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时间:2019-05-14 10:4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第一篇: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精华&干货)

【主编推荐】房地产互联网思维——房地产如何转型(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篇)

说到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近期最有趣的便是中国房地产老大——万科集团组织高管团队去互联网企业“取经”的新闻了。

也不知道郁亮和他的高管们是否已恍然顿悟,学会了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并最终可以憋出厉害的大招,来“自己革自己的命”,从而换取万科的新生。

房地产商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

正如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所言“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万科作为一个有着强危机意识的企业,已敏锐感觉到中国房产市场已进入“下半场”,持续多年的囤地捂盘、野蛮生长的暴利时代即将结束,迎来关键的转型节点。

而在互联网时代,万科最担心的就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一个类似“小米”的搅局者,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打碎行业旧秩序,威胁甚至取代以万科为代表的行业传统模式。而事实好像也是如此,譬如郁亮刚拜访完小米公司,网上马上就有消息传出“小米公寓”即将开建。

如果还有传统行业的大佬或落伍的观察者认为万科是在“杞人忧天”,并轻视“小米”只是炒作博眼球的话,那就真要小心了。

因为互联网思维带来的破坏性商业变革,是大势所趋,有着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也代表着“提升社会效率,节约消费成本,压榨不当利润”的先进商业模式。万科如此焦虑,小米那么傲娇,均缘于对于这一态势的清醒判断和深刻认知。

虽说万科已经意识到传统房地产业的互联网化改革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但究竟如何转型,如何创新,却真是一个老大的难题。在芝麻哥看来,无论互联网大佬们兜售的“大力丸”,还是马佳佳小妹妹熬制的“迷魂汤”,或都诚意十足。

但由于缺乏对房地产业和互联网思想的深刻认知,干货不足,法术有限,多是轻车熟路地耍了几把花活而已,赚个情面或吆喝罢了。我不以为万科的高管们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答案。

芝麻哥以为,如果仅仅以“术”的心态看待或利用互联网思维,未免太过浅薄,传统房地产商要想成功转型,更应该从以下三个 “道”的层面来认知互联网思维。

一是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如果剥去互联网思维的层层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精神内核源自乔布斯,而不是雷布斯。

具体来讲,就是紧紧贴合“人性化“的时代需求,用科技的手段,以艺术的气质,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一种极致。这种极致,要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并以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演进升级,与用户的需求共同成长。对于房地产商而言,那就是建房子以及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的所有标准,时刻要以“人的尺度”衡量。

要知道人类对居住条件的终极目标,是舒适而美好地诗意栖居。理解并悟透了这一点,神神叨叨的“互联网思维”才能走下神坛,化为房地产商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的真正思想利器。

二是实现两个完美的转变。

就行业本质言,房地产商可不是 “盖房子的”那么简单。房地产商最核心的竞争要素是不动产的管理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

也就是说,管理的是物,那就要考虑让“物业”保值增值,服务的是人,那就要考虑让“业主”舒服满意。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升级,房地产商就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从生意人变为产品人。

以前房地商认为房子能卖出去就是成功,所以对营销非常重视。房地产商给我们留下的普遍印象就是擅长概念创新和广告炒作。如果仅把互联网思维理解成一种“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那就依然是生意人的惯性思维,必须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是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所以房地商必须明白,只有建造出让人想住的好房子才是王道。而好产品又不必局限在新房子上,好的旧屋改造方案,好的物业管理创新,好的社区服务升级,也都是“产品人”思维的体现。

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单维度靠挤压成本要利润变为多维度凭服务增值要利润。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消费者主权意识迅速觉醒,以往由商家主导的市场已变为由消费者强势主导,顾客变成真正的上帝。正所谓“粉丝经济”的真谛,并非取决于商家自身有多强,而是取决于商家的姿态有多低。对房地产商而言,也必须积极转换身份,全心全意地为业主服务,只要业主满意,挣钱就是捎带的事了。

三是正确认知自己的资源优势,寻找正确的入口。

正如老话说得那样,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必然要受其行业特点的局限,而每个企业在转化的过程中,又必然受到行业趋势和成长基因的影响。

在芝麻哥看来,未来5-10年内,房地产商将会面临三大主力消费群体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一是九零后为代表的居住消费需求,二是老龄化加快带来的养老地产爆发式增长,三是城市升级带来的公共空间或服务设施的改造需求。马佳佳在万科演说中提出“九零后不买房”的论断,引来网上热议一片,房地产圈大佬任志强大佬首先表示不同意,并认为九零后不买是“没有买的能力,也没到买的时候”。

而马佳佳的支持者则认为,九零后独生子女居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再加上双方父母,九零后小俩口将来至少会拥有4-8套房产,所以买房动力不强。

若要问芝麻哥的意见,我只能持“骑墙”的态度,认为双方都对也都不对。如果严谨点回答,那就是未来5-10年内,任志强可能是对的,而之后则可能马佳佳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首先要从中国人牢固的房子情结谈起。对于中国人而言,结婚成家时必须拥有一套“安身立命”的房子,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和心理预期。

虽然时代一直在变,但这方面的需求从来就没有代际划分,不管几零后都是如此。而未来5-10年内是九零后的结婚成家的高峰期,也是他们形成住房刚需的旺盛期。

而这段时间内,按中国人群代际结构和平均寿命推断,理论上归属他们的老人房产恐怕还不能腾挪给他们(或许10-20年后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至少未来5年内,房地产商还有最后一个“黄金五年”来缓冲或狂欢。

可佐证的是,有报告预测“2018年前后,中国楼市很有可能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销售面积将出现历史性拐点,步入平缓和下滑期”。

也就是说,九零后为主力消费群体的新房子肯定还会建,也正在建,也必然有着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个阶段最多也只有5年的高峰期,然后就会转入一个“供大于求”的历史性拐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饱受互联网洗礼,心态愈来开放,消费也愈来趋于理性的九零后而言,对于房子的需求,期许和等待的弹性可能也会拉长。

这一代人不像七零后或八零后那样,因为强烈的自住需求,又没有啥可继承的,所以首套房子要死要活地去抢。他们或许会想,既然迟早会拥有那么多的房子,又何必着急呢?

所以,或许正如马佳佳所言,还真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九零后(特别是九五后)会放弃买房子的打算,反正只需要耐心等几年,房间迟早是会有的。何况当下房价虚高(特别是一线城市),他们就真是到了买的时候,也恐怕买不起。由此看来,要想让这批迟早拥有多套房产的房主甘当房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的购买乏力和趋势变化,身处市场一线的房地商应该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和压力。但是不等于说从这一代人开始,房地产市场就没有了增长的空间和乐观的未来。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九零后的大学生宿舍布臵,就会发现这一代人对于住宿环境的要求和品位追求,有了质的提升,是真正可以和国际潮流无缝接轨的。

但他们工作后面临的居住选择,往往令他们失望甚至绝望。凡是在一线城市有过租房经验的人都知道,租房子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不提寄生虫般的中介公司,不提太纠结的合租室友,不提势利眼的大房东,不提狐假虎威的二房东,便是那糟糕逼仄的居住环境,就足以让人压抑得要疯。

更让年轻人不爽的,则是不合理的城市生态分布造成的日间重复疲劳迁移。由于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上班族,白天要在市中心的商圈地带上班,下班后又常常要迁栖到偏远的郊区居住,每天在路上花费的时间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想想日复一日,能不让年轻人脾气见长吗?能不过劳死么?现在许多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与其说是被高房价逼离的,倒不如说是被住得没尊严气走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暂不买房的有户口城市青年,还是漂在大城市的没户口的有志青年,他们都非常渴望独立的、个性的、舒服的、漂亮的栖居空间。考虑到经济因素,这个空间肯定也是以租赁为主的。

但当下落后得有些荒唐,甚至操蛋的房屋租赁市场,却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七零后、八零后在破出租屋里贴点明星画,然后发誓攒钱买房子的心理暗示和奋斗节奏,都已无法让九零后接受。而让年轻人拚爹啃老来买房子改善居住条件,其实也是一件不现实和不人道的事情。

租赁房屋本也是可以幸福又快乐生活的,但现在的租赁模式则肯定是不行的。坦率地讲,一线城市并不缺房子,譬如北京房屋空臵率就高达28.9%,如果有房地产商通过某种商业创新加以改变,重新进行资源整合,确保年轻人住得舒服点、有尊严些,不但可以抢占一个潜力无穷的全新市场,而且也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有这种可能么?当然有。芝麻哥已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房屋租赁业务,权且称为“青年公寓”。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公寓社区化。

人是群聚动物,年轻的九零后更是社交动物,所以公寓必须有适度的规模,必须配套合理,自成生态。这些公寓最好集中在交通相对便捷的次商圈(主商圈太贵,成本太高)辐射半径里,譬如市区一些老的居民楼或经营不善的酒店,以产权臵换或整楼租赁的方式进行改造,根据原有的结构布局,适度改造成酒店式微公寓和家居式公寓两大类型。

最大的改动是,每幢公寓的每个楼层增设公共厨房、公共洗衣间和公共活动室。房地产商必须明白,不给年轻人创造交流、学习、玩耍的公共空间,是非常不人道的行为。

想想年轻人为什么爱去麦当劳、肯德基就应该明白了,他们大多时候只是想要一个温暖、明亮、舒服的公共空间聚聚会、聊聊天罢了。

而中国式社区最操蛋的地方,恰是缺乏这样的室内公共空间。需要强调的是,考虑新生代对卫生和隐私的苛刻要求,最好不要设臵公共浴室或公共厕所。而且以我们的常识经验,这两个地方往往是最令人不舒服,也最难管理的公共空间,所以不要最好。

只要有了公共厨房、公共洗衣间和公共活动室三大公共空间,青年公寓的空间改造就算基本到位,至于孵化出什么样的社区生态,就由年轻人自己做主吧。

其次,要素经济化。

考虑年轻人所处的人生阶段特点,经济性应该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所以公寓的一切改造和设计,都必须以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为原则。

譬如可以不设电梯(六层以下),譬如极简装修原则,譬如水、电、气的节能化改造,譬如居住空间的经济化分割,譬如家具和公共设施的耐用性设计等等。如果再先进一点,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考虑楼顶、阳台的太阳能改造,只要设计合理,每年省去照明和热水器的电费也应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这些基础性的环保节能改造外,房地产商还应该提供一个更有想象力,也一定会让年轻人尖叫的环保服务,即电动汽车出租服务。要知道,九零后对汽车这样的代步工具或大玩具的渴求,就和想喝瓶可乐一样自然,可当下限购、摇号的政策又让他们离这个梦想太过遥远。如果房地产商和某些新型租车公司合作,充分盘活地下车库的潜力资源,组织一个网点密集、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租赁网络,并以月租或年租的方式向年轻人提供服务,必将是一门很有钱途的大生意。

想想看,这样的服务,不但可以满足年轻人渴望变化,随意更换车型的需求,又能解决停车困难的问题,同时还能省去保养、修车等一大堆麻烦,最关键的是还不需要花大笔的钱,你说他们能不喜欢么?

再者,设计时尚化。

譬如青年公寓楼层间公共通道或逃生通道可适度改造成滑梯或滑竿模式,增加一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生活乐趣。再譬如每个楼层的楼道、走廊以及整座建筑的外立面,都可鼓励艺术涂鸦或个性装饰等。如果想让青年公寓显得更酷一点,还可实行“艺术家宿舍”计划,即特别预留一套房间,以极优惠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给街头艺术家居住,期限为一年。

对街头艺术家的选择,可先在社交网络公开招租或由艺术家自主申请,然后再由青年公寓的全体住户投票决定。这样每套公寓都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社区艺术家了。而艺术家需要回报的,就是保证每周在公共活动室有个小型的免费演唱会,并通过社交网络、社区电台接受住户点歌的需求。

在芝麻哥看来,城市社区的人文进化,必然是朝更平等、更自由、更强调自治精神和双向互动的方向演化。以往戴红箍、拉横幅、贴告示等这些简单原始的社区管理早就OUT了,新生代需要更现代,更有创意,也更富人性需求的社区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房地商介入养老产业已经是一种热门的趋势,但是拿出的解决方案,又实在太过粗暴和野蛮。目前很流行的一种趋势,也不过是在远郊起几幢低层建筑,再挖个池塘栽几棵树,美名曰园林景观,然后配套上老年医院、康复中心、集体食堂等,就堂而皇之称之为养老社区或养老地产。

除了这种养老社区之外,时下热炒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模式,坦率地讲都是极不成熟的概念炒作,甚至可以说是缺脑子的表现。那么有没有一种高级一点、人性一点、合理一点、智慧一点的商业模式呢?

当然有。芝麻哥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商业创想和模式范本,以供有心的商家学习参考。这个模式姑且称之为“社区养老公寓——移巢计划”。

简单来讲,就是以社区为单位,把每个社区的空巢老人、有养老需求或投资意向的住户,通过产权臵换或二次购买的方式,本着“产权分散,供养集中”的原则,整合到一起(可集中在每幢楼的一二层),然后由业主授权给房地商或物业公司,进行统一改造和集中管理,然后再租赁给其他有需求的业主。

产权灵活化

这个项目不需要房地商或物业公司重资产投入,而是在业主间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巧妙地进行资源优化和产权臵换,从而解决项目的空间需求。

无论房屋如何交易、臵换,最终产权还是归属业主,物业公司一是赚取交易过程的服务费用,二是赚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三是赚取这个项目激活后的平台交易费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你原来拥有多大房产,在臵换成养老公寓时,都可结合市场的标准测算自由补齐,可由大换小,也可由小换大,因为这个臵换过程,不但是解决自己养老问题,同时也算是二次臵业投资行为。譬如你可臵换一套大的公寓,留下自主的一间外,还可出租其他房间给别的老人。

还要说明的是,这个项目只所以鼓励在社区内甚至一幢楼内进行交易,就是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需求——让老人离自己熟悉的家和亲人近一些,再近一些。

配套智能化

这种新型的社区化养老公寓改造,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红利,把智能化做到一种极致。

譬如每个公寓的每个房间都可安装一部智能电视。除了基本的娱乐功能外,这部智能电视还需配备智能摄像头,具备语音视频的基本功能,然后再给老人订制一台超级遥控器。老人想和子女、朋友视频聊天时,一键OK;想应急呼叫子女时,一键OK;想呼叫物业管护中心时,一键OK;想呼叫医院时,一键OK;想网上订餐时,一键OK;想网上购物时,一键OK;想语音备忘或查询日历时,一键OK。当然,这些遥控器的功能,也可集成到一部智能手机上。

若再配套一部可测血压、心脏、脉搏和紧急呼叫的可穿戴式智能手表,那么就老人的实际需求而言,智能化就算基本齐活了。其他什么智能电灯、智能空调、智能冰箱什么的,倒是显得华而不实,或者讲还不够成熟,配不配套倒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服务平台化

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打造社区化养老公寓不但是一个创新的商业升级项目,也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改造工程。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要想成功转型,就必须坚决打破以往的旧思维、旧模式,别总想着挣快钱,傻挣钱,而要学会创造出一种精细管理,共赢合作的生态性、平台化的全新商业模式。

具体来讲,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业优势,为业主做好“不动产”的管理和服务,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搭建开放的社区化交互平台。管它线上线下,管它虚拟现实,终是为活生生的人来服务的,也终是要与活生生的人来对接的。

就社区消费需求而言,物业公司已经掌控了现实端的物理入口,如果再主动搭建一个虚拟端的网络入口,两端合一,形成一个生态的商业闭环,那么挣钱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以社区化养老公寓为例,可以和医院合作,开展网上问诊和即时监护服务;可以和银行合作,开展面对面虚拟银行理财业务;可以和电商合作,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代购、团购、送货上门等服务;可以和餐馆、理发店合作,开展上门送餐和理发等服务。

如果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再有情怀和想象力一点,这个线上线下合一的服务平台和管理网络,还可以做些社区虚拟拍卖(如旧家具、儿童玩具等)、社区虚拟晚会、社区虚似展览(譬如宠物秀、老年时装秀、宝宝秀)等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此外,这个社区化交互平台一旦形成,也可对接相应的家政服务,如清洁工、保姆、月嫂、老人陪护等,不但可以充分激活社区内的闲散劳动力,也可形成一个安心、透明、良性互动的家政服务交易(换)平台。

在一味求新、求大的政绩冲动和急功近利的商业刺激下,以往的城市旧改工作,简单而野蛮,原始又粗暴,不但毁掉许多传统的遗存,而且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

可对此除却愤怒、抱怨和遗憾外,我们也清醒地知道,城市承受不起,也绝无可能以大拆大建的方式再进行一次暴力改造了。要想让城市的居民生活得舒服一些,我们必须寻找另一种途径的改造。

譬如楼顶的绿化改造。楼顶绿化的好处,有一个很有力的说服数据,那就是一个城市的楼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量将下降80%,城市热岛效应将会彻底消失。

以北京为例。按照2010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抽样统计资料进行的初步测算, 北京市的市区面积为1368.3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289.3平方公里,如果以屋顶面积占建成区面积25%的建筑标准计算,北京市区的屋顶总面积约有322.33平方公里,再以其中30%可作为生态屋顶来保守推算,那么北京市区可利用绿化的屋顶面积达到96.7平方公里,也就相当于给北京增添了34个朝阳公园(或14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天然绿肺。

如果真能实现这个绿化目标,那么北京雾霾天气一定会大大缓解,城市的宜居环境也会大大改观。

虽说楼顶绿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大好事,也被提倡了好多年,可实际推广却并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目前已实施的屋顶绿化面积,大约只占市区可利用绿化屋顶总面积的1%多一点。

难道是因为成本过高的缘故么?当然不是。按照2012年北京市园林局印发的《北京市屋顶绿化建设和养护质量要求及投资测算》,进行简单的屋顶绿化,每平方米费用只有310元,养护费用为一平方米每年才17.5元;进行花园式的屋顶绿化,费用则为每平方米550元,养护费为每年24元。

楼顶绿化只所以推广不力,很大原因在于以往的推广思路有问题。以往是以政府的力量主导主推,而且多是公益性质。而恰恰在于投入不高,维护又太过麻烦,便是做面子政绩工程也难以显现,所以有公共财政预算的部门,看不上这个项目也是情有可原。而商业力量迟迟不介入,则在于没想出好的商业模式,操作起来又太过麻烦,所以多是持观望态度。

在芝麻哥看来,随着习李新政、雾霾加重以及电商爆发等诸多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因素交互,未来5-10年内,楼顶绿化或许成为一个很有市场想象力的新商机引爆点,特别是对想转型的房地产商而言。而就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言,芝麻哥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运营模式多元化

楼顶绿化是一门正经的生意,也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生意。但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倒是相对轻车熟路的。譬如楼顶的承重、防水处理等都不是问题,而且楼顶的产权归属也容易解决。如果房地商在建新房子时,就同步考虑到楼顶的绿化问题,那么不但投入大大减少,而且也增加了新楼盘的卖相和宣传亮点。既然是生意,就要考虑赢利,既然要赢利,就要考虑商业模式。而对于房地产商来讲,楼顶绿化的最佳商业模式是“主题式改造+灵活性租赁”。譬如住宅楼盘的楼顶改造,可改成立体式菜园或休闲性花棚;譬如商业楼盘的楼顶改造,可改成带有玻璃罩的花房式咖啡吧或茶餐厅;譬如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楼顶改造,则可改造成试验农场或鲜花培育基地。

赢利方式可以是提供设计方案,工程施工,标准化配件出售,也可以是改造后租赁给商家、个人经营,或以会员制的模式自主经营。

环保技术互联化

楼项理论上讲应是公共面积,自然关系到公共利益。为了更好地说服业主,楼顶绿化项目也必须强化它的公共效益。除了强调减轻热岛效应,减缓雾霾发生,改善城市气候的宏观利益外,还要强调楼顶绿化对本幢楼盘“微气候”的节能减耗效用。

譬如楼顶的绿化可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空调的耗能。譬如楼顶的雨水收集装臵,可减少污水排出。譬如在楼顶安臵太阳能板,可将其转变为热能或电能,供本幢楼盘的公共取暖和照明。譬如我们还可收集社区部分食品垃圾并转化成生物肥料,供给楼顶绿植或鲜花施用。

这些节能减耗的数据,最好能以物联网的手段,即时采集,公开发布。而这些绿色环保设施也最好可以同时向公众开放,成为教育公众,宣传环保理念的示范基地。坦率地讲,这些东西便是基于商业考虑的“秀”,想来大家也是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就如那些娱乐明星一样,美好的东西是不怕秀的。

产业拓展联盟化

由于楼顶绿化还是一个新兴事物,而且涉及到对城市风道、微波通道、航空通道等方面的干扰影响,所以很容易在商业萌牙状态时,被某些不成熟的偏见或保守的管理理念所左右,甚至被扼杀。

而楼顶绿化作为一个链条化的产业,要想快速壮大,就必须在起步之初,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组建足够强大的产业联盟,积极和政府的主管部门沟通对话,同时未雨绸缪,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考虑,配合政府、协会做好产业规划,制订行业标准、自律条例等。如此这般,这个产业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城市被建设得这么差,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发展之初行业太过“无法无天”。譬如北京城的五环里,有多少楼盘超标超高侵占了“风道”,才造成今天雾霾天久久不散。也许当初违规的房地产商会这样想:就我一个楼盘,又怎么能挡住风呢?

谁曾想,有关系的房地产商大有人在,而且都持同样的的想法,于是越建越堵,一直堵成今天的“熊”样。无论如何,希望今天已经成熟的房地产商可以理性一点,规矩一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毕竟,雾霾面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走。而且,做好这件事,要远比建设 “立体城市”什么的要有意义得多,也伟大得多。

最后一点感想:房地产商转型的任务和使命

过去几十年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未来十年内,房地产依然还会担任这样领头羊的角色。无认你夸也好,还是骂也好,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十年之内,一方面房地产商可以继续蚕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红利,另一方面,若能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和文化转型,则可以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毕竟,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走得太快,也走得太急,欠的账也太多。

我们骂房地产商野蛮,是因为我们自身也很野蛮,我们骂房地产商建得房子丑陋,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审美水平就没高到那里去。

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房地产商必须要担当的一个社会使命和时代责任,就是利用商业的力量,完成社区结构的组织改造和城市生态的文明重塑。

芝麻哥在文中提到的一些设想和创意,就是希望给那些依然坚持理想主义情怀的房地商一些启发。推动社会进步,促使人民幸福,“房”事一直都是很关键的环节。

而就更实际的商业利益而言,房地产商也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改造带来的无限商机。以当下很热门的O2O为例。这个行业或业务一直无法有效引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无法突破社区端“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而这个瓶颈又并非物流问题,而是信息流问题。

正因为社区的消费需求无法有效聚拢,所以才造成平均物流成本过高。一旦踞守社区端的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醒悟过来,快速完成社区的互联网化改造和管理升级,不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会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以万科为例,未来5年内,其管理的社区大概会有500-600个社区,100万住户,近800万的人口,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超级大都市的规模体量。

如果线上把这些社区用互联网串连起来,充分盘活社区的用户和数据资源,形成一个庞大又精准的家庭用户信息数据库,线下再配套完成青年公寓、养老公寓、绿色楼顶花园这样的实体改造,并快速完成规模化、连锁化的全国性网络布局,那么万科蜕变或孵化出一个横跨“地产+物业+金融+中介+家政+电商”等领域的超级平台和商业公司,便指日可待。(文:段战江)

第二篇:王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区域传统媒体

王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区域传统媒体

2016年萧山日报社营业总收入2.97亿元,利润2950万元,超过了大多数地级市报纸。在中国报协主办的2016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报业新媒体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居中国县市级党报二十强榜单第一名。那么,萧山日报社是怎样做的呢?记者采访了该报社长、总编辑王平。

记者:为什么说传统媒体到了救亡图存的时刻?

王平: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党过不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这一关,可能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同理,传统媒体人如果过不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这一关,就过不了存活这一关。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已经从传播、渠道层面过渡到产业链及整个价值链。从原来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到现在以互联网思维设计产品进而到运营新媒体,今天的传统媒体如果利益格局不打破,组织架构不调整,思维理念不重塑,体制机制不改革,就无法成功转型与转身,甚至就很有可能被市场无情淘汰。

记者:为什么说牺牲眼前利益,才能换取长远发展?

王平:传统媒体要学会自我割肉,牺牲眼前利益,进行真改革、真调整、真转型。从单位层面讲,敢于打破不适应的体制机制束缚,建立灵活的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的科学机制;从员工层面讲,大河有水小河满,要理解支持包容改革,树立不改革等死和必死、改革也许是找死,但更大程度是重生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换取长远发展。

记者:请您概括一下萧山日报社10年成功转型“秘籍”。

王平:萧山日报社10年转型探索,可从两个方面概括。新闻资讯方面是深耕主业,内化党性,即细分行业、细分用户、细分市场,细分群体、细分受众、细分服务,做到点对点分众化传播。

报业经营方面,以行业划分为落脚点,依托事业部及“一行业一公司”模式分散经营,平台化运营,立体化营销,做深做透服务,做大做强产业。

记者:互联网思维有哪些类别?

王平: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首先要吃透互联网思维精髓。我认为互联网思维主要有9种。一是用户思维,即得草根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二是简约思维,即少就是多,简约即是美。三是极致思维,即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营销。四是迭代思维,即从小处着眼搞微创新,精益创业、快速迭代。五是流量思维,即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六是社交思维,即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社会化网络――众包协议。七是大数据思维,即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八是平台思维,即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九是跨界思维,即携用户以令诸侯,用互联网思维大胆进行颠覆式创新。

记者:怎样理解互联网精神?

王平:萧山日报社是用互联网精神解决传统媒体的痛点,通过10年转型探索,5年媒体融合,才走到今天的。概括地讲,互联网精神的含义就是技术平台的穿越(Inter)?c平台使用者(网民)的结网(net)行为相结合。萧山日报互联网精神体现出以下特征:架构平台化、思维用户化、传播融合化、产业多元化、营销社群化、尝试合伙化、突破资本化、绩效层级化、制度革命化、管理项目化、发行党员化、电商生活化、未来数据化等。

记者:思维用户化的痛点和落点是什么?

王平:传统媒体的融合最终是人的融合,因此要有用户化的思维,要研究用户、分析用户、服务用户……我们要找准用户痛点,知道他最想做什么。媒体落点就是如何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这就是用户思维。两大用户是我们服务的重点,一是政府,服务要做得高大上;二是百姓,服务要做得细感深。

政府是我们最大的用户,书记市长是我们最核心的VIP用户。如果把书记市长当领导,媒体就是自上而下被动听话;如果把书记市长当用户,那么媒体就会自下而上主动服务。

记者:为什么说书记市长是传统媒体的VIP用户?

王平: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传统媒体要内化党性,站在党的立场,服务我们的用户。现在的挑战是,我们如何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要内化于心,从内心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党对主流媒体的良苦用心,一定是帮忙不添乱;要外化于行,新闻宣传中,要想在领导想之前,做在领导做之前,才能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这样做的理由是政府会给媒体资源支持、项目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话语支持、产业支持、信息支持,等等。

紧盯第一用户,解决VIP痛点,让书记市长满意,我们才能奠定第一基业。为政府机关量身打造定制式的服务,让他们有理由名正言顺支付给我们钱。比如,围绕G20杭州峰会,萧山日报社先后策划推出“G20萧山誓师”“G20倒计时100天,萧山故事”“G20倒计时30天,我们准备好了”“G20时间,萧山欢迎您”等四大系列专题报道,刊发特别报道专版130多个,内容实、角度新,视觉传达效果强烈,生动反映萧山区上下抢抓G20重大机遇,努力推进美丽萧山建设的新气象、新风貌,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当然,市委政府也非常满意。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批示:萧山日报社围绕中心,服务G20峰会,创新力度大,值得表扬。

时任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俞东来批示:萧山日报社在宣传报道萧山抢抓G20机遇、建设三生融合美丽萧山上,作了很大的努力,成绩显著,望再接再厉。

记者:贵报是怎样运作“新闻服务+政府行动”的?

王平:“新闻服务+政府行动”是双叠加功能,依托的是萧山网络问政平台。这个平台是萧山日报社下属萧山网自主开发的网络问政平台,由萧山区政府办、区纪委、区委宣传部、萧山日报社等为主办单位,萧山网具体承办,萧山区102家镇街部门单位纳入“网络问政”对象。目的是百姓事,网上办,打造24小时网上不下班的政府。针对网民发帖事项,涉及部门24小时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办结,满意率由网民打分。

记者:贵报对政府服务的大手笔是怎样体现的?

王平:《萧山日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模式,在纸媒大篇幅刊登萧山的发展变化,为政府量身打造定制式服务,做到了“领导满意,群众喜欢”。

2016年推出《城市手册――蝶变萧山》;2015年推出十二五特刊《萧山这五年》;2014年推出特刊《萧山城市手册》;2013年推出特刊《萧山十大最美篇章》;2012年迎接十八大的特刊《十年跨越萧山骄傲》;2011年建党90周年特刊《开天辟地90年》,一叠90个版;2010年推出特刊《5年萧山精彩》;2009年推出献给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特刊《吾国吾家60年萧山记忆》《萧山日报创刊五十五周年纪念金刊》《萧山60个新农村样本》特刊;2008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型特刊《热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特刊《品牌?山》;2004年《创刊五十周年纪念金刊》……这些大型系列主题报道大版面宣传、大手笔报道、大力度引导,取得了规模化、立体化、全景化传播效果。

记者:贵报是怎样打造“新闻发生地就是新闻生产地”的融合新闻工程的?

王平:打造融合新闻工程,就是要实现“新闻的发生地就是新闻的生产地”的目的,这样才能全面实现立体式、矩阵式、滚动式的发布模式。

萧山日报社建立了全媒体中央控制室,并给全体记者每人配备了一台移动采编工具iPhone6手机,内置移动采编工具:上传稿件、上传图片、传视音频、本地稿库、大样监控系统设置等应用软件。“新闻的发生地就是新闻的生产地”媒体融合新闻工程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采集工作发生新变化,记者工作从过去单一劳动到现在的多工种劳动,包括图片、一句话新闻、140字左右简讯、草根视频、报纸内容等都得做;二是发布工作出现新变化,编辑工作从过去单一报纸内容产品到现在的融媒体内容产品发布,依次为首席内容官(采集中心值班主任)、信息集成专员(全媒体首席编辑)、信息专员(各媒体编辑)、首席运营官(发布中心值班主任)、值班总编(值班编委)等编辑流程。

打造融合工程,用户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媒体就要覆盖到哪里。新媒体即为新阵地,新阵地即是新市场。今天抢占舆论制高点,明天才能成为市场赢利点。

记者:《萧山日报》成功进行了两次全面改革,形成“五大传媒”“九大端口”传媒产业群,请您介绍一下改革历程。

王平:《萧山日报》创刊于1954年,隶属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是一张服务于萧山本土的县市区域报,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县(市)区域现代传媒集群。秉承“新闻创造价值、价值支撑产业、产业反哺新闻”的理念,自2011年起,萧山日报社实施从单一纸媒向全媒体、传统报业向现代文化传媒企业的战略转型。2014年6月和2016年12月,围绕媒体的融合发展,从机构、流程、制度、评优等方面进行了两次全面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以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数字电视媒体等“五大传媒”为主体,《萧山日报》、萧山网、手机报、移动终端App、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城市电视、户外阅报栏、“萧山发布”(政务微博)等“九大端口”为发布平台的传媒产业群。同时构建起以教育培训、投资理财、居家养老、商贸连锁、物流配送、户外广告等相关产业为支撑的多元产业格局和全媒体经营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6年萧山日报社营业总收入2.97亿元,利润2950万元。

记者:《萧山日报》有明确的、与众不同的媒体定位和目标人群定位。基于清晰的定位,贵报搞了一系列传媒营销活动。

王平:是的。《萧山日报》的媒体定位主流、权威、深度;《萧山日报》的目标人群为党政干部、高级白领、30岁以上的普通市民读者。《萧山日报》连续举办两届全媒体营销推广“至美女性”评选活动。这项活动由萧山区妇联、萧山区文明办主办,萧山日报社承办,参与人数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生活已经电商化,媒体电商怎么搞?

王平: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风暴正在改变一切,下一个十年,必将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时代:百度干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超市的事,阿里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通讯的事。

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先进取代了落后。传统媒体搞电商,首先是定位本地老百姓日常生活服务的功能,实现淘宝、京东等实物电商很难实现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其次才是跨出本地,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媒体电商定位有3个层面,首先是新航向: 走一条没有仓储物流的生活服务类轻电商之路;其次是新渠道:传统媒体广告业务的一种增值业务模式,完成传统纸媒目标受众向新媒体平台的转化,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线上线下服务;第三是助推器: 把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平台,转化为可以进行商务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

记者:怎样理解“小记者,大项目”?

王平:小记者不仅仅是项目,而且是大未来。做好小记者项目,活动是腾飞的翅膀,数据是终极的目标。1个“小记者”=6个“大人物”,他们是传统媒体转型中用户和大数据营销的突破口,更是对接媒体电商有效用户的好项目。通过分析这些客观的数据,我们可以对具体的业务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调整,以增强用户体验,挖掘产品价值、更好地进行运营推广。

通过CRM系统聚合教育资源、用户资源而导出商业、汽车、家居、房产、旅游等等“小记者”大数据库,建立本地以家庭单元为核心的用户沉淀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融合营销活动,打造媒体精准化的“服务+产品”的用户营销新模式。

【专家简介】

王平,杭州市“五个一批”人才。现任萧山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新闻从业20年。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杭州市委公派赴英国留学,获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09年底,个人出版了22万字的新闻业务专著《中国县市区域报的“浴火重生”》,系中央关于中国县市区域报改革整顿后第一部论述县(区)级媒体新闻业务与经营发展的专著。

编辑:徐 峰

第三篇: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团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四篇:互联网思维讲稿

(开场内容自己塑造)第一张PPT:回望过去,我们最传统的一种商业模式得以发展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的不对称。那时,我们想要买任何产品任何商品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无法获得最大的实惠性价比。而在整个商业模式中间环节对于中间商而言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利润空间。过去我们想要买一款产品,那么就会有很多生产厂家生产。生产产品完了之后他们就会去找到渠道代理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扩大销售渠道,而渠道商拿到产品之后还会去市场上找到一级经销商,最终经销商在一线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销售。而这款产品可能生产成品1块钱,但最终当消费者买走之后,价格可能是之前生产成本的10倍。而中间产生的这些价格差异就成就了整个商业链条每个环节的经营者。

PPT2页面:而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商业模式来说,信息不对称还是优势,还是核心竞争力吗?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就是信息高度的透明化,所以我们今天想要买的任何一款产品,我们都会发现在网络上有无数的卖家在经营着,而这些卖家很有可能也就是产品本身的生产厂家。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产品从价格到品质再到售后服务一一对比,最终选择我们觉得性价比最高最能够让我们满意的商家进行购买。然后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这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商业消费最大的特点。

PPT3页面:那么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在这个地方就不得不提一下引领电商发展,兴起消费网购趋势的一家企业——阿里巴巴。现在时下有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叫做“阿里奇迹”。那么这个阿里奇迹代表的是什么呢?是一年还是一月还是一天创造的奇迹呢?(这里稍作停顿)2014年11月11日,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字诞生:571.12亿。一个平台一天所创造的财富。571.12亿有多少钱,如果把571.12亿堆叠起来的话将会有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就是阿里奇迹,这就是电商奇迹,这就是互联网奇迹,这就是对传统商业模式最大的颠覆!试问,传统领域,哪家公司,哪个卖场,哪个平台可以在一日内达到这样的规模和记录?找不到,一家都没有!而在这一天,全国有无数家商场百货公司变成了试衣间,有无数的电器行主动降价迎战,同时在这一天物流快递保险等等数10个行业都因为阿里奇迹而受益匪浅。所以双11这一天,马云是在和全世界做生意。本身双11这个光棍节也因为阿里,因为马云,变成了购物狂欢节。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魅力和创造奇迹的能力。

PPT4页面:而之所以网购趋势如此势如破竹,越来越多人选择网络消费,就是因为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本我!在2012年12月4日这一天,中国正式跨入了4G时代。也就是说我们从有线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们从习惯用电脑上网已进入到了离不开手机网络的使用!

PPT5页面:那各位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几幅图。可以看得出,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乃至可以说手机代表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特征。因为手机只是载体,而在它的背后,核心就是移动互联网,所以才会有人说,现在的人是吃饭睡觉上厕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玩手机,晚上睡觉最后放下的是手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也是找手机。所以今天在座每一个朋友,你们都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你们都已经离不开手机。所以这个时代将会诞生更多的奇迹,更多的机会,但如果你置之不理视而不见,那么你将会被颠覆,被淘汰。

PPT6页面:就像移动联通电信三家通讯行业的霸主一样。当初三家公司彼此之前一直做着激烈的竞争,试图打败彼此。因为他们潜意识当中认为在通讯领域没有谁是他们的对手,他们3家就是垄断性的企业,而且都是国企。那都是不可一世的。但突然有一天,一家公司携一款软件横空出世,杀的三家公司溃不成军一泻千里。这家公司是谁?腾讯,这款软件是什么?没错,微信!当微信港推出时,这3家公司还不以为然。认为只是一个网络对讲机,小孩子过家家玩玩罢了。但是他们哪里想到,微信短短半年时间用户就过2亿。而在今天微信用户已经接近10个亿了。可能今天你买一款智能手机后会用移动卡也可能会用联通卡或者电信卡。但是不管你用哪一个卡,你的手机一定会下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就是微信。因为现在发短信,几乎都是用微信,聊语音,用微信,发图片还是微信,而关注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用微信。而这一切微信都是不要你花一分钱的。所以微信直接打劫了三家公司的用户以及业务。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跨界的打劫才是最致命的。今天一家企业真正被打败的原因可能不是行业对手太过于厉害,而是来自于其它领域企业的跨界来打劫,这就是当下最激烈的商业竞争新模式。(这里可以再举例柯达案例)

PPT7页面: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比拼的是思维,比例的是观念,比拼的是意识。而非过去所积攒的财富。就像王健林和马云在2012年风云人物颁奖现场两人进行的一场赌局。王健林当时说道:电商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像很多业务电商是永远代替不了的,我在这里和马云先生赌一个亿。如果10年后电商市场份额达到整个市场50%以上我输马云1个亿,反之马云输我一个亿。这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碗的赌局。但是不到2年的时间,王健林找到了2个人,一个是腾讯的马化腾,一个是百度的李彦宏。三人合作一起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叫做万达电子商务公司。王健林正式进军电商,选择追随大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因为他深刻意识到了未来所有终端消费者都一定是来自于互联网上的用户,谁能得互联网用户,谁将得天下。那怕今日万达很牛,那怕王健林还是首富,但是未来真的很难说,所以他必须转型。因此各位,如果你是做了很多年传统领域了,而你还认为你将继续坚持你之前那一套的话那么请你看看王健林,请你学学他吧,至少在传统领域当中,今天还没有谁能够做的过他吧。而他都开始转型,更何况你呢?所以(下面3个PPT8 9 10页面照着读出来)

PPT11页面:而今天最大的趋势,就是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这个时代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还是企业,你要成功,就必须具备一种这个时代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互联网思维。

PPT12页面:那么说到互联网思维,大家都知道,但知道并不等于懂的,更不代表会。为了让各位更好的理解互联网思维,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互联网思维下的几档电视节目,第一个中国好声音,第二个我是歌手,第三个爸爸去哪儿了。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三档节目,为什么这三档节目能够在如今这个娱乐节目爆棚的时代脱颖而出傲视群雄。核心就在于人人互动,人人参与。让每一个观众能够有强烈的产于感。就像雷军的小米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小米手机能够横空出世在市场上形成一股强烈的风暴,就是源于互联网思维,小米兜售的是用户的参与感。

PPT13页面:而这种人人互动的参与感来自于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超越预期极致的用户体验。什么是超越预期极致的用户体验,举例一瓶矿泉水,2块钱。喝完之后你突然发现这瓶矿泉水喝下去感觉不仅仅是矿泉水,而是喝出了五粮液的感受,那么这一刻你就爱上了这种矿泉水,因此你成为了这种矿泉水忠实的粉丝,以后只要和矿泉水就都喝这种。那么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讲究的粉丝经济效益。前提你要能够给你的消费者,你的客户,带来这种超越预期极致的用户体验,那么你就必须拥有大量的数据来进行服务。

PPT14页面: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粉色经济时代,也是真正意义上人类财富将进入的大数据时代。谁拥有大数据,谁将主宰事业与财富。今天能够获得巨大财富价值成功的企业,不论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百度,哪一个不都是因为大数据而成功的吗?而你有大数据吗?你想要大数据吗?当你真正了解大数据的价值意义之后,我告诉你,你比谁都想要,但是光想是没有用的。

PPT15页面:因为大数据的获得必须靠2个字,系统,系统是唯一获取大数据的方法和工具。

PPT16页面:21世纪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系统你将一无所成,因为系统决定事业,系统决定财富,系统决定成败。系统决定了你的一切的一切。

PPT17页面:你拥有自己的系统吗?你想要吗?如果你想,那么恭喜你,因为今天走进远大,了解远大,接触远大,你真正能得到的就是2个字,系统。而当下唯一能够带给你个人,团队,企业独立系统帮你创造大数据,带给用户超越预期极致体验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就只有一家,那就是远大。(PPT页面已经完毕。后面内容自由塑造发挥)

第五篇:互联网思维总结

赞!史上最全的互联网思维精髓总结

【导读】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

1、永远站在用户一边,而不是对立面。

2、核心竞争力产品一定免费,越有竞争力的东西越要免费。

3、不要期待每个用户都会给钱,但是总会有用户给钱。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一些事推荐的这篇文章,让大家对互联网思维有个全面的了解!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

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这个品牌是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还有湿巾。

一个淘品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

再看第三个段子: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可能突破300亿元;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

这家企业是小米。雷军说,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样理解参与感?

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又惊人地相似,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

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独孤九剑”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强调“无招胜有招”,重在剑意,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独孤九剑”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

我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这里面有几个法则: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法则2:兜售参与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乔帮主回归,砍掉了70%产品线,重点开发4款产品,使得苹果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品牌定位也要专注,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一个就足够。

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2013年2月上线,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则5:简约即是美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Google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苹果的外观、特斯拉汽车的外观,都是这样的设计。

3、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方法论有三条: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一切产业皆媒体,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法则7:服务即营销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1)客服24小时轮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2)设有“CSO”,即首席惊喜官,每天在用户留言中寻找潜在的推销员或专家,找到之后会给对方寄出包裹,为这个可能的“意见领袖”制造惊喜。

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但是在互联网思维席卷整个传统行业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捞不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话,学不会的,可能是海底捞了。

4、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后来也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

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

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5、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回头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

“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QQ若没有当年的坚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鹅帝国。注意力经济时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6、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12:利用好社会化媒体

有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900多万元。

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会化营销的魅力。有一点要记住,口碑营销不是自说自话,一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

法则13:众包协作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

小米手机在研发中让用户深度参与,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

7、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法则15:你的用户是每个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银泰网上线后,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他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会一一在后台呈现,银泰就能据此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8、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所以后来者如360其实是很难撼动的。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马云说:“假设我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不会跟它挑战,心不能太大。”

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

包括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的分拆、腾讯6大事业群的调整,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内部平台化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他组织永远听命于别人,自组织是自己来创新。

9、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答案就是:用户!

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自然能够携“用户”以令诸侯。阿里巴巴、腾讯相继申办银行,小米做手机、做电视,都是这样的道理。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劫数!

所以,最后一个法则: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李彦宏指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以上便是我总结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

美图秀秀蔡文胜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

金山网络傅盛说:产业机会属于敢于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发起进攻的互联网人。

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下载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思维发言稿

    互联网思维发言稿 ①什么是思维?我站在这,您的大脑凭概念,可以告诉你,我是男是女。大脑进一步判断,还可以知道我的长相是丑是美。这就是思维。 ②对于普通人,互联网思维就是,用大脑......

    以APP应用培育自己移动互联网思维

    以APP应用培育自己移动互联网思维我们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给在线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就必须需要我们自己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来开展工作,但是移动互联网如何用于运营、营销、开发,我......

    教师教研“+”互联网思维

    教师教研“+”互联网思维 摘要:21世纪,互联网功能凸显,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技术正在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教育当然不能缺位。互现网让人们的思维方......

    互联网思维之我见(5篇)

    互联网思维之我见如何认识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的今天,对传统商业形态的不断冲击,因而诞生了一种新的商业现象和商业逻辑,就是所说的互联网思维。我的理解,互联网只是媒......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合集五篇)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全球进入了互联网经济的时代。《互联网思维》这本书以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为精髓......

    "互联网+"思维改造商业地产:体验业态吸引人们回归商场

    4月21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沈阳2015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王健林和马云唇枪舌战,让中国的商业地产现状再一次受到关注。当一、二线城市商业地产出现了严重饱和;当万达关闭......

    快递行业互联网思维运用

    浅谈快递行业互联网思维运用 ——读《互联网思维》有感 2014年中国快递行业创造了显赫的业绩,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40亿件,首次超过美国,跃居......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读后感(5篇)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读后感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传递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相较于传统行业而言不创新、不突破必将被时代淘汰,从最初的小米饥饿营销再到其他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