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

时间:2019-05-14 10: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

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

关于北京市住宅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建委、市社会办、市民政局、市规划委等部门制订的《北京市住宅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北京市住宅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试行)

(市建委 市社会办 市民政局 市规划委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住宅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活动,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住宅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运作及活动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

第四条 市建设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各区县建设房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运作及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业主大会

第六条 业主大会由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代表和维护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一个物业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物业区域的划分,应当综合考虑建筑规模、停车位、绿化、物业服务用房及相关设施设备共用等因素,便于业主共同决策和社区管理。

第八条 销售房屋之前,开发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或协议方式选聘前期物业服务机构,并同时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划分物业区域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规划许可证明文件及附图;

(二)物业服务用房、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活动用房等公共配套用房规划及建设方案。

第九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会同区县规划、建设房管、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前述资料进行审核,划分物业区域,出具意见书。

意见书中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物业区域四至范围、总建筑面积、总单元数等;

(二)物业服务用房规划面积、坐落位置(要落实到幢、层、房号);

(三)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活动用房规划面积、坐落位置(要落实到幢、层、房号);

(四)规划停车位数量、分布情况;

(五)规划绿地面积、分布情况;

(六)其他公共配套用房及设施情况。

第十条 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前期物业服务招投标备案手续时,应提交物业区域划分意见书。

第十一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自物业区域内物业交付首户业主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报送房屋分户及建筑面积清册,以及筹备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的其他材料。

物业交付之日指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交付日期,实际交付日期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日期为准。

第十二条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自物业区域内物业交付首户业主之日起即可筹备,具备法定表决条件的,应及时召开,开发建设单位应及时书面告知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业主也可以提出书面申请。

筹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在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居委会负责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筹备工作。社区居委会人员担任筹备组召集人(未成立社区居委会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指派工作人员担任),负责组织业主代表、开发建设单位、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代表组建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其中,业主代表人数不低于筹备组总人数的一半。

除召集人外,筹备组成员人数应为单数,每人享有一票表决权。

第十四条 筹备组中业主代表的产生,由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组织业主推荐,业主也可以自荐或联名推荐。

业主代表应当具有业主身份,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履行业主义务等。

第十五条 筹备组成员确定后,应当在物业区域内的显著位置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 筹备组应当遵守以下工作原则:

(一)少数服从多数;

(二)筹备组成员辞职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而出现缺额时,应按原组成方式及时补足。

第十七条 筹备组应当制订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方案,并完成以下工作:

(一)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议题;

(二)拟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管理规约(草案);

(三)确认业主身份,确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表决权数;

(四)确定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产生办法及名单,制订业主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明确选票发放人、计票人和监票人推选办法;

(五)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其他筹备工作。

第十八条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规定以下事项:

(一)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形式、程序和规则等;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数量、任期和候补制度等;

(三)业主委员会会议召开的条件、形式、程序和规则等;

(四)业主委员会换届程序、补选办法和议事规则等;

(五)业主委员会日常活动及印章管理制度等;

(六)业主大会会议、业主委员会会议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等;

(七)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筹备组应当将以下事项在物业区域内公示:

(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方案;

(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管理规约(草案);

(三)业主及其专有部分面积明细表;

(四)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产生办法(草案);

(五)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及简况。

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业主对上述公示事项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向筹备组提出,筹备组应当登记并作出答复。

第二十条 筹备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完成筹备工作,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因故无法按时完成筹备工作的,筹备组应当按照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方案的规定,在物业区域内公告相关情况及解决办法。

第二十一条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对以下事项进行表决,并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半数以上且占总人数半数以上的业主同意:

(一)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草案)、管理规约(草案);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

第二十二条 筹备组应当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将表决结果在物业区域内公告。

第二十三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召开,但应当有符合法定表决权数的业主参加。

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按照业主大会会议召开方案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发放、回收书面表决书,并做好签收和登记工作。

第二十四条 业主可以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委托书应载明委托事项和业主专有部分面积,一名代理人可同时代理业主的具体人数应当在业主大会会议召开方案或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明确规定。

房屋所有权人超过一人的,可推选一人行使表决权,也可由各共有人按照所占份额行使表决权,但共有人所代表的总业主人数为一人。

物业区域内的人防、车库不计算表决权数。

第二十五 条业主人数较多,业主可以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共同推选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具体办法应当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明确规定。

推选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业主代表应当于参加会议前3日,就业主大会会议表决的事项书面征求其所代表业主们的意见,但业主代表不能代替业主本人作出决定。表决书应当经业主本人签字后,由业主代表送达业主大会会议投票表决。

第二十六条 业主大会定期会议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由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组织召开。

第二十七条 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0%以上且占总人数20%以上的业主提议,或突发重大紧急物业管理事情需由业主共同决定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第二十八条 业主可以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共同决定本单位范围内的物业管理事务,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约,不得与业主大会的决定相抵触。

具体议事方式、程序、原则应当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规定。

第三章 业主委员会

第二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接受业主的监督,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开业主大会会议;

(二)定期向业主或业主大会报告相关情况;

(三)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机构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四)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物业服务;

(五)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六)督促业主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七)配合社区做好本物业区域内的社区建设工作;

(八)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是本物业区域内的业主,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

(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三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为单数,具体数额应当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明确规定。

业主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后,应当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委员会会议,由委员推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

第三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以下材料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备案:

(一)业主大会决议;

(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

(三)业主委员会委员名单;

(四)其他材料。

第三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在备案后7日内将有关情况抄送区县建设房屋行政管理机构,并书面通报区县公安分局和物业所在地社区居委会。

第三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年限应当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明确规定。

第三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备案后,持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出具的备案证明向区县公安分局申请刻制业主委员会印章,印章内容应当包括任期时限。

第三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委员资格终止:

(一)物业转让、灭失等原因不再是业主的;

(二)无故连续缺席业主委员会会议三次以上的;

(三)丧失履行职责能力的;

(四)有犯罪行为被判处刑罚的;

(五)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提出辞职的;

(六)拒不履行业主义务的;

(七)在物业区域内的物业服务机构任职,或与其关联机构有利害关系的;

(八)其他原因不宜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的。

其中有(一)、(三)、(五)项情形的,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自动终止,其他由业主大会会议作出决定。

第三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3日内将所保管的档案资料、业主委员会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给业主委员会;拒不移交的,其他业主委员会委员可以请求物业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协助移交,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组织召开。经三分之一以上委员提议,应当及时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参加,作出决定时应当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每名委员拥有一票表决权。

业主委员会会议应作书面记录,由参会委员签字后存档。

业主委员会委员不得委托他人参加业主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条 业主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可以邀请物业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派代表参加。

第四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应当由参会委员签字确认,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形式在物业区域内公告。

第四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建立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记录;

(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

(三)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物业服务合同等;

(四)业主委员会委员选举及备案材料;

(五)专项维修资金账目;

(六)业主意见及建议。

第四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候补制度应当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规定。业主委员会任期内,委员出现空缺时,按候补制度自动补足,并履行备案手续。候补人数不超过业主委员会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第四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前2个月,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换届选举。

第四十五条 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后15日内,原业主委员会应当将其保管的档案资料、业主委员会印章以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给新一届业主委员会;拒不移交的,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可以请求物业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协助移交,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业主委员会应当自备案事项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申请变更备案。

第四章 指导监督

第四十七条 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告知物业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或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情形的,社区居委会应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报告,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当及时给予指导。

第四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不按时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的,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0%以上且占总人数20%以上的业主提议,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当责令其限期组织召开;逾期仍不召开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有权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业主召开业主大会会议,重新选举业主委员会。

第四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逾期未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换届的,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当责令其限期组织召开;逾期仍不召开的,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居委会组织业主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换届。

第五十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

第五十一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第五十二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第五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违反规定或超越职责范围使用印章的,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通告全体业主;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示范文本、表样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另行发布并推荐使用。

第五十五条 本规则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非住宅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设立、运作及活动参照本规则。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

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8〕9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建委拟订的《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投诉处理暂行办法

(市建委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为规范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信访条例》,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质量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因施工质量缺陷而产生的投诉处理行为。

二、杭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的综合管理工作。各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辖范围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的管理工作。

市、区县(市)、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投诉处理工作。质量投诉处理机构(以下简称处理机构)的地址、联系电话应向社会公布。

三、本办法所称施工质量投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合法组织(以下简称投诉人)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处理机构反映在建设过程中或质量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的行为。

四、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是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合同的约定。

五、本办法所称投诉处理,是指处理机构对直接受理或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工程质量投诉,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规定,按投诉处理程序调查核实,责成责任单位对质量缺陷进行限期修复和对投诉双方发生的分歧进行调解的行为。

六、房屋建筑工程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按照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规定执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售房单位(开发商)对房屋的保修期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

七、施工质量投诉处理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及时、就地依法解决的原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受理或上级转办的工程质量投诉,一般应交办相应的处理机构办理,处理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向交办部门回复办理结果;处理机构自行受理的工程质量投诉,应按规定程序直接办理。

八、投诉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竣工保修期内发现建筑工程存在施工质量缺陷时,可与工程建设单位(开发商)或受其委托的质量保修单位(以下简称保修责任单位)先行联系,协商处理。保修责任单位不按规定履行保修责任的,投诉人可向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处理机构投诉。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投诉事项,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九、下列情形不属于施工质量投诉受理范围:

(一)超过保修期限或不属于保修范围的;

(二)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的;

(三)不具实名或匿名投诉,且投诉内容不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

(四)投诉人与所投诉房屋无产权关系且未受产权人书面委托的;

(五)涉及经济赔偿或提出退房、换房等要求的;

(六)因用户擅自改变房屋结构、使用功能以及装饰装修不当引起的;

(七)处理机构已经受理但尚未超过处理期限的重复投诉;

(八)投诉人对投诉处理、复查、复核意见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的重复投诉;

(九)其他不属于工程施工质量缺陷范畴以及依法不属于投诉处理机构职责范围的投诉。

十、对非产权人举报且涉及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匿名投诉,处理机构应及时派人进行核实,根据核实的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十一、投诉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投诉的,应当到处理机构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并出示身份证明,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登记。内容主要包括:

(一)投诉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及与产权人关系;

(二)工程地址、名称、竣工时间、建设单位名称;

(三)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四)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描述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请求处理的具体要求;

(六)与保修责任单位先行联系的情况说明;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据或资料。

由委托代理人进行投诉的,代理人应当向处理机构出具委托书以及相关身份证明。

投诉人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电话等其他方式进行投诉的,应后续补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登记。

十二、对于不属于施工质量投诉受理范围的,处理机构应告知投诉人通过下列渠道或方式投诉:

(一)对超过保修期或不属于保修范围的,投诉人应向产权单位或其他有权处理的部门反映;

(二)投诉人要求施工质量缺陷责任方进行经济赔偿或提出退房、换房等要求的,应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三)通过符合有关规定的其他渠道或方式反映。

十三、施工质量投诉处理程序。

(一)处理机构受理投诉后,应确定具体处理人员,核实投诉情况,并向保修责任单位发出质量缺陷处理通知书,责成其限期查明原因并修复。

(二)保修责任单位应到现场核查情况,在规定期限内予以修复。投诉人及工程施工质量相关各方应共同配合做好修复工作。

(三)修复完成后,保修责任单位应组织投诉人和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并将修复情况书面报告处理机构。

(四)处理机构做好质量投诉处理记录。对于上级交办的投诉,应将处理情况反馈交办机关。

十四、涉及可能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质量投诉,保修责任单位接到投诉处理机构质量缺陷处理通知书后,应召集投诉人及有关单位到现场调查并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抓紧落实。其基本程序为:

(一)保修责任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不低于原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其他设计单位,以下简称设计单位)提出修复方案。

(二)制定修复方案前需要进行检测或鉴定的内容,由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确定。

(三)如需检测、鉴定,由保修责任单位与投诉人共同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实施。

(四)保修责任单位组织实施修复。

十五、由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确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或鉴定的内容,其检测或鉴定费用由保修责任单位先行垫付,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十六、投诉人要求对设计单位确定的检测或鉴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进行检测或鉴定,应与保修责任单位协商。对于保修责任单位认为不需要检测鉴定的项目,或不需要检测鉴定已能确定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已有检测或鉴定报告但投诉人有异议的,投诉人可与保修责任单位共同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或者鉴定。在保修责任单位先行垫付有关费用的同时,投诉人应提供等额担保,检测或鉴定费用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十七、保修责任单位已承诺按规定履行维修责任,但投诉人对其维修的程序或方式、方法等存在分歧的,处理机构应进行调解。经调解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投诉处理人员制作调解书,当事双方应签字认可并严格执行。

十八、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投诉处理终结:

(一)投诉所反映施工质量缺陷已得到修复;

(二)投诉人撤诉;

(三)投诉在处理过程中进入诉讼程序或因其他原因移交其他部门处理;

(四)投诉人与保修责任单位就维修的程序或方式、方法等存在较大分歧,经调解无法达成一致;

(五)当事人在按调解意见执行时又提出异议,经处理机构调解仍存在较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

处理机构应在质量投诉处理记录中登记上述情况;对于第(四)、(五)种情况,处理机构应制作投诉处理意见书,书面回复投诉人,建议通过仲裁或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十九、处理机构做出处理并书面答复后,投诉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该处理机构的上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投诉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该复查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投诉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处理机构和行政机关可不再受理。

二十、对质量问题严重、互相推诿、不履行保修责任或多次修理仍未解决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单位,处理机构应予以批评,并给予不良行为纪录及公开曝光。发现存在违反工程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机构应做好执法检查笔录,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并移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二十一、处理机构在处理工程施工质量投诉过程中,不得将工程施工质量投诉中涉及到的检举、揭发、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随意透露或者转送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或单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投诉人。

二十二、处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将投诉登记、处理通知、调解记录、调解书、保修报告、处理意见书以及相关投诉处理资料整理归档。

二十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3]31号 【发布日期】2003-06-27 【生效日期】2003-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政府体改办等部门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3]3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体改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编办制订的《北京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厅印)

二00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体改办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市农委 市编办

(2003年6月3日)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措施,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意见》(京发[2003]8号),现就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中学毕业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尚未参加工作的居民,以及父母为农业户口而本人为城镇户口的新生儿童,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5年,60%的农村居民实行大病医疗统筹;到2008年,80%以上的农村居民实现大病医疗统筹,建立起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有关区县、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的领导,坚持农民自愿参加,不得强迫命令。

(二)以农民大病医疗统筹为主,多种形式并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首先保证对农民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在实行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门诊统筹等其他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对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进行补充保障。

(三)多方筹资,合理负担。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费。村集体和乡村企业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资金扶持。市、区县、乡镇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履行的缴费义务,不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四)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水平相适应,既保证农民享有最基本的初级医疗保障,又使这项制度能够持续有效运行。

(五)先行试点,分批实施,逐步推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分批实施,稳步发展。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保障意识的增强,逐步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以及抗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

二、组织管理机构

市政府成立由卫生、体改、财政、农村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协调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政策制定、指导推动和检查监督等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

各区县政府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民代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区县卫生局承担。乡镇政府要有专人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明确责任机构,按照区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实施工作。

市、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承办具体工作,所需人员编制在本部门内部调剂解决。区县卫生局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工作的资金筹集、报销支付和管理,所需人员编制在本区县卫生事业编制内调剂解决。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办事机构和人员编制由各区县政府确定。

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办事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开办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提取。

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信息化管理。

三、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的制定

农民大病医疗统筹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各区县政府在核清近三年本地区农民住院和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情况、财政收入情况、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收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需要,测算筹资总水平和各方出资额,并按照留有不低于10%的风险系数,合理确定报销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报销最高限额,制定本地区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

各区县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要提交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审议,并征求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经区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实行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乡镇及村委会如再开展其他形式合作医疗,有关实施办法由乡镇政府确定。

四、资金筹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分为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医疗资金。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由各区县政府按照当地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确定的办法组织筹集。

农民个人参加大病医疗统筹,可按照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的标准出资。起步阶段平原地区每人每年出资额不低于15元,山区半山区不低于10元,有条件的地方应适当提高标准。具体出资标准由各区县政府确定。中学毕业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尚未参加工作的居民,以及父母为农业户口而本人为城镇户口的新生儿童参加大病医疗统筹,其个人出资标准由各区县政府确定。农民个人可依照当地统一的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标准出资,也可按照两个或三个不同的档次出资,不同档次出资者可以享受相应水平的保障。农村贫困户和农村五保户参加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出资有困难的,按照医疗救助的办法解决。

村集体按照村经济组织利润额2%左右的标准对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出资。起步阶段,为参加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农民每人每年出资额一般不低于5元,有条件的应当多出。乡村企业农业户口职工的大病医疗统筹资金由企业按照当地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标准出资。村集体和乡村企业为其村民和职工支付的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应在税前列支。

从2003年起,市、区县、乡镇财政按照实施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地区的农业人口数,给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额补助。补助标准按照参加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实际人数,经市有关部门审核后拨付。其中,市财政对近郊地区年人均补助10元,对远郊区县平原地区年人均补助15元、对山区半山区年人均补助20元。各区县、乡镇的补助标准由区县政府按照当地财政收入和农业人口情况确定,区县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10元,乡镇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5元,有条件的地方应适当增加。

市、区县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全部用于农民大病医疗统筹。乡镇财政按照区县政府确定的补助标准出资后,有条件的可对当地其他形式的合作医疗给予补助。

农民大病医疗统筹中农民个人缴费、村集体的扶持资金和乡村企业的缴费,按年由乡镇政府组织收缴。村委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按照乡镇政府的部署做好上述资金的收缴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方出资额度应逐步增加,并适当提高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出资的比例。

五、资金支付

(一)各区县根据当地的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地分别确定当地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各档次缴费者的报销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报销限额,实行分段计算、累加报销的办法。

(二)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只用于报销参加统筹人员的住院费用、门诊医疗中的大病治疗费用,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机构组织的人员体检费用。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参加人员住院费用和门诊大病治疗费用的报销范围和项目,由区县参照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确定;其中,门诊大病治疗费用的报销范围和项目还要考虑本地区疾病谱情况合理确定。

(三)农民大病医疗统筹报销医疗费用,住院者在依照报销起付标准和各费用段的报销比例计算报销数额时,可以按次或按年计算,最高报销限额按年计算;门诊大病治疗者按照年累计数,依照报销起付标准和各费用段的报销比例计算报销数额,最高报销限额按年计算。

(四)合理确定在市、区县、乡镇医疗机构就医的不同报销比例,鼓励农民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就医。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应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参加人员报销医疗费用的具体办法。

(五)参加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人员,在内未报销医药费用的,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安排进行常规性体检。60岁以上(含60岁)人员每年体检一次,60岁以下人员每两年体检一次。体检的基本项目包括: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测量身高、体重、血压,X光胸透,40岁以上者增加血糖、血脂检查和心电图,25岁以上女性增加乳腺触诊,已婚妇女增加宫颈检查,学龄儿童增加视力检测,6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已纳入妇儿保健系统管理范围内的,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体检费用按照实际物耗计算,由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中支出。承担支援农村卫生任务的城市卫生机构,应帮助受援的农村卫生机构开展农民体检,不收取费用。体检费的结算办法由各区县确定。

通过体检,为参加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乡村卫生机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员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六、资金管理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民办公助的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进行管理,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弄虚作假、挤占挪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二)市卫生、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各区县应加强对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的管理,全部资金必须存入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并设立专门账户,确保资金安全。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当年出现结余留转下年使用;当年发生费用超支在上年结余中支付,上年结余不足的由区县政府协调解决。

(三)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监督。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定期向管理委员会汇报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的收支情况,并采取适宜的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布,保证参加大病医疗统筹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力。区县政府可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向监督委员会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资金进行审计。其他形式的合作医疗也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的监督。

七、医疗服务管理

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参加人员必须在各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方可报销其费用。各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单病种单次医疗费用,加强对医疗机构收费的监控。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应在价格上给予适当优惠。

八、组织实施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区县政府组织实施。要将农民大病医疗统筹的工作情况,列入对有关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实行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

(二)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引导农民不断增强保险意识和互助意识,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市卫生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2]13号 【发布日期】2002-02-20 【生效日期】2002-02-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

“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2〕1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2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全国第三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将特殊教育列入工作议事日程。重视和发展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关系到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及稳定。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使特殊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登记制度,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教育行政部门,并协助做好入学工作。卫生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工作。要建立特殊教育的项目责任制,作为各级行政首长政绩考核项目之一。

二、二、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速度

“十五”期间,全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可以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留率分别达到或接近当地其他儿童少年同等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努力创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县要达到100%,其他市县(区)分别达到90%以上。

每个地级以上市应有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型的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考虑在原有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改建或扩建,使其成为当地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资源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在人口30万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新建或利用现有学校改建、扩建一所综合性的、质量较好的、规模较大的学校,同时向周边县(市)辐射;在乡镇中心学校附设特殊教育部(班)。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除在特殊教育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举办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班或附设幼儿园外,积极鼓励在普通幼儿园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各种类型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机构。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其他地区也要想方设法努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积极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及其以上层次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残疾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努力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条件的高校要新办特殊教育学院(系)或特殊教育专业(班)。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招收残疾考生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不得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

三、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要坚持文化科技教育与劳动技能、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劳动技能和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让学生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学生毕业实行双证书制度(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要对残疾学生进行德育、健康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加强对特殊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信息技术开课与当地中小学同步,并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所有的特教学校全部能与互联网相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积极开展特教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功能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建立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教育基地,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形成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四、建立保障措施,推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坚持“特教特办”,千方百计地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断加大投入,保证特殊教育必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加,省级财政也将适当增加对特殊教育事业补助费,并根据实际情况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划拨部分经费,支持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各级社会福利基金也应划拨一定比例金额,支持当地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要减免杂费、书本费,对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的给予食宿费用补助。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校舍无危房和校园校舍的安全,并努力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校园校舍建设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建立“广东特殊教育网”。对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必要的特殊教育专业书刊和专用设备。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强特殊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五、五、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特教干部、特教学校校长、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可在全国相关院校引进特殊教育教师或在本省的高校中专门培养。师范院校应开设有关特殊教育的课程,以适应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或随班就读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利用卫星电视或网络培训教师。在省和各地级以上市教育部门设立或增加随班就读的教研人员。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各种待遇,使他们安教、乐教、善教。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的特教津贴,其额度为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之和的30%,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适当提高特教津贴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退休时,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15年的,应将该项补贴计入工资基数。各地在工资统发时,要保证特教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建委等4部门沈阳市创建全国无障%A2

【发布单位】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沈政办发[2009]62号 【发布日期】2009-08-26 【生效日期】2009-08-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建委等4部门沈阳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09]6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建委、民政局、残联、老龄办《沈阳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沈阳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实施方案

根据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的通知》(建标〔2007〕261号)精神,为确保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市城市无障碍建设水平,确保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信息交流、居住小区和居住建筑等相关设施达到《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保证残疾人、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为构建和谐沈阳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学校、社区、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城市道路建设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严格审批管理。

1.对不符合无障碍建设规划要求的项目,规划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监督建设单位予以改正。

2.对不按照无障碍建设规范设计、建设或施工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二)对已建成的相关设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内容包括路口坡化、建筑物出入口坡化,盲道设置,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无障碍停车位,显著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公共服务建筑设置低位窗口、服务台、电话,观演场所设置轮椅座位等。

1.由市建委、财政局和各地区、相关单位负责,对不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公共基础设施,列专项资金逐步改造完善。

2.由市城建局、各地区负责,确保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公厕等设施无障碍改造率达到80%,且布局合理。

3.由市交通局、公安局、桃仙机场、铁路局负责,对公交车站、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过街通道、公交车辆等进行无障碍改造,交通路口设置过街音响信号装置,主要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

4.由各地区、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负责,确保政府公共办公建筑无障碍改造率达到80%,且布局合理。

5.由市卫生局、商业局和各地区负责,确保综合(专科)医院、大中型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等建筑无障碍改造率达到80%,且布局合理。

6.由市商业局、旅游局、邮政局、信息产业局、金融办、各地区负责,确保星级宾馆、饭店,邮局、电信、银行等建筑无障碍改造率达到60%,且布局合理。

7.由市文化局、体育局、科技局和各地区负责,确保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馆等设施无障碍改造率达到70%,且布局合理。

8.由市教育局和各地区负责,确保高等院校、中小学、托幼建筑等设施无障碍改造率达到30%,且布局合理。

9.由市教育局、民政局、残联、老龄办和各地区负责,确保特教学校、福利企业、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设施等无障碍改造率达到80%,并逐步对社区及残疾人、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10.由市房产局和各地区负责,确保居住小区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60%,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宿舍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80%,且布局合理。

11.由市旅游局、文化局负责,对各旅游景点相关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

12.由市广电局、沈阳电视台负责,在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剧中加配相关字幕,在电视台开办相关手语节目。

13.由市残联、商业局、卫生局负责,在商业、医院等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推广手语。

14.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开展无障碍宣传工作,制作播出无障碍公益广告、宣传片,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教育公众维护、爱护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15.由市公安局、行政执法局负责,加大监管力度,对侵占无障碍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摊位、停车位等依法进行纠正和查处。

三、时间安排

(一)2009年9月30日前,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完成无障碍建设情况普查,对照《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制定建设和改造计划,上报市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2010年9月30日前,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完成所有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接受国家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建委、民政局、残联、老龄办主要领导,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规划局、城建局、交通局、房产局、信息产业局、商业局、文化局、广电局、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金融办、行政执法局、邮政局等相关部门,沈阳电视台、沈阳铁路局、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沈阳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日常工作。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市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制订计划,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建设或改造前,要组织相关专家成立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导组,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施工时,要尽可能减少对现有环境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无障碍设施要与原有环境景观相协调。建设或改造完成后,要本着“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后续养护管理,确保无障碍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三)保证资金投入。无障碍设施改造经费由市、区(开发区)、业主单位3方共同承担,以区(开发区)和业主单位为主,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补贴公益性建筑和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多方筹集资金,制定管理办法,专款专用,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严格监督检查。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对全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无障碍设施立即责令相关地区、单位或部门进行整改,情节特别恶劣的转交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予以查处,并对相关责任部门予以通报。各地区和有关单位、部门要广泛发动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残疾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对我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效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部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