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工业企业 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冀工信规(2011)200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沧州市石油化工局,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11〕27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冀政办〔2009〕2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为我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机关,按照规定权限开展技术改造管理工作。
第三条 技术改造(以下简称技改)是指在坚持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达到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改造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以及检测、研发和管理手段的更新改造;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更新改造,以及与生产性主体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现有生产线的改建、扩建。
(二)现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或产品档次而建设的新的生产装置和生产线。
(三)现有企业为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治理“三废”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或防止职业病而建设的工程设施。
(四)现有企业由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或专业化协作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
第二章 项目管理方式及权限
第四条 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技改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或备案。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以内的项目实行核准制。《目录》以外,投资额在5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
第五条 实行核准制管理的技改项目,除明确规定由国家核准的以外,其余项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有核准权限的市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实行核准制的范围严格按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执行。
第六条 实行备案制管理的技改项目,不再对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进行审批。备案项目除必须由省级备案外一律按照属地原则,由各设区市、县(市、区)备案,省政府确定的省级以上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沿海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等备案管理权限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一)现有汽车和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扩建项目、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项目、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项目、煤化工项目,国家重点调控的涉及钢铁、玻璃、焦炭、铁合金、造纸、电石等行业不在核准目录内的项目,按照下列权限进行备案: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项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3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由设区市、扩权县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000万元以下项目由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印染、粘胶纤维、轮胎、农用薄膜等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须省级备案的项目以及新增年耗能1万吨及以上标准煤的改扩建项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
(三)第(一)、(二)款除外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设区市、扩权县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项目备案,县(市、区,含扩权县)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总投资1亿元以下项目备案。
第三章 项目申报材料及编制
第七条 项目申请核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其中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准的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由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由具备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
有关工程咨询机构对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第八条 项目申请核准需提交的材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一式3份,并附电子文档(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准的项目,项目申请报告一式6份)。项目申请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企业基本情况、拟建项目情况、项目招标方案、建设用地及相关规划、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二)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意见,一式2份。
(三)项目其他相关说明材料。
(四)企业报送申请报告时,需要附送以下文件: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3.项目需新征用土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4.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5.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项目,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出具的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第九条 项目办理备案,提供以下材料一式3份:
(一)备案报告。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拟建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估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采用工艺技术、主要设备、建设年限、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申请表》。
(三)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四)企业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
(五)依法先行取得的有关许可文件。
第四章 项目核准、备案程序
第十条 核准、备案申报通过书面或网上两种形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全省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核准、备案管理信息平台,将申请条件、办理程序、联系方式、投诉方法等向全社会公布。网上申请也要同时提供上述规定的书面材料。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核准的项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初审意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核准或备案的项目,企业所在地设区市、扩权县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或备案的项目,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第十二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收到项目申请核准或备案报告后,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次告知企业,要求补齐、补正,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核准项目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对核准项目材料齐全的,向企业出具《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受理通知书》。
第十三条 省、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核准项目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二)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三)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
(四)地区布局合理。
(五)不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不会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六)合理开发并能有效利用资源。
(七)生态环境、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第十四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备案项目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
(二)符合国家和省发展规划和投资政策。
(三)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 申请核准的项目,省、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或上报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及时书面通知企业,说明延期理由。
项目核准机关在受理核准申请后,如认为有必要,应在4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在项目核准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咨询机构在进行评估时,可要求企业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委托咨询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评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第十六条 办理备案的项目,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材料齐全后,一般项目2个工作日、重大项目3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备案或上报的决定,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除特别重大项目外,备案项目一般不进行委托评估。
第十七条 对同意核准或备案的项目,项目核准、备案机关向企业出具《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证》或《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证》及副本。对不同意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向企业出具《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不予核准通知书》或《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不予备案通知书》,并抄送同级相关部门和下级项目申报机关。
第十八条 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省、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核准、备案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第十九条企业对项目核准、备案决定有异议的,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五章 核准、备案效力
第二十条 《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证》和《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证》及副本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一印制,加盖项目核准专用章、备案专用章。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实行年审制度,年审周期为2年,主要审查企业是否按核准、备案内容进行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年审手续。未经过年审或年审未通过的项目,其核准、备案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一条 企业凭项目核准、备案证书副本,依法办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安全生产、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
未经核准、备案的项目,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城市规划、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海关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已核准、备案的项目,在核准、备案证书规定的建设期限内未开工建设的,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项目核准、备案机关申请延期,原项目核准、备案机关应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已核准、备案的项目,在核准、备案证书规定的建设期限内未开工建设也未向原项目核准、备案机关申请延期的,原核准、备案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三条 已核准、备案的项目进行重大调整,企业应按程序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核准、备案机关报告。原核准、备案机关应根据项目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其重新办理核准、备案手续。项目发生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即为重大调整:
(一)投资主体发生变化。
(二)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三)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发生变化。
(四)环境影响发生较大变化。
(五)项目总投资变化幅度超过原核准数额10%及以上或原备案数额30%及以上,拟新征用土地面积变化幅度超过原核准、备案数额10%及以上。
(六)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需要变更的其他情况。
第六章 统计分析
第二十四条 已经核准、备案当年施工的技改项目,企业须依法按统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统计部门报送有关数据。报送数据须全面、准确、及时,不得迟报、瞒报和伪造数据。
第二十五条 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技改项目,企业须填报重大项目表,不得将小项目合并作为重大项目填报。
第二十六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改投资统计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同同级统计部门对属地企业技改投资进行统计调查。
(二)协同统计部门对属地企业报表进行检查督促,核实企业报送的技改投资数据。
(三)对统计部门提供的技改投资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服务,归档管理。第二十七条 统计部门要建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统计指标体系。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技改投资预警预测分析,定期通报各级技改投资情况。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严格程序,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不得变相增加核准事项,不得拖延核准、备案时限。
第二十九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备案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企业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核准、备案证书的,一经发现,项目核准、备案机关依法撤消对该项目的核准、备案证书,并出具《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撤销核准通知书》或《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撤销备案通知书》。项目核准、备案机关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有关部门及时撤销相应许可手续。
第三十一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加强对技改项目的监管。对未经核准、备案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以及未按项目核准、备案文件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报经相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第三十二条 咨询评估机构及其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1、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表.doc
2、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不予备案通书.doc
3、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不予核准通书.doc
4、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撤销备案通书.doc
5、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撤销核准通书.doc
6、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受理通书.doc
第二篇:河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河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2011-5-4 16:18:30
(冀财建[2008]184号)
各设区市、扩权县(市)财政局、发改委(工促局),省属有关企业:
根据《河北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冀政〔2006〕90号)和《河北省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2007〕82号),省级财政将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重点节能工程给予适当奖励,奖励金额按项目技术改造完成后实际的节能量和规定的标准确定。为此,我们制定了《河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同配合,扎实工作,把节能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七日
河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条 根据《河北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冀政[2006]90号)和《河北省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2007]82号),“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节能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奖励企业用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为了保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际节能效果,节能资金采取奖励方式,实行资金量与节能量挂钩,对完成节能量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给予奖励。
第四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企业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第五条 节能资金奖励实行公开、透明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 奖励对象和方式
第六条 财政奖励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是指《“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中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项目。
第七条 财政奖励资金主要是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第三章 奖励条件
-2-
第八条 申请资金奖励的项目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经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备案;
(二)通过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
(三)属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四)节能量在3千吨(暂定)标准煤以上;
(五)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六)项目能够在当年九月三十日前竣工的。
第四章 奖励标准
第九条 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根据每年项目申报、完成情况和专项资金安排额度具体研究确定。
第十条 节能量是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直接产生的,并且能够核定。
第五章 奖励资金的申报、审查和下达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企业提出节能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报告并经法人代表签字。申请报告正文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表和项目基本情况表(见附表1、2);企业能源管理情况;项目实施前用能状况;项目拟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项目节能量测算和监测方法。附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相应级别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等。
-3-
第十二条 按属地化申报原则,企业将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报所在地发展改革委(工促局)和财政局。设区市、扩权县(市)发展改革委(工促局)会同财政局对企业节能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严格初审、确定、汇总后,于每年5月底前,报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省属企业直接报省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同时抄送所在市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
第十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对各设区市上报的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确定下达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四条 各设区市、扩权县(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采取必要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督促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目标。
第十五条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量进行审核,由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根据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依据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下达奖励资金计划。
第六章 节能量审核机构的管理
第十七条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提出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
第十八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真的审核机构取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收到财政奖励资金后,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
-4-
第二十条 企业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企业,财政部门将扣回财政奖励资金,并由省发展改革委责令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工促局)督导企业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名单在社会上进行曝光。
第二十一条 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5-
第三篇:山东省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山东省(不含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技术改造(以下简称技改)是指现有企业利用各种资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对生产设施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更新,以达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出口创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经济或社会效益等目的的投资活动。
第四条技术改造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的更新改造;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更新改造,以及与生产性主体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现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或产品档次而建设的新的生产装置和生产线;
(三)现有企业为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治理“三废”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或防止职业病而建设的工程设施;
(四)现有企业由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或专业化协作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
第五条技术改造应坚持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供应建设项目用地。
第六条各级经贸部门负责企业技术改造管理工作。需报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经贸委审核后,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上报。
第二章项目管理方式及权限
第七条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技改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根据国家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实行核准制,范围以外的项目实行备案制。
第八条实行核准制管理的国内投资技改项目(以下简称内资技改项目),除明确规定由国家核准的以外,其余项目由省经贸委负责核准。实行备案制管理的技改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和中央、省属企业技改项目由省经贸委备案,其余技改项目由市经贸部门备案。
济南市需核准管理的企业技改项目,凡国家未明确由国家和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由济南市经贸部门核准。济南市企业技改项目备案管理权限与其它市相同。
第九条外商投资技改项目(以下简称外资技改项目),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购并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等,一律实行核准管理。
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5000万美元以上的限制类项目,由省发改委商省经贸委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5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由省经贸委核准。
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项目企业所在市经贸部门核准。
济南市企业外资技改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济南市经贸部门核准。
中央和省属企业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5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均由省经贸委核准。
第三章项目申报材料及编制
第十条项目申请核准,企业应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与相关附件报项目核准部门。企业应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内资技改项目申请报告,总投资2亿元及以上项目由企业委托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由企业委托乙级或以上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可以由企业委托丙级或以上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并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申请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拟建项目情况;
(三)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清单;
(四)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
(五)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
(六)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七)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企业报送申请报告时,还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项目实际情况附以下文件:
(一)项目需新选址建设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二)项目需新征土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二条外资技改项目申请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经营期限、投资方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艺,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
(三)项目建设地点,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以及其来源;
(四)环保、节能、劳动安全措施;
(五)项目总投资、注册资本及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及融资方案,需要进口设备名称、数量及金额,购置国产设备名称、数量及金额。
第十三条企业报送外资技改项目申请报告时,还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项目实际情况附以下文件:
(一)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营业执照)、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二)投资意向书,增资、购并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四)项目需新选址建设的,规划部门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
(五)项目需新征土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
(六)以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资的,需由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确认文件;
(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四条项目办理备案,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由企业填报的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表;
(二)技术改造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国产设备清单;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四章项目核准备案程序
第十五条技改项目办理核准或备案,应经企业所在市、县经贸部门(中央、省属企业经省主管部门或公司)初审提出意见并盖章同意。
第十六条各级经贸部门、中央或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在审查项目时,如认为企业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核准项目应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备案项目1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企业,要求企业澄清、补充相关情况和文件,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企业按要求上报材料齐全后,各级经贸部门、中央或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应正式受理,并向企业出具受理通知书。
第十七条各级经贸部门、中央或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内资技改项目进行核准审查: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三)地区布局合理;
(四)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
(五)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七)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八)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第十八条各级经贸部门、中央或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外资技改项目进行核准审查: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
(二)符合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要求;
(三)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工艺标准的要求;
(五)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各级经贸部门、中央或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备案审查:
(一)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
(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第二十条办理核准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在受理核准项目申请后,如认为有必要,应在4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除特别重大项目外,备案项目一般不进行委托评估。
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项目核准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省、市经贸部门在作出核准、备案决定前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第二十二条办理核准的项目,各级经贸部门、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或向上级经贸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或提出审查意见的,经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及时通知企业,说明延期理由。
省、市经贸部门委托咨询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评议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三条办理备案的项目,各级经贸部门、中央或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受理《备案表》后,一般项目1个工作日、重大项目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备案或上报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对同意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省、市经贸部门按权限向企业出具项目核准通知书或备案回执;对不同意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向企业出具不予核准、备案的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备案的理由。通知书、回执和决定书应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和所在市经贸部门或中央、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
第二十五条企业依据项目核准、备案文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安全生产、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手续。
未经核准、备案项目,国土资源、城市规划、质量监督、证券管理、水资源管理、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二十六条企业对省、市经贸部门的核准、备案决定有异议的,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各级经贸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网上备案。
第五章项目延期及调整
第二十八条项目核准、备案文件有效期2年,自发布之日起计算。项目在核准、备案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核准、备案机关申请延期,原核准、备案机关应在核准、备案文件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项目在核准、备案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向原核准、备案机关申请延期的,原项目核准、备案文件自动失效。
第二十九条已经核准、备案的项目进行重大调整,企业应按程序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核准、备案机关报告。原核准、备案机关应根据项目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其重新办理核准、备案手续。
内资技改项目的重大调整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一)投资主体发生变化;
(二)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三)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主要产品发生变化;
(四)环境影响发生较大变化;
(五)项目总投资超过原核准或备案投资额10%及以上,引进项目用汇超过原核准或备案用汇额10%及以上;
(六)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需要变更的其他情况。
外资技改项目的重大调整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化;
(二)投资方或股权发生变化;
(三)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主要产品发生变化;
(四)总投资超过原核准投资额20%及以上,引进项目用汇超过原核准用汇额10%及以上;
(五)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需要变更的其他情况。
第六章项目免税及抵税确认
第三十条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内资技改项目和符合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的外资技改项目,引进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的设备,可享受减免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购置国产设备可享受抵免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
第三十一条技改项目办理引进设备减免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需申请办理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办理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需申请办理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现有外资企业技改项目办理引进设备减免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需申请办理技术改造项目确认登记证明;办理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需申请办理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
第三十二条免税、抵税确认书或证明按项目投资额大小分别由国家发改委或省经贸委出具。
内资项目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的,由省经贸委出具,5000万元及以上的由国家发改委出具。
外资技改项目总投资额1亿美元以下的,由省经贸委出具,1亿美元及以上的由国家发改委出具。
第三十三条内资技改项目申请办理项目确认书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备案、核准文件;
(二)进口设备或国产设备清单;
(三)加盖项目法人单位公章的法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按规定需要进行招标设备的委托招标合同和中标通知书复印件,设备采购合同复印件;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
(六)其他需要说明或提供的材料。
第三十四条外资技改项目申请办理项目确认书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核准文件;
(二)进口设备或国产设备清单;
(三)加盖项目法人单位公章的法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外商企业证明;
(四)按规定需要进行招标设备的委托招标合同和中标通知书复印件,设备采购合同复印件;
(五)其他需要说明或提供的材料。
第三十五条向省经贸委申请办理项目确认书或证明,由项目单位逐级报市级经贸部门或中央、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经初审并在申请免税的设备清单上加盖公章后,报省经贸委。向国家申请办理的项目确认书或证明,由项目单位逐级正式行文报省经贸委,经省经贸委审核后,正式行文报国家发改委。
第三十六条免税确认书采取一次确认清单方式,不得分批办理,并不得由项目法人单位以外的其他中介机构或个人代理。
第三十七条确认书一经出具,原则上不办理变更。在执行中如确需进行延期、增加用汇额度等事项变更的,需由经贸部门或中央、省属企业主管部门(公司)逐级报文提出申请,并提供已出具的免税确认书原件、调整事项前后对比表及其它有关说明材料,原发文机关审核同意后进行变更。
第七章统计管理
第三十八条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的当年施工技改项目,建设单位须依法按统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统计部门报送有关数据。报送数据须全面、准确、及时,不得拒报、迟报、瞒报和伪造数据。
第三十九条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基层填报单位,即一个项目填写一张基层表,50至500万元的项目,可以按照统计部门的规定合并填报。
第四十条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技改项目,企业须填报重大项目表,不得将小项目合并作为重大项目填报。
第四十一条各级经贸部门应加强技改统计培训学习,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同级统计部门对属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进行统计调查;
(二)协助同级统计部门对属地企业报表进行检查督促,核实企业报送的技术改造投资数据;
(三)对统计部门提供的技术改造投资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服务,归档管理;
(四)对技术改造投资统计工作,向统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项目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不得变相增减核准、备案事项,不得拖延核准、备案时限。
第四十三条项目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备案以及办理免税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咨询评估机构及其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应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四十五条项目申请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项目核准、备案文件和确认书的,项目管理机关应依法撤消对该项目的核准、备案和确认文件。
第四十六条对于未经核准、备案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第四十七条对企业弄虚作假骗取国家免税确认书的,有关部门要停止办理相关手续,追缴免税税金,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四十八条对企业技改报表出现的拒报、迟报、瞒报和伪造现象,由统计部门依照《统计法》进行处罚。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由山东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省发布的有关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免税确认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河北省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7号
《河北省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9年8月17日省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胡春华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停车场的管理,适应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在城市和镇(以下统称城市)建成区内建设(设置)的供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含地下)场所。包括供社会公众停放机动车的公共停车场;供本单位人员、本居住区业主或者其他特定人群停放机动车的专用停车场;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在单位、个人的待建土地和空置场所设置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以及为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设置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在城市道路上为机动车设置的道路停车泊位。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及相关管理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停车场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停车场规划、建设工作的协调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及节约土地资源的立体式、地下停车场,鼓励专用停车场和有停车条件的单位及个人向社会开放其停车场地。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的规划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停车场使用的监督管理,并参与停车场规划、建设的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有关停车场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协同做好停车场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当明确停车场布局、规模和建设标准等内容,并将其确定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商业街区、居住区和下列建筑、场所时,应当按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建、增建停车场,并不得擅自取消或者改变用途:
(一)火车站、港口、航空港和公路客运、货运枢纽;
(二)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影(剧)院、图书馆、医院和会展场所;
(三)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旅游景点;
(四)大(中)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和商务办公场所等经营性场所;
(五)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和大(中)型建筑。
第八条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城市道路建设时,应当统筹规划、同时建设公共停车场。
第九条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设置标准、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根据残疾人的停车需求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
第十条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配建的停车场应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有关单位在进行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以及附属设施含有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参加。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场,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停车场许可证,并依法确定临时停车场的使用期限。
第十三条在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的区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和书面征求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意见后,可以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设置道路停车泊位。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城市道路交通和社会车辆停车需求状况,将部分道路停车泊位依法确定为经营性道路停车泊位。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设置道路停车泊位时,应当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施划停车泊位线和设置停车标志。
停车标志应当清晰标明停车类型、泊位数量和泊位使用时间。
第十五条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在城市主要道路上设置出租车临时停车的道路停车泊位,供出租车即时上下乘客。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从事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的单位具备停车条件的,应当为到本单位办理公务的人员提供免费停车泊位。
第十七条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路段内不得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一)停车泊位设置后妨碍市政公用设施和消防通道、医疗救护通道、盲道正常使用的;
(二)停车泊位设置后人行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足二点五米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停车的其他情形。
城市道路的宽度不足十五米的,不得双向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第十八条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场所和城市道路设置的停车场,不得改变其国有资产性质。但可以采用招标、拍卖的方式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管理。
招标、拍卖过程应当向社会公开,并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招标、拍卖等收入全额上缴本级国库,并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管理办法,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定期对道路停车泊位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增减或者取消、重新设置道路停车泊位。
第三章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条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人应当在停车场投入使用之日的5日前,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本地停车场的具体位置、泊位数量和收费标准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后不得改作他用。
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后不得停止使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因周围施工或者其他原因致使车辆不能进出停车场的;
(二)进行停车场内部设施、设备维修改造的;
(三)停车场所在建筑或者场所拆迁、改建的;
(四)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三条公共停车场的经营管理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停车场附近道路和停车场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醒目的停车引导及停车场标志;
(二)在停车场内按规定设置明显的出入口标志、行驶导向标志、通(坡)道防滑线和弯道安全照视镜,施划停车泊位线,根据需要配置必要的通风、照明、排水、通信、监控等设施和设备,并保证正常使用;
(三)在停车场出入口显著位置公示经营管理人的名称或者姓名、管理制度、停车场使用时间、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举报电话;
(四)安排配戴统一服务标识的工作人员看管停车场,负责指挥车辆按序出入和停放,维护场内车辆行驶和停放秩序,并协助交通警察疏导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
(五)有工作人员看管和采用人工方式收取停车费的停车场在车辆驶入时,向机动车驾驶人出具加盖该停车场印章,有统一编号,载明停放车辆的牌号、停车时间和停车场值班人员姓名的停车凭证,并负责保管车辆;
(六)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停车费,严禁乱收费,并对按国家规定免收停车费的车辆和残疾人代步用机动车提供免费停车服务;
(七)采用非人工方式收取停车费的,在相关设施、设备的显著位置公示交费方法;
(八)定期清点停车场内停放的车辆,发现可疑车辆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九)不得在停车场内从事影响车辆行驶和停放的经营活动;
(十)不得采用锁定车轮、设置障碍等方式强迫机动车驾驶人缴纳停车费用;
(十一)做好停车场的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在发生火警、交通事故和治安、刑事案件等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报警。
第二十四条专用停车场由其所有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负责管理。
专用停车场为本单位人员、本居住区业主或者其他特定人群提供非经营性停车服务的,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第八项和第十一项的规定;专用停车场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的,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根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的停车场,其道路红线外业主或者土地使用权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停车泊位和其他区域,业主或者土地使用权人可以作为专用停车场使用,也可以作为公共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停车服务。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或者设置停车障碍。
第二十六条经营性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管理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停车场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醒目的停车场标志;
(二)根据需要配置必要的照明、监控等设施和设备,并保证正常使用;
(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和第十一项的规定;
(四)在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作出撤销停车场或者增减停车泊位的决定时,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非经营性的临时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应当在停车场出入口或者道路停车泊位的显著位置设置醒目的停车场标志,并公示停车场的使用时间、停车类型和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七条经营性停车场的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并按不同车辆类型、不同停车时间、不同区域分别定价和同一区域路内停车收费标准高于路外停车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
第二十八条经营性停车场的经营管理人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使用地方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并依法纳税。
第二十九条经营性停车场工作人员未配带统一服务标识、不按规定出具停车凭证和地方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或者超过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停车费的,机动车驾驶人有权拒付停车费。
第三十条机动车驾驶人在停车场停放车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停车场管理制度,服从停车场工作人员指挥,按照交通标志、标线的指示行驶和停放车辆;
(二)维护停车场环境卫生,不得在停车场内随意丢弃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不得损坏停车设施、设备;
(三)遵守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四)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停车费;
(五)离开车辆时采取安全防盗措施。
第三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停车场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依法处理或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办理行政许可的;
(二)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依法、不及时查处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城乡规划、建设和价格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已作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未领取临时停车场许可证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场或者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后改作他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对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能计算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公共停车场、向社会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的专用停车场的经营管理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九项和第十项规定,经营性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管理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九项、第十项和第二十六条第一项、第四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城乡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道路客货运输场站停车场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3207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冀政[2011]1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河北省境内所有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公办和民办全日制、寄宿制、半日制幼儿园及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班(以下简称“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仅指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举办的幼儿园。
第三条(收费项目)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幼儿园可向入园幼儿收取保育教育费(以下简称“保教费”)和代办服务性收费,对寄宿的幼儿可以收取住宿费。
第四条(收费项目管理)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住宿费收入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住宿费收入纳入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
第二章 公办幼儿园收费
第五条(定价原则)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应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统筹考虑政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学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分城乡、分等级制定。同一市、县(市、区)相同等级的幼儿园收费标准统一。
公办幼儿园住宿费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六条(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由省教育厅提出意见,经省物价局、财政厅审核后,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制定或调整公办幼儿园住宿费标准,分别由省、市、县(市、区)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价格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
第七条(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实行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分担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投入,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生均保育教育成本的比重,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职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等教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
(二)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
(三)幼儿活动、学习及生活必需用品费用;
(四)其他正常办园费用支出。
不包括灾害、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第八条(调整收费标准需提交的材料)制定或调整保教费标准意见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的具体项目;
(二)现行收费标准和申请制定的收费标准或拟调整收费标准的幅度,以及收费额和调整后的收费增减额;
(三)申请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的依据和理由;
(四)申请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对幼儿家长负担及幼儿园收支的影响;
(五)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上述材料应当真实有效。
第三章 民办幼儿园收费
第九条(定价形式)民办幼儿园保教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十条(定价原则)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根据办学成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学质量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享受政府财政补助(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和税收、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安排专项奖补资金、优惠划拨土地等)的民办幼儿园,保教费应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
第十一条(收费标准的制定与调整)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标准,由幼儿园根据办学办学成本和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其批准成立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十二条(民办幼儿园成本补偿机制)民办幼儿园实行保育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保育教育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职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等教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
(二)固定资产折旧;
(三)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
(四)幼儿活动及学习、生活用品费用;
(五)其他正常办园费用支出。
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幼儿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确定合理回报比例,并取得合理回报。
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经营性费用支出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第十三条(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程序)民办幼儿园应在每年7月底前完成收费备案。收费备案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幼儿园有关情况,包括幼儿园名称、地址、法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许可证、民政部门批准的民办非企业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批准的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二)办园成本测算报告或代办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
(三)幼儿园教职员工人数、核定与在园幼儿人数;
(四)近3年(不足3年按实际办园年数)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五)财务决算报表,包括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情况、保育和教育设备购置情况、工资总额及福利费用支出等主要指标;
(六)市、县(区)教育、物价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以上材料应当真实有效。
民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和代办服务性收费标准备案后1年内不得变动。
第四章 代办服务性收费管理
第十四条(代办服务性收费含义)代办服务性收费是指幼儿园为保证幼儿保育教育正常开展,由幼儿园或其他单位提供的必备服务,并由幼儿园收取或代收代付的相关费用。
第十五条(收费原则)幼儿园代办服务性收费应遵循“家长自愿,不得营利、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不得与保教费、住宿费一并统一收取。
第十六条(项目和标准)代办服务性收费项目包括:对自愿在幼儿园用餐、住宿的幼儿可收取伙食费、被褥餐具费;对享受幼儿园校车接送服务的幼儿可收取校车费。代 2
办服务性收费标准由幼儿园提出意见,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幼儿园不得收取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书本费)。
第五章 收费管理规定
第十七条(收费管理规定1)各级各类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和代办服务性收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园(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
第十八条(收费管理规定2)保教费、住宿费、伙食费、校车费按月收取,不得跨月预收。被褥餐具费在幼儿入园时一次性收取,幼儿园不得强制幼儿家长重复购买。
各级各类幼儿每月在园天数按法定工作日计算,实际在园天数为零,不得收取保育教育费和住宿费;实际在园天数累计不足当月法定工作日一半的,保教费、住宿费按半月收;达到或超过当月法定工作日一半的,保教费、住宿费按一个月收。伙食费、校车费按工作日计算,多收的费用可结转下月继续使用,学期末按实结算,多退少补。
第十九条(资助与减免)各级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建立贫困家庭幼儿入园保障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幼儿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各公办幼儿园应对在园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应酌情减免收取保教费,保障幼儿接受正常的保育教育服务。鼓励民办幼儿园对上述幼儿减免收费。
第二十一条(收费公示)幼儿园收费实行公示制度。各级各类幼儿园应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公示本园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主体、收费对象、投诉电话等与收费相关的信息,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幼儿园招生简章应写明幼儿园性质、办园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内容。第二十条(收费许可证管理)公办幼儿园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应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按规定进行收费许可证年审,并按照财务隶属关系使用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印(监)制的财政票据。民办幼儿园收取保教费、住宿费,要按规定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税务发票。
第二十一条(收费收入管理)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住宿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及时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按核准的部门预算核拨;幼儿园取得的合法收费收入应主要用于幼儿保育、教育活动和改善办园条件,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二条(捐资助教)社会团体、个人自愿对幼儿园的捐资助学费,按照国家《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有关社会捐助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监督检查)各级价格、教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督促幼儿园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教育收费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幼儿园接受价格、教育、财政部门的收费监督检查时,要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必需的账簿、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等资料。
第二十四条(解释部门)本办法由河北省物价局会同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执行时间)本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