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0: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新城区是指旅顺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卫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城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经批准的规划中心区。

第五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主城区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长江学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员)。

(二)50周岁以下(含本数,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三)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员。

(四)我市急需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

第六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主城区。其中已婚人员须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一)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的。

(二)45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在国外学习2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历在职人员。

(四)45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技术等级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5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条件的。

(二)40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35周岁以下,确属需要且当地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的中专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四)经新城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毕业生或急需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

第八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卫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和新城区条件的。

(二)50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45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40周岁以下,具有中专学历的。

(五)经卫星城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 凡符合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允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1名子女。

第十三条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3名、亚洲体育比赛前6名、世界体育比赛前8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有接收单位的,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大连籍的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条 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国内特大型企业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所办的分校(所)经批准的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第十五条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简称“三投靠”),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迁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进入主城区的,结婚8年以上;进入新市区的,须结婚5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员进入卫星城及其小城镇的,须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

(三)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允许1名未婚子女迁入。

“三投靠”人员属于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城市时一并办理“农转城”手续。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以及现役军官配偶的随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文件)和现行的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确属我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员调、迁入主城区,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于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须到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办理核签手续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调、迁入新城区和卫星城的,由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新城区、卫星城要相应成立改善城镇人口结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做好本地区的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新城区及卫星城人口结构办公室需每月将调、迁入人员审核表上报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备案,市人口结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可以调、迁入城镇的人员,均可以调、迁入我市农村,具体办法由公安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 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 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 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 新城区是指旅顺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卫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 市、长海县城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经批准的规划中心区。

第五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主城区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长江学者;国 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国 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 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员)。

(二)50 周岁以下(含本数,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 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三)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员。

(四)我市急需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男 50 周岁以下,女 45 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 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男 45 周岁以下,女 40 周岁以下;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市级以 上学科带头人的,男 45 周岁以下,女 40 周岁以下。

第六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主城区。其中已婚人员须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其未成 年子女可随迁:

(一)45 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的。

(二)45 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 称,在国外学习2 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 5 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 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

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 历在职人员。

(四)45 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 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 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 3 年以上,获技术等级 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 5 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 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 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 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条件的。

(二)40 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35 周岁以下,确属需要且当地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的中专或同等学历的在 职人员。

(四)经新城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毕业生或急需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

第八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卫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和新城区条件的。

(二)50 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45 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40 周岁以下,具有中专学历的。

(五)经卫星城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 凡符合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 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 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 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 50 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 45 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 3 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 4 年,分居 1 年以上的 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

中心代理,允 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 1 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 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 1 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 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 1 名子女。

第十三条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 3 名、亚洲体育比赛前 6 名、世界体育比赛前 8 名和获 得球类集体项目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的运动员,有接收单位的,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大连籍的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条 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国内特大型企业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所办的分校(所)经批准的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第十五条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简称“三投靠”),符合下列 条件的,可以迁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进入主城区的,结婚 8 年以上;进入新市区的,须结婚 5 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员进入卫星城及其小城镇的,须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

(三)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允许 1 名未婚子女迁入。

“三投靠”人员属于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城市时一并办理“农转城”手续。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以及现役军官配偶的随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 号文件)和现行的 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

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

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 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 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 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

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 确属我

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 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 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员调、迁入主城区,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 于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须到市人 口结构办公室办理核签手续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调、迁入新城区和卫星城的,由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新城区、卫星城要相应成立改善城镇人口结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做 好本地区的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新城区及卫星城人口结构办公室需每月将调、迁入人员审核表上报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备案,市人口结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可以调、迁入城镇的人员,均可以调、迁入我市农村,具体办 法由公安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 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篇: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范文作者:佚名

范文来源:不详

范文栏目:人事政策 收藏本页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新城区是指旅顺口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卫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城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经批准的规划中心区。

第五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主城区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长江学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空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员)。

(二)50周岁以下(含本数,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以上(含副高级职称)的人员。

(三)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专利、发明专项技术的人员。

(四)我市急需的教师,其中特级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

第六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主城区。其中已婚人员须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其未成年子女可随迁:

(一)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的。

(二)45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在国外学习2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历在职人员。

(四)45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技术等级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5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条件的。

(二)40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35周岁以下,确属需要且当地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的中专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四)经新城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的应届毕业生或急需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

第八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卫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一)符合调、迁入主城区和新城区条件的。

(二)50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三)45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四)40周岁以下,具有中专学历的。

(五)经卫星城组织专家评估组认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第九条 凡符合当年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允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1名子女。

第十三条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3名、亚洲体育比赛前6名、世界体育比赛前8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有接收单位的,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大连籍的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条 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国内特大型企业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所办的分校(所)经批准的人员,可以调、迁入我市城镇内。

第十五条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简称“三投靠”),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迁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进入主城区的,结婚8年以上;进入新市区的,须结婚5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员进入卫星城及其小城镇的,须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

(三)父母身边无子女的,允许1名未婚子女迁入。

“三投靠”人员属于农业人口的,户口迁入城市时一并办理“农转城”手续。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以及现役军官配偶的随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文件)和现行的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确属我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员调、迁入主城区,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于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属于其他部门批准的,须到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办理核签手续后,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调、迁入新城区和卫星城的,由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新城区、卫星城要相应成立改善城镇人口结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做好本地区的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结构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新城区及卫星城人口结构办公室需每月将调、迁入人员审核表上报市人口结构办公室备案,市人口结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可以调、迁入城镇的人员,均可以调、迁入我市农村,具体办法由公安机关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篇:大政发〔2003〕62号文件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城镇户籍制度管理制度改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发挥户籍管理制度在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调、迁入人员的户籍管理,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户籍工作主管部门。各级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协助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主城区放开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区和卫星城放开人才、放宽人口;小城镇鼓励人口迁入的原则。

本办法所称主城区,是指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二)45周岁以下,出国学习并在国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出国前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职称,在国外学习2年(含本数,下同)以上,在主城区有接收单位的。

(三)在新城区和卫星城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属于我市需要且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学历在职人员。

(四)45周岁以下,国家承认的高级技师和技师;40周岁以下,确有专长的高级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区工作,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五)45周岁以下,在本市主城区高强度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技术等级证书,或在市举办的工人技术等级大赛获得前5名,并与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毕业生或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派遣到我市主城区且确实需要而本市无法调剂解决的计算机及其他特殊专业(详见我市当年公布的特殊专业目录)的专科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含往届)以及中专应届毕业生。

(七)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条 下列人员,可以调、迁入新城区,其配偶及未

以上(含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办理落户手续,后落实用人单位。

第十条 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市委组织部同意调入的干部,可以落户,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执行上款规定调入中央和省驻连单位的干部,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厅局级干部(含副厅局级)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处级干部(含副处级)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调、迁入:

(一)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区,拟调入一方在新城区、卫星城工作满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许调、迁入主城区。

(四)拟调入一方无接收单位,但人事关系由市或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代理,允许调、迁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级残疾人或经鉴定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严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条 本市离退休人员、本市在职干部和职工体弱病残需要照顾,或经批准来连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在本市无子女的,可以调、迁入1名子女。

第十七条 成建制调、迁入我市的人员,必须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改革人口划分方式,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居民实际居住地和从事的职业划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并登记居民常住户口。

第十九条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指标和“农转非”审批。城市区划内的农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农转城”的,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当年人口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确定“农转城”的范围和数量,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人员,无落户条件的,允许将户口空挂在单位集体户或亲友家中;不愿意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关系调转,以及以借调、聘用、兼职、兼薪等形式来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不符合引进条件又确属我市需要的人员,可到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人才居住证,在住房、子女入学或就业等方面与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调、迁入的各类人员,不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

第二十二条 调、迁入新城区的人员,5年内不得迁入主城区;要求迁入的,按外地调、迁入主城区的规定办理。

第五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的通知

大政发 [2007] 81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财政局制定的《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印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项目”指各类房屋建筑、市政、公用、交通、水利、信息产业及各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城市园林绿化等各种在建、新建、扩建、改程项目。

本规定所称“建设单位”指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单位。

本规定所称“保证金”指由建设单位缴纳,在工程款中列支,保证建筑业企业在因故未能及时支付工工资的情况下,用于支付工资的保障资金。

第四条 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共同负责保证金的管理工作。

市建委下属的大连市建设工程劳动保险费用管理办公室及其区市县工作部(以下简称“劳保机构”体负责保证金的收缴、返还、补足管理和监督稽查工作。

市劳动保障局下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及区市县劳动保障局下属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以下简称“保障监察机构”)具体负责保证金的使用、支付和返还、补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及区市县交通、水利、城建、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其管理的建设单位按规纳保证金。

第二章 保证金的收缴管理

第六条 保证金收缴按照建设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中中山、西岗、沙河口区向保办缴纳,其他区市县向所在地劳保办工作站缴纳。

第七条 劳保机构收取的保证金存入按规定设立的全市统一银行专户,并签订托管协议。保证金实户存储、专项支取、一级核算、统一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银行应按托管协议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保证金专用收据由市财政局监制。

第八条 保证金按如下标准,一次性足额缴纳: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50万元。

(二)除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项目按下列规定缴纳:总投资额在1亿元(含1亿元上的,缴纳标准为100万元;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1亿元的,缴纳标准为40万元;资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5000万元的,缴纳标准为20万元;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含500—1000万元的,缴纳标准为10万元;总投资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500万元的,缴纳标准为5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缴纳标准为1万元。

第九条 建设单位须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批准开工报告时缴纳保证金(已开工项目自本规定下日起补缴保证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年检前缴纳保证金,新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资质证书颁发前缴纳金。

第十条 建设单位按以下程序缴纳保证金:

(一)建设单位在向建设行政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之前到劳保机构办理保证金缴费手续,填写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费登记审核表》(详见附件1),同时提交下列资料作为缴费基数据:

1.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法人公司营业执照(项目法人单位可提供相关批准文件);

2.房地产开发企业或项目法人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二)建设单位根据核定费用缴纳保证金。

(三)劳保机构开具《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收据》(详见附件2)和《大连市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明》(详见附件3)。

(四)劳保机构填写《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汇总表》(详见附件4)、《大连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支付返还登记台帐》(详见附件5)。

第十一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下属有关机构在发放《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新办房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批准开工报告,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年检、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时,应核验《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明》。不按规定缴纳保证金的建设单位,按建金不落实处理。

第十二条 市及区市县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签发《大连市清理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理情况回执单》时,须核查《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证凡未缴纳保证金的建设单位,按未落实拨付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措施处理,暂缓核发回执单。

第三章 保证金的支付管理

第十三条 建筑业企业发生下列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60日内启用保

(一)建设单位违反合同规定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导致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二)建设单位肢解发包或建筑业企业非法转包建筑工程,致使用工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或无建筑业资质,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三)建筑业企业法人代表或工程项目负责人隐匿、逃逸或死亡,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四)因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或严重侵害农民工其他合法权益,发生相关突发性事件的;

(五)其他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确认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且建筑业企业暂无偿还能力的。

第十四条 保证金实行统筹支付。保证金支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出具《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意见书》(详见附件6附《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详见附件7);

(二)劳保机构根据《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意见书》和《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于1个工作日内,在《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上意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凭《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情况表》提取资金;

(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业企业填写《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支付收据》(详见附件8);

(四)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发放拖欠工资;

(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填写由农民工签字的《大连市建筑业企业使用保证金支付农民工工资表》(详见附件9),并连同《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意见书》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 对无法确定拖欠工资标准的,先按大连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拖欠工资。

第四章 保证金的补足

第十六条 借出的保证金由拖欠工资的主体单位在90天内等额补足。因其他原因导致拖欠工资的任单位补足。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下列规定确定补足责任单位,并下达《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金补足通知书》(详见附件10):

(一)建设单位违反合同规定拖欠建筑业企业工程款,导致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补足责位为建设单位;

(二)建设单位肢解发包或建筑业企业非法转包建筑工程,致使用工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或无建筑业资质,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补足责任单位为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

(三)建筑业企业法人代表或工程项目负责人隐匿、逃逸或死亡,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补足责位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

(四)因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或严重侵害农民工其他合法权益发生相关突发性事件的,补足单位为工程总承包单位;

(五)其他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确认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且建筑业企业暂无偿还能力的,补任单位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

责任单位补足保证金后,可持保证金专用收据,从直接欠薪用人单位的工程款中扣回。

第十七条 对没有在规定期限内补足保证金的企业,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比照有关拖欠工资的管理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并与劳保机构共同致函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制裁。指令书下达7日后仍未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处理;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和处理决定的,由保障监察机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各级建设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应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劳保机构的《关于协助解决建筑业企业农工资保证金补足问题的工作联系函》(详见附件11),冻结企业新开工项目《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将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待责任单位补足保证金后,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和劳保机构《关于恢复办理相关手续的工作联系函》(详见附件12),恢复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由用保证金支付拖欠工资的建筑业企业或责任单按照缴纳保证金标准的2倍,补足保证金。

第五章 保证金的返还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项目经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以及建设单位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被注销或批准的,经建设单位申请,可按以下程序全额返还保证金:

(一)企业填报《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申请表》(详见附件13),提交劳动保察机构审核;

(二)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开展调查,在媒体公示30日确认企业无拖欠工程款和工后,制发《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意见书》(详见附件14),送市劳保机构;

(三)市劳保机构接到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意见后,经核对无误的,在3个工作日内返还保证金

(四)收到返还保证金的单位开具《大连市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收据》(详见附件

1第二十条 企业收到返还保证金后,又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责任单位不但要及时解决拖欠工资问还要按规定标准足额缴纳保证金。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由用保证金支付拖欠工资的建企业或责任单位,按照缴纳保证金标准的2倍,缴纳保证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建设和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接受有关部门对保证金管理工作的审计,定期向社会保证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可对发现的保证金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按有关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二条 具体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保证金收缴、支出、补足、返还等方面出现违规行为的,由部门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后,任何单位、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已缴纳保证金的建设单位和相关施位重复收取保证金。凡有违反本规定收取的,建设单位和相关施工单位有权拒绝并可向市监察部门或市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负责解释。本规定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印发的有关工资保证金(押金、担保金)规定与本规定触者,一律按本规定执行。凡已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收缴工资保证金的,一律按本规定统一向市劳保办理交接手续,其业务统归本规定所授权的单位继续办理。

附件1.xls

下载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办法》的通知(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