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阴底中心卫生院简介
阴底中心卫生院简介
阴底中心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创建于1950年,是相临乡镇建院最早的卫生院。卫生院位于位于阴底乡阴底街上,坐落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西南部,距市区48公里,全乡地势北高南低,南面与纳雍县姑开乡隔河相望,西南面与赫章县古达乡山水相连,周边自东向西分别与七星关区的田坝、千溪、长春堡、撒拉溪、杨家湾等乡镇接壤,处于七星关、纳雍、赫章三县(区)结合部。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白、布依、仡佬等10多种民族,辖区总人口42846人,连同周边乡镇共服务人口约12万人。现有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职工宿舍770平方米。编制职工53人,编制床位60张。于2002年被评为“爱婴医院”,2012年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
我院开设门诊部和住院部,有内科、妇科、儿科、普外科、口腔科、中医科、公共卫生科和医技科(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透视室),主要设备有多功能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显微镜、B超、彩超、多普勒、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多功能治疗仪、中频治疗仪、TPD神灯、X线等仪器,配备救护车1辆,能独立开展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部分小手术。阴底中心卫生院在各级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以“普及健康知识,惠及大众健康”为服务宗旨,倡导“专业、精准、人文”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服务管理、新农合管理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了全乡卫生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卫生院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赢得了各级政府和区卫生局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运作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以提升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己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力塑造先进的医疗卫生工作单位,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阴底中心卫生院
二0一三年九月十八日
第二篇:石牌中心卫生院简介
石牌中心卫生院简介
石牌镇位于龙山县东北边陲,与本县大安、桶车、三元乡及石羔镇接壤,北与湖北省宣恩县沙道镇交界,龙石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全镇共十个行政村,总人口17435人,少数民族占80%。
石牌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非营利性一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镇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职能。卫生院占地6亩,其中业务用房2500平方米,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办公楼、门诊楼和住院大楼以及职工宿舍楼各一栋,病床30张;全院在职职工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人,占85%,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5人,主治(管)医护师6人。
本院医疗设施比较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X光机、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多功能手术床等先进医疗设备,手术室和产房均配有空调,病房均有卫生间;拥有向俊、李昌凡、贵建华等多名经过省、州、县医院进修培训的外科、骨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学科带头人。
目前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儿童预防接种、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村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开展的临床诊疗科目有:内、儿、外、妇、五官、皮肤、传染科等;现开展的手术项目有:各类骨关节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胃次全切术、肝脾破裂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疝修补术、平产接生术、剖宫产术、妇科肿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术、泌尿系结石切开取出术等。
2008年底以来,我院认真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围绕“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的主题,从标准化建设入手,设置了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办公楼,打通了门诊通道;调整了卫生院布局,设置了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室、传染病门诊,还有现代化的住院大楼,为病友们提供了舒适的住院环境。在规范管理上,我院新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把建设适应新时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乡镇卫生院作为本院的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了本院各项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管理方案、预案和工作督导考核标准,并制定统一的图牌或公示栏100余块,定点悬挂和公示;同时,加强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合作医疗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合格村卫生室建设。在优化服务上,我院制定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指南,一方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落实首诊负责制,推行温馨服务、感动服务和完美服务理念。通过管理年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院布局优化,环境优美,就医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得到加强,呈现出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本院服务宗旨:
一切以群众健康为中心,服务至上,质量第一。
第三篇:大林中心卫生院简介
大林中心卫生院简介
大林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通辽市东100华里,303国道北侧。有“一级甲等卫生院”“创爱婴乡镇卫生院”之称。现占地面积7580㎡,建筑面积3600㎡,业务用房56间,固定资产294万元。共有职工73人,其中退休职工31人,在编职工57人,大专学历17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31人。
[门诊部]
1、临床科室:内科、外(骨)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蒙医科、公费医疗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疼痛科、肛肠科、护理科(注射室、处置室、观察室)。
2、医技科室:电诊科(心电、B超、彩超、脑电图)、检验科(常规化验、生化、痰检涂片)、放射科(透视、拍片、造影)、CT室、胃镜室。
3、功能科室:划价、收款、药房、药库。
4、预防保健科:结核病防治、免疫规划门诊、妇幼保健门诊。
[住院部]
1、综合医生办公室、护士站。
2、供应室、治疗室、抢救室、爱婴区(待产室、分娩室)、手术室。
3、病房床位25张。[后勤] 院长(书记)室、副院长室、副书记室、办公室(档案资料)、统计室、财会室、会议室。
主要医疗设备:
“CT”一台:日本东芝300型。电视透视机一台:上海300毫安遥控摇篮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微量元素分析仪一台;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一台;血细胞分析仪一台;尿液分析仪一台;纤维胃镜一台:日本奥林巴斯;8导脑电图机一台;彩色双频B超机一台;多普勒彩色B超机一台;心电图机一台;心电工作站一组;裂隙灯一台;连体式牙科治疗台一组;妇科微波治疗仪一台;婴儿保温箱一台;婴儿辐射式保温台一组;多普勒超声胎心监护仪一台;麻醉呼吸机一台;8参数心电监护仪一台;
业务功能开展情况:
内科:除针对常见、多发病诊治外,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诊治,急性脑梗塞、脑出血等能做出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障碍性疾病有丰富经验。开展抢救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中度有机磷中毒昏迷、急性心肌梗塞、致命性心律失常曾经获取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骨外科:开展全腹部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各种疝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开展痔疮、肛裂等肛肠科手术。开 展甲状腺瘤摘除术。、四肢骨内固定手术、锁骨固定术等。
妇产科:共有妇产科医生7人,妇幼保健1人,其中主治医3人,初级职称5人。开展了住院分娩工作,卵巢瘤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糜烂、息肉有先进的治疗技术,对常见多发病治疗有丰富经验。2010在我院共出生445名新生儿,其中大林镇内的有226人,其他乡镇的是219人。在年初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村保健员共领取叶酸976瓶。自从开展项目县工作以来我院新增了梅毒、艾滋病筛查工作。120救护车免费接送住院患者。
儿科:对常见多发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治,对新生儿肺炎、腹泻、营养不良、过敏性紫癜有着先进的治疗经验。为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平安有保驾护航作用。
中医科:在发展祖国医学临床工作中,中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治疗慢性病取得很大成就,对慢性乙肝、妇产科痛经、不孕症、风湿症等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口腔科:开展拔牙、治牙、镶牙(烤瓷、铸造)、洁牙、牙齿美白、牙齿矫正等疾病。
眼科:能开展验光配镜、泪囊冲洗、麦粒肿、散粒肿、翼状胬肉切除术、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对沙眼、虹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结膜炎的治疗有丰富经验。眼外科手术深受农牧区患者的认可。
第四篇:乡镇中心卫生院简介
刘集镇中心卫生院简介
刘集镇中心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占地面积3645平方米。现有职工77人,专业技术人员74人,高级职称1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18人,执业护士12人,检验师1人,药剂师2人,药剂士2人。我院开设门诊部和住院部,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科、五官科、颈肩腰腿疼科、中医心血管内科、、中医慢性病科、医技科(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透视室、数字化DR片室、多普勒室),主要设备有多功能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显微镜、B超、彩超、多普勒、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多功能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电针治疗仪、TPD神灯、X线、数字化DR等仪器,开放床位数60张,配备救护车2辆,能独立开展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骨科等部分小手术。卫生院辖区内共有31个村级卫生室,我院按照上级要求对各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指导,全镇所辖卫生室卫生员大多数人参加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基层农村卫生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为村卫生室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辖区人民身体健康有了有力的保障。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愈来愈大,很多人的精神和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与之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健康问题尤为重要,我们以“普及健康知识,惠及大众健康”为服务宗旨,倡导“专业、精准、人文”的服务理念,为提高民众健康素质,积极传播健康新观念,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教师、儿童进行了体检,为全镇人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随着健康体检的稳定有序发展和运作模式的积累,辖区内人民身体健康会日以增进。
刘集镇中心卫生院在各级政府和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服务管理、新农合管理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了全镇卫生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卫生院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赢得了各级政府和县卫生局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运作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以提升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己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力塑造先进的医疗工作单位,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宗旨: 医德济世科技兴院
科技强院人才强院
服务宗旨: 以人为本以民为根
以高尚的医德以精湛的技术
以低廉的费用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医院院训:
严格管理团结协作民主决策 和谐发展
第五篇:阴底乡汇报材料
七星关区**乡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工作
汇报材料
(2012年3月16日)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乡地处东经105°00′—105°14′,北纬27°04′—27°10′,位于毕节市西南部,东邻田坝乡,南与纳雍县以野鸡河划疆而治,西与赫章县隔河相望,北与杨家湾镇、撒拉溪镇、长春镇、千溪乡毗邻。全乡辖12个村,154个村民组。
二、土地现状
根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乡土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179亩(其中田1900亩,地25279亩);林地179648亩;牧草地123000亩。
三、人口状况
**乡有汉、彝、苗、白、布依、穿青、蔡家、仡佬、蒙古等多个民族,全乡总人口41859人,9793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461人,占总人口的29.77%。
四、交通状况
**乡12个村都基本通公路,其中大丰村、高潮村、对河村3个村交通条件较差,只有便道进入。
自然概况
**乡地貌类型属石灰岩高中山丘陵洼地,境内北高南低,北面**梁子最高海拔2020米,南面野鸡河河谷最低海拔1198.4米,山势起伏较大,多为丘陵洼地,山体为石灰岩、紫砂页岩土为主。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
全乡年均气温11℃~13.8℃,河谷地区13.5℃~17.5℃,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为5566.5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平均为990~
1010毫米。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35~252天。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日照多,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9~10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物的转化和积累。
资源概况
一、水文资源
**乡河流属长江上游水系,境内野鸡河为六冲河上游支流。河流落差小,深切于四周高山峡谷之中,山高水位低,利用困难,属旱作农业区。
水文特点:除高潮村、先锋村两个村外,其余10个村属喀斯特地貌,水源匮乏,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生长主要靠天然降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二、土壤资源
由于受生物气候、地貌组合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乡土壤分布既有地带性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又有河谷深切、浸蚀强烈、保存着较完整的高原面的土壤分布等特性。全乡土壤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地带之分,属垂直分布与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三、植被资源
**乡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区,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在野鸡河流域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600~1700米的山坡为温带落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700~1800米为高山针叶林带,1800~1900米为乔、灌木混生林带,20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林带和灌丛草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经破坏后,原始植被演替为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全乡森林植被的主要建群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豆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山茶科等多种类型。
四、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有烤烟、大蒜,干鲜水果有核桃、板栗、桃子、柿子,蔬菜以大葱出名;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
七、半夏、杜仲、金银花等,其中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畜牧业发展独具优势。
五、劳动力资源
2011年底全乡有劳动力19282个,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2363人,占12.25%,小学文化11506人,占59.65%,初中文化5044人,占26.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76人,占1.95%。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17312人,占89.75%;从事第三产业的451人,占2.34%;外出务工人员4726人,占24.51%。
**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成效、现状及原因分析
扶贫开发成效
1986年,国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全乡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近年来,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着力解决群众基本增收门路;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点,着力提高群众的基本素质,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开展工作,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初见成效,农村贫困人口有所下降,贫困面逐年减少。
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按贫困村综合指标衡量,全乡12 个村有10个村属一、二类贫困村,全乡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818户5269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落后
1、交通不便,虽然12个村都通公路,但由于农户居住分散,现交通不方便的3个村38个村民组,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
2、水利设施脆弱,全乡常年干旱面积大,有效灌溉面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
3、人畜饮水困难,全乡目前仍有2.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
4、农村供电质量不高,电网老化,还有部分村农村电网改造未完工。
5、中低产田土面积达2038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
(二)社会发展滞后
1、多数农民不掌握农业科技新技术,增收困难。
2、目前全乡12个村卫生室已建成,解决了群众看病难,村级卫生室不完善,没有场地、基本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不齐全等难题。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农技人员没有很好发挥其职责,农业科技仅停留在绿肥种植、地膜玉米上。
(三)生产生活条件差
1、农户生产与生活资料短缺,人均基本农田少,低产田土比重大。
2、农户经营产业单一,经营规模偏小,小农经济意识浓厚,没有塑料大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设施,高产优质农作物、蔬菜、水果、畜禽、牧草、林木等引进不多。
3、农户生活困难,因病、建房、婚嫁、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造成了贫困农户,全乡2012还有860户危房(包括一、二、三级)。
(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资源总量不足
全乡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9648亩,有林地面积只有41221亩,森林覆盖率22.95%。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水土流失面大 由于表土侵蚀,**乡总耕地面积中,中度石漠化面积已达到3200亩,已接近总耕地面积的11.69%,而强度石漠化面积不少于820亩,占全乡基本农耕地的3%,包括轻度石漠化耕地累计,已占全乡耕地总数的1/6。
由于地表径流量的加大,造成地下水的枯竭,使**乡成为全市严重缺水乡镇之一。全乡每年春季缺水总人数2.8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2.58%,缺水牲畜3.2万头,占全乡总牲畜的 90%。半坡山及河
谷地带每年因春季播种缺水,平均推迟播种期20天左右,是严重制约粮食增产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乡扶贫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的科学内涵,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村为单位,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培植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并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等结合起来,增强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民意、参与式扶贫原则
二、坚持整合资源、开发式扶贫原则
三、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
六、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原则
七、坚持统筹安排、整合资金的原则
八、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
**乡扶贫开发及综合治理战略
基本任务的确定
以“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按照“一次规划、当年投入、两年实施、五年见效”的要求,确定整村推进的建设内容,切实做到规划细化到村、项目安排到户、扶贫政策覆盖到户、各项措施落实到户。
一、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从2012年起,把产业开发作为发展村级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调整扶持方式,将扶贫投入的重点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转移。优先把烤烟、生态畜牧业、核桃、板栗产业基地建设列入规划的内容,整合资金用于贫困农户购买种苗、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的无偿补助,使每个村建成1至2个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产业化扶贫,使80%以上的贫困人口人均建成1亩高效经济林园。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切实改善生活条件 把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农田水利、村组道路、“一建三改”、人畜饮水、中低产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尚未完成饮水解困任务的农户纳入扶持范围,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用安全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大部分自然村(村民小组)通砂石路,解决80%的农户出行难问题;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实现“一建三改”,普及率2013年达到60%以上,到2015年达85%。
三、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着力提升发展能力 把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提升人口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纳入规划。资金扶持到户,对象培训到人,覆盖贫困劳动力达到100%,同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集中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特困特扶,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农户能够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四、以生态建设为要,确保可持续发展
本着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经果林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益的产业,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趋势,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承载力,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佳平衡。
同时,把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村级文化室建设、创建文明新村活动、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缓解贫困、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纳入规划内容。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
100%;文化条件、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扶贫开发的对象
以尚未脱贫的3510人贫困人口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帮助初步超越贫困线的3万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越过贫困线的贫困人口持续发展能力。
**乡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目标
总体目标
第一阶段:到201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力争4000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第二阶段:到201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力争5000元。
全乡2012—2015年扶贫总的奋斗目标是:以农村最低收入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确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教文化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尽快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集中连片建设农业产业化扶贫基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逐步改变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基本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真正实现小康创造有利的条件。
具体目标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全乡人均纯收入到2013年达到3000元、2015年达到4000元以上。到2015年,城乡化比例达到25%左右,农村户均转移1个劳动力;改善**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村村通油路,100%的村通电,85%的村通邮、通
程控电话;全乡农村人口基本解决饮用水问题,有条件的地方确保人均旱涝保收高产田土达到0.5亩以上;适宜经果林村组的贫困农户人均达到1亩果园;基本消除无房户,贫困农户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搞好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全面巩固“普九”成果,小学辍学率、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扫除青壮年文盲;逐步提高贫困地区科技创新能力,90%以上的贫困农户户均1人至少掌握一门适用技术;改善卫生院工作环境,村村建有卫生室并增加1名专职妇保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乡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途径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一、交通
**乡属于交通死角,通往境外的公路十分有限,大部分村组至今的道路交通状况还不是很好,多数村仅可通小型农用车,60%的村民组至今仍然沿用过去农户集资修建的马车路。
(一)总体目标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保证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大力构建连接主要通村路的骨架网络,合理规划村组公路建设,确保农用生活物资畅通无阻。
(二)重点项目
到2013年,规划通村油路90公里,通组公路210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
在现有交通网络基础上,修筑老窑上经公鸡岭止于水井丫口的通乡油路2.5公里,形成环绕**乡中心集镇的**一环路,缓解**中心集镇交通拥挤的压力;修筑罗雄村八组至大丰村岩脚组、先锋村九至高潮村八的通组公路八公里,形成**乡二环;修筑高潮村二组至高潮村七组、高潮村七组至**村二十一组、**村二十一组至路朗村三组、路朗村七组经治中村七组沿河而下止于红星村一组、红星村八组至大丰村高山组、红星村九组经马场村夹岩组止于马场村河边组、马场村学田组经对河村十五组和七组止于对河村四组、对河村二组经对河村一
组和不倮木止于先锋村七组、先锋村四组经先锋村八组止于先锋村九组的通组公路9条136公里,维修原有通组公路56公里,实现村村寨寨交通网络畅通无阻的目标。
二、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
(一)总体目标
结合**乡实际及未来发展要求,抢抓部、省共建毕节水利的大好时机,以切实解决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为重点,以大力夯实水利基础设施为目标,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水源工程、灌区建设、中小河流域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洼地排涝、水土保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的建设力度,为**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重点项目
1、解决全乡2.8万人的饮水困难。
2、**管道饮水工程30公里。
3、复修野鸡水库1座,解决先锋村、对河村8000亩耕地的防洪灌溉和两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4、完成小水利建设3700亩(高潮村防洪排涝工程300亩、先锋村防洪排涝工程400亩、踏石朗村小型农用水利灌溉200亩、大丰村小型农用水利灌溉700亩、**村小型农用水利灌溉700亩、箐口村小型农用水利灌溉700亩、罗雄村小型农用水利灌溉300亩、路朗村小型农用水利灌溉400亩)。完成对河村、马场村、先锋村、治中村、红星村小河流治理15公里。
三、基本农田建设
**乡虽然实施了以粮代赈、以工代赈、财政扶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但由于投入低,工程基本上是群众投工投劳,质量不高,加之人口过快增长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石漠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到2015年,全乡规划实施基本农田建设1.92万亩,其中:坡改梯0.72万亩、石灰改土1.2万亩。
1、坡改梯7200亩安排在以下四个村:大丰村2000亩、对河村2000亩、先锋村2500亩、治中村700亩。
2、石灰改良土壤1.2万亩安排在以下8个村:**村4000亩、箐口村5000亩、路朗村1000亩、罗雄村1000亩、踏石朗村1000亩。
3、恢复水毁工程3000亩,其中:箐口村600亩、对河村600亩、马场村600亩、先锋村600亩、高潮村600亩。
4、农耕道路180公里,其中:箐口村30公里、对河村30公里、马场村30公里、先锋村30公里、高潮村30公里、**村30公里。
5、引水沟渠15公里,其中:马场村3公里、对河村4公里、先锋村5公里、高潮村3公里。
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
一、村庄整治建设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乡完成100%行政村村庄治理整顿,对60%农户进行全面治理。庭院、主干道路、绿化美化率达95%以上;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连户水泥便道通达率达95%以上;农村住房按标准改造比例达60%以上;村内整洁卫生,公共场所保洁率90%以上;围绕资源抓好生态主导产业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规划布局 到2013年,完成12个村60%的行政村庄治理整顿(包括村寨绿化、庭院、主干道路、河岸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完成连户水泥便道建设,改善村级服务设施,覆盖72个组;以户为单位按标准完成农村住房改造任务,比例达40%(包括改厕、改圈、改厨、改卫)。
到2015年,完成12个村50%的行政村庄治理整顿(包括村寨绿化、庭院、主干道路、河岸绿化美化),村内主干道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完成连户水泥便道建设,改善村级服务设施,覆盖72个组;以户为单位按标准完成农村住房改造任务,比例达40%(包括改厕、改圈、改厨、改卫)。
二、农村危房改造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推进,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农村危房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其他农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地质灾害户危房改造任务。
(二)建设内容
改造农村危房2283户(其中:一级危房924户,二、三级危房
1359户)
三、农村能源建设
(一)建设内容
以一池三改为单元,即农户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以沼气建设为龙头,利用沼气池生产的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料,生产优质水果、优质蔬菜、优质牧草等,利用蔬菜下脚料发展养殖业,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猪—沼果(菜、粮等)循环经济模式,达到变废为宝,相互依赖,共同推进,循环发展,增加收益的目的。
(二)建设规模
到2013年,建成沼气池400口。
四、集乡集贸市场建设
到2015年,投资**乡小城镇建设项目1个;建成农村集贸市场4个(其中:马场、箐口、老街、新街各建成农村集贸市场各1个)。
农业产业扶贫工程
一、主导产业(生态畜牧业)
(一)总体目标
2015年,全乡通过天然草地改良、“三元结构”种植、冬闲田土种草、岩溶地区草地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畜牧业等工程项目的实施,集中连片建成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1个,新建成连片人工种草2万亩,种植绿肥1万亩以上,绿肥转化利用率达 8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20%以上。
(二)区域布局及重点产业带
1、项目实施区域布局
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因地制宜,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原则,以先锋、对河两个村为主,覆盖全乡。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而拉动全乡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2、产业带规划
**乡畜牧业产业带,主要集中在草地草坡资源丰富、土地宽广、农民养牛经验丰富,积极性高,经济意识强的村组,规划在高潮村戈嗨大梁子、野鸡水库、先锋村不倮木草场、大丰村郭家梁子、路朗村木枝大梁子、**梁子等六片万亩级草山草坡为核心的适宜畜牧业发展 的五个村建设六个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乡畜牧业产业带。
**乡生猪产业带,规划以12个村为主,覆盖全乡。工作重点是:大力推广混合饲料,以保护地方良种为主,生产基础母猪和优良种公猪。
二、辅助产业
(一)经果林
1、总体目标
从2012年到2015年,建成10000亩优质核桃基地和2000亩优质板栗基地及3000亩优质桃园,使项目区农民依靠核桃、板栗等产业脱贫致富。
2、基本布局
在15度以上适宜核桃生产的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建立优质核桃基地建设规模1万亩。
3、产业带规划
以箐口村—马场村—对河村—先锋村一线为核桃种植主要产业带,覆盖全乡。
(二)中药材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成1.83万亩中药材基地,分别种植天麻300亩,金银花10000亩,板兰根8000亩。使项目区农民依靠中药材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2、基本布局
在**至箐口、踏石朗、马场建成板兰根基地8000亩、金银花基地10000亩、天麻基地300亩。
(三)蔬菜种植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蔬菜生产基地3个,共计2700亩,连续实施三年。
2、重点区域布局
(1)夏秋反季节蔬菜:主要布局在水源方便、地块平整,海拔在1600—1800米之间的马场、对河、先锋、高潮一线,产品以辣椒、大蒜、白菜类、西红柿类蔬菜为主,辅以莴笋、胡萝卜、芹菜、甜脆豌豆类蔬菜等。
(2)地方特色蔬菜:主要有辣椒、大蒜等地方特色蔬菜。主要
布局在箐口、高潮、**等海拔1800米以下的区域。
(3)冬春蔬菜:主要有辣椒、大蒜、白菜、莲花白等,布局在罗雄、路朗等2000米以下区域。
三、持续产业
(一)马铃薯产业
1、总体目标
2012—2015年,全乡商品薯种植面积6万亩(分三年实施,每年2万亩);总产量从2009年的2万吨增加到3万吨,产值2400万元。单产水平从现在的1162.5公斤增加到2012年的1300公斤,2015年,单产水平达到1500公斤。
2、区域布局及商品薯建设内容
**乡属毕节市马铃薯重点生产乡镇之一,重点规划用于外销的针对专门用途和市场需求的商品马铃薯生产,如鲜食菜用型、加工型商品薯等,针对不同的商品用途和市场需求,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发展专用马铃薯生产。
3、建设内容
(1)全乡种植商品薯基地示范8.1万亩(分三年实施),分别布置在以下12村:**村3000亩、箐口村4000亩、高潮村2000亩、先锋村3000亩、踏石朗村1000亩、马场村2000亩、大丰村3000亩、红星村3000亩、治中村2000亩、罗雄村2000亩、路朗村2000亩。
(二)增粮工程
1、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玉米标准化示范基地,配套其它综合增产技术,提高全乡粮食及其它经济作物生产科技水平,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2015年玉米总产15000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达400公斤以上。
2、计划
从2012年起,在全乡建立玉米标准化示范基地3000亩(分三年实施,每年1000亩),良种比重达到80%以上。
(三)烟草种植
**乡烟草种植仍以烟草部门规划的村组为主,每年计划种植5000亩。
四、林业
2012—2015年,全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万亩。
社会事业
一、普通教育
(一)义务教育
1、总体目标
2012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62%,小学六年巩固率达82.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81%,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73.5%,义务教育完成率达65%;小学师生比达1:26,初中师生比达1:23;小学教师中,专科以上比例达52.53%,初中教师中,本科以上比例达39.1%,教师多渠道交流率为1.47%,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9平方米,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14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3.4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4.6平方米,体育场地达标率70%,音体美器械达标率70%,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70%,小学计算机生机比202:1,初中计算机生机比33:1,小学生均图书8册,初中生均图书15册。
2013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68%,小学六年巩固率达86.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8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77.3%,义务教育完成率达73%;小学师生比达1:24,初中师生比达1:21,小学教师中,专科以上比例达62.42%,初中教师中,本科以上比例达50.5%,教师多渠道交流率为4.73%,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12平方米,初中生均占校园占地面积16.5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3.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6平方米,体育场地达标率74%,音体美器械达标率78%,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78%,小学计算机生机比140:1,初中计算机生机比27:1,小学生均图书12册,初中生均图书22册。
2015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74.5%,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2%,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3.4%,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5%;小学师生比达1:22,初中师生比达1:18,小学教师中,专科以上比例达73.73%,初中教师中,本科以上比例达62.7%,教师多渠道交流率为6.48%,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1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1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59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7.2平方米,体育场地达标率95%,音体美器械达标率
88%,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8%,小学计算机生机比80:1,初中计算机生机比18:1,小学生均图书18册,初中生均图书25册。
2、主要任务
2012年~2013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0.0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提高6%,小学六年巩固率提高4%,初中三年巩固率提高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5.27%,义务教育完成率提高8%。
2014年~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0.0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提高6.5%,小学六年巩固率提高4.5%,初中三年巩固率提高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6.1%,义 务教育完成率提高12%;
3、重点项目。
建设戈不底小学、兴旺小学、大苗寨小学,按照500人的办学规模进行建设,建设面积1980平方米。
二、社会福利
新建**乡救助站办公用房一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三、农民技术培训
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工作,改变农民劳动意识,创造增收致富空间。到2015年,农民产业技术培训1.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0.5万人;村组党员干部培训0.1万人。
四、打造民族风情景区
以先锋村倚姿小总督府古城遗址开发为中心,重建小总督府及基础附属建筑群,探访彝王小总督慕德的遗物,传说,揭开被民间神化了的慕德的神秘面纱,开发慕德古杉林资源,在古杉林中建黔西北彝族、苗族、白族民居小区,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餐饮、住宿、民族歌舞欣赏为一体的山村旅游风景区。
以踏石朗梅子沟白族民俗风情村建设为中心,开发踏石朗博物大洞和陆家大树林景区,打造集休闲、娱乐、溶洞景观、戏水、游泳、垂钓、饮食、白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山村旅游风景区。
以罗雄七仙山喀斯特风景区开发为中心,重建罗雄安官爷府弟,开发官家大塘、官家大溶洞,打造集休闲、娱乐、饮食、赛马、射弩、苗族风情、苗族文化欣赏为一体的苗族风情景区。
农村社会保障工程
一、社会救助
(一)发挥社会人道主义,积极筹集救助资金,实施临时救助困难群众。
(二)将全乡农村五保对象186户280人供养金逐步提高,同时将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三)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为全乡农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五保对象代交参合金,建立了城乡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四)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所一个。
(五)救灾减灾救助。**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以山体滑坡灾害为重。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救灾减灾专项资金。
二、农村医保
(一)总体目标
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应参加人员的94%,实现应保尽保,预计到2015年将有3.7万人参加合作医疗。
(二)基本任务
根据中央新医改的政策,全面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逐步适当增加农民缴费金额,提高保障能力。到2015年,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比例可由现在的20元增加到50元~80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起付线从现在的100元~300元可降低至0;住院费用最高补偿封顶线从现在的5万元可提高到6~10万元或更高。同时,兼顾门诊报销,门诊报销从现在的200元可提高到每人每年500—700元或更高。每人每种慢性病从现在的3000元可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1万元或更高的补助标准。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提高筹资水平;参合率提高到95%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纯收入的10倍以上。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根据**乡当前实际,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定为年人均补差513.74元,保障线标准为年人1196元。做到应保尽保,凡达不到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的,按家庭人均实际收入实施差额补助。
四、计生服务
发展目标
2012年至2015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目标:到2013人口计生,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服务能力已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新型婚育观念在全乡基本形成。全乡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左右,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9%左右,人口规模控制在4.2万人以内,60%的村实现无常住人口政策外多孩出生,30%的村实现无常住人口政策外二孩出生。到2015人口计生,全乡出生率控制在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人口规模控制在4.3万人以内,50%的村实现无常住人口政策外二孩出生,80%的村实现无常住人口政策外多孩出生。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到6‰以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初见成效,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优质服务体系全面建立,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基本合格县标准;完善奖励扶助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乡重点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本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扶贫、社会事业项目3大类63个小项,其中:
基础设施建设35个,分别是:交通2个、饮水安全及“三小工程”15个、电力2个、基本农田建设4个、新农村建设3个、危房改造2个、农村能源建设1个、农村集乡集贸市场建设6个。
农业产业扶贫18个,分别是:生态畜牧业4个、经果林3个、中药材3个、蔬菜3个,持续产业3个、林业2个。
社会事业10个,分别是:农村教育3个、民族风情景区建设项目3个、社会福利1个、农民技术培训3个。
投资总额为42392.5万元(另附规划项目表于后)。其中,农业产业扶贫类4799万元,占总投资的11.62%;基础设施类36262.5元,占总投资的85.16%;社会事业类1331万元,占总投资的3.22%。
一、基础设施
(一)交通
1、建设内容
通村油路建设88公里(其中,**经罗雄、治中至红星16公里、**经箐口、踏石朗至马场13公里、箐口岔路口至先锋不倮木14公里、先锋分水石丫口至对河6公里、野鸡水库至踏石朗5公里、煤厂丫口至路朗6公里、箐口岔路口经大丰至马场13公里、**至高潮9公里、**经老窑上、公鸡岭、水井丫口至水塘6公里);通组公路建设200公里。
2、投资概算
通村油路建设88公里,按每公里35万元计,需投资3080万元;通组公路建设200公里,按每公里20万元计,需投资4000万元。共需投资7080万元。
(二)饮水安全及小水利工程
1、建设内容
全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2.8万人;治中村和红星村管道饮水工程30公里;复修野鸡水库1座;小水利建设12处5700亩。
2、投资概算
(1)建设覆盖2.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人均投资500元计,需投资1800万元。
(2)治中村和红星村管道饮水工程30公里,按每公里1.2寸管道2万元计,需要投资60万元。
(3)复修野鸡水库1座,概算为150万元。(4)水利建设12处,其中: 红星村小河流域治理工程500亩,按每亩7200元计算,共计360万元;治中村小河流域治理工程400亩,按每亩7000元计算,共计280万元;马场村小河流域治理工程500亩,按每亩7200元计算,共计360万元;对河村小河流域治理工程600亩,按每亩7166.67元计算,共计360万元;高潮村防洪排涝工程3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48万元;先锋村防洪排涝工程4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64万元;踏石朗村防洪排涝工程24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32万元;大丰村防洪排涝工程7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112万元;**村防洪排涝工程7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112万元;箐口村防洪排涝工程7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112万元;罗雄村防洪排涝工程3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48万元;路朗村防洪排涝工程400亩,按每亩1600元计算,共计64万元;
饮水安全及水利建设共需投资4032万元。
(三)电力保障
1、建设内容
改造**乡10KV分支线路(LGJ~70)41.5公里,更换容量为3500千瓦变压器31台。
2、投资概算
改造10KV分支线路(LGJ~70)471.5公里,需投资415万元,更换容量为3500千瓦变压器31台,需投资318万元,共需投资733万元。
(四)基本农田建设
1、建设内容
(1)坡改梯:针对坡耕地多、土壤耕作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速度加快的实际,为炸取“卧牛石”,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厚耕作层,减少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在取材方便、自然坡度为6—20度的范围内,规划实施坡改梯。规模为0.72万亩,其中:大丰村2000亩、对河村2000亩,先锋村2500亩,治中村700亩。
(2)石灰改土:现有土壤酸性重,ph值一在般在4—6之间。按照传统的耕作习惯,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规划实施石灰改土,中和酸碱度。规模为1.2万亩,覆盖5个村。
(3)恢复水毁工程:共3000亩,其中:箐口600亩、对河村600亩、先锋村600亩、高潮村600亩、马场村600亩。
(4)农耕道路:180公里,其中:箐口村30公里、对河村30公里、先锋村30公里、高潮村30公里、马场村30公里、**村30公里。
(5)引水沟渠:15公里,其中:马场村3公里、对河村4公里、先锋村5公里、高潮村3公里。
2、投资概算
(1)坡改梯:规划实施0.72万亩,每亩投资1500.00元,共投资1080万元。
(2)石灰改良土壤: 规划实施2.2万亩,每亩投资500.00元,共投资1100万元。
(3)恢复水毁工程3000亩,每亩投资150元,共投资45万元。(4)农耕道路180公里,每公里投资5万元,共计900万元。(5)引水沟渠15公里,每公里投资20万元,共计300万元。
基本农田建设共需要投资2615万元。
(五)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
1、建设内容
完成全乡12个行政村庄治理整顿,按标准完成全乡农村庭院硬化和修通串户道路。平均按每户硬化庭院35平方米,8972户共需硬化314020平方米,串户道路每村按108.4公里概算。
2、投资概算
庭院硬化按每平方米30元,全乡需要942.06万元;串户路1300公里,每公里6万元,全乡需要7800万元,共计8742.06万元。
(六)危房改造
建设内容
初步统计,全乡尚有农村危房860户,涉及12个行政村。2012—2013年基本改造完全乡农村危房及地质灾害造成的严重危房,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七)农村能源建设
到2015年,建成沼气池500口,每口按2250元计,需投资113万元。
(八)**乡综合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
1、建设内容
到2015年,建成**乡小集镇建设1个(集镇道路建设2.5公里、宽24米、集镇亮化绿化),建成农贸市场3座(新街、箐口、马场)。
2、投资概算
**小集镇建设项目一个,需要投资2000万元;道路建设250万;亮化(路灯200盏)绿化2万平方米需要投资450万。农贸市场按每个350万元计算,3个农贸市场需要1050万元。六项共计3750万元。
二、农业产业扶贫工程
(一)主导产业(生态畜牧业)1、种草养畜建设内容 人工种草0.6万亩,能繁母猪养殖700头,能繁母牛养殖600头,发展黑山羊养殖4000只,建圈舍4000平方米。
2、投资估算
(1)人工种草6000亩,按每亩200元,需投资120万元。
(2)养牛600头,按每头3000元,需投资180万元。(3)能繁母猪养殖700头,按每头3000元计,需投资210万元。(4)发展养羊4000只,按每只1200元计,需投资480万元。(5)建圈舍4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元,需要120万元。
(二)辅助产业
1、经果林
(1)建设内容
优质核桃干果基地1万亩,其中:箐口村3000亩、对河村2000亩、先锋村2000亩、路朗村1000亩、红星村1000亩、治中村1000亩。
马场村建桃园0.1万亩。箐口村种板栗0.2万亩。(2)实施时间
2012年实施0.9万亩。(3)资金估算
按每亩种苗及田间管理500元、整地300元计,亩需投资800元,共需要480万元.2、中药材
(1)建设内容
板兰根8000亩,其中:**村3000亩、箐口村3000亩、马场村2000亩。
天麻300亩,在踏石朗村种植300亩。
金银花10000亩,其中**村3000亩、箐口村5000亩、马场村2000亩。
(2)实施时间
2012年实施5000亩,2013年后每年实施1.83万亩。(3)资金估算
板栏根每亩需种子3公斤,每公斤80元,亩需240元,8000亩需要种子钱192万元;天麻300亩,每亩投资400元,共需投资12万元;金银花每亩需种苗150株,每株8元,亩投资1200元,10000亩需要种苗1200万元。合计共需资金1404万元。
3、魔芋
(1)建设内容
新建魔芋基地2000亩,项目区规划在对河村和先锋村,各村1000
亩。
(2)实施时间
2012年实施2000亩。(3)资金估算
按每亩2000元计,0.2万亩需投资400万元。
4、蔬菜产业(1)建设内容
在箐口村种植大蒜0.1万亩;在马场建大棚蔬菜100亩,在**村建综合蔬菜基地1000亩。
(2)实施时间 2012年实施2100亩
(3)投资估算
大蒜1000亩,每亩投资230元,共23万元;大棚蔬菜100亩,每亩投资1.3万元,共需投资130万元;蔬菜基地1000亩,每亩投资2000元,共需投资200万元。
蔬菜产业共需投资353万元。
(三)持续产业
1、马铃薯产业(1)建设内容
全乡种植商品马铃薯薯4.8万亩,分三年实施,每年实施1.6万亩,各村分配计划为:**村2000亩、箐口村3000亩、高潮村1500亩、先锋村1500亩、对河村1500亩、大丰村2000亩、马场村1000亩、踏石朗村500亩、红星村1500亩、治中村1500亩、路朗村1500亩、罗雄村1600亩。
投资时间:2012年16000亩,2013年16000亩,2014年16000亩。
(2)投资估算
全乡种植商品薯4.8万亩,按每亩150元计,需补助720万元。
2、增粮工程(玉米)(1)建设内容
玉米标准化示范基地共0.3万亩,分三年实施,每年0.1万亩。其中:红星村500亩、治中村500亩。
(2)实施年限
2012年1000亩,2013年1000亩,2014年1000亩。
(3)投资估算
按每亩补助良种和地膜100元计,0.3万亩每年需要国家扶持30万元。
3、现代烟草
计划种植1.5万亩,分三年实施,每年0.5万亩,按每亩投资100元计,每年需投资50万元,三年共需投资150万元。
(四)退耕还林
1、建设内容及实施时间
2012年冬,全乡连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00亩。
2、资金估算 每亩按前8年(2012年~2019年)国家补助242元、后8年(2020~2027年)国家补贴137元计,需国家投资共606.4万元。
三、社会事业
(一)农村教育
1、建设内容
新建戈不底小学、兴旺小学、大苗寨小学,每所按660平方米规划。
2、投资概算
新建戈不底小学、兴旺小学、大苗寨小学,每所按660平方米规划。三所小学建筑面积共1980平方米,需资金约240万元。
农村教育共计需投资240万元。
(二)社会福利
1、建设内容
新建**乡救助站办公房1所30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乡救助站按每平方米1200元计,300平方米需要资金36万元。
(三)农民技术培训
1、培训内容
农民产业技术培训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0.05万人;村组党员干部培训0.06万人。
2、投资概算
农民产业技术培训1万人,按每人200元计,需资金200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0.05万人,按每人500元计,需资金25万元;村组党员干部培训0.06万人,按每人500元计,需资金30万元。共需
培训资金255万元。
(四)民族风情景区建设
1、建设内容
开发先锋倚姿小总督府古城遗址资源,打造彝族风情景区;开发踏石朗梅子沟峡谷资源,打造白族风情景区;开发罗雄七仙山喀斯特地质资源,打造苗族风情景区。
2、建设时间:2013年,建设先锋倚姿小总督府古城遗址,打造彝族风情景区;2014年,建设踏石朗梅子沟峡谷,打造白族风情景区;2015年,建设罗雄七仙山喀斯特地质,打造苗族风情景区。
3、投资概算:建设先锋倚姿小总督府古城遗址彝族风情景区需投资约500万元;建设踏石朗梅子沟峡谷白族风情景区需资金约100万元;建设罗雄七仙山苗族风情景区需资金约200万元,合计需投资约800万元。
保障措施与机制创新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建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扶贫开发摆在重要位置,成立项目发展办公室,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企业与项目村的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管理,根据每个村、每一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扶持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扶贫规划到户,领导联系到村,帮扶措施到村。涉及项目的贫困农户都必须做到“户建卡、村造册”,农户卡要完整记录农户生产生活和经济现状、农户项目规划建设内容、农户资金物资领用情况、农户项目执行进度与效益等。重点村要根据村级规划建好农户基本情况登记册、农户项目规划登记册、农户资金物资使用登记册、项目监督检查验收登记册、农户实用术培训登记册等,形成全面反映扶贫规划与项目执行的项目管理档案。
(三)成立不同类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实施、技术培
训、产品销售、滚动发展事宜的全面落实。
二、资金保障
扶贫资金保障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部门配套、企业垫付和群众自筹四个部分。
机制创新
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扶贫项目
针对实施的不同项目,分别成立全乡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组织项目实施,充分调动群众全程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透明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发展路子,总结帮扶经验,扩大项目规模,实施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2012年,成立经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与相关扶贫项目对接。
合作社以项目户为社员,由退休干部和村组干部、科技兴农带头人为股东组建理事会,负责项目的全程实施。
二、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持续发展
(一)扶贫要扶志,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主要是培育造血功能,为此,扶贫资金应当滚动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责无旁贷地应承担起扶贫资金的管理、回收和滚动使用工作。
(二)畜牧业的扶贫资金,可在投入的第四年回收,用作帮扶下一家贫困户;经果林资金在投入的第八年回收,用于经果林项目的滚动发展;蔬菜和中药材扶贫资金在投资见效的当年回收,用于下年的滚动发展(种子种苗款垫付)。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产品销售时就扣除发展资金,完善会计出纳和管理制度,向社员公布资金回收和使用情况,接受社员和审计部门监督,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发展成为农民的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