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北京市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燕山分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我市锅炉使用安全管理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北京市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内容详见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市局将印发本规范的单行本),现予以发布,请认真贯彻执行。现就锅炉使用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锅炉使用单位要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本规范的各项要求,切实加强锅炉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二、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燕山分局要以此次规范发布为契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各锅炉使用单位了解本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加强对锅炉使用单位的监管,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三、市局将适时开展本规范的宣传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本规范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与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联系,联系电话:846
23614。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四日
北京市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锅炉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锅炉安全运行,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规章、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北京市锅炉安全工作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锅炉的单位及其管理和作业人员,在从事锅炉安全管理和作业时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 安全职责
第三条 锅炉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锅炉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了解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锅炉安全方面的规定,依法履行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对锅炉房的建造以及锅炉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修理、改造、检验及事故处理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设置或指定锅炉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锅炉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对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司炉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确保从事相应特种设备作业或管理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
三、组织制定并批准锅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四、定期听取本单位锅炉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到锅炉房进行现场巡查,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条 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锅炉安全方面的规定,依照法规、规章、标准及本单位的制度规定,履行锅炉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具体负责:
一、编制或主持制定有关锅炉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报送领导批准;
二、编制或主持制定锅炉定期检验计划、检修计划,并对检修的质量进行验收,保证设备完好;
三、检查锅炉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领导汇报、反映有关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四、负责组织司炉、水处理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五、对锅炉安全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如事故、安全隐患等),可直接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第五条 司炉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锅炉、安全附件及锅炉房系统的结构及性能,了解锅炉水质控制指标和水处理的基本知识,熟悉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能够正确操作,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并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正确、及时地进行锅炉设备的操作,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正确判断锅炉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锅炉发生紧急事故时,要及时汇报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二、对所使用的锅炉、安全附件及附属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保证齐全、完好;
三、遵守锅炉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纪律,不违章操作。
第六条 水处理作业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水处理系统、设备、化验仪器的原理、结构、性能,了解运行锅炉的结构,熟悉锅炉水质标准,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正确、及时地进行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及水质化验工作,确保锅炉各项水质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并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司炉人员执行正确的排污操作;
二、停炉后及时地了解锅炉的结垢、腐蚀情况,指导锅炉保养工作;
三、保持水处理化验间及其设备化验仪器齐全、完好;
四、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纪律,不违章操作。
第三章 锅炉房建造
第七条 新建锅炉房除应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锅炉房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严禁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顶层或中间层安装锅炉。
二、新建锅炉房不应与住宅相连。
三、锅炉房不得直接设在诸如公共浴室、教室、幼儿园、观众厅、候车室及劳动密集型厂房等聚集人多的房间、主要疏散口或其上面、下面及贴邻。
四、由于情况极为特殊,条件所限,需建非独立锅炉房,建设单位必须在锅炉房建设施工前,将有关设计文件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同意后,方可建设施工。
第八条 锅炉房环境及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锅炉运行期间不得锁住或闩住。锅炉房的安全出口、楼梯及通道应畅通无阻;
二、锅炉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
三、锅炉房应有足够的光线、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降温设备和防冻措施;
四、锅炉房内的操作地点以及水位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安全附件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第四章 锅炉设备的购置、安装、修理、改造
第九条 使用单位购置的锅炉设备应做到:
一、锅炉及锅炉房内压力容器(诸如分汽缸、恒压罐等),其制造单位必须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锅炉设计文件必须经鉴定合格,并加盖鉴定单位专用章;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制造过程经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应通过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的产品安全性能检验。
二、锅炉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①锅炉总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 ② 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③ 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或汇总表 ④ 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⑤ 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⑥ 受压元件设计更改通知书 ⑦水流程图及水动力计算书(热水锅炉)⑧ 锅炉产品安全监督检验证书。
三、压力容器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① 竣工图样 ② 产品质量证明书 ③ 压力容器产品安全监督检验证书。
四、锅炉范围内管道必须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有关金属材料的规定,并附有金属材料质量证明。
第十条 锅炉的安装、改造与维修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锅炉的安装、改造与维修工作,必须由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许可证的施工单位实施;
二、锅炉的安装、改造与维修工作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向特种设备监察机构书面告知。告知后方可施工;
三、锅炉的安装、改造与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 锅炉的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 锅炉使用登记、停用与注销
一、新装或移装锅炉在投入使用前或在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办理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未办理使用登记、未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锅炉不得擅自使用;
二、锅炉长期停用、安全状况发生变化、移装或过户的,使用单位应及时向原登记机关或移装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三、锅炉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及时将使用登记证交回原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二条 安全管理制度
锅炉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锅炉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锅炉安全管理制度应由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后实施。
一、岗位责任制
1.岗位责任制应根据锅炉房管理及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主要有 ①锅炉安全管理人员 ②司炉人员 ③水处理作业人员;
2.岗位责任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岗位应知应会内容 ②操作范围 ③岗位上应做的工作 ④岗位纪律等。
二、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交接班时间 ②交接班前应做的工作(查阅运行记录、询问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等)③交接班条件 ④交接班时发生事故的处理 ⑤交接班签字。
三、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制度
1.巡回检查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① 巡回检查的时间 ②路线 ③项目 ④内容。
2.运行记录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①锅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记录 ②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 ③交接班记录 ④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⑤事故及故障记录。
四、安全运行操作规程
1.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应按设备种类分别制定,主要有如下规程:
①《锅炉安全运行操作规程》②《水泵安全运行操作规程》③《送引风机安全运行操作规程》等。
2.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应有如下内容:
①设备型号 ②规格 ③设备的主要额定参数及运行参数 ④设备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和检查项目 ⑤正常运行中运行参数的控制(含负荷、压力、温度、水质指标)⑥ 正常运行中操作(含水位计、压力表的定期冲洗、安全阀定期排放试验)⑦正常热备用 ⑧设备的正常及紧急停车步骤与方法 ⑨事故判断与处理 ⑩设备的停用保养。
五、水处理化验制度
水处理化验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水处理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程 ②水质化验安全操作规程 ③锅炉给水水质控制指标 ④锅炉锅水水质控制指标 ④水质控制指标的化验时间、取样地点、记录。
六、设备维护、保养与定期检修制度
1.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①锅炉及附属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及方法 ②锅炉及附属设备停用保养规定 ③设备检修及保养记录。
2.定期检修应有如下项目:
①锅炉检修规程 ②水泵检修规程 ③风机检修规程 ④水处理设备检修规程。
3.设备检修规程应有如下的内容:
①设备检修内容 ②检修方法 ③验收标准。
七、锅炉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锅炉安全技术档案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2.锅炉安全技术档案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 锅炉出厂随机的设计文件、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法定检验机构的监检证书 ② 锅炉安装技术文件、资料(包括安装记录、总体验收记录、检验机构安装监检记录)③锅炉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 ④锅炉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联锁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仪器仪表的检修、日常维护保养、调试、校验记录 ⑤设备故障、隐患和事故记录 ⑥自行安全检查记录 ⑦检验机构的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及水压试验检验报告 ⑧安全培训及教育记录 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八、事故报告制度
1.锅炉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事故发生单位除防止事故扩大或抢救人员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4.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组织或配合事故调查与处理。
第十三条 锅炉的安全运行与检修
一、锅炉及附属设备应保持在正常的参数下运行,不得超参数或带病运行、司炉人员不得违章操作。
二、锅炉设备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完好。
三、锅炉安全附件、测量仪表、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装置的维护、保养及调试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确保其灵敏、可靠。
四、检修工作应按照检修规程规定的内容进行,检修工作完成后要组织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检修情况及相关记录应妥善保管。
第十四条 安全检查
一、锅炉使用单位对在用锅炉、安全附件及附属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的安全检查;锅炉点火前、重要节日以及重大活动前也必须进行自行的安全检查。
二、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各种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尤其是各级岗位的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司炉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完整、真实;有无违反规章制度和纪律情况;
2.锅炉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检定,自动控制及安全保护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3.设备是否完好,有无跑、冒、滴、漏现象,有无安全隐患。
4.正常运行的锅炉是否按照《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要求,每两年进行一次停炉的内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运行状态下的外部检验以及每六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三、安全检查应由锅炉使用单位领导带队,检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安全检查要有记录,以便备查。
第十五条 安全培训与教育
一、锅炉使用单位应定期对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司炉操作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等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岗位纪律的自觉性,提高作业人员操作技术水平。
二、安全培训与教育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可结合安全检查以及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开展。
三、安全培训与教育的主要内容:
1.各项规章制度。
2.锅炉、水处理基本知识。
3.设备及安全附件的构造与正常操作。
4.安全防范。
5.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四、安全培训与教育由锅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
五、安全培训与教育要有考核与记录。
第六章 锅炉的定期检验
第十六条 按照《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正常运行的锅炉每两年进行一次停炉的内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运行状态下的外部检验以及每六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锅炉不得继续使用。
一、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要进行内部检验;
1.新安装的锅炉运行一年后;
2.移装锅炉投运前;
3.停止运行一年以上的锅炉投运前;
4.受压元件经过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及重新运行一年后;
5.依据上次内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6.依据外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二、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进行外部检验:
1.移装锅炉开始投运时;
2.锅炉停止运行一年以上恢复运行时;
3.锅炉的燃烧方式和安全自控系统有改动时。
三、对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锅炉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第十七条 锅炉的定期检验工作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在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使用单位应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做好以下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内部检验
1.准备好锅炉技术资料;
2.采取可靠措施,使受检锅炉与热力系统相连的汽、水、烟、风等管道隔断;
3.锅炉提前停炉,打开人孔、手孔等,放水、冷却、通风换气;
4.拆除汽水档板、分离装置及给水、排污装置等妨碍内部检验的锅筒内件;
5.清除锅炉内的锈、垢、渣、烟灰等污物;
6.准备好低压照明设备。
二、外部检验
1.清理锅炉外部;
2.准备好锅炉技术档案;
3.准备好司炉人员、水质化验人员的资格证件。
三、水压试验
1.对于不参加水压试验的连通部件(如安全阀、锅炉范围外的管路等)应采取可靠隔断措施;
2.清理锅炉受压部件表面的烟灰与污物,必要时局部拆除炉墙与保温。
第十八条 锅炉定期检验时,锅炉使用单位应派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司炉人员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好安全监护和配合工作,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九条 常压锅炉严禁承压使用。
第七章 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二十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正式生效。
第二十一条 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至少有如下内容:
①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法 ②明确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机构,参加事故处理、救援人员的职责分工 ③设施与救援物质准备 ④紧急处置与抢修 ⑤ 人员紧急疏散与抢救 ⑥事故处理与救援演习。
第二十二条 锅炉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演练活动应有记录。
第二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及时修订和不断完善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保证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适用范围
一、水容积≥30L的承压蒸汽锅炉;
二、额定出水压力≥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1MW的热水锅炉;
三、有机热载体锅炉;
四、锅炉附属设备及锅炉范围内管道。
第二十五条 对于蒸发量<0.5吨/时的蒸汽锅炉、热功率<0.35MW的热水锅炉,本规范第十二条“安全管理制度”中,除“事故报告制度”外,其余的七项制度不完全适用。此范围的锅炉“安全管理制度”可结合锅炉房的实际情况、参考本规范的有关内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各级岗位(包括领导岗位)的安全责任、安全操作等主要内容。
第二十六条 电站锅炉使用还应符合《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等国家有关规定。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发布部门:北京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4日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14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北京市崇文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崇文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构成崇文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是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领导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决定。机构设置及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郭培基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周镇余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石永昌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田宝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员:魏爱文局机关党支部书记
褚发海局办公室负责人、监察科科长
张国良局特种设备监察科科长
刘浩局法制科科长
祁铁钢局质量科科长
曹平局标准化科科长
滕根元局计量科科长
赵东局稽查队队长
孙捷计量检定测试所所长
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指导和协调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1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任:田宝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主任:魏爱文局机关党支部书记
褚发海局办公室负责人、监察科科长
工作人员:唐志伟陈谦连娜刘琦信息报道员:潘磊
第三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京质监标发„2009‟447号
关于申报2010年北京市技术标准
制修订补助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支持本市及驻京各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社团组织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标准化工作,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于2010年1月4日开通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评审管理系统,受理2010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的申请。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单位资格
1.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本市注册(登记或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团组织(含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央在京单位),均可提出申请。
2.申报单位应是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
3.申报的标准项目中有多个在京单位的,应由一个单位牵头申报。但是,该单位应与其他单位协商一致并取得授权。
4.专利技术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采用的,专利技术的持有者可以独立申报。
5.申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申报资格:
(1)申请单位近两年内因标准和质量问题被执法部门查处,或正在接受调查;
(2)申报材料弄虚作假。
二、申报项目条件
1.标准项目属于《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全文见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标准制修订补助申请”栏目,)规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
2.标准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填补标准空白;标准水平达到同类国际或国内标准的先进水平;
(2)符合北京市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3)标准中采用了先进的研究成果;
(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形成优势产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
(5)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后,经过吸收转化并提高技术水平,再创新,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6)标准的实施能给本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有利于促进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北京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8)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申报项目是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经相应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发布、备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且已经批准发布的国际标准。正式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发布机构和代号请到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的“标准制修订补助申请”栏目查询。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在补助申报范围内。
4.系列标准可按一个项目申报也可按多个项目申报,但原则上按照一个项目的补助额度确定补助金额。
5.标准制修订项目已经获得本市财政经费支持的,不再补助。
三、申报材料
带 * 的项目为必须提交项,其他为建议提交项。1.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申请表(*)2.标准正式文本(非报批稿);(*)3.标准编制说明;(*)
4.标准审查会的专家审查意见或会议纪要;(*)
5.标准查新报告(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下属国家标准馆或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化研究所出具;网上申报提供扫描件,纸质材料申报提供原件);(*)
6.申报单位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相关证明材料(国际标准提供);(*)
7.权威机构出具的标准实施以来给本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相关资料(网上申报提供扫描件,纸质材料申报提供原件);
8.权威机构出具的推荐意见(网上申报提供扫描件,纸质材料申报提供原件);
9.应用报告等证明材料;
10.申报单位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需验原件);(*)
11.标准项目获得奖励的证书等材料复印件(需验原件); 12.标准编制已经发生的经费票据复印件。
四、申报方式及要求
1.申报单位登陆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评审管理系统(网址http://202.106.162.201/zjbz),在线填写并提交《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申请表》。
2.申报单位在系统中收到网上初审合格通知、获得受理编号后,在线使用A4纸打印《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申请表》一份,并加盖以下公章:
a)申报单位公章:申报单位的名称与单位公章名称必须完全一致,并与标准发布稿的编制单位名称保持一致。如单位名称发生变更,企业须提供工商部门证明,事业单位须提供上级主管单位证明。
b)在申请表的“银行账号”一栏加盖预留银行印鉴(即申报单位预留银行备查的本单位加盖在支票上的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
c)凡是标准文本中的编制单位属于本市或中央在京单位的,需要在“标准其他编制完成单位的意见”栏目中填写同意申报意见并加盖公章(申报单位自身和政府机关除外)。单位公章名称必须与编制单位名称保持一致。如单位名称发生变更,企业须提供工商部门证明,事业单位须提供上级主管单位证明。
3.将申请表及申报表中要求的附件材料(均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并装订成册(装订线在左侧,以本申报表首页作为封面,请勿另行制作封面),提交至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
4.申报单位如有正在编制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请附上一份在编标准目录及内容简介(含电子版),该材料与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分开装订。
五、申报时间
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管理系统受理在线申请时间:2010年1月4日至2010年3月31日。
区县局标准化科受理纸质正式材料时间:2010年1月4日至2010年4月2日(节假日除外)。
申报以获得受理编号并提交纸质正式材料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六、联系方式
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申报受理人员联系方式如下:
表 区县局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申报受理人员联系方式
附件: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申请表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标准补助通知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09年12月25日印发共印300份
第四篇:20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发布稿)
附件二:
20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发布稿)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四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前言
《20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2012项目指南)是20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立项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北京市科技发展总体部署、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结合北京的优势学科、特色领域,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调动首都地区基础研究资源,引导科技人员围绕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学科建设目标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任务,凝炼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为今后北京市在若干战略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奠定基础。
2012项目指南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在梳理《2011-201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评估《201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执行效果、向有关依托单位及市科委相关处室与专业中心征集项目指南建议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凝练、编制而成,经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四届十次全体会议审定并报北京市科委批准后发布。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首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的重要方面,重视基础研究对于首都经济繁荣、城市安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力求从北京市的优势和特点出发,围绕首 都科技、经济、城市发展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中长期需求,在有长远发展和重要应用前景的若干学科和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2012项目指南在保留一部分2011年项目指南方向的基础上,面向水资源、环境、交通等北京市着力解决的几大难题安排了相关研究方向,加强了对新材料、“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生物医药、食品安全、节能减排、能源、低碳经济(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世界城市建设等符合北京未来经济建设发展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的引导。其中:围绕“首都十大危险疾病”,在生物科学、医药科学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及面上项目指南中均安排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围绕能源问题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及生物科学安排了指南研究方向,围绕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城建与环境科学安排了指南研究方向,围绕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社会)方面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农业、城建与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安排了指南研究方向。
2012项目指南分为数理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城建与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九个部分。其中数理科学、管理科学不设重大、重点项目,只列面上项目指南,其他学科均列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和面上项目指南。
本申请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或面上项目的科技人员须在2012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为鼓励自由探索,开展创新性研究,科技人员在本指南范围之外可进行自主选题,申请预探索项目。
数理科学
一、数学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北京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根据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针对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和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鼓励数学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鼓励来自于应用领域的数学问题的理论与模型研究。
本学科仅受理北京市属单位的申请。本学科不设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数论
主要资助解析数论、代数数论。
2、函数论
主要资助多复变函数论、函数逼近论。
3、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主要资助函数逼近论、分支理论与混沌、微分动力系统与哈密顿系统、拓扑动力系统与遍历论。
4、偏微分方程
主要资助非线性椭圆和非线性抛物方程,混合型、退化型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要资助马氏过程与遍历论、极限理论、抽样调查与试验设计、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
6、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主要资助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多重网格技术及区域分解、数值代数等。
7、组合数学
主要资助组合设计、图论、代数组合与组合矩阵论。
8、应用数学方法
主要资助信息论、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生物数学、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力学中的数学方法、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
二、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形态和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并对其他学科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注重基础物理问题研究的同时,鼓励与物理学相关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本学科仅受理北京市属单位的申请。本学科不设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凝聚态物理相关问题研究
主要资助微纳结构与物理性质表征新技术及相关科学问题、纳米探针新技术、先进新材料(包括新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等)及相关物理性质、微纳尺度光学与物质相互作用、自旋电子学、超冷原子凝聚体、强关联凝聚态系统。
2、光学物理与相关问题
主要资助光谱学及光成像、微纳光学、太赫兹光学、非线性光学、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
3、声学
主要资助超声无损检测、声表面波应用。
4、粒子物理和场论
5、核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应用
6、等离子体物理相关问题
主要资助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等离子体源与技术、等离子体表面激元共振。
7、物理新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与材料科学
一、化学化工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及分子以上层次上研究物质的合成与转化、分离与分析、结构与形态、功能与应用以及相关复杂体系化学过程的科学。
化工则是利用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进一步研究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解决规模生产放大和大型化等过程工程问题的核心科学。
本学科主要资助化学化工学科中的基本规律、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优先资助以化学化工为基础,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领域中开展的研究。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针对环境与安全的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的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与作用机制及其快速、灵敏地探测和传感的关键技术,总结出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快速检测的共性规律,为设计和研制快速检测的传感器和专用设备提供理论依据。
2、化学电源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化学电池体系中多孔电极的稳定性问题;电极表面电化学催化过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电池内部的失控反应及电池内部的物质迁移与平衡等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传感技术中分析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
2、能源(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等)转化中的化学基础问题研究
3、清洁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化学工程基础研究
4、天然产物高效综合利用的基础问题研究
5、分子设计、定向合成及分子组装研究
6、仿生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研究
二、材料科学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科技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北京地区材料领域科研发展现状和优势,本学科鼓励与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优先资助与节能减排、新能源、资源循环再生、低碳经济相关的材料科学问题研究。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高效白光照明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用于白光照明的低成本、长寿命、发光颜色稳定的高效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技术与器件设计的应用基础研究。
2、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节能弹性体分子设计、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力图解决节能弹性体材料特种引发聚合机理、分子链序列结构分布、端基偶联度和官能化率、弹性体与纳米填料的反应机理等一系列应用基础问题,最终实现大分子链端基全偶联、自由末端官能化方面的技术突破并探索其在轮胎胎面胶料中的应用。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材料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安全服役行为、失效与防护研究
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制备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
3、应用导向的低维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4、新能源与节能材料、环境友好与污染治理材料、循环再生材料的科学基础研究
5、生物医用关键材料基础研究
6、面向节能建筑的绿色建材基础研究
7、材料分析检测与表征评价技术的理论、方法及装置的应用基础研究
8、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在传统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9、新型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
工程科学
一、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它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两大领域,涉及机构学、传动学、动力学、摩擦学、产品设计、成形制造、加工制造等。随着新技术发展及学科交叉,出现了仿生机械学、纳米摩擦学、微纳制造、仿生及生物制造、微电子制造、制造信息学、制造管理学等新的科学。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典型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研究,使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具有对环境影响小、节约资源和能源等特点。鼓励产学研相结合。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精密数控机床质量寿命(延寿)设计理论与运动控制方法研究
2、机电系统可靠性设计与故障诊断技术
3、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
二、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主要研究能量转换、传递与利用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源的高效、清洁与合理利用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在能源、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建筑、材料、环境控 9 制、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部门和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学科鼓励工程热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CO2捕集、储存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CO2的低成本捕集、储存和资源化利用中的新技术及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2、提高太阳能转换和利用过程综合能效的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太阳能在转换(如光热、光电、或光热与光电综合技术)、传输、蓄存、应用(如用于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照明等)过程中的综合能效评价方法研究;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系统集成应用的技术基础研究;以提高太阳能综合应用能效为目标的创新性理论、技术和应用方式的研究。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面向新能源利用系统的新型蓄热、蓄能及强化传热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
2、常规车辆节能与污染物减排新技术研究
3、低品位能源热功转换新技术与基础研究
4、高效低污染排放燃烧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本方向重点支持: 低成本催化燃烧理论与技术、NOx减排技术、新型高效低排放燃烧器与系统等)
5、城市生活垃圾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关键技术与基础研究
三、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理、工、医结合,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学科。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主要分支领域有: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与处理,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以及新兴的组织工程,分子医学,家庭医疗保健,心理医学及其应用技术等。
重大、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医学成像新方法及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医学成像的新原理或新方法(包括多模态与多参数成像技术;图像重建与降噪技术;成像系统性能评估的新方法);用于数字化医学成像设备的高性能探测器、传感器、换能器等;成像信号的放大、成形与数字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部件。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研究
2、各种物理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
3、用于检测分析、成像和物理治疗的医学器件与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4、医学成像、手术规划与导航、医学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信息科学
一、微电子与电力电子
以信息处理和功率处理为主要对象的微电子学和电力电子学是电子信息科学和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二者结合起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北京地区具有微电子和电力电子的科技优势和迫切市场需求。有重点、有特色、有选择地开展这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任务。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汽车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关键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汽车用高可靠性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高性能、低功耗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SOC)及其验证与测试
2、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
二、激光与光电子
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是许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先导,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强这一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可为形成和发展激光与光电子产业奠定基础。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面向环境监测的新型微纳结构传感器及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发展对数量众多、分布备置的环境传感器的提出全新要求,如:高灵敏度、可野外实时工作、低成本、小体积、低功耗等。本方向重点支持以微纳光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微纳结构环境传感器及系统。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新型激光器件与技术
2、光显示、光探测、光传感及光信息处理
3、面向光电集成的纳米器件与技术
4、面向生命科学与健康、面向交叉学科的光学和电子学技术
三、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根据北京市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本学科重点加强软件、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面向公共安全的智能监控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方向以实现公共安全领域的智能监控为目标,重点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多源信息融合;关键目标的信息提取和实时追踪;关键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海量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关联表示等。
2、生物组织计算机光学三维成像理论与方法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生物组织为对象,研究多模态分子影像成像理 13 论和数理模型及其验证方法;构建多模态分子影像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平台;研究多模态分子影像反演理论算法和模拟验证方法。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多媒体信息处理与虚拟现实
2、信息安全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应用
3、并行分布式处理
主要围绕云计算、对等计算、网格计算、系统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并行检索、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4、软件工程学
以实际软件工程需求为背景,主要围绕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工作流、软件测试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5、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四、自动化与智能系统
开展先进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将促进首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学科主要资助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面向领域的互联网精准搜索与挖掘方法
本方向重点支持面向领域的Web 信息多维特征表达、自动发现以及高维特征空间的优化计算;领域知识模型的建立和动态扩展;多模态方式下互联网信息的精准搜索与挖掘。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互联网信息的检测、搜索、过滤与輿情分析
2、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控制
3、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应用
4、生命科学和医学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及信息处理
五、通 信
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了人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北京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中心城市,在通信技术的研发、实现以及产业化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的水平,同时还具有研究所、企业与高校三位一体的科研及实现队伍,拥有丰富的文化科技人才资源。
本学科主要资助新型接入网技术、移动无线互联网技术、未来移动通信理论与系统、未来信息网络理论与传输机制、网络通信理论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未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本方向针对未来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广播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传感网等多网异构共存的复杂网络环境,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多网共存情况下无线通信网络的信息容量度量方法及容量逼近策略;联合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调制的高效传输技术;异构网络环境下 15 的自适应协作通信理论与协议;异构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分配与调度技术。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未来高速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2、现代通信信息服务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3、网络融合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生物科学
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和北京的人才优势,围绕生物学基本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结合北京的需求,本生物科学的基金项目将重点支持涉及人类健康、动植物育种与抗逆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为解决健康、农业和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北京主要农作物的分子设计与实现途径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结合北京地区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将功能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研究发现的功能基因、调控原件、启动子以及新型标记相结合,通过分子设计技术、绝育技术以及高通量转基因技术等技术方法,使作物育种由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转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获得预期的高产、高品质、抗旱、抗病虫害等性状,从而提高作物育种水平和效率,为改良作物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提供技术指导。北京主要农作物指:小麦、玉米、园艺作物。
2、抗原的结构特性与免疫识别、免疫应答的关系与机制 本方向重点支持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抗原免疫识别与应答的关系与机理研究,主要包括:抗原修饰(糖、脂等修饰)对抗原识别的影响;不同修饰作用产生抗原识别与应答差异的分子机制;不同抗原识别及应答中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免疫分子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寻找免疫识别中关键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规律,为探索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型疫苗、小分子药物及新型抗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3、重大疾病转基因实验大动物模型的构建
本方向重点支持针对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采用动物基因组修饰或编辑等技术,构建具有临床意义的大动物疾病模型,结合临床相关分析技术,对该模型进行表型分析和分子病理研究,为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新药筛选和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技术途径。
4、微生物来源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物质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针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感染类疾病,通过进行分子及细胞水平的活性筛选、活性成分的有序分离及结构解析,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有进一步研究潜力的化合物进行活性验证与作用机制研究,为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奠定基础。
上述指南方向中所涉及的重大疾病是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重点资助宫颈癌、乳腺癌的研究)、精神疾病(重点资助抑郁症的研究)、慢性肾脏病、脊椎和骨关节病;传染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分离、克隆、功能鉴定和表达调控研究
2、重要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功能、调节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
3、细胞信号转导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4、胚胎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新编程的机理研究
5、细胞衰老、死亡、自噬、癌变或其他病变的分子机理研究
6、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
7、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应用基础研究
8、动、植物重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9、新型高效表达系统的研究
10、非编码RNA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11、神经发育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12、非淀粉类生物质能源高效生物转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农业科学
本农业科学项目将在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低碳农业等重大和新兴方向予以重点支持,力争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相关应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突破,为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设施园艺作物苗期根际环境调控机理的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研究设施蔬菜、果树、花卉规模化育苗条件下,育苗基质的物理、化学及其配比特性对壮苗形成的影响,苗期根系发育与根际环境的互作效应与调控途径,植物促生菌在幼苗根际的作用等,明确幼苗根系-基质-微生物互作机制,提出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复合改良方式,为蔬菜、果树、花卉种苗规模化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畜禽粪便源有机肥特性及其对菜田环境和生产的效应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畜禽粪便源有机肥的组成特性和养分释放规律,阐明畜禽粪便源有机肥对蔬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效应及有害成分对菜田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机肥安全、合理施用的“阈值”指标及菜田养分综合管理技术,为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蔬菜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3、畜禽应激性代谢病及其营养调控的生物学机理
本方向重点支持研究应激畜禽的营养代谢规律,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畜禽应激性代谢病及其营养调控的生物学机理,为开发能够充分发挥高产畜禽遗传潜力并健康高效生产的饲料 20 营养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4、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变化、生物功能变化,阐明农产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在提取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和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提高产率的加工新技术及新工艺。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动植物重要性状种质资源的发掘、鉴定、评价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2、农作物优质、高产、抗逆和高效的遗传、生理生化基础及调控技术研究
3、养分、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土壤学及植物营养学基础研究
4、逆境胁迫下作物、林木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调控技术的研究
5、作物、林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原理与技术的研究
6、园艺作物采后生理、产品贮运保鲜新技术、加工新工艺的研究
7、动物病原(包括人畜共患病)传播机制、致病与免疫机理及其诊断、防治技术的研究
8、低碳农业技术与途径
9、城郊农作物的生态服务机制及其价值研究
10、饲料营养调控畜禽健康及产品品质的机理研究
医药科学
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相关问题的科学,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中医中药学等分支学科。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北京需求,本学科主要资助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等不同层面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及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
本学科指南方向中所涉及的重大疾病是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重点资助宫颈癌、乳腺癌的研究)、精神疾病(重点资助抑郁症的研究)、慢性肾脏病、脊椎和骨关节病;传染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
重大、重点项目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重大疾病早期预警、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动物模型以及临床资源,研究近年新发现的分子标记物在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细胞信号网络中的调控机制及其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探索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综合方法。
2、免疫炎症在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在整体、细胞、分子三个层次,体内体外途径研究器官早期损伤中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及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其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异常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器官早期损伤的干预、控制方法,以期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北京地区人群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综合环境、社会、行为与遗传易感性等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建立各类人群的健康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模型的 22 实际应用,评价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4、新肽类药物/新疫苗的研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针对肽类药物某些缺陷,研究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设计、合成或分离出具有防治重大疾病的肽类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设计、制备防治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建立肽类药物或新疫苗研究中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鼓励提出肽类药物或新疫苗研究的新思路,进行作用机制和方法学研究。
5、中医药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和抑郁症优势环节的确立及应用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取临床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抑郁症的有效方药加以干预,确证其治疗作用的可靠性,探讨其关键治疗环节(靶位)及作用机制,明确治疗的优势环节,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方药。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一、基础医学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2、主要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
3、成体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在疾病干预中的基础研究
二、临床医学
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治及预后研究
2、消化道疾病(炎症、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发病机理及其诊治研究
4、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早期诊治及机制研究
5、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6、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
7、重症医学相关疾病(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诊治与转归研究
8、遗传性疾病的家系资源收集和发病机制研究
三、预防医学
1、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的研究
2、母婴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研究
3、人类疾病谱与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四、药学
1、重大疾病的先导药物化合物研究
2、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3、重大疾病的药效学评价新方法研究
五、中医药学
1、中医优势病种的应用基础研究
2、北京地区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技能特长的应用基础及传承研究
3、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4、中医药防控病毒性传染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城建与环境科学
一、城市建设与建筑科学
城市建设与建筑学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该领域的基本任务是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学科交叉等方法,研究特大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城乡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研究其中的基础理论、重点技术及应用,以适应和推动北京的发展,为城乡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本学科资助主要范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结构与施工;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控制;地下空间布局与利用规划、运营管理及安全施工。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环境和荷载耦合作用下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劣化机理、寿命预测基础理论与方法及其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评价标准、新型检测技术与关键参数研究:围绕北京市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条件,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模型与技术指标,研究劣化控制与安全性、耐久性改善措施等关键问题。
2、城市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关键技术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针对城市灾害与突发事件(如城市交通、地震、火灾、爆炸、地铁空间危难、地下管网泄漏、电力破坏及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处置与人员搜救的重大需求,结合北京城市建设规模大、层次多的复杂特点,对应急响应机制、应急立体监测、灾情态势识别、受困人员搜救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在城市应急理论、方法、模型、模式与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绿色低碳建筑结构及施工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该方向主要资助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和拆除再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研究。
2、北京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及运营安全保障研究
3、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4、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研究
5、北京大型及重要建筑地震灾害防治关键问题研究
6、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与设计、管理、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二、环境保护
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绿色北京”建设,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改善生态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近期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更是对环境科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针对首都面临的现实和重大需求,本学科资助主要范围是:水资源合理配置、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空气污染防治、城镇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为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指南方向:
1、北京市水循环规律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环境效应基础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在深入分析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市水循环演变影 26 响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北京市常规水资源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及其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为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合理利用和储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2、北京市生活垃圾可持续处理模式研究
本方向重点支持适合北京市特点、适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技术和管理模式,降低处理系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污染控制水平和环境安全性,形成生活垃圾可持续处理模式。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水源保护与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基础研究
2、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基础研究
3、北京地区光化学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4、城市典型固体废物物质流特征与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研究
5、高风险污染土壤探测及修复的应用基础研究
6、北京市环境污染损失的定量评估及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7、北京地区生态承载能力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本学科积极支持原创性强、社会需求紧迫、实践指导意义的申请,鼓励根据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北京市重大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鼓励运用数学工具、结合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理论不断发展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科学家围绕北京城市发展中交通、金融、医疗、低碳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与政府、企业和医院等部门合作开展针对性研究。
本学科不设重大项目、重点项目。
面上项目指南方向:
1、高新技术转移与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
2、北京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3、北京危险品库存与运输调度模式研究
4、解决北京市公共交通关键问题的设计研究
5、北京市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
6、北京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医疗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7、新型网络环境下老年人服务体系研究
8、碳税与碳关税对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9、北京市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分析与路径选择
10、典型流动人口聚集区的管理模式研究
11、世界城市的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研究
第五篇:北京市发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北京市发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Eedu.org.cn 作者:佚名资讯来源:新华网点击数: 15更新时间:2011-12-16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5日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这是北京市首次编制并发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将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研发中心、高端示范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把首都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水平应用示范城市。
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55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6%左右;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可替代5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00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同时大幅削减氮氧化物和粉尘等颗粒物排放。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在民生领域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尽快出台《北京市太阳能系统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在部分新建民用住宅和进行综合整治的老旧小区强制安装使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争取2012年底在全市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3万辆,目前财政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到2012年,市属公园和30%区属公园完成安装太阳能夜间景观路灯;到“十二五”末,在中小学建成具有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灯、小型并网光伏发电、太阳能科普教室等配套设施的阳光校园1000所。
北京将重点建设十百千万新能源利用工程、国家绿色能源建设工程、高端功能区新能源综合应用工程等三大工程;构建形成“一县两区多基地”的新能源空间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延庆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加快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光伏集中应用示范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做大做强延庆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平谷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和大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新能源产业园区。据介绍,北京十百千万新能源利用工程包括:10万吨生物质燃料工程,到2015年全市生物质燃料利用量新增10万吨;15万千瓦风力发电工程,到2015年全市风力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2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工程,到2015年实现生物质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2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工程,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5万千瓦;百万平方米地热梯级利用工程;千万平方米地源热泵综合应用工程,到2015年实现热泵供暖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千万平方米光热利用工程,到2015年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面积达到1050万平方米;千万立方米沼气区域联供工程,到2015年全市生物质集中供气用户超过10万户、年产沼气总量达3600万立方米;万辆纯电动车推广工程,加大纯电动汽车在公交、环卫等领域的应用力度,示范应用电动汽车出租车,逐步推广私人购买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