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缺陷责任人警示机制
医疗风险三级管理方案
(一)医疗缺陷责任人警示机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促使医务人员从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及医疗缺陷中吸取教训,起到警钟长鸣与教育职工的作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警示范围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护理和医技保障等服务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缺陷责任人的警示范围。
第三条 警示原则
1、将工作重心前移,主动深入科室,尽早发现医疗缺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重事实,重证据,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警示责任人。
3、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做到警示在先,处罚在后。
第二章 医疗缺陷责任人警示分级
根据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后果以及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将医疗缺陷责任人警示分为三级,依次用蓝色、黄色和红色表示。
第四条 医疗缺陷责任人蓝色警示
(一)、医疗文书缺陷
1、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门(急)诊病历,或记载内容不全。
2、未把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强行出院等特殊情况记录在门(急)病历或住院病历中。
3、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入院志、首程记录、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诊断)、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及其它记录。
5、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文书,或缺项少款,不填时间,不签名。
6、大、中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或无术前小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
7、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甚至在记录中造假、隐瞒。
8、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谈话并签字的记录,或有记录而无家属签字。
9、凡决定转出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的。
10、对自动要求出院的患者,出院记录过于简单,无出院医嘱和有关注意事项交代,缺少患者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名及上级医师的审核签字。
11、意外死亡病例未当日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
12、病例涂改严重、书写错误或缺乏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内容,或造成病例等资料缺损、丢失。
(二)、诊疗护理缺陷
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3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实施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例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
13、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4、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24小时内未诊查患者。
15、手术医师在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患者,或3日内无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16、术后患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
17、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
18、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同意书签署不规范。
19、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违反“三查七对”制度。20、错发、漏发药物,但未造成后果,并引起患者投诉。
21、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明,但尚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22、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23、采取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帖错标签、错加抗凝剂、非患者原因导致采集量不够而需要重新采取。
24、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欠妥,存在院内患者交叉感染的隐患。
25、迟报、漏报传染病,或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6、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科室或转入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
27、其他未引起人身损害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三)、医疗保障缺陷
1、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出现账物不符。
2、供应过期物品、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
3、急救设备、器材出现故障,或供电、供氧、供水系统未定期检测而影响使用,但未造成后果。
4、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修,导致检验结果失真。
5、医科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
6、漏填、错报检验结果或丢失检查申请单、结果报告单。
7、血、尿、大便等检查遗失标本。
8、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
9、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主动报告。
10、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超过极量等。
(四)、医德医风缺陷
1、态度冷漠,语言粗暴。
2、抬高和自己,贬低别人。
3、搬弄是非,故意挑拨矛盾。
4、玩忽职守,擅离岗位。
5、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6、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手术、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7、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其家属误解。
8、出现其他医德医风问题。第五条 医疗缺陷责任人黄色警示
(一)、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住院病案、首次病程记录、手术记录等重要文书,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急诊抢救记录,有可能酿成医疗纠纷投诉的。
(二)、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患者投诉的。
(三)、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患者投诉的。
(四)、经医学会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并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金额低于1万元人民币(含1万元)的。
(五)、一年内,被两次医疗缺陷蓝色警示的。第六条 医疗缺陷责任人红色警示
(一)、经医学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的。
(二)、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
(三)、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医患协调办公室调解,给患者以经济补偿,其金额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
(四)、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
(五)、一年内,两次被医疗缺陷黄色警示的。
第三章 医疗缺陷的管控程序
第七条 科室管控程序
(一)、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缺陷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生的医疗缺陷要详细登记,根据其情节及时上报。
(二)、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随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服务过程的各环节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是否有医疗缺陷的种种隐患,查打缺陷发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的再次发生。
(三)、科主任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例等工作,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从中发现潜在的医疗缺陷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出责任人的错误,提出批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医疗缺陷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四)、科室医疗风险管控小组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每周检查医疗服务质量一次。如果发现医疗缺陷或差错,应认真分析讨论,帮助责任人查找原因,确定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纠正措施,指定专人跟踪整改。
(五)、对于严重医疗缺陷或差错,科室必须及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门诊病人上报门诊部。如果隐瞒不报或有意包疵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第八条 医疗风险管理办公室管控程序
(一)、通过对科室的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医疗缺陷或安全隐患。
(二)、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确定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与后果。
(三)、凡发生患者投诉或通过检查发现医疗缺陷,24小时内由医疗风险管理办公室立案,并向当事科室和责任人下达《医疗瑕疵(投诉)限期整改通知单》。
(四)、调查分析发生医疗缺陷的原因,判定医疗缺陷的性质,根据情节及责任,分别给给予责任人不同级别的医疗缺陷警示。
(五)、医疗缺陷责任人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后,24小时内要写出书面报告,制订改进措施,存档。
(六)、被医疗缺陷黄色、红色警示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疗风险管理办公室接受“警示”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悔改表现,7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罚。
(七)、检查、监督当事科室和责任人对医疗缺陷的整改情况,对于整改情况予以验证并备案。如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则由原有警示级别升级加以处理,并加大督查力度,直至缺陷整改完毕。
第四章 处罚程序
第九条 处罚类别
医疗缺陷责任人警示处罚分为:书面检讨,通报批评,罚款,取消晋升资格,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
第十条 处罚原则
(一)、根据警示等级,参考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
(二)、区别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在复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应承担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三)、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第十一条 处罚权限与项目
(一)、被医疗缺陷蓝色警示的责任人,由医疗风险管理办公室作出处罚决定。
(二)、被医疗缺陷黄色、红色警示的责任人,由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作出处罚决定。
(三)、处罚项目
1、被蓝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50元至200元;下发《医疗瑕疵(投诉)限期整改通知单》;
2、被黄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200元至500元;下发《医疗瑕疵(投诉)限期整改通知单》;全院通报;负责一定比例的赔偿金。
3、被红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500元至1000元;下发《医疗瑕疵(投诉)限期整改通知单》;书面检讨;全院通报;负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延期一年晋升资格;由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视具体情况处以高职低聘、离岗待聘等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规定于2012年7月1日起试行,最终解释权归本院医疗风险管理委员会。
第二篇:医疗缺陷管理制度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
一、医疗缺陷的定义: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过失的行为。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多发生在检诊、用药、手术、抢救、医院感染、病历书写等环节上。
二、医疗缺陷的内容
重点突出医疗核心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诊疗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记录当事人缺陷1次。
(一)医疗核心制度:
1、三级查房制度:保证查房次数和查房质量。1)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2)每周主任医师查房少于1次;
3)病历中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或记录不符合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
2、首诊负责制: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原则,按“科室流程规范”要求接诊并做到合理分流患者。
1)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推诿患者或未进行必要的病历记录; 2)如属他科疾病,首诊医师未安排患者转诊,或收治非本专业患者; 3)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生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的科室;
3、会诊制度:保证会诊到达时限和会诊质量。1)“急会诊”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未到达; 2)“需会诊”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未到达; 3)会诊医师不具备规定的资格;
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应在患者死亡1周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主持,并记录于病历中。
1)死亡病例未讨论; 2)讨论时间超过规定期限; 3)病历中缺讨论记录;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是指诊断不清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特殊病例,造成或可能造成多器官功能异常危及患者生命的病例为危重病例。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主持,按规定时限进行讨论并记录于病历中。
1)7日内未进行科内会诊或科间会诊; 2)病历中缺会诊讨论记录;
6、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师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科室要建立医师交接班记录本,每班有记录,危重患者要书面及床头双交接班。
1)危重患者未进行书面交接班; 2)未坚守工作岗位,出现脱岗;
3)有事外出未告知值班人员去向(包括住院总、二线班值班医师去他科会诊未告知值班护士);
4)交接班存在漏交或漏接情况;
7、医嘱制度:所有针对病人的处理必须有医嘱,检查结果及时归入病历。1)有医嘱而无检查报告单; 2)有检查报告单而无医嘱;
(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1、术前讨论制度:所有手术均应有术前讨论。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风险较大的的手术(包括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二进宫”手术,应组织由病区主任或委托的科副主任主持的术前讨论,并记录讨论意见及参加者姓名、职称、发言内容,新开展的手术,病情复杂、高风险的危重病人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术,截肢,同一种病二次手术等,要填写《大手术审批报告单》。
1)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2)病历中缺术前讨论记录;
3)上述手术未填写《大手术审批报告单》报告医务处;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超出规定规格及时限要求;
2、知情同意制度:患者知情同意书由术者或主管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字,医患双方应各有1人参加,新开展手术、大型手术、特定范围的手术由具备资格的上级医师、科主任负责谈话及签字,术中意外处理及术中改变术式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字。
1)非规定人员与患方进行术前谈话及签字;
2)未履行告知义务,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或其指定委托人同意情况下进行手术或改变术式;
3、术中及术后管理制度
1)手术标本未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或考虑肿瘤标本未进行手术中冷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
2)术后未及时随访,术后24小时内无手术记录; 3)术后三天内未每天记病程录;
(三)病历质量管理
1、病历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属乙级病历,记各级医生缺陷1次: 1)首页医疗信息未填写; 2)传染病漏报;
3)缺首次病程记录或首次病程记录中缺诊断依据或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4)危重病例缺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查房记录;
5)新开展的手术、一级手术缺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主(副主)任医师签名确认;
6)有明显涂改、在病历中摹仿他人或代替他人签名; 7)缺有创检查(治疗)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名; 8)缺对诊断和治疗起决定作用的辅助检查报告单; 9)缺手术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名; 10)缺麻醉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名; 11)危重患者通知缺患者或授权人签名;
2、病历中有下列情况之一即为丙级病历,记录各级医生缺陷3次。1)死亡病例缺死亡讨论;
2)归档病历缺出院记录或缺入院录(实习生代写入院录视为缺入院记录)或缺病程记录或缺医嘱单;
3)手术病例缺术前小结或缺手术记录单或缺麻醉记录单或缺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或缺手术清点记录;
4)危重患者缺抢救记录;
5)病历记录有误导致严重差错事故;
(四)医技质量管理:标本接送准确,及时发出报告,加强质控,严格审核。
1、未在规定时间内发报告;
2、出现漏诊或错误报告;
3、误接标本、遗失标本、误送报告而未及时处理。
三、医疗缺陷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
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负责实施。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医疗缺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
2、各科室成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为科室医疗缺陷管理具体实施组织。各临床、医技科室行政主任为科室医疗缺陷管理第一责任人。
3、建立医疗缺陷管理档案,记录全院个人医疗缺陷和奖罚情况。
(二)管理模式:
1、制定标准,找出缺陷,严格处罚,减少缺陷、持续改进,以促进基础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2、为充分发挥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医疗缺陷管理采取明确定义、科室自查上报、医院抽查、专家核实制度,经核实的医疗缺陷,医务科书面提交科室,科主任负责督促整改。
四、医疗缺陷的监督管理办法
1、要求科室管理小组每月按照医疗缺陷界定标准进行自查自报,便于科室早期、及时发现、解决医疗缺陷,同时也便于医院能较好地做到一级反馈控制。自查病历的数量不少于本月科室出院人数的20%,自查情况详细记录到医疗差错记录本,责任到人。每月将自查结果上报给医务科。
2、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环节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二种形式来监控医疗质量环节缺陷。一是定期现场检查。医务科每月组织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进行运行病历及医疗质量的专项抽查(病历的抽查不少于科室在院病历的15%),检查结果登记记录。
二是不定期检查,针对科室上报的医疗缺陷登记表以及科室反映的医疗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困难,及时组织调查、沟通和协调,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预防医疗缺陷的发生。
3、医疗终末质量管理:通过对出院病历质量检查来监控医疗终末质量。医务处组织检查小组,对所有归档病历、死亡病历进行专项检查。
4、医疗投诉和纠纷管理 在日常医疗投诉和纠纷管理中严格执行医院文件的要求。
1)对典型医疗纠纷或医疗缺陷的案例由医务科就案例组织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讨论和分析。
2)对重大医疗纠纷或重度医疗缺陷案例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析及判定。
5、建立医疗缺陷的质询制度,由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的医疗缺陷提出质询。
6、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发生医疗缺陷的科室下发《医疗缺陷整改通知书》,促成责任人、相关人员及科室共同对医疗缺陷进行分析,查找缺陷起因和危害,提出改进措施,汲取教训。
五、奖惩办法
医疗缺陷认定结果与科室评优和科主任考核挂钩,与医师个人绩效挂钩。
1、个人绩效状况挂钩
首次缺陷扣除绩效工资50元,年累计二次缺陷,扣除绩效工资200元并全院通报。年累计第三次缺陷,扣除绩效工资500元,全院通报。年累计超过三次以上缺陷,全院通报,暂停所有医疗活动1个月,期间只发放基本工资。经科室自查及医院核查一年内无医疗缺陷记录的,评为“医疗服务之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科室评优和科主任考核
科室年累计超过3次缺陷,扣除科主任绩效工资100元。科室年累计超过5次缺陷,扣除科主任绩效工资300元。
第三篇:医疗缺陷管理若干规定
关于医疗缺陷管理的若干规定
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疗缺陷。因此应加强医疗缺陷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医疗意外的发生,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为加强对医疗活动中医疗缺陷的管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医疗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疗缺陷的概念和分类
(一)医疗缺陷主要是指医疗、护理、服务及管理过程中的不完善,而形成的质量不足或服务不满意。
(二)医疗缺陷的分类:根据判定角度不同可分为自查缺陷、投诉缺陷和鉴定缺陷。
1.自查缺陷是指医疗机构进行内部质量评价时认定的未引起医疗纠纷的缺陷。
2.投诉缺陷是指患方对医疗服务不满意而向医院投诉并反映情况,形成医疗纠纷,医院根据患方投诉核查确认的缺陷。
3.鉴定缺陷是指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鉴定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及构成要件认定的医疗缺陷,即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三)医疗缺陷的分度:自查缺陷、投诉缺陷根据缺陷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度缺陷、中度缺陷、重度缺陷。鉴定缺陷分为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在鉴定的情况下,内部质量评价所认定的中、重度自查缺陷和中、重度投诉缺陷如具备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则可被鉴定部门认定为医疗事故。
1.轻度缺陷:指对病人的病情未造成影响或有影响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缺陷。
2.中度缺陷:指给病人造成组织器官的可愈性损伤,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疗程或违反操作规程,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缺陷。
3.重度缺陷:指严重影响疗程或造成的损伤长期不愈,甚至造成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的缺陷。
4.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5.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6.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7.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二、医疗缺陷的预防及报告
各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依法执业的教育与培训;在医疗活动中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缺陷的规定与预案,加强内部质量评价,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对重度医疗缺陷、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医疗事故应严格贯彻执行《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逐级进行报告。
三、医疗缺陷的发现及判定:
(一)内部质量评价(自查)。由指定的质量监控部门或专(兼)职质量检查员、上级医生,进行以病例为单元的包括病历书写质量、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手术质量、抢救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等方面的综合质量评价(总分100分),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疗缺陷进行判定甄别,区分轻、中、重度,每出现1次轻度缺陷扣1分、每出现1次中度缺陷扣5分、每出现1次重度缺陷扣20分,病例得分≥90分为甲级病例、≥80分<90分为乙级病例、<80分为丙级病例。及时反馈、通报检查结果,有关科室负责人及缺陷病例的责任人应立即组织力量,积极采取得力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对于重度缺陷及丙级病例进行登记、上报,并予以分别处理。
(二)内部认定(投诉后确认)。医院成立院级医疗争议处臵小组,对引起医疗争议需做书面答复和协商处理的投诉缺陷、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事件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规定的程序、标准进行判定及申请鉴定工作,以便对患方进行答复或作为医疗事故争议协商处理的依据。对内部质量评价时有争议的中、重度自查缺陷,应由院级医疗医疗争议处臵小组根据《医疗缺陷判定标准》进行认定,作为处理的依据。
(三)社会鉴定。由于医疗事故争议需要由资阳市、四川省医学会鉴定的医疗缺陷,由规定的鉴定部门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规定的标准、程序及构成要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缺陷作为协商处理、行政调解、法律裁定等处理途径的依据,并作为医院内部经济处罚、行政及纪律处分的依据;未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的争议事件由医院内部质量评价部门或组织进行缺陷的判定,判定结果作为内部处理的依据。
四、医疗缺陷的处理
(一)区分缺陷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对待医疗缺陷要区分自查缺陷、投诉缺陷和鉴定缺陷。医院自身内部质量评价检查发现的自查缺陷,其目的是内部监测、改进质量。自查缺陷未引起医疗纠纷,对医院的影响和后果与引起医疗纠纷的投诉缺陷及鉴定缺陷(医疗事故)对医院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是不同的。引起医疗纠纷的投诉缺陷及鉴定缺陷(医疗事故)的认定或鉴定目的是为了处理纠纷争议,具有外在性的社会影响。因此,未引起医疗纠纷的自查缺陷按照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处理;引起医疗纠纷的投诉缺陷按医疗投诉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是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处理。
(二)医疗事故责任人的确认。
1.直接责任人员:指责任人的行为与缺陷或病员的不良后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对缺陷或不良后果起决定作用的人员。
2.间接责任人员:指责任人的行为与缺陷或病员的不良后果之间有间接联系,是造成缺陷或不良后果的条件而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人员。
3.在由复杂原因造成的缺陷或后果中,要分清主要责任人员和次要责任人员,分别根据他们在造成缺陷或不良后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其所负责任的大小。
4.要区分具体实施人员的直接责任与指导人员的直接责任。如果是具体实施人员受命于指导人员实施的行为,或在实施中实施人员提出过纠正意见,未被指导人员采纳而造成缺陷或不良后果的,由指导人员负主要责任。如果实施人员未向指导人员如实反映病人情况或拒绝执行指导人员的正确意见而造成缺陷或不良后果的,实施人员应负主要责任。
如果是具体实施人员提出了违反有关法规(含规章制度)的主张、做法,由于指导人员轻信并同意实施或具体实施人员明知受命于指导人员所实施的行为违反有关规章制度,但不向指导者反映,仍继续实施而造成缺陷或不良后果的,具体实施人员和指导者都要负直接责任。
5.要分清责任范围和直接责任的关系
如果缺陷责任不属于责任人员法定职责或特定义务范围,责任人对其不良后果不负 直接责任。如果分工及职责不清,又无具体制度规定,则以其实际工作范围和公认 的责任作为认定责任的依据。如无特殊需要,责任人员无故擅自超越职责范围进行诊疗,造成事故的,也应追究责任。
(三)医疗缺陷的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
1.对内部质量评价认定的自查缺陷和投诉缺陷的直接责任人员,应根据缺陷的等级、情节、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点名批评、通报批评、警告等行政处分。
分别为: 自查缺陷 投诉缺陷 轻度质量缺陷: — 点名批评
中度质量缺陷: 点名批评 通报批评
重度质量缺陷: 通报批评 警告处分
2.对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应根据事故的等级、情节、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按照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由医院申报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责令暂停责任人6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执业活动或吊销执业证书;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第 335条关于医疗事故罪则的规定,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开除公职的处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1年、撤职等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分别为:
一级医疗事故:降级1年、撤职处分;
二级医疗事故:记大过处分;
三级医疗事故:记过处分;
四级医疗事故:警告处分。
(四)医疗缺陷的经济处罚。
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科室、科主任应根据责任程度及造成的不良后果,给予扣发当月、季度奖金或院内津贴、一次性罚款等经济处罚。分别为:
扣发奖金 一次性罚款(元)
个人 科室 科主任 个人 科室 科主任
轻度自查缺陷: — — — 50 — —
中度自查缺陷: 当月 — — 100 — —
重度自查缺陷: 当季 — — 300 — 50 轻度投诉缺陷: 当月 — — 300 100 50 中度投诉缺陷: 当季 — 当月 500 300 100 重度投诉缺陷: 当季 当月 当月 800 500 200 一级医疗事故: 半年 当月 当季 2000 1500 800 二级医疗事故: 当季 — 当月 1500 1000 600 三级医疗事故: 当月 — 当月 1000 800 400 四级医疗事故: 当月 — 当月 800 500 200
(五)医疗缺陷经济责任的分担。
1.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争议,且需要协商解决的医疗缺陷,因发生医疗费用的减、免或赔偿行为,应根据医院实际损失由保险公司、个人、科室及医院分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于医疗责任保险范围内的赔偿由保险公司按合同(协议)支付赔偿款项,对于减、免的费用及保险协议不予支付或不足部分由个人、科室、医院按相应比例分摊,并同时处以上述的经济处罚。经济责任分担比例如下:
缺陷程度 个人承担部分 科室承担部分 医院承担部分
轻度质量缺陷: 10% 10% 80% 中度质量缺陷: 20% 20% 60% 重度质量缺陷: 25% 25% 50% 2.由医疗事故鉴定认定的医疗事故,医院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项目及标准,根据事故等级、责任程度等进行相应的赔偿,医院应承担民事责任。医疗责任保险范围内的赔偿由保险公司按合同(协议)支付赔偿款项,对于减、免的费用及保险协议不予支付或不足部分由个人、科室、医院按相应比例分摊,并同时处以上述的经济处罚。具体比例如下:
事故等级 个人承担部分 科室承担部分 医院承担部分
一级医疗事故: 25% 25% 50% 二级医疗事故: 20% 20% 60% 三级医疗事故: 15% 15% 70% 四级医疗事故: 10% 10% 80% 3
(六)经济责任个人分担部分,每例次个人承担的最高限额为15万元,其余部分由医院承担。如果赔偿数额巨大,个人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先支付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先由医院垫付,再逐年还清。奖金的扣发,如遇当月或当季没有奖金可改扣院内津贴。科室承担的一次性罚款和分担的经济责任,由科室奖金中支付,如科室无现金支付,应列入科室医疗支出项目在医院进行经济核算时据实从科室收入中扣除,不得变相报费用患者的医疗费支付。
(七)对于丙级病例的直接责任人、重度质量缺陷的责任人及医疗事故的责任人影响其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晋升评聘1次。
(八)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为进修见习生,除按上述规定予以处罚外,还要终止其进修见习学习,并对其带教老师通报并予以相应处理。
(九)为确保监督到位,医院要建立有关的医疗事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院主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要根据有关情节追究责任。
(十)对医疗事故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由医院院务会讨论通过,形成书面材料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备案。
(十一)实行医疗事故通报制度。医院定期向简阳市卫生局通报医疗事故发生情况。
第四篇:医疗缺陷管理措施
医疗缺陷管理措施
为加强医疗缺陷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结合我院医疗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严格落实医疗制度及操作规程,对住院医师进行系统培训,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个人业务素质。
二、加强业务学习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医务科每季度对全院的主治医师及以下的医师进行“三基”、“三严”的考核。
三、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增加职业忧患意识。
四、严格落实各项告知制度,加强对关键环节,“纠纷高发人群”的关注;提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解答清楚,不留死角。
五、通过内部质量评价(自查),对发现的医疗缺陷分别予以处理。
1、加强运行病历的检查,要求各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医师1 份病历进行全程监控,至下月5日前交医务科,对不认真检查,不及 时上报的科室,扣科室综合医疗质量评价(100分)1分。
2、病案室成立专家组对全院的出院病历逐份进行检查。出现1份乙级病例扣科室5分,扣除缺陷病历的书写者200元。出现丙级病例扣当事人300元,全科的当月奖金全部扣除。
3.要求出院病历24小时内送交病案室,对予缓返病历每四份 扣科室1分。每份扣除当事人20元。
4.对于出现医疗纠纷的科室,如投诉有效,扣除科室考核5分,对直接责任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每月将考核结果上报质控科,并在院内公示栏公示。医疗缺陷的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发生后,科室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隐匿不报者,将承担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
2.由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科室应先调查,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争取科内解决,防治矛盾激化,并接待纠纷患者及家属,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针对患者的意见解释有关问题,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终止。
3.主管部门接到科室报告或家属投诉后,应立即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终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请患者就问题的认识和要求提供书面的材料;然后找有关责任人调查了解问题的详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分管副院长汇报,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如患者接受,处理到此终止。4.对主管部门已接待,但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患者或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当事科室在l周内备齐所需病案摘要、原始病案、有关资料及科室意见。
5.当事科室指定专人出席学术委员会。
6.患者及家属向法院起诉后,当事科室指定专人和律师代表医院出庭,必要时职能部门陪同。
7.医疗主管部门根据医疗纠纷的性质对科室和个人提出行政处理意见,并提请院学术委员会决定。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对疑难患者
(1)各科室收治的疑难病例应在各科主任的指示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
(2)全科每周进行1次疑难病例讨论,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中及记录本中应详细记录。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
(3)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科,以组织全院或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4)节假日或急诊的疑难患者应由值班医师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必要时请求会诊。2.对危重患者
(1)各科室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2)讨论后主管医师及值班医师应立即落实科内讨论意见,并于病历上记载。
(3)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对于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1周内在科内进 行,由各科室主任主持,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讨论应涉及:回顾患者发病整个过程及治疗经过,讨论死亡原因,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及应该吸取的教训等。
死亡病例讨论内容用专用记录本记载。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是体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止因推诿病人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的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为了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制定医院的相关规定,望各科室、部门遵照本制度严格执行。
1.凡急、危、重患者来院就诊,必须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或抢救。2.属于两科以上多种疾病的急、危、重患者,首诊科室应进行认真负 责的诊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他科会诊。
3.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转科前,由经治医 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 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
4.凡急、危、重患者,医师不得片面强调划区医疗而拒诊,或因有他 科疾病而推诿,病房不得借故拒收。
5.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在征 求医务科、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
会诊制度
为保证住院患者诊疗的连续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会诊制度。
1、凡疑难病例或需要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者,应及时申请会诊。申请会诊者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2、各科应安排高年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会诊,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一般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
3、院内会诊的患者需去门诊诊断或治疗者,不得让患者挂门诊号。
4、会诊申请单应由申请会诊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逐项填写,不得缺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所在科室、申请会诊时间、简明病情摘要及请求会诊目的。
5、会诊医师会诊前要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会诊时应亲自查看病人,会诊结束后要及时书写会诊记录,包括对患者会诊意见、诊断情况、治疗方案、签名及会诊完成时间。
6、各科应建立会诊申请单签收制度,会诊申请单由各科室值班护士站负责签收。护士接到会诊申请单后,应尽快通知会诊医师,紧急会诊可先通过电话申请会诊,然后补签会诊申请单。
7、如因需借助仪器、设备进行会诊检查而要求患者前往他科时,应由申请会诊科室派医务人员陪同。患者病历应由陪同人员携带,会诊结束后一并带回,不得以任何借口将病历交与患者或其家属。
8、会诊科室需对患者进行有创检查、有创治疗时,必须同时签署《有创检查操作同意书》,执行《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9、如需申请外院会诊,应准备完整的病历摘要,明确申请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本科主任签字同意报医务科审批、备案,由医务科负责联系会诊医院。
第五篇: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精选)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医疗却此案的定义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果实的行为。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多发生在检诊、用药、手术、抢救、医院感染、病历书写等环节上。
二、医疗缺陷的内容
重点突出医疗核心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诊疗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记录当事人缺陷1次。
(一)医疗核心制度
1、三级查房制度保证查房次数和查房质量
1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2每周主任医师查房少于1次3病历中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或记录不符合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
2、首诊负责制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原则按科室流程规范要求接诊并做到合理分流患者。1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推诿患者或未进行必要的病历记录
2如属他科疾病首诊医师未安排患者转诊或收治非本专业患者
3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生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的科室
3、会诊制度保证会诊到达时限和会诊质量。
1急会诊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未到达
2需会诊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未到达
3会诊医师不具备规定的资格
4、死亡病例绕论制度应在患者死亡1周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主持并记录于病历中。
1死亡病例未讨论
2绕论时间超过规定期限
3病历中缺讨论记录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疑难危及患者横名的病例为危重病例。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主持按规定时限进行讨论并记录于病历中。17日内未进行科内会诊或科间会诊
2病历中缺会诊讨论记录
6、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师要验收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热暖去向科室要建立医师交接班记录本每班有记录危重患者要书面及床头双交接班。1危重患者未进行书面交接班
2未坚守工作岗位出现脱岗
3有事外出未告知值班人员气象包括住院总、二线班值班医师去他科会诊未告知值班护士
4交接班催在漏交货漏接情况
7、医嘱制度所有针对病人的处理必须有医嘱检查结果及时归入病历。1有医嘱而无检查报告单
2有检查报告单而无医嘱
(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1、术前讨论制度所有手术均应有术前讨论。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风险较大的手术包括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二进宫手术应组织由病区主任或委托的科副主任主持的术前讨论并记录讨论意见及参加者姓名、职称、发言内容新开展的手术病情复杂、高风险的危重病人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同一种病二次手术等腰填写《大手术审批报告单》。1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2病历中缺术前讨论记录
3上述手术未填写《大手术审批报告单》报告医务处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超出规定规格及时限要求
2、知情同意制度患者知情同意书由术者或主管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字医患双反应各有1人参加新开展手术、大型手术、特定范围的手术由具备资格的上级医师、科主任负责谈话及签字术中意外处理及术中改变术式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字。1非规定人员与患方进行术前谈话及签字
2未履行告知义务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或其指定委托人同意情况下进行手术或改变术式
3、术中及术后管理之父1手术标本未进行常规兵力检查互考虑肿瘤标本未进行手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兵力检查
2术后微机室随访术后24小时内无手术记录
3术后三天内未每天记病程录
三、病历质量管理
1、病历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属乙级病历记治疗各级医生缺陷1次1首页伊利爱哦信息未填写
2传染病漏报
3缺首次病程激励或首次病程记录中缺诊断依据或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4危重病例缺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场人员查房记录
5新开看的手术、一级手术缺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主副主任医师签名确认
6有明显涂改、在病历中临摹他人或代替他人签名
7缺有创检查治疗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名
2、病历中有下列情况之一即为丙级病历记录治疗组各级医生缺陷3次。1死亡病例缺死亡讨论
2归档病历缺出院记录或缺入院录实习生代写入院录视为缺入院记录或缺病程记录或缺医嘱单
3手术病历缺术前小结或缺手术记录单或缺麻醉记录单
4危重患者却抢救记录
5病历记录有误导致严重差错事故 四医技管理标本接送准确及时发出报告加强质控严格审核。
1、未在规定时间内发报告
2、出现漏诊或错误报告
3、误接标本、以设计保本、误送报告而及时处理。
三、医疗缺陷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 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务处、人事处、计财处负责实施。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医疗缺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院技术委员会为顾问组织。
2、各科室成立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为科室医疗小组为科室医疗缺陷管理具体实施组织。各临床、医技科室行政主任为科室医疗缺陷管理第一责任人。
3、建立全院各级医师执业方案连续记录个人医疗却缺陷和奖惩情况。二管理模式
1、采取制定标准找出缺陷严格处罚减少缺陷、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并将医疗缺陷次数记入医师执业档案以促进基础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2、为充分发挥科主任在科室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医疗缺陷管理采取明确定义、科室自查上报、医院抽查、专家核实制度经核实的医疗缺陷医务处书面提交科室主任负责督促整改。
四、医疗缺陷的监督管理办法
1、要求可会死管理小组每月按照医疗缺陷缺陷界定标准进行自查自报便于科室早期、及时发现、解决伊利爱哦缺陷同时也便于医院能较好地做到一级反馈控制。自查病历的数量不少于本月科室出院人数的20自查情况详细记录到医疗差错记录本责任到人。每月将自查结果上报给医务处。
2、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环节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监控医疗质量环节缺陷。一是定期现场检查。医务处每月组织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运行病历记医疗质量的专项抽查病历的抽查不少于科室在院病历的15检查结果登记记录。二是不定期检查针对科室上报的医疗缺陷登记表以及科室反映的医疗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困难及时组织调查、沟通和协调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预防医疗缺陷的发生。
3、医疗终末质量管理通过对出院病历质量检查来监控医疗终末质量。医务处组织检查小组对所有归档病历、死亡病历进行专项检查。
4、医疗投诉和纠纷管理在日常医疗投诉和纠纷管理中严格执行医院文件的要求。1对典型医疗纠纷或医疗缺陷的案例由医教部就案例组织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讨论和分析。2对重大医疗纠纷或重度医疗缺陷案例由医教部组织院技术委员会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析及判定。
5、机那里医疗缺陷的质询制度由恒生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的医疗缺陷提出质询。
6、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发生医疗缺陷的科室下发《医疗缺陷整改通知书》促成责任人、相关人员及科室共同对医疗缺陷进行分析查找缺陷起因和危害提出 改进措施汲取教训。
五、奖惩办法
医疗缺陷认定结果与科室评优和科主任考核挂钩与医师个人绩效、职称晋升、聘任挂钩。
1、个人绩效、职称晋升、聘任状况挂钩
首次缺陷扣除奖金200元年累计二次缺陷扣除奖金500元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并全院通报。年累计第三次缺陷扣除奖金1000元取消当年支职称晋升资格全院通报降级聘任一年。年累计超过三次以上缺陷全院通报暂停所有医疗活动1个月期间只发放基本工资。经科室自查及医院核查一年内无医疗缺陷记录的评为伊利爱哦读物之星并记入医师执业档案优先晋升。
2、科室评优和科主任考核
科室年累计超过3次缺陷扣除科主任奖金200元同时扣除科主任年终评分5分。科室年累计超过5次缺陷扣除科主任奖金500元同时扣除科主任年终考评分10分取消科室评优。科室年累计超过10次缺陷科主任考评不及格。
六、法律依据
1、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2、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3、卫生部《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