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针对社区老年文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社区;老年文化;问题;思考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今天,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搞好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知识、娱乐的功能,提高全民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文化的界定
老年文化的概念和界定世界每个国家都离不开文化,每个人也离不开文化。一句话,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当然老年人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文化——既“老年文化”,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呢?曾有这样的定义: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凡以社会、家庭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均属于老年文化。总之,老年文化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老年人在整个晚年生活过程中,同样有两种需求,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论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需求。老年文化生活是老年精神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老年文化生活是在老年文化的范畴之中。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生活”呢?一是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从事著书立传、文化娱乐、养生健身和学习新知识等活动;二是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文学艺术方面和生活知识方面。
二、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及配置
我社区位于汉江之滨,是全市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集中场所,为广大居民有个休闲的好去处,市里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娱乐休闲广场,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社区也积极配合,为老年人建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有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健身场地。老年文化设
施内配有棋牌、麻将、报刊、杂志、图书、音响,除上述配置外,还配有电视、VCD影碟机、电脑、乐器、服装、台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近年来,街道办加大了对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搞规划、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建设,体现了文化氛围浓,投资力度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为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服务,同时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形成单位主办,街道主建,社区居委会主管,居民参与的模式。
三、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情况
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支柱,一个社区的老年人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社区老年文化恰恰能使老人达到娱乐、健身、交往和联谊的目的。我社区老年文体组织大部分是在自发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小区的逐步建成,人们逐渐对社区有了新的认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显现出来,老人们聚在一起扭秧歌、打麻将、玩棋牌、跳交际舞、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群众自发的文体活动十分常见,但规模小、人数少、地点不固定。随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各级组织充分利用社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是在社区开展创建敬老先进居委会活动以来,街道办因势利导,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各类老年文化组织的成员增加了,队伍壮大了,目前,全社区老年活动有组织登记备案的活动队有十个以上,未备案自发定期活动的队伍有二十多个。其中老年艺术团4支,居所有老年文体组织之首,合唱队,舞蹈队,体育活动队,健身操队,武术队,戏曲演唱队,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剑)队,曲艺表演队,太平鼓队、气排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手工编织、手工制做、蹴球、健身球、养花、学英语等老年文体队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几千名老年人组成了各类老年文化活动团体。社区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组织的露天电影和夏日广场活动吸引了大批老年人,现在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外出旅游成为新的热点,社区组织的老年人逛京城和外出旅游参观,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从全区的情况看,外出游览、观光、登山已成为社区老年文化的一个热点。社区的老年人在参加市、街乡举办的文艺汇演、门球比赛、书画展、体育运动会等各项比赛活动时,积极排练,认真准备,有的还自己出钱购置服装、道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四、老年人中具有个性化的老年文化活动
社区中喜爱栽花、养草、喂鱼、养鸟、篆刻、根雕、集邮、收藏、书法、绘画、写作
等活动的老人,因各自家庭、性格、经历、经济、身体条件的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文化活动项目的选择、参与具有较大的差异,这部分老年人具有一技之长,并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得过好成绩,大多数是自娱自乐,在爱好中修身养性。
另外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年高体弱或兴趣爱好较少,闲暇生活基本上是以户内活动为主,这部分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读书报、听广播等独立性较强的活动。
五、影响社区老年文化生活的问题
(一)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
当代的老年人是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经过革命战争和祖国建设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一代人。他们具有生活简朴、耻于索取、志在奉献的精神,他们有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经历,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头脑中还存有封建社会的影子,尤其在单位曾负过责,任过职或大家庭的长者,还摆脱不了家长作风,以前在家中、在单位享有很高的权威,如今年老体衰,从岗位上、劳动中退下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为社区人,失去在单位或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地位,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固执、急噪、多疑、易怒及自怨自艾的老年心理特征日趋明显,一些老年人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存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他们受教育不够完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生事物吸收能力迟钝,难以放下架子将自己融入社区老年人之中,加之对社区文化认识不足,习惯并容易满足于简单、俗套的文体活动。所以无论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经济状况欠佳的,60%的老年人对社区精神文化需求是很低的,不太热心参与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我们与老人交谈时,当我们问及老人为什么没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时,除了组织和设施因素外,一些老年人的回答是:没有时间或没有意思。总之,反映出一部分老年人缺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各级干部对社区老年文化的指导、组织力度不够
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繁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整后,一部分年轻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做好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老年文化工作认知不足,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不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不够。一些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处于无序和
单调的状况。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强烈,调查中发现一些老人对因交通不便或身体欠佳不能参加老年大学而遗憾,有的老人反映社区缺少文化设施,有组织的老年文化活动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我们感到各级干部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指导、组织,老年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场地不足
由于条块分割使文化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紧张短缺,苦于无奈,缺少对有关社区资源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即使有的时候一些地方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但主要还是靠关系、靠感情,如有人事变动,资源共享随之动摇。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加之历史的原因,地区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少数社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简陋,特别是一些社区缺乏适合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座谈中一些老人和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社区缺少资金和可利用资源,老年文化活动设施不够,难于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
六、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组织及创意
(一)关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社区老年居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年龄、性别、个人爱好各不相同,造成生活习惯、社交圈子更是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老年文化的建设形式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注重参与性。所有老年文化活动都应考虑尽可能增加参与性,如果不符合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兴趣,参与的人少,关注的人少,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三)做到娱乐性、文化性和宣传价值并重。在文化建设的策划和组织上,只要做到健康、娱乐性强,并且和社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相符合,便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活动本身还要具有良好的宣传价值,才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达到宣传老年文化的目的。
(四)做到“传统化+创新化”。要根据具体环境、社会风尚和实际需求不断策划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以保持老年朋友对社区文化的期待和关注。
七、社区老年文化的培育途径
(一)培育敬老文化,选树宣传典型,发挥导向作用。社区要在“孝”文化的宣传培育上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美德。
同时,定期在小区中选树和宣传“银发风采”,使大众对老年文化从普遍认知到高度认同,从高度认同到自觉行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地给予支持和参与。
(二)丰富休闲文化,提高参与广度,发挥凝聚作用。首先要做到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健康的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娱乐活动。其次,要充分挖掘我国古代老年文化的精华,吸收国外先进的老年文化思想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富有内涵的活动,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此外,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警务区、医院、学校等资源,开办法律法规、健康养生、卫生保健、流行病防治等知识讲座等活动。
(三)广泛吸纳贤才,营造浓厚氛围,发挥辐射作用。社区要通过对老年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晚年生活的要求,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结合优秀的管理模式,制定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管理办法。同时,吸纳老年居民中优秀的文艺骨干,利用现有场所对老年居民的文化生活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规划和组织。通过充实老年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的群体意识,必然对推动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加强社区老年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长寿,在这一代老年人身上逐步得以实现。长寿社会的到来,显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科学发达,人民身体健康的昌明盛世。社区老年文化不能用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看待当代;因此,发展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学习政治和科学知识的要求,通过讲课、面授、电化教育等手段,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的需求,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各得其乐,使社区老年文化朝着“五自”方面发展,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道路发展。
(二)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现有的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掘社区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立老年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拨款购一点,企事业单位赠一点,发动个人捐一点。形成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政府注重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社区单位承担自己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图书馆、活动场地、排
练场、文化馆、体育馆等向社区免费开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三)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建立文化传播机制。老年人的需求中,文化教育需求和贡献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在社区内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文化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和老体育工作者等有一技之长老人的作用,动员他们组成社区老年文化宣传辅导站,通过培训文化骨干,组织和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促进老年文体队伍的发展。社区老年人文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中的有线广播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刊物、文化单位和社区中心的媒介作用,从小处做起,同时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的实现目标,建设中的社区老年文化就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就会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向前延伸。
(四)探索打破老年文化设施功能受到的桎梏新思路。各级政府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保持老年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设施建设和设备如何充分发挥为老年人服务并长期保持活力,如果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那么这些设施将会成为各级政府的包袱,就会发生由于一些同志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概念理解的偏颇及客观经济投入的现状,使一些可贵的资源成为摆设,经费来源成为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桎梏。
总之,我们的社区老年文化是一项新的工作,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实践和再学习。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其一是:一部分老年人表示对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感到没时间和没意思,反映出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其二是:一些老年人又提出基层组织文化活动少,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场地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我们认为:一方面与不同社区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文化氛围有关。也与老年人中知识层面、思想情趣等有较大的差异有关,这些是造成不同的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一致的原因。另外也说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仅是我们看到和想到的内容,有些东西还浮在表面,我们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有些内容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特别加以关注。
第二篇: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针对社区老年文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区;老年文化;问题;思考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的今天,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搞好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知识、娱乐的功能,提高全民觉悟和文化素质,对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文化的界定
老年文化的概念和界定世界每个国家都离不开文化,每个人也离不开文化。一句话,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当然老年人这个群体也有着自己的文化——既“老年文化”,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呢?曾有这样的定义: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凡以社会、家庭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均属于老年文化。总之,老年文化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老年人在整个晚年生活过程中,同样有两种需求,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论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需求。老年文化生活是老年精神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老年文化生活是在老年文化的范畴之中。那么,什么是“老年文化生活”呢?一是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从事著书立传、文化娱乐、养生健身和学习新知识等活动;二是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主要是文学艺术方面和生活知识方面。
二、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及配置
我社区位于汉江之滨,是全市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集中场所,为广大居民有个休闲的好去处,市里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娱乐休闲广场,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社区也积极配合,为老年人建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有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健身场地。老年文化设施内配有棋牌、麻将、报刊、杂志、图书、音响,除上述配置外,还配有电视、VCD影碟机、电脑、乐器、服装、台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近年来,街道办加大了对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搞规划、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建设,体现了文化氛围浓,投资力度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为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服务,同时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形成单位主办,街道主建,社区居委会主管,居民参与的模式。
三、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情况
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支柱,一个社区的老年人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社区老年文化恰恰能使老人达到娱乐、健身、交往和联谊的目的。我社区老年文体组织大部分是在自发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小区的逐步建成,人们逐渐对社区有了新的认知,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显现出来,老人们聚在一起扭秧歌、打麻将、玩棋牌、跳交际舞、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群众自发的文体活动十分常见,但规模小、人数少、地点不固定。随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各级组织充分利用社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是在社区开展创建敬老先进居委会活动以来,街道办因势利导,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各类老年文化组织的成员增加了,队伍壮大了,目前,全社区老年活动有组织登记备案的活动队有十个以上,未备案自发定期活动的队伍有二十多个。其中老年艺术团4支,居所有老年文体组织之首,合唱队,舞蹈队,体育活动队,健身操队,武术队,戏曲演唱队,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剑)队,曲艺表演队,太平鼓队、气排球队、门球队、腰鼓队、手工编织、手工制做、蹴球、健身球、养花、学英语等老年文体队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几千名老年人组成了各类老年文化活动团体。社区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组织的露天电影和夏日广场活动吸引了大批老年人,现在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外出旅游成为新的热点,社区组织的老年人逛京城和外出旅游参观,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从全区的情况看,外出游览、观光、登山已成为社区老年文化的一个热点。社区的老年人在参加市、街乡举办的文艺汇演、门球比赛、书画展、体育运动会等各项比赛活动时,积极排练,认真准备,有的还自己出钱购置服装、道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四、老年人中具有个性化的老年文化活动
社区中喜爱栽花、养草、喂鱼、养鸟、篆刻、根雕、集邮、收藏、书法、绘画、写作等活动的老人,因各自家庭、性格、经历、经济、身体条件的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文化活动项目的选择、参与具有较大的差异,这部分老年人具有一技之长,并在不同级别的竞赛中获得过好成绩,大多数是自娱自乐,在爱好中修身养性。
另外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年高体弱或兴趣爱好较少,闲暇生活基本上是以户内活动为主,这部分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读书报、听广播等独立性较强的活动。
五、影响社区老年文化生活的问题
(一)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
当代的老年人是一个带有时代特征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经过革命战争和祖国建设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一代人。他们具有生活简朴、耻于索取、志在奉献的精神,他们有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经历,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头脑中还存有封建社会的影子,尤其在单位曾负过责,任过职或大家庭的长者,还摆脱不了家长作风,以前在家中、在单位享有很高的权威,如今年老体衰,从岗位上、劳动中退下来,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为社区人,失去在单位或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地位,加之生理上的原因,固执、急噪、多疑、易怒及自怨自艾的老年心理特征日趋明显,一些老年人集体观念、组织观念淡薄,存有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他们受教育不够完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生事物吸收能力迟钝,难以放下架子将自己融入社区老年人之中,加之对社区文化认识不足,习惯并容易满足于简单、俗套的文体活动。所以无论是经济条件好的还是经济状况欠佳的,60%的老年人对社区精神文化需求是很低的,不太热心参与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我们与老人交谈时,当我们问及老人为什么没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时,除了组织和设施因素外,一些老年人的回答是:没有时间或没有意思。总之,反映出一部分老年人缺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各级干部对社区老年文化的指导、组织力度不够 目前,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繁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整后,一部分年轻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做好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老年文化工作认知不足,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不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不够。一些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处于无序和单调的状况。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强烈,调查中发现一些老人对因交通不便或身体欠佳不能参加老年大学而遗憾,有的老人反映社区缺少文化设施,有组织的老年文化活动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我们感到各级干部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指导、组织,老年文化活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场地不足
由于条块分割使文化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闲置浪费,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源紧张短缺,苦于无奈,缺少对有关社区资源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即使有的时候一些地方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但主要还是靠关系、靠感情,如有人事变动,资源共享随之动摇。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加之历史的原因,地区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少数社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简陋,特别是一些社区缺乏适合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座谈中一些老人和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社区缺少资金和可利用资源,老年文化活动设施不够,难于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
六、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组织及创意
(一)关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社区老年居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年龄、性别、个人爱好各不相同,造成生活习惯、社交圈子更是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老年文化的建设形式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注重参与性。所有老年文化活动都应考虑尽可能增加参与性,如果不符合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兴趣,参与的人少,关注的人少,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三)做到娱乐性、文化性和宣传价值并重。在文化建设的策划和组织上,只要做到健康、娱乐性强,并且和社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相符合,便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活动本身还要具有良好的宣传价值,才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达到宣传老年文化的目的。
(四)做到“传统化+创新化”。要根据具体环境、社会风尚和实际需求不断策划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以保持老年朋友对社区文化的期待和关注。
七、社区老年文化的培育途径
(一)培育敬老文化,选树宣传典型,发挥导向作用。社区要在“孝”文化的宣传培育上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美德。同时,定期在小区中选树和宣传“银发风采”,使大众对老年文化从普遍认知到高度认同,从高度认同到自觉行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地给予支持和参与。
(二)丰富休闲文化,提高参与广度,发挥凝聚作用。首先要做到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健康的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娱乐活动。其次,要充分挖掘我国古代老年文化的精华,吸收国外先进的老年文化思想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富有内涵的活动,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此外,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警务区、医院、学校等资源,开办法律法规、健康养生、卫生保健、流行病防治等知识讲座等活动。
(三)广泛吸纳贤才,营造浓厚氛围,发挥辐射作用。社区要通过对老年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晚年生活的要求,对文
化生活的需求,结合优秀的管理模式,制定本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管理办法。同时,吸纳老年居民中优秀的文艺骨干,利用现有场所对老年居民的文化生活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规划和组织。通过充实老年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世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的群体意识,必然对推动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加强社区老年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长寿,在这一代老年人身上逐步得以实现。长寿社会的到来,显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科学发达,人民身体健康的昌明盛世。社区老年文化不能用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看待当代;因此,发展老年学校、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学习政治和科学知识的要求,通过讲课、面授、电化教育等手段,满足老年人对社区文化的需求,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各得其乐,使社区老年文化朝着“五自”方面发展,自觉自愿积极参与、各显其能自由选择、认真负责自我组织、展示才华自我管理、提高质量自我服务的道路发展。
(二)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现有的老年文化活动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掘社区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建立老年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拨款购一点,企事业单位赠一点,发动个人捐一点。形成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政府注重宏观指导,提供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社区单位承担自己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图书馆、活动场地、排练场、文化馆、体育馆等向社区免费开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三)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建立文化传播机制。老年人的需求中,文化教育需求和贡献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在社区内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老年文化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文化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和老体育工作者等有一技之长老人的作用,动员他们组成社区老年文化宣传辅导站,通过培训文化骨干,组织和动员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促进老年文体队伍的发展。社区老年人文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中的有线广播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刊物、文化单位和社区中心的媒介作用,从小处做起,同时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的实现目标,建设中的社区老年文化就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就会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向前延伸。
(四)探索打破老年文化设施功能受到的桎梏新思路。各级政府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为老年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保持老年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设施建设和设备如何充分发挥为老年人服务并长期保持活力,如果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那么这些设施将会成为各级政府的包袱,就会发生由于一些同志对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概念理解的偏颇及客观经济投入的现状,使一些可贵的资源成为摆设,经费来源成为社区老年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的桎梏。
总之,我们的社区老年文化是一项新的工作,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实践和再学习。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其一是:一部分老年人表示对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感到没时间和没意思,反映出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足。其二是:一些老年人又提出基层组织文化活动少,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场地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我们认为:一方面与不
同社区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文化氛围有关。也与老年人中知识层面、思想情趣等有较大的差异有关,这些是造成不同的老年人对社区文化需求不一致的原因。另外也说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仅是我们看到和想到的内容,有些东西还浮在表面,我们还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有些内容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特别加以关注。
第三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牛潭河乡、乍埠回族乡、河溪水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5.4%,中专以下173人,占94.6%。
(二)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法保证。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FLG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包括烈军属)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和湘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二)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2003年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含民警)、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2002〕12号《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2002〕18号以及湘劳社发〔2003〕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5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
失,每个居委会抽调一名工作能力强、思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临时负责接管所在居委会财产和债权债务,并负责筹备新的社区居委领导班子。四个郊区村按居住位置并入社区,村民归社区管理,其债权债务属村民共同所有,不归并于社区居委,成立由民政局社团办管理的民间组织机构——— 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只负责村上债权债务的管理;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的产生由原有村民代表推举,也可以由原村干部留任。对退出现职及已退休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离任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原则上采取一次性补贴解决,即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人员2003年12月工资为标准,按工作年限,每年补贴一个月的工资,这样,平均每人大约是3000-5000元,桃花江镇合计总额8万至14万,由县财政一次性付清;二是采取每月补助部分生活费的方法,标准为每人每月120-150元,经费来源一部分由民政局从解决生活困难途径予以考虑,其余部分从财政拨给社区居委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我们建议采用前一个办法,因为新组建的社区在经费上也很困难,不能背老帐,长痛不如短痛。第二步,按照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的原则,以自然区域界线、社区构成要素、资源配置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划分依据,对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辖区作适当调整,以调整合并后的居委会辖区作为社区,称社区居委会,并使其具备一定的规模,一般管辖1000-3000户、5000-10000人居民。社区调整合并工作由桃花江镇提出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县民政局备案。桃花江镇初步拟定划分为8个社区,其中河东片划2个社区居委:宝塔街社区居委、团山社区居委,河西片划分为6个社区居委:太平街社区居委、保卫街社区居委、桃花路社区居委、邮电巷社区居委、花桥路社区居委、金凤社区居委。同时,公安部门做好户籍调整工作,规范街道、巷名、门牌号的统一,全面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并按一区一警的模式向每个社区居委下派干警,并由一名干警任兼职副主任。第二阶段:建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5月11日-5月30日)。一是建好社区党支部,选配好支部书记。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身体健康、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原则,选配好社区党支部书记,由桃花江镇党委考察、考核、任命,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二是搞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1、推选产生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居民议事决策机构,由社区居民代表(每个居民小组2-3名)、辖区单位代表(每个社区单位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住在本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代表人数以50人左右为宜,其中居民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二。
2、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主任1名、副主任3名(包括一名公安干警兼任的副主任)、委员1-3名组成,总计5-7人,每届任期3年。其组成人员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入围、民主选举”的原则,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人员来源分三个主要渠道:①从社会上招聘,要求中专以上文化,年龄男不超过35岁、女不超过30岁,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可适当放宽;②从现任居委成员中选用,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男不超过50岁、女不超过45岁,工作成绩、表现突出者可适当放宽;③从镇政府分流干部中选派,要求中专以上文化,男不超过40岁、女不超过35岁。其成员由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共同审定,由县民政局颁发当选证书。
3、调整居民小组,选好居民小组长,组建治保会、调解会、计生协会等下属组织。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工作,4月中旬召开全县社区服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社区建设工作。第三阶段: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扶持社区中介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开展社区服务单位认证(6月1日-9月30日)。同时,在8月份召开全县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推介好的典型。第四阶段:开展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并组织检查、评比、总结,表彰先进(10月1日-12月31日)。年底召开全县社区建设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和表彰先进,命名标准化社区、示范社区。
(三)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落实社区居委会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新社区划定后,新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按主任550元/月、副主任500元/月、委员450元/月,人员按1名主任、3名副主任(含公安部门派出的兼职副主任)、2名委员,仅工资一项就需2.94万元,办公经费每人2000元/年,就需1.2万元,合计4.14万元。其经费来源渠道有四条主要途径:
1、由县、镇两级财政拨给每个居委会的3000元工作经费按2003年底54个居委会核拨,总金额保证每个新社区居委4万元,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工作经费每年由民政和财政部门按54个居委会总数核拨到镇,由民政局按新社区所辖户数比例和社区规模统一测算后核拨到各社区居委会。
2、由负责联点扶建社区的县直部门和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实行社区共建,解决一部分经费来源。
3、民政局加大福利彩票发行额度,用福利资金扶助社区建好部分老年福利设施;体育部门利用体育彩票资金扶助社区建设体育设施;社区居委会通过为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有偿服务,以及社区服务实体和网点实行市场运作,增加经费来源。
4、各个部门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二是加大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新社区居委会要有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场地,其中包括具有接待、办公、档案室和统一警务标志的警务室,不少于50平方米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对这些硬件设施,应由新社区居委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县政府可采取以奖代扶的形式,对按时完成100平方米办公用房并
进行了布置的居委会奖励2万元,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县财政解决适当的社区建设启动经费。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型社会共同体,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确保社区能够始终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社区的特点,党风廉政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社区居委会担负着社区建设的重任,已经成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有些人认为,社区人少,范围小,既无钱,又无权,没有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机会,在社区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必要。但是,必须看到,现在的社区远不同于过去的居委会。现在的社区党员人数增加了,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对干部素质要求更高了,群众对社区的依靠、信任和认同感也在日益增大。而且,社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项目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增多,如为居民出具各类证明、低保申办、特困调查、社区财产的管理、征兵、就业等,社区的各项工作必须取信于民,廉洁文化必须更加广泛深入地影响社区干部和居民。因此,应当充分认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二是重视班子建设,提高社区干部的反腐保廉素质。社区党委(支部)是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核心,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社区党建的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措施,明确分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纪检、组织、监察、民政等部门要抓好对社区干部的短期培训,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培训内容。重视做好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干部活动,每年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时安排社区干部向居民述职,由社区居民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实行社区居民监督社区干部的制度,并将评议与政治荣誉和经济直接挂钩,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奖优罚劣。要主动关心社区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要一手抓从严治贪,一手抓从优留人。目前社区干部特别是主任中还有一部分同志不是中共党员,党组织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那些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以利于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政府还要从思想上和生活上爱护社区干部,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使社区干部能安心工作,用心工作,勤政为民,使他们珍惜和向往这份工作。
三是抓好“三公开”,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民主监督。推行社区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应聘请辖区内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和社区内的人大代表、社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收集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向社区居民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社区建设的政策规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抓好操作程序,公开公正办事。如低保审核、特困户确定、征兵入伍等都要坚持张榜公布,以利于群众监督,防止不良倾向发生。对财务管理,要定期公布经费收支情况,使经费收入合法,支出合理,保证经费不出问题。
四是广泛宣传廉政文化,浓厚社区廉政建设氛围。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群众参与,应围绕居民的文化需求、生活需要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把廉政建设与践行“八荣八耻”相结合。充分运用社区群众身边的正反典型事例,对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根据不同社会群众、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文化需求,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有益的廉政文化活动,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断拓展活动载体。利用社区文艺、健身等团队,建立廉政宣传队伍。采取多种文艺形式,讴歌清正廉洁,抨击腐败现象,弘扬正气。建立廉政教育基地。以社区党校为依托,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电教课堂,定期放映群众喜闻乐见的电教片和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建立廉政宣传平台。在社区制作廉政告示牌、廉政公益广告,开设廉政文化角、廉政之窗,设立廉政公开栏等,为廉政文化进社区创造多个平台。采取社区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宣讲会、廉政主题教育、结队扶贫思廉、读书思廉、廉政文娱活动等形式,在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社区文艺汇演”,唱廉政、颂廉政,为廉政文化的宣传提供宽广的舞台。选编一些优秀廉文、廉政小故事、廉政警句格言、典型案例等内容,向社区居民印发党风廉政教育参考资料。组织社区居民演唱“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社区居民自发创作的廉政歌曲、戏曲等,不断增强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
灯泡社区党支部:张志鹏
第五篇: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1〕1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建设,最近,由县委政研室、县民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桃花江镇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调研。
一、居委会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全县共有54个居委会,其中12个建制镇有51个居委会,3个单列乡(牛潭河乡、乍埠回族乡、河溪水乡)有3个居委会。居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83人,其中男66人,女117人;各建制镇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最小的39岁,居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0岁的建制镇就有9个;按学历结构分,大专以上10人,占5.4%,中专以下173人,占94.6%。
(二)办公设施和服务业情况 全县只有桃花江、修山、大栗港、马迹塘、武潭、石牛江、松木塘等7个建制镇的居委会有办公场所,马迹塘镇、石牛江镇的居委会有服务业用房;三堂街、源嘉桥、灰山港、牛潭河、乍埠等6个乡镇的居委会至今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更谈不上服务业用房;鸬鹚渡镇、河溪水乡的居委会实际上有名无实。全县54个居委会仅有3台电话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无从谈起,服务设施极为简陋,居委会的固定资产、服务业产值、年纯收入都是空白;经费来源仅有县、乡镇财政配套的3000元/年,人员工资无法保证。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居委会在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发挥基层纽带作用,做 好了一些基础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了基层。居委会以综治为中心,狠抓管理与落实,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处理有关问题,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近三年每年平均下降20%;教育辖地居民反对参与QQQ等邪教组织活动,作用明显。二是环卫工作有所改变。尤其是桃花江镇的14个居委会配合文明县城创建,整顿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大为改观,许多居委会被评为文明卫生先进单位。三是拥军优属、低保等工作完成出色。居委会每年节日上门慰问、救济困难户(包括烈军属)108户,并定期开展探访孤老户、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等活动;通过居委会发放低保3420人。
二、社区建设进展态势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和湘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配合,精心组织试点,对全县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社区建设工作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大会上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县委常委会议多次提到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并明确今年以县城城区为龙头,带动全县各建制镇的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县民政局三次组团赴辽宁、长沙等地学习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二)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2003年8月,县民政局在武潭镇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撤销原龙山路、琅琊路、板溪路三个居委会,合并成立了龙琊桥社区居委。该社区在参观赫山区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起步工作,核定了社区工作岗位编制,设有党支部书记一名、社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含民警)、委员2人,制订了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原各居委的资产已过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目前,新的社区领导班子筹资200多万元进行“潭山新村”的开发,第一期工程平整土地近80亩接近扫尾,第二期工程将采取“借鸡下蛋”的方法,拟建立2280平方米的集贸场、1680平方米的车站和128套商品房,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此外,拟筹建一个20余亩集办公楼、光荣院、敬老院、幼儿园、幼儿游乐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场所。这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管理一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开始起步。一是社区服务有所发展。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发〔2002〕12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湘发〔2002〕18号以及湘劳社发〔2003〕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起,广泛开展了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工作,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去年12月,该局以桃花江镇太平街居委会为试点,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5万元,建好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社区就业,去年以来,太平街居委50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该居委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已全面启动。二是居委卫生和文化发展来势趋好。通过落实居委卫生责任制和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居委文化事业正逐步繁荣,不少居委建立了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和一批室内室外健身设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治安明显加强。灰山港镇由镇政府牵头成立联防队,实行24小时巡防工程,已破获治安案件20多起,保证了辖区的平安。四是居委低保、优抚、救助、老龄、殡改、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三、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段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上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全县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社区建设整体氛围尚未形成。一是没有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工作步调不一致。目前,只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探索。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涵盖了城区基层基础工作的大部分内容,牵涉到党委、政府的30余个部门,要尽快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使上下左右步伐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宣传不够,没有形成共驻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社区建设不只是政府部
门的事,更不仅是居委会的事,它涉及到每个社区成员的利益,需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居民等一切力量的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但由于前段宣传不够,目前这种氛围没有形成,少数部门单位对社区建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或者感到漠然,社区意识不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政策法规滞后。我县尚未出台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桃花江镇党委、政府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工作也难于落实。
(二)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现有居委会的规模、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国企改革,“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全县将有16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9000多名离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归口管理;大量外来打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进入社区;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大部分需要由社区来承接;社区不仅需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担负着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介绍和指导,劳务输出,就业岗位开发以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委会的管理、服务、环境、文化、医疗、治安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等等,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有的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力不从心,从规模来看,全县现有的54个居委会中,户数在700户以下的39个,最小的不足100户,由于规模过小,各类生活要素只能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配置,造成了资源分割浪费;从设施和工作条件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居委会大部分没有办公场地,更谈不上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人员素质来看,居委会干部大都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符合今后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从经济条件来看,居委会工作要正常运转,一个居委会一年至少需要工作经费、事业经费、工资补贴和福利3.5万元,而因为企业改制等原因,居委办企业等经济来源已经枯竭,每个居委会仅靠上级拨款,缺口很大;从管理方式来看,居委会客观上成了政府的派生机构,不适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用群众的话讲:居委会是“镇政府的腿(自治程度很低),忙自己的嘴(为自己的工资福利忙创收)”。二是责、权、利不统一,现行居委会管理体制不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城镇管理体制是条条为主,如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卫生管理等工作,人、财、物、事权集中在县直部门,居委会有责无权,正如群众所讲:“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另一方面,目前现状是县直部门给居委会下达各项任务,指挥、考核居委会,而不是由居委会监督部门做好工作,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三)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居委会由于拆除违章建筑、取消街委城管收费等原因,经济来源减少,大部分居委会自身无财力建设服务设施、发展居委事业。虽然县、镇财政克服困难每年投入每个居委会3000元,但其中包括工资和办公经费等, 数量很少。
(四)居委会干部有后顾之忧。桃花江镇14个居委会现有28名居委会干部,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一名也有50岁,其余都是在6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进入新社区领导班子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有的在居委会工作30多年,最少的也有10多年,又未能加入社保,既不是国家干部,又不是事业编制,现在要她们不干,没有解决后顾之忧,这又是一部分不稳定的因素。
四、加快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启动社区建设,且上半年要完成桃花江镇社区合并调整,健全社区组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