京晚报》刊登了此次预订活动的消息。4月1日开始预订,并提前完成了预订业务。

6月中旬,香港集邮有限公司决定增发两枚纪念封,并通知我们以代售形式销售此两枚封。我们在国脉商贸中心营业部贴出告示,声明所预订的实寄封7月16日开始领取,港方增发的另两枚封可以原预订数量为限自由购买。7月16日,我们开始承付预订的实寄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依照双方约定完成的,没有任何虚假成分。原告预订购3枚首日实寄封是香港集邮有限公司97FNHK系列纪念封中与香港回归题材相关的3种,并非成套邮品,且我们在该邮品的规格、价格、邮寄形式上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约定的承诺,并无违约和欺诈行为。对香港增发的两枚纪念封我们已告知预订者可以自由购买,但是否购买:均不影响该纪念封的价值。故原告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我们不同意退货。

(5)在判断该纪念封是否是一套首日实寄封时,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向法院提交了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出具的鉴定证明,即:香港回归纪念封经鉴定是实寄封,系香港集邮有限公司的系列邮品,不应称之为一套。

(6)一审法院认为,集邮者根据《北京晚报》登载的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办理预订纪念封的消息,在国脉商贸中心办理了预订纪念封的手续,交付了预订费用,至此双方的买卖合同即确立,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依此合同在双方认可的期限内,依照预订中所约定的纪念封属性、数量、品质提供给预订者。双方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应受法律保护。由于此次纪念封的预订业务是依据国脉集邮活动中心与港方公司的邮品购销合同开展的,国脉商贸中心承担了办理预订的具体工作,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合作行为对购买者所购邮品行为并无影响。故购买者提出此次预订非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独家办理,两中心有欺诈行为,理由不当,不予确认。两中心所办理预订购3种香港回归题材首日实寄封,系香港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1997FNHK系列纪念封中部分邮品,非成套邮品,集邮者是否购买增发的两枚纪念封,并不影响香港回归纪念封本身的价值。故购买者诉中提出另购两枚封而使其利益受损,纪念封属性与实际情况不符且无收藏价值,要求退货并双倍赔偿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事实依据,不予支持。因此,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未构成对集邮者的欺诈,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7)一审判决:驳回购买者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9名原告不服,提起上诉。

(8)在二审中,上诉人认为本案所涉及的纪念封井非首日封,与被上诉人在晚报上刊登的内容不符,故二审争讼的焦点变为对邮品概念的理解问题。在二审庭审中,根据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提供的《实用集邮辞典》及《中国集邮辞典》中有关概念的解释,二审法院认为可以认定本案所涉及的纪念

封均为首日实寄封,与被上诉人在晚报上刊登的内容并无不符。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未构成欺诈行为,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9)在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是否构成对集邮爱好者欺诈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已构成对购买者的欺诈。因为邮票购买者在领取前3枚首日封时才知该套首日实寄封是5枚一套,致使邮票爱好者以额外支出增购后两枚,否则前3枚将失去收藏价值,被告的行为与当初承诺不符,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故已构成对邮票购买者的欺诈。第二种意见认为,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未构成对邮票购买者的欺诈,邮票购买者应有正确识别邮品有关概念的义务与能力。本案中,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自与购买者订立合同始,不存在诱使购买者产生错误表示的故意,原告预订的前3种首日封是香港集邮有限公司97FNHK系列纪念封中与香港回归题材相关的3种,并非成套邮品,香港方面后增发的两种首日实寄封与前种也不成套,后两枚首日封的增加也不存在使购买者误解为一套的故意,是否增购与前3枚的收藏价值无关,所以是否增购并不影响前3枚纪念封的价值。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在报纸上刊登的信息和所作的宣传都是真实无误的,并不属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直至一、二审诉讼过程中,其所表述和传达的一系列有关邮品概念也都是清晰、明确的,而且根据以上承诺履行了服务义务,故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不构成欺诈行为,也就不能适用“消法”中有关双倍赔偿的规定,集邮者把自己对邮品知识的误解等同于对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刊登消息的误解,以此认为销售方作了虚假宣传而构成丁欺诈行为,是不能成立的。

(10)原告认为,本案中被告承诺的首日实寄封,不是从邮局实寄到北京的,所贴邮票不是新邮票,而是过渡时期的邮票,所盖邮戳是风景日戳,不是邮政日戳,也不是纪念邮戳,因此本案所谓的首日实寄封是假的。而且邮票博物馆已证明是系列封,而非首日封,与在晚报上载明的首日实寄封自相矛盾。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以系列封掩盖首日实寄封,偷梁换柱、混淆是非,本案的购买者是为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购买集邮品,属于“消法”调整的范围,故理应受到“消法”的保护。

(11)有关专家认为,首日实寄封是有特指的。根据《实用集邮辞典》及《中国集邮辞典》的解释,购买方所指的仅是狭义的首日实寄封,在现代集邮活动中,集邮界已经将首日封的概念拓展和细化到为纪念某一政治、历史、科技或者任何可以纪念的事件发生首日而发行的邮封。首日封概念的实质,是对任何可以纪念的事件、人物发生时间的证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案涉及的邮封就是首日封。因为,它是主权移交首日、香港特区政府成立首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首日的时间上的真实记录。关于实寄封,集邮界有三要素的说法:邮票、收寄局日戳、投递局日戳(落地戮),这是形成一个完整实寄封的三

要素。以此衡量,本案所涉及的邮封完成了实际寄递过程,应属规范的实寄封。另外,纪念封是指特为某一可以纪念的事件、节日、人物设计。印刷发行的印有相关纪念图文的信封,本案中的邮封是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特定历史事件而发行的,有着纪念意义的主题和题材,也属于纪念封范围。辞典中还写明,在集邮活动中,集邮品的发行单位自己所发行的集邮品也可自成系列,称为系列邮品,封套如连续发行,成为系列即称系列封。所以本案的邮封既是首日实寄封、纪念封又是香港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系列集邮品。本案涉及的邮封可以有不同的称谓,上述任何一种或几种提法都是符合集邮用语惯例的语义组合,都可以涵盖本案所涉及的邮封,这些概念应是集邮爱好者知悉的一般概念。如果上述购买者掌握了集邮基本知识和对“消法”规定有一定的了解,就不会发生这场历时近一年的官司。

(12)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对于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曾出现过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既然购买者主张要求双倍赔偿,就应承担举出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存在欺诈行为的证据。另一种意见认为,结合本案的案情,举证责任应当由双方承担。邮票购买者应当就其主张的“该纪念封非首日实寄封及不能称为一套”提供相关证据。

(13)本案法院判决购买者自行承担损失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其无充分事实根据证明该种损失是由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造成的,这一判定实质上是建立在购买者负有大部分举证责任基础之上的,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购买者举不出损失由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造成的充足证据,承担败诉后果亦属当然。

(14)有关人士指出,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作为销售者亦应承担部分举证责任。这是因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理论对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作了如下规定A、购买者因受科学文化水平及专业知识限制,没有能力举证证明加害入的过错和其他应负赔偿责任的原因;B、购买者缺乏有关收集证据的技术手段:c、购买者对某些科研成果和专业技术运用一无所知,如技术秘密等;D、经营者有许多有利的举证条件。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在要求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给予鉴定、提供香港集邮有限公司有关证明等方面具有比邮票购买者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保护购买者这一相对弱者利益来讲,依据上述原则,由购买者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的同时,让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承担部分举证责任亦是合情合理的。

二、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1.本案争讼的焦点在于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行为。邮品购买者能否作为消费者要求国脉商贸中心、国脉集邮活动中心双倍赔偿以及本案举证责任应由谁承担。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本案是否能适用“消法”。本案的过程和结果说明了中国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

2.邮票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追求邮票的增值已成为大多数集邮者的投资心理欲望。但是邮市如同股市,存在着投资风险,在邮市里,邮票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成为具有一定风险性的特殊商品,集邮爱好者也不是普通的购买者,而成为承担一定风险的“邮民”。

在邮市交易中,投资者可能遭受的损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正常交易操作中因邮票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损失,即交易风险损失;二是因为发行商以次充好、虚假广告等欺诈手段造成非正常交易性利益损失。前种损失毫无疑问应当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本案即属此种情况。因为收益与风险总是相对的,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做好承担高风险的心理准备。如果“邮民”们缺乏风险意识,正如本案的邮票爱好者们在心理、知识、技术等方面又准备不足,盲目随从,轻率决策,以致出现了经济损失也只能由自己承担,而不能归责于邮票商们。因此,集邮者在投资邮票市场之前要注意邮市行情,防范邮市风险。

第四篇:申论模拟试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申论模拟试题

申论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 顾瑞珍)循环经济,如同“知识经济”一样,是 2005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它已经跻身于中国主流的经济概念,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日前表示,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解振华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3.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4.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7位,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初步实现“小康”。但在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资源环境上,由于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环境问题来势猛,其复杂性是发达国家所未

5.记者29日从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今年陆续出台了水价和电价调整的政策,目的在于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

发改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创造条件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大实施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的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对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严格按照

6.1981~2000年这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7%,2000年的GDP总量已达到8.9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首次超过800美元。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还存在着的一些隐忧。首先是单位GDP的成本长期以来高居世界前列,能耗和物耗普遍高于国际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增加。2002年较1989年废水、废气排放量增长1.2~1.7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1.7倍,虽然均低于GDP增长速度,但资源高投入和废物高产出状况依然十分突出。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如果继续沿袭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GDP翻两番的同时,资源(能源、水、主要矿产)投入将同步增长,污染(SO2、COD、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也将同步增长,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可以想见,届时耕地减少、用水紧张、能源短缺、矿产资源不足、大气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甚至超过极限值。换言之,如果只顾提高 GDP,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小康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这就是

7.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中科院测算,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电、油、运“荒”声一片。2004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但资源瓶颈问题依然突出。“宏观调控的基础还不巩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极有可能反弹,煤、电、油、运依然紧张。

1、2月份,电力增长12%,但是却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生拉闸限电现象。”今年两会期

“瓶颈”待破,直面资源供给现状,中国需要彻底转变发展模式,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否则可持续发展

8.“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在日前结束的调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总人口1.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尽管有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意见不一,但大家有这样的共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和就业日益困难。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过去矿工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入位于各行业之首,现在,相当多的矿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民

据统计,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

9.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我国要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中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中国政府将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

10.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11.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1996年,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为1172吨油当量/百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384)、日本(162)、德国(229)、英国(292)及世界平均水平(397)。1990年底我国的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为1661.23亿吨,储采比(年末剩余探明储量/当年产量)为 16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8)。按照我国目前的平均回采率32.6%计算,上述煤炭探明储量可供开采50-60年,而若按1980-1987年我国煤炭产量与所消耗的煤炭探明量的推算,上述 煤炭探明储量只可供开采30~3

512.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发展战略,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自然资源的保护。这对于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森林资源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来说,无疑造成了生态环境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造成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由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2.生物物种多样性锐减。

3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预测,中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能够保证2010年供给的只有24种,能够保证2020年供给的只有6种,其中最短缺的是油气资源。以石油资源为例,目前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20亿吨,但可进行工业开采的储量只有65亿吨,人均 5吨。与美国年消耗石油总量9亿吨、人均年消费4吨相比,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将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1年零

3如果说现有资源“家底”让我们无法乐观,那么更让人担忧的则是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浪费惊人。当前中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以建材为例,目前中国主要建材产品的能耗都大于世界先进水平:水泥高出 50%,平板玻璃高出68%,陶瓷砖高出150%,卫生瓷高出200%。以水资源为例,资料显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城市里的“节水”标语已经贴到了小区的垃圾桶和学校卫生间的水龙头旁。但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城市里的顽症。“当全国许多地区为南水北调作出牺牲的时候,北京人还在用自来水浇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对这种浪费水资源的此外,环境污染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速度。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我国已有约1/3的国土遭受酸雨侵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土地荒漠化也日趋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达 262万平方公里,并且还在以每年2460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分)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要求方案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200字左右。(50分)

1.【参考答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环境污染与资源、能源的紧缺越来越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如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参考答案】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1)合理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

(3)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时代氛围。

3.【参考答案】

大力倡导循环经济

在举国上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里,在全国人民不断奔小康的道路上,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环境遭到不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循环经济则不同,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东方巨龙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7位,13亿人口在大部分地区已初步实现“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康”,但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越型工业化道路,说不客气点,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且,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泡沫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就是地方某些政府和部门为了追求效益,追求局部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置中央及上级政策、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打着发展经济的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人口是第一位,所以,即使资源再丰富,每人一平均,在世界上排序也是落后的。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不仅如此,长期以来,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重视资源开发,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保护,给社会、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会使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再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可能小的程度,将对经济结构合理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可谓阻力重重:资源有限、能源有限、人口增长、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作为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盛开鲜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事件概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消费维权成为新热点。但网上购物也常起纠纷,更是出现许多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还存在非法销售商实施网上诈骗、消费者维权难等情况。网上购物具有中间环节少、价格低、选择范围大等优点,但面对众多的购物网站,如何防止网上购物陷阱十分重要。为此,不少省市的工商部门发布了今年“3·15”忠告,提醒消费者谨慎对待网上购物。

二、模拟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消费维权成为新热点。目前,网购出现了大量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请问你认为网络消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参考解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危害。网络购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流行的消费方式,但是却出现了大量的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严重地危害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因此,我认为消费者在网购的同时,一定要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第一,网上购物之前消费者要认真选择专业购物网站,核实该网站是否具有通信管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书,避开山寨购物网站。

第二,要选择信誉好的网上商店,针对目前部分网上商店恶意炒作自己,刷高信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以通过查看购物网站的论坛评论和网上商店的销售记录来鉴别,避免受骗。第三,在选择商品时,认真阅读交易规则和附带条款,不要被不合理的低价诱惑。第四,支付方式最好选择三方支付等较为安全的支付方式,减少风险较大的现金转账支付等方式。

除了消费者自身做好自我权益的维护、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的同时,政府还应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整理网购造假的行为:

第一,应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监督,采取网络开店实名制。以此来遏制部分商家的欺诈行为。

第二,应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和溯源,以保证消费者受到侵害时,可以追查本源,保证消费者的个人利益。

第三,加大对销售商的教育和引导,树立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守法经营,合法盈利。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营造一个和谐、放心的网购环境。

下载《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17)(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sl017)(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最新申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申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2004-06-09)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

    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的正确答案以灰色突出显示 1.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

    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党校试题二一、填空题(共20分,每题1分)1、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们的强国之路。2、按照党的思想建设的要求,党员不仅要在入党,而其要在入党。3、新党章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78年国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

    2012年省级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绝对精辟)、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

    2012申论 试题加答案

    2012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乡镇)参考答案及解析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03-26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节选的2012年中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