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令第388号)(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0:3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令第38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令第388号)》。

第一篇: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令第388号)

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政令 第388号

《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5月3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王国生 2016年6月14日

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梯的使用安全

第三章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四章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

第五章检验检测机构的责任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使用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与电梯使用安全相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具体范围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使用安全工作的领导,依法确定有关部门的电梯使用安全监管职责并督促和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使用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电梯事故及重大故障应急处置机制,引导和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建立区域电梯应急救援网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电梯使用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发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及网格员的宣传教育、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等功能,实现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的全域覆盖。统筹推进无责任主体、无专项维修资金、无维护保养单位电梯综合治理,建立居民自主协商决定、基层组织协助推动、政府补助的救济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电梯使用单位排查电梯使用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因电梯使用安全所发生的矛盾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隐患整改、日常监督检查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协助处理因电梯使用安全所发生的矛盾纠纷。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电梯使用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指导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筑物中电梯井道和机房、电梯选型、数量配置等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监督建设单位履行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职责。

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居民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职责,合理规范使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的重大修理、改造、更新。

公安部门负责参与做好电梯故障、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规划、经信、工商、教育、商业、旅游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电梯所有权人依法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相应义务,对电梯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

电梯生产、经营、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生产、经营、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第六条 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依法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七条 鼓励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电梯生产、维护保养服务质量评价活动,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

第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开展电梯使用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电梯使用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对违反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电梯的使用安全

第九条 电梯所有权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电梯,受托人履行法定的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住宅实施前期物业管理,尚未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的,该房屋开发商(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电梯的,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三)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的,该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属于多个产权所有者的,由其协商明确其中一个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

(四)出租配有电梯的场所,租赁合同中应当约定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五)电梯使用单位无法确定的,电梯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所有权人明确或者指定使用单位,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落实管理责任。

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无法落实使用安全的管理责任的,该电梯不得使用。

第十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电梯,履行下列安全管理义务:

(一)制定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资金保障、日常巡查、定期报检、安全培训、隐患排查与处置、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考核与奖惩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二)在电梯的显著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有效的使用登记标志、检验合格标志等规定的标志、标识,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安全管理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三)电梯发生困人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单位实施救援;

(四)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电梯使用登记,申报并接受检验,电梯使用登记信息发生变化后,及时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六)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监督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并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确认,选择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时,应当听取业主委员会的意见或者征询业主代表意见;

(七)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护保养合同应当包括维护保养项目、要求和执行标准,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时间频次,故障修理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维护保养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八)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大型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九)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十)建立并长期保存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电梯安全管理义务。

第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和对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安全管理人员按照电梯数量,每50台配备1名,不足50台的至少配备1名。未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配备持证的电梯司机;公众聚集场所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客流高峰时段应当安排专人值守。

第十二条 电梯轿厢装修应当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装修结束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组织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的相关安全性能进行测试,经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电梯更新、改造、修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物业服务企业为住宅小区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单独设账,专款专用,每半年向业主公布1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的收支情况。

住宅小区电梯需要修理、改造、更新的,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所需资金,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筹集:

(一)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规定程序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二)相关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相关业主按照有关规定协商解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协助组织相关业主筹集落实资金。

住宅电梯故障危及人身安全,不采取重大修理、改造或者更新难以消除隐患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先行采取紧急措施,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同时向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金申请报告,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核准,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在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的,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电梯使用单位、业主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确定电梯修理、改造或者更新方案和费用筹集方案。

第十四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对电梯定期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不得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

第十五条 电梯停用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停用标识,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切断电梯主电源,将电梯停用的原因、期限和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公示;停用原因消除后,及时恢复电梯正常使用。

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的电梯,应当经电梯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停用期未超出下次检验日期的电梯,应当经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全面维护保养并自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十六条 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在报废后30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报废的电梯不得转让、销售或者再使用。

第十七条 故障频率高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取得电梯检验检测或型式试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住宅小区电梯经安全评估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评估结论张贴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评估结论可以作为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依据。

第十八条 乘客使用电梯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电梯安全警示标志操作电梯;

(二)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电梯;

(三)采用扒撬等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四)拆除、破坏电梯的安全警示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报警装置、安全部件及其他附属设施;

(五)在超过额定载重量时乘坐电梯;

(六)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和他人乘坐安全的行为。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保证被监护人安全、文明乘用电梯。

第三章 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十九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电梯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型式试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出厂文件,并在电梯的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制造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并承担下列义务:

(一)明确电梯及曳引机、制动器等重要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或次数、质量担保期;

(二)电梯投入使用后,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记录,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保证电梯的配件供应;

(三)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使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电梯安装、运行所涉及的井道、底坑、机房等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提出电梯选型的意见。

建设单位采购电梯的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满足消防、急救、无障碍通行等要求。载人电梯应当具备停电自动平层功能,并配备内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标准对电梯的数量、布局、功能等进行审查,保证电梯使用安全。

电梯轿厢、机房、井道不得设置和安装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设施。

鼓励新建住宅安装使用双回路供电或者配置备用电源的电梯。

第二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满足记录事故、故障、维护保养情况与应急救援的需要。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为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配置、加装提供技术支持。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保证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鼓励其它场所使用的电梯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

本办法实施前投入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电梯,未加装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应当在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前加装。

第二十二条 电梯销售单位应当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验明电梯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文件,不得销售未取得制造许可的单位制造的电梯。

电梯销售单位应当与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电梯销售合同,明确电梯的质量保证期限和服务内容。在质量保证期限内,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其他电气元器件等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负责免费修理或者更换。

第二十三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施工单位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前,应当将单位名称、许可证编号、施工人员名单及其资格证书编号、施工地点、施工的电梯数量及其主要参数和制造单位等信息,书面告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

电梯的原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或者不再具有相应型式的电梯制造许可资格的,使用单位经电梯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改造或修理;实施改造的,电梯改造单位应当及时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并在产品铭牌、改造质量证明书上标明其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许可证编号等。改造单位对改造后的电梯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并履行相应电梯制造单位的义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不得转包、分包。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工程竣工并经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将安全技术资料移交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建设单位在向电梯使用单位移交电梯时,应当同时移交安全技术资料。

第四章 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及维护保养合同的约定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包、分包。

第二十六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进行电梯维护保养,做好下列工作:

1.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2.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保证及时实施应急救援;

3.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张贴电梯维护保养标志,信息至少应当包括维护保养人员、维护保养时间、下次维护保养时间和维护保养情况;

4在维护保养现场做好安全警示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对维护保养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并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确认签字,维护保养结果在轿厢内进行公示;

6.建立电梯维护保养记录等安全技术档案,保存期至少4年;

7.电梯定期检验前应当进行年度自行检查,出具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配合电梯使用单位做好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8.接到电梯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市区内抵达现场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不超过1小时。

(二)发现电梯事故隐患或者故障时,及时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并配合电梯使用单位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三)发现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电梯的;

2.使用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已经报停、报废电梯的;

3.违规进行电梯修理、改造的;

4.其他严重危及电梯使用安全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及其作业人员不得拆除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短接安全回路。

第二十八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配备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资质的人员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维护保养人员不得在2个以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从事电梯维护保养工作。

第五章 检验检测机构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及时出具报告,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第三十条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提出电梯检验申请的,检验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检验要求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的监督检验;

(二)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对电梯的定期检验;

(三)申请人对检验日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双方约定的检验日期进行检验;

(四)电梯经检验合格的,自检验合格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合格报告。

检验机构在完成现场检验后应当出具是否允许电梯继续使用的检验意见。

经检验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检验机构应当出具检验意见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自整改期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不合格报告,并书面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予以处理。

电梯检验机构应当自检验报告出具之日起5日内向负责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更新后的电梯检验信息。

第三十一条 电梯检验应当在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进行。

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电梯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存在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施工、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致使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市(州)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分级实施。对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车站、客运码头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根据《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和登记事项时,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要求的,不得许可、登记;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其不再具备相应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原许可、登记。

第三十四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监督管理时,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相关单位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逾期未整改的电梯生产、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单位以及检验机构,可以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依法责令停止使用并予以查封。

第三十五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电梯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情况,按规定上报,并会同安监、公安、监察、工会等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六条 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电梯安全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记录并及时分析处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安全评估、检验以及监督抽查等信息,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发挥电梯制造单位,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单位,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作用,构建电梯安全信用社会评价体系。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电梯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制定完善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

(三)发生电梯故障乘客被困时,未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导致乘客被滞留轿厢内1小时以上的;

(四)出现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变更等情况后未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的;

(五)未按规定对电梯轿厢进行内部装修的;

(六)停用电梯未按规定设置停用标志、防护措施和公示相关信息,或未切断电梯主电源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电梯制造单位未明确电梯及曳引机、制动器等重要部件设计使用年限或次数、质量担保期的;

(二)电梯改造单位未及时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并在产品铭牌、改造质量证明书上标明其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许可证编号的;

(三)受委托单位转包、分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的;

(四)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未按规定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张贴电梯维护保养标志或者维护保养记录未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确认签字的;

(二)聘用其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将维护保养业务转包、分包的;

(二)拆除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短接安全回路。

第四十二条 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履行法定职责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监察机关、任免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行政问责。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自用电梯改作公共使用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电梯的使用安全 第三章 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四章 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 第五章 检验检测机构的责任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使用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与电梯使用安全相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具体范围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使用安全工作的领导,依法确定有关部门的电梯使用安全监管职责并督促和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使用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电梯事故及重大故障应急处置机制,引导和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建立区域电梯应急救援网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电梯使用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发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及网格员的宣传教育、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等功能,实现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的全域覆盖。统筹推进无责任主体、无专项维修资金、无维护保养单位电梯综合治理,建立居民自主协商决定、基层组织协助推动、政府补助的救济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电梯使用单位排查电梯使用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因电梯使用安全所发生的矛盾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隐患整改、日常监督检查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协助处理因电梯使用安全所发生的矛盾纠纷。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电梯使用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指导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筑物中电梯井道和机房、电梯选型、数量配置等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监督建设单位履行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职责。

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居民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职责,合理规范使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的重大修理、改造、更新。

公安部门负责参与做好电梯故障、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规划、经信、工商、教育、商业、旅游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电梯所有权人依法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相应义务,对电梯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

电梯生产、经营、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生产、经营、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第六条 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依法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七条 鼓励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电梯生产、维护保养服务质量评价活动,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

第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开展电梯使用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电梯使用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对违反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电梯的使用安全

第九条 电梯所有权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电梯,受托人履行法定的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住宅实施前期物业管理,尚未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的,该房屋开发商(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电梯的,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三)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的,该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属于多个产权所有者的,由其协商明确其中一个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

(四)出租配有电梯的场所,租赁合同中应当约定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五)电梯使用单位无法确定的,电梯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所有权人明确或者指定使用单位,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落实管理责任。

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无法落实使用安全的管理责任的,该电梯不得使用。

第十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电梯,履行下列安全管理义务:

(一)制定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资金保障、日常巡查、定期报检、安全培训、隐患排查与处置、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考核与奖惩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二)在电梯的显著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有效的使用登记标志、检验合格标志等规定的标志、标识,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安全管理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三)电梯发生困人时,及时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修单位实施救援;

(四)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电梯使用登记,申报并接受检验,电梯使用登记信息发生变化后,及时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六)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监督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并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确认,选择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时,应当听取业主委员会的意见或者征询业主代表意见;

(七)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护保养合同应当包括维护保养项目、要求和执行标准,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时间频次,故障修理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维护保养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八)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大型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九)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十)建立并长期保存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电梯安全管理义务。

第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和对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安全管理人员按照电梯数量,每50台配备1名,不足50台的至少配备1名。未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配备持证的电梯司机;公众聚集场所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客流高峰时段应当安排专人值守。

第十二条 电梯轿厢装修应当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装修结束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组织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的相关安全性能进行测试,经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电梯更新、改造、修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物业服务企业为住宅小区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单独设账,专款专用,每半年向业主公布1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的收支情况。

住宅小区电梯需要修理、改造、更新的,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所需资金,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筹集:

(一)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规定程序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二)相关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相关业主按照有关规定协商解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协助组织相关业主筹集落实资金。

住宅电梯故障危及人身安全,不采取重大修理、改造或者更新难以消除隐患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先行采取紧急措施,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同时向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金申请报告,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核准,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在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的,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电梯使用单位、业主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确定电梯修理、改造或者更新方案和费用筹集方案。

第十四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对电梯定期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不得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

第十五条 电梯停用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停用标识,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切断电梯主电源,将电梯停用的原因、期限和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公示;停用原因消除后,及时恢复电梯正常使用。

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的电梯,应当经电梯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停用期未超出下次检验日期的电梯,应当经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全面维护保养并自行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十六条 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在报废后30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报废的电梯不得转让、销售或者再使用。

第十七条 故障频率高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取得电梯检验检测或型式试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住宅小区电梯经安全评估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评估结论张贴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评估结论可以作为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依据。

第十八条 乘客使用电梯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电梯安全警示标志操作电梯;

(二)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电梯;

(三)采用扒撬等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四)拆除、破坏电梯的安全警示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报警装置、安全部件及其他附属设施;

(五)在超过额定载重量时乘坐电梯;

(六)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和他人乘坐安全的行为。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保证被监护人安全、文明乘用电梯。

第三章 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十九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电梯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型 11 式试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出厂文件,并在电梯的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制造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并承担下列义务:

(一)明确电梯及曳引机、制动器等重要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或次数、质量担保期;

(二)电梯投入使用后,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记录,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保证电梯的配件供应;

(三)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使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电梯安装、运行所涉及的井道、底坑、机房等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提出电梯选型的意见。

建设单位采购电梯的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满足消防、急救、无障碍通行等要求。载人电12 梯应当具备停电自动平层功能,并配备内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标准对电梯的数量、布局、功能等进行审查,保证电梯使用安全。

电梯轿厢、机房、井道不得设置和安装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设施。

鼓励新建住宅安装使用双回路供电或者配置备用电源的电梯。

第二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满足记录事故、故障、维护保养情况与应急救援的需要。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为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配置、加装提供技术支持。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保证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鼓励其它场所使用的电梯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

本办法实施前投入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电梯,未加装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应当在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前加装。

第二十二条 电梯销售单位应当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验明电梯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文件,不得销售未取得制造许可的单位制造的电梯。

电梯销售单位应当与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电梯销售合同,明确电梯的质量保证期限和服务内容。在质量保证期限内,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其他电气元器件等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负责免费修理或者更换。

第二十三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施工单位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前,应当将单位名称、许可证编号、施工人员名单及其资格证书编号、施工地点、施工的电梯数量及其主要参数和制造单位等信息,书面告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

电梯的原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或者不再具有相应型式的电梯制造许可资格的,使用单位经电梯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改造或修理;实施改造的,电梯改造单位应当及时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并在产品铭牌、改造质量证明书上标明其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许可证编号等。改造单位对改造后的电梯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并履行相应电梯制造单位的义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不得转包、分包。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工程竣工并经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将安全技术资料14 移交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建设单位在向电梯使用单位移交电梯时,应当同时移交安全技术资料。

第四章 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及维护保养合同的约定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包、分包。

第二十六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进行电梯维护保养,做好下列工作:

1.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2.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保证及时实施应急救援;

3.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张贴电梯维护保养标志,信息至少应当包括维护保养人员、维护保养时间、下次维护保养时间和维护保养情况;

4在维护保养现场做好安全警示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对维护保养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并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确认签字,维护保养结果在轿厢内进行公示;

6.建立电梯维护保养记录等安全技术档案,保存期至少4年;

7.电梯定期检验前应当进行自行检查,出具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配合电梯使用单位做好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8.接到电梯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市区内抵达现场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不超过1小时。

(二)发现电梯事故隐患或者故障时,及时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并配合电梯使用单位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三)发现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电梯的;

2.使用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已经报停、报废电梯的;

3.违规进行电梯修理、改造的;

4.其他严重危及电梯使用安全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及其作业人员不得拆除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短接安全回路。

第二十八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配备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资质的人员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维护保养人员不得在2个以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从事电梯维护保养工作。

第五章 检验检测机构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及时出具报告,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第三十条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提出电梯检验申请的,检验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检验要求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的监督检验;

(二)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对电梯的定期检验;

(三)申请人对检验日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双方约定的检验日期进行检验;

(四)电梯经检验合格的,自检验合格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合格报告。

检验机构在完成现场检验后应当出具是否允许电梯继续使用的检验意见。

经检验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检验机构应当出具检验意见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自整改期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不合格报告,并书面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予以处理。

电梯检验机构应当自检验报告出具之日起5日内向负责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更新后的电梯检验信息。

第三十一条 电梯检验应当在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进行。

检验机构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电梯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存在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施工、维护保养18 工作不到位致使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市(州)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分级实施。对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场、车站、客运码头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根据《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和登记事项时,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要求的,不得许可、登记;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其不再具备相应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原许可、登记。

第三十四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监督管理时,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相关单位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逾期未整改的电梯生产、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单位以及检验机构,可以约谈 其主要负责人,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依法责令停止使用并予以查封。

第三十五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电梯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情况,按规定上报,并会同安监、公安、监察、工会等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六条 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电梯安全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记录并及时分析处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安全评估、检验以及监督抽查等信息,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发挥电梯制造单位,安装、改造、修理施工单位,维护保养单位,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作用,构建电梯安全信用社会评价体系。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电梯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20 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制定完善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

(三)发生电梯故障乘客被困时,未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导致乘客被滞留轿厢内1小时以上的;

(四)出现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变更等情况后未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的;

(五)未按规定对电梯轿厢进行内部装修的;

(六)停用电梯未按规定设置停用标志、防护措施和公示相关信息,或未切断电梯主电源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电梯制造单位未明确电梯及曳引机、制动器等重要部件设计使用年限或次数、质量担保期的;

(二)电梯改造单位未及时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并在产品铭牌、改造质量证明书上标明其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许可证编号的;

(三)受委托单位转包、分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的;

(四)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未按规定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张贴电梯维护保养标志或者维护保养记录未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确认签字的;

(二)聘用其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将维护保养业务转包、分包的;

(二)拆除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短接安全回路。

第四十二条 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履行法定职责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监察机关、任免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行政问责。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自用电梯改作公共使用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DOC

湖北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了加强电梯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电梯的生产、经营、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具体范围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目录确定。个人或单个家庭自用电梯改作公共使用的,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安全原则】电梯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权责明确、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把电梯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督促和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

本办法规定,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部门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商务、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保监等主管部门和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主体责任】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对其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的电梯安全负责。

第七条 【资质要求】电梯生产、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有关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八条 【责任保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引导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参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提高事故赔付能力。新装电梯以及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九条 【社会组织】鼓励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电梯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咨询等服务,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第十条 【宣传教育】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开展电梯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电梯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对违反电梯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监护人应当积极履监护义务,保证被监护人安全、文明乘用电梯。

第十一条 【投诉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人民政府举报。县级人民政府责令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且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章 电梯的生产、采购、销售

第十二条 【电梯制造者的义务】电梯制造单位对所制造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电梯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修理说明、型式试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在电梯的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保证所制造电梯的配件供应,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为电梯使用单位或者维护保养

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制造原因造成电梯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电梯制造单位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动召回电梯或者电梯零部件。

第十三条 【电梯的选型】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使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对电梯安装、运行所涉及的井道、机房等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提出电梯选型的意见。

建设单位采购电梯的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满足人身安全、消防、急救、无障碍通行等要求。乘客电梯应当具备停电自动平层功能,宜配备内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

电梯轿厢、机房、井道不得设置和安装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设施。

建设单位必须为新建住宅安装的电梯使用双回路供电或者配置备用电源。

第十四条 【监控系统】公共场所的电梯应当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使用单位应当保证其有效运行;鼓励其它场所使用的电梯配置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

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应当满足记录事故、故障、维护保养情况与应急救援的需要;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为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配置、加装提供技术支持。

使用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单位应当对采集的数据

和图像等信息保守秘密。

本办法实施前投入使用的公共场所电梯,未加装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应当在重大维修或者改造时加装。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对配置、加装、管理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进行规范指导。

第十五条 【电梯销售者的义务】电梯销售单位应当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验明电梯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文件,不得销售未取得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的电梯。

电梯销售者应当与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电梯销售合同,明确电梯的质量保证期限和服务内容。在质量保证期限内,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其他电气元器件、易损件等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负责免费修理或者更换。

第十六条 【施工者的义务】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负责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施工前将施工单位的名称、许可证编号、施工人员名单及其资格证书编号、施工地点、施工的电梯数量及其主要参数和制造单位等信息书面告知设区的市(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向电梯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业务不得转包、分包。第十七条 【电梯改造的要求】原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或

者制造单位不实施且不同意其他单位实施改造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电梯进行改造。改造单位应当及时更换其改造电梯的产品铭牌,并在产品铭牌、改造质量证明书上标明其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许可证编号等。

改造单位对改造后的电梯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并向使用管理单位提供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十八条 【竣工资料】施工单位应当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工程竣工并经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将安全技术资料移交建设单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建设单位在向电梯使用单位移交电梯时,应当同时移交安全技术资料。

第三章 电梯的使用

第十九条 【电梯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单位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管理责任,应当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对电梯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无法落实使用安全的管理责任的,该电梯不得使用。

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电梯安装后,房屋开发商尚未移交给电梯产权所有者的,该房屋开发商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三)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的,该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属于多个产权所有者的,应当协商明确其中一个产权所有者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责任人,其他产权所有者承担连带责任。

(四)出租配有电梯的场所,租赁合同中应当约定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电梯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

(五)电梯使用单位无法确定的,电梯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所有权人明确使用单位或者指定使用单位。

第二十条 【居民住宅电梯使用单位变更】对居民住宅(小区)的电梯因物业管理单位更迭或者提前退出物业服务导致的电梯使用管理缺失的,由所属街道办事处会同住房保障房管部门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的义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制定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二)在电梯的显著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有效的使

用登记标志、检验合格标志等规定的标志、标识;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安全管理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三)乘客被困时,及时组织应急救援;电梯发生事故后,依法开展事故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并办理电梯使用登记,申报并接受检验;电梯使用登记信息发生变化后,及时到原登记部门备案;

(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监督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并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确认;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变更时,应当在新维护保养合同生效后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六)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每年向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监督部门报告一次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七)建立并长期保存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八)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电梯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和对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安全管理人员按照电梯数量,每五十台至少配备一名,不足五十台的配备至少

一名。未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配备电梯司机;机场、车站、码头、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自动扶梯在客流高峰时段要安排专人职守。

第二十三条 【委托维保要求】 委托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的,使用单位应当选择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并签订书面维护保养合同。鼓励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由其制造单位或其制造单位委托的电梯维保单位承担。公共交通枢纽使用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当由电梯的制造单位负责维护保养。变更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应当做好衔接工作,不得因维保单位变更间断电梯维护保养。

第二十四条 【电梯装修要求】电梯轿厢装修应当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装修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的相关安全性能进行测试,经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轿厢装修、装饰不得使用可燃材料。

第二十五条 【电梯相关经费开支】电梯的更新、改造、重大修理费用依照有关规定从住宅专项修理资金中列支,资金不足部分或者无住宅专项修理资金的,由电梯产权所有者筹集。

管理住宅专项修理资金的部门,应当建立住宅专项修理

资金应急申请渠道,实施应急修理需要使用住宅专项修理资金的,无需经住宅专项修理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但业主委员会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就专项修理资金用于应急修理的有关情况告知业主;没有业主委员会的,由物业服务企业告知。

电梯的维护保养、一般修理、检验检测和保险等费用由电梯使用单位从物业服务费中支付。

第二十六条 【电梯定期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对电梯定期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并在整改期限内将整改结果书面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反馈;不得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

第二十七条 【电梯停用】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封存电梯、设置警示标志,并在15日内到该电梯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停用手续。

第二十八条 【异常情况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通知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并申请检验:

(一)发生自然灾害或者设备事故,影响电梯安全性能的;

(二)一个检验周期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电梯故障实名举报投诉3次以上,且经确认故障的存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

(三)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需要重新启用的。

国家或者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求缩短定期检验周期的,检验检测机构和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安排检验。电

第二十九条 【电梯报废】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法修复或者无改造、维修价值的电梯,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在报废后30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报废的电梯应当现场解体,不得转让、销售或者再使用。第三十条 【电梯技术评价】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原电梯制造单位进行技术评价,并根据评价意见进行报废、改造、修理等处理。

(一)使用期限超过15年的;

(二)故障频率高影响正常使用的;

(三)电梯使用单位认为需要更新、改造、重大维修的。

第三十一条 【评价要求】电梯技术评价单位应当组织不少于3名专家进行评价,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评价意见,并对评价意见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二条 【文明乘梯】乘客应当按照电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乘坐电梯,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反电梯安全警示标志操作电梯;

(二)不得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电梯;

(三)不得采用扒撬等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四)不得拆除、破坏电梯的安全警示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报警装置、安全部件及其他附属设施;

(五)超过额定载重量时,不得乘坐电梯;

(六)不得有危及电梯安全运行和危及他人乘坐安全的行为。

第四章 电梯的维护保养

第三十三条 【维保单位责任】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按照合同要求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维护保养工作质量,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确保电梯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并且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维护保养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包、分包。

第三十四条 【维保单位义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进行电梯维护保养做好下列工作: 1.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2.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保证及时实施应急救援; 3.张贴电梯维护保养标志,标明应急救援电话; 4.在维护保养现场应当做好安全警示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维护保养过程与结构进行记录并由使用单位确认签字,维保结果在轿厢内进行公示;

6.建立电梯维护保养记录等安全技术档案,保存期至少4年;

7.电梯定期检验前应当进行自行检查,出具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配合电梯使用单位做好电梯定期检验工作。

(二)发现电梯事故隐患或者故障时,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并配合电梯使用单位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停止使用。

(三)发现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电梯的;

2.使用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已经报停、报废电梯的; 3.违规进行电梯修理、改造或者其他严重危及电梯使用安全行为的。

第三十五条 【电梯维护保养合同】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与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护保养合同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维护保养项目、要求和执行标准;

(二)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时间频次;

(三)故障修理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

(四)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第三十六条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配备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质的人员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维护保养人员不得在2个以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从事电梯事维护保养工作。

第五章 检验检测

第三十七条 【电梯检验机构人员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及时出具报告,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第三十八条 【电梯检验机构的义务】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提出电梯检验申请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在三个工作日内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进行监督检验;

(二)在五个工作日内对电梯安排定期检验;

(三)申请人对检验日期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双方约定的检验日期进行检验。

(四)电梯经检验合格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检验合格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合格报告。

电梯检验机构在完成现场检验后应当出具是否允许电梯继续使用的检验意见。

经检验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检验机构应当出具检验意见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自整改期满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不合格报告,并书面向所在地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予以处理。

电梯检验机构应当自检验合格报告出具之日起五日内向负责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更新后的电梯检验信息。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日常监督检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电梯生产单位、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监督抽查。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向发证机关提出撤销其资质许可的建议。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电梯实行分类管理。每年制定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对学校、幼儿园以及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所、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察;对使用期限长、故障频率高的电梯进行重点监督抽查,并根据监督抽查情况,向电梯使用单位提示安全风险。具体抽查办法由市、州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十条 【电梯监督管理部门的义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和登记事项时,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要求的,不得许可、登记;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其不再具备相应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原许可、登记。

第四十一条 【特种设备监督部门职责】设区的市级(含省直管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信用评价制

度,定期采集使用单位及公众意见,组织对生产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方便使用单位查询。信用档案包括电梯生产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的经营行为、安全生产、服务质量、举报投诉、奖惩和事故情况,以及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记录等。

开展信用评价工作的有关部门应当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采信其开展的电梯相关单位信用评价结果,促进生产、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提高。

第四十二条 【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安监部门负责综合指导电梯安全使用监督工作,参与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责任。交通、商务等部门负责各自领域内电梯安全监管责任。

城建部门负责对建筑物中电梯选型、数量配置和电梯井道、机房等土建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电梯移交给使用管理责任单位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住房保障房管部门负责引导和推进居民电梯住宅(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指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单位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规则履行居民住宅电梯管理职责,并规范使用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于居民住宅电梯日常运行维护;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依法办理、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居民住宅电梯更新改造维修工作。

公安及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做好经“110”、“119”报警电

话反映的电梯故障困人的应急求助相关工作;配合处置涉及因封停电梯或电梯事故而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参与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信访部门负责协调处置涉及因封停电梯或电梯事故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物价部门负责对物业管理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范围内的居民住宅电梯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指导电梯维护保养价格进行。

保险机构负责依据有关保险法规,推动电梯责任保险的普及,将电梯安全约束机制和事故赔偿社会救助机制落实到电梯安全使用中。

第四十三条 【行业监管】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应当定期开展的电梯生产、维护保养服务质量评价活动。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时间、平均日常维护保养价格、人均日常维护保养台数、主要零部件检查更换周期、保险购买等情况进行分析通报,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

第七章 应急管理

第四十四条 【使用、维保单位应急义务】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

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第四十五条 【使用管理单位应急处理】 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使用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电梯发生困人时,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安抚乘客,组织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实施救援。

电梯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组织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十六条 【维保单位应急处理】维护保养单位接到电梯故障通知后应当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应当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市区内抵达现场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不超过1小时。

第四十七条 【管理部门应急处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公安消防等部门接到电梯事故报告后,应根据情况和相应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第四十八条 【政府应急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电梯事故及重大故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解决电梯应急处置中的重大问题。引导、扶持、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建立区域电梯救援网络,实现快速有效专业救援。每年应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电梯安全应急救援

及应急救援演练。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调解住宅电梯使用管理中的矛盾纠纷。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处罚总则】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采购单位法律责任】电梯采购者未选购取得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的电梯的,或者选型、配置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结构、使用需求不适应的,由县(市区)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整改,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改造单位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改造单位进行电梯改造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更换电梯产品铭牌的;

(二)未出具质量证明书的;

(三)未在产品铭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改造单位名称、许可证书编号和改造日期等信息的。

第五十二条 【使用单位法律责任】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区)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在电梯使用标志标明的有效期内变更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设置的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未能够随时与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的;

(三)对电梯轿厢内部进行装修的,电梯使用单位未通知维护保养单位进行测试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四)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的,电梯使用单位未封存电梯并设置停止使用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第五十三条 【使用单位法律责任】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区)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及时组织救援,导致乘客被滞留在电梯轿厢内1小时以上2小时以下的;

(二)医院病床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未由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司机操作的;

(三)移装使用已报废或者经鉴定不合格且通过改造、修理仍无法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电梯的。

第五十四条 【使用单位法律责任】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电梯使用年限达到15年时,未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技术评价的;

(二)安装在私人住宅内供单个家庭内部使用的电梯改变用途,用于经营性活动,未依法及时申请检验和办理使用登记的。

第五十五条 【维护保养单位法律责任】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电梯维护保养业务转包或者分包的;

(二)未在开展业务所在地区设立固定办公场所并配备相应的作业人员的。

第五十六条 【检验机构法律责任】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未按照规定期限安排检验检测、出具报告或者发放电梯使用标志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监察机构法律责任】电梯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十八条施行。

第八章 附 则

2016年 日起 【实施日期】本办法自 月

第四篇:郑州市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郑州市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电梯使用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调整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居民家庭自用电梯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政府职责】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部门职责】 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梯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公安、消防、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旅游、商务、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安全相关工作。

第五条【电梯保险制度】 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六条【相关单位职责】 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倡导安全乘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鼓励政策】 支持有关电梯使用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

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

第二章 使用安全

第八条【电梯安全责任制度】 电梯所有权人依法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的相应义务,对电梯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

电梯生产、经营、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生产、经营、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第九条【使用单位的确定】 电梯使用单位,可以是电梯所有权人,也可以是受电梯所有权人授权或者委托的单位或个人。

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电梯所有权人委托他人管理的,受托方为使用单位;未委托他人管理的,电梯所有权人为使用单位;

(二)电梯属于共有产权且未委托他人管理的,共有人应当通过书面明确电梯使用单位;

(三)出租配有电梯的场所,租赁合同中应当约定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第十条【未明确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单位无法确定的,电梯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所有权人明确或者指定使用单位,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落实管理责任。

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无法落实使用安全的管理责任的,不得使用。

第十一条【使用单位义务】 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电梯,履行下列安全管理义务:

(一)制定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落实电梯安全管理责任;

(二)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三)按规定配备电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在电梯运行期间安全管理人员持证在岗;

(四)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监督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并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确认;

(五)设立紧急报警装置并保证有效联络;电梯发生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 有关部门;

(六)在电梯的显著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使用标志,清理影响电梯安全使用的附着物、张贴物;

(七)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大型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八)电梯停用的,应当及时公示停用原因;

(九)法律、法规、规章及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义务。

第十二条【电梯监控】 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安装电梯安全运行监控设备,保证其有效运行,并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连接。

第十三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的筹集】 电梯日常管理、改造、修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更新等所需的费用,电梯所有权人与使用单位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

第十四条【住宅小区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的落实】 住宅小区电梯需要改造、修理的,使用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筹集:

(一)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规定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二)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街道办事处、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可以协助组织业主筹集落实资金。

第十五条【乘用电梯的行为规范】 乘客应当按照安全注意事项和电梯管理要求乘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电梯安全警示标志操作电梯;(二)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电梯;(三)采用扒撬等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四)拆除、破坏电梯的安全警示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报警装置、安全部件及其他附属设施;(五)在超过额定载重量时乘坐电梯;(六)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和他人乘坐安全的行为。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保证被监护人安全、文明乘用电梯。

第三章 维护保养

第十六条【维护保养单位要求】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范围内从事电梯维护保养活动,不得分包、转包维护保养业务。

第十七条【维护保养单位的义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开展维护保养工作;

(二)制定电梯维护保养计划,并将计划告知使用单位,如 实填写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记录;

(三)设立值班电话,保证及时实施应急求援;

(四)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五)建立电梯维护保养安全技术档案,保存期至少4年,维护保养档案应包括:维护保养合同、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自检记录、检验机构年检报告等;

(六)至少每6个月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向使用单位出具电梯自检报告;

(七)更换电梯零部件应当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安全部件应当具有合格的型式试验报告;

(八)法律、法规、规章及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全义务。

第十八条【维护保养单位的告知义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发现电梯事故隐患或者故障时,及时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并配合电梯使用单位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发现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一)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电梯的;

(二)使用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已经报停、报废电梯的;

(三)违规进行电梯改造、修理的;

(四)其他严重危及电梯使用安全行为的。第四章 检验检测与安全评估

第十九条【检验检测机构要求】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及时出具报告,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异地检验检测机构在本市首次开展业务,应当按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有关信息。

第二十条【检验检测机构义务】 检验检测机构依法从事电梯检验检测活动,履行以下义务:

(一)收到电梯检验申请材料应当及时进行检验;

(二)核查电梯使用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落实安全责任的情况;

(三)在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进行电梯检验;

(四)将检验结论及有关情况报告电梯使用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评估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使用单位应当委托检验机构开展电梯安全评估,根据评估意见确定继续使用电梯的条件或者对电梯进行改造、修理,改造、修理的应当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

(一)电梯故障频率较高、影响正常使用的;

(二)电梯曾遭遇水浸、火灾、雷击、地震等灾害影响的;

(三)电梯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次数;

(四)其他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

电梯经安全评估后,使用单位应当将评估意见张贴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处的显著位置。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重点监督检查】 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故障频率较高、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梯使用单位管理情况、维护保养单位维保质量、检验结果实施重点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三条【建立信息系统】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的管理与服务。

第二十四条【急救联动机制】 本市建立电梯安全应急救援处置体系,组建以维护保养单位为站点的电梯应急救援网络,公布救援电话和站点分布情况。

第二十五条 【处理投诉、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投诉和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电梯安全违法行为或者电梯存在事故 隐患的,可以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举报,接到投诉或者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使用单位的处罚】 电梯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落实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或者未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电梯维护保养、日常管理的;

(三)未按规定配备电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电梯运行期间安全管理人员未持证在岗的;

(四)未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未监督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并对维护保养记录进行确认的;

(五)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

(六)未按规定张贴安全注意事项、停用标志、公示信息的;未按规定清理影响电梯安全使用的附着物、张贴物的;

(七)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大型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的;

(八)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未按规定安装电梯安全运行监控设备保证其有效运行的。

第二十七条 【对维护保养单位的处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对维护保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

(二)未设立值班电话,保证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

(三)未建立电梯维护保养安全技术档案,未按规定保存的;

(四)发现电梯事故隐患或者故障时,未及时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未配合电梯使用单位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的。

第二十八条 【对维护保养单位的处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一)更换电梯零部件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或者无型式试验报告的;

(二)分包、转包维护保养业务的;

(三)故意破坏电梯,致使电梯不能正常使用的。

第二十九条【对检验机构的处罚】检验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及时出具检验报告的;

(二)收到电梯检验申请材料未及时进行检验的;

(三)异地检验检测机构在本市首次开展业务,未按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有关信息的。

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行政问责】 违反本办法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许可的;

(二)发现电梯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妨碍事故救援或者事故调查处理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参照执行】 自用电梯改作公共使用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开发区管委会,是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委员会。

本办法所称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

第三十三条【施行时间】 本办法自2016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武汉市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武汉市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相关的电梯生产(含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下同)、检验、监督检查活动。

第三条【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特种设备(电梯)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时解决电梯综合管理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和电梯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并将电梯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范围;区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使用综合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查找和报告本辖区电梯安全使用隐患;督促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管理单位;落实电梯社会监督员制度;组织和协调业主委员会筹措电梯日常运行维护和修理改造更新资金;负责处置因封停电梯或电梯事故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第四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负责本市电梯安全监察工作,市特种设备技术检查机构负责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分析与应急处置、风险监测、统计分析以及使用登记等事务性工作,对安装、维修保养、检验等工作质量的监督抽查,配合开展隐患整治督查、投诉举报调查工作;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实施安全监察。

安监部门负责电梯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参与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责任。规划部门负责对建筑物中电梯机房、井道、底坑以及电梯监控用房和电梯规格、数量配置的规划审批。

建设部门负责对建筑物中电梯规格、数量配置的设计审查以及电梯井道、机房、底坑、监控用房等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在电梯移交给使用管理单位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住房保障房管部门负责引导和推进居民电梯住宅(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指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履行居民住宅电梯管理职责,督促建立住宅电梯运行维护专项资金和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专项资金,并监督规范使用。

公安部门负责配合处置涉及因封停电梯或电梯事故而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参与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依法查处破坏电梯设施、危害电梯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做好电梯故障困人的应急救援工作,收集相关救援信息,并每月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反馈。

财政部门负责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补贴、监督抽查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

信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责任单位依法依规处置涉及因封停电梯或电梯事故引发的信访问题。

物价部门负责对住宅电梯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等费用的确定进行指导、监督。

第五条【协会的职责】 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行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电梯安全宣传、技术培训、技术评价服务,制定电梯维保指导价格,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六条【鼓励政策】 鼓励、引导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参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对居民住宅电梯财政予以适当补贴,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和事故赔付能力。具体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和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制定。

第二章

电梯的生产

第七条【电梯生产单位的要求】 电梯生产单位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对其生产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制造单位的义务】 制造单位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在质量保证期内电梯出现质量问题的,予以免费修理或者更换相关零部件;

(二)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提供必需的电梯备品备件、技术培训和其他技术帮助;

(三)在跟踪调查和了解电梯安全运行情况时发现电梯存在隐患的,应当向使用管理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四)因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电梯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及时告知使用管理单位,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对发生周期性、重复性停梯等各类疑难故障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排除故障。

第九条【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并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原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或不再具有相应型式电梯制造资质的,使用管理单位经电梯产权所有者同意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改造或修理;实施改造的,改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出具质量证明书,更换电梯产品铭牌,在产品铭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改造单位名称、许可证书编号和改造日期等信息,并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实施修理的,修理单位应对电梯修理质量负责。

第十条【对电梯井道及电梯选型配置的要求】 需要安装电梯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电梯,保证电梯规格、数量配置与建筑物的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应当设置电梯监控用房,并保证监控用房到电梯轿厢的通讯报警、监控线路通畅;鼓励电梯使用双回路供电或者配置备用电源。

第十一条【视频监控装置】 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轨道交通站点、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机场、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新建住宅的电梯应当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机场、码头、车站、轨道交通站点、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等公共交通场所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当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交通型电梯;鼓励既有住宅的电梯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第十二条【远程监测装置】 在本市新安装使用的乘客电梯,应当配备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和网络远程传输功能的监测装置。鼓励电梯制造单位、维护保养单位采用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本市搭建电梯远程监测系统,对电梯运行情况实施远程监测。

第三章

电梯的使用

第十三条【使用管理单位的确定原则】 使用管理单位是指具有电梯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使用管理单位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单一产权电梯,电梯所有权人自行管理的,电梯所有权人为使用管理单位;电梯所有权人委托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的,物业管理单位为使用管理单位。

(二)居民住宅和商住楼等共有产权电梯,实施物业管理的单位为使用管理单位。

(三)除以上

(一)、(二)条外,电梯所有权人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含有电梯的场所使用权的,明确约定承租人为电梯管理单位的,承租人为使用管理单位;未约定或者未明确电梯具体管理单位的,电梯所有权人为使用管理单位。

(四)新安装电梯尚未移交产权单位(人)或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的,项目建设单位为使用管理单位。

第十四条【对未明确使用管理单位的措施】 未实现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的居民住宅或因历史遗留问题、物业管理单位更迭或者“弃管”导致无法落实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电梯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帮助、督促业主明确使用管理单位。未明确使用管理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使用管理单位管理职责】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并负责组织乘梯安全宣传;

(二)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按照规定配备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安全管理人员;

(三)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资质的单位进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并签订日常维护保养合同(合同有效期需覆盖检验周期);

(四)保持电梯通讯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使用管理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

(五)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使用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救援值班电话号码和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

(六)监督、配合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工作,并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对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保工作情况进行现场监督、确认;

(七)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暂停使用,在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张贴“电梯隐患标志”说明情况,并及时组织电梯生产、维护保养单位消除隐患;

(八)应当具备基本的应急救援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抚慰,并组织实施救援,不具备应急救援条件时,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九)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应当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维护保养项目,定期进行安全评价;

(十)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应由持证的电梯司机操作;

(十一)机场、码头、车站、轨道交通站点、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等公共交通场所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制造单位或者制造单位同意的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维护保养;在客流高峰时段,在关键位置安排专人进行值守,疏导客流,引导乘客安全乘梯。

(十二)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第十六条【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及职责】 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管理的电梯数量合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每五十台电梯配备一名,不足五十台电梯的至少配备一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如实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

(二)接到电梯社会监督员或电梯乘客安全隐患报告,及时记录并督促整改;

(三)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四)检查电梯内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救援值班电话号码和电梯使用标志,确保齐全清晰;

(五)妥善保管电梯层门三角钥匙、机房钥匙及其安全提示牌;

(六)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做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七)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救援,不具备应急救援能力时,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八)监督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并对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确认;

(九)遇有火灾、地震等影响电梯运行和电梯乘客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停止电梯运行。

第十七条【住宅电梯业主委员会职责】 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加强对选聘的物业管理单位监督,履行以下职责:

(一)监督物业管理单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二)与物业管理单位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明确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占物业收费标准的比例,并单独设户、专款专用;

(三)组织筹措电梯修理改造更新费用,并单独设帐、专款专用;

(四)在设有电梯的房屋单元约定一名业主为电梯社会监督员,检查电梯日常运行情况、向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电梯的定期检验】 在用电梯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延迟定期检验的,电梯原定期检验日期不变。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电梯使用标志变更】 电梯使用标志有效期内,使用标志破损或者相关信息发生变更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申领新电梯使用标志;维护保养单位发生变更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自维护保养单位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持维保合同申领新电梯使用标志。

第二十条【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的落实】 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保障落实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包括电费、管理人工费、维护保养费用、易损件更换费、检验费和保险费等。委托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的居民住宅电梯,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从收取的物业管理费用中支出,物业管理单位应根据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或者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比例将其单独设户,专款专用。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出。

物业管理单位利用电梯张贴、播放商业广告的收入,应当纳入电梯费用专户;应当每半年向业主公布一次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的收支情况。

第二十一条【电梯更新改造维修费用的落实】 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电梯更新、改造、修理的费用。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办理,房屋保障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方案进行论证,符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条件的,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出;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

住宅电梯发生紧急情况且危及公共安全,相关方因经费筹集、整改方案等达不成一致,未对电梯进行修理改造更新时,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向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提请组织代修,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按照规定程序组织代修,维修费用从相关业主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没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不足的,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使用管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业主委员会(业主)共同商议,确定电梯修理、改造或者更新方案,筹集、落实相关费用。第二十二条【使用注意事项】 对电梯轿厢内部进行装修后,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维护保养单位进行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乘客电梯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使用管理单位应采取防护措施或者派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第二十三条【乘客的行为准则】 乘客乘用电梯时,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明示停止使用的电梯;

(二)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

(三)在电梯内、扶梯(自动人行道)上蹦跳、打闹;

(四)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

(五)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

(六)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

(七)其他危及或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

第四章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

第二十四条【电梯维保质量保证】 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按照合同约定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应当与使用管理单位签订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维保合同至少应包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维保内容和要求、维保的时间频次和期限(须覆盖检验周期)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内容;

(二)制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要求进行半月、季度、半年、维护保养,确保电梯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如实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和故障记录并经使用管理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三)每至少进行1次自行检查,并且向使用管理单位出具有自行检查和审核人员的签字、加盖维护保养单位公章或者其它专用章的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

(四)应当建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以及自行检查记录档案,档案至少保存四年;

(五)所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应当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安全部件应当具有合格的型式试验报告;

(六)不得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业务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

(七)严禁设置技术障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八)协助使用管理单位制定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配合电梯检验机构进行电梯的定期检验;

(九)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第二十五条【事故隐患的告知与报告】 维护保养单位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消除隐患;对隐患暂时难以排除的,应当将解决方案书面通知使用管理单位,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通知使用管理单位暂停使用电梯,并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电梯困人救援的保障】 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建立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设立应急救援电话。除不可抗力外,维护保养单位接到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或者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报告后,应当在三十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救援结束后,应在2小时内将乘客被困故障和救援情况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维护保养单位的要求】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本市开展日常维护保养业务的,应当主动、如实地将本单位名称、资质范围、驻本市固定办公地点、作业人员、仪器设备情况、维护保养客户、应急救援电话等信息,录入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上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日内重新录入。

第五章

电梯的检验和技术评价

第二十八条【检验机构原则要求】 检验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相关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并对检验检测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使用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与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实现实时动态双向传送相关设备和工作信息,并对信息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九条【检验机构告知与报告义务】 检验机构进行电梯检验,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使用管理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使用管理单位暂停使用,并立即报告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

第三十条【技术评价】 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使用管理单位可以委托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检验机构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技术评价,并根据技术评价结果,提出继续使用电梯或者对电梯进行更新、改造、修理的建议。

(一)使用期限超过15年的;

(二)故障频率高影响正常使用的;

(三)需要改变主要参数的;

(四)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认为需要进行电梯更新、改造或者重大修理的;

(五)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根据电梯的使用状况、风险情况,认为需要进行技术评价的。

对住宅电梯进行技术评价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将技术评价结果张贴在电梯显著位置。

第六章

电梯的监督检查和应急管理

第三十一条【特种设备监督部门职责:重点监督检查】 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风险情况确定当年检查的重点和检查数量,制定计划并报市人民政府,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特种设备监督部门职责:监督抽查】 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应当每年选取不少于10%的在用电梯,由技术检查机构对电梯生产单位、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机构的工作质量实施专项监督抽查,并向社会通报监督抽查情况。监督抽查经费列入部门财政预算。

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监督部门职责:隐患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抽查、处理各种举报投诉时,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相关单位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拒不整改或未按要求时限整改的电梯生产、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单位以及检验机构,可以约谈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并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责令停止使用。

第三十四条【协调机制】 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在实施电梯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提请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情况严重的,应当报区人民政府。

(一)物业管理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要求落实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或者修理改造更新费用的,提请住房保障房管部门依法查处;

(二)电梯机房、井道、底坑、监控用房建筑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或者建设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管理职责的,提请建设部门依法查处;

(三)有破坏电梯设施、危害电梯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的,提请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五条【事故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在接到电梯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赴现场,核实情况,按规定时限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处理相关事务。

第三十六条【物联网平台建设】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应当构建电梯监督信息系统平台,并与制造单位、维护保养单位的远程监测系统实现联网,对其运用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十七条【应急救援专项资金】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电梯安全应急专项资金,用于特殊情况下的电梯应急和事故处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特种设备监督部门职责:建立诚信系统】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使用管理单位、维护保养单位诚信监管,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应当包括资质范围、举报投诉、现场检查、奖惩、事故、故障救援、演练情况等内容,对有不良记录的使用管理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加强监督检查频次,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投诉排名和红黑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法律责任衔接】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按照其规定进行处罚。第四十条【设置技术障碍责任】 制造单位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七)项规定,经查实属于故意设置技术障碍的,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法改造责任】 电梯改造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电梯改造后未更换产品铭牌、标明相关信息的,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使用管理单位责任】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

(一)委托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三)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未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维护保养项目的,或未定期进行安全评价的;

(四)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电梯司机未持证上岗的;

(五)电梯使用标志有效期内变更维护保养单位,使用管理单位未自变更维护保养单位之日起十五日内持维保合同到检验机构更换电梯使用标志的;

(六)机场、码头、车站、轨道交通站点、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等公共交通场所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使用管理单位未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交通型电梯的,或者未委托制造单位或制造单位同意的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维护保养的;

(七)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轨道交通站点、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机场、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新建住宅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安装电梯视频监控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的;

(八)对电梯轿厢内部进行装修后,未经测试电梯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投入使用的。

第四十三条【使用管理单位责任】 使用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处罚。

(一)未保持电梯通讯报警装置能够随时与使用管理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值班人员实现有效联系的;

(二)未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使用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救援值班电话号码和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的;

(三)未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并如实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的。

第四十四条【物业服务企业责任】 物业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按照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或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比例将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单独设户、专款专用的,或者超过半年未向业主公布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收支情况的,由区住房保障房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五条【维护保养单位责任】 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制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计划,或者未如实记录维护保养情况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二)所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安全部件不能满足设计、使用要求,或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三)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业务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的,处以五万元罚款;

(四)接到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或者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报告后,未在三十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或者救援结束后,未在规定时限内将乘客被困故障和救援情况向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报告的,处以五千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维保单位未录入责任】 在本市从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业务的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未主动、如实地将相关信息录入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或者相关信息发生变更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录入的,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检验机构的责任】 检验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按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相关规定开展检验工作;未使用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或者传送的相关设备和工作信息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性的,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监管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其他对电梯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同级政府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拒不改正的,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有关申请、申诉、举报和控告应当受理而不及时受理的;

(二)应当立案而未予立案的;

(三)应予处罚、强制执行而不予处罚、强制执行的;

(四)未按规定监督检查或巡查的;

(五)对移交或上级交办案件依职责应当履行监管或查处职责而敷衍、拖延、拒绝办理的;

(六)其他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第八章

第四十九条【名词定义】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改造,是指采用更换、调整、加装等作业方法,改变原电梯主要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电梯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二)修理,是指用新的零部件替换原有的零部件,或者对原有零部件进行拆卸、加工、修配,但不改变电梯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

(三)日常维护保养,是指为保证电梯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标准的要求,对电梯进行的清洁、润滑、检查、调整以及更换易损件的活动。

(四)电梯故障,是指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因某种原因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事件,如电梯的控制系统或机电部件动作异常、安全保护装置动作导致电梯停止运行、困人、冲顶、蹲底等。

(五)电梯事故,是指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乘客滞留轿厢2小时以上等事件。

(六)技术评价,是指按照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电梯运行状况、存在或潜在故障进行诊断,从而为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议及技术依据,帮助使用管理单位采取合理可靠的措施和对策的一种技术咨询服务行为。

第五十条【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XXXX年XX月XX日起施行。

下载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令第388号)(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令第388号)(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锡市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无锡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

    【发布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发布文号】无锡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 【发布日期】2007-09-28 【生效日期】2007-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无锡市......

    武汉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政府令267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267号 《武汉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2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1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市长 万勇 2016年1月27日 武汉......

    无锡市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90号 《无锡市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9月20日经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市长:毛小平二OO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无锡市电梯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校园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电梯使用的管理,确保电梯安全正常运行,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加强电梯管理的暂行规定实施细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医院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医院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为规范电梯使用规定,给广大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一、使用电梯应文明操作,严禁用钥匙等硬物按动或拍打显示按钮及随意使用警铃按钮......

    省政府令: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号 《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业经二○一二年五月九日省政府第七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二○一二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省 长 王宪......

    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沪府令25号)

    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沪府令25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25号 《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2月16日市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杨雄 2015年2月27日 上海市......

    贵州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168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168号 《贵州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月6日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孙志刚 2016年2月7日 贵州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