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德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市政府2号令)
常德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
CDCR-2009-00010
常德市人民政府令
第 2 号
《常德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已经2009年6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市 长:陈文浩
二OO九年七月六日
常德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工作,加强土地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和《湖南省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省政府令第22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储备,是指政府依法采取收回、收购以及征收等方式,将国有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国有建设用地储备,以保障集中统一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承担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工作。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物价、房管、人民银行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保证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条市国土资源局应建立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信息统计制度,对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章储备计划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局应会同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供需状况等,编制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应当包括:储备土地的位置、用途、规模和储备方式、储备资金来源等。
第七条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应与市国土资源局编制的土地供应年度计划相衔接。
第八条市本级范围内供应的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及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其他土地,一律先进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库后再实行统一供应。
第三章储备范围
第九条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范围包括:
(一)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
(二)补偿收回的土地或置换的国有建设用地;
(三)收购的国有出让建设用地;
(四)未确定土地使用权人的国有建设用地;
(五)已规划为建设用地并依法办理了转用手续的国有未利用地;
(六)政府依法行使优先购买权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
(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而依法征收的土地;
(八)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约定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九)因城市规划变更,政府需调整使用的土地;
(十)委托储备的土地;
(十一)其他依法可以纳入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
第十条依法无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包括:
(一)非住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届满后,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得批准的土地;
(二)单位撤销、迁移、破产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
(三)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国有建设用地;
(四)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
(五)处理土地违法行为依法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六)其他依法无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第十一条依法补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包括: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
(二)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需要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
(三)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调整的国有划拨土地;
(四)其他应当依法有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第四章储备程序
第十二条以收回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拟订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补偿收回的,补偿方案报市财政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审核。
(二)市国土资源局将审核同意的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三)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经批准的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下达土地使用权收回决定,注销原土地登记后进入储备库。
(四)依法补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拟定的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中,应包括收回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和补偿方案等。市国土资源局向土地使用权人下达土地使用权收回通知后,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按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补偿方案给予原土地权利人补偿,注销原土地登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
第十三条以收购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申请收购。市本级范围内符合本办法第九条(三)、(六)、(九)、(十一)项规定的国有建设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持有关权属说明等资料向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提出申请。
(二)调查核实。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对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权属、面积、数量、“四至”范围以及土地用途、规划部门意见、权利人要求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调查核实时不少于2人同时在场。
(三)拟定方案。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调查的结果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共同委托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拟收购的土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等价格进行评估,拟定国有建设用地收购方案。方案应包括土地位置、面积、用途、地上建(构)筑物等的数量、补偿价格、价值分析、处置前景等情况,和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拟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等出具的价格评估,并经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初审。
(四)方案批准。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将国有建设用地收购方案报市财政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确认。
(五)签订合同。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批准的收购方案,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六)支付价款。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收购合同约定,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收购价款。
(七)注销登记。依法办理原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注销登记手续。
(八)交付土地。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原土地使用权人向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一经交付,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
(九)拟定出让。根据年度供地计划,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申请市规划局对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出具蓝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并根据规划要求对土地进行测绘、确权等工作,符合净地出让条件后,交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出让。
第十四条以委托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申请委托。符合委托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应持有关权属资料向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提出委托储备申请。
(二)调查核实。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对申请委托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等权属、面积、数量、“四至”范围及土地用途、规划部门意见、权利人要求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和核实。调查核实时不少于2人同时在场。
(三)组织评估。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与委托人共同委托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等进行价格评估,评估报告需经相关部门确认,将确认后的评估报告交市财政局审核认定。
(四)拟定协议。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调查核实的结果和市财政局认定的补偿价格或置换的房屋面积拟定委托储备协议,并经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初审。
(五)批准协议。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将委托储备协议报市财政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确认。
(六)签订协议。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审核批准的协议与申请委托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委托储备协议》。
(七)交付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根据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委托人应将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交付给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一经交付,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
(八)注销登记。依法办理原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注销登记手续。房屋需继续使用的,不办理房屋所有权注销。
(九)拟定出让。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申请市规划局出具蓝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并根据规划要求对土地进行测绘、确权等工作,符合供地条件后,交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出让。
第十五条补偿价格的确定:
(一)申请收购、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除外),对土地按原用途剩余年限的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残值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对企业土地补偿按企业所付土地原实际成本占原土地总成本的比例,乘以企业土地工业用途剩余年限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残值评估价格补偿。
(二)因政府需要调整使用的土地(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除外),对土地按原用途剩余年限的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重置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对企业土地补偿按企业所付土地原实际成本占原土地总成本的比例,乘以企业土地工业用途剩余年限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重置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第十六条国有建设用地收购、收回补偿,一般采用挂账方式;特殊情况报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可在收购合同签订后先支付不超过补偿总额20%的价款,余款待该宗土地出让后2个月内付清。
第十七条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国有建设用地收购,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国有建设用地收购申请书;
(二)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书(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三)有委托人的,出具授权委托书;
(四)土地使用权权属证明;
(五)房屋所有权权属证明;
(六)土地现状图;
(七)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八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应载明以下内容:
(一)收购国有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及权属依据;
(二)国有建设用地补偿价格及支付方式和期限;
(三)交付国有建设用地的期限和方式;
(四)双方约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五)违约责任;
(六)争议的解决途径。
第十九条政府依法优先收购国有建设用地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收到收购款15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手续,逾期不申请的,市国土资源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
第五章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和利用
第二十条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对储备土地上的建(构)筑物等组织拆除,并根据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对储备土地进行平整等前期开发,使之达到净地出让条件。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由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依法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实施单位。
第二十一条储备土地出让前,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经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同意,可依法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等以临时出租、抵押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对产权清晰、申请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可以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供应已发证的储备土地,应当先收回土地使用权证书。供应已设立土地抵押权的储备土地,应当征得抵押权人的同意或者先行依法解除抵押权。
第六章储备资金
第二十三条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
(一)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二)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
(三)储备土地的抵押贷款和委托贷款;
(四)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
(五)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二十四条储备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其运作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市财政、审计、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对储备资金的使用情况、储备土地的成本开支情况以及储备机构的财务状况等定期进行核查、审计。
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所需日常经费由市财政部门安排,并与储备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混用。
第二十六条各类财政性资金依法不得用于土地储备贷款担保。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法律以及本办法的规定,拒不交还应当依法收回的土地的,市国土资源局责令限期交还;逾期仍不交还的,处以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或挪用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的,市国土资源、财政、审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土地储备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确定储备土地的收购、供应价格或者补偿标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二)未依法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实施单位,或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土地令
分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委各部门,常德军分区司令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7月8日印发
第二篇:广西贺州市本级2013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定稿]
广西贺州市本级2013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贺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实施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依据国土资源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117号)有关要求,结合贺州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供给潜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强化土地管理,科学编制,严密统筹,全面兼顾,重点保障,满足供给,确保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工作计划有序、稳步规范有效实施。
(二)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正确处理和合理把握中心城区、新城区、村镇建设之间的关系,落实贺州市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土地供应空间布局,扎实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一江两岸三新区”、旺高工业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及平桂和信都工业区、平桂新城区和各村镇建设工作。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根据我市人多地少的基本市情,进一步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3、供需平衡原则。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和用地供应量,优先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大力支持满足当地居民住房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切实稳定住房价格。
4、有保有压原则。确保经济建设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土地供给,严格控制国家规定限制类和禁止类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积极稳妥地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供应。
三、计划指标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2013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40公顷,包括八步区、平桂管理区、旺高工业区和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的计划情况。各县的计划由各县自行编制,报请各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华润循环经济园区的供应计划情况纳入富川县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由富川县在编制供应计划时进行统筹安排。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2013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商服用地4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40公顷,住宅用地86公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用地1.5公顷,经济适用住房用地2.5公顷,限价商品住房用地2公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55公顷,其他商品房用地2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公顷,特殊用地8公顷。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
2013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八步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约占计划供应总量的41%,平桂管理区约占41%,旺高工业区约占10%,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区约占8%。
从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划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约占供应总量的55%,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约占供应总量的45%。
四、政策导向
(一)优化空间布局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协调发展。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能源和棚户区改造等建设,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园”集聚,进一步推进我市旺高工业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区及各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二)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对各用途土地供应采取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和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地,保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设施土地供应,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和循环经济产业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保持商品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适度供应规模。
(三)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用地标准和相关控制性指标,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用地的集约利用;工业项目用地供应与土地利用指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指标挂钩,提高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
2、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优先保障灵峰标准厂房及各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
3、优先供应存量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原西湾矿务局和平桂矿务局破产后停止使用的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土地。
4、加强土地批后监管,促进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和闲置土地行为。
(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
继续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工业用地和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项目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积极推行限定房价或地价,以挂牌或拍卖方式出让政策性住房用地。
五、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实施计划的联动机制。发改和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应协同配合,主动服务,按部门职能分别做好土地供应前的项目审批、规划设计、供地方案编制等各项工作,定期协调解决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计划的实施。为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在住房用地供应前,规划部门应就拟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住宅建筑套数、套型建筑面积等套型结构比例条件等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确定为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的,房产部门要提出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
(二)加强土地征收工作。各城区政府(管委)应根据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土地征收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征地拆迁工作任务,为土地供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逐步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落实到具体地块。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供地进度安排,分阶段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细化落实到地段、地块。
(四)加强计划的动态跟踪管理和通报。发改和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要及时总结并定期向社会通报计划执行情况,对因特殊原因影响供应计划安排的,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和城区政府做好计划调整工作。
第三篇: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
枣庄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保障用地行为依法进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8]90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从批准供地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依照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等,对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情况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管理工作。
区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其中市中区城市规划区内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枣庄高新区所辖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
发改、经信、财政、监察、住建、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
第四条 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工、竣工,是否存在土地闲置;
(二)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三)是否完成规定的投资强度;
(四)改变用途、容积率的,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
(五)是否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六)是否超期使用临时用地;
(七)其他需要列入监管的事项。
第五条 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开工、竣工申报制度。土地使用者应当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向国土资源部门书面申报,国土资源部门应对合同约定内容进行核验。
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未开工、竣工的,土地使用权人要在到期前15日内申报延迟原由,国土资源部门应按合同约定认真处理后,可通过增加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对申报内容进行约定监管。
对不执行申报制度的,由同级政府向社会公示,并限制其在一年内不得参加土地购置活动。
第六条 建立国有建设用地批后公示制度。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下发或有偿使用合同签订后,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土地使用权人在宗地现场显著位置设置用地信息公示牌,将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号(合同号)、用途、面积、四至、容积率、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社会监督。第七条 建立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动态巡查制度。国土资源部门对已批的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程动态跟踪检查,预防违规违约开发利用土地行为的发生。
第八条 建立建设项目竣工土地复核验收工作制度。将土地使用权人的实际用地和履行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划拨决定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土地复核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土资源部门出具土地利用复核验收意见书。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项目用地面积、用途等履约情况进行复核,并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对土地出让金收缴等情况进行复核;监察部门负责对土地批后监管过程进行监督;发改、经信部门负责对项目性质、主业产业政策执行情况及投资额、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等指标进行复核;住建、规划部门负责对项目规划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保障性住房户型面积、套数及配建比例等指标)进行复核。
建立违规违约用地责任追究机制。复核验收结果不符合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土地使用权人应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及整改意见要求,严格履行出让合同约定或执行决定书规定事项。凡没有用地复核验收意见书或复核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闲置土地依法处置:
(一)超过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有偿使用合同规定的动工开发建设期限未动工的;
(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未规定、有偿使用合同未约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的,自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或有偿使用合同生效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三)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用地面积占应当动工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但投资额(不含土地取得成本)占总投资额(不含土地取得成本)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对拟认定的闲置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将查明的事实、认定依据等情况书面告知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有异议或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作出解释或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 对认定的闲置土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拟订处置方案。处置方案报经原批准用地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闲置土地被认定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得为闲置土地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手续,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为闲置土地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第十二条 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必须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当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以充分利用土地。
第十三条 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属于出让用地的,按出让总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属于划拨用地的,按划拨总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土地使用权人未按时缴纳土地闲置费的,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限期缴纳;拒不缴纳的,由国土资源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由规划部门依法处理。
确需变更土地用途或提高容积率的,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并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后,重新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签订有偿使用合同补充协议,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费用。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工作人员在监管工作和执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询问当事人及其证人;
(二)现场勘测、拍照、摄像;
(三)查阅、复制土地使用权人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土地使用权人就有关土地利用情况作出说明;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六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应当予以支持与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十七条 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交还土地,依法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以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批后监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滕州市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定稿)
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土地供应机制,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促进首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
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是指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供应计划依法以出让和划拨等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但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房屋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护农用地,控制国有建设用地总量;
(二)有计划统一供应;
(三)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对经营性用地实行公开交易。
第四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协调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供应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财政、环保、文物、交通、市政、园林、审计、监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供应的相关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提出本行政区域内的用地需求和安排供地计划指标的建议,并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土地储备开发工作。
第五条
本市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并逐步建立不同产业项目的用地标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土地供应信息和土地市场需求信息,公开政府调控市场的主要措施,引导市场规范运作。
第七条
本市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制度。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均应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管理。未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的土地,不得供应。
土地供应计划中包括征收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用的国有农用地和现有国有建设用地。新增国有建设用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执行。
第八条
土地供应计划应当符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坚持总量控制、结构合理的原则。
第九条
土地供应计划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在科学预测本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编制。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政府投资的项目,应当先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提出综合平衡意见后,方可作为编制计划的基础。
第十条
土地供应计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根据土地供应和需求情况变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商有关部门后,提出土地供应计划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本市有计划地实施政府土地储备工作。土地储备机构依法通过收购、收回、征收等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并可以组织实施储备土地的一级开发,也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一级开发。一级开发后的储备土地依照供应计划供应市场。
第十二条
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或者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政府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并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得自行对划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需改变现状土地用途进行开发建设的,可以由政府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转让他人开发建设并按照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对其中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用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公益事业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等政府出资建设工程的划拨用地,用地单位不得自行转让、调配土地使用权。因单位搬迁、撤销以及其他原因停止使用土地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第十四条
闲置土地符合收回条件的,按照《北京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第十五条
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项目建设的,由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或者委托的具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的单位按照《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规定进行征地补偿安置和对被征地进行一级开发后,方可供应。
第十六条
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前,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环保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规划条件、土地用途、年限等土地出让条件。
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应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第十七条
除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情形外,其他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内的科技产业项目用地等,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
第十八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标底或者底价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价格管理等部门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和政府产业政策确定。具体办法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价格管理等相关部门制定。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标准。
第十九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受让方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确定中标人、竞得人后,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中标人、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按照成交确认书约定的时间与用地者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条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受让方凭土地出让合同或者土地使用权证书依法办理项目核准或者备案以及规划、交通、市政、环保、建设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者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具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用地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后,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的,依法应当提前取得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土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方式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
第二十三条
本市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划拨用地目录,属划拨用地目录确定用途的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使用权。
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出具划拨用地批准文件,文件中应当载明用地单位名称、用途、使用限制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开发利用土地。
第二十五条
土地有偿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有偿使用期满前一年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申请或者申请未获批准的,期满后的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无偿收回。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因土地灭失而终止。土地使用权终止或者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销有关权属登记证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告注销登记。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违法用地行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方式,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回复举报人。
第二十八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用地信用管理系统,对欠缴地价款、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闲置土地以及其他违法行为,记入信用系统并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九条
在供地管理过程中,用地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国家或本市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并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按照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
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查处违法用地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履行职责或者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理;自己无权处理的,应当向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监察部门出具行政处分建议书,有关行政监察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土地管理局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意见的通知》(京政发〔1993〕2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区县工业小区、乡镇工业小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京政办发〔1994〕8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
京政发[2005]6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法制办制订的《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一日
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土地供应机制,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促进首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
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是指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供应计划依法以出让和划拨等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但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房屋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护农用地,控制国有建设用地总量;
(二)有计划统一供应;
(三)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对经营性用地实行公开交易。
第四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协调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供应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财政、环保、文物、交通、市政、园林、审计、监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供应的相关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提出本行政区域内的用地需求和安排供地计划指标的建议,并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土地储备开发工作。
第五条本市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并逐步建立不同产业项目的用地标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土地供应信息和土地市场需求信息,公开政府调控市场的主要措施,引导市场规范运作。
第七条本市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管理制度。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均应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管理。未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的土地,不得供应。
土地供应计划中包括征收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用的国有农用地和现有国有建设用地。新增国有建设用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执行。
第八条土地供应计划应当符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坚持总量控制、结构合理的原则。
第九条土地供应计划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在科学预测本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编制。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政府投资的项目,应当先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提出综合平衡意见后,方可作为编制计划的基础。
第十条土地供应计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根据土地供应和需求情况变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商有关部门后,提出土地供应计划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本市有计划地实施政府土地储备工作。土地储备机构依法通过收购、收回、征收等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并可以组织实施储备土地的一级开发,也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一级开发。一级开发后的储备土地依照供应计划供应市场。
第十二条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或者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政府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并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得自行对划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需改变现状土地用途进行开发建设的,可以由政府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转让他人开发建设并按照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对其中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第十三条国家机关用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公益事业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等政府出资建设工程的划拨用地,用地单位不得自行转让、调配土地使用权。因单位搬迁、撤销以及其他原因停止使用土地的,由政府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第十四条闲置土地符合收回条件的,按照《北京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第十五条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项目建设的,由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或者委托的具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的单位按照《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规定进行征地补偿安置和对被征地进行一级开发后,方可供应。
第十六条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前,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环保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规划条件、土地用途、年限等土地出让条件。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应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第十七条除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情形外,其他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内的科技产业项目用地等,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
第十八条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标底或者底价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价格管理等部门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和政府产业政策确定。具体办法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价格管理等相关部门制定。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标准。
第十九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受让方签订国有土地使用
权出让合同。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确定中标人、竞得人后,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中标人、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按照成交确认书约定的时间与用地者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条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受让方凭土地出让合同或者土地使用权证书依法办理项目核准或者备案以及规划、交通、市政、环保、建设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向市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者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具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用地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建设项目。第二十二条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后,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的,依法应当提前取得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土地供应计划、土地供应方式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
第二十三条本市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划拨用地目录,属划拨用地目录确定用途的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使用权。
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出具划拨用地批准文件,文件中应当载明用地单位名称、用途、使用限制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土地使用权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开发利用土地。
第二十五条土地有偿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有偿使用期满前一年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申请或者申请未获批准的,期满后的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无偿收回。
第二十六条土地使用权因土地灭失而终止。土地使用权终止或者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销有关权属登记证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告注销登记。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违法用地行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方式,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回复举报人。
第二十八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用地信用管理系统,对欠缴地价款、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闲置土地以及其他违法行为,记入信用系统并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九条在供地管理过程中,用地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国家或本市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并依法应当予以处罚的,按照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查处违法用地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履行职责或者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理;自己无权处理的,应当向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监察部门出具行政处分建议书,有关行政监察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土地管理局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意见的通知》(京政发〔1993〕2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区县工业小区、乡镇工业小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京政办发〔1994〕85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