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0: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

第一篇: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

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

第一节 财务舞弊的概念、现状、特征及危害

一、财务舞弊的概念

美国“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77年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

公司或企业故意错报和遗漏重大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同时AICPA在其《审计准则公告第82号》(SAS No.82)中再次提及财务报告舞弊,并将它界定为财务报告中的故意错报或遗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对财务报告舞弊作了恰当的描述,将舞弊的客体定义为财务报表,区分了错误和舞弊的概念,提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为此,我们可以将财务舞弊定义为:

企业管理层在编制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违背会计准则或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故意采用各种欺骗方式和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人为操纵,有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项,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不实陈述的行为。

二、财务舞弊的现状

1.成本低、案值大、收益高、监管弱、暴露难、处罚轻;

2.涉及面越来越广,隐蔽性越来越强,技术性越来越高,影响性越来越深,危害性越来越大; 3.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 4.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防范和打击的“天敌”。

三、财务舞弊的特征

1.行为的欺骗性,区别于无意识造成的会计错误; 2.行为的违法性,区别于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

3.行为的复杂性,区别于未经人为故意混淆、模糊、迷惑的正常、清晰的会计处理和调账; 4.行为的隐蔽性,区别于未经人为故意掩饰、遮蔽、隐藏的常规、明晰的会计处理和调账; 5.结果的危害性,区别于合法会计信息对社会各方面的有益和无害。

四、财务舞弊的危害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危害性大

虚假财务报表都是报表编制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违反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以至于影响到依赖于会计信息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决策及经济活动,所以,会计舞弊不仅严重违法,而且还具有严重和广泛的社会危害性。

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虚假会计信息会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严重削弱甚至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弱化了政府各项改革政策及措施的推行、落实及成效,将会严重影响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个基础。

3.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必然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投资者就会因此上当受骗,从而损害信息使用者及投资者的利益,并很可能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的生存。

4.严重破坏会计队伍形象,损害会计职业道德

凡是实施会计舞弊的有关当事人,都是将会计职业道德置之脑后,都是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骗取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非法侵占、挪用或挥霍企业资产,或将单位账面上已作记录的财产或应作记录但未作记录的财产转作账外处理,或将本单位财产以捐赠、低价转让、无偿租用、借用等方式转出、挪用,以获得个人利益,或是虚增与个人利益挂钩的经营业绩,或是为了本单位偷逃国家税款,其最终目的无外乎为本单位或个人谋求各种不正当利益。

5.滋生腐败甚至犯罪,损害社会风气

由于财务舞弊往往都是为了单位或个人牟利,特别是一些大权在握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相关人员,更是容易为牟利而实施舞弊,从而容易滋生腐败甚至犯罪。由于这些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风气有很大的表率和引领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带动甚至破坏整个社会的风气。

第二节 财务舞弊的类型及形式

一、无根据的舞弊与有“根据”的舞弊 1.无根据的舞弊

无根据的舞弊就是人为编造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及数据来源,仅是根据所报送财务报表的对象的需要或所使用财务报表目的的不同,按照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直接编造或篡改企业自认为较为完美的虚假财务报表。

常见有以下四种无根据的舞弊情形:(1)直接编造虚假资产负债表(2)直接编造虚假利润表(或损益表)(3)直接编造虚假现金流量表

(4)直接编造相关部门或单位需要的有关单项会计报表 2.有“根据”的舞弊

有“根据”的舞弊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表面上依据了一定的“事实”或“规定”,但企业往往根据对自身是否有利的需要,故意篡改、歪曲了事实情况,或故意夸大、缩小了相关数据,或在此基础上虚拟了部分事实,或故意片面、歪曲了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

常见的有如下十四种问题:

(1)调整收入确认方法,从而虚增或虚减利润,常见有两类问题:

一是根据对收入和利润的需求情况随时任意调整收入的确认方法,如在需要收入或利润时,放宽对收入的确认政策,而在不需要时则可能作相反的处理,达到调节收入和利润高低的目的; 二是根据自身对收入高低的需要故意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一方面对未能符合确认条件的收入提前确认或不确当确认;另一方面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不及时确认,拖延确认时间。主要有四种情形:

①提前确认尚未销售商品的收入;

②提前确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商品销售收入; ③凭空虚计销售收入;

④故意不确认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收入。

(2)调整存货计价方法,从而虚增或虚减资产、费用及利润,常见三种情形: ①故意曲解、错误使用会计准则或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核算存货成本; ②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意改变确定的核算方法; ③对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不履行规定的程序和手续。

(3)调整折旧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节利润。一些企业往往根据对利润的需要,任意调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资产和利润,常见问题有:

①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或反过来操作; ②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或反过来操作; ③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或反过来操作; ④由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将高额债务甩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或反过来操作。(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资产、利润和税负,常见问题有: ①关联购销舞弊,常见关联方购销业务的三种形式: 一是,利用控股和非控股子公司虚增销售、利润; 二是,利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调节销售;

三是,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②受托经营舞弊; ③资金往来舞弊; ④费用分担舞弊;

⑤利用转让、置换和出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舞弊,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是,企业将不良资产和等额债务剥离给母公司,以降低财务费用及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

二是,将不良资产转让给母公司,尽管实际上不良资产的价值十分有限,但通过转让却会卖得意想不到的价钱,企业往往可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

三是,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企业客户,或与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置换。(6)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利润或消除潜亏。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各种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人为因素很多,如资产管理者的动机、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等都可能对资产评估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资产评估的结果往往不是资产评估师真正的评估结果,而是委托评估的单位与公司主管部门、证券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甚至商业银行自身等利益集团根据需要不断谈判、协商和权衡的结果。(7)利用虚拟资产长期挂账调节资产和利润。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不予处理。所以,虚拟资产实际上是介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一个概念,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虽属于资产,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由于这些资产大多数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实际上大多数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常见的虚拟资产有:

①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包括3年以上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②待摊费用,即企业已经支付但需在未来1年内摊销的费用; ③长期待摊费用(包括递延资产);

④待处理财产损失,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谓待处理损失实际上是损失已经发生,但往往因为损失原因仍在调查中,或是已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核销处理,但仍在等待批准的过程中而仍暂列在资产中。(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凡是在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等,应当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而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则应该计入当期损益。但有些企业在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仍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的上述规定,虚增了利润。(9)利用股权投资方法调节资产和利润。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应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以及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但是,在日常会计处理实务中,一些企业往往是根据对自己是否有利的需要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对外投资核算。

(10)利用虚假发票调节资产、利润及税负。

利用虚假发票调节资产、利润和税负的方法一般都与企业内控不严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密切相关,特别是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问题往往很严重,企业为了降低税负和盈利常常采用假发票报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不仅会无视内部控制,而且发票报销后的资金往往都会在账外循环(核算),金额小的最起码形成企业的小金库,金额大的其资金规模往往不亚于对税务部门报送的大账上的资金规模。

虚假报销的发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都会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逻辑性、规律性等方面或多或少露出狐狸尾巴,所以,不管是企业内部负责审核的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还是负责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类检查人员,都可以并应该从这“五性”找出假发票的破绽,关键是检查人员不仅要在检查发票时认真负责,而且还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同时还必须持有合理、必要的职业怀疑,并在对发票及所载经济内容从“五性”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后,一般都能够发现虚假的问题。

(11)虚构交易或经济业务调节收入和利润。很多企业都会为了各自的目的通过虚构交易或经济业务调节收入和利润,如为了业绩好看,为了扭亏为盈,为了炒作自己的股票,国有企业为了完成上级对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指标等,往往会采取虚构交易或相关经济业务的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最终达到虚增销售收入和盈利的目的。最常见的就是与关联方虚构交易业务。

(12)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调节资产、利润或虚增资本。

其他应收款账户的借方往往被企业用来虚增资产、利润及虚增资本,如将虚拟的利润及虚假投入或投入后又抽逃的资本金长期挂在其他应收款借方。而其他应付款的贷方则往往被企业用来隐瞒资产和利润,如企业将要隐藏的各类资产、各种来源的利润等长期挂其他应付款贷方,待一定时期条件成熟后再将隐藏的资产或利润转移出去,或者根据需要转到账面上。

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讲,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已经成为一些企业隐匿资产、利润等问题的防空洞。检查人员对企业这两个账户长期挂账的内容一定要追踪到原始处理的会计凭证,看其当时挂账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真实性,实际上,只要追查到原始处理,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也能够发现问题的真实情况,从而揭示企业舞弊的本质。(13)各类利用隐瞒收入、资产,虚增成本、费用的税务舞弊。

大多数企业的偷税舞弊都与隐瞒收入、资产、利润及虚增成本、费用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似乎是层出不穷,永无止境,案例也是数不胜数,而且作案的手段要么简单得几乎是明目张胆,要么是复杂得千丝万缕,一些复杂的偷税案例让审计或税务检查人员总是理不清。

对此类舞弊的检查和分析方法可以有:

①了解企业的生产知识、设备生产能力、员工人数、仓库容积和生产实积等情况; ②了解与税收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 ③了解与会计核算有关的情况; ④了解决定并影响税收收入的内部控制。(14)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必须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是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或是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由于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会计政策更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这一特征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应用指南第一条明确规定: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本准则的规定处理。”

但是,在一些企业,今年这种会计政策对企业有利,就采用这种会计政策,明年那种会计政策对企业有利,就采用那种会计政策。在日常会计处理实务中,企业运用会计政策变更来粉饰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①折旧政策的变更 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改变 ③会计报表合并政策的改变 ④会计估计的变更

二、错误型错报与舞弊型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十条规定: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

当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时,错报还包括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三条规定: “财务报表的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所致。舞弊和错误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

由此可见,错报分为两类,错误型错报与舞弊型错报。故意的错报是人为造成的,这就是舞弊。非故意的错报没有主观故意,仅是无意识的错误。但不管哪种错报,审计或检查人员需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由于舞弊者可能通过精心策划来掩盖其舞弊行为,所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及风险,通常大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及风险。尤其是在不同管理或控制岗位人员串谋的情况下,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更难发现,风险、影响及危害会更大。

二是,由于管理层往往能够而且很容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如直接或间接地操纵会计记录并编报虚假财务信息,所以,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及风险,通常大于员工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风险及危害。

三、财务数据舞弊与非财务数据舞弊 1.与财务报表密切相关的两大关键概念:(1)列报(或列示)

是指交易和事项在各财务报表中的列示和报告,其作用是反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的“财务数据”信息,这方面出现的舞弊,我们称之为“财务数据舞弊”。(2)披露

是对各报表项目列示数据信息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其作用是对财务报表除数据信息之外给予必要的文字解释或说明,即是“非财务数据”信息或称之为文字信息,这方面出现的舞弊,我们称之为“非财务数据舞弊”。

2.财务数据舞弊与非财务数据舞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第二十四条规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与相关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 这里的“总体列报”是指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财务数据,而“相关披露”则是指财务报表附注上的文字信息。

由此可见,舞弊包括两种类型,即“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

财务数据舞弊一般属于“总体列报”的范畴,非财务数据舞弊一般属于“相关披露”的范畴,但财务数据舞弊与非财务数据舞弊不是互不相关,两种之间有着必然的对应、勾稽和逻辑关系,且相互影响。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日常检查财务舞弊的实务当中,大多数检查人员往往只考虑或偏重于检查财务数据舞弊,认为对这方面的检查发现问题较快,发现问题的数量也很多,比较直观,容易定性,但不知道这是在捡芝麻丢西瓜,是错误的,所以,今后我们的检查范围一定要全面。

3.非财务数据舞弊

非财务数据舞弊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涉及职业敏感、职业悟性、职业经验和职业判断。再由于舞弊的手段往往较为隐蔽,所以,这种舞弊不仅难以发现和识别,而且就是发现了也往往难以判断和定性。但日常检查实务中,很多人不重视对这方面舞弊问题的检查。反过来,很多企业却很重视利用非财务数据舞弊,认识到这种舞弊的“好处”,变得越来越重视利用这种舞弊。例如,很多企业会故意利用对会计政策的错误选择或任意变更的方法实施舞弊等。

事实上,凡是涉及到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问题,往往都容易存在此类舞弊。常见非财务数据舞弊主要有如下九种:

(1)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使收入、利润虚增或虚减;(2)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成本;

(3)调整折旧计提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6)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7)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9)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等。

四、舞弊的八大要素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企业报送或提供财务报表:如申报纳税、对外筹资、吸收投资、参与竞标、信息统计、股东分红、资质申报、评等定级等等,但是,在这些需要报送或提供财务报表的情形中,财务报表常常是决定企业需求成败或对企业自身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往往会根据所报送对象和报送目的的不同,根据对财务报表要求的重点内容及对各报表项目指标、比例等的要求不同报送不同的财务报表。

事实上,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往往很少能够满足各部门对其高标准财务业绩、指标或比率的要求,如因向银行贷款需要提供的会计报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提供的会计报表,主管部门给出的各类业绩考核指标等,为了达到上述各类目的,迫使企业产生需要修改、粉饰甚至无根据编造财务报表的动机,并由动机产生必须实施财务舞弊的压力,再由压力产生实施财务舞弊的方法,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一共涉及到八大要素。

舞弊的八大要素分析: 1.舞弊的目的:争名夺利; 2.舞弊的动机:各怀鬼胎; 3.舞弊的基础:因地制宜; 4.舞弊的形式:五花八门; 5.舞弊的方法:不择手段; 6.舞弊的过程:错综复杂; 7.舞弊的审计:费尽心机; 8.舞弊的结果:得不偿失。

五、不同目标产生的不同方法并决定着不同性质的舞弊 1.五大决定关系(1)目的决定动机;(2)动机决定方法;(3)方法决定过程;(4)过程决定结果;(5)结果决定性质。2.五大类型账目

(1)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费;(2)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诱骗银行贷款;(3)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忽悠财政补贴;(4)对上级的报表是盈账,以骗取奖励荣誉;(5)对老板的报表是实账,以满足摸清家底。

六、财务舞弊的形式

从日常财务舞弊的现状来看,不管是为了同一个舞弊目的还是为了不同的舞弊目的,企业往往都会采用方法各异的舞弊手段,即都会“因事制宜”,可以说,只要能够达到舞弊目的,企业常常会不择手段,在舞弊的方法上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由此导致舞弊形式五花八门。

但归根结底,其舞弊的方法无外乎以下八种形式: 1.根据需要直接编造虚假财务报表; 2.调表不调账; 3.既调表也调账; 4.调表、调账也制证; 5.直接从原始凭证开始做假; 6.从经济合同和原始凭证开始做假;

7.隐瞒应该入账的各类收入、资产、成本及费用等; 8.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

第三节 虚假财务报表难以发现或暴露的原因

一、检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检查目标各不相同 在我国,需要通过检查或审计来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舞弊的部门主要是财政、税务、审计、证券、金融、司法、纪检及从事社会会计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等,但这些部门的相关检查人员对财务、会计知识的理解,对检查方法和经验的掌握往往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各部门对财务舞弊检查的目的或要求不同,决定了他们检查的侧重点、方式方法及技术要求等往往不一样。

从日常检查财务舞弊的实际情况来看,因各部门对财务舞弊检查的目的、要求和范围不同,不仅使得检查人员的检查实践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影响了检查人员检查水平和检查能力的发挥和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影响到对财务舞弊检查的效率和结果。

再由于各部门相关检查人员对财务、会计知识的理解,对检查方法和经验的掌握高低差异往往很大,从最高层顶级的查账专家,到中间的查账能手,再到最基层可能会计分录都写不出来,甚至账理都不精通的检查人员,总之是什么层次的检查人员都有,而且一半以上检查人员的水平不是很高,能力不是很强,检查经验不是很丰富,这就严重影响并束缚了对财务舞弊问题的检查和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了检查的结果和成效。

二、检查人员未能全面掌握必要的检查方法和实践经验

除了检查人员的检查能力参差不齐外,还有一大问题就是检查人员未能全面掌握必要的检查方法和实践经验。常见有五大误区:

一是很多检查人员往往是一到企业打开账簿就查,不懂得了解被检查企业与检查目的及内容相关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仅是接触企业的财会人员,而且很多检查人员还振振有词地认为其他部门的人不懂财务上的情况,没有必要向这些不懂情况的人了解和询问,免得浪费时间;

三是仅是围绕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检查,似乎企业的问题全部在会计资料中都有记录和反映,很多检查人员认为只有通过对会计资料的检查才能发现问题,不知道企业很可能有账外账;

四是对被检查单位因舞弊而留下的一些迹象、破绽、矛盾或不符合逻辑的问题不留心、不重视,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和职业敏感,不能有效跟踪追击,或追踪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不足,分析和深挖问题的能力不强,容易被被检查单位迷惑、忽悠而放弃追踪;

五是对发现问题后的取证不足或不会取证,所取的证据往往不充分、不适当,或不会抓住主要证据,或对证据不能举一反三,或不能形成完整和应有的证据链。

有经验的检查人员检查企业的财务或纳税情况时,往往总是先了解企业与生产经营、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及税收缴纳等方面相关的行业状况,企业的目标计划、重大决策、经营状况等内容,在掌握企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后,再打开账簿进行检查,这样看似花了很多时间没有直接检查账簿,但实际上这样不仅容易理解和看懂账簿记载的经济内容,而且更容易发现账簿记录与记录之间,及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符或相互矛盾的问题。

事实上,在日常实务中,真正的大问题往往都不是直接从账面上发现的,而是先通过实施对账外各方面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情况的观察、了解、询问、测试等检查程序,在形成一定的总体印象并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情况后,再从对账面记载情况的深入检查、对比、分析后,才容易更快、更多、更好地发现账内、账外两方面相互矛盾的问题,才能产生更多的疑惑,在得到必要的启发后,再跟踪追击才能发现并查证问题。此所谓功夫在账外。

三、检查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获取有关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由此可见,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态度实际上属于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明确规定的要求。然而,从表面上看,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态度属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态度问题,但实际上,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态度还包含了注册会计师应该具有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和审计方法范畴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财务舞弊审计,更是需要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态度。

1.如何理解职业谨慎

(1)职业谨慎是对检查工作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轻重之分;

(2)检查前要审慎筹划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能马虎;

(3)不仅要通过对被检查对象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对被检查单位可能潜在的舞弊迹象有清醒和充分的初步认识,而且还要针对可能潜在的舞弊风险认真思考并计划实施必要的检查方法和程序,直至检查工作结束。

2.如何理解职业怀疑

(1)职业怀疑是对检查工作的认识、态度和方法,检查人员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时刻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这种保持必须贯穿整个检查过程的始终,直至检查工作结束。

(2)凡是可能存在舞弊风险的领域,检查人员都必须保持合理、必要的职业怀疑,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发现在任何领域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所以,职业怀疑既是全程的,也是全方位的。

四、老好人、得过且过思想,没有独立性、不讲职业道德

在对财务舞弊进行检查的问题上,往往总有一些检查人员有老好人或得过且过思想,而还有一些人则不讲职业道德、丧失会计独立性甚至故意违反会计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

二是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丧失会计独立性;

三是无原则放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甚至为被检查对象掩盖问题弄虚作假出谋划策。

五、蓄意预谋、串通舞弊、制造假象、设置障碍等精心策划

在企业实施的各类财务舞弊中,很多企业的财务舞弊往往或多或少都经过了蓄意预谋、串通舞弊、制造假象、设置障碍等精心策划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企业对财务舞弊往往都实施了有目的、有组织、有预谋、有手段、有配合、有掩饰等行为。而且在接受检查时,很多单位往往还会继续设置障碍,如回避、隐瞒或不如实回答问题,不提供、不及时提供证据等。

上述情况不仅使得最终形成的财务报表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蒙蔽性、误导性,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检查的难度,使得财务舞弊更加难以发现、证据更难获取,如常常使得检查人员花费了很多时间、很大精力、很多人力往往也难以发现,或即使发现了也往往是艰难曲折、费尽周折,检查成本大大增加。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个部门的检查人员,都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对财务舞弊问题的检查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而且还要在检查过程中时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敏感,对一些表面看似合理,但有异常迹象暴露的问题,一定要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一定程度上要有“疑神疑鬼”的精神,以保证并服务于对发现财务舞弊问题的需要。

事实上,由于企业实施财务舞弊的成本本来就很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舞弊问题的发生,如果检查后再不予以揭发和处罚,从本质上讲,这就是对舞弊的纵容,是不应该的。所以,加大对舞弊问题的处理处罚,特别是要根据舞弊手段的恶力程度给予实施舞弊的企业和相关人员相应程度的处理处罚,不仅是对实施财务舞弊者最好的告诫和处罚,而且也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弘扬社会正气,坚持公平公正的需要。

第四节 检查财务舞弊常用的基本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掌握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每张会计报表都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中的收入减成本费用等于利润,现金流量表中流入的现金减去流出的现金,等于余下的现金。这些关系都较为简单,企业即使实施舞弊行为,一般也都会把单个会计表格的逻辑关系搞平衡。但是企业往往很难顾及到表与表之间逻辑关系的对应或平衡,所以,如果我们抓住这方面的逻辑关系深入检查,就很容易发现问题。

各会计报表之间主要的逻辑关系有: 1.资产负债表同损益表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是一个期间报表,期间的前后两个不同时点之间就是一段时期,这两个时点的上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就应该等于这段时期内未分配利润的增加额。

2.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

由于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所以,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应该保持合理的勾稽关系,即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相等的,但实务中由于对现金流量表计算的复杂性,实际上真正能够相等的情况很少。

3.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分配表之间的关系

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实际”栏应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应该相等。注意: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同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实际”栏的数额,同时还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不过利润分配表仅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的未分配利润应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与期末数有对应关系。

4.其他常见的逻辑关系

(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再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生产能力和能源消耗的支撑。(2)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二、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信息

1.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各项财务数据、指标及与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对贷款中的重要指标起到决定性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余额、发生额、比例或信息等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和收集工作,重要的情况要直接记忆大脑;

2.从各财务报表中主表与主表、主表与附表,前期与后期及财务报表附注(注意:前后期的附注)等之间有勾稽关系的数据、有逻辑关系的信息等实施对比分析和复核检查,看有没有数据上的差异或信息上相互矛盾的内容。

3.了解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销售费用四大费用在本年度及前两年度的变化趋势及具体变化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计算分析四大费用中主要费用项目发生额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四大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逻辑性,同时分析四大费用的发生额在本年度出现重大变化或波动的原因是否正常,变化幅度和内容是否合情合理;

二是,了解四大费用中与产品生产、销售、资金及企业业绩有密切关系的具体费用有哪些,掌握其月度之间的变化趋势,看是否与产品的生产、销售、资金或业绩等保持了应有的对应或逻辑关系。如制造费用中的水电费、销售费用中的包装费、管理费用中的其他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等,同时注意管理费用中其他明细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是,看本年度新发生或应该发生但未发生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合法性。

三、计算和掌握对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比率及数据,综合分析财务报表

根据对财务报表检查、分析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分为四个方面: 1.运营能力分析

对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一般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1)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销收入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现期越短,说明企业收回应收款的速度也越快,资产管理水平越高。

(2)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2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反之,存货周转速度慢,存货储存过多,占用资金多,有积压现象。

但必须注意的是,分析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应结合同行业存货的平均水平和企业以往的存货周转情况分析。中小企业存货周转速度一般应大于五次。

(3)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期初余额+流动资产期末余额)÷2 该指标周转速度越快,则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说明企业对资金的利用效果好;反之,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赚取利润的能力。(1)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一是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即将各种盈利指标与不同相关基数相比求得各种盈利能力相对数指标。

二是将计算出的盈利能力相对数指标与社会、行业同类指标以及企业历史和计划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任务完成的状况。

三是将各种盈利能力指标联系在一起来分析,通过不同盈利能力指标的构成状况来提示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以及投资价值。

(2)对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一般有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①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总资产平均余额=(总资产期初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2 ②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平均余额=(净资产期初余额+净资产期末余额)÷2

净资产收益率中小企业应大于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③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④=利润总额/

×100%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⑤销售利润率有四种情形,分别是销售毛利率、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税前利润率、销售净利润: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净额×100% 销售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营业利润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销售税前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上述比率一般均与同行或类似行业相比,比率高于同行,说明盈利情况较好。3.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或短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债权人尤其重视。

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具体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虽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高低并无直接关系,但它也是企业是否稳健运营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短期债权人(如银行)最关心的是企业短期获得现金的能力,与企业资产构成密切相关。该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此比率一般要求在150%~200%之间较为合适,比率太高则表示企业有大量资金或大量存货闲置,太小则表明企业资金不足或无货可卖。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这是剔除存货后的指标,表示快速偿还债务的能力,国际上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在1左右时较好,是比较安全的,当然大于1更好。对中小企业可适当放宽,但也应大于80%。(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用于衡量企业偿还债务本金与支付债务利息的现金保证程度,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重点方法。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四种。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在40%~60%,不能超过70%,最好低于55%。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公开上市,其净资产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必须在30%以上,即负债占资产总额比例不得高于70%。

另外,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即净资产要大于贷款余额(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

②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净资产×100%

净资产负债率直接反映了净资产对负债的担保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债务人的保障程度越低,企业的风险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反之,表明企业风险越小,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③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它反映投资者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对债务的偿还能力。一般认为,该指标1:1最理想,如果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当在40%~60%,则意味着产权比率应当维持在0.7~1.5之间。

④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100%

这是从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考察企业偿付负债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一般应大于4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强,企业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也就越高;相反,则表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利息,偿债能力较弱。

4.成长能力分析

评价企业的成长能力主要有:销售增长率和净利增长率。

(1)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

销售收入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

(2)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实现净利润-上期实现净利润)/上期实现净利润×100%

四、计算和掌握一些常见指标、数据或情况

除前述主要比率、指标外,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计算和掌握一些常见指标、数据或情况,如:

1.资产管理比率方面的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年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天/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原则上周转次数越大越好,周转天数越小越好。(3)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最好应大于六次,一般而言,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天/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同样是越大越好,这样周转天数也就越少。(5)存货周转次数=收入/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速度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6)存货周转天数=365天/存货周转次数 2.财务状况方面的

(1)生产经营状况分析:从产量、产值、销售、质量、采购及能耗等方面对公司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做一简单评价并与上年同期水平做一对比说明。(2)成本费用分析

①原材料消耗与上期对比增减变化情况,对变化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②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的增减变化情况(与上期对比)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对业务费、销售佣金单列分析。

③以本期各产品产量大小为依据确定本公司主要产品,分析其销售毛利,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可行途径。(3)利润分析

①分析主要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主要业务利润按工业、贸易和其他行业分为产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利润和营业利润)。

②对各项投资收益、汇总损益及其他营业收入作出说明。③分析利润形成情况及其原因。(4)存货分析

①根据产品销售率分析产销平衡情况。

②分析存货积压的形成原因及库存产品完好程度。

③本期处理库存积压产品的分析,包括处理的数量、金额及导致的损失。(5)应收账款分析

①分析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及处理情况,包括催收或上诉的进度情况。②本期未取得货款的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如比例较大的应说明原因。

③应收账款中非应收货款部分的数量,包括预付货款、定金及借给外单位的款项等,对于借给外单位和其他用途而挂应收账款科目的款项应单独列出并作出说明。④季度、年度分析应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予以分类说明。(6)负债分析

①根据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财务风险的大小。②分析本期增加的借款的去向。

③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应根据各项借款的利息率与资金利润率的对比,分析各项借款的经济性,以作为调整借款渠道和计划的依据之一。(7)其他事项分析

①对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作出分析说明(如长期投资等)。②对数额较大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超过限度的现金余额作出分析。③对其他影响企业效益和财务状况较大的项目和重大事件作出分析说明。

另外,还有人均产值、人均工资、人均创利、各种产品单位能耗、产品市场份额、企业设备对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生产是否均衡、开工率、产品销售有无季节性等。

检查人员可能无法计算或掌握到上述全部的比率、数据或信息,但应尽可能多的计算、掌握和获取,这样有利于从多个角度、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对、分析。

五、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生产流程、内控流程及会计核算

除上述与财务有关的数据、比率及信息外,检查人员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如要了解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关联方及治理层的身份和商业信誉,企业是否过渡依赖借款,是否有可能涉嫌洗钱、赌博等问题的迹象,企业的员工人数、主要产品、主要原材料、主要能耗、生产能力、定价政策、销售规模、盈利状况、对外投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等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六、比对、比较并分析从各方面获取的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

检查人员不仅应该仔细阅读从各方面获取的各类信息,而且还要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类或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比较、比对和分析,看应该存在数据对等、对应关系的,情理上应该存在各种关联或逻辑关系的是否存在。

七、分析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真实性

分析变化的情况可以通过月度、半年度、年度、上年度或与其他同类、同规模企业的同期相关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与企业自身以往同类或类似情况进行比较。不管什么变化,都有其变化的主要根源。而变化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能性则可以通过对引起变化的原因进行追踪检查。

第五节 检查财务舞弊常用技巧及案例分析

一、询问的技巧及案例 1.制定询问计划

(1)检查人员要设计好询问内容;

(2)检查人员还要针对被询问人可能给出的答案、理由、解释等在询问前做好必要分析和应对;(3)做好检查过程中对询问及问题的随机应变;(4)询问的话题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旁敲侧击;(5)要讲究询问本身的态度和方法。2.创造轻松的谈话氛围(1)从轻松的话题开始,慢慢引入正题;(2)尽量安排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询问;

(3)尽量与被询问人在语言、认识、情绪甚至情感上产生共鸣,哪怕是表面上的。3.对设计提问的问题需注意技巧

(1)问题应该具体、明确,避免被询问人可随意应付;

(2)提问时尽量提出一些引导性及有具体内容的问题,防止被谈话对象简单回答“是”或“不是”;

(3)提问时可以适当加入我们已经了解或掌握的问题,迫使被谈话对象不敢说谎或避重就轻;(4)问题应该通俗易懂,用词造句不要太专业或者生硬。4.问话的技巧(1)迂回发问;(2)直接发问;(3)跳跃式发问;(4)循序渐进发问;(5)委婉发问。5.要善于利用矛盾 6.善于运用肢体语言 7.化解冲突

二、观察的技巧及案例 1.检查调查阶段观察法的运用 2.检查实施阶段观察法的运用

3.灵活运用观察检查法需要注意的要点有:(1)必须强化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观察的意识;(2)必须培养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的观察能力;

(3)检查人员应掌握各类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4)检查人员在观察中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5)观察法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密切结合、协调使用;(6)要从技巧和艺术的角度进行观察:

一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要先确立观察目标。二是,观察不是简单用眼,更要用心、用脑去观察。

三、分析的技巧及案例 1.分析程序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第三条规定: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2.分析程序的适用范围

(1)风险评估程序——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2)细节测试——选用的审计程序。①实施的前提 ②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3.一些普遍性的疑问

(1)细节测试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区别与联系;(2)在错报风险高的时候能否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3)实质性分析程序为什么不能用审计抽样。4.审计分析的方法(1)比较法(2)比率法(3)账户法(4)趋势法(5)模拟法(6)预测法(7)决策法(8)控制法(9)因素法(10)成本法

5.审计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1)分析被审单位自然情况资料;(2)分析被审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3)分析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4)分析被审单位人员回答问题的真实性。

四、舞弊假定、职业怀疑及舞弊迹象分析的技巧及案例 1.关于财务舞弊风险的假定 2.职业怀疑态度 3.财务舞弊的迹象

(1)职业怀疑态度与“审”俱来(2)职业怀疑态度决定舞弊假定(3)依据对舞弊风险的假定揭示舞弊迹象(4)舞弊迹象提示检查思路

第二篇:案例解读7.1_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与启示

案例解读7.1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

2005年3月25日,ST达尔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制造出具有欺骗性的发展轨迹,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

一、案例简介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罚字

[2005]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同时,证监会还处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和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

调查表明,达尔曼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时间里都是靠造假过日子的。这场造假圈钱骗局的“导演”就是公司原董事长许宗林。经查明,1996—2004年期间,许宗林等人以支付货款、虚构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等多种手段,将十几亿元的上市公司资金腾挪转移,其中有将近6亿元的资金被转移至国外隐匿。监守自盗了大量公司资产后,许宗林携妻儿等移民加拿大。到2004年初公司显现败落时,许以出国探亲和治病的借口出国到加拿大,从此一去不回。2004年12月1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认定,许宗林涉嫌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应依法逮捕。2005年2月,证监会对许宗林开出“罚单”:给予警告和罚款30万元,并对其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的处罚。但直到今天,达尔曼退市了,许宗林依然在国外逍遥。

二、达尔曼造假的主要手法

达尔曼虚假陈述、欺诈发行、银行骗贷、转移资金等行为是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和证券违法行为。在上市的八年时间里,达尔曼不断变换造假手法,持续地编造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1.虚增销售收入,虚构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不折不扣的“皇帝的新装”。每年,公司都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经营计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一些核心人员根据“指标”,按照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为了做得天衣无缝,对相关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的税款也照章缴纳,还因此被评为当地的先进纳税户。

公司在不同虚构销售和业绩的具体手法也不断变化:1997—2000主要通过与大股东翠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虚构业绩,2000年仅向翠宝集团的关联销售就占到了当年销售总额的42.4%。2001年,由于关联交易受阻,公司开始向其他公司借用

账户,通过自有资金的转入转出,假作租金或其他收入及相关费用,虚构经营业绩。2002—2003年,公司开始利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进行“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年报显示,这两年公司前五名销售商大多是来自深圳的新增交易客户,而且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经查明,这些公司均是许宗林设立的“壳公司”,通过这种手法两年共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

2.虚假采购、虚增存货

虚假采购,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公司虚构业绩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达尔曼虚假采购主要是通过关联公司和形式上无关联的“壳公司”来实现的。从年报可以看出,公司对大股东翠宝集团的原材料采购在1997—2001年呈现递增趋势,至2001年占到了全年购货额的26%。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期未存货增加了8 641万元,增幅达86.15%,系年末从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购进估价1.06亿元的钻石毛坯所致,该笔采购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后经查明,该批存货实际上是从“壳公司”购入的非常低廉的锆石。注册会计师也因未能识别该批虚假存货而受处罚。从2001年公司开始披露的应付账款前五名的供货商名单可以看出,公司的采购过于集中,而且呈加剧状态。到2003年,前五位供货商的应付账款占到全部应付账款的91%。

3.虚构往来,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为了伪造公司盈利假象,公司销售收入大大高于销售成本与费用,对这部分差额,除了虚构往来外,公司大量采用 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伪造对外投资等手法来转出资 金,使公司造假现金得以循环使用。此外,还通过这种手段掩盖公司资金真实流向,将上市公司资金转匿到个人账户,占为己有。据统计,从上市以来达尔曼共有大约15个主要投资项目,支出总金额约10.6亿元。然而无论是1997年的“扩建珠宝首饰加工生产线”项目,还是2003年的“珠宝一条街”项目,大多都被许宗林用来作为转移资金的手段。2002年年报中的“在建工程附表”显示,公司有很多已开工两年以上的项目以进口设备未到或未安装为借口挂账;而2003年年报的审计意见中更是点明“珠宝一条街”、“都江堰钻石加工中心”、“蓝田林木种苗”等许多项目在投入巨额资金后未见到实物形态,而公司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证监会的处罚决定指控达尔曼2003年年报虚增在建工程约2.16亿元。

4.伪造与公司业绩相关的资金流,并大量融资

为了使公司虚构业绩看起来更真实,达尔曼配合虚构业务,伪造相应的资金流,从形式上看,公司的购销业务都有资金流转轨迹和银行单据。为此,达尔曼设立大量“壳公司”,并通过大量融资来支持造假所需资金。在虚假业绩支撑下,达尔曼得以在1998、2001年两次配股融资。同时达尔曼利用上市公司信用,为“壳公司”贷款提供担保,通过“壳公司”从银行大量融资作为收入注入上市公司,再通过支出成本的方式将部分转出,伪造与业绩相关的资金收付款痕迹。

三、达尔曼造假特点分析

1.造假过程和手法系统严密,属“一条龙”造假工程,具有较强隐蔽性

达尔曼高薪聘请专家,对造假行为进行全程精心策划和严密伪装,形成造假工程“一条龙”。比起银广夏和东方电子,达尔曼的造假更具系统性和欺骗性,公司的虚假业绩规划有明确的流程,并有配套的货币资金流转规划,编制了充分的原始资料和单据,并且按照账面收入真实缴纳税款。为了融资。资金周转和购销交易,许宗林等人设立了大量关联公司或“壳公司”。据透露,与达尔曼发生业务往来的关联方,基本都是由许宗林控制的账户公司、“影子”公司,这类公司大致分为以托普森、海尔森为代表的“森”字系和以达福工贸等为代表的“达”字系,总数达30多个。这些公司的法人表面上看起来与达尔曼没有任何关系,但仔细一查都是许宗林身边的人,可能是某个司机或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许宗林只需揣着这些公司印鉴,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成他的“数字游戏”了。通过精心策划,达尔曼的资金往往在不同公司多个账户进行倒账,以掩盖真相,加上相关的协议、单据和银行记录等都完整齐备,因此从形式上很难发现其造假行为。

此外,为了掩盖造假行为,达尔曼还将造假过程分解到不同部门和多家“壳公司”,每个部门只负责造假流程的一部分。这样,除个别关键人员外,其他人不能掌握全部情况,无法了解资金真实去向。在后期,许宗林逐步变更关键岗位负责人,将参与公司造假及资金转移的关键人员送往国外,进一步转移造假证据。在上市期间,达尔曼还频繁更换负责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八年期间更换了三次,每家事务所的审计都不超过两年。

2.以“圈钱”为目的,并通过复杂的“洗钱”交易谋取私利

达尔曼上市具有明显的“圈钱”目的。公司从证券市场和银行融入大量资金,并未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陕西某证券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宗林从一开始,就是要造一个泡沫。他从来没有任何扎实的实业。”许宗林以采购各种设备和投资为名,将总数高达四五亿元的巨额资金,通过设立的“影子”公司完成“洗钱”,并转往国外。

3.银行介入造假过程,起到一定程度的“配合”作用

分析近几年一些重大财务舞弊案,如欧洲帕玛拉特、台湾博达、烟台东方电子等财务造假案,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协助企业安排复杂的融资交易、转移资金,甚至虚构存款等。在达尔曼案例中,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银行直接参与造假,但在长达八年时间里,对于达尔曼大量贷款、违规担保、未及时披露担保信息、转移资金等情况,如果银行能够更尽职、谨慎一些,达尔曼很难持续、大规模地这样造假。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上市公司的达尔曼,在报告里每年要详细披露银行贷款、存单质押、对外担保状况,对于达尔曼大量未披露的质押和担保,作为银行应该是很容易发现的。

4.造假成本巨大,社会后果严重

为了使造假活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达尔曼不但对虚假收入全额纳税,而且还多次对虚假收益实施分配,同时支付巨额利息维持资金运转,使造假过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据粗略测算,达尔曼几年来用于作假的成本。包括利息、税款等达数亿元。正是由于造假资金成本过大,导致资金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最后难以为继。为此,除股市融资外,达尔曼还通过不断增加银行借款维持公司繁荣假象,造成贷款规模剧增,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在被立案稽查前,达尔曼直接间接银行债务已高达23亿元,大量贷款逾期,资金链断裂,银行争相讨债,最终财务风险爆发,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财务舞弊的识别

达尔曼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欺骗性,例如达尔曼大量采用提供担保、由“壳公司”进行融资的做法,负债没有反映在表内,衡量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并未见明显异常。但这种系统性造假是否真的就天衣无缝呢?

1.从盈利能力指标看。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出于虚构利润需要,财务报表上通常会显示不寻常的高盈利能力,如蓝田股份、银广夏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业的公司。达尔曼1996—2002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45%,平均主营业务净利率达38%,对于这种持续的畸高利润率,报表使用者应当予以高度警惕。

2.从现金指标看。现金为王,现金流量信息一直被认为比利润更可靠、更真实,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但对现金流也造假的公司,这一招就失灵了,达尔曼伪造了与经营业务相对应的现金流,并通过“壳公司”大量融资,使得达尔曼的现金流量看起来非常充足,对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对造假公司来说,为了维持造假资金循环,会采用各种办法将资金转出去或虚列账面现金,因此,投资者除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外,还应当关注其他现金指标的合理性。

首先,要警惕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额为正,同时伴随大额为负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例如蓝田股份2000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8亿元,同期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为-7亿元,达尔曼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绝大多数都是正数,但其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其次,要分析公司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例如帕玛拉特、台湾博达在舞弊案爆发前账面虚列大量现金,事后查明这些现金都是虚构的或被限制用途。从达尔曼的合并报表看,公司2001年以前的货币资金余额一直在2亿元左右,2001年及以后的货币资金余额都超过6.5亿元,而公司的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5亿元,现金存量规模明显超过业务所需周转资金。另一方面公司账面有大量现金,却又向银行高额举债,银行借款规模逐年增长,2002年和2003年的期末银行借款分别达到5.7亿元和6.7亿元,银行短期贷款利率远高于定期存款利率,逻辑上不合理。公司后来的自查表明,2003年末达尔曼银行存款有6.3亿元是被质押的存单,仅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就有3.2亿元借款是用达尔曼存单进行质押的,而从公司历年年报看,达尔曼与达福工贸除了购销关系外,形式上没有其他任何关联。从2002年会计报表附注来看,注册会计师当时亦发现了银行存款中有4.9亿元定期存单的事实,但却没有怀疑其合理性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也是证监会处罚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理由之一。

3.从营业周转指标来看。虚构业绩的公司,往往存在虚构往来和存货的现象,在连续造假时,公司应收款项相应地持续膨胀,导致周转速度显著降低。达尔曼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二者年周转率都已低于2,意味着公司从货物购进到货款回笼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营运效率极低,这样的公司却能持续创造经营佳绩实在令人怀疑。

4.从销售客户情况、销售集中度和关联交易来看。虚构业绩往往是通过与(实质上的)关联公司进行交易,这样公司的销售集中度会异常地高,例如银广夏当时75%以上的利润都是靠天津广夏贡献的,销售高度集中在天津广夏向一家德国公司的出口上。2001年达尔曼对前五家客户的销售占了公司全部收入的91.66%,仅前两家就占了67%。此外,达尔曼的客户群在不同频繁变动,一般来说公司正常的经营需要保持稳定的客户群,这种无合理解释的客户群频繁变动则是一种危险信号。

5.关注公司其他非财务性的警讯。投资者往往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发现公司舞弊的迹象和警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董事和高管的背景、任职情况、更换情况,遭受监管机构谴责和处罚情况,诉讼和担保情况,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是否频繁变更等。达尔曼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许宗林在达尔曼惟我独尊,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全由其一人控制、暗箱操作。2003年年报显示,董事会对审计意见涉及的违规信息披露、大量担保、虚假投资等重大事项到2003年才第一次获知,并深感震惊。此外,公司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频繁更换,证监会在2001年、2002年对达尔曼的毛利率畸高、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问题多次提出质疑并要求整改,这些都是公司可能存在重大舞弊的警讯。

五、结论和启示

达尔曼退市了,如果证券市场没有完善的舞弊防范和处罚机制,下一个达尔曼骗局可能还会上演。达尔曼有目的圈钱、洗钱和系统性财务舞弊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1.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尤其对一些民营背景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没有适当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一言堂”现象,将上市公司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近年来,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包括引进独立董事、成立审计委员会、分类表决等制度,但中国的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如何保证这些制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舞弊通常给债权人也带来巨大损失,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且有能力来监督公司,我国可考虑适当借鉴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加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加强金融联手监管。达尔曼向银行贷款20多亿元能够得逞,并在不同公司之间大量调度资金、向国外转移资金,除了其造假水平高超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达尔曼系统性财务舞弊和圈钱、洗钱行为已超越了证券行业的范围,扩展至整个金融领域,涉及证券、银行、外汇等多个领域,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领域多部门间的监管协作,建立监管信息的沟通机制。例如,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可以查询到上市公司在本地银行贷款及担保记录,如果能将各地贷款信息联网,在不同监管部门沟通,对达尔曼未披露的大量融资和担保就可以尽早发现并及时监管。

3.加强货币资金审计,提防现金流信息的欺骗性。随着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现金流信息同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达尔曼在伪造业绩的同时,也伪造了相应的现金流,并且采用存单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实现资金的表外实质转移,但从形式上看,企业现金仍然在账上。为此,审计师要分析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高度重视银行函证,不仅对表内资产负债进行证实,更要注意查询是否存在财务报告未记载的表外负债或担保。另外,银行单证属于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过的外部证据,其可靠性应被审慎评价。为保证函证有效,避免被审计单位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变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单证,审计师应尽量做到亲自前往银行询证,并注意函证范围的完整性。在现金流量指标上,不能只关注经营现金流量信息,还要结合考察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状况。

4.关注上市公司实质性风险。系统性财务舞弊往往采取在主体外造假的做法,如果仅仅局限于主体本身财务报表,账账、账实从形式上看都是相符的,很难通过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发现问题。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特别强调,应警惕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提供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风险,为此,审计师或其他利益相关人应当借鉴风险导向审计的手段,重视风险

评估,从战略和系统角度来评估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发现公司舞弊。

5.加强上市公司担保的监管。从我国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看,一个显著特点是这类公司很多都存在严重违规担保现象,达尔曼也不例外。为此,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加强对担保信息的及时披露。对审计师来说,应当高度关注上市公司担保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马军生等《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2期

第三篇: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姓名:卢定明学号:200902159院系:动科院班级:动科职309

1《财务舞弊与防范》

案例一 :某某县某某单位,一个现金出纳员,在2007年保管其单位现金期间,因其亲戚做生意、孩子上学、买房子、买车,多次从银行贷款,到其归还不出,便将保管的公款前后三次借给其亲戚归还银行贷款,数额为15万、20万、22万,都在三个月之内归还了,检察院以该三次挪用系于盈利,构成挪用公款罪立案侦查。

防范:公司或单位要建立健全出纳制度,对出纳会计等岗位设多人,至少两人一人分管现金,一人分管票据。

案例二: 2002年至2008年间,内蒙古分局原局长陈庆元指示该局干部通过虚假发票手段报账,从单位财内套取资金或载留收入,私设小金库资金注册成立11家公司,陈庆元指派内蒙古基层干部担任公司经理,公司成立后其又指示部分经理采取假发票报账,虚设人员支出,经营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在上述公司设立小金库15个,后陈庆元在检查期间自首,判有期徒刑15年。

防范: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行政权与财务权分开。

案例三: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李某因做生意向其亲人张某借款1万元,并向张某开了借条,在2007年当李某拿着1万元现金要归还张某时,张某却说借的是11万元,李某看张某手中的借据,确实是11万元,李某奇怪借据怎么会被改,和结不成,无奈之下,李某只好将张某告上法庭。。。

防范:在开发票收据借据时,一定要用正规的票据,上面的数字一定要大写数字前后不能有空的位,以防止别人任意加大数额。

案例四: 2003年,小琳种禽公司向燕子科技有限公司要债,由于燕子公司年年亏损,面临倒闭,没有能力还债,于是小琳公司会计员李某将这种情况反映给公司领导,于是公司将该款作为呆账,2008年燕子公司抓住机遇,经营转好,李某得知后拿着借条私下去要债,将150万元债务占为己有,之后便离开公司。

防范:公司建立内部制度,将作为呆账的票据及时销毁。

案例五 2004年6月,荆州四机厂采购员袁某在采购一批钢材时,其采购价为6000元每吨,但在向公司报账时却说成7000元每吨,从中获取折扣近5万元,后被公司发现。

防范: 采购过程要公开透明采购,人员只负责采购不负责付款,建立健全公司采购制度。

第四篇: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篇一:财务报表舞弊案例(694字)

1986年乌鲁木齐市新产品技术开发部和天山商贸公司先后成立,从事彩相冲扩、服装批发、食品加工、计算机销售等业务,这也是德隆的前身。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00万元;并成立新疆德隆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入娱乐、餐饮和房地产投资领域。1994年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在新疆进行农牧业开发。1995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设立北美联络处,拓展国外业务。1996年受让新疆屯河法人股,组建新疆屯河集团。1997年受让沈阳合金法人股,进入家用户外维护设备、电动工具制造领域;受让湘火炬法人股,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1998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改制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中华民族旅行有限公司,进入旅游业。1999年成立了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文体产业。2000年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和新疆屯河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2001年成立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党委。2002年德隆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

可见,德隆的发展历程非常神速,然而在2004年4月14日,对于风光的德隆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德隆系旗下的“三驾马车”: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第一次集体“跌停”。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德隆的信心丧失,也增加了市场流传的德隆资金链断裂的真实性。德隆王朝的瓦解在2004年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篇二:财务报表舞弊案例(836字)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罚字[2005]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同时,证监会还处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和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

篇三:财务报表舞弊案例(1214字)

从孩提时代开始,米奇·莫纳斯就喜欢几乎所有的运动,尤其是篮球。但是因天资及身高所限,他没有机会到职业球队打球。然而,莫纳斯确实拥有一个所有顶级球员共有的特征,那就是他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求胜欲望。

莫纳斯把他无穷的精力从球场上转移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他首先设法获得了位于(美)俄亥俄州阳土敦市的一家药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又收购了另外299家药店,从而组建了全国连锁的法尔莫公司。不幸的是,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资产造假——未检查出来的存货高估和虚假利润的基础上的,这些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莫纳斯及其公司的破产。同时也使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五大”事务所损失了数百万美元。下面是这起案件的经过:

自获得第一家药店开始,莫纳斯就梦想着把他的小店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药品帝国。其所实施的策略就是他所谓的“强力购买”,即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首先做的就是把实际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用自己的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然后凭着自己空谈的天份及一套夸大了的报表,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的投资用以收购了8家药店,奠定了他的小型药品帝国的基础。这个帝国后来发展到了拥有300家连锁店的规模。一时间,莫纳斯成为金融领域的风云人物,他的公司则在阳土敦市赢得了令人崇拜的地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导致这个精心设计的、至少引起5亿美元损失的财务舞弊事件浮出水面之时,莫纳斯和他的公司炮制虚假利润已达十年之久。这实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认为因公司以低于成本出售商品而招致了严重的损失,但是莫纳斯认为通过“强力购买”,公司完全可以发展得足够大以使得它能顺利地坚持它的销售方式。最终在莫纳斯的强大压力下,这位财务总监卷入了这起舞弊案件。在随后的数年之中,他和他的几位下属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用以应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一套反映糟糕的现实。

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产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都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考虑其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已濒临破产。在最近一次审计中,其现金已紧缺到供应商因其未能及时支付购货款而威胁取消对其供货的地步。

注册会计师们一直未能发现这起舞弊,他们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项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3亿美元。那位财务总监被判33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5年。

篇四:财务报表舞弊案例(377字)

2003 年4 日4 日,《华尔街日报》以美军对伊拉克发动第二轮空袭的行动代号“震慑和畏惧”来形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打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发挥的威力。华盛顿大学一位法律专家Kathleen Brickey 指出: “这些法律向犯罪分子们发出强烈的信号, 敦促他们尽快与政府合作。”

2002 年8 月, 南方保健的CEO 理查德·斯克鲁西(Richard M.Scrushy)和CFO 威廉·欧文斯(William T.Owens)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 宣誓他们向SEC 提交的2002 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宣誓后, 欧文斯寝食不安。慑于安然和世界通信造假丑闻曝光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压力, 2003 年3 月18 日, 不堪重负的欧文斯终于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 供出南方保健的会计造假黑幕。已经抖露出的25 亿美元虚假利润使南方保健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第五篇: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例(共)

湖南万福生科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愈演愈烈,从主板、中小板再到创业板,皆有发生,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损害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在上市不到一年即爆出造假丑闻,对投资者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由于万福生科的为目前最新的例子,公司仍在停牌处理中,其在创业板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该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试做解剖,以期能对防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万福生科 财务舞弊 内部控制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继绿大地之后,资本市场出现的又一家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在上市不到一年即爆出造假丑闻,对投资者的打击巨大,作为创业板民企的代表,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造假频发的农业股,现通过对该公司进行解剖来说明财务舞弊的相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略陈管见。

一、万福生科背景情况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5月8日在桃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时注册资本300万元,分别由龚永福和杨荣华以实物资产各出资1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荣华。公司注册地址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下街。2005年股东杨荣华、龚永福按原出资比例共同增加出资。此次增资后,桃源湘鲁万福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2,000万元,其中股东杨荣华、龚永福各出资人民币1,000万元。2006年公司更名为湖南湘鲁万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深圳市盛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及刘丽等七个自然人与该公司全体股东签订增资扩股协议,以人民币4,905.60万元现金增加该公司注册资本488.181万元,增加该公司资本公积4,417.419万元。增资完成后湘鲁万福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000万元增至人民币2,488.181万元,资本公积增至人民币6,617.419万元,并采用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00万元,股份总数5,000万股。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龚永福。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桂花路1号。2011年9月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7,000,000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上市后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67,000,000.00元。公司属于食品制造行业。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高麦芽糖浆、麦芽糊精、淀粉、淀粉糖、糖果、饼干、豆奶粉;收购、仓储、销售粮食;加工、销售大米、饲料;生产销售稻壳活性炭、硅酸钠、油脂,畜牧养殖加工。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公司下设行政部、证券部、审计部、财务部、人事部、物资部、生产部、质管部、营销部、研发部等10个部门。

表1 发行前后万福生科公司的股本结构

来源: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二、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情况简介

在湖南证监局一次日常巡检中,万福生科财务总监竟然拿出三套账来应对检查。地方证监局发现问题后迅速立案。目前虚增收入、利润的作案手法被查明,2013年5月10日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上市和上市后信息披露违规等事项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公司《招股说明书》中,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虚增销售收入28,000万元和16,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6,635万元和3,435万元。证监会宣布,万福生科处以30万元罚款,不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涉嫌刑事犯罪的2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三、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般手法主要有:利用收入成本费用的不合理确认与计量舞弊(虚列销售收入交易事项、改变会计截止期操纵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把非营业资金转化为营业收入、通过收购兼并运作增加收入、利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所得规划利润、费用化与资本化支出的故意混淆、费用化与资本化支出的故意混淆、费用挂账等);、虚拟资产挂账(多计固定资产、少计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多计存货价值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变更、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利用完工百分比法等);利用表外项目(不记录负债或者减少记录负债;转移表外负债等);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财务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摊、利用经济业务舞弊、委托经营舞弊、转移利润等);其他方式调节(资产剥离、利用资产评估、掩饰交易或事实,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不及时披露等)。万福生科舞弊的手法主要是以下几种:

(一)虚构交易、虚增原材料、销售收入、利润等

在万福生科的整个生产经营销售环节中,包括地区主业收入数据、前5大客户交易数据均为虚假及人为调整。

万福生科的销售构成中大米及糖浆排在第一、第二位。其中公司生产的“陬福牌”大米销售收入占到企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主要的销售地在湖南和广东两地。其与前五名大客户(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销部、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东莞市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佛山市南海区洪鲁粮油店和中山民生粮食有限公司)的交易及合同几为虚构。根据万福生科的公告,公司在2011年大米销售额就达到了1亿7800万元,在2012年中报中,大米的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但在证监会调查后,企业把这个数据纠正为5300万元。但仍有不少疑云。又如,2012年上半年公司在湖北地区并无实际营收,但被调整成营收265.52万元。

排在公司第二位的糖浆销售,财报更正前后分别为达到1亿2226万元,2031万元,相差巨大。万福生科采购糖浆的主要客户之一为湖南省傻牛食品厂,2008年公司对傻牛食品厂的销售金额是1078万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1100万元,且在2011年财报中曾披露过分别在6月4日、7月2日和9月1日与傻牛食品厂签订过三份糖浆供货合同。据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显示,共向傻牛食品销售了1380万元糖浆。但根据调查了解傻牛食品厂所用糖浆的主要供货商并非万福生科。

(二)隐瞒关联交易

2012年上半年,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成为万福生科的第二大客户,采购额为634万元。其实际控制人黄德义系龚永福妻子杨荣华的另一妹夫,公司从未在任何公开信息中披露。不仅如此,其另一个身份还是公司大米在整个广东区域销售的总负责人,且万福生科与其交易亦存在虚假。

(三)操纵销售成本

企业根据真实的“投入产出比例”虚拟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炮制假购销合同、假入库单、假检验单、假生产通知单等”。由于农业行业上下游客户较为分散的特点,容易被真假混合,弄虚作假。据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万福生科动用了300余个个人账户造假,个人预计公司使用300名农户的账户虚拟了采购,伪造了销售成本,同时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都大大领先行业可比公司,也体现了其利润来源的水分。

(四)虚增资产

在2012年中报里,虚增的利润使得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开始膨胀。2012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仅半年账面余额2011年末的8675万增加至1.8亿元,增加近亿元;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从1.19亿元增加至1.46亿元,增加了近2632万元,同比增长449.44%。对此异常数据,上市公司解释称预付款中,9700万元是预付设备款,2300万元的原材料采购,但实际上预付款的大部分去向是万福生科的粮食经纪人。估计在公司的销售数字中,有不少是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相应的现金流后,再虚假地投入到在建工程、预付账款中去。还原一下这个造假过程中的大致会计分录。第一步,将钱洗出来——借: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科目,贷: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第二步,用真实的交易假装实现收入——借: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存货科目。

四、万福生科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一)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由于龚永福和杨荣华为夫妻关系,从前文万福生科背景及表1中可知,万福生科属于民企中比较典型的夫妻型家族企业,增资扩股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为夫妻二人,到09年才引入了深圳市盛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及刘丽等七个自然人增资扩股并进行股份制改造。从公司发行前后公司的股本结构图中可见,无论是发行前后,夫妻二人并列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发行前,夫妻二人合计股权比例占了80.38%,而在公开发行后,合计股权比例为59.98%。其余股东持股很少,第二大股东盛桥投资持股发行前后占比仅为6.40%、4.78%,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发行前后为19.62%,14.65%,流通股股东也很分散。可见,这种“一股独大”的公司股权结构,使得夫妻二人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为了达到上市条件,融资圈钱,夫妻二人有可能主动操纵所控股的公司业绩,进而满足上市条件。

(二)管理者独断专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万福生科公司治理等内部控制在形式上比较完整,但董事长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困难。公司的重大决策由董事长全权决定,上市之后既有运行机制纵难改变。上市前后公司董事长均兼任总经理职务,董事长作为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高管中除了马海啸是来自第二大股东盛桥投资外,其余的与董事长有多年交情,而公司的原财务总监覃学军在公司创立之初便负责财务,与龚永福关系匪浅,如此一来财务总监就更易被控制了,经理与财务结合,虚构的业务及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然后利用信息非对称性向投资者传递虚假的盈利信号,蒙蔽广大投资者及监管机构。

(三)监事会、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监督失效

《公司法》赋予了监事会内部监控职能,旨在公司内部、董事会之外设置一种制衡机制。但是,在万福生科监事会的3名成员构成中,有2名是03年开始就加入公司的监事,1名来自上海景坤投资管理公司外部监事张苏江,从监事的背景来看,职工监事监事会主席刘炎溪其业务、管理和法律知识有限,及有会计背景的监事王湛淅其工资、补贴等薪酬条件完全是由公司经营层决定,其监督必然受限,外部监事张苏江从其履历经验来看之前是做市场出生的,虽然有管理经验,但对财务知识估计略有欠缺,致使行使内部监督审计职能的监事会竟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独立董事中有2名是自高等院校的专家型独董,1名(邹丽娟)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但正如上面所分析董事会及管理层都被控股股东控制,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其独立董事的提名必然受到控股股东的操纵甚至包揽,这必然导致独立董事受制于控股股东,按控股股东的意愿行事,独立性很难体现。在中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担任独立董事的专家学者履行监督和建议职能的能力,要弱于具有政治联系的董事或职业化的董事,万福生科的专家型独董比例为66.7%,其监督能力必然有限,而具有会计知识的邹丽娟亦称自己居住工作地远在长沙,在公司没有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的情况下,未能发现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重大遗漏和虚假陈述,没有尽到监督职责,在公司财务舞弊期间,公司独立董事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没有提出任何疑义,独立董事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一般来说审计委员会通常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而万福生科审计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邹丽娟任主任委员,董事杨荣华和独立董事单杨任委员,明显由控股股东杨荣华担任委员,在主任委员邹丽娟身处湖南,沟通不畅,监督不尽责的情况下,其效果根本无法发挥,甚至成为蒙蔽外部投资者及监管者的“摆设”。(四)中介机构玩忽职守,职业责任丧失殆尽

投资银行、审计机构等在万福生科公司上市过程中除了收取高额费用外,还应做好尽职调查,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实施甄别。2009年12月2日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通过了《关于聘用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财务审计业务的议案》,整个过程看似民主公正,代表了广大股东的意愿。然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万福生科的股权结构,家族大股东控制了公司董事会、管理层甚至股东大会,这样导致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落到了内部人的手中,其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不会去代表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财务审计机构的09~11年期间,中磊均对万福生科的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或标准无保留意见,没有任何疑义,直到舞弊被曝光的12年才出具了“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反映出了东华在审计万福生科过程中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于万福生科如此严重的财务舞弊,却未能发现问题,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对华源制药的审计中具有失职责任。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只要做到尽职调查,如此离谱的财务数据造假问题应该很容易被发现,例如公司在建工程进度的前后矛盾,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异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背离,资产项目的重大、异常波动等,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在上市公司的审计中,大多数充当了“合谋者”的角色,故不排除两方有联合上市公司集体造假的嫌疑。

五、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控

纵观资本市场乱象丛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前赴后继,使得投资人利益严重受损。应通过健全公司治理,创建内控体系;建立投资者索赔与惩戒机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等措施,有效防范财务舞弊的严重爆发,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一)强化公司治理,健全内控体系

一种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要么依赖于完善的外部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等治理环境,要么依赖于集中股权结构条件下大股东的监督和治理机制。解决万福生科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护投资人的切身利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制度运行环境建设工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评估系统和工作规程。对于像万福生科股权集中的家族企业来说,健全内部控制尤为重要,通过持续规范万福生科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做到董事会规模适度。内、外部董事与独立董事结构合理,健全独立董事选择与任用机制建设。董事会成员应具备行业与专业经验,独立董事应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参与公司决策,履行职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发挥独立董事的积极作用。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与业务程序,不相容职务有效分离,建议董事长与总经理分开设置,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整体运行规范有序。建立企业内控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从岗位设置、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信息沟通、风险评估与应对等方面进行完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更加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二)建立投资者索赔机制,完善有效惩戒机制

1.建立投资者索赔机制。万福生科公司先是舞弊上市,上市后又虚假信息披露,法院的审判万福生科处以30万元罚款,涉嫌刑事犯罪的2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造假成本太低成为资本市场舞弊猖獗的最主要原因。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应继续追究万福生科公司及高管层、上市保荐机构、会计师与律师事务所的相关责任,严惩造假者,从重处理舞弊上市事件。万福生科公司股价跌幅巨大,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应加快机制建设,完善投资者索赔等机制,为投资者索赔创造便利条件,既保护投资者利益,又威慑造假者。在海外资本市场,投资人可以集体起诉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的行为,强制上市公司进行赔偿,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尽快创建投资人索赔机制。此次平安证券出资3亿元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用于先行赔偿在万福生科案中受害的投资者。这种由保荐机构主动出资先行赔付投资者损失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例。“先偿后追”模式,在如何补偿投资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有传递示范的作用。对于规范资本市场具有探索性的意义。

2.建立完善有效的惩戒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力

度,重点监控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完善监管办法与措施,增强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使其及时完整披露信息,杜绝监管盲区,通过多样化监管措施,动态追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异动相连的新动向,及时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把真实的上市公司呈现给投资人。构建社会诚信档案,动态记录企业舞弊行为,强化社会监督,加大稽查和处罚力度,提高财务舞弊成本,降低造假预期收益。证监会、交易所可以收集市场的举报,在日常的监管中发现问题,在权力范围内进行停牌、谴责、处罚。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涉及到刑事、民事等严厉惩罚则有赖于最高法院的落实。资本市场诚信环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资本市场监督惩罚机制的建立与发展,由单一政府监控转向多元化社会监控。惩戒机制的确立与严格执行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三)强化审计机构监督管理

审计机构在预防和揭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运用政府行政强制力,实施严格监管,规范审计行业秩序,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通过完善监督服务、协调管理职能,增强自律管理体制的创建,推动审计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在以执业会员为中心构建行业自律监管体系中,要强化技术支撑、法律帮助、后续培训和执业环境改善,增强执业会员的诚信意识、职业品德的培养及职业质量的监控。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时,必须恪守形式与实质上的独立。应由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共同委托审计中介机构实施审计业务,定期实施审计轮换制度,严禁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与咨询连体业务。为确保审计证据充分适当。审计结论清晰明确,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积极推动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建设。合伙人须为执业过程中的非法行为付出昂贵代价,并且承担无限赔偿责任。只有加大对执业人员的惩戒力度,全方位实施监督管理。才能督促审计人员摆正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有效发挥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督作用。

六、万福生科公司舞弊案的启示

万福生科公司案是近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突出代表。公司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案例启示如下:

(一)建立规范的企业内控框架体系

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创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董事会应遵守法律法规,科学决策,惩罚机制程序化,关联交易公开透明;独立董事要敢于捍卫中小投资人的利益,营造全流程控制理念,更好落实控制目标。上市公司要按监管机构的要求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动态更新,使得信息归集准确、全面、及时、客观。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投资人会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只有保护投资人的合法利益。才能降低筹资成本,推动公司规范发展,优化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控。

(二)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是财务舞弊案例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监督执法者依法履职,减少针对会计信息进行的恶意套利活动,一方面严厉打击设租方,使其不敢轻易设租;另一方面增加寻租方的寻租成本,使其寻租收益尽可能的低。上市资格审批部门应该严格审查申请公司的资格,从源头上把好企业上市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层的监管,对业绩频繁变更公司重点调查,及时遏制、严惩违规情况,严查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将投资者保护提升到法律层面;上市公司高层应严格自律,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规范证券机构分析师的执业行为,对于研究报告或论断严重违背真实情况并误导投资者、造成其损失的证券机构和个人应进行调查和惩戒。综上,财务舞弊是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市场监管不规范、中介机构操守缺失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根本利益,直接引起资本市场信用危机,并威胁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处理已迫在眉睫。通过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投资人的维权意识。严格监管中介机构依法诚信执业,建立强大市场监督惩罚体制,多管齐下,多方治理,最终有效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下载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务舞弊经典案例剖析与识别技巧(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合集]

    1月5日,辽宁新兴佳向美国纽约州法院提交诉状,起诉纳斯达克交易所违反了其规章及其法定诉讼程序,导致该公司声誉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并使公司市值缩水2.2亿美元。 此事件起源于2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剖析

    【本文刊载于《财会月刊·会计》2007年第5期,第43-44页】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剖析 颜永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 要:管理层虚增利润舞弊历来是公众......

    企业财务报表舞弊及其识别策略分析5则范文

    企业财务报表舞弊及其识别策略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是报表使用者获取企业有关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资料来源:研究生论文网,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毕业论文,论......

    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小编推荐)

    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一、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

    财务舞弊行为的危害

    财务舞弊行为的危害一、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税务部门根据企业提交的会计报表,通过企业提交的会计资料了解纳税情况。 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会计舞弊会导......

    工程结算舞弊与审计技巧[5篇范例]

    工程结算舞弊与审计技巧造价审计是投资审计的基础和难点,也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讲,造价审计就是识别工程结算中的种种舞弊手段,通过揭弊和鉴别虚假证据、挤出造价......

    高考舞弊典型案例[5篇材料]

    高考舞弊典型案例 案例一: 2007年我省某县高考群体舞弊案 2007年高考前夕,为了让孩子高考考出好成绩,我省某县几名考生父母望子成龙,精心谋划,明确分工,聘请“枪手”、采购先进通......

    内部审计与财务舞弊的分析与管理(推荐阅读)

    内部审计与财务舞弊的分析与管理 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做假账、私设小金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