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4: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

第一篇: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1年1月11日 川办发[2011]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30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有效遏制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安全监管局、公安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成都海关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安全监管局、公安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成都海关)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促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烟花爆竹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契机,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下简称“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以下简称“三项建设”),把治理超定员、超药量、超许可范围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以下简称

“三超一改”)和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作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工作重点,严肃查处生产经营企业超定员、超药量、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和任意改变工房用途,严厉处罚生产经营企业未经批准违规建设或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一是要完善并严格执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完整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消号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顶格处罚,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三是要建立企业改建扩建安全设施“三同时”报审制度。生产经营企业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省安监局《关于加强烟花爆竹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08〕118号)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未经批准或越权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依法不予许可。四是要建立烟花爆竹产品流向登记制度,严格按照《烟花爆竹流向登记通用规范》的要求,加强烟火药、黑火药、引火线和礼花弹等烟花爆竹产品出入库登记管理,做到购销渠道合法、流向记录完整规范。严禁向个人和批发公司销售礼花弹等a级产品。五是要制定企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和职工安全培训制度。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危险工序特种作业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其他从业人员须经企业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配备1-3名烟花爆竹专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六是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取制度及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和《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369号)的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七是要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值班(带班)制度。实行企业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要对涉药工序的值班(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八是要建立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控制烟花爆竹产品的安全质量,禁止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禁忌配伍药物,禁止销售非法产品和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燃放安全。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一)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不断改造完善安全基础设施。《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以下简称《设计规范》)标准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自2010年7月1日起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批按《设计规范》执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对照《设计规范》,对本企业总体布局、工艺流程、危险性工(库)房和安全防护屏障、消防与防雷防静电等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制订改造提升计划。在许可证有效期内,对照《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条件逐步完善,在下轮换发许可证时,按照《设计规范》审核发证。尚未竣工验收的新建、改建、扩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工程,建设单位、设计机构应按《设计规范》的强制条款调整建设,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达到《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条件。对不符合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新

(改、扩)建项目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对原有企业整顿提升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换发新的许可证。

(二)严格烟花爆竹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提高烟花爆竹安全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四川省烟花爆竹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高烟花爆竹从业单位的安全准入门槛,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科技装备水平,保障企业本质安全。一要积极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危险工序机械化改造。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11年年底以前,必须对危险工序和危险品储存区实施视频监控,逐步应用物联网先进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强制推行鞭炮生产线混药、装药、结鞭、插引工序机械化。强制推行引火线生产制引机械化。强制推行烟花生产线敷球机械化和亮珠烘房干燥,最大限度地减少亮珠滞留量。逐步淘汰手工装兑药、制引和日光干燥等落后工艺。二要进一步完善烟花爆竹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按照《发展规划》和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到“十二五”末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减少20%。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的宏观调控。对“新、改、扩”建烟花爆竹建设项目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对生产经营品种进行市场前景分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品种。进一步严格烟花爆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凡新建、改建、扩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项目必须由企业自主委托具有乙级以上民爆、化工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安全规范》进行烟花爆竹建设工程设计。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施工。建设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开展消防设施、防雷设施设计并向消防、防雷职能部门报批。安全评价机构必须依据《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实事求是地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验收进行安全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负法律责任。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设计负法律责任。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定的设计图纸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建设工程申请安全验收前,应取得消防、防雷职能部门对消防、防雷设施的验收意见。三要严格控制礼花弹等高危产品生产。暂停审批礼花弹、烟雾类、摩擦类和a级产品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安监总局核准指标,全省礼花弹生产企业控制在5家。建立礼花弹生产企业备案公示和统一产品标识登记管理制度,礼花弹等a级产品由生产企业直接向经公安机关批准燃放的单位销售。

(三)加强烟花爆竹药物和半成品安全监管。严格管理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生产、销售。禁止销售、购买烟火药和含药的烟花爆竹半成品,严禁使用退役双(多)基发射药或直接使用退役单基发射药生产烟花爆竹。依法将氯酸钾纳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监管范围,严格销售、购买和使用流向登记,严禁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

(四)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监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监督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认真整改,限期复查,并及时将抽查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情况通报安全监管、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严厉处罚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企业。

四、规范经营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严格烟花爆竹市场准入。按照《四川省烟花爆竹行业发展规划》和各市州零售布点规划合理布局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点。对从事烟花爆竹批发、零

售的企业和经营者,工商部门应在企业和零售户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后,方可核发营业执照。对已被取消经营许可证的或许可证过期的企业或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查验许可证后吊销营业执照或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假冒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完善烟花爆竹购销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购销合同管理,生产和批发企业在买卖烟花爆竹时必须签订书面购销合同,并认真查验相关资质,严禁销售、购买非法生产和假冒伪劣烟花爆竹产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不得从其他生产经营企业购买烟花爆竹产品后出售或加贴本企业的标识进行销售。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点不得销售礼花弹等a级产品,不得销售非法生产和假冒伪劣烟花爆竹产品。

(三)加强烟花爆竹流向信息化管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完善购买、销售登记制度,登记记录保存两年备查。加快建立烟花爆竹流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运输、燃放流向实施有效监管,并逐步实现对烟花爆竹产品和黑火药、引火线以及重要危险性原材料流向的信息化监管。

五、加强运输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严格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管理制度。凡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运达地县级公安机关在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时,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时限、条件等,严格审查托运人提交的材料,查验供货单位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资质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运输行为。

(二)加强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和相关人员管理。道路运输烟花爆竹,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并加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运输全过程监控。承运人、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必须持有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相关资质、资格证明。

六、加强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完善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强燃放活动的安全管理,严格审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严格审查燃放作业单位资质、作业人员资格,并协助主办单位做好安全保卫、消防救援和警戒工作。大型焰火燃放活动所需烟花爆竹的临时存放场所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安全距离的规定,并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对违规燃放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燃放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中小学校教育等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烟花爆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燃放常识等,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通知》(安委〔2006〕3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

〔2010〕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6〕124号)的要求,将打击治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作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打非”工作格局,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切实加强对“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非法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县(市、区)乡(镇)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部门“打非”工作职责,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二要适时组织对非法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地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依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三要加强对退出烟花爆竹生产的企业加强后期监管,妥善处置成品、半成品、药物、原材料,确保平稳安全退出,关闭到位。特别是对危险品的处理,一定要组织专家,制订科学处置方案,妥善处理,决不能盲目蛮干。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造成的严重危害,营造群众积极参与 “打非”工作的社会氛围。

八、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促进烟花爆竹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一)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地区,要认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是发生人员伤亡责任事故的企业,要一律停产停业整顿整改,限期消除隐患,经县级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经营;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重新审查安全生产条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责任事故的市州,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该地区烟花爆竹生产建设项目限批两年。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公安、质监、工商、交通运输、商务、海关等部门参加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通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解决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事项,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根据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自律作用,引导烟花爆竹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小型露天采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50号 【发布日期】2007-08-20 【生效日期】2007-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小型露天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7〕5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安全监管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经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交通厅、省监察厅、省工商局、省总工会和省电力公司《关于开展小型露天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安委会研究通过并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日

关于开展小型露天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

省安全监管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经委 省公安厅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交通厅 省监察厅

省工商局 省总工会 省电力公司

近年来,我省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省非煤矿山安全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小型露天采石场(以下简称小采石场)数量多、分布广、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开采工艺不规范、安全管理不到位,每年的伤亡事故总量很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为有效遏制小采石场事故多发势头,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现就开展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08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下(不含10万吨)石灰岩及建筑石料小采石场;力争全省小采石场数量减少10%以上;中深孔爆破技术应用率达到50%以上,机械化开采达到50%以上;小采石场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明显提高,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各项规章制度齐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二、整顿重点和关闭对象

(一)对以下类型小采石场实施停产整顿:

1.越界开采的;

2.一个矿体多宕口开采且相邻宕口之间隔离带不足30米的;

3.未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或台阶高度、平台宽度、边坡坡面角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

4.爆破安全距离、避炮设施或爆破器材库不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要求的;

5.遇有断层或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或岩层倾向和边坡坡面倾向相近,未采取有效防止边坡塌方、滑落安全措施的;

6.露天深凹开采未采取有效防止透水淹没、预防中毒窒息安全措施的;

7.未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没有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以及未按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

8.相关证照不全或已过期的;

9.2007年以来已发生安全事故的;

10.其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应该停产整顿的。

(二)对以下类型小采石场依法予以关闭:

1.非法开采和关闭后擅自恢复生产的;

2.采用扩壶爆破作业的;

3.已取得相关证照,但管理滑坡、安全生产条件下降,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4.淘汰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下的石灰岩及建筑石料小采石场,采矿许可证到期的一律不再延续,到期一个淘汰一个;

5.各地列入资源整合范围的,被整合的小采石场必须先关闭、后整合;

6.在自然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重要水源地、重要设施、国省道可视范围等区域内开采的;

7.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

8.年产10万吨以下、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

9.其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应该关闭的。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1月):以全面排查摸底为重点。各地对辖区内小采石场开展拉网式普查,对整顿重点和关闭对象,分别登记造册,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3月):以整顿关闭为工作重点。各地在排查摸底基础上,按照“关闭一批,整合一批,提高一批”的原则,确定具体的停产整顿、资源整合以及关闭企业名单,并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公布。

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以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为工作重点。对列入停产整顿的小采石场,2008年6月底经整改仍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关闭。对采矿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的年产10万吨以下石灰岩及建筑石料小采石场,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企业制定整合方案,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意后,按规定进行资源整合;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独立块段、可采储量在100万吨以上、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较高、开采工艺正规、具备提升能力的,企业制定提升能力技术改造方案,报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技改工程。

第四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以整顿提高为重点。对实施资源整合或提升能力技术改造的小采石场,必须在2008年12月底前,由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各地要在深化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基础上,严格安全准入,强化源头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基础安全管理,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小采石场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建立省小型露天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安全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省国土资源厅、省经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交通厅、省监察厅、省工商局、省总工会、省电力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统一负责全省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安全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整顿关闭的政策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协调解决整顿关闭中的有关问题。

(二)明确职责,联合执法。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明确分工,履行职责,深入现场,检查督促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情况,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小采石场依法作出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指令,并组织整改验收;对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采石场,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实施关闭;对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的小采石场依法吊(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2.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控制新建小采石场规模;依法查处非法开采、关闭后擅自恢复生产、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依法暂扣停产整顿小采石场的采矿许可证,对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的小采石场依法注(吊)销采矿许可证;对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的小采石场,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一律不得办理延续。

3.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小采石场生产能力核定工作;认定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采石场。

4.公安机关负责收缴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的小采石场的民用爆炸物品,吊销《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和《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并监督企业妥善处理剩余民用爆炸物品;对停产整顿的小采石场暂停供应民用爆炸物品;负责维护小采石场关闭现场的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工作。

5.劳动保障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负责依法查处小采石场非法用工行为;负责监督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工伤等社会保险,加强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严禁强令劳动者超时限作业。

6.交通部门依据《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对石料运输导致损坏公路的依法进行查处;对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影响交通安全的小采石场提请当地政府关闭。

7.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8.财政部门负责对因资源整合而关闭的小采石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同时确保在小采石场整顿关闭过程中政府部门所需的工作经费。

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暂扣停产整顿小采石场的营业执照,对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的小采石场依法注(吊)销营业执照。

10.供电部门负责切断当地政府决定关闭的小采石场供电电源,查处向非法生产小采石场供电行为。

11.工会组织协助政府协调解决整顿关闭小采石场的善后处理工作。

各地要建立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权威和效果,增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

(三)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各市政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各阶段整顿关闭的工作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深入整顿,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淘汰非正规开采工艺和落后装备,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开采。各市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方案于9月底前报省安全监管局。工作方案中要明确具体的停产整顿、资源整合以及关闭企业的数量、名单和整顿关闭期限。

(四)加强监管,从严处罚。

有关部门要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小采石场持有证照的监管力度,凡不符合颁证条件或证照过期的小采石场,一律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对停产整顿的小采石场,依法暂扣其相关证照;对决定关闭的小采石场,依法及时注(吊)销其相关证照。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处罚力度,对发生1人死亡事故的小采石场责令停产整顿3个月;对发生一起2人或当年累计2人死亡事故的小采石场责令停产整顿6个月;对发生一起3人或当年累计3人死亡事故、年产10万吨以上的小采石场要进行半年以上的停产整顿,整改后须重新进行安全评价,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实施关闭。

(五)广泛宣传,强化监督。

各地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宣传,广泛动员,使小采石场整顿关闭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对小采石场整顿关闭工作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要在媒体上公布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的小采石场名单,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城镇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办发[1994]81号 【发布日期】1994-08-31 【生效日期】1994-08-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

加强乡镇企业城镇

(街道)集体企业保安工作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川办发[1994]81号)

省公安厅、省轻工厅、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保安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保安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有不少地方已成为县级经济的主体。由于这些新成长的企业,内部保安工作尚不健全,致使一些企业的事故、案件、纠纷不断,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了加强这些企业内部的保安工作,保障和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加强领导

企业内部保安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的人员、财产安全,而且也影响到企业的声誉、经济效益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县、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及企业主管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同其它工作一样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县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要加强业务指导,经常检查企业内部保安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措施。鉴于“三资”企业的特殊性,其业务指导由县级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企业的主要领导,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抓好保安工作。要有一名企业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做到组织、人员、制度落实。

二、二、建立健全组织

乡(镇)村、社和街道、“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兴办的厂矿、建筑、旅店及大、中型商贸、餐饮、文化、娱乐场所等产业,都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安组织。这些组织是企业抓治安防范、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行政上受企业领导,业务上受公安机关指导。

(一)机构设置。各企业可根据企业规模、人数、地理环境等情况,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保安组织。企业专职保安人员的配备,一般不超过企业人数的2%。工矿、建筑等生产性企业可聘用一定数量的护厂、护场、护矿人员。服务性行业可聘用一定数量经过公安机关培训的保安员,但不得私自招聘人员,擅着保安服装。

(二)严格审批手续。企业建立保安组织,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企业性质、生产经营规模、职工人数、拟建立理由专职保安人员职数和保卫目标,经企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当地公安机关审批。县以上公安机关对提出申请的单位,应到现场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批复。企业对保安人员的调换,应征求审批机关意见。新调入和聘用的人员,应由公安机关进行政审和培训。已成立保安组织的企业,要重新完备审批手续。

(三)保安人员条件。凡从事专职保安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政策,没有犯罪前科的嫌疑;

2、作风正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

3、热爱治安工作,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年龄18-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应当选那些责任心强、无犯罪前科和嫌疑的人担任护厂、护场、护矿人员。

三、三、工作职责

企业内部保安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的宗旨,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发动群众搞好单位内部的保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内部职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及劳动纪律的自觉性;

(二)制定和完善防火、防盗、防治安灾害事故、防破坏的各项措施,经常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置;

(三)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要严格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安全;

(四)对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要及时赶赴现场,作好抢险救灾工作,并保护好现场,协同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处理好善后工作;

(五)对单位内部暂住人口进行管理,做好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协助公安机关落实对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罪犯和监督考察工作;

(六)及时发现和制止少数人滋扰闹事,做好矛盾的疏导转化工作;

(七)协助公安机关查破刑事案件和查处治安案件;

(八)会同所在区域单位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九)完成公安机关交办的有关业务工作。

四、四、健全制度

企业保安组织,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一)请示汇报制度。定期向单位领导和公安机关汇报本单位的保安工作情况,发生重大治安问题应及时报告。

(二)值班制度。门卫和治安值班室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三)安全检查制度。经常对本单位的治安、安全生产及值班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夜间还要根据情况组织必要的巡逻。

五、五、严格纪律

(一)企业内部的保安业务工作,必须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依法开展。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权力。

(二)企业内部的保安工作,实行企业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原则。严禁将保安队伍变成欺压群众、为非作歹的工具。一旦发现此类事件,除追究当事人责任,还应追究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

(三)企业内部的保安组织可按规定配备非杀伤性保安器材。

(四)保安人员必须做到:

1、遵守国家法律政策,严格依法办事。

2、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多办好事,不侵犯群众利益;

3、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偏听偏信;

4、文明办事,不打人骂人、刑讯逼供;

5、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不贪赃枉法、公报私仇;

6、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不贪生怕死。

六、六、表彰奖励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保安组织和个人,应纳入公安机关和行业、企业内部的表彰奖励范围。对在与犯罪分子斗争中负伤和牺牲的保安人员,除宣传他们的事迹外,还应妥善解决优抚待遇。鉴于保安人员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有一定危险性,各企业应给他们进行人身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

省公安厅 省轻工厅

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76号 【发布日期】2005-09-08 【生效日期】2005-09-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

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5〕76号)

各产煤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工商局、公安厅、监察厅、环保局、电力公司等部门制订的《关于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九月八日

关于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 省煤炭工业局 省工商局 省公安厅 省监察厅 省环保局 省电力公司

(二○○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要求,现结合我省煤矿实际,特制定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以下简称“整顿关闭”)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明电〔2005〕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前期开展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矿业秩序、生产秩序和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整顿关闭工作的顺利开展,省政府成立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省长为组长的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工商局、公安厅、监察厅、环保局、电力公司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并邀请省人民检察院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各产煤市、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加强对整顿关闭工作的领导。

三、整顿关闭任务

(一)以下七类矿井必须立即停产整顿:

1.7月13日之前,没有提出办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已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

2.已提交申请、但经审查认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责令限期整顿的矿井;

3.证照不全的矿井;

4.超能力生产的矿井;

5.没有按规定建立瓦斯监测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

6.没有按规定采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的矿井;

7.没有经过安全生产“三同时”竣工验收而投产的基建和改扩建矿井。

对确定停产整顿的矿井,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下达停产整顿指令书,并分别抄送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等部门,有关部门要依法暂扣其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各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订煤矿停产整顿工作方案。对列入整顿的煤矿,要依据其安全生产状况和整顿工作难易程度规定整顿期限;鼓励有条件的煤矿早整顿、早达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所有整顿的煤矿,只给予一次停产整顿机会,届时达不到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标准的,一律依法予以关闭。停产整顿最后期限不得超过2005年底。

停产整顿的煤矿要认真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标准,查找存在问题,确定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方案及停产整顿期间保障安全的有关措施,按照分级与属地结合的原则,分别报各级政府整顿关闭领导小组(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审查批准。煤矿整改完毕后,向整顿关闭领导小组(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由整顿关闭办公室组织验收;煤矿整改合格,依法取得有关证照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以下四类矿井必须立即依法予以关闭取缔:

1.证照不全拒不停产或无证生产的矿井;

2.已被关闭又非法生产的矿井;

3.明停暗开或“停而不整”的矿井;

4.经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此外,2005年年底前不能按煤矿资源整合方案与骨干煤矿实行整合的小煤矿也必须于年底前予以关闭。

关闭取缔工作由各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对确定关闭取缔的矿井,相关部门要及时吊销有关证照,一个月内关闭到位(切断电源、拆除地面设施、炸毁井筒、填平场地、恢复地貌、遣散从业人员)。

四、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责

全省整顿关闭工作按照分级与属地结合的原则进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省属六大煤业集团所属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各产煤省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市属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各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县以下所属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对于已经确定资源整合的煤矿,整合到省属煤矿的,由省级负责;整合到市属煤矿的,由市级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参加所属县(市、区)对本辖区小煤矿的整顿关闭。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所属的五个监察分局参加其辖区内市级整顿关闭工作。

省直有关部门的职责如下: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会同省煤炭工业局对停产整顿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察指令,并把停产整顿矿井名单分别抄送当地人民政府;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省煤炭工业局负责会同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停产整顿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指令;对责令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矿井进行监管;会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原定关停的小煤矿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擅自组织生产的,报省政府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对省属煤矿企业停产整顿矿井进行验收;负责确定并向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提供证照不全拒不停产、经整顿仍然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明停暗开或“停而不整”的矿井名单。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确定并向省政府提供无证生产和已被关闭又非法生产的矿井名单;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

省工商局负责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注销工商营业执照;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工商营业执照。

省公安厅负责收缴决定关闭矿井火工品,注销民用爆破器材准用证;负责维持矿井关闭现场的秩序;对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非法生产的矿井依法按妨碍执行公务处理。

省监察厅负责对已经投资入股煤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在一个月内退股情况进行监察,对逾期不撤出者,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负责对参与整顿关闭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监督监察,查处接受贿赂、公开或暗中包庇袒护致使煤矿未能停产整顿或关闭取缔的违法违纪行为。省电力公司负责切断决定关闭矿井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地方供电部门和企业向无证非法煤矿转供电的行为。

以上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9月10日前报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安排

(一)9月中旬,排查确定停产整顿和关闭矿井名单。在9月15日前,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把确定的名单和关闭矿井工作计划上报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9月下旬,停产整顿煤矿确定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整改。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上报煤矿停产整顿工作计划,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

(三)10月、11月,停产整顿煤矿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随时申请,随时验收。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

(四)12月,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上报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总结,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面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各产煤省辖市政府每月20日前将本地整顿关闭情况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每月22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总结前一段全省整顿关闭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对整顿关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

(二)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各产煤省辖市政府根据本方案的要求,摸清本辖区的煤矿底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把关闭整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项工作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整顿关闭工作环环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三)建立督导制度。省政府将组织督导组,对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整顿关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组织督导组对辖区内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查。督导组要深入现场,按照标准逐项检查督促指导工作。

(四)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各级、各部门对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或者处理的问题,要及时以书面文件形式予以移交,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处理。

(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各产煤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停产整顿和关闭取缔的矿井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六)加强监督监管工作。停产整顿的煤矿必须停实,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向停产整顿煤矿派出监督员,坚决防止明停暗开,日停夜开,假整顿真生产。同时,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煤矿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企业负责人要全面掌握本单位的安全隐患,积极组织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凡属被责令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的煤矿,必须严格自觉执行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指令。

七、责任追究

(一)对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擅自生产、非法生产的煤矿,按妨碍执行公务处理。依法没收违法所得,按规定处以罚款,并严格查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严肃查处煤矿安全工作中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在煤矿参股分红、充当保护伞的国家公务人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一经查实,一律开除公职。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必须在1个月内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在监管监察执法中失职、渎职的公务人员,也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对在整顿关闭中收受被检查单位财物、在被检查单位报销票据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凡一个县(市、区)发现两处、一个乡镇发现一处属于应关闭取缔而未关闭取缔矿井的,对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撤职处分,对有关主办人员给予开除公职处分。(四)对该关闭没有列入关闭名单的煤矿,该停产整顿没有列入停产整顿名单的煤矿,不符合安全条件验收为合格的煤矿,一经查处,立即关闭,对相关责任人一律开除公职。

(五)对有关案件应移交不及时移交,或者接到移送后不认真处理的,要追究有关主办人员的责任。

(六)由于监管人员监督不力,造成煤矿明停暗干,依法依纪追究监管人员的责任。

八、省直有关部门举报电话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0371-63838397

省国土资源厅:0371-65966931

省煤炭工业局:0371-63937745

省公安厅:0371-65882301

省监察厅:0371-66343090

省工商局:0371-66779114

省环保局:0371-66312369

省电力公司:0371-67903027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

【发布单位】四川省测绘局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国安厅 四川省信息产业厅 四川省工商局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等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9]26号 【发布日期】2009-04-07 【生效日期】2009-04-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09]26号)

省测绘局会同省公安厅、省国安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国家保密局、省通信管理局提出的《四川省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测绘局 省公安厅 省国安厅 省信息产业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国家保密局 省通信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维护正常的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确保我省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顺利开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围绕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等重要环节,严厉打击四川省地理信息市场中的各种非法活动,重点查处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打击和教育相结合,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推进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工作目标

用一年多时间,从加大宣传力度、市场准入、执法检查、规范行为、日常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我省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生产、加工、提供、传输、出版等行为基本杜绝,各种涉密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将涉密地理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以及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的行为得到依法查处,各种非法测绘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相关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组织领导

省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由省测绘局牵头组织,会同省公安厅、省国安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国家保密局、省通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方案、安排部署有关工作,指导全省开展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

各市(州)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对本地区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各市(州)测绘管理部门要加强本行政区域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从事地理信息采集、生产、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或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活动,应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并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从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应依法向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地图在上互联网登载前应经省测绘局审核,报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互联网地图编制和开展地理信息活动(企业)登记注册时,要查验是否取得了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省通信管理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严把市场准入关。

(二)严格规范获取、生产、提供、使用和传输涉密地理信息行为。持有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单位要强化安全保密措施,建立严格的归档和使用登记管理制度,明确涉密岗位职责。对涉密载体和数据严禁转借、转让、擅自复制和销毁。地理信息生产过程要加强涉密数据跟踪管理,制作光盘等涉密载体应标明密级、顺序号和保密期限。磁介质、光盘等涉密载体在计算机房的外围室由专人完成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形成的报废材料须单独存放,定期送指定地点销毁。传输涉密数据,须通过机要渠道进行传递,禁止通过普通邮政或使用电话、传真、互联网(专线除外)等非机要途径传输涉密地理信息。保存有国家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计算机和局域网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保存有国家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光盘、磁带、硬盘、便携式计算机等载体一律不允许私自带出办公区,并有专人保管,定期查验。需要对外提供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应按照法定的审批程序办理。需要使用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其使用目的和范围必须符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经测绘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对非法持有或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查清其地理信息来源和扩散范围,追缴有关地理信息数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防范和制止涉军非法测绘行为。军事管理地区是国家的战略要地,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在军事禁区和管理区进行摄影、摄像、测量等测绘活动,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进行查处。省和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企业进行检查,依法严厉查处擅自扩大地理信息采集范围的违法行为,严防泄露军事设施秘密。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同成都军区测绘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通报涉军测绘的有关情况,配合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查处涉军非法测绘案件。

(四)加强对外国组织和个人来川测绘活动的监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来四川境内从事地理信息测定、采集、数据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等测绘活动,必须向四川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未经批准的,省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外国组织和个人来川从事测绘活动提供方便。省内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招商引资、旅游探险、登山、矿产开发、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涉外合作项目中涉及测绘活动的,承担此项目的外国组织和个人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对已批准的从事涉外合作项目的外国组织和个人,省内合作部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保密部门要进行跟踪监管。对已完成的涉外合作项目要及时进行清理,对违反规定的应立即责令停止相关活动,没收有关地信息数据,并依法进行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着力开展对互联网地图编制、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提供、使用、生产、出版、传输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单位测绘资质的管理,要加强对互联网地图登载、出版前的审核。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地理信息市场的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地理信息生产环节的整治工作,严格规范获取、提供、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行为,依法查处无测绘资质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和涉军测绘的违法行为。

信息产业和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地理信息传输环节的整治工作,协助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互联网管理部门要做出关闭网站的行政处罚。相关网站拒不执行的,通信管理部门依法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国家安全部门负责涉外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境外组织及个人非法持有、窃取涉及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地理信息数据的违法案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理信息产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工作,提供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注册企业信息,依法查处未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擅自经营和销售地理信息产品的行为。

新闻出版部门负责地理信息出版环节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出版地理信息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

保密部门负责按相关规定对涉密地理信息的获取、使用、传输等环节进行保密检查;组织、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对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的查处,开展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类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

公安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对地理信息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严厉打击阻挠地理信息市场清查整顿和暴力抗法等违法行为。

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责令改正并限期整改,逾期不予改正或整改的单位,测绘、工商、新闻出版、国家安全、保密、公安等相关部门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六、强化宣传,正确引导

各地区要深入开展国家涉密地理信息管理、安全、保密的宣传教育,加大网络地理信息安全的宣传力度。要根据《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怎样界定我省重要的、涉密地理信息的相关知识纳入宣传内容,对采集、提供、使用、生产、出版、传输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或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单位(企业)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网站经营者和公民不向互联网上传错误的和涉密的重要地理信息,强化网站经营者和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

省直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指导各市(州)有关部门开展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及时查处地理信息市场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市(州)有关部门要紧密协作,采取长期有效、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的监督管理,促进我省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