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

时间:2019-05-14 10: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6〕338号 【发布日期】2006-10-17 【生效日期】2006-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内政办字〔2006〕338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0月17日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 报 评 定 暂 行 办 法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定工作,加快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在一定的社区和群体中世代传承、普遍认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民间文学、作为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等;

(二)传统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和传统竞技、民间美术等;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三条第三条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评定工作由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配合。

第四条第四条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的具体评审标准是:

(一)具有展现我区各民族文化创造力和突出的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影响较大,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典型意义;

(三)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文化传承,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四)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运用水平;

(五)具有见证各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五条第五条 申报项目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5年保护计划,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措施,确保该项目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对申报项目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条件的机构妥善保存、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目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手段,提高公众对该项遗产的认识、了解和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所享有的权益,防止对该项遗产的误解、歪曲、滥用或资源流失。

第六条第六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申报项目必须明确具备相应保护条件和能力的保护责任单位。申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应征得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同意或授权。

第七条第七条 各盟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评审、论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区直单位可直接向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第八条第八条 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报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现状、价值、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5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申报项目简介:将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用500字左右加以概括;

(五)辅助资料:包括录像资料、证明材料、授权书以及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材料。

第九条第九条 鼓励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条第十条 成立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自治区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承担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4年,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自治区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提交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媒体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定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自治区每2年批准公布1次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对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给予相应的支持。申报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要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切实做好项目保护工作。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将对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除名的处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

附件2: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

辅助材料制作要求

一、申报录像片

(一)技术要求: 制式:DVD格式。长度:5-10分钟。

文件类型:应是专为申报书制作的原版录像,而不是任何现成的录像资料(如风光旅游宣传片之类)。

画外音及字幕:配有普通话解说词,并配以汉文字幕。录像片制作:摄制、编辑要保证质量,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变焦、距离过近或过远,摄制、剪辑技术过差,音量饱和等。

(二)录像片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

概括说明申报项目的显著特征,及其社会和自然环境。第二部分:杰出价值

阐释申报项目对相关区域和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以及申报理由。

第三部分:濒危状况

说明申报项目的濒危状况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保护计划 简明扼要地展示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

二、申报项目照片

500万像素以上,充分展示申报项目代表性的数码照片3-5张(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及其电子版本)。

三、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其他资料

(一)分布图及其他图表;

(二)附有底片或幻灯片的照片(统一编号,并附文字说明及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三)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格式的音频、视频资料,数字化文件;

(四)历史文献、书面资料、宣传册、简报等;

(五)其它资料。

三、证明材料和授权书

(一)相关区域、群体或传承人同意申报该项目的书面授权证明(可以是书面文件,或录像带、录音带,或其他任何无可辩驳的证据);

(二)保护单位应出具两份同意使用申报材料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的授权书。

四、申报材料总目录

包括申报报告、申报书、辅助资料和证明材料等,标明编号、文件名称、介质类型、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姓名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相关信息。

第三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本站推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日期:2011年7月2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5]18号)附件

第一条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和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第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 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第五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七条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八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九条 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中央直属单位可直接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

第十条 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 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四条 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提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十六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第十七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上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 国务院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十九条 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二十条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由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37项)

发布时间:2011-08-23

一、民间文学(9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Ⅰ—1

望娘滩传说

Ⅰ—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

Ⅰ—3

甘嫫阿妞的传说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

Ⅰ—5

羌戈大战

(羌族古典叙事长诗)

Ⅰ—6

大禹的传说

Ⅰ—7

阿古登巴的故事

Ⅰ—8

勒俄特依

Ⅰ—9

玛牧特依

二、传统音乐(18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Ⅱ—1

江河号子

【府河号子(黄龙溪号子)、涪江号子、涪江船工号子、铜河船工号子、岷江号子】

Ⅱ—2

耍锣(福集耍锣)

Ⅱ—3

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

Ⅱ—4

遂宁叫卖调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凉山州喜德县文化文化馆

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人民政府

遂宁市文化馆 乐山市沙湾区文化馆 乐山市犍为县文化馆

泸州市泸县福集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人政府

遂宁市文化馆

Ⅱ—5

遂宁坐歌堂

遂宁市文化馆

Ⅱ—6

石工号子

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人民政府

Ⅱ—7

觉囊梵音(藏哇梵音)

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藏哇寺

Ⅱ—8

骨笛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Ⅱ—9

彝族挽歌

凉山州宁南县文化馆

Ⅱ—10

藏族赶马调

凉山州冕宁县文化馆

Ⅱ—11

彝族克西举尔

凉山州召觉县文物管理所

凉山州雷波县文化馆

Ⅱ—12

彝族马布音乐

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

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Ⅱ—13

彝族月琴音乐

凉山州普格县文化艺术馆

Ⅱ—14 毕摩音乐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Ⅱ—15

大号唢呐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Ⅱ—16

川北山歌

巴中市文化馆

(巴山茅山歌、阆州情歌、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

嘉绒藏区农耕劳动歌、阿坝州嘉绒文化研究会

德格劳动歌曲)

甘孜德格县文化馆 26

Ⅱ—17

蜀派古琴

四川音乐学院

成都市文化馆

Ⅱ—18

四川洞经音乐

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体育

(迤沙拉谈经古乐)

三、传统舞蹈(1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Ⅲ—1

熊猫舞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

Ⅲ—2

天全牛儿灯

雅安市天全县文体局

Ⅲ—3

越溪牛灯舞

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人民政府

Ⅲ—4

耍蚕龙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旅游局

Ⅲ—5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Ⅲ—6

玄滩狮舞

泸州市泸县玄滩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Ⅲ—7

阿署达彝族打跳舞

攀枝花市东区文化馆

Ⅲ—8

蓝田花船

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办事处

Ⅲ—9

羌族沙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Ⅲ—10

建中高跷狮灯

绵阳市三台县建中乡人民政府

Ⅲ—11

花 灯

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得胜花灯、大新花灯)

Ⅲ—12

蚌鹤舞

Ⅲ—13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

Ⅲ—14

彝族苏尼舞

Ⅲ—15

蹢脚舞

Ⅲ—16

藏族杜基嘎尔

四、传统戏剧(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Ⅳ—1

马鸣阳戏

Ⅳ—2

被单戏

Ⅳ—3

白龙纸偶

Ⅳ—4

南部傩戏

Ⅳ—5

南木达藏戏

五、曲艺(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Ⅴ—1

四川车灯

Ⅴ—2

钱棍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 凉山会州东县文化馆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广元市剑阁县文化馆 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 阿坝州壤塘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成都市金牛区文化馆 达州市万源市文化馆

六、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51

Ⅵ—1

青城武术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

Ⅵ—2

峨眉盘破门武术

内江市资中县武术协会

Ⅵ—3

三雄夺魁

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

Ⅵ—4

土家余门拳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Ⅵ—5

绿林派武术

雅安市雨城区文化 56

Ⅵ—6

羌族推杆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57

Ⅵ—7

彝族磨尔秋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七、传统美术(1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58

Ⅶ—1 草 编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柏合草编、草靶龙、自贡市贡井区文化馆

峨眉席草龙)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馆

Ⅶ—2

汉源彩塑

雅安市汉源县文化体育局

Ⅶ—3

馍馍印

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 61

Ⅶ—4

郎卡杰唐卡传统绘画艺术

甘孜州炉霍县文化馆

Ⅶ—5

毕摩绘画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Ⅶ—6

彝文书法

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 64

Ⅶ—7

四川手工剪纸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平武剪纸、涪城剪纸、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

仪陇剪纸、武胜剪纸、南充市仪陇县文化馆

自贡手工剪纸)

广安市武胜县文化馆

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 65

Ⅶ—8

青神捻条画艺术

眉山市青神县文化馆

Ⅶ—9

石 雕

巴中通江县文化馆

(通江石雕、泸县石雕、泸州市泸县文物管理所

蓬溪石雕、苴却砚雕刻、黎渊

遂宁市蓬溪县文体旅游局

石雕、拉日马玛尼石雕)

攀枝花市鑫艺工艺美术制品厂

广元市青川县文化馆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67

Ⅶ—10

藤 编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怀远藤编)

Ⅶ—11

棕 编

成都市新都区文化馆

(新繁棕编)

文化体育局

化馆

化馆

Ⅶ—12

竹 编

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人民政府

(遂宁竹编、安岳竹编)

资阳市安岳县

Ⅶ—13

小凉山彝族刺绣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Ⅶ—14

苗族刺绣

宜宾市筠连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八、传统手工技艺(3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Ⅷ—1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成都市彭州市群众艺术馆

(彭县肥酒酿造技艺、江口醇酒传统酿造技艺)

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Ⅷ—2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凉山州甘洛县文

(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

Ⅷ—3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彝族民间泡水酒)

Ⅷ—4

怀远三绝制作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Ⅷ—5

麻饼制作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

(汤长发麻饼制作技艺)

Ⅷ—6

川派盆景制作技艺

成都市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

Ⅷ—7

金鸡风筝扎制技艺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馆

Ⅷ—8

构树皮造纸工艺

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Ⅷ—9 羌族水磨漆艺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Ⅷ—10 蜜饯制作技艺

内江市市中区文化体育局

(内江蜜饯制作技艺)

Ⅷ—11 宋笔制作技艺

乐山市毛笔厂

Ⅷ—12 米花糖制作技艺

乐山市市中区文化馆

(苏稽香油米花糖制作技艺)

Ⅷ—13 峨眉白蜡生产加工技艺

乐山市峨眉山市白蜡研究所

Ⅷ—14 豆腐菜肴制作技艺

乐山市龚氏西霸饮食有限公司

化馆

(龚氏西霸豆腐制作技艺、乐山五通桥天一香酒楼(五通桥

五通桥西坝豆腐制作技艺)

西坝镇方德饭店)

Ⅷ—15 腐乳酿造技艺

乐山市五通桥区德昌源酱园厂

(德昌源“桥”牌豆腐乳制作工艺、眉山市彭山县文化馆

“长春号”南味豆腐传统手工 制作技艺)

Ⅷ—15 豆笋制作技艺

达州市开江县文

(开江豆笋)

Ⅷ—17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

南充阆中市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

Ⅷ—18 四川苗族蜡染

宜宾市珙县文化馆

Ⅷ—19 芝麻糕制作技艺

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馆

(裕泰乾马氏芝麻糕制作技艺)

Ⅷ—20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

(踏板房建筑、羌家石雕房与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吊脚楼、新龙民居建造技艺、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木雅石砌)

甘孜州雅江县文化馆

Ⅷ—21 申臂桥建造技艺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Ⅷ—22 德格麦宿塑像制作技艺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Ⅷ—23 德格麦宿传统土陶技艺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Ⅷ—24

木 雕

甘孜州德格县文化馆

(德格麦宿木雕技艺)

Ⅷ—25 德沙旋木技艺

甘孜州稻城县旅游文化局

Ⅷ—26 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制作技艺

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

Ⅷ—27 牧区皮革加工技艺

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Ⅷ—28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阿坝州九寨沟县文化馆

南坪土琵琶制作技艺)

Ⅷ—29 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101 Ⅷ—30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Ⅷ—31 传统茶具制作技艺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藏式竹制茶具制作、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藏式木制茶具制作、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

Ⅷ—32 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阿坝州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协会

Ⅷ—33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阿坝州理县文化馆

阿坝州茂县文化馆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馆

阿坝州黑水县文化馆

绵阳市北川县文化馆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105 Ⅷ—34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

自贡市富顺县文化馆

Ⅷ—35

遂宁福锦手工编织技艺

遂宁市闻喜阁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

Ⅷ—36

婴儿米粉制作技艺

泸州市四川省正味正点食品厂

(泸州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

九、传统医药(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08

Ⅸ—1

德仁堂中医中药文化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Ⅸ—2

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

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Ⅸ—3

何天祥传统疗伤手法技艺

四川艺术职业学

Ⅸ—4

中医正骨疗法(郑氏骨科)

四川省骨科医院

十、民俗(2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112

Ⅹ—1

巴塘歌卦

甘孜州巴塘县文化馆

113

Ⅹ—2

客家婚俗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114

Ⅹ—3

端午龙舟会

成都市新津县文化体育局

115

Ⅹ—4

观灯习俗(成都灯会)

成都市灯会办公室

116

Ⅹ—5

焦滩乡大端阳节

泸州市合江县焦滩乡人民政府

117

Ⅹ—6

分水岭乡火龙节

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人民政府

118

Ⅹ—7

大禹祭祀习俗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119

Ⅹ—8

雎水春社踩桥会

绵阳市安县文化馆 120

Ⅹ—9

蚕姑庙会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 121

Ⅹ—10

达州元九登高节

达州市通川区文化馆 122

Ⅹ—11

石桥烧火龙节

达州市达县文化馆 123

Ⅹ—12

正月十六登高节

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 124

Ⅹ—13 五月台会(城隍庙会)

眉山市洪雅县文化馆 125

Ⅹ—14

嘉绒藏族春耕仪式

阿坝州马尔康县文化馆

126

Ⅹ—15

彝族婚俗

凉山州越西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局

(彝族婚礼歌、彝族婚俗)

凉山州美姑县文化体育局

127

Ⅹ—16

傈僳族服饰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128

Ⅹ—17

彝族服饰

凉山州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彝族服饰、义诺彝族服饰、凉山州美姑县文化旅游局

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

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 129

Ⅹ—18

傈僳族阔时节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130

Ⅹ—19

傈僳族婚俗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131

Ⅹ—20

摩梭人成丁礼

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 132

Ⅹ—21

彝族“阿依蒙格”儿童节

凉山州雷波县语委 133

Ⅹ—22

藏族尔苏射箭节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134

Ⅹ—23

彝族换童裙成人仪式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135

Ⅹ—24

摩梭人转湖节

凉山州盐源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县文化馆 136

Ⅹ—25

华莹山宝鼎庙会

广安市华蓥市文化馆 137

Ⅹ—26

说春

巴中市南江县文化馆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共7项)

传统音乐(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40

Ⅱ—28

口弦(羌族口弦)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阿坝州理县文化体育局

传统舞蹈(2项)

Ⅲ—1

龙舞(四川客家龙舞、安仁谭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

氏子孙龙、永宁火龙、达州市达县文化旅游局

盐亭水龙、双凤龙灯)

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文化站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

内江市隆昌县双凤镇政府 57

Ⅲ—11

锅庄(宝兴硗碛锅庄、雅安市宝兴县文化馆

灯笼卓钦、木里藏族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馆

“嘎卓”舞)

凉山洲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2项)68

Ⅳ—1

川剧(嘉阳河川剧艺术)

乐山市市川剧团

Ⅳ—4

灯戏【川北灯戏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馆

(阆中老观灯戏)】

曲艺(1项)

Ⅴ—1

四川扬琴(黄家扬琴)

泸州市古蔺县文化馆

传统美术(1项)

Ⅶ—11

蜀绣(观音绣)

遂宁市妙善文化艺术坊

(注:扩展项目名录的序号、编号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序号和编号)

第五篇: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9项)

发布时间:2011-08-23

一、民间文学(8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1 Ⅰ-1 诺苏佐木莫 Ⅰ-2 《释比古唱经》 3 Ⅰ-3 木姐珠和斗安珠 4 Ⅰ-4 毕阿史拉则传说 5 Ⅰ-5 傈僳族民间传说 6 Ⅰ-6 东乡白莲教传说 7 Ⅰ-7 阿都歌谣 8 Ⅰ-8 什喜尼支嘿

二、传统音乐(1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Ⅱ-1 荥经民间竹号 10 Ⅱ-2 西充祥龙嫁歌 Ⅱ-3 苗族斗釜歌 Ⅱ-4 彝族“久觉合” 13 Ⅱ-5 木模拉格 Ⅱ-6 热打(“里惹尔”)15 Ⅱ-7 阿古合 Ⅱ-8 金江鼓乐 Ⅱ-9 南溪哈号 18 Ⅱ-10 广元煤歌 19 Ⅱ-11 石坪山歌 20 Ⅱ-12 西岭山歌

三、传统舞蹈(1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21 Ⅲ-1 灯舞(羌族麻龙马灯、蛾蛾灯)22 Ⅲ-2 圈德迪 申报地区及单位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凉山州金阳县文化馆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雅安市荥经县文化馆

南充市西充县祥龙乡社会事务服务中

攀枝花市盐边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凉山州越西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凉山州越西县文化馆 凉山州会东县文化馆 宜宾市南溪县文化馆 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内江市威远县观音滩镇人民政府

成都市大邑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办文化中心 阿坝州黑水县文体新闻出版局 23 Ⅲ-3 迪厦 Ⅲ-4 新山傈僳族舞蹈“斑鸠吃水” Ⅲ-5 彝族羊皮鼓舞 26 Ⅲ-6 纳西族“金佐措” 27 Ⅲ-7 苍溪独角兽舞 28 Ⅲ-8 古蔺苗族舞蹈 29 Ⅲ-9 水族闹春 30 Ⅲ-10 高跷(夹关高跷)31 Ⅲ-11 春牛舞

四、曲艺(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Ⅴ-1 折嘎说唱 33 Ⅴ-2 四川评书(南部评书)34 Ⅴ-3 相书(宣汉背篼戏、四川相书)

Ⅴ-4 四川莲箫(峨眉莲箫、四川莲箫)

五、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Ⅵ-1 太极拳(李雅轩太极拳)

六、传统美术(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37 Ⅶ-1 壤塘藏经石刻技艺 38 Ⅶ-2 彝族传统刺绣技艺 39 Ⅶ-3 傈僳族刺绣技艺(傈僳族刺绣技艺、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

Ⅶ-4 民间画匠技艺(合江匠笔画)

Ⅶ-5 成都面人 42 Ⅶ-6 竹雕(聚源竹雕)

七、传统手工技艺(2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43 Ⅷ-1 家禽菜肴传统烹制技艺(周记棒棒鸡制作技艺、桥头堡凉拌鸡传统制作技艺、徐鸭子传统制作技艺、观音场月母鸡汤制作技艺)

Ⅷ-2 川北凉粉传统制作技艺 45 Ⅷ-3 梓潼片粉制作技艺 46 Ⅷ-4 梓潼酥饼制作技艺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体育局

攀枝花市米易县文化馆 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广元市苍江县陵江镇综合文化站

泸州市古蔺县民宗办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成都市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地区及单位 阿坝州阿坝县文化馆 南充市南部县文化馆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馆 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成都市李雅轩太极拳武术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阿坝州壤塘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彝族妇女刺绣协会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攀枝花市米易县文化馆

泸州市合江县甘雨镇政府 成都市成华区文化馆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雅安市荥经县文化馆 雅安市天全县文化馆 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泸州市云龙观音场月母鸡汤餐馆

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绵阳市梓潼县文化馆

Ⅷ-5 金属制品加工工艺(藏族金属制品加工工艺)

Ⅷ-6 羌族传统编织技艺

Ⅷ-7 羌族银饰锻制技艺 50 Ⅷ-8 麻布制作技艺 51 Ⅷ-9 傈僳族织布技艺(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Ⅷ-10 彝族金属锻造技艺(喜德彝族叶形双耳腰刀制作技艺)

Ⅷ-11 藏族手工皮制品制作技艺

Ⅷ-12 擦窝制作技艺

Ⅷ-13 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Ⅷ-14 宜宾燃面传统制作技艺

Ⅷ-15 什邡晾晒烟传统生产技艺

Ⅷ-16 泸州邓氏桂圆干果传统制作技艺

Ⅷ-17 牛肉烹制技艺(阆中盐叶子牛肉制作、自贡火边子牛肉制作)

Ⅷ-18 酱菜制作技艺(“周萝卜”酱菜制作技艺、“丰源”资中冬尖生产工艺)

Ⅷ-19 赖汤圆传统制作技艺 62 Ⅷ-20 夫妻肺片传统制作技艺 63 Ⅷ-21 钟水饺传统制作技艺 64 Ⅷ-22 仁和粬药制作技艺

八、传统医药(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Ⅸ-1 “油符”疗法技艺 66 Ⅸ-2 传统彝医药 67 Ⅸ-3 嘉州中医滋脾疗法 68 Ⅸ-4 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

Ⅸ-5 传统药浴疗法(新繁传统药浴)

Ⅸ-6 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

九、民俗(19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Ⅹ-1 抬阁(晏场高台)阿坝州阿坝县文化馆

阿坝州四川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攀枝花市米易县文化馆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凉山州喜德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

宜宾市益康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渝中烟工业公司 泸州市邓氏土特产品有限公司 四川阆中市华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

自贡市文化馆 内江市威宝食品有限公司

成都市饮食公司 成都市饮食公司 成都市饮食公司

泸州市泸县得胜仁和粬药厂

申报地区及单位 遂宁市传统医学研究所 凉山州西昌彝医药研究所

乐山市中医医院 八一骨科医院 成都市新都区文化馆 四川何氏骨科医院

申报地区及单位 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

四川省资中县丰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72 Ⅹ-2 73 Ⅹ-3 74 Ⅹ-5 75 Ⅹ-6 76 Ⅹ-7 77 Ⅹ-8 78 Ⅹ-9 79 Ⅹ-10 80 Ⅹ-11 81 Ⅹ-12 82 Ⅹ-13 83 Ⅹ-14 84 Ⅹ-15 85 Ⅹ-16 86 Ⅹ-17 87 Ⅹ-18 88 Ⅹ-19 89 Ⅹ-20 七里夺标民俗节 郪江镇城隍庙会 羌族婚俗

骀日节

“古尔果”(羌族转山会)

羌族成人冠礼 傈僳族婚礼 仡佬族送年节 苗族绷鼓仪式

彝族嘎库甘尔习俗

藏族服饰(尔苏藏族服饰)

苗族服饰 女子踩桥 祭孔礼仪

彝族维克达解习俗 人日游草堂

郫县望丛赛歌会 羌族服饰

雅安市芦山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

绵阳市三台县郪江镇人民政府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嘉绒文化研究会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攀枝花市盐边县文化馆 攀枝花市盐边县文化馆 攀枝花市盐边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宜宾市屏山县文化馆 乐山市犍为县文化馆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市郫县文化馆

阿坝州四川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共38项)

一、民间文学(1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Ⅰ-5 羌戈大战

二、传统音乐(5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Ⅱ-1 江河号子(嘉陵江船工号子)3 Ⅱ-11 阿惹妞 Ⅱ-18 四川洞经音乐(邛都洞经古乐)5 Ⅱ-1 薅秧歌(玄滩薅秧歌)6 Ⅱ-25 羌笛演奏技艺

三、传统舞蹈(7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Ⅲ-1 龙舞(盐亭梓江龙、泸县兆雅火龙、小金龙龙舞、李庄草龙)Ⅲ-2 灯舞(成都牛儿灯)9 Ⅲ-11 锅庄(草地锅庄)Ⅲ-9 羌族萨朗 11 Ⅲ-6 狮舞(向家班狮舞、元坝狮舞)12 Ⅲ-9 麒麟灯(荣县麒麟灯)13 Ⅲ-11 花灯(回族花灯舞)

四、传统戏剧(1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及单位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地区及单位

南充市蓬安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凉山州西昌市邛都洞经古乐艺术团泸州市泸县文化馆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绵阳市盐亭县文化馆

泸州市泸县兆雅镇综合文化站

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馆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社会事务服务

中心

成都市大邑县文化馆 阿坝州阿坝县文化馆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

乐山市市中区文化馆 广元市元坝区元坝镇生态与文化建

设服务中心

自贡市荣县文化馆 阿坝州松潘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地区及单位

Ⅳ-1 川剧(川北河川剧艺术、资阳河川剧艺术)

五、曲 艺(1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Ⅴ—3 竹琴(道琴)

六、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1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Ⅵ-6 羌族推杆

七、传统美术(2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Ⅶ-7 四川手工剪纸(西充剪纸)Ⅶ-12 竹编(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

八、传统手工技艺(16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Ⅷ-1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苏东坡酒传统酿造技艺、醉八仙酒酿制技艺、崇阳大曲传统酿造技艺)Ⅷ-2 自贡扎染工艺 21 Ⅷ-6 藏族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藏族毛纺织品编织技艺)22 Ⅷ-8 龚扇 23 Ⅷ-11 毛笔制作技艺(柄林毛笔制作技艺)Ⅷ—1腐乳酿造技艺(唐场豆腐乳制5 作技艺)25 Ⅷ—1醋传统酿造技艺(思坡醋传统7 酿造技艺、阆州醋传统手工酿造技艺、太源井晒醋酿制技艺)26 Ⅷ—2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傈僳族口8 弦制作技艺、竹制口弦制作技南充市川剧团 自贡市川剧团 内江市川剧团

申报地区及单位 眉山市彭山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阿坝州茂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地区及单位 南充市西充县文化馆 成都市郫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及单位

四川省三苏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泸州市千年酒业有限公司 成都市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自贡市天工艺术品有限公司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自贡市龚道勇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 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

成都市大邑县酿造厂

四川省阆中张飞牛肉有限公司 自贡市沿滩区文化馆

凉山州德昌县文化馆 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 四川省宜宾市思坡醋业有限责任公

司艺)Ⅷ-34 微刻(贾氏微刻)Ⅷ—3丝毯手工编织技艺

(手工打结5 丝毯编织技艺)29 Ⅷ—3四川绿茶制作技艺(蒙顶黄芽8 传统制作技艺、叙府龙芽传统制作技艺)Ⅷ—4醪糟酿造技艺(木门醪糟酿造9 工艺)31 Ⅷ—5酱油酿造技艺(“五比一”酱1 油酿造技艺)32 Ⅷ—1豆腐菜肴制作技艺

(陈麻婆豆4 腐制作技艺)33 Ⅷ-7 羌绣传统刺绣工艺 34 Ⅷ-24 木雕(汉源涂家木雕)

九、民 俗(4项)

序编号 项目名称 号

Ⅹ-15 彝族婚俗(彝族婚姻习俗)

Ⅹ-17 彝族服饰(呷咪服饰)

Ⅹ-22 还山鸡节(尔苏藏族还山鸡节)

Ⅹ-11 苗族踩山节(苗族花山节、古蔺踩山)

宜宾市兴文县文物管理所 南充市阆中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 雅安市名山县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

中心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 广元市旺苍县文化馆 泸州市合江县永兴诚酿造有限责任

公司 成都市饮食公司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绵阳市平武县文化馆 雅安市汉源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地区及单位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 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文化馆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馆 宜宾市兴文县民宗局 泸州市古蔺县民宗办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编 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3Ⅰ—34Ⅰ—45......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项目 (共28项,合并后为14项) 一、民间文学(3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 1 Ⅰ—5 2 Ⅰ—13 3 Ⅰ—14 序号 编号 4 Ⅲ—17 [......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歙 砚: 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是砚中的上乘珍品。唐代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而不衰。“石质坚韧、温润......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辅助材料制作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辅助材料制作要求省保护中心 朱林飞 大家好! 2009年8月17日至21日,我们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内政字〔2005〕301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字〔2005〕301号 【发布日期】2005-11-22 【生效日期】2005-11-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16]224号)要求,为切实履行非......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篇]

    莆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音乐(共计6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黄石惠洋十音 荔城区文化馆 2 Ⅰ—2鼓吹乐 仙游县度尾镇政府 3 Ⅰ—3仙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