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贷款扶持农民致富作用研究
信用贷款扶持农民致富作用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下降,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虽然各地信贷支农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贷支农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信贷支农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一个既急迫又现实的问题。而受小农意识和农业特点的影响,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户基本上享受不到金融安排带来的好处。实现农民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农民富则国家盛。本文从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小额信贷和政策机制出发,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缓慢的各种原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促进农民致富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信贷 非农收入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自从1985年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城镇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却逐步放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失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滞后,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农民收入日益成为我国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五年,并且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状态。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221元,城镇居民该项支出则为15160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将保持增加,但是增速将低于2012年。
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脆弱、落后、低效的严峻农业生产形势,再加上资金短缺、素质不高,农资涨价、市场发育不良、非涝即旱的气候,没有科学合理的耕种,没有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的保证,没有金融机构的宽松信贷支撑,农民自身没有能力发展生产,更谈不上致富。农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非农收入占的比例小,农民要致富,不能仅靠那一亩三分地。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利用信用贷款的扶持,结合实际,审时度势,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进行制度创新,把原理渗透到信贷支农工作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才能使信用贷款在扶持农民致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信贷支农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现状
1.正规金融
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大部分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很少发放农户信用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农信社(包括已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总资产达到14.9万亿元,各项存款达到11.5万亿元,贷款余额7.8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4%,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31.3%,其中农户贷款占整个金融机构的70%以上。
2.非正规金融
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 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规金融。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规金融比任何正规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规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规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近几年信贷支农成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农力度,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通过简化信贷手续,创新信贷产品,更新服务理念,有力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货币供求矛盾、拓宽信用社资金运用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结构等方面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应,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筑牢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三)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 20 世纪末开始,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从农村退出。目前, 除了农行在乡镇还留存一些网点以外, 其它三大行基本上将其业务范围完全收缩到城市,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三农”融资难的严重性。据调查,在“三农”资金需求中, 农村、农业方面的资金需求由于其贷款主体的集体性质较容易得到解决, 而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等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而且由于农民对资金需求特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矛盾, 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在“三农”中最为严重。信贷支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影响到农民致富的实效和可持续。
其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支农形式老旧,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资金有限,农民贷款难仍没根本解决。而非正规金融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发展受到限制;其二,支农贷款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主要是支农贷款的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匹配、贷款流转环节较多,而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业生产结构适应性、战略性调整难,也不受信贷机构垂青;其三,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虽然开始发展迅速,但政府干预、低利率、缺少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等,皆不利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生存和 持续发展;其四,农民收入单一。务农是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非农收入偏少,信息落后加上既无资本又无融资渠道从事农业深加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科技项目的投入,致富道路任重道远;其五,支农配套机制不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担保体系、农业保险和支农贷款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制约了信贷支农的更深入发展。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只有加大对支农信贷支持和投入,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有效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才能促使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上小康。
二、透析制约信贷支农发展的因素
(一)信贷机构剖析
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
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支援农业的作用有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吸收储蓄,而很少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而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70%以上的农户贷款由农村信用社提供,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2)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
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越来越少,农民的信贷需求不得不转而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根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于非正规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对于农民来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但是,我国政府一直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持怀疑甚至是反对态度。1997年亚洲 金融危机后,在维持金融秩序、打击非法融资活动的口号下,一度在农村民间融资中极度活跃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被管理当局勒令撤消和关闭,从而结束了中国民间金融的有组织状态。政府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压和限制,导致了“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制度性供给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出现局部断层或空白,农村资金需求难以满足。而农村金融组织结构调整滞后于农村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多元化的农村经济结构不对称,也不利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2.支农认识上存在“四重四轻”现象:
(1)重视对农户贷款的投放,轻视与“三农”有关的个体工商业、民营企业贷款的发放。信贷机构部分干部职工片面认为,支农就是发放农户贷款,而对一些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商贸等与农业有关的个体工商业、民营企业的资金有效需求明显缺乏热情,甚至不予支持,导致这些相关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利于信贷机构用好用足资金,提升服务层次;(2)重视农户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满足,轻视农户用于建房、教育、购置电器、婚嫁等消费类贷款的发放,客观上限制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农民新的消费观念,也与国家有关政策相背;(3)重视对富裕农民的支持,轻视对经济状况一般或贫困户的支持力度;(4)重视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轻视农户大额贷款的有效需求。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部分干部职工片面强调小额贷款安全性高,而对大额贷款则严格控制,加上一些信贷人员怕担责任,也不愿发放大额贷款,造成部分农户大额贷款有效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3.支农方式过于陈旧,业务品种过于单一
目前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贷款方式上仍旧是传统的担保贷款、抵(质)押贷款等,还有部分地区对信用贷款的发放仅局限于10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这就使得部分农户由于找担保难、而又没有抵押物可供抵押而只能对贷款望而却步。
4.在支农贷款投向上有一定盲目性
当前,各地方政府都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些新项目往往都没有经过慎密论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就凭某领导头脑一热、巴掌一拍就定下了,而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往往就是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成功了皆大欢喜,而一旦失败,则给 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回笼带来很大难度。
5.支农贷款发放的考核奖惩制度不够健全
(1)没有建立健全支农贷款发放、回收考核奖惩办法,多劳多得没有真正得到充分体现;(2)支农贷款责任界定不够明确,影响了基层信贷人员的放款积极性;(3)对由于主观上的原因给信用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信贷人员缺乏一套完整的责任追究制度,客观上纵容了一些信贷人员铤而走险发放违章、违纪甚至是违法贷款。
(二)农户剖析
在支农信贷上,如果我们只关注信贷的提供,关注由谁来提供信贷更好的话,那么我们就严重的忽视了农户这个支农信贷中的最基本单位,农户如果没有提出相应的信贷需求,我们设计的农贷制度再好,都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对农户进行剖析,不仅可以对国家支农政策有所帮助,还可以使农村金融机构更好的制定支农信贷策略,提供更出色的支农信贷服务,促进农民发家致富。
1.非农收入偏少
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务农收入,只有少部分是打工等非农收入,而发达国家中非农收入占的份额大的多。在这里不得不提费孝通和黄宗智的“小农命题”,即小农收入=家庭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黄宗智形象地将农户家庭收入比喻成人的双腿,而非农业收入则相当于拐杖。对小农来讲,家庭收入是全部收入的主体部分,而非农业收入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即只起到拐杖作用,此即为“拐杖逻辑”。由于家庭组织不能解雇剩余劳动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会分得越来越小,单位土地上所分布的劳动力就越来越多,产生了“过密化”。过密化与中国小农经济的生存内涵是相互映衬着的,过密化越是发展,非农收入的拐杖功能就越是加强。
改革以后,乡镇企业取得迅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口,黄宗智先生曾乐观地估计由此极有可能寻找到一条走出拐杖逻辑的路径。但是,后来乡镇企业的走入低谷甚至衰落则让黄宗智先生始料未及。事实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农民而言,他们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再高,也毕竟只是拐杖。
非农收入很少,收入仍主要来自传统农业,但出售的是廉价农产品原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依赖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方式来增加农民 收入是难以实现的。而且由于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种粮难于致富表现为现实。据农业信息办公室专题调查表明:97%的农民认为,单一靠种粮食来致富发家,是不可能的。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约占总量的80%,而我国只占10%~20%,他们产前、产后、产中的产值比例为2:1:7,我国恰恰相反,为7:1:2。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值的空间还很大,大多数乡镇企业还是应结合农业产业化,以农产品为原料,提高深加工水平,通过增加附加值来增加农民收入。
2.农民资金需求特点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矛盾
农民资金需求之所以难以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青睐和认可, 主要是农民信贷需求的特殊性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存在矛盾。(1)农民本身的资金少, 经营规模小。据调查, 目前85%以上农民的家当在 2-20 万元之间, 有少数特贫户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财产,而拥有上百万资产的农民很少。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获得商业性贷款所必需的抵押品和担保条件;(2)农民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 高度分散, 经营规模小, 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农民金融服务管理成本高, 赢利空间不大;(3)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周期长,受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大, 不符合商业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原则;(4)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交通通讯条件差, 信息传递不便, 农民文化知识落后,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农民金融服务工作中难以实施;(5)农民对单次信用资金的需求不仅额度小, 而且时间急、频率高。而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有规定的贷款程序, 有一定的办理时限, 难以满足农民的即时资金需求;(6)非生产性借贷问题。农民的小额借款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满足日常生活之需, 这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的生产性用途是相悖的。因此, 农村的小额生活融资, 如婚丧嫁娶、教育建房、疾病、临时的消费支出等不能从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 只能依赖农村民间融资特别是社区借贷、人情借贷来满足。也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很高, 商业性金融机构出于信贷交易成本和收益的考虑, 很难满足农民的这类资金需求。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分析
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虽然取得显著成效,适应了当前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1.地方政府干涉过多
农民脱贫与小额信贷不力的根本原因, 不在于政府部门的关注力度不够, 而恰恰在于干涉的太多。我国大多数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实质上从属于、或受制于地方政府, 这主要是指县级和市级的政府部门。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的参与主要是行政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干涉越多, 效果越差, 这几乎是条铁律。另一方面,对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小额信贷保护力度不够, 加上行业协会缺失, 其命运岌岌可危。
2.只贷不存, 信贷资源有限
为避免卷款潜逃事件发生, 保护存款人资产安全, 政府和监管机构规定小额贷款机构只贷不存, 不能吸收存款。这样, 导致小额信贷机构资金短缺, 业务规模受到限制, 不能适应农民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3.低利率制约小额信贷的发展
(1)低利率难以抵充小额信贷所需成本, 形成小额信贷在效益上已经十分有限;(2)在低利率的情况下, 借贷者和放贷者都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白送”的礼品, 可以不按期归还甚至不必归还, 从而导致了高违约;(3)在低利率下, 社会各阶层都会出来争夺这份资源, 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者手中, 也使借款者难以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和动力。
4.不合理的期限设置
现行农民小额信用贷款期限大多是1年、最长不超过 2 年。许多农产品生产周期都在一年左右, 一些附加值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周期更长,如养殖业需 1 年至 3 年时间, 农产品加工和储运业要 1年至 4 年左右才能见效, 显然 1 年的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 无法做到因地制宜。
5.社会环境不良
农村金融知识的欠缺常常使一些低收入人群为了尽快致富而卷入到一些非法或违规的金融活动之中, 使本来不多的收入遭受损失。也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 使一些低收入人群不知道怎样和金融机构打交道, 不知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金 融服务。有的农民将小额信用贷款与财政救济、扶贫款混为一谈, 农民还款意识差、还款能力弱, 给小额信贷业务的经营带来了较大风险。
(四)相关的政策机制不完善
首先是社会信用环境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严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各地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村信用体系。农村信用观念的相对淡薄和法律意识的欠缺,使得我国农村很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其次是社会担保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担保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农民和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通过大大降低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成本,从而对农民的信贷产生激励作用;再者是缺乏有效的处置抵押物的市场机制。农民要获得贷款,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和物品作担保或抵押。但是,根据现行规定,农民的土地是不可抵押的,农村的房子也不可以抵押。另外,农村有大量的乡镇企业占了很多地,但没办国家征用手续,就不能抵押农民可抵押品十分有限,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最后是抵押评估手续繁、环节多、费用高、时间长、有限期短,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
三、信贷扶农致富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完善正规金融体制
要进一步界定、分离出中国农业银行中的政策性业务,集中力量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中国农业银行,可以把支持的重点转移到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涉农企业上来,积极支持乡镇优质企业二次创业,做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交叉定位,同时继续代理部分政策性支农业务,国家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和补贴;(2)对于农业发展银行,可以继续发挥它的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政策,积极配合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现有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3)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快其改革,积极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的改革力度,实现农村信用社利率的市场化。加快其产权改革,按“农民入股,由入股社员管理,主要为入股农民服务”的要求,体现合作 制的特性,同时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因政策性因素形成的呆坏帐,国家可以为农信社的农业贷款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4)对于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国家调节资金流向,使邮政储蓄资金有效回流农村金融市场。人民银行应适度降低转存款利率,把邮政存款限制在盈亏平衡、略有盈利的水平,积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人民银行可以将转存款通过再贷款的形式,交由农业发展银行或农村信用社投入农村金融市场,做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2.逐步推进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合法化
确立非正式金融的合法身份是促进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从法律层面上正式承认非正式金融,允许非正式金融参与金融市场份额的分配,正确认识正规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使其经营活动从“地下”转到“地面”上来。另外,要扶持和促进非正式金融的发展,还应该降低其市场准入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使它真正能够在“公正、公平”的平台上与正规金融进行平等竞争。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的扶持和认可,绝非让其放任自流。政府在承认非正式金融合法身份的同时,应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明确公正、有效的竞争规则,使其在自我约束的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
(二)优化农贷投向,助调农业结构
农村金融机构要围绕党和政府兴农总体部署,进一步把握农业信贷投入方向,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以信贷资金为媒体,以经营效益为目的,继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革新金融产品,开拓农贷和农业市场,奋力助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一是支农贷款要突出优势和特色。农贷结构优劣取决投入选择,信贷支持的农业经济项目,要充分体现管理严谨,技术领先,竞争优势明显,具有市场效益,要能够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要能够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二是信贷员要不断调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新动态、新矛盾,以创新求激活、创新求质量、创新求效益、创新求发展的观点,认真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努力探索新时期信贷支农的新思路、新方法,确保信贷支农的效益性,实现“借贷、投资、发财”目标,否则会把好事做坏,会加重农民负担;三是支农贷款投放要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要时刻注意防范经济风险。对因政策变动、行业衰退、市场波动的农贷支持对象,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属于限制、淘汰范围的农业项目,支农信贷不得介入,已放款扶持的要设法收回贷款,果断退出,或者帮助调转经营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和支持规避风险,确保农贷投向与农业结构调节有机统一,效应互动,借贷两盈。
(三)与时俱进,创新支农信贷产品
1.提高认识,拓宽信贷业务领域
从当地农户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准农户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信贷支农的切入点,增加农户信贷有效投入,支持农户增收致富。(1)要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树立“大农业”概念,在满足农户资金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一些规模农产品加工、运输、流通、商贸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2)在满足农户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同时,要对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性贷款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农民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的过渡时期,在确保回收的前提下,积极发放农民消费性贷款;(3)在支持一部分先富起来农民的同时,也要对一些有致富欲望、有项目而暂时贫穷的农户进行支持,这不仅是农村信用社树立新形象的需要,更是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4)在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同时,也要对农户大额贷款的有效需求给予支持,特别是对一些先富起来农户,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既要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有效资金需求,解决部分农户大额“贷款难”问题。
2.加快创新,积极开发新的支农贷款品种
(1)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事实证明,农户联保贷款是一种非常好的贷款形式,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加大贷款投放、提高贷款质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深受农民朋友欢迎;(2)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不搞“一刀切”,解决农户办理贷款担保难、抵(质)押难问题;(3)大胆探索新的符合农村实际的贷款品种,加快业务创新,借助科技力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力争在贷款方式上有新突破;(4)通过开展集市服务、推行季节性跟踪服务、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发布提供农副产品销售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等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了支农服务水平。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支农贷款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支农贷款发放回收考核办法。对发放贷款数量大、效果好、回收率高的信贷人员要给予适当奖励,最大限度的调动信贷人员的放款积极性,由“要我放”向“我要放”转变;其次,建立责任贷款界定、追究制度。对新形成的农户不良贷款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由于天灾人祸、市场变化等非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责任人要从轻或不予处罚;而对由于信贷人员违章、违纪甚至是违法等主观因素造成支农贷款出现不良的要视违章违纪性质及造成损失的程度给予其经济、行政上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加大其违章违纪的成本。这样做不仅可以解除基层信贷人员的思想顾虑、消除“恐贷”“惜贷”思想,促进其大胆投放,而且可以减少新的违章违纪贷款的发生,提高支农贷款的质量。
(五)积极扶持非农收入项目的开发
1.发展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经济的目的就是剩余劳动力就业和输出,一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二能实现劳动效用最大化,在以增产使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时,发展劳务经济己成农民增收的必然途径。2012年农民收入比上年增加10%,主要是2.6亿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其中有16336万农民进城打工,总收入约45740亿元,人均27480元。如今金融危机造成大批农民工返乡的情况下,信贷机构应积极支持农民工创业,大力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促进就业。
2.要加大对特种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所谓特种经济,就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来的新经济,主要包括旅游农业、城镇亮点建设项目和高效加工农业等。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投向特种经济流通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和增值效率。在深化支农举措过程中,要从对特种经济支持角度来开发信贷空间,助推现代农业迈进,变品种质量为产业经济效益。要配合地方招商引资,借助支农信贷优势功能,大力支持农户和下岗工人投入农业开发。可以采用各种营销服务手段,争揽高效项目的信贷投放,进一步直接或间接支持开发农村高新技术项目。要规范信贷管理,在防范经营风险的同时,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向多元化产业延伸。要建立责任机制管理好农村改制企业贷款,进一步支持农村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益。要充分发挥货币职能,创新贷款管理手段,提高服务 质量,增加信贷助推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订单农业,要认真执行“三查”制度发放贷款,支持公司联农户基地,促“种、养、加”和“产、供、销”形成连销产业,引导和帮助农户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学会给农产品“包装”,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获取高附加值,完善特种经济品种结构,使农贷支农增收增效落到实处。
3.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民营经济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主体,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信贷营销服务,择优择重支持民营工业企业、民营农村产业、民营商业贸易,不断培育信用大户,实现金融经济优势互补。要着力完善信贷服务功能,强化资金流动管理,大力助推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多种成份经济增效。要在确保信贷手续完善、客户有足够还款能力的前提下,把信贷产业做大做强,对特色民营经济加大信贷市场份额,只要资金实力允许,符合产业政策规定,可以对农村工业园区建设投放贷款,可以对众多规模民营企业,通过信用筛选,给予提供信贷服务。信贷机构要开展信贷调研,发挥信贷优势功能,按照趋利避害原则,择优支持农村产品开发,为民营电讯、民营教育、民营化工、民营医疗、民营工商开放信贷“绿色通道”。要依托区域特产优势,开拓信贷市场,只要银企双边条件成熟,鼓励对一些高效民营企业追加贷款,促使挖掘农村资源经济和资源价值
(六)以农为本,加快发展农户小额信贷
1.按商业运作模式, 大力发展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模式单一, 主要为从属于政府的扶贫小额信贷机构, 不仅数量小, 而且资金使用效率低,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资金需求。因此, 在完善现有政策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前提下, 按照商业运作模式, 大力发展符合农民信贷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是解决当前农民融资难的最快捷、最有效方法。
2.改善融资环境
在广大的农村中拥有富裕资金的人并不少,他们也通过放高利贷的形式把资金借给那些需要资金的人,农村的小额信贷机构应该使这种信贷交易活动合法化,即以优惠利率吸收他们手中的富余资金,并贷给需要资金的人。正规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参股或批发贷款方式, 参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3.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促进小额信贷持续发展 一般说来,小额贷款的利率都要比商业贷款利率高十个百分点以上。而在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利率比一般银行的利率高不了多少,所以我们应该逐步放开小额信贷利率使之向市场利率靠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又可以把钱贷给真正需要资金的穷人而不是那些企图以低息获取资金的富人或其他人。
4.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方式
根据不同地区农户收入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资金规模等差别,农户贷款的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利率水平等指标的确定要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梯度性和差异性管理。
5.加强诚信教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为小额信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采用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核定信用户授信额度发放信用贷款证, 在授信期内根据授信额度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并定期对信用村进行复审的信用管理模式。规范的经济档案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按小额信用贷款和一般性贷款的制度区别,等级评定标准突出诚信原则;进一步完善信用村、乡(镇)的评级制度,促使农村信用体系框架的形成。
(七)建立政府担保体系,为农民提供融资担保
在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尽管我国已全面启动社会信用工程,但目前提供的融资数额远不能满足农村信贷的现实需要。我国可以仿效美、日的做法,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制度。可以建立合作制的担保机构,担保基金由政府、银行和地方农户共同提供。担保机构是一个合作制组织,主要向本地区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由于担保机构是地区性机构,并具有独立的经营权,所以能够发挥担保的信息和成本优势;同时,由于地方农户参与提供担保资金,所以这些农户都会共同监督接受贷款的农户。农户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可以起到“互保”、“联保”的作用,提高银行贷款的安全性;由财政出资并进行及时补偿,可保持基金的动态平衡;该基金通过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专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八)致富还需从哪些方面努力
1.加大信贷科技投入量
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而农业发达国家达到60%-8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30%-40%;转化成果普及率低,仅为30%-40%,也就是说很多成果转化后没有得到普及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应加大科技投入,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发展生态农业,供应无毒、无污染、高品质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2.走农业企业化道路,解决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不合理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组织制度的农地农户私有不能解决农民分散化经营所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益,更难抵御大市场带来的风险。探求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应该是农业企业化经营,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这样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可以缩小城乡差别,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农业企业化是由农户联合经营或委托经营过渡到合作经营,最终实现公司化经营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除土地流转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配合,还非常需要信用贷款的大力扶持。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多造成大量农田荒置,也为农业企业化经营创造了根本条件。
3.加大对农村医疗和教育的支持
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说,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排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也超出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准,导致民众削减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子女教育成了大多数农民心头的最大的痛。
为此,应加大信用贷款对医改和教育经费的支持,杜绝“因病致贫”和“因教致贫”的现象发生。
4.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积累,农民纯收入抵充负担后,没什么投资能力可言。大力改善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这就需要加强信用贷款对农村交通水利建设的支持,对有条件推广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 源的给予积极信贷支持,搞好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实现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5.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完全依靠“输血”而不“造血”,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农民问题时,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农民的教育工作,要教育农民学习新知识,炼就新本领,适应新形势。农民都是父业子承,在生产上多为行家里手,但在经营中多数是“门外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常为“种什么、怎么销”而发愁。由此可见,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就要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农民通过掌握和利用新技术增加收入。
6.支持开发农村“四荒”资源
农村“四荒”即荒山、荒丘、荒沟和荒滩。“四荒”资源得不到治理,造成水土流失,其资源就得不到开发与综合利用。“四荒” 资源就会成为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应列入与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而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四荒” 资源这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信贷支持大有作为。
当前,全国扩内需、保增长,共同抵御西方经济寒流,已是人人关注的焦点。而启动国内市场,关键在农村已形成共识。如何帮助占全国人口60%的农民兄弟走出困惑,走出低谷和阴影,快速摆脱第二波经济危机的负面冲击?大面积深度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包括荒山、荒丘、荒沟和荒滩),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大面积植树造林、创建农业生态发展公司上等级,走公司加农户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既是力促供需平衡的重要补充,更是非常时期启动农村市场,创造需求拉动消费的有效的途径,因此要积极扶持农村“四荒”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刘玮.“三农”--永恒的话题[M].聚焦三农,2008.[2] 关锐捷.中国农民增加收入问题初探[J].南方农村,2002.(5).[3] 吕世华.信贷支农问题研究[M].金融研究,2007.[4] 张 勇.孟加拉小额信贷模式的最新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3. [5] 许玉晓,王家传.论我国农业信贷制度构建:基于金融抑制理论的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6]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7.[7] 农村金融理论.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第二篇:农民致富(本站推荐)
工 作 总 结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去年9月,我来到宝泉岭农场分公司工作,近六个月以来,在分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的适应了工作。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 地认识到自己得不足之处:但通过自己得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自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得行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优良品德。
二:学习方面
坚持吧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及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并结合自己得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电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和电脑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工作能力。
三:工作方面
服从安排,认真负责,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局里工作中,全面、准备滴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机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向同事请教,尽快适应和熟悉新的工作。去年九月,来到农机推广中心工作。九月正式大田收获的月份。每天早上准时下地查看粮食和蔬菜的收获情况,并将收获回来的蔬菜同意装袋,放置到通风的地点存放。粮食收获回来到存储基地,统一晾晒和集中粮堆。在粮食和蔬菜都收获完成后,及时的调动机车进行秋整地,为来年的种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1月份,公司在粮食大丰收之时,农产品
第三篇: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开展远程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发挥站点作用的新途径。
一、建立学习培训机制,在制度促学上下功夫
在工作开展中,我们坚持在制度促学上下功夫,做到站点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进行,设备系统与制度建设同步验收,力争建设一个规范一个。统一为各站点制作了培训学习“三簿一册”,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了明确规定。为确保学习实效,在组织学习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对象年龄、文化程度、从业类型、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实行分类教学、按需培训,使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二、健全站点运行机制,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证终端站点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有效使用。二是明确管理责任。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实行责任管理,做好服务工作;明确村党支部的使用责任,要求他们监管好资产,维护好设备,选聘好管理人员,开展好日常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内容。认真抓好设备的安全管理、维护和使用三个环节,做到操作规范、维护经常、使用有 序。
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在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我们重视选配好站点工作人员,注意挑选那些政治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年富力强、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能人充实到站点工作岗位。一是抓培训。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的原则,把站点的工作骨干作为培训的重点。二是抓管理。建立站点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制订站点工作人员职责,以制度规范站点工作人员的行为,推行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动态管理。三是抓激励。对贡献突出、能力较强的站点工作人员,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优先吸收入党,并推上村组干部的岗位,使其干有想头,干有劲头。
四、健全典型推广机制,在引导示范上下功夫
先进典型作为一种导向,其辐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积极宣传推广那些在学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一是培养典型。有针对性地组织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党员群众,进行重点培训,从而更好地发展生产。二是发现典型。对于涌现出来的致富典型,各站点及时总结上报,并建立先进典型台帐。三是推广典型。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系统归纳和全面总结。有侧重地选择一批典型事迹制作成课件,下发各站点组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农民致富典型材料
农民致富典型材料
走进汇川区高坪镇的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红的花,绿的草,参差的树和修剪成形的乔木在近百亩的土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20余名技术人员和职工在苗圃里穿梭忙碌。近几年来,林园业主张成以其独特的经商理念与才干,在高坪镇镇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大力扶持下,在农民技术学校的帮助下,依靠科学技术这一强大武器,以市场为导向,成功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农村科技示范户。
张成出生在高坪镇镇新黔村,初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打工,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满腔热血的他回到家乡,他利用打工挣的钱建立了一个苗圃基地,凭着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准备大展宏图,造就一番事业。没想到几个月下来,苗圃基地满目沧桑,一片狼藉。这时候,村委会和农民技术学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总结经验,并得出结论:园林的搭配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建议他到农民技术学校参加培训。有了党委、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张成创办苗圃基地的信心更加坚定。从此以后,张成按时参加农民技术学校组织的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对不明白的知识点虚心请教或请培训教师上网查询,逐渐得积累种植技术。
终于,张成的苗圃基地有起色了。林木搭配合理,花卉分布均匀,再加上科学的管理,苗圃的花卉、林木成活率达98%以上,他把苗圃管理得红红火火。他还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经济作物,不断地扩大销路,腰包也渐渐地鼓了起来。到2008年,张成个人资产接近百万元,全家在遵义买房落户,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园林老板。
张成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而是不断的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然后制定了中长期建设规划,充分做到了科学规划决策,避免盲目上马。随后,他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协调下,与周边30余户农户签订了田土租用、共同开发的协议,完善了苗圃基地的开发形式与体制。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新黔村苗圃基地的美好明天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五篇:农民致富事迹材料
篇一: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赵安荣
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06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
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 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赵安荣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她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赵安荣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00元;村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赵安荣夫妇义务赡养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颐养天年。她资助的4名贫困学生,其中2人已大学毕业;村里的贫困人,也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窘境。咱是党员,就该切实为乡亲们做点事。赵安荣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
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下,丰河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每当提起赵安荣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她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篇二: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03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03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秋,到2005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05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 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5年至2006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篇三: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男,198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 县**乡***村人,一名看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花椒产业,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起示范带头作用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李**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
地上进行了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他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玉米。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他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李**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玉米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得到了丰收。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能手。与他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20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20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李**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李**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双垄全膜沟播地膜玉米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
同时,他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王大妈是个下肢残疾人,丈夫去世后,全家5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老李全家3个人,妻子是个聋哑人,生活不会计划,仅靠老李一人种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便义不容辞地把这2户贫困户包了下来进行帮富。他帮助这2户贫困户搞好双垄全膜沟播玉米种植,使他们做到粮食自给有余。
李**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劝说下,***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每当提起李**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