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美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的情况介绍
关于美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的情况介绍
一、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构的简介
美国住房与社会发展部(HUD)的宗旨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服务对象是中低收入的美国家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体面经济的住房。住房与社会发展部下分为多个部门,其中社区计划和发展部与住房部主要负责社区的发展和财政援助,向无家可归者、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住所和财政援助。部门下又包含多个项目,其中经济适用房项目下分成三个不同的小项目,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全有质量的住房。住房与社会发展部不是直接向租房者或者买房者提供援助基金,援助基金是授予每个州的州政府或者当地的非营利性机构。家庭项目(HOME)通过向州和当地政府提供援助基金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体面可以负担的住房,援助基金的项目是符合当地家庭需求的。购买项目(SHOP)提供资金给非营利性组织,由非营利性组织建造房屋或者改进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基础设施。家庭住房拥有区域项目(HOMEOWNERSHIP ZONE)允许社区重新申报空置但是破损的房产以增加住房的拥有量,通过创造一个新的社区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住房申请项目中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项目,政府为他们设计住房并选择居住的区域。各种类型的申请者都可以在住房与社会发展部的网站上找到当地的联系机构和联系人,机构会向申请者提供申请表格、需要审核的材料,申请者还可以在网上选择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屋类型。
二、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的评定标准
经济适用房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建设的普通住宅,重点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国际上对于高中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比较普遍的是将样本居民的收入与当地居民收入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80%的认定为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80%到120%,高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120%。也有的标准将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定位在低于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70%,高收入家庭的标准仍然为高于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120%。
三、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申请和审核程序
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核定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标准和程序,同一个州不同城市的核定标准和程序也会有差异,一般是按照收入占中等收入家庭的比重划分经济适用房的标准。以下以亚里桑那州的凤凰城为例概述经济适用房申请和审核程序,申请材料来源于凤凰城住房部的网站。
接受申请者时不考虑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取和其他身体或者精神上的残疾。所有申请者的申请必须通过信用审核,房东和犯罪背景的审核。所有的申请者必须符合已经建立的收入准则(基于大凤凰城地区的中等收入)和居民居住率的标准。那些被不情愿错误安置的申请者有优先权。合格的申请者会被放在等待的名单上,会按照房子的可获得性提供住房。所有申请者在核准进入经济适用房项目之前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必须符合收入的标准线。必须提供可证实的收入证明。无任何重大罪的犯罪记录。无任何未解决的官司。必须说明所有的收入和债务。
必须证明是美国居民或者合法临时居住者。另外,申请者可能会被拒绝申请如果发生下列情况: 申请信息是不完整或者不准确的。
申请者有关于行为的证明文件,表明申请者居住期间有可能违反房屋合同或者社区的政策。
申请者填写申请表就可以进入排队等候的名单,申请表包括社会安全号、房主姓名、地址、电话、性别、家庭年收入、收入来源、种族,申请者及其配偶或者共同申请人是否残疾,是否要求合理的房屋特殊配置以适合坐轮椅的人或者有听力障碍的人。申请者要求提供近5年的工资单,联邦与地方的缴税记录,居住记录和房租缴纳收据。幸运者在两个月内会接到面试通知,面试时家庭的所有人员都要出席,审核员会针对申请资料作详尽的提问,核实填写的资料与面试回答的一致性,对申请家庭作综合评估。面试结束后,审核人员会进一步核对提交的资料的可靠性,通过社会安全号调查申请家庭成员的犯罪纪录和信用记录。
第二篇:福利需要视角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改革研究
福利需要视角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改革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将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因此,在福利需要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成城市住房福利制度的改革试点阶段、城市住房福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城市住房市场化阶段、城市注重中低收入者的住房福利制度安排阶段和城市住房福利多元化制度阶段等五个阶段,研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下一阶段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福利需要;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52-0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GDP从1978年的3 645.2亿元增长到2015年底的676 708亿元,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15年的29 129元。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解?Q民生难题,特别是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回顾改革开放将近40年来的居民住房变化情况,城镇新建住房面积和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住房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然而,近年来,一些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等问题。大量的中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自己解决住房问题,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有必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为今后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政策建议。
二、社会福利需要理论
社会福利中的需要是社会中生活的人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缺乏的状态。人的基本需要如果不能满足,这种缺乏状态将损害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生命意义。在个体社会成员的需要集合成为一种具有相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成员的需要时,就形成了社会需要,要依靠福利组合中的各方的回应。需要满足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福利。一个社会的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就是使社会成员的需要得到满足。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发挥需要满足的作用:其一,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人类需要满足所缺乏的资源,特别是为那些亟需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的资源。其二,通过能力建设社会政策和行动项目,增强社会成员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需要满足。其三,减少社会生活的障碍,使社会成员的权利得到实现,社会制度安排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彭华民,2008)。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是一种由国家和单位统包职工住房投资、建设、分配的福利制度(贾康,刘军民,2007)。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住房政策在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住房政策改革的阶段可以按照有关的住房制度改革政策为标志,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城市住房福利制度的改革试点阶段
这一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重点是试售公房,可以分为出售公房和补贴售房两个阶段;随后还进行了住房租金制度上的改革。1980年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关于加快城市住宅建设的报告》中指出加快城市住宅建设,迅速解决职工住房紧张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党组《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发布,正式宣布中国将实行住宅商品化的政策,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全价售房的试点。1982年补贴售房取代了全价售住房制度改革。1985年补贴售房被视为低价售房而被取消。1986年以后,公共租房政策的特点是改革低租金、提租补贴、租售结合、以租促售和配套改革。1988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中国政府将住房福利制度改革正式纳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规划。
(二)城市住房福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
为了配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住房福利制度改革成为改革中的重要内容。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逐渐实现住房商品化,发展房地产业。同年10月,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认为可以进行全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1991年批转《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制定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求在1992―1993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还提出了按照社会主义有计划经济的要求,从改革公房低租金入手,将现行的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制度。
(三)城市住房市场化的改革阶段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建设的发展。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市场化的新阶段。在住房市场化的同时,具有住房保障作用的安居工程在1993年开始计划实施。这项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中型企业职工和大中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是在总结各地的经济适用住房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安居工程的进展也很迅速,1997年底的建设规模为7 159万平方米,解决了65万户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1998年上半年分两批下达的计划建设规模为10 694万平方米,合计起来已经超出安居工程的最初计划总量(成思危,等,1999)。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福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机构、基金的缴存、提取和使用,并在基金的监督和处罚方面做了相应的要求。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
(四)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福利制度安排阶段
2003年之后,针对一些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等问题,中央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国务院继续控制房地产业价格快速上涨。突出了廉租住房在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强调其在住房社会保障方面的安全网地位,但是,它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到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在推动中国城市住房福利制度安排改革的政策中,第一次明确将农民工纳入。2007年,国家更加重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的解决,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加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福利提供,包括《?P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
(五)城市住房福利多元化制度阶段
1.推进安居房建设。2011年,我国迎来住房保障制度史上里程碑式的制度,国务院颁布《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从2011―2014年,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共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了7 092亿元的补助资金。同时,还发行了约7 000亿元的企业债券,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倪鹏飞,等,2016)。
2.加速棚户区改造。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确定2013―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 000万户的目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指出,在2015―2017年3年内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农村危房1 060万户。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2 080万套、农村危房1 565万户,其中,2013―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820万套、农村危房532万户(倪鹏飞,等,2016)。
3.加强租赁住房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趋紧成熟,2015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政府按规定提供货币化租赁补贴。
四、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展望
1.增加住房保障供给渠道。在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房地产去库存的有利时机,应多方式多角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而不仅局限于廉租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传统供给渠道。
2.拓展住房保障资金来源。目前,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是保障房建设的主要金融渠道,急需引入社会资本。保障房金融创新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在政府融资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开展专项信用贷款等方式,为保障性住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3.强化住房保障制度绩效管理,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2015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已发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对财政资金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对住房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要让中低收入家庭能更多了解住房保障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渠道,使政策覆盖人群能申请到合适的住房保障政策,使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等.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2] 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制度改革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 倪鹏飞.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6.[4] 彭华民.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第三篇: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东平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东政发[2011]58号)和《东平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东政发[2011]57号)及相关规定,从2011年11月28日起,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申请集中受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房源及位置
位于汇河街以北,焦村新社区以西。经济适用住房300套,套型建筑面积约70㎡。公共租赁住房252套,套型建筑面积约52㎡。
二、申报条件
(一)经济适用住房申报条件
1、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县城镇常住户口2年以上;
2、无住房或所拥有的自有住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
3、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上东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下(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
申请人为单身的,除前款规定条件外,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年满28周岁。户籍因就学、服兵役等原因迁出本县的,可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申请。在申购经济适用房之日前3年内,因离婚、继承、出售、赠与以及履行债务等原因,将家庭或个人住宅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的,应当计算原住房面积。
符合上述规定,属于旧城改造和风貌保护、环境整治、保障性住房、县重点工程等公益性项目所涉及的被拆迁家庭,可以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二)公共租赁住房申报条件
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住房困难群体。其标准是:
1、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具有城区常住户口2年以上,人均年收入在上本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以下,无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
2、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人员标准:具有城镇常住户口,年满25周岁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已与城区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或已办理公务员录(聘)用手续;自毕业的次月起计算,毕业不满三年且本人在城区无私房或未租住公房的。
3、外来务工人员标准:年人均年收入在上本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以下,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二年以上并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或工作合同的进城务工无住房人员。
三、销售和租赁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平均价格为 1620元/㎡。其中:一层1630元/㎡;二层1820
元/㎡;三层 1820 元/㎡;四层1650 元/㎡;五层 1430 元/㎡;储藏室 1370 元/㎡。公共租赁住房承租期为3年,合同到期符合条件的可以续租。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2.6元(试行期一年)。
四、申报材料
(一)经济适用住房: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持身份证、户口簿、上收入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及相关材料到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填写《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表》。所在单位受理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的在《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连同其他材料一并报送县房管局。
(二)公共租赁住房: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人向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批表》。同时提供以下材料:(1)家庭收入情况证明材料;(2)家庭住房情况证明材料;(3)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4)婚姻状况证明;(5)劳动合同;(6)毕业证书;(7)外来务工人员还需提交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8)其他证明材料。由单位对申请人条件进行调查和审核并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的在《公共租赁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连同其他材料一并报送县房管局。
五、申报时间和地点
申报时间:2011年11 月28 日——2011年12 月28
日
申报地点:东平县中医院南50米,平湖路路东,东平县保障性住房申报处。
特此公告
咨询电话:2838899 ***
东平县房地产管理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做好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根据《温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温政令„2014‟147号)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申请对象
本细则适用于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实施。温州市区包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区、瓯江口新区。
申请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家庭成员包括:(1)申请人;(2)配偶;(3)未婚子女(离异人员的子女监护权归属以离婚协议或生效的司法文书为准)。
单身且年满35周岁的申请人可作为一个独立家庭申请。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作为申请家庭成员。民政部门出具的《温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救助证》、《温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残联出具的《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和总工会出具的《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上载明的人员也可作为申请家庭成员。
二、申请条件
申请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户籍条件
申请人应具有温州市区城镇居民户籍。
(二)住房条件
申请家庭在市区无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含)。
住房核定范围:
1、私有住房(包括按政府优惠政策购、建的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属于其所有的部分);
2、承租的公有住房(包括国家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
3、实行产权调换的征收(拆迁)待安臵住房;
4、已签订购房合同并经房屋登记部门备案的期房;
5、申请家庭拥有的非住宅房产参照地税部门对该套房产的评税价格(无评税价格的,按申请家庭委托的专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格)折算成同地段住宅面积并计入家庭住房面积;
6、其他可以认定的住房。
(三)收入和财产条件
1、无房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区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部门公布的鹿城、龙湾、瓯海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下同),其他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市区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含)。
2、购有12万元(含)以上(以车辆购臵税发票上计税金额为准)或两辆(含)以上非营运车辆(残疾人用于功能性补偿代步的机动车辆和普通二轮摩托车除外)的家庭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三、申请程序
(一)申请
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如实填写、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签署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查询授权书:
1、《温州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表》原件一式一份。
2、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家庭住房状况证明的复印件:
(1)拥有私有房产的家庭需提供《房屋所有权证》;(2)承租公房的家庭需提供《房屋租赁证》或《房屋租赁合同》;
(3)原房屋已经征收(或拆迁)的家庭需提供《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安臵协议书》;
(4)已认购期房的家庭需提供已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
(5)承租市场房源的需提供《房屋租赁协议(合同)》。
4、家庭收入状况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1)《温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救助证》;(2)《温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3)《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4)《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
(5)不具备上述证明材料之一或证明上载明人员与申 请保障家庭成员不一致的,提供《申请家庭收入和资产情况表》。
5、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已婚的,需提供结婚证;
(2)已到法定婚龄但未婚的,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部门出具的无婚姻登记证明;
(3)离异的需提供离婚协议或离婚判决书,同时提供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部门出具的无婚姻登记证明;丧偶的需提供配偶死亡证明及无婚姻登记证明。
6、符合优先配租条件的家庭须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或证件:
(1)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其申请成员中须持有民政部门或服役部队颁发的优抚证件之一:《革命烈士证明书》、《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革命伤残军人证》、《定期抚恤领取证》、《定期补助领取证》等;
(2)持有残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
(3)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颁发的英雄模范证件;
(4)市级以上总工会颁发的市级劳动模范证书;(5)县级以上公安部门确认的见义勇为证明;(6)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相关证明;(7)劳动鉴定部门出具的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证 明或经医疗卫生部门出具的特殊病种患病证明。
(二)受理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核对。申请材料齐全且经确认无误的,应在复印件上注明“经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同时签署具体核对人姓名,当场予以受理并将原件退还申请人;申请材料提供不齐全的,向申请人退回申请材料并出具《材料补齐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提供的材料。
(三)初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家庭成员情况的核对,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完成对申请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核实,完成对孤寡老人资格的确认等初审工作,并出具初审意见。将初审合格对象名单在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社区张榜公示7日;公示有异议的,应当自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出具意见;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在公示期满或完成异议核查后的3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并将申请材料报送区住房保障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将相关材料退还申请家庭并书面告知理由。
(四)审核
1、区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收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移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家庭住房情况的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转送区民政部门。
2、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申请 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车船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出协查请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并反馈给区民政部门,对确实无法查询的内容应出具书面说明。
区民政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的核对,出具核对结果报告,并反馈给区住房保障部门。
3、区住房保障部门对户籍、住房、收入和财产条件均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申请家庭,在区住房保障网站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核准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并将名单报送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对经审核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申请家庭,书面告知申请人和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并说明理由。
4、申请家庭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申请复核。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应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复核。复核通过的,在市、区住房保障网站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复核不通过的,由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书面告知申请人。
四、实施保障
申请家庭被核准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后,按规 定对其实施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保障:
(一)实物配租
1、制定配租方案
市、区住房保障部门应根据房源和对象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配租方案,明确配租标准以及优先配租对象的具体范围和优先安排的办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配租方案应当包括房源的位臵、数量、户型、面积、租金标准、申请时间和配租对象等内容。
核准的保障面积为保障面积标准与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的差额。保障面积标准=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核准的保障面积不足18平方米的,实行租赁补贴保障。
2、实物配租顺序
(1)实物配租按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低保标准2.5倍以内家庭、其他保障家庭分4个类型,并依此顺序实施实物配租保障。
持有《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或《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的保障家庭视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保障。
(2)同类型家庭中,符合优先配租条件的,依申请优先安排。
(3)同等条件的保障家庭按保障获准时间确定保障顺序。
(4)获得实物配租资格的保障家庭户数多于可供保障的房源数量时,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确定实物配租对象。未摇中的家庭实行租赁补贴保障。具体摇号方案根据实际情况 另行制定。
3、摸文定位
获得实物配租的家庭,根据房源面积和家庭人口数量情况,参加“人房配对”摸文定位,确定具体房号并进行现场公证。摸文定位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4、签订租赁合同。
已确定房号的家庭应在规定时间内,由申请人携本人身份证等相关材料,与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以下简称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逾期不签订的或签订满3个月后无正当理由未入住的,视同自动放弃实物配租保障资格,但保留租赁补贴保障资格。
租赁合同应包含下列内容:(1)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2)房屋的坐落、用途、面积、结构、装修、室内设施和设备情况,以及使用要求;
(3)租赁期限、租金数额和支付方式;(4)房屋维修责任;
(5)物业服务、水、电、燃气、供热等相关费用的缴纳责任;
(6)合同变更、解除、终止情形;(7)房屋腾退及验收;
(8)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9)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5、办理入住手续
签订租赁合同后,实物配租家庭携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出具的入住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领取钥匙并办理入住手续。
6、租金收取
(1)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低保标准2.5倍以内保障家庭承租实物配租房源的,在核准的保障面积内部分,按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缴纳租金。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按现行公房租金标准缴纳租金,但不得低于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
(2)其他保障家庭承租实物配租房源的,核准的保障面积内部分,先由承租人按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缴纳租金,再由住房保障部门给予租金补贴,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按市场平均租金缴纳。
7、续租管理
承租人要求续租的,应在租期届满前3个月向区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区住房保障部门审核,仍符合条件的,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后,予以续租,续租合同期不超过5年。
(二)租赁补贴
租赁补贴对象为未获得实物配租或自主选择租赁补贴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
1、租赁市场房源
享受租赁补贴保障的家庭,由其自行或通过房地产经纪 机构向市场承租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内的中小套型住房,与出租方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保障家庭将租赁合同报出租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报登记或备案登记,并取得证明。
2、签订租赁补贴协议
保障家庭的申请人持本人身份证、租赁合同及申报登记或登记备案证明等相关材料,与区住房保障部门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协议》。
3、租赁补贴标准
补贴金额按核准的保障面积乘以公布的单位住房面积的租赁补贴标准确定,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不予补贴。核准的保障面积为保障面积标准与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的差额。保障面积标准=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单位住房面积的租赁补贴标准=市场平均租金×补贴比例。以租赁补贴落实保障的,保障面积标准按家庭计算不低于45平方米。家庭月补贴金额低于200元的,按200元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1)低保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
(2)低保边缘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80%;
(3)人均收入在市区低保标准2.5倍以内的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60%;(4)其他保障家庭,每月补贴金额=(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现有房产面积)×市场平均租金×50%。
4、租赁补贴发放
申请家庭自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协议》的当月开始计算租赁补贴,并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根据补贴协议约定按季度向其发放租赁补贴。
五、监督管理
(一)年审管理
1、保障家庭应于《租赁补贴协议》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载明的年审时间内,主动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等情况,并提交《温州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年审情况表》及相关材料。
2、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自收到年审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情况的核实工作,将申报情况、核实结果及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区住房保障部门。
3、区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收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送的年审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住房情况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年审材料转送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车船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出协查请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并反馈给区民政部门,对确实无法查询的内容应出 具书面说明。区民政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对并出具核对报告,反馈至区住房保障部门。区住房保障部门于5个工作日内根据年审情况,及时做出变更、停止或者继续给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保障家庭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及时将年审情况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
4、保障家庭不按规定参加年审的,自《租赁补贴协议》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中载明的年审时间届满次月起,向实物配租保障家庭按市场平均租金收缴租金,租赁补贴保障家庭暂停发放补贴。待保障家庭补交年审资料,并经审核仍符合保障条件的,实物配租保障家庭按市场平均租金缴纳的租金差额部分计入后续租金;租赁补贴保障家庭补发相应的补贴。超过年审期限6个月仍未参加年审的,取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格,实物配租保障家庭应腾退房源并分情况缴纳租金;3个月的搬迁期内按原标准缴纳,超出3个月的搬迁期部分按市场租金缴纳;租赁补贴保障家庭停发补贴。
(二)变更管理
1、保障期内由于家庭财产、收入、人口等情况变化但仍符合保障条件的保障家庭,如实填写《变更申请表》并重新提交申请材料,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申请变更保障。
2、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自收到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情况的核实工作,将申报情况、核实结果及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区住房保障部门。
3、区住房保障部门应自收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送的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完成住房情况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转送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公安、国税、地税、工商、车船管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出协查请求。有关单位和机构应在收到请求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查询结果并反馈给区民政部门,对确实无法查询的内容应出具书面说明。区民政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对并出具核对报告,反馈至区住房保障部门。
4、区住房保障部门于收到民政部门核对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变更决定和调整相应的补贴或租金标准、变更《租赁补贴协议》或《房屋租赁合同》,并书面告知保障家庭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及时将变更情况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备案。
(三)互换管理
1、实物配租家庭在保障期间内需互换承租房源的,互换双方应在平等自愿、房源面积相当且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向区住房保障部门递交《互换申请表》,同时递交双方同意互换的协议公证书等相关材料。
2、区住房保障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工作。根据核查情况做出是否同意互换决定:如同意互换,由区住房保障部门收回原合同后分别与申请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及时将变更情况报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 备案并告知相应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如不同意互换,由区住房保障部门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四)退出管理
1、实物配租家庭未按规定提出续租申请或提出续租申请但经审核不符合续租条件,超过年审期限6个月仍未参加年审的,应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2、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的,实物配租保障家庭应腾退公共租赁住房并取消保障资格;租赁补贴保障家庭则从核实的次月起停止发放租赁补贴并取消保障资格。
3、上述应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情况的承租人应自收到腾退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搬迁并办理相关手续。搬迁期内租金按原标准缴纳。
搬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确无其他住房的,应当按照市场平均租金缴纳租金;承租人有其他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档案管理
各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范,将城镇中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的申请、受理、审核、年审、合同、修缮记录等材料,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住房保障家庭档案。同时,对住房保障房源实行“一套一档”管理。
(六)诚信管理 对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人,并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诚信档案;对以欺骗等手段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租赁补贴者,责令限期腾退承租房源或退还补贴款并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诚信档案,自腾退房源或退还补贴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七)信息管理
各区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录入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信息,满足管理、查询、统计分析的需要。
六、附则
(一)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审核、配租程序中的各类文本、表单格式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监制。
(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住房面积均指建筑面积。
(三)本实施细则自2015年7月25日起施行。
第五篇:西安市住房保障中心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
西安市住房保障中心
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
摘要:为逐步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面掌握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总体状况,建立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状况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
为逐步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面掌握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总体状况,建立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状况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对象住房困难标准
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0%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职工。不含已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保障以及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
调查对象住房困难标准详见附件4。
(二)调查对象及收入标准
1.低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低保家庭收入线的1.5以下确定。
2.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下确定。
3.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上限确定。上述调查对象收入线详见附件4。
4.外来务工人员:指年满18周岁;具有就业地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就业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劳动关系稳定,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外来人员。
5.新就业职工:指18周岁至35周岁,未婚;具有就业地城镇户籍可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所在单位工作未满5年;在就业城市劳动关系稳定,并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且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
(三)计算方法
1.中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人均月收入=城镇人口月总收入÷共同生活城镇人口
注:农村及外地户口的家庭成员收入及人数不计算
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总建筑面积÷共同生活城镇人口
注:共同生活城镇人口包括农村、外地户口
(四)调查方法:采取个人申报、入户调查等方式。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
1.各区县通过媒体、通知、通告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公告必须张贴到每个社区,做到家喻户晓。
2.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组织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将调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发放到全市所有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人员。
3.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按照“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的内容逐项填写并上报所在社区,填写有困难的家庭或人员,携带户口本、身份证、住房、收入证明等材料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填写。社区负责对填写登记内容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统一造册逐级上报,最后由市住房保障中心汇总。
4.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将《调查表》内容同步录入《省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数据库》(调查表及数据库模板在陕西建设网下载,网址:http://shaanxijs.gov.cn),对上报数据、资料及有关情况书面材料进行汇总,上报市住房保障中心。
5.市住房保障中心对全市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将有关数据上报省建设厅。
(六)调查内容:“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所列内容。
二、时间安排
(一)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应确定专职联络员,于9月13日17:00时前上报市住房保障中心。
(二)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于9月18日17:00时前上报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完成情况。
(三)各区县住房保障中心于9月22日17:00时前上报调查登记汇总表。
期间各区县应对辖区调查工作进展情况每两天汇总更新上报一次。
三、有关要求:
各级部门在本次调查中应成立相应机构,各负其责、按照调查程序和规定时间,认真调查核实,建立调查档案,及时汇总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社区入户调查人员应把好登记关,认真核实调查家庭的人口、收入和住房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街道办事处要把好审核关,对上报的《调查表》逐一审核,保证不遗不漏、真实准确;区县住房保障中心与区县调查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审定后报市住房保障中心;市住房保障中心做好监督检查、汇总分析及数据上报工作。
其他要求按照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陕政办发明电〔2011〕48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建发〔2011〕211号)精神办理,如陕西省政府或省级有关部门出台新的组织实施方案及其他要求,一并执行。
附件:1.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的通知》(陕政办发明电〔2011〕48号)
2.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抓紧做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建发〔2011〕211号)
3.《陕西省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西安市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4.《西安市各区县中低收入家庭标准及住房困难标准》
5.《省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数据库模板》(电子版)
(联系人:李新洁 联系电话:87619419)
二〇一一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