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管理条例(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0: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洞庭湖区管理条例(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洞庭湖区管理条例(最终版)》。

第一篇:洞庭湖区管理条例(最终版)

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修正)

颁布时间:1995-12-26发文单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洞庭湖区(以下简称湖区)水利保护和管理工作,保障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湖区水利保护和管理范围,主要包括:

(一)防洪大堤(含撇洪河堤)、间堤、渍堤、渠堤、旧堤;

(二)河流、湖泊(含城市规划区内调洪、蓄洪、泄洪的内湖)、江河故道、渠道、洲滩;

(三)水闸、船闸、涵管;

(四)分洪、蓄洪安全设施、机电排灌设施、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防汛通讯设施、渠系建筑物;

(五)堤防防护林;

(六)防汛专用的器材、仓库、交通工具、测量标志和河道管理标志。

第三条 湖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利管理工作的领导,确定水利工程的受益、保护和经营管理范围,制止和处理破坏水利工程的一切行为。

第四条 湖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利管理工作。

第五条 湖区堤垸、水闸、船闸、机电排灌的管理机构承担所辖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和防汛保安任务。

第六条 湖区堤垸建立垸民代表大会制度。垸民代表会是堤垸的群众性的民主管理组织,其代表由本垸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一般每个村或者组选派代表一人。堤垸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向垸民代表会报告工作。垸民代表会有权依法决定本垸水利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但遇有特殊情况,应当服从上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

第七条 堤防管理

(一)堤垸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大堤、间堤和渍堤的长短、安全程度等具体情况,划定养护堤段,确定专人管理。

(二)禁止在大堤、间堤和渍堤上植树、种作物、铲草皮,或者在堤防管理范围内建房(防汛哨所和器材库除外)、烧窑、挖凼沤肥、堆放物资;或者在堤防保护范围内打井、爆破、埋坟、挖筑鱼塘、取土等危害堤身完整、安全的活动。在堤防管理范围内已建的房屋,由当地人民政府

组织拆迁。

(三)禁止履带式车辆在堤上行驶;限制机动车辆在非正式公路的堤上通行;泥泞期间,除防汛抢险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在堤上通行。

(四)建筑施工需要在大堤或者主要间堤上开口时,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接受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检查监督。

(五)距大堤内坡脚五十米(经过城镇的堤段不少于十米),外坡脚三十米以内,属内、外禁脚。在此堤防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有碍堤防安全和堤防抢险的一切设施。疏通航道需要掏沙挖泥时,应当注意保护堤防。距堤内脚五米以内不准耕种。护脚护坡的块石、预制板,不准挪作他用。

(六)堤垸内原有的高地、间堤、旧堤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批准,不得损毁;堤垸内原有的江河故道,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填堵。

(七)距堤脚五百米以内的湖洲、与堤脚相连的河洲以及大堤内外禁脚,属防护林区。防护林由堤垸管理机构组织营造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砍伐、破坏。

(八)无外洲的大堤应当在垸内预留取土区。预留取土区的地点和范围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在防汛抢险及大堤岁修需要时可以在预留取土区无偿取土,不取土时仍由该土地所有者或者拥有使用权的村组安排耕种。

第八条 河流、湖泊管理

(一)禁止在河道、湖泊从事阻碍洪水渲泄、调蓄的生产活动;禁止兴建影响防洪安全的阻水工程,确需修建的,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二)禁止围垦湖泊;禁止围垦河流和堵河并垸,特殊需要的,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综合评价,并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批。

(三)禁止在河道湖泊洲滩已划线定标的禁区内栽种杞柳(鸡婆柳)和芦苇等阻水植物,已经种植的应当彻底清除。洲滩的利用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上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发利用洲滩的单

位和个人应当从其经营洲滩的销售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三的经费交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用于河道、湖泊的清障。

(四)禁止向河道、湖泊倾倒垃圾、废渣、土石和其他影响水流渲泄的废弃物。

(五)禁止损毁和擅自移动界碑、界杆、界桩等河道管理标志。

第九条 涵闸管理

(一)禁止擅自启闭涵闸闸门;汛期启闭闸门,由各级防汛指挥机构根据分级管理权限,制订安全运行方案,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

(二)禁止在水闸和涵管上兴建建筑物。禁止在涵闸的上下游保护范围内设置影响工程安全的设施。

第十条 排灌管理

(一)内湖面积不足本垸总面积百分之十的,应当划定相应的预备调蓄区;在内湖和预备调蓄区内养鱼以及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调蓄渍水的需要,内湖渍堤应当确定责任单位,分段管理。

(二)机电排灌站应当严格执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排渍调度安排,做到等高截流、低水低排、高水高排;应当向外湖排泄的渍水不得排向内湖。内湖水位达到控制水位时,应当服从调度命令,及时停止向内湖排水。

(三)农田灌溉应当划定排灌区,实行科学管水、计划用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拦截或者抢占水源。

(四)机电排灌设备应当配备合格机手,专人专机,加强养护;禁止违章操作。

(五)排灌渠系及其附属建筑物和渠道林带,应当确定专人分级分段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六)禁止在渠道管理范围内建房;禁止向渠道倾倒垃圾和在渠道内筑坝、种作物及设置其他阻水设施;禁止在渠堤上取土、挖眼、扒口、铲草皮和滥伐林木;禁止擅自启闭渠系建筑物的闸门。

第十一条 蓄洪区管理

(一)蓄洪区的范围,根据防洪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二)蓄洪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国有农场,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蓄洪区的安全建设规划,经省辖市防汛指挥机构审查,报省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三)蓄洪区内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要求。在分蓄洪进出口附近的划定区域内和洪水主流区,不得设置有碍行洪的建筑物。禁止兴建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的工厂或者仓库。

(四)蓄洪区内的公共建筑物必须有防洪安全设施;新建居民点、城镇和生产设施必须符合蓄洪要求。

(五)蓄洪区内的安全船、报警设施、救生器具等,应当加强维护,不得损毁;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批准,不得变卖;安全楼、安全台不得擅自拆除。

(六)蓄洪区应当设置有线通信和防汛专用无线通信两套系统。防汛通信必须畅通无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

第十二条 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管理

(一)在血吸虫病疫区内兴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灭螺工程设施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

(二)血吸虫病疫区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在本地芦苇生产经营收入中提取血防经费,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三)血吸虫病疫区内的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的管理、维护。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损毁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

第十三条 防汛抢险是湖区所有单位和个人的共同任务。

(一)湖区市、县、乡(镇)的防汛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培训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保安的宣传教育,做好水利工程的全面检查、防汛物资的储备和其他防汛准备工作。

(二)防汛期间,湖区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三)遇有特大洪水需要分蓄洪时,蓄洪命令由省防汛指挥机构发布。蓄洪命令发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

(四)蓄洪警报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根据省防汛指挥机构的命令公布。蓄洪警报公布后,所在地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国有农场应当及时组织居民安全转移,并作好安置工作。

第十四条 建立严格的防汛器材和防汛经费管理制度,做到专材专用、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 凡受堤防工程保护的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承担必要的堤防修防义务工。

凡属机电排灌站、排灌水闸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交纳排灌水费。

第十六条 水利管理单位在确保堤垸安全完好发挥工程效益的前提下,应当因地制宜开展综合经营,其收入用于工程管理、维修、不得挪用和平调。

第十七条 对模范遵守本条例,完成任务好,成绩显著,或者在防汛抢险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资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在防洪大堤或者主要间堤上破堤开口的,或者占用、损毁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排除妨碍,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强行在堤上行驶机动车辆的;

(二)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碑、界杆、界桩等河道管理标志的;

(三)损毁或者擅自变卖蓄洪区内安全船、报警设施、救生器具,或者擅自拆除安全楼、安全台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除依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外,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5年12月26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决定

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决定对《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修改为:“湖区水利保护和管理范围,主要包括:

(一)防洪大堤(含撇洪河堤)间堤、渍堤、渠堤、旧堤;

(二)河流、湖泊(含城市规划区内调洪、蓄洪、泄洪的内湖)、江河故道、渠道、洲滩;

(三)水闸、船闸、涵管;

(四)分洪和蓄洪安全设施、机电排灌设施、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防汛通讯设施、渠系建筑物;

(五)堤防防护林;

(六)防汛专用的器材、仓库、交通工具、测量标志和河道管理标志。”

二、第四条修改为:“湖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利管理工作。”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湖区堤垸、水闸、船闸、机电排灌的管理机构承担所辖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和防汛保安任务。”

四、第五条改为第六条,其中“大队或生产队”修改为“村或者组”。

五、第六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

“堤防管理

(一)堤垸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大堤、间堤和渍堤的长短、安全程度等具体情况,划定养护堤段,确定专人管理。

(二)禁止在大堤、间堤和渍堤上植树、种作物、铲草皮,或者在堤防管理范围内建房(防汛哨所和器材库除外)、烧窑、挖凼沤肥、堆放物资,或者在堤防保护范围内打井、爆破、埋坟、挖筑鱼塘、取土等危害堤身完整、安全的活动。在堤防管理范围内已建的房屋,由当地人民政

府组织拆迁。

(三)禁止履带式车辆在堤上行驶;限制机动车辆在非正式公路的堤上通行;泥泞期间,除防汛抢险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在堤上通行。

(四)建筑施工需要在大堤或者主要间堤上破堤开口时,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接受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检查监督。

(五)距大堤内坡脚五十米(经过城镇的堤段不少于十米),外坡脚三十米以内,属内、外禁脚。在此堤防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有碍堤防安全和堤防抢险的一切设施。疏通航道需要掏沙挖泥时,应当注意保护堤防。距堤内脚五米以内不准耕种。护脚护坡的块石、预制板,不准挪作

他用。

(六)堤垸内原有的高地、间堤、旧堤,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批准,不得损毁;堤垸内原有的江河故道,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填堵。

(七)距堤脚五百米以内的湖洲、与堤脚相连的河洲以及大堤内外禁脚,属防护林区。防护林由堤垸管理机构组织营造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砍伐、破坏。

(八)无外洲的大堤应当在垸内内预留取土区。预留取土区的地点和范围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防汛抢险及大堤岁修需要时可以在预留取土区无偿取土,不取土时仍由该土地所有者或者拥有使用权的村组安排耕种。”

六、第七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

“河流、湖泊管理

(一)禁止在河道、湖泊从事阻碍洪水渲泄、调蓄的生产活动;禁止兴建影响防洪安全的阻水工作,确需修建的,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二)禁止围垦湖泊;禁止围垦河流和堵河并垸,特殊需要的,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综合评价,并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批。

(三)禁止在河道湖泊洲滩已划线定标的禁区内栽种杞柳(鸡婆柳)和芦苇等阻水植物,已经种植的应当彻底清除。洲滩的利用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编制规划,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发利用洲滩的单位

和个人应当从其经营洲滩的销售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三的经费交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用于河道、湖泊的清障。

(四)禁止向河道、湖泊倾倒垃圾、废渣、土石和其他影响水流渲泄的废弃物。

(五)禁止损毁和擅自移动界碑、界杆、界桩等河道管理标志。”

七、第九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

“排灌管理

(一)内湖面积不足本垸总面积百分之十的,应当划定相应的预备调蓄区;在内湖和预备调蓄区内养鱼以及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调蓄渍水的需要。内湖渍堤应当确定责任单位,分段管理。

(二)机电排灌站应当严格执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排渍调度安排,做到等高截流、低水低排、高水高排;应当向外湖排泄的渍水不得排向内湖。内湖水位达到控制水位时,应当服从调度命令,及时停止向内湖排水。

(三)农田灌溉应当划定排灌区,实行科学管水、计划用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拦截或者抢占水源。

(四)机电排灌设备应当配备合格机手,专人专机,加强养护;禁止违章操作。

(五)排灌渠系及其附属建筑物和渠道林带,应当确定专人分级分段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六)禁止在渠道管理范围内建房;禁止向渠道倾倒垃圾和在渠道内筑坝、种作物及设置其他阻水设施;禁止在渠堤上取土、挖眼、扒口、铲草皮和滥伐林木;禁止擅自启闭渠系建筑物的闸门。”

八、增加两条分别作为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1、“第十一条 蓄洪区管理

(一)蓄洪区的范围,根据防洪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二)蓄洪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国有农场,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蓄洪区的安全建设规划,经省辖市防汛指挥机构审查,报省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三)蓄洪区内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要求,要分蓄洪进出口附近的划定区域内和洪水主流区,不得设置有碍行洪的建筑物。禁止兴建对水体、环境有危害的工厂或者仓库。

(四)蓄洪区内的公共建筑物必须有防洪安全设施;新建居民点、城镇和生产设施必须符合蓄洪要求。

(五)蓄洪区内的安全船、报警设施、救生器具等,应当加强维护,不得损毁;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变卖;安全楼、安全台不得擅自拆除。

(六)蓄洪区应当设置有线通信和防汛专用无线通信两套系统。防汛通信必须畅通无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

2、“第十二条 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管理

(一)在血吸虫病疫区内兴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灭螺工程设施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

(二)血吸虫病疫区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在本地芦苇生产经营收入中提取血防经费,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三)血吸虫病疫区内的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的管理、维护。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损毁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

九、第十条改为第十三条,修改为:“防汛抢险是湖区所有单位和个人的共同任务。

(一)湖区市、县、乡(镇)的防汛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培训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保安的宣传教育,做好水利工程的全面检查、防汛物资的储备和其他防汛准备工作。

(二)防汛期间,湖区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三)遇有特大洪水需要分蓄洪时,蓄洪命令由省防汛指挥机构发布。蓄兴命令发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

(四)蓄洪警报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根据省防汛指挥机构的命令公布。蓄洪警报公布后,所在地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国有农场应当及时组织居民安全转移,并作好安置工作。”

十、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凡受堤防保护的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承担必要的堤防修防义务工。

“凡属机电排灌站、排灌水闸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交纳排灌水费。”

十一、第十四条第一款改为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四条分别作为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

1、“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在防洪大堤或者主要间堤上破堤开口的,或者占用、损毁水利结合灭螺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排除妨碍,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强行在堤上行驶机动车辆的;

(二)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碑、界杆、界桩等河道管理标志的;

(三)损毁或者擅自变卖蓄洪区内安全船、报警设施、救生器具,或者擅自拆除安全楼、安全台的。”

3、“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除依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外,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4、“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二、删去第十五条。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1995年12月26日

第二篇:洞庭湖区民间生活音调浅析

洞庭湖区民间生活音调浅析

摘要: 洞庭湖区的民间生活音调丰富,内容主要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洞庭湖区民间生活音调一般节奏简单,比较口语化,唱腔独特,具有湖区鲜明的地域特征。

关键词:洞庭湖区 民间生活 音调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洞庭湖区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其民间生活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湖湘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洞庭湖区的民间生活音调丰富,男人们在出工、收工、插田、砍竹时,常兴起而歌,兴尽而止;在晚间行路或乘凉,为振奋精神,也常随意喊唱或调侃几句。洞庭湖区民间生活音调一般节奏简单,比较口语化,内容主要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如春耕时节时要开秧门,种莲时要唱《种莲籽》,建新屋时要唱《赞梁》,小孩受到惊吓时要唱《喊魂》,哄小孩睡觉时要唱《摇篮曲》,小朋友玩游戏时唱《调毛虫歌》、《牵羊卖羊》等游戏歌。

一、劳动生产歌

劳动生产歌的唱词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它除了通俗、口语化、具有地方特色以外,还讲究合辙押韵、平仄分明、朗朗上口。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词韵律节奏为二二三,如《插田歌》(作者收集):下田三步唱一声,唱起玉皇大天尊,又请洋师断邪路,又请牡丹唤阳春。

湖区境内春耕时节,播种成厢,每厢要插枫枝,取丰收之意。农家对插秧也极为重视,谓之栽米树,春耕之前开秧门,家家户户要放铳燃炮,接打山歌的歌手到田头,用鼓、锣间奏打一曲《秧田里扯秧叫秧苗》,唱秧田里扯秧叫秧苗,移过田塍叫禾苗,娘屋里做女叫大姐,生男育女叫家娘,在快乐诙谐的气氛中以祈求来年的好收成;插秧时主人要热情招待插秧能手,插秧能手们往往打起《打鼓插秧歌》,歌中唱到看哒插秧看哒干,看哒五谷进哒仓,看哒哥哥讨嫂嫂,一同划去又划回,一人唱众人和,自由开朗,场面十分热烈,工作效率高。

人们在唱劳动生产歌时,十分喜欢用衬字嗯哦 或呃等衬字起腔、拖腔、落腔,如《插田歌》中的乐句起首呃字,中间的颤音拖腔呜啊以及每句的落音啰。唱歌时,时值由歌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现场状况任意延长。衬字起首在胡呐喊里既具有呼唤和引人注意的作用,为正词的出现做准备,起音还预示了全曲的基本风格和情绪。

在生产劳动歌的乐句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句中呜啊呜啊、啊咿啊咿等衬句结合颤音唱腔,歌手利用口形开合使拖音的母音自然变化形成三度以内的啊呜啊呜的特殊颤音效果。在三度以内自由颤动后又紧连着时值短暂的上扬甩腔,每乐句一气呵成,形成一种辽阔、宽广、高亢的气质,为歌曲增添了唱腔上的特殊音效,形成湖区劳动生产歌鲜明的地域特征。时值短的句尾的衬字、衬词主要起到加强节奏,渲染气氛的效果。句尾的衬字一般时值短,用于带下滑的落音唱腔,这种下滑的落腔对唱腔情绪产生一种完满的结束感。

二、风俗歌

湖区百姓在建新房屋上梁时,主持的木匠一般都会唱颂赞的美言,以求新屋吉利、人丁兴旺。赞梁的歌词往往是赞誉之词,如流行于益阳县的《赞梁》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两朵彩云齐喝彩,奉请鲁班仙师下凡来&&。该歌曲从节拍上是散拍子,节奏也因歌词而改变,十分自由。旋律中商音无足轻重,双乐句乐段,窄声韵,是典型的羽调色彩的徵调式。第一句由两个乐节组成,前节落到宫上,后节落在徵上,形成力度弱的终止。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加花重复的平行乐句,由于终止比较弱,有利于歌词不断地重复。音调简单而统一,每句结束音sol,在实际演唱时要稍高,这是湖南特别是益阳地区的最具特点的音。

新屋梁一般要选最好最直的木头,中间要画上太极图案、上梁时间、屋主人姓名,以显示代表屋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赞梁时,主持的木匠一般根据现场的情景即兴创作歌词,套进固定的曲调中,所以《赞梁》的节奏自由,而少有规律性的节拍。主持的木匠在梁上一边唱一边向下面的人群撒乡里自制的饼、粑粑和糖果,抢东西的人越多就表示财旺福旺,主持的木匠在上梁结束后往下丢锤子刀具时,还要故意说下面有人吗?,下面的人一定要回答有人,这样才寓意人丁兴旺。

在湖区民间,小孩被吓后,夜里就会常常做梦,人们往往被认为是丢了魂魄,于是,由老婆婆在黄昏或晚上抱着孩子,提着马灯,烧支香,到小孩经常玩耍的地方吆喝喊唱,有的还呼唤小孩的姓名,以图喊归其魂魄,产生喊魂歌。喊魂歌同样具有典型的湘中民歌色彩,如流行于益阳民间的《喊魂》,该曲分两曲,第一曲为湘羽调式,但非典型,商音用得较多,结构上为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非方整型乐段体,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同两头换中间,且中间也为变奏,各句各由两个乐节组成,每句的第二个乐节都扩展成了3个小节,形成非方整型结构,整个节奏单纯、简洁、音调平缓朴素,音调集中在宫商角三音组之上,歌曲音乐简单统一。第二曲同样以羽调式为基础,异调终止于徵调式上。结构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非方整性乐段,音调上往往以宫音开始,羽音收束。每句的旋律形态都为拱形结构,结合节奏的阻碍性,对一句一叹的歌词和悲伤的情绪作了十分到位的诠释,如泣如诉,异调终止于徵音上更突出了从悲伤到哽咽的情绪状态。

三、游戏歌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往往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吟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儿歌,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洞庭湖区的游戏歌包含有丰富的自然、社会或人生方面的知识,如游戏歌《两个伢伢拍巴掌》,歌词里有苏州羊毫做笔的经验,有端午包粽子的风俗礼节,还有牛郎织女故事。歌词韵律整齐,节奏与游戏动作协调一致。音乐旋律随着歌词的音调起伏而起伏,节奏简单、轻快,律动性强,口语化,音调上每句的开始都是由角、羽两个音加上宫或角形成的宽声韵。然后进行引申变奏,形成整个乐句。调式上为缺少高音的角调式,这是湖南独特的调式特征,旋律高潮不明显,结束终止感不强,有利于不断地反复。

洞庭湖区地自然环境特殊,有山有水,自然资源丰富,加上历史上因战乱带来的人口迁徙,吸引和吸纳了华夏、蛮夷和土著诸多民族人民在此杂居。以致本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方面既有原住民的特色,又有大融合的复杂,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音乐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第三篇:洞庭湖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

洞庭湖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

之三:强化水利投入规范水利管理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我县地处省会近郊,捞刀河、浏阳河贯穿全境,是一个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的地方。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广筑堤垸、大兴水利,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县全面总结治水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治水思路,不断完善新的建设和管理机制,水利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连续6年蝉联“全省水利建设强县”,连续7年荣获了全市“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一等奖。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我县水利建设之所以取得进步主要在于:

一、高起点规划

每年年初,我们将水利建设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做到“三早”,即思路早调整,规划早编制,计划早制定。每年秋冬修水利任务完成后,我们就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和技术干部进行总结,组织回头看,为下水利建设作充分准备。

(一)及时调整治水思路。历经多年的水患、干旱考验后,我们认识到长沙县的水利过去在防洪上花的功夫大,在抗旱上使的力气大,以致在百年大旱面前有力无处使,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有愧于人民。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思路,提出用3~5年时间,集中财力,大兴水利,实现全县水利工程除险保安,防汛与抗旱并举,旱涝保收。一是搞好大中型水利工程除险保安和灌区配套,确保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动农民兴修塘坝,增加水源,增加蓄水量,切实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三是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的要求,今年制定了各重点区域防洪的中长期规划,将堤垸防洪定位在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标准之上,用3~5年时间完成对6个万亩堤垸、4座中型水库和27座小Ⅰ型水库的除险保安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

(三)认真落实计划。今年我县水利建设目标为:投入各类水利资金1.2亿元,完成工程2万处,移动土石1200万方,投入劳动工日1200万个,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建设重点:一是搞好赤石河水闸二期工程建设;二是抓好红旗水库除险加固、金井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国家投资工程建设;三是实施“3111”工程,即3个万亩堤垸除险加固,10座小Ⅰ型水库的除险保安和标准化

建设,100公里主要抗旱渠道的标准防渗衬砌,1000口骨干山塘的扩容增蓄及配套建设,着重解决一批有关农村稳定,群众要求强烈,工程效益明显的小型水利设施改造。

二、多方位投入

水利建设要实现大投入、大发展,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经营水利,使水利建设投入步入快车道。

(一)明确主体,实行分级负责。我们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了投入责任主体。县级财政投入主要负责县属重点工程,即万亩堤垸的加固达标,中型水库的除险保安,中型水库灌区配套,国有电排设施改造和上级投资项目配套的工程建设;乡镇投入负责千亩堤垸加固达标,小(一)型水库处险保安工程建设;村组负责小(二)型水库、山塘、拦河坝、小型机台、小型渠道工程建设。对于乡镇和村组投资较大的项目,县级按以奖代投的原则,予以适当补助。

(二)专项预算,增加财政投入。县政府在每年年初对水利建设资金安排专项预算,并按照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递增,变被动抢险为主动建设投入。近3年来,我县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都在亿元以上。去年县级投入4700万元,今年7月上旬,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审定了全县水利建设计划,确定了5370万元的投入规模,并以长办纪要„2004‟36号文件明确。

(三)市场运作,创新融资机制。要实现全县水利工程除险保安,单靠县财政每年的固定投入十分有限,我们坚持实行资本运营,走市场运作之路,在投入机制上实现了新的转变,去年4月,我们通

过整合水利资产组建了星沙水利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全县水利建设的融资、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改变过去的“拨款水利”形式,对全县水利建设实行建管统一。公司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按照政府投入、政策筹资、社会融资、对外引资、银行贷款的新思路,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形成“资源资本化、融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正规化”的水利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县委、县政府对公司运作相当重视,先期将开发区500亩上地划拨到公司,用于扩充公司资产,改善公司资产结构,公司对全县水利资产实行捆绑经营,使规模在投入中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水利建设投资公司资产已达1.2亿元,公司一方面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评估,用项目抵押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司资产的评估,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去年成功融资1990万元,今年已初步确定水利建设贷款3500万元。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为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四)利用资源,盘活水利资产。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我局去年加大了招商力度,拓展引资渠道,在融洽和协调各方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11月,桐仁桥水库与长沙市建银房地产开发公司签定了投资开发项目合同,确定了建银房地产公司对桐仁桥水库投资1.2个亿开发的规模,有效地盘活了水利资产。现在红旗、乌川水库旅游和赤石河电站招商引资洽谈项目正在进行,有望取得成果。

(五)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支持。今年,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已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立项,并下达资金计划,总投资1615万元,实施计划安排国债资金800万元。其他一些工程项目已进入了报批程序。

(六)公助民办,吸纳民间资本。我们坚持群众是水利建设投入重要补充的原则,依法组织公助民办,广泛开展保护家园的水利秋冬修活动,建立劳动积累工制度,充分发动群众,集中农村劳力、秋冬时间修水利。并积极启动社会激励机制,采取在堤垸和人居集中位臵树立“保护家园,功德无量”捐款修堤功德牌,对捐款、投劳、修堤贡献突出者树碑颂扬,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三、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我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水利建设管理行为,逐步完善了工程建设监管体系,确保了投资效益的发挥。

(一)健全制度,完善建设监管体系。去年,我们成立了水利工程立项评审和技术质监组,对工程立项评审规划设计及质量技术监督进行规范化管理。今年我们又增设了对水利工程投资及财务内审组,并完善了工作职能,出台了一整套加强建设管理的制度,对所有水利建设工程在工程立项评审、建设技术质量、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予以严格监管,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对于投资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严格按县有关文件精神和法定程序,由项目法人组织招投标及投资评审。5万元至50万元 的工程先由乡镇水管站出具专题立项报告,并经乡镇人民政府盖章确认,然后业主单位按要求编写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立项评审组审查,确立工程项目。技术质监组全程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后,由投资内审组逐工程进行审计。凡未通过规定程序的建设项目,不予拨款。这样,确保了所有工程项目投资主体明确、建设质量优良、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管养分离,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县局今年新成立了防汛抗旱服务队,主要负责县管4个国营电排站和4个中型水库的工程项目建设。其重点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县局投资计划,工程全部由抗旱服务队统一进行施工。县管工程单位只负责工程防汛抗旱的日常管理和有关建设协调工作。对于县管工程单位的经费问题,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从水利建设资金中提取6%用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建设和发展,扭转了过去要靠用水利建设款维持工程单位日常开支的局面。从而,推进了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逐步达到精简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

近年来,我县在强化投入,规范管理,切实加强水利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距省厅领导要求及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乘这次全省水利建设经验与水利管理交流会的强劲东风,再鼓实劲,努力开创我县水利事业新局面。

第四篇:关于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建设管理的调查报告111

关于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建设管理的调查报告

洞工局调研组 2010年12月

内湖、撇洪河是洞庭湖区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蓄涝水,减少内涝灾害的任务,是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同时,内湖、撇洪河蓄纳大量滞水,一旦失事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灾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今年汛期,黄盖湖等内湖堤防险象环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全面掌握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措施,根据厅创先争优活动小组的总体部署,我局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采取实地调查,基层座谈,现场提问,网上调研等多种形式,分别听取了各市县水利局的意见,同时也对国内湖泊管理状况有了初步了解。总的看,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存在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堤防防御能力差,内湖水面萎缩、水质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与江苏、湖北等省相比,在法制建设、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上都有较大差距,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建设管理现状

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主要分布在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以及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等区域。内湖是指堤垸形成后,垸内原有河道、洼地形成的垸内水域。据统计,2000年以前,洞庭湖区面积大于1 km2的内湖计157个,总面积1227.5km2,其中面积大于10km2的内湖26个,总面积812 km2。撇洪河是指洞庭湖区按照高水高排,等高截流的要求修筑的人工河道,湖区现有撇洪河304条,总长1299.3km,撇洪面积8406km2,设计撇洪流量14129 m3/s。其中大中型(撇洪流量>50m3/s)撇洪渠40条,长521.5km,撇洪面积6730km2,撇洪流量10578 m3/s。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垸内田园化建设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排涝蓄涝能力,加强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整修了内湖、撇洪河堤防,排涝体系进一步完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洞庭湖区垸内田园化建设时期开始,洞庭湖区开展了大规模垸内排涝体系建设,兴修泵站,整修、加固内湖、撇洪河堤防,修建了大量涵闸、配套渠系,对部分湖泊进行疏浚,基本形成了以泵站为骨干,内湖、撇洪河湘配套的排涝体系,根本扭转了湖区内涝成灾的局面。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结合“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工程建设,对洞庭湖部分内湖巴垸进行了平退,扩大了内湖调蓄容积,实现了千百年来从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到大规模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的历史性转变。

— 2 — 二是内湖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内湖、撇洪河在蓄纳垸内渍水的同时,也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是洞庭湖区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保障。目前绝大多数内湖、撇洪河还作为养殖水面、旅游场所加以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环湖区农副产品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结合内湖整治,湖区血吸虫病得到控制和预防,保障了疫区人民的健康,为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内湖水资源保护开始起步,部分内湖水环境有所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区各级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日益重视,保护内湖、撇洪河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立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元月,省人大将禁止投肥养殖已列入修订后的《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加强了对入湖污染物排放监督和管理,如整治后的南县沱江作为平原水库列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加以保护,沿岸排污基本控制。内湖水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如常德市2008年启动禁止投肥养殖,34处内湖、水库水质明显好转,2009年将禁投范围扩大到219座小I型水库和所有具有饮水水源功能的水域,内湖水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城市内湖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受到重视,生态环境出现好转。常德市、长沙市等城市开展了湖泊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为城市湖泊生态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如常德市柳叶湖近年来通过加强养殖监管、加强水上船舶污染控制、加强餐饮废

— 3 — 水排放管理、水质监测分析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柳叶湖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机制,内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长沙市将松雅湖退田还湖,将面积扩大到4km2,建成一个带有水循环的活水湖,湖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五是依法管湖、管河日趋规范,湖泊管理法制化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我省修订了《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等涉及湖泊、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部分县市开展了湖泊保护的制度建设,如岳阳市政府制订了《岳阳市城区水系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区水系及外围保护地带的保护、开发、建设、利用等统一监督管理,理顺了城市河道水系的管理体制,为湖泊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管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肃查处涉湖违规项目,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在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内湖、撇洪河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堤防防御能力差,水面萎缩、水质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建设管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1、内湖撇洪河堤防防御能力低,灾害损失严重。长期以来,洞庭湖区一直将防洪工程建设作为洞庭湖治理的首要任务,也是

— 4 — 各级水利投资投入主体。内湖、撇洪河作为垸内排涝配套设施,长期陷入国家投入无来源,地方投入无渠道的怪圈,投入严重不足,内湖、撇洪河建设停滞不前。现有湖区撇洪渠及内湖渍堤多系群众运动建成,普遍建设标准低,大部分堤身断面不足,抗洪能力低下,防御能力仅3~5年一遇。加之河道淤积和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近年来,撇洪渠及内湖频频失事,损失惨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50年至今,撇洪河溃决受灾人口181万人,因灾死亡155人,直接经济损失77.3亿元,淹没耕地27.5万亩,淹没房屋18.2万间,其中溃决最多的涔水撇洪渠达9次之多。内湖溃决受灾126万人,因灾死亡618人,淹没耕地16.3万亩,淹没房屋12.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6.1亿元。今年,洞庭湖区第二大内湖黄盖湖今年7月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累计降雨量达681.4毫米,由于排涝措施不足,7月16日,最高水位达30.15米,超保证水位0.65米,随时存在倒堤、溃垸的风险,全凭驻湘部队1100名官兵奋战8天,抢修加固堤坝20多公里,才保证内湖堤防不溃。第一大内湖大通湖今年8月15日~16日受暴雨影响,一昼夜之间,大通湖沿湖堤防仅青树嘴镇就损5000多米,部分堤防堤身损毁近半,经全力抢险才未决堤。1995年南湖撇洪渠北干漫溃,淹没耕

— 5 — 地19.79万亩,冲毁房屋16694栋,沅南垸大部分成为泽国。

2、内湖撇洪河淤积严重,调蓄输水功能退化严重。建国以来,撇洪河、内湖未进行过大规模疏浚整治,围垦、淤积现象严重,水面积大大减少,蓄水量显著降低。一是非法占用现象严重。受上世纪50~70年代 “大办农业”和“以粮为纲”及80~90年代土地开发等影响,内湖调蓄面积减少,加大了防洪排涝压力。据统计,洞庭湖区内湖面积较解放初期减少了775.5平方公里,内湖转化为鱼塘的面积达144.3平方公里。岳阳市1964年前全市有骨干内湖96个,面积129万亩,占湖区面积的17.9%,至2009年底仅35个,面积45万亩,总蓄水量12.2亿立方米,可调蓄水量5.6亿立方米,内湖水面比1964年减少84万亩,只占湖区总面积的5%。有的内湖已基本丧失调蓄能力。华容县护城垸赤眼湖原有水面5000亩,可蓄水650万立方米,1995年以来,因不断围挽修建精养鱼塘,水面现只有1000亩,蓄水量150万立方米,一遇大雨周边地区便内涝成渍。安乡县上世纪六十年代共有内湖面积18.12万亩,调蓄水量1.09亿立方米,至目前内湖面积仅不到5万亩,调蓄水量为0.23亿立方米,面积消减了72.4%,调蓄水量减少了79%。二是淤积问题突出。由于水土流失和垃圾乱丢乱弃,不合理的开发,内湖湖底普遍淤积,有效调蓄库容不断减少。以岳阳县大西湖为例,原有调蓄面积5300亩,由于湖底淤积,1998年至2002五年间不得不改为精养鱼池和农田,调蓄面积较少到3975亩,减少了25%。由于内湖面积和容积减少,洞庭湖区绝大部分

— 6 — 内湖面积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10%的水面率,调蓄和排水功能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增大量电排装机,电排开机时间也逐年延长,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3、内湖、撇洪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趋势令人担忧。一是生产和生活废水、垃圾乱排乱倒污染内湖撇洪河水环境。环洞庭湖区经济总量大,人口数量多,是全省最重要的工业、农业集中区域之一,由此造成的大量废水、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直接排入(倒入)河道、内湖,致使湖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污染不断加剧。如岳阳市云溪区松阳湖沿岸大量工农业生产污水和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内,仅工业污水每天入湖就达9万多立方米,使流域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严重,河堤渗漏使河道内的污水向沿岸内湖蔓延,形成以冶湖撇洪渠西干渠、路口支渠、文桥支渠为中心轴线的污染片,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二是过度养殖,加剧了河道、内湖水质恶化。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内湖、撇洪河被圈占进行养鱼、螃蟹、河蚌等高附加值水产,承包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向河湖内投入大量的人畜粪便和化学肥料作养鱼饲料,导致水质变坏,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允许浓度,污染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如安乡县珊泊湖,年投肥量达7000吨,十年来水质每况愈下,目前湖水属于重度污染(五类水质),已完全不能饮用。

4、内湖、撇洪河管理体制管理不顺,水事纠纷多。目前洞庭

— 7 — 湖区内湖、撇洪河无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模式上主要是“分级、分部门、分地区管理三结合”,存在管理体制上分割,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协调不够,即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一个湖泊往往就有水产、渔政、林业、环保、水利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管理。多头管理带来的是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导致湖泊在开发与管理上的混乱,这些部门大多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加剧了湖泊管理上的无序,水事纠纷多。如益阳市大通湖,管理方将水面承包给养殖户后,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围网养殖,不合理开发,给湖泊蓄洪和防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围网养殖需要稳定的水位作保证,增加了防汛调度、水位控制工作难度,今年,由于抢排渍水,引起养殖户受灾的纠纷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防汛抗灾工作;另一方面一旦遇到大洪水,围网养殖到处设卡,堤防、涵闸出现险情,船运抢险器材、救灾物资根本无法靠岸,给防汛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建议与措施

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是洞庭湖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然而,由于治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撇洪河、内湖的生态健康正遭受极大威胁,建议进一步加大治理和保护工作力度,逐步恢复内湖、撇洪河生态功能。

1、建议加大内湖撇洪河整治投入力度。洞庭湖区内湖和撇洪河堤防防御标准低,投入严重不足,是目前洞庭湖综合防洪体系

— 8 — 的薄弱环节,“十二五”应作为投入重点,加快整治。一是加快堤防建设。在全面摸清全省骨干内湖和撇洪河工程底子的基础上,按照防御不低于十年一遇标准,对内湖和撇洪河堤防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尽快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实施清淤疏浚。水面减少、淤积严重、功能衰退是造成洞庭湖区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应将内湖退田还湖和撇洪河清淤、扩容作为近期工作重点加快推进,逐步恢复垸内调蓄功能。三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把内湖、撇洪河治理作为下阶段水利投入重点,争取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国家支持。创新投入机制,设立湖泊保护专项基金,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地搞好湖泊清淤工作,探索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机制,调动市、县的积极性,加快内湖、撇洪河整治步伐。

2、建议加快实施内湖江湖连通生态水网建设。目前内湖水质变差,水环境容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江湖阻隔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污水直排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无序养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沟渠污染使水网连而不通。建议对内湖在系统规划、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力调度、沟渠连通等工程手段,恢复江湖水力联系,形成江、湖、港、渠为主的生态水网,恢复河流与内湖、洞庭湖与内湖之间连通,建成生态水网湿地群,将“死水”变“活水”。将外界自然优良的生态系统向生态亏空区域进行“营养”输入,在实施污染控制工程的前提下,通过辅以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使内湖水生态质量得到改善,重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 9 — 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及功能,稳定维持内湖生态良性循环。当前应以澧水滟洲调水等水力条件较好的区域为试点,加快洞庭湖区生态水网建设。

3、建议进一步加强内湖、撇洪河保护。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当前表现出功能衰退,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其实质是对加强保护认识不够,措施不力,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一要编制内湖、撇洪河保护规划。以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为契机,全面摸清不同内湖、撇洪河等水域的面积、所在位臵、现有的主要功能等,按照所在行政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供需、水环境容量、生态功能等需要,编制内湖、撇洪河水域保护规划,确定本行政区域及区域内不同区块的基本水面率、水域总体布局、水域功能、水域保护范围、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为水行政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二要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对项目建设占用内湖、撇洪河实行分类管理。针对省内建设项目大量占用河道、湖泊的实际情况,借鉴江苏、浙江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出台《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设定水域占用补偿标准,利用经济杠杆遏制水域无序占用。并对建设项目占用内湖、撇洪河的情况实行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分类管理,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内湖、撇洪河,杜绝非基础设施占用内湖、撇洪河。三要控制内湖、撇洪河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快内湖、撇洪河沿岸污水的排放设施建设步伐,— 10 — 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入湖排污口的截污治理,提高污废水处理率,减少废水、污染物对内湖、撇洪河的污染。

4、建议进一步加强内湖、撇洪河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有效保护内湖撇洪河不被破坏,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一要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议内湖、撇洪河由水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会同土地、环保、渔业等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审批,避免机构重复设臵、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二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目前涉及的部门主要有水利、渔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由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同一湖泊的价值、功能的判断可能不同,湖泊管理目标就会有差异,难以从整体管理的层面达成一个目标管理的优先次序,确定主导价值并以此来安排湖泊的主导用途、主要利用方式以及根据不同用途的相容和相斥情况制定限制性措施。省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可以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安排部署一年的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三要加强队伍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力量,内湖、撇洪河管理缺位现象普遍存在。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湖、撇洪河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落实专门的人员和工作经费。

5、建议加大内湖、撇洪河立法执法力度。内湖、撇洪河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蓄水、养殖、旅游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生态功能,管理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法管理、严格执法是关键。一要尽快出台《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管理条例》。内湖、撇洪河得不到有效保护,究其原因,首要的是立法滞后,— 11 — 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责任不清。为有效管理内湖、撇洪河资源,《洞庭湖区内湖、撇洪河管理条例》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充分调研论证,争取省人大出台该条例。二要推进“一湖一法”工作。洞庭湖区湖泊众多,因地制宜地制定和颁布管理、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范或法规,是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保障。建议省政府对大型内湖、撇洪河进行分湖(或分河、分湖群)立法,做到一湖一法(或管理条例),或者督促各级政府出台保护当地湖泊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法保护湖泊提供法律保障。

调研组成员: 文柏海 易放辉 肖 义 谢 石

笔:易放辉

第五篇:当前洞庭湖区发展现代农业要有两个质的飞跃(范文模版)

当前洞庭湖区发展现代农业要有“两个质的飞跃”

徐晓海

湖南已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率先者,已成为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率先者,当然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率先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湖南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应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上率先,这也正好符合“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首要目标的要求。湖南发展现代农业如何率先?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区如何率先?笔者站在湖区基层农村工作部门的角度,仅就洞庭湖区如何率先发展现代农业谈两点浅见。在构建现代发展理念上要有质的飞跃

思想是灵魂、是统帅、是行动的先导。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特殊时期,以粮、棉、油、猪、鱼等传统农业为主的洞庭湖区,传统农业的理念可谓根深蒂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现代农业理念还比较淡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既有来自上级对农村基层的强化培训与积极引导,又有来自农村基层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后的自觉升华。要想把这个渐进式过程尽量缩短,当前,农村基层在构建现代发展理念上要致力于三个质的转变,不断强化三种现代农业理念。

追求农业效益由少向多转变,强化综合效益理念。在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前,洞庭湖区追求农业效益,基本上是以经济为本位,是以解决农民温饱为目标,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生产力又得到一次新的解放,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但在这个艰难的爬坡时期,农村农民追求农业效益时,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依然放在追求农业经济效益上。为追求单位面积产量对土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依然进行粗放式、掠夺式利用;为追求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继续盲目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盲目发展以棉花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为发展淡水珍珠等高效养殖产业一直不顾水系水质污染;为了保证作物高产长期不惜使用大量农药,甚至违禁农药,从而导致大量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等。这些以经济为本位的盲动,对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已逐渐显现,但这些阻碍还没有引起农村基层干部的高度重视,更没有引起农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这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目标是极不相符的,是与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极不相符的。“十一五”的后期,洞庭湖区的农业效益观要在“综合”上强化。构筑农业投入机制由一元为主向多元联合转变,强化多元投入理念。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的小家庭式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相对投入也就大幅度增加。洞庭湖区的农民绝大部分刚刚摆脱温饱,基本上无积蓄,想发展现代农业某种程度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就落到了各级政府肩上,当然还包括社会各界人士。据掌握的情况,洞庭湖区各县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套农业投入机制,即农民主体投入、各级政府投入、金融部门投入、招商引资投入和社会各界广泛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套多元机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如各自投入的重点领域就需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投入重点应放在农业生产经营环节上,投入不足的金融部门加大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投入重点应放在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尤其要放在大中型排灌机埠改造维修、主干沟渠硬化和疏洗上,要达到水系畅通、排灌自如,对大河大湖的治理要争取像“洞庭湖二期治理”一类的国家项目,当然湖区的各地方财政要积极搞好农村道路、电网改造等基础建设配套;招商引资投入重点应放在洞庭湖区系列优势农产品加工上,适当投入农产品基地建设,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粮、油加工转化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力度;社会各界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资金配套、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种养业集约化生产上。“十一五”后期,洞庭湖区各地要加强多元农业投入机制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以此,进一步强化多

元投入机制的理念。

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由低向高转变,强化大市场农业理念。对洞庭湖区而言,目前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差别就是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上。洞庭湖区既有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的地理优势,又有思想活跃、敢闯敢干的人文优势,但在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下,人多地少导致农业经营分散度比其它地方更高,思想活跃却无序导致联合统一起来更难。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虽然有一定的困难,洞庭湖区各地都作过一些尝试,作过一些努力,但效果还不尽人意。在“十一五”后期,洞庭湖区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各级党政干部要在“把 ‘三农’工作摆在党的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必要的时候,洞庭湖区各地要加快横向沟通,联合起来联动抓;二是要充分发动、引导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单打鼓、独划船”已行不通了,鼓励他们自发地联合起来走向市场;三是在该地区大势表彰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极力营造提高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浓厚氛围。随着各级领导干部关注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整个社会所营造的氛围越来越浓,高组织化、高市场化的理念肯定会不断得到强化。

在创新现代经营形式上要有质的飞跃

洞庭湖区发展传统农业在全省是领先的,发展现代农业是积极的,是有很多实质性成果的,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洞庭湖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性地探索实践,在规划产业基地、发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与完善产业利益分配机制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农业产业化经营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洞庭湖区还没有充分发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创新这种经营模式,站在湖区基层的角度,谈三点实际工作着力点。

夯实产业基地,要制定出限制性时间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重点建设五大农业产业链,其中粮棉油麻产业链、水产产业链、蔬菜产业链、林纸产业链,这四大产业链的第一环就是这些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要抓好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就必须高标准抓好这些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一是按照省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洞庭湖区各农产品基地县,进一步完善、细化县域规划。“十一五”的后期,分提出建设指标。比如,安乡县规划建设高支纱棉花基地县,2008年发展25万亩、2009年28万亩、2010年33万亩,具体计划到乡镇、到村。二是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推广标准化生产之前,洞庭湖区各地要切实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洞庭湖区的重工业发展是弱的,但对农业而言,点源污染是轻的,并且近几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农业的面源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样,极其有利于洞庭湖区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因此,湖区各基地县要分,在“十一五”末全面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之后,紧跟着抓实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工作,同样制定出一个时间表,各地农业投入品管理达到什么水平、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多少骨干农户、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达到多少数量、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达到多少数量都分成3年逐个提出限制性指标。三是个别超前规划建设。湖区县拟发展特色农业基地的,也应在“十一五”末形成初步成果,比如安乡发展南方亚麻,2008年发展到3万亩、2009年发展到4万亩、2010年发展到6万亩,“十一五”期末南方亚麻基地建成一个6万亩的规模。洞庭湖区还要在发展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外,大力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

培植农村经济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明确指导性指标任务。现代农业初级阶段,较为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农民组织化和农业市场化大为提高,从湖区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途径,那就是大力培植农村经济大户,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大户和协会组织,他们自身所处的阶层、所代表的利益

与农民基本一致,甚至包括维护政治利益,他们与农民具有天然融合性。可以说,现阶段只要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来了,就不愁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提不高。洞庭湖区前几年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多都是自发式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有所发展的,规模不大、运作欠规范、影响力也不是很大,现在各地基层政府大有作为。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培植农村经济大户由各地农村办牵头管理,各地财政要把农村经济大户的培植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项目,做到有专门部门、有专业工作人员、有专项工作经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各地经管部门为主管理,各地分管领导要强化调度,要重点围绕其发展与壮大搞好优质服务。二是各地制定出关于培植农村经济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工作意见。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在农村的生命线,那么地方性的政策和工作意见,同样是该项工作的生命线。工作意见要充分体现地方党委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要对工作的开展富有很强的指导性及操作性。三是各地按照工作意见定指导性任务并严格考核。工作意见是规划性、方向性的,则需各级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案,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主管部门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做到奖罚分明。通过2-3年的共同努力,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一定指日可待。

发展壮大产业龙头,要形成群星拱月、群龙共舞格局。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来,洞庭湖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较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龙头、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市场龙头、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主的流通龙头等多种类型龙头竞相发展;国有的、集体所有的、民营的等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县级的以及一些还来不及定级的等不同级别的龙头企业竞相发展。洞庭湖区不是没有农业产业龙头,而是大龙头不多,大小龙头共舞的不多。“十一五”的后期,洞庭湖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龙头,要把重点放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大龙头,进一步形成群龙头共舞的良性发展格局。对洞庭湖区做大做强龙头的两点建议:一是根据湖区共有优势农产品资源,合力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如棉花资源,就合力引进轧花、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及油脂加工等综合型加工龙头;如水产品资源,就合力引进综合型大冷藏企业、综合型水产品加工企业。二是根据共有优势农产品资源,合力打造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流通公司(协会)。对洞庭湖区构建群龙共舞良性发展格局的三点建议:一是打破地域界限,协商规划发展龙头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二是打破地域界限,多搭建一些同类型农业产业龙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尤其是流通龙头的合作平台;三是打破地域界限,逐步建立洞庭湖区龙头企业部分资源、技术、信息等共享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农村办

下载洞庭湖区管理条例(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洞庭湖区管理条例(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