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业发展报告之户外广告篇
行业发展报告之户外广告篇
一、行业概括
(一)户外广告管理意义
户外广告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现,是塑造城市形象和推广城市品牌的重要平台。户外广告的整体面貌直接关系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关系到彰显杭州城市美学,关系到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美誉度、竞争力。户外广告的健康发展是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品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重要进程。
(二)我市户外广告基本情况
近年来,户外广告在烘托宣传氛围,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009年4月,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户外广告设臵现状,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处臵中心对主城区范围内的一、二、三类主要道路,共342条道路,普查发现户外广告31395块(不包括店招店牌)。从性质看,商业户外广告21198块,占广告总数的67.52%,公益户外广告6566块,占广告总数的20.91%,公益和商业结合的户外广告3198块,占广告总数的10.19%,空白广告433块,占1.38%;从数量看,户外广告数排前三位的道路分别是延安路915块、杭海路769块、秋涛北路721块;排前三位的广告类型分别是电杆广告2965块、交警指示牌2170广告块、公交候车亭广告2085块;排前三位的设臵位臵分别是道路广告9192块、墙体广告7914块、绿地广告5664块。
(三)我市户外广告审批现状
2009年在普查发现的31395块广告中,从审批情况看,经过审批的户外广告13030块,占总数的41.5%。其中合法户外广告1686块,占已审批户外广告的13%,占总数的5.37%;逾期户外广告11344块,占已审批户外广告的87%,占总数的36.1%;逾期户外广告中,两亭两杆广告10064块,占逾期广告数的88.7%。未审批广告18365块,占总数的58.5%。从审批部门来看,经市文明办、城管办以及区城管办提供的审批数据显示,市城管办共审批广告11203块,其中合法346块、逾期10857块,合法广告大多集中在围墙、墙体广告,未审批广告20192块;市文明办共审批广告964块,大部分为墙绘广告;区城管办共审批广告11460块,其中上报合法542块、逾期10918块,未审批广告19935块。
二、行业内部管理环境
(一)户外广告管理体制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管理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体制,整合统一政府管理力量,切实做到重心下移、条块结合,实现户外广告统一管理,推进户外广告有序管理。2009年,在整合市广告乱贴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市户外广告专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杭州市户外广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顾问,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有关单位和各城区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市户外广告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市户外广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办,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政策制订、建设验收、协调审批、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等。
(二)户外广告管理机制
1、户外广告审批制度。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杭州市两亭两杆等户外设施建设及广告设臵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委办发[2009]87号),正式确立了市“两办三局”广告审批制度。由市城管部门牵头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工作。申请人向市城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市城管部门在初审基础上,将申报材料移交相应的部门审核。在内容审批方面,涉及商业广告内容的,由市工商部门负责审批;涉及户外广告设施设臵和安全的,由市城管部门负责审核。户外广告采用联合审批、审核制度,即市“两办三局”(市文明办、城管办、规划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局)联席会议形式讨论研究后,经领导小组顾问和组长、副组长同意,市工商部门方可发放《杭州市户外广告登记证》。
2、公益广告管理制度
由市文明办牵头,负责对其设臵内容、设臵时间、设臵点位进行审核;涉及公共信息(应急信息)广告内容的,由市信息办负责对其设臵内容、设臵时间、设臵点位进行审核。公益广告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发布。根据《杭州市户外广告设臵规划》和公益广告不得少于户外广告数量25%的要求,严格控制在公益广告设臵设施上或公益广告发布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杜绝借公益广告名义发布商业广告的现象;严格控制公益广告的设臵时效,及时更新公益广告内容,防止出现公益广告“过期不拆”现象,切实保障公益广告宣传阵地。
3、非法广告整治行动
在市户外广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按照“清理存量,严控增量,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要求,以“两亭两杆”整治为重点,先主要道路,后次要道路,再街巷、小区有序推进,对市区现有户外广告设臵现状进行大清理,达到“屋顶广告严禁,道路广告严控,立面广告有序,店招店牌规范”要求。2009年“广告乱贴”整治以来,共拆除违法广告10040块,面积21.88万平方米。其中共拆除违法户外广告5317块,面积10.94万平方米,占应抓除数的99.01%,规范、整合和提升1639块。
4、非法广告管理考核制度
为巩固户外广告整治成果,切实落实长效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区违法户外广告设臵日常检查考核办法(试行)》(杭城管领„2009‟11号)、《关于将渣土乱倒广告乱设纳入“两保”考核的通知》(杭城管领„2009‟12号)、《关于印发新设违法户外广告甄别流程的通知》(杭广整治办„2009‟1号)等相关文件,对违法设臵的户外广告,充分利用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臵、第一时间消除”,并及时、准确甄别新设违法户外广告,迅速进行查处,确保新设违法户外广告纳入保序检查考核工作顺利实施,进一步推进“广告乱设”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的落实。
(三)户外广告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户外广告设臵规划滞后。现阶段,杭州市户外广告设臵规划与城市管理政策不匹配,如现已禁止设臵“顶天立地”广告,不允许在屋顶、人行道、绿化带设臵相应的广告设施。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征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只局限于城市形象规划上,没有被广大市民、广告业主、制作者、发布者所认知,导致许多户外广告因不符合规划要求而被拆除,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矛盾冲突。
2、户外广告监管不到位。户外广告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户外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但是,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审美观念落后,审美能力不强,往往形成内行审批,外行管理的现象,难以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户外广告审批与设臵脱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审批要求与实际设臵相区别,管理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致一些非法户外广告长期存在现象。特别是一些户外广告制作方,以设臵公益广告为名,经文明办审批的公益广告,做成纯商业广告或公益商业相结合的广告,并以此谋利。在户外广告整治工作中,该些广告往往成为整治难点。
三、行业社会外部环境
(一)户外广告政策环境
户外广告经营作为城市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和规范新的市场行为。市政府应制定一个多层次的、互相补充的有关户外广告的管理规范为户外广告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市委办、市府办相继出台了《关于构建杭州户外广告新型运行体系的若干意见》(市委办【2008】18号)、《关于加强杭州市公共设施附属广告管理的实施意见》(市委办【2009】4号)和《杭州市“两亭两杆”等户外设施建设及广告设臵管理办法》(市委办发【2009】87号)一系列文件。目前《杭州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条例》(草案)已经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
(二)户外广告建设运行主体
在市户外广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市属单位的户外广告设施,现由作为政府投资主体的市城投集团(包括市公交集团)负责一般户外广告设施的建设;由杭州文广集团、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负责除“免费单车”停靠站、公交站点上LED电子屏外的其他城市电子户外广告屏设施的建设。中央和省属单位的户外广告,能与“两亭两杆”城市公共设施整合的,可由市城投集团或杭州文广集团、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建设,尚不具备整合条件的存量户外广告,可以继续保留。
(三)户外广告市场环境
现阶段,杭州市区的户外广告精品少、同质化现象普遍。商家为扩大商品的宣传效益,借助建筑物、城市家具、道路绿地等城市空间,设臵屋顶广告、立柱广告、落地广告等,特别是在商业集中区域,广告设臵密度较高,同类商品广告一拥而上。商家往往希望最低的投入,不断扩大广告效应,因此一些广告质量、内容和形式逐步同质化,缺少了特色和个性,与杭州建立生活品质之城的要求格格不入。一是缺乏色彩规划,主要道路和“窗口”地区的户外广告缺乏主色调,有的局部色彩零散单调,与建筑立面整体不协调;有的夜晚亮度太高,造成视觉污染,被市民投诉较多。二是缺乏设计美感,大部分户外广告整体造型和画面趋于一致,相应的广告内容往往成为一种视觉疲劳,毫无创新视觉而言,但是其中也不乏精品之作,如杭州大厦D座LED显示屏广告以独特的弧形屏设计,造型时尚,视听效果独特,极具视觉震撼力。三是安全事故频发。由于户外广告受天气因素较大,特别是台风季节、雨雪天气,一些户外广告存在规格不
一、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残缺、污浊破损、歪斜褪色、有碍瞻观、显示不全和超高超宽等问题层出不穷,时刻威胁着市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危险。09年2月17日,环城东路7号的杭州铁路贸易公司招待所前一块广告牌意外掉落,砸伤了途径此处的数名行人,其中2男2女被送至浙医二院进行治疗。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规范性文件
待《杭州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后,制订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户外广告的位臵、规格、材质、画面、色调、亮度等参数进行严格规定。户外广告作为安全事故频发的源头,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出台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办法,对户外广告的设施的设计、用材、施工、安检、日常维护及安全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二)统一规划编制
1、整体规划要与环境相协调。不能因为设广告而设广告。为改变目前户外广告贪大求密、局部杂乱无章、与城市景观不协调的状态,规划部门需制订一个与城市规划相适应的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对照广告法规和行业自律条例,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提供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依据和实施标准,为城市户外广告的规划和管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划要科学合理。户外广告的规划要服务于城市景观建设,不仅要对它的总量控制、地域设臵、法规制定等宏观方面进行原则指导,而且要对具体区域的户外广告的位臵、大小、种类、色彩、质量、内容等微观方面进行细化安排。这样不仅使户外广告的整体风格与个体美观达到了统一,而且使户外广告自然和谐地融入城市景观当中。
3、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区块人文特色相结合的要求,一是修编《杭州市区户外广告设臵规划》,明确户外广告禁设区、限设区和许设区,为规范广告审批提供依据。二是编制详细规划,按照《杭州市户外广告设臵规划》要求,对主要道路、特色街区户外广告及户外电子广告屏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对广告的形式、规格、尺寸、材质、色彩、亮灯进行控制,来提升杭州户外广告设臵水平。
(三)强化部门监管
1、明确各部门职责。过去由市容、规建、工商、交通等部门共同管理审批户外广告改为由一个指定的管理部门牵头监管,其他局协调配合,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来保障产权主体的权益,避免户外广告的违规设臵。现在,杭州市市城管办牵头负责户外广告“两办三局”联审工作,负责户外设臵行政许可。市规划局按照户外广告设臵规划,负责户外广告设臵的审核。市工商局负责商业广告发布的经营资质审核、内容审批等级及监督管理。市文明办负责公益广告内容的审核和监督管理。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依法对违法户外广告进行查处。
2、查处户外广告违法设臵行为。管理部门应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努力遏制违法设臵行为,阻止非法户外广告出现。软的方面,坚持以未经许可擅自设臵的户外广告都属于非法的户外广告为前提。为充分体现城管部门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允许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未经许可擅自设臵户外广告的设臵人补报审批,如符合设臵标准有关要求的,可以补办许可手续后保留设臵。硬的方面,对擅自设臵和不按审批要求设臵的户外广告,责令设臵人自行拆除,或由城管执法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臵,坚决杜绝违法设臵行为的发生。
3、提高户外广告监管队伍。执法人员是实施户外广告设臵管理的保障性力量,造就一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户外广告执法监管队伍,是实现户外广告设臵管理目标的关键条件。一是以城管目标考核为依据,界定监管范围,细化监管要求,明确监管责任,将户外广告设臵执法监管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完善从许可到监管的衔接机制。二是在“户外广告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成立户外广告现场检查小组,减小违法设臵发生率和违法设臵行为查处率。
五、发展趋势
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全国经济强市、历史文化名城,户外广告设臵应充分体现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现代化城市气息。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作为户外广告引导者,必应遵循五大原则:一是符合城市规划原则,户外广告设臵必须符合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相适应。二是符合城市环境原则,户外广告设臵需尊重杭州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广告的设臵位臵、尺度、形式、造型、色彩及规格应服从环境,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符合城市景观建设要求。三是符合以人为本原则。户外广告设臵不能意向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切实加强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保证城市活动的安全感与安全性。四是符合城市景观原则。突出强调户外广告的装饰效果,提高户外广告的艺术性,美化、活跃城市景观,帮助提高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五是符合视觉效果原则。广告位臵设臵适中,夜间广告亮灯要柔和、清晰,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第二篇: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一、律师行业发展现状
2000年,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全国律师事务所均进行了脱钩改制,改制后的律师事务所淡出了司法行政机关,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开始了新的发展。经过改制,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律师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二、分析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地域经济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状况,部分想取得更大发展,收获更多利益的律师并不满足于在本地执业,转而通过跨地域转所等途径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律师甚至选择脱离律师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以谋取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部分人员基本流转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律师执业的正常流动。另有部分年轻律师通过考取公检法公务员等途径转行到了其他行业。
(二)管理体制原因
目前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个体户”模式,即律师个人虽然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对外签订代理合同,处理事务时打着律师事务所的旗号,但实际上律师只是向律师事务所交纳管理费,律师事务所并不向律师分配任何利益,律师收入完全来源于自己代理案件的收费,其收入直接与个人的案源能力挂钩,而律师能否接到案件,其实与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律师的个人能力、社会资源密切相关。在这种利益分配模式下,缺少社会关系的年轻律师基本无法找到案源,而那些从事律师工作时间较长的律师也始终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无法顾及或很少顾及年轻律师,因此年轻律师收入得不到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律师有可能是一份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仍然是生存问题,为了生存,许多年轻律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初衷而投入其他行业。
(三)法制体系原因
我国现有的法制体系并不健全,法制环境也并不完善,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比如众所周知的律师“会见难”问题,新《律师法》已经对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以方便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律师“会见难”问题。律师办案还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律师取证难的问题,还有律师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材料遭拒绝阻拦的问题等等,这些都给律师办案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
(四)社会观念原因
律师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掌握任何国家权力,但是,却同样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使命,因此,在发达国家,律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非常受人尊重,但是,在我国,这一点却并不尽如人意。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是“权力崇拜”和“官本位”,这就使得人们很难将不是“官”的律师置于一个很高的社会地位,现实是许多人不能平等地对待律师、尊重律师,他们对律师的认知也并不全面。其实,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只是个中立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五)业务风险原因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其风险是双重的,他们除了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风险以外,还要面对因为执业所带来的职务风险,这种风险大致分为两类:
首先,是安全风险,即律师因执业而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它可能来自对方当事人,也可能来自律师自己的委托人,还有可能来自民间群众。
其次,是责任风险,即律师因为执业过错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是刑事责任,也可能是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是行业处罚和惩戒。
所有这些风险,都决定了律师这一行业干起来并不轻松,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才学丰富的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或者有进来了又因不能承受其责任之重而退出的。
三、解决措施
要想解决以上扼制律师业发展的种种瓶颈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律师法》宣传,特别强化领导干部法律普及程度。
造成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象有许多原因,归根究底是法律普及程度不够,法律以及律师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上去,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加强普法宣传,特别是《律师法》的宣传。不仅要在律师中积极宣传新《律师法》,还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使广 大人民摆正对律师的认知,加强对律师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特别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包括新《律师法》在内的法律宣传,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普及程度,因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决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绝大部分民众的认知导向,在这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一切都应依照法律行事,而这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了法律和律师的重要性,律师的存在才有意义,律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律师业也才能随之迅速发展。
(二)改革律师事务所管理机制,为年轻律师创造发展机会。
目前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并不利于年轻律师的发展,要改变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已经萌芽,比如合作律师事务所的改制、律师事务所公司制改革的尝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律师业的发展。除此而外,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执行机制的改革。强化合伙人、行政主管在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
2、分配机制的改革。一个合理的律师事务所分配制度应该不仅能体现律师事务所的效益,也要能够体现律师个人的效益,充分考虑到律师的个体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律师的主动性,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应该淡化单纯以收费额为效益和能力指标的观念,强化综和素质、综合效益为指标的观念,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3、人才机制的改革。好的人才机制应该包括人才的认定、引进、培养、分工、使用、晋升、淘汰等多方面的制度规定,还应该有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即合理的分工。应优化组合并科学配置不同学历、年龄、性别、专业、特长和能力的人才,培育起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律师文化。其次,应淡化以收费多少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强化对不同人才(尤其是年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外,完善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长久不衰。
(三)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观念。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离不开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律师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对律师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1、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律师行业自律作用。
当今律师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律师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发挥律师协会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的律师行业管理能够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减少律师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律师执业环境;能够使司法行政部门更少的行使惩戒权,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局面,从而有效促地进律师业的发展。
2、强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律师行业的主管部门,承负着对律师行业管理之责。新修订的《律师法》第四条规定:“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这就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有权依法监督,依法指导,协调配合。律师事务所 年检、律师注册、律师违反执业纪律职业道德的处罚以及律师流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积极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们做好各方面的服务: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律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积极保护律师各项权益,及时了解律师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为律师排忧解难;积极为律师办理各项行政事务,从不拖延、推诿;积极组织针对律师的各项表彰活动,鼓励律师工作积极性;积极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为律师提供我们更要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体现“服务”观念,真正做到“以律师之忧而忧,以律师之喜而喜”,如此才能做好服务工作,从而以服务助管理,以服务促发展。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深入调研了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今后,必须牢牢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现新跨越为目标开展律师工作,推动律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促进律师行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某市律师队伍人数减少,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象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出几大扼制律师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 键 词〕:律师行业 发展 机制 改革 措施
一、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现状
某市律师行业在2000年以前人数众多,队伍壮大,发展比较迅速。2000年,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全国律师事务所均进行了脱钩改制,改制后的律师事务所淡出了司法行政机关,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开始了新的发展。经过改制,某市一部分律师脱离了律师行业,使得律师人数有所减少,此后几年间,某市律师事务所数量以及专职律师人数变化不大,截至目前,较十余年前的律师人数减少了近四分之一。此前,我们也针对某市律师流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许多律师通过种种渠道流转到了其他地域或者其他行业,直接导致我市律师人数下降,律师队伍缩减,律师行业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不前,成为困扰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分析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近年来,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律师人数变化不大,甚至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地域经济原因
某市是一座中小城市,人口不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部分想取得更大发展,收获更多利益的律师并不满足于在本地执业,转而通过跨地域转所等途径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律师甚至选择脱离律师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以谋取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据统计,近年来某市跨地域转所的律师七十余人,这部分人员基本流转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律师执业的正常流动。另有部分年轻律师通过考取公检法公务员等途径转行到了其他行业,直接脱离了律师队伍。由此以来,造成了律师总人数减少,律师队伍逐年缩减的现状,影响了律师行业的发展壮大。
(二)管理体制原因
目前,某市律师的流动主要有两个方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公务员队伍,究其原因,跨地域转所系律师执业的正常流动,而年轻律师的频繁流动转行则属现今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问题,现有的律师事务所分配机制不适宜年轻律师的发展。目前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个体户”模式,即律师个人虽然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对外签订代理合同,处理事务时打着律师事务所的旗号,但实际上律师只是向律师事务所交纳管理费,律师事务所并不向律
师分配任何利益,律师收入完全来源于自己代理案件的收费,其收入直接与个人的案源能力挂钩,而律师能否接到案件,其实与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律师的个人能力、社会资源密切相关。在这种利益分配模式下,缺少社会关系的年轻律师基本无法找到案源,而那些从事律师工作时间较长的律师也始终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无法顾及或很少顾及年轻律师,因此年轻律师收入得不到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律师有可能是一份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仍然是生存问题,为了生存,许多年轻律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初衷而投入其他行业,从而使律师队伍人数下降,律师业发展缓慢。
(三)法制体系原因
我国现有的法制体系并不健全,法制环境也并不完善,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比如众所周知的律师“会见难”问题,新《律师法》已经对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以方便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律师“会见难”问题。在我市,据部分律师反映,在个别县市律师持“三证”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仍然遭到拒绝和阻拦,给律师办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除此之外,据调研,律师办案还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律师取证难的问题,还有律师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材料遭拒绝阻拦的问题等等,这些都给律师办案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长此以往,极容易使律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失去信心,从而转往其他地市或者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造成律师队伍的缩减,不利于律师行业的发展。
(四)社会观念原因
律师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掌握任何国家权力,但是,却同样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使命,因此,在发达国家,律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非常受人尊重,但是,在我国,这一点却并不尽如人意。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是“权力崇拜”和“官本位”,这就使得人们很难将不是“官”的律师置于一个很高的社会地位,现实是许多人不能平等地对待律师、尊重律师,特别是一些行政机关单位和企业单位,他们对律师往往并不欢迎,甚至认为律师是 “被雇佣者”,为“雇主”服务是应该的,“雇主”只需付钱给律师,哪还有“尊重”一说?另外,政府职能的设置不利于律师社会作用的发挥。比如国企改革工作,该项工作中许多有关材料的合法性审查以及依据法律出具改制意见等事项都非常需要律师的参与,但这些工作通常都由政府职能部门“一手包揽”了,律师往往参与不进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也就无法彰显其社会地位。至于普通百姓,他们对律师的认知也并不全面,有时因为律师为之辩护的当事人犯有滔天大罪,百姓便会认为这个律师是在“助纣为虐”、“善恶不分”,认为律师与那个“罪人”一样——“简直就是个魔鬼”!其实,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只是个中立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五)业务风险原因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律师行业也并非风平浪静,其中充满了风险,身处其中的律师们,兼为社会人与法律人,其风险是双重的,他们除了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风险以外,还要面对因为执业所带来的职务风险,这种风险大致分为两类:
首先,是安全风险,即律师因执业而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它可能来自对方当事人,也可能来自律师自己的委托人,还有可能来自民间群众。如今,当事人因对案件处理结果不满而迁怒于律师并对律师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伤害对方律师的事件,往往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给律师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而普通百姓因为对律师的误解而伤害律师的事件也偶有发生,他们认为律师只能替“好人”说话,而那些替“恶人”说话的律师,就如同“魔鬼”,让他们深深憎恨。
其次,是责任风险,即律师因为执业过错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是刑事责任,也可能是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是行业处罚和惩戒。比如《刑法》第365条和《刑事诉讼法》第38条,就是悬挂在律师头上的两把利剑,律师因此被判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民事案件代理中,如果律师因严重失职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有可能使一个收入菲薄的律师倾家荡产。另外,如果律师在执业中违反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可能遭受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协会的处罚,严重违规的律师还有可能被司法行政机关吊销执照而砸了饭碗。所有这些风险,都决定了律师这一行业干起来并不轻松,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才学丰富的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或者有进来了又因不能承受其责任之重而退出的,也因此造成了律师业人数逐渐减少,发展缓慢的现状。
三、解决措施
要想解决以上扼制律师业发展的种种瓶颈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律师法》宣传,特别强化领导干部法律普及程度。
造成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象有许多原因,归根究底是法律普及程度不够,法律以及律师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上去,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加强普法宣传,特别是《律师法》的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已于2007年10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律师法》适应新时期我国律师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原律师法作了较大调整、补充和修改,新增、修订条款40余条,从律师执业许可、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律师执业权利和义务、律师业务和律师执业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我国律师制度,对便利律师办案、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推动律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在律师中积极宣传新《律师法》,还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摆正对律师的认知,加强对律师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特别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包括新《律师法》在内的法律宣传,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普及程度,因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决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绝大部分民众的认知导向,在这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一切都应依照法律行
事,而这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了法律和律师的重要性,律师的存在才有意义,律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律师业也才能随之迅速发展。因此,要加强普法宣传,在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中宣传新《律师法》,扩大法律普及程度,强化大家的法律意识,凸显律师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律师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改革律师事务所管理机制,为年轻律师创造发展机会。
目前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并不利于年轻律师的发展,要改变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已经萌芽,比如合作律师事务所的改制、律师事务所公司制改革的尝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律师业的发展。除此而外,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执行机制的改革。某市几乎所有律师事务所现行的执行机制都是主任负责制及合伙人管理制,主任直接指挥内勤,合伙人既负责决策又负责日常管理,甚至主任自己直接来实施管理,其他聘用律师从不参与律师事务所管理,只关注自己的业务和收入。使“平等的介入管理”成为一句空话。在部分大城市,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比较科学:部分合伙人组成管理委员会,由一个合伙人(一般是主任)来负责,而如果主任不是负责人,就只作为一个形象代表;建立行政办公室,聘请一名行政主管(一般非执业律师),上对合伙人负责,下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这样既可以减少合伙人的管理成本,同时避免了合伙人之间因日常管理而产生的矛盾,又减少了管理的层次和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如此的执行机制达到了淡化主任和合伙人在具体执行中作用的目的,强化了合伙人、行政主管在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借鉴这种管理模式和执行机制,使我市律师事务所也能够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2、分配机制的改革。目前某市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采取分配方式是“提成制”,即按照律师个人所承办业务收费的一定比例作为律师劳动报酬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并不利于律师间的业务合作和新律师的培养。它使律师事务所形成了“个体户”式的大联合,律师之间不仅没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反而因为争抢案源而矛盾重重。同时,这样的分配方式直接决定了新律师收入偏低甚至得不到保障,一些素质很好起点很高的新律师甚至因此长期得不到发展,这必然造成律师事务所发展后劲不足的结果。因此,改革分配制度十分必要。当前,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实行“效益工资制”的分配方式,即以律师工作的综合绩效作为确定律师收入分配的依据。这种分配方式能够比较全面地考虑律师的综合素质,有效地鼓励了律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律师之间业务协作,也有利于年轻律师的发展,不失为一个良性分配机制,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的律师事务所分配制度应该不仅能体现律师事务所的效益,也要能够体现律师个人的效益,充分考虑到律师的个体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律师的主动性,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应该淡化单纯以收费额为效益和能力指标的观念,强化综和素质、综合效益为指标的观念,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3、人才机制的改革。好的人才机制应该包括人才的认定、引进、培养、分工、使用、晋升、淘汰等多方面的制度规定,还应该有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即合理的分工。当前我市律师事
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不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分配模式所造成的律师事务所人才机制的不健全,合伙人只关注聘用律师的代理费收入高低,以便通过收取更多管理费的方式来减轻合伙人的成本负担,而聘用律师也不会关心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而只是关注哪一家律师事务所给予的提成比例高。如此一来,合伙人以及其他律师都各自忙各自的,律师之间没有专业的分工也没有良好的协作,律师事务所的人才引进和发展也被忽视了,整个律师事务所形同一盘散沙,没有团队效应,也无品牌优势,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与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对律师业的发展毫无益处。因此,必须重视律师事务所人才机制的改革,加强对人才机制的研究和实践。首先,应优化组合并科学配置不同学历、年龄、性别、专业、特长和能力的人才,培育起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律师文化。其次,应淡化以收费多少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强化对不同人才(尤其是年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外,完善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长久不衰。
(三)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观念。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离不开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律师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对律师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1、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律师行业自律作用。
当今律师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律师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早在1993年,司法部颁布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中就指出: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996年颁布的《律师法》将这一体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此后,“两结合”管理体制便逐渐推行开来。目前这一体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其一,应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具体管理职责,充分体现和发挥宏观管理功能。其二,要加强律师协会自身建设,充实其行业管理职能,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其三,要妥善正确处理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之间的关系。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发挥律师协会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的律师行业管理能够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减少律师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律师执业环境;能够使司法行政部门更少的行使惩戒权,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局面,从而有效促地进律师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实现两者之间黄金比例点的结合,使律师行业管理早日走向自律和自治。
2、强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律师行业的主管部门,承负着对律师行业管理之责。新修订的《律师法》
第四条规定:“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这就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有权依法监督,依法指导,协调配合。律师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律专业性很强,与国家的法治秩序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强化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工作,这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两个方
面,一是要“管得住”,就是指律师能够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律师属于自由职业者,但这个“自由”必须有限度,这就有赖于行政管理。我们负责着对律师事务所建设、律师事务所年检、律师注册、律师违反执业纪律职业道德的处罚以及律师流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我市律师都能够服从管理,对相关工作能够积极配合,从未出现过律师不服从管理而与司法行政机关相对抗的事件,有效实现了律师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保证了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要 “管得好”,这主要是指在管理好的同时也要服务好。平时我们也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与律师协会一起,积极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们做好各方面的服务: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律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积极保护律师各项权益,及时了解律师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为律师排忧解难;积极为律师办理各项行政事务,从不拖延、推诿;积极组织针对律师的各项表彰活动,鼓励律师工作积极性;积极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为律师提供便利的办案条件;积极维护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和发展,为律师创造优良的办公环境等等。如今,面对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我们更要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体现“服务”观念,真正做到“以律师之忧而忧,以律师之喜而喜”,如此才能做好服务工作,从而以服务助管理,以服务促发展。
全省目前正在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我们正是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调研了某市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几大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待实践。今后,必须牢牢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现新跨越为目标开展律师工作,推动某市律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促进某市律师行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进一步加强律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吴爱英部长在全国律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中国司法》2008年第5期)
[2] 《律师事务所管理:一个不能忽视的道德问题》(《中国律师》2005年第12期)
[3] 《“危险”中的中国律师----律师业的执业风险及其防范》(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演讲稿 吕良彪律师)
第四篇:行业发展报告
玉树县个体私营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概况
玉树县位于省境南部、州境东部,东与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毗邻。县政府驻结古镇。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493米。通天河、扎曲、巴曲流经。玉树县辖3个镇、5个乡:结古镇、隆宝镇、下拉秀镇、仲达乡、巴塘乡、小苏莽乡、上拉秀乡、安冲乡。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8个月,暖季只有4~5个月。年均温2.9℃,1月均温-7.5℃,7月均温12.5℃。年降水量487毫米。有耕地5000公顷,可利用草原116.3万公顷,森林2.9万公顷。有虫草、川贝母、大黄、羌活等400余种药材和百余种野生动物,其中16种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经济以牧业为支柱,农牧结合,个体经济有工业、手工业、运输、商业、建筑、种植业、修理业、加工业和饮食服务业等。主产牦牛、冬虫夏草、藏獒、犏牛、绵羊和小麦、青稞、马铃薯等。工业不发达。与称多、杂多、治多、囊谦、曲麻莱五县和西宁市通公路。名胜主要有文成公主庙。
二、玉树县行业发展现状
(一)震前、震后基本概况
截至2009年10月20日,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950 户、1
从业人员4278人、资金数额4520万元;共有私营企业50 家,投资者人数71 人、雇工人数 671 人、注册资本 2530.7万元;共有内资企业15户、注册资本(金)304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注册资金238.7万元。截至2010年10月20日,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856户、从业人员5278人、资金数额6520万元;共有私营企业90户,震后新增23户,投资者人数158人、雇工人数1148人、注册资本8358.3万元;共有内资企业18户、震后新增2户,注册资本(金)171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注册资金255.7万元,农村经纪人已达39名,招商引资共计3000万元。其中食品类368户、服务类400户、日用品类488户、蔬菜水果肉食类197户、粮油类130户、五金类211户、餐饮类372户。其中无照经营509户(其中312户为原来三江源商贸城经营户为集体营业执照,180户已经在我局最近恢复注册登记工作以来完成全部登记工作,还有少部分为前置手续不全,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流动小摊贩181户,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大部分个体户少则10-20万多则上百万的库存商品,积压待销。截止到2010年10月20日,全县共有 12件注册商标,6件正在申报注册之中,2 家涉农企业商标正在培育当中。
4.14地震发生后,我辖区个体工商户受到巨大损失,通过各方努力,抗震救灾取得巨大胜利,经商户也逐渐恢复到灾前心态,积极投入灾后市场重建,甚至许多外地人员看到
灾后重建的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纷纷来玉树经商投资,由震前的个体工商户1970户、企业72户,增长到震后的2856户,94 户,市场进一步复杂多变,加上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较大,市场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大。
企业多以国有企业(如:通讯、银行等)、酒店、贸易、商贸、建筑、运输为主,还有少数几家旅游、乳品加工、饰品等加工作坊,没有形成规模。且多以服务本地社会生活为主的二、三产业为主,缺少富有市场开拓性经验的人才,没有形成品牌建设战略。个体经济多以食品、餐饮、五金、服装、饰品、家具、服务、加工为主,发展比较成熟,但物流成本过高,物价相对较高,且环境、服务较差。
(二)震前发展状况分析
1、没有开拓发展本地特色资源,作为三江之源的玉树,丰富的畜牧资源,没有加工、没有规模物流、没有市场开拓、没有品牌推进;富有康巴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情开发、发展、利用有限、旅游开发不足、整合资源能力不够,不能带动相关的产业链条。
2、个体经济发展成熟,各行各业已形成成熟的竞争市场,以保障社会生活为主的个体经济虽能满足本地社会生活,但是个体经济规模小、经营环境卫生条件差、货物品种少、没有中、高端产品,消费观念也显滞后。
3、生态养殖行业和生态开发力度不足,缺少与本省和外省
企业的联系沟通,没有形成生态资源外供、初步加工、代加工等产业链条。
三、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发展生态经济和高端生态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本地人口稀少、消费能力有限,不能要求所有的产业、行业都发展,因为没有较强的竞争力,要以生态旅游推动生态经济发展,让部分生态经济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国外。
2、生态经济以畜牧产品为主,实现规模养殖、加工、代加工。以生产绿色生态产品为导向,大力生产虫草、牦牛、藏药等生态产品,实现加工、代加工、出口。
3、旅游产业形成资源整合,加强宣传。实现高端旅游特色产品。
4、部分畜牧产品实现集中网络经营模式,以网络销售、团购模式打开销售市场,以“玉树”地域品牌为宣传导向,政府带头,吸引民资,带动产业发展;
5、加强物流产业发展。产业形成规模,物流必成规模,建立完善的物流队伍,加强与四川、西宁地区的物流行业合作,较少地区偏远的不利影响,减少物流成本;
6、大力发展藏医事业,与产业、旅游结合,加强与藏医学院的合作,推动藏医事业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发展。
7、大力培养经济人才、经营型人才队伍,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加大本地人才培训,培养出有经营知识、销售知识、网
络知识、产品知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玉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五篇:户外广告报告
报告
县城市管理局:
我公司开发的盐阜·丽锦佳园商住小区,位于城西路东、城河路南,用地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其中展销中心标牌面积为150㎡,户外广告面积为713㎡,现申请办理盐阜丽锦佳园展销中心标牌及户外广告设置的相关手续。
特具报告,恳请贵局批准为感!
盐城市广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