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脑瘫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服务质量自评报告
四川省脑瘫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服务质量自评报告
**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脑瘫项目康复定点机构评估组:
根据四川省残联《关于开展脑瘫项目康复定点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的通知》(川残办[2014]156号)文件,我院对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了脑瘫康复训练项目服务质量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建设(自评得分:28分)
(一)资质(5分)
**县中医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是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指导医院、**市肛肠医院指导医院,**卫校定点实习医院。
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29人。医院一期占地面积5.25亩,业务用房6000多平米,二期规划用地30多亩,目前开放床位120张。开设特色科室:康复科(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市中医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市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市中医重点专科)、肛肠科、内科、外科等。其中承担小儿脑瘫康复的康复科是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现在承担一项省级科研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经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具备开展儿童康复工作的执业资质。
(二)规模与场地(14分)
1.我院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场所使用面积500㎡,设有运动治疗室,面积:34.56㎡;作业治疗室,面积:17.28㎡;言语治疗室,面积:17.28㎡;感觉统合治疗室,面积:34.56㎡;传统治疗室,面积:17.28㎡;康复评定室,面积:17.28㎡;评估室,面积:17.28㎡;培训室,面积:17.28㎡;咨询室,面积:17.28㎡。
2.我院脑瘫儿童康复环境干净优美、布局合理、光线明亮、整洁卫生;建有电梯,过道等无障碍设施;配备了消防设施等安全设备。
(三)设备配置(9分)
1.运动治疗室:配备了儿童PT垫、2010款助行器(可调)、Bobath球、系列砂袋、系列哑铃、肋木、摇滚跷跷板、体操球予抛接球、楔形垫等。
2.作业治疗室:配置了可调式沙磨及附件(可叠层)、可调式木钉板、分指板、上螺丝、手功能组合训练箱、几何插板、木钉板、模拟作业工具、手指阶梯、套圈板、铁棍插板、音叉、可调式OT桌、多功能康复矫正椅(A/B)等。
3.言语治疗室:配置了言语训练卡片、压舌板、吸舌器、数码调制宽频CD训练音乐光碟、言语训练实物、言语训练图片、言语训练记录本、非语言交流用字画板等。
4感觉统合治疗室:配置了楔形垫、训练阶梯、站立架、平行杠、2010款助行器(可调)、滚筒、Bobath球、系列砂袋、系列哑铃、力量训练带、肋木、液压踏步训练器、摇滚跷跷板等。
5.评定量表:有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的相关评定量表和工具,包括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评(GMFM-66& GMFM-88),康复训练13项评估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erg平衡量表,PALCI量表。
6.教学设备:配有开展脑瘫儿童康复教学的电视机7台、DVD机1台、录音机1台、照相机2台、电脑2台。
第二篇:贫困脑瘫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创建的报告
关于康复科贫困脑瘫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创建的报告
经医疗市场摸底及现行行政区划的调整,在我院周边农村地区存在的脑瘫患儿人数较多,因目前我市中西部地区无脑瘫儿童定点医疗机构,造成患儿被迫去往合肥、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康复治疗,无形之中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生活负担,为了打开我市中西部地区的该项医疗市场,为我省民生工程的建设出一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拟在我院康复科的基础上,申报“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以下罗列出结合评分标准需进一步完成的:
1、场所设置与设施
2、人员配置及培训
2、需要购买的训练仪器及基本设备;
场所设置与设施: 根据评估标准,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场地需单独存在,应与成人康复治疗场所严格区分开来,不能混在一起使用;
室内外康复训练场所通风透气、采光好(预留现正在使用中的蜡疗室一间)色彩设计、装饰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无障碍要求(儿童墙面、彩色、柔色软地板)
有专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现有卫生间增加位置较矮立式便池和儿童坐式便池、及无障碍便池)
基本训练场所使用面积不少于150㎡(预留现正在使用中的蜡疗室一间;墙体四周需软包装,周围需阶梯式扶手护栏、柔软地垫全屋铺满)运动治疗室(另需单独一间,门外挂牌)作业治疗室(另需单独2间,门外挂牌)
多功能训练室、培训教室(两个训练室可共用一间)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利用六楼现有两侧阳台,改造增设遮雨棚)。
人员配置及培训:
1、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按标准配置要求需专业脑瘫患儿治疗师2人;
2、脑瘫治疗师轮流进行上级医院培训(安医二附院),近期送一名短期培训,留存培训记录及资料,备查;
3、按标准康复医师配备少一人,康复治疗师缺口2人;
4、需引进人才计划:康复医师:1人;康复治疗师:2人(男女各1);
需要购买的训练仪器及基本设备:(见后附页)
康复医学科 2016年2月
第三篇:工伤康复自评报告
工伤康复自评报告
尊敬的省工伤康复评估组的专家、领导:
首先对各位专家及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我院工伤康复工作开展情况多多指教,更好的促进我院工伤康复工作的发展!
自从我院2011年申请工伤康复定点医院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准入条件》和工伤康复试点机构综合评分标准的要求加强工伤康复软硬件实力,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伤康复诊疗规范》和《工伤康复服务项目》等相关文件要求密切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导意见及我院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我院工伤康复流程,努力促进我院工伤康复制度成熟、完善。在次过程中发现不足积极改正,遇到难以解决困难时及时向市工伤管理部门积极反映,尽快努力解决,尽自己所能为工伤康复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我院自开展工伤康复工作以来即在创建初期的较高标准上,不断增强软硬件实力,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目前我科现有病床 张,设置独立设置功能评定室、运动治疗室、理疗室、作业治疗室,兼设有语言治疗室、康复支具室,中医康复治疗室。目前我科有康复医师 名,康复治疗师 名,康复工程师2名。治疗场地按照标准设置,康复设备及器材不断更新完善,开展了所有工伤诊疗项目内容。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对工伤康复工作设立明确目标,努力完成目标内工作
计划。在繁忙的工作下加强科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在在收治工伤康复病人逐年增多情况下,连续两年实现了工伤康复平均住院天数及次均住院费用两项重要指标下降的可喜目标。对工伤康复内人员建立康复档案,出院后利用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后期康复指导。目前经我科康复治疗病人已经有不少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应。
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有以下3点较难解决;
1、工伤病人不少在急性期未办理工伤康复手续而得不到有效康复治疗。现在状况是工伤康复手续必须由患者或家人提出申请,康复机构为其准备材料,经单位审核同意后将申报材料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存在问题是患者或家属本身对康复知识欠缺,临床医师与康复医师工作不能有效统一导致患者的不到早期、及时康复治疗,造成患者后期康复治疗效果不佳,不仅造成康复疗程延长而且导致康复费用增多。
2、对于部分伤残等级较高而失去劳动能力者,因对疾病及并发症所造成的后果恐惧,不愿返回家庭。对于这部分病人门诊工伤康复政策未能给出有价值指导意见,能否建议门诊治疗?对于特殊情况确需住院者可否给予基本康复保证?
3、目前我院已有工伤康复诊疗项目尚无收费标准的能否给予指导定价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伤康复工作。
以上是我科在工伤康复工作中的总结及建议,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评估自评报告
按照《XX省就业(创业)培训管理试行办法》(X人社发[xxxx]xx号)、《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XX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X政劳社发[xxxx]xx号、《XX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X政人劳发[xxxx]xx号)等文件精神,我学校通过加强自身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严格实施培训管理,以做好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帮助劳动者实现多渠道就业和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本建设目标和培训计划,现向贵局呈报我学校2011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评估自评报告。
一、培训总体情况
2010年,XXXX被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为“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X政人社发[xxxx]xx号),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培训目标工作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服务理念和培训质量,用新思路谋求工作新出路,用新手段开创工作新局面,全年培训各专业初级技能人才共39期1510人,使98.7%的参训学员培训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91%的学员参加所学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资格证书》;培训合格学员就业率达到86%以上,较好地完成了本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
二、组织管理建设情况
2011年,学校进入了整体发展阶段,全体人员以“夯实学校业务基础、完善学校职能建设”为阶段发展目标,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对机构建制、管理机制、师资配备、工作制度等进行全面完善,整体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1、完善内部组织建设,规范运营机制。XXXX运营管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部门负责制,学校下设行政事务部、资源开发部、教育培训部、就业安置部以及财务部。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各部门实行 “业务联动,分工合作”,资源开发部负责培训宣传和招生工作,教育培训部及下辖的教务处和教学课研组为培训实施主体,具体承担教育培训及相关后勤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学校财务工作及培训中各项资金费用控管,就业安置部负责落实后续就业安置工作。通过运营机制的完善,学校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了“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职责明确、人员执行到位”,促进培训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2、合理制订发展规划,严格组织实施。2011,为将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学校以“技能为本、科学发展;就业导向、服务区域;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为总体思想,以“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总体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拓展与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后勤服务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制订了培训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规划与计划进行职能分解和责任分配,对执行标准和执行进度定期考核检查,通过严格组织实施,确保了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实施结果良好。
3、严格执行培训政策,规范培训作业。2011XX培训工作,主要是对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籍劳动者开展免费短期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对报名人员资格审核、人员公示、报班申请、培训方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学员考勤、培训核班、结业考试、技能鉴定以及补贴申报等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做到“程序到位、材料到位、培训到位”,维护了政策的权威,确保了工作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度。
三、培训管理实施情况
1、完善各项培训制度。为确保培训工作有力开展,学校一是抓培训制度建设,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组织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和《教师工作规范》)、《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岗位工作职责》、《绩效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和《学员宿舍管理制度》等,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二是抓培训制度落实,学校组织培训工作人员对业务涉及到的相关制度进行详细学习,并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部核查,做到“有法必依”。
2、规范培训方案管理。为了确保各专业、各期次的培训工作规范运行,每期培训开始前,教育培训部都要针对该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准备,对培训所涉及到的培训时间、场地、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任课教师、操作实训、成绩考评、技能鉴定等项目和环节,都要预先制定出具体的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上报学校领导审核,待学校内部通过后,再上报给人社局进行审批。通过规范的方案管理,做到了培训方案完善、培训计划及课程安排科学合理,方便了培训工作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3、健全培训硬件设施。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基础硬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学校依托15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培训教师,充分利用已建设完成的9间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缝纫机教室等理论培训教室和9间实训实习教室,购置的200余台(套)电脑、电动缝纫机、建筑实习设备、电焊和工艺品制作工具等实训设施,培训工作中有力地确保了教师到位、场地到位。培训中根据各专业的培训目标要求,严格选用培训教材,主要是选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编审委员会等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培训教材,确保了培训教材的科学、规范、实用。在培训中,除了使用自有的实训实习教室进行实训外,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培训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培训实训合作,确保每个专业都能够进行充分实训,保证了培训的良好效果。
4、严格培训考勤管理。对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籍劳动者开展免费短期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因为培训时间短、基础性强,保证培训学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学校按照所制定的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方案的要求,对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严格的考勤管理,进行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时,教师和学员到场离场均要签到和签退,每次上课前还要对学员进行逐一点名,并对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各项资料完整记录在案,依此将学员参训学时与学员结业成绩挂钩,保证了学员足时足量参训和培训目标的顺利完成。
5、完善培训档案管理。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按照就业培训政策及培训管理实际要求,培训中涉及到的学员报名、材料公示、申请报班、开班培训、检查核班、结业考试、技能鉴定和安置就业等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都建立了完整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并依此建立和完善各类培训台帐。
6、培训信息公示。为确保享受政府补贴的城乡就业培训真实有效,我们严格按照培训信息公示制度,每期培训前都将培训班专业名称、开办时间及结束时间、学员名单、免费监督举报电话、公示期等培训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促进就业培训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7、建立跟踪服务制度。根据就业培训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培训工作的整体要求,为更好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本着为学员负责的原则,我们建立了跟踪服务制度,依据不同用人单位需求,把不同层次的培训学员按照工种性质、证书等级、年龄和性别分类建档,建立相应的技能人才库;调查各类用人单位的用工现状和环境,收集和掌握真实详细的用工需求,推荐学员对口就业;培训学员就业后,按照其所在企业、从事岗位、住址、电话建立相应的跟踪管理台帐;学员上岗后,采用电话或走访形式不定期回访,询问学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回访记录,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将所有回访记录整理后存入学员个人跟踪管理档案。
8、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为切实规范培训专项资金管理,保障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按规定建立培训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资金使用严格执行项目专款专用,不准擅自调项、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加强监督,专项资金报账拨付要附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资金使用账目清晰。
四、培训效果考核情况
1、培训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随着社会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于某些职业来说,经过职业培训和职业考核,通过职业鉴定考试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上岗必须的通行证,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性。为促进培训学员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我们按照培训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对学员进行职业鉴定,考试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91%的学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资格证书》。
2、培训学员实现就业或者创业情况。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初步建成了劳动力就业安置网络,与县内生产、销售、服务等类型企业以及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式培训,为培训学员提供了有效的就业渠道,通过培训后积极地推荐安置就业,培训合格学员就业率达到86%以上,较好地完成了本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
3、就业培训社会评价反映良好。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2011XX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受到社会的极大好评,劳动保障部门对我们的整体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用人单位对推荐安置的培训学员接纳度高,学员及家庭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后,顺利实现就业和收入增加,推动了更多的劳动者申请进行技能培训,良性带动了我们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
五、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设施、专业教师队伍配备薄弱。根据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将就业培训推向更深、更高层次,我们现有的师资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需要进一步升级和补充。
2、学员自身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快节奏、强竞争的生活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学员的文化知识功底偏低,难以完成现代专业的学习;第二,学员的身心素质差,思想上认为自己应该是“好工作、高薪水”的,对劳动力市场现状和自身条件认识不足,对社会性再教育对自己的潜在价值认识还不充分,急于求成。
3、就业线长路远,对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存在诸多不便。我县企业少、规模小,就近就业难,主要输送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不光在人力投入上,在经费旅差投入上和在就业跟踪服务上都存在很多困难,这直接影响到就业安置工作。
六、就业培训工作改进方向
1、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主要是适应学校办学需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完善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强化监督、检查、考核,确保集团高效、有序运作。
2、进一步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主要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教师培养,加强教研工作,构建联系紧密、关系融洽、优势互补、开放繁荣、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
3、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宣传。重点加强培训品牌与特色的挖掘,积极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就业培训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就业培训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第五篇:项目自评报告
项目自评报告
一、项目选择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养殖业是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占农民收入的40%。但同时又是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和水体,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沼气工程使畜禽粪尿和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大大减少对农村生产环境的危害,使养殖园及周边的空气不再恶臭,使农村人用水源不再受到BOD、COD、氮素、磷素及各种寄生虫和有害菌类的污染,使土壤不再接纳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而造成的影响。使养殖污染物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实现合理利用,这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1)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使禽畜养殖园每年减少粪便污染物排放量。使养殖企业周边的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局部生活环境具有显著作用。
(2)项目建设是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呼唤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可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在于绿色有机肥的施用,绿色食品生产呼唤工厂化生物有机肥。
(3)项目建设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养殖企业的效益主要来自畜产品、奶产品的销售,而粪便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成为企业的包袱,增加了企业成本。通过项目建设,变废为定,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可以出售,给企业增加了收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
同时,本项目主要目标为沼渣沼液有机肥研制开发,项目开展沼渣沼液有机肥形态、有机肥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有机肥外观设计及肥效试验等内容,紧紧围绕着项目主要目标,集研发-企业-基地为一体,技术路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内容服务又相互配合,衔接紧密,论证详实,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沼渣沼液肥源特性,集成分离技术、维持、配伍、增效等技术,研发沼渣沼液系列有机肥、冲施肥新产品3个,形成沼液肥产品技术标准1个,建立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基地1个,新产品依托兴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试验示范,建立施肥技术标准,效果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项目年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可提高单位鸡粪产品附加值20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每亩农作物可增加产量15%,增加产值200元以上,减少化肥投入20%。
同时,项目经过反复论证,明确沼渣沼液肥生产中沉淀、过滤、混合、分离、包装等工序的流程,设计确定了设备和参数,提出冷凉气候区沼气发酵产物清洁分离分装技术指标及产品,在国内尚属首例。
(三)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沼液、沼渣是一种优良的有机肥料,沼液、沼渣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菜地,有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促进了作物健康生长,增强了作物抗病、抗虫能力并兼有杀虫、杀菌作用,大大减少了作物病害的发生,防止了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为发展有机食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项目突破性的在沼渣、沼液中添加生物菌剂和其他微量元素,生产的有机肥养份全面,更加有利于农作物吸收利用,释放缓慢,大大降低肥料中氨、氮流失,提高肥效,降低土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项目处理沼渣的关键技术是微生物菌剂好氧发酵技术,同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运用不同的添加剂配方,生产满足作物需要的有机肥料,该技术处理沼渣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
在脱水的沼渣中喷洒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菌种,对沼渣进行堆肥好氧处理,通过堆肥使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温,杀灭沼渣中含有的病菌、虫卵,使动植物残体、胶质体等物质充分分解断裂,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质,便于农作物、林果、花卉、树木、植物的吸收。
(四)对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价
1、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情况
(1)科技效益
项目形成沼液肥产品技术标准1个,研发沼渣沼液系列有机肥、冲施肥新产品3个,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基地1个,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中心1个,发表论文1篇。
(2)经济效益
项目基本达到1 万吨沼渣沼液生产规模,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增产粮食10%左右,增加农业产值2000万元。可提高单位鸡粪产品附加值20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每亩农作物可增加产量15%,增加产值200元以上,减少化肥投入20%。
(3)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促使大量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变农作物施肥习惯,促进宁夏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项目区生产条件改善,推进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并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成为带动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推动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项目产生的沼气,可向养殖园区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燃料,年节约原标煤72吨,沼渣、沼液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可提高产量和质量,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4)生态效益
项目成果每年可处理沼渣、沼液3.2万吨,生产有机肥0.96万吨,生产沼液肥2.24万吨,相当于减少3.2万吨污染排放量。
2、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形成了包括厂房设计、菌种扩繁操作规程、有机肥生产技术规程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具有生产机械程度高,操作简单,投资较小(500万元)、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为使用沼气池的农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服务,解决农户单独难以解决的沼气池大出料及沼渣、沼液随处乱到的问题,把产生沼渣、沼液进行分离,制成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所需要的有机肥料,有效保障了沼气新能源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产品、饲料)-养殖业的循环,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城乡就业岗位,为服务业提供了产业发展空间。
(五)对项目总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本项目在宁夏首次以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研制与滴灌设施配套使用的液体精细有机肥和固体有机肥,制定出沼液肥企业标准,提高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平,实现沼渣沼液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1)渣沼液有机肥形态性质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2)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菌种和设备研究集成,根据沼渣沼液有机肥的形态类型和质量标准要求,研究确定液体和固体两套生产工艺技术;(3)研究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标签样式(包括标识、使用说明书),争取申请专利保护;(4)开展沼液沼渣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进行肥料登记,实现年产万吨的生产规模。
项目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依据沼渣沼液的基本特征,综合考虑菌种添加、设备选型及生产工艺等因素,研制开发出沼渣沼液肥,使得农业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安全农产品生产”得到循环利用,提高农业资源转化效率,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推动沼气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项目组织实施得力,经费使用合理,资料详实,圆满完成了项目合同书规定的各项指标,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1、目前对肥料制作技术的要求和肥料产品的质量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级产品直接使用正在减少,利用沼渣沼液肥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与适量的化学肥料搅拌、成型,从而制成一种集有机与无机,速效与缓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有机复合肥料效果更好。建议在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的过程中,根据农作物需肥特点,添加一定数量化学肥料,制成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系列产品,不仅提高肥料质量,减少单位面积使用量,减轻劳动量,还简化施肥工序。
2、禽畜养殖等废弃物也含有很多重金属和病原体,病菌与寄生虫可在发酵过程中被杀灭,但是重金属的控制效果却不能精准,建议今后应开展沼渣沼液有机肥长期施用的土壤学效应研究以及其长期施用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效应以及可能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本研究对沼渣沼液有机肥的配方采用广普型,今后可研制一些专用型配方,如专用于某种蔬菜、果树等作物,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生物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