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城市建设

时间:2019-05-14 10: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木与城市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木与城市建设》。

第一篇:土木与城市建设

土木与城市建设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林工程技术

B0971

肖利华

10号

201.11.26

为期一周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在一这一周,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关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地方,如小区绿化、街头广场绿化、以及校园绿化、从这些地方学到很多。这回这要讲讲我对居住小区绿化的理解。

首先,从它的功能上说。居住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这种现代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区绿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绿地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居住小区绿地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 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

另外,做好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和管理,还有助于增加商品房的附加值,使楼盘保值、增值潜力加大。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1.5m 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

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

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元宝枫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日本绣线菊、白鹃梅、忍冬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宜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以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小结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城市建设与民生

处理好建设城市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形成集聚力和辐射力最核心的要件。从社会学角度看,民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的推动力量。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经济民生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否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关键就在于这座城市的民生问题能否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如果是在片面的政绩观主导下搞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重复建设甚至决策失误,而惠及全城民众的民生问题不能得到改善,那就谈不上集聚力和辐射力。民生状况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长期的过程,为此必需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

之间几个重要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增加民生财富,从而为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加快和谐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否则,改善民生和和谐建设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民生建设,使民生建设和城市建设相协调。如果民生建设滞后,各方面民生矛盾必然增多,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就会增多;而且城市建设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会失去动力和支撑。总之,要坚持合理统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使三者相互适应、协调推进。

2、正确认识和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合肥现时仍处于欠发达和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民生事业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民生建设,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解决问题,稳步提高民生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而不能要求过高过急,那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会影响经济民生协调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坚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必须清醒认识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还需要继续奋斗相当长时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始终提倡和坚持艰苦创业,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现象。

3、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的关系。城市的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民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质,直接关系民生公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民生公平正义。推进这些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调节收入分配、扩大民生就业、加强民生管理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理应更多地承担起责任。同时必须认识到,多样性、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民生需求不可能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益性事业发展形式不是单一的,运行机制也不是一样的,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一切。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现存问题是:一方面,有些民生事业的发展,政府还没有履行好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有些该由市场和群众组织解决的问题,政府却包揽过多。必须按照政事分开、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组织参与民生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民众参与机制。要把那些适合或可以通过市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群众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正确认识和处理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加快发展民生事业,要靠增加投入,也要靠深化改革。不增加投入,民生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不深化改革,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必须把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合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我们现在有条件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改善民生和民生事业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民生建设的投入,为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实行有利于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民生力量增加对民生发展领域的投入。既要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又要大力调整供给结构,特别要注重向农村、向困难群众倾斜,努力改变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5、正确认识和处理民生建设领域中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既要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各项民生事业,又要发展那些面向市场需求的各类服务产业,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逐步形成民生事业和服务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民生事业的发展必须针对社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否则,增加投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增加公共服务,也难以实现改善民生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要加强改善民生的法制建设,把改善民生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幸福感和尊严感得到持续提升。

第三篇:城市建设与前瞻

县城建设评述与前瞻

城市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建设理念,将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从谋化发展、推进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创造性的确立了“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郊区森林化”城市建设新理念,全县上下充分发扬“创新、实干、争先、奉献”的依安精神,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一批批具有现代化、人性化、品牌化的工程不断涌现,城市建设呈现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典型引领、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县城建设评述

过去的一年是改写依安城市建设历史的一年,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其原因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其过程是广大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其结果则是既往二十年建设成绩的总和。

(一)规划先行,整方推进。不谋一隅者,不足谋全局。特别是在媒体视听空前活跃、市民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找准政府决策和百姓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城市建设现代化无疑是个敏感而又现实的课题。一是立足基本点,广泛调研。坚持一切来源于基层、形成于 1

基层、普惠于基层。通过调研走访、座谈讨论、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总结几年来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找出了市民最关心关注的棚改、拆迁、回迁安置、道路、供热、燃气、商品房预售、廉租住房建设等城市建设中的问题11个,为有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夯实了基础。二是围绕关键点,精心规划。坚持围绕民生抓发展,围绕民生求创新。将市民关心的11项问题写进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中,制定了配套方案。规划内容向体现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整体性规划转变,规划管理向宏观调控城市整体发展转变,力求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吸引了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身到我县县城建设中来。三是着眼发展点,整体推进。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运行。围绕棚户区改造这个焦点中的焦点,提出了“四围绕”原则,即围绕三场(站前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围绕查缺补漏,围绕连片开发,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方推进、一体开发。彻底改变了过去拔毛式、剥皮式的开发建设,使城市建设更合理、更美观。

(二)公开竞标,阳光操作。透视政府、阳光办公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推动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县城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将每项建设活动都公诸于众,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一是土地出让求“真”。土地出让问题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考验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关键。坚持兼听则明的原则,将出让条件、出让价格等多方面土地出让信息在政府网站 2

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此基础上,专门设立热线,解答各种疑难,为每名意向投资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促进了土地有形市场的形成和运作。二是招标程序求“严”。招标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考验政府是否具有执行力的关键。坚持徙木为信的原则,凡涉及的棚改工程、市政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投标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杜绝了假招标、人情标、内定标、弄虚作假、循私舞弊、行政干预等现象,有效地阻止了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的发生。三是职能划分求“清”。权责规范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根本,也是考验政府统帅力的关键。坚持责有攸归的原则,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建全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多点互动的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筹融资道路,用活自有资金,用足招商引资,用实信贷政策,努力打造多元化的资本平台,不断增强政府可持续筹融资能力,形成了政府、企业、银行权责明确、互动共赢的工作局面。

(三)增速迅猛,规模空前。2010年是我县县城建设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建设项目60项,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这在依安县城建设史上任何一年都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为“双提高”,即物质层面上的住宅品位显著提高,精神层面上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提高住宅品位方面,全年县城共改造15个地块15.9万平方米,拆迁面积13.51万平方米,拆迁房屋2394户,新建楼房224栋,是县城楼数量和建筑面积近二十年的总和。共建设了世纪家园、春晖名苑等多个设施齐全、3

管理规范的优秀小区,新世纪小区建设了2栋17层21800平方米高层住宅,填补了我县没有高层楼房历史的空白。在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参照“东方斯卡拉”的演出模式,创新艺术团演出形式,改建了大型演艺广场,年演出均80余场,观众均达3万多人次,年创收约4万元。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53500㎡,集专业训练、竞技比赛、休闲健身、群众文化、图书阅览、信息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县城文体活动中心,开全县场馆建设之先河。

(四)监管严格,安全运行。高品位的城市建设必须高素质的团队和高标准的机制作为保障。为了推进县城建设有效顺利进行,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依安县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实施方案》、《依安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评审办法》等文件,并与施工企业签定了《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状》,强化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抵押金制度,有效控制了一楼多售和半拉子工程,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工程质量。一年来,各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工地402人次,下发整改通知140份,质监检查186人次,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了100%,施工图纸监督审查率100%,建安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合格率100%,优良品率35%以上,建安工程质量通病消除率75%以上,杜绝了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巡查级检查中,我县在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上均达到了省市 4

要求的标准,获得高度好评。

(五)基础建设,实现突破。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放在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之前,说明中央将民生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县委、县政府顺应中央、省市的精神要求,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努力建设和谐依安。一是出行“快”起来。对七个出城口民乐街、植物园、城乡结合部进行改扩建,硬化道路3.9万平方米,铺设人行过道板4.6万平方米,砌筑路缘石6.35万延长米。特别是民乐街北段由原来的不足9米拓宽至19米,该街道路平坦,宽敞明亮,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可以说是县城建设中借助棚户区改造进行城内道路建设成功的典范。二是屋子“暖”起来。新建锅炉房一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安装3台20蒸吨、2台10蒸吨热水锅炉,铺设外网15000米,总投资6000万元,10月份已经完成并开始供热,运行正常。三是城区“绿”起来。全年绿化种植各种苗木36万株,其中,植物园二期工程建设面积500亩,种植各种乔木、灌木15万株,文体中心2200株,全部完成植物园、文体中心、城区主干道、7个出城口、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工作。目前,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73公顷,绿化覆盖率26%,绿地面积201.6公顷,绿化率19.2%。四是环境“美”起来。新建垃圾处理厂一处,完成投资1973万元,其中,投资525万元,修建长白色路面7公里,投资837万元,挖掘和外运土方12.6 5

万立方米,动迁费投资575万元。投入资金381万元。完成给水管道3.6公里,打5眼深水井,投入资金1300万元,铺设排水管道19.2公里,污水处理土建工程已经竣工,机械设备已制作完成,工程明年年初,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投入、大气力、大手笔的鸿篇巨制下,我县城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质、城市建设更加靓丽,市民满意程度更加提升,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建设更加富裕、美好的新依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县城建设前瞻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首过去,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们的不懈努力下,在全县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下,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充满期待,却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随着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县城功能将会更加完善。要实现城市建设的远期发展,必须要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一是要实现住有所居。有计划地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力争5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使城镇居民彻底告别棚户区生活。二是要实现行有所畅。“十二五”期间,次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完成城区四纵四横的城市道路拓宽改造任务,拓宽南门至九公里道路,打造城市新亮点。三是要实现饮有所安。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地,建设日处理能力2.66万立方米净水厂一座,改造环路和民乐街、民生街供水管线,供水能力达到3万吨 6

/日。四是要实现气有所诸。积极发展城镇管道燃气,建设压缩天然气储备站一座,燃气用户达到3万户,普及率达到68%-70%。五是要实现污有所治。新建热电联产热源一处,整合现有热源厂,使烟尘排放量每年减少2100吨、二氧化硫200吨、二氧化碳2.5万吨。新建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一座,铺设配套管网20公里,改造原有泵站一座,新建提升泵站两座。

(二)随着小区物业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会极大改善。建设是本,管理是标。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蓬勃兴起,更家体现在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要努力实现规范管理与科学建设的有机统一。一是成立业主委员会,实行重点管理。把小区的监督和管理权力真正还给业主,让广大业主参与管理,业主委员会应与居委会、社区党支部紧密配合,参与制订小区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公司和业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二是推进市场化进程,强化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竞争引入机制,推行物业管理招投标,引进理念新、资质高、管理先进的新天物业集团加入我县物业管理行列,清除那些没有资质或服务质量低下的物业企业,打破谁开发、谁垄断的陈旧模式,使物业开发和物业管理分离。三是广泛动员群众,倡导自主管理。动员小区居民主动参与小区建设,小区管理,加快小区建设步伐,使每个小区都能达到“十有”标准。积极挖掘历史,尽快形成北方航天城特色文化,加快生态园林城镇建设步伐。

(三)随着城镇社区管理机制的进一步理顺,综合服务水平将会更加提高。城,以盛民也。民富才能国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社区建设步伐,积极构建为民服务平台。一是要树立服务意识意识。社区干部要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当好居民的贴心人,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二是要科学整合资源。搞好社区内部管理,使社区各项工作管理有序,形成合力,切实发挥社区工作者的最大效能。搞好社区外部协调,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沟通,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统筹安排。三是要推行社区居民自治。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进小区、进楼道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动,吸引居民关心、参与、社区工作,增强居民“社区是我家”意识,努力实现老百姓管老百姓的事。

(四)随着市政综合整治措施的进一步强化,市容市貌将会更加改观。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努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是要理顺机制。城管监察大队实行划片包干的办法,重组中队,实行目标管理。环卫处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内部承包的方式,把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全部包给保洁公司,公开竞标。资金包死,节约归己超支自负。二是要强化管理。工商业户的牌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对所挂牌匾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坚决杜绝私自乱挂牌匾现象发生。要严格禁止店外摆放商品和噪音扰民。要对建筑工程运输车辆严格管理,使其达到清洁卫生运输;继续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要适时推行垃圾分 8

类投放和分类管理。三是要全民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社区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歌舞表演等宣传形式,不断提升广大居民对县城建设的参与意识,逐步形成,关心家园、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维护家园的良好风气,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祖国北方边陲的璀璨明珠。

第四篇: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从工业化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能集约地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促进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服务的进行。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其中住房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问题。特别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代城市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新的城市历年对生态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态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生态学是以自然界的有机体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激化,生态学家在投身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的狭隘的纯自然的倾向和学科局限,把人类活动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作为宏观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目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科学和城市科学的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古代的中国人居环境、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都体现了城市生态学的思想理念。20世纪70年代一批生物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环境影响下动植物区系的变化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前景所做的估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人和生物圈(MAB)计划,其目的在于研究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环境过程和环境压力,找出人类合理管理生物圈的途径和方法。此外,国际生态学会(INTECOL)于1974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态学大会成立了“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并组织出版了季刊《城市生态学》杂志。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城市环境研究所(IIUE)、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IALE)、欧洲联盟(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都开展了相关研究。我国城市生态学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生态学传入我国,引起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家的广泛兴趣。1984年12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1986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其重点在于城市

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以及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问题。198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为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学研究与国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1997年12月,全国第三届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专题讨论会在深圳和香港的相继召开,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1990年中国生态学会在珠海和澳门展开了生态城市研讨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8月在中国深圳召开了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并讨论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这些都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与“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概念虽有联系,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别。

生态城市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生态城市的特征主要有:整体性、和谐性、高效性、多样性和全球性。

生态城市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建设生态城市包括以下5个层面:即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态城市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他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城市代谢方法(urbanmetabolismmethod)、生态足迹法(Footprintmethod)、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cycleassessment)、模糊数学方法(fuzzymethod)、单指标评价(individualindicatorassessment)和综合指标评价模型(integratedassessmentmodels)等。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是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的方法。当前我国正在研究评价指标的规范化问题。评价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其选取应遵循以下3方面的原则:

第一,代表性。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所选指标要能反映该城市的本质特征、复杂性和质量水平。第二,全面性。指标体系应具有综合性,全面反映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应使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第三,规范性。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使用国内外公认、常见的指标的原则,使指标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此外,香港在研究城市生态时成功地运用了城市代谢法。在广州和青岛等城市生态的研究中则引入了生态足迹的方法。

4.展望

根据城市化发展要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应当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城市生态学理论的探索,特别是不同规模城市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第二,扩大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即从由单一的城市为对象的研究,转变为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和乡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研究;第三,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的生态化;第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文化的方法论上的指导;第五,建立相应的政策、法令和奖惩制度,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第六,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第七,加强国际间、城市间和社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第五篇:城市建设学院土木1002班团支部推优大会会议记录

城市建设学院房建1002班团支部推优大会

会议记录

时间: 2012年10月26日地点:1栋204 党代表:王舒斯坦 孙佳琪学生会代表:王聪 推优对象:杨倩 周末 刘欢 高强 李健 陈鹏 胡军臣 朱必航 周焕发 涂伟平郭香吉

到位人数:应到:45人 实到:43人

主持人:陈宇超职务:班长 记录人:云雅静职务:生活委员 会议内容:

1,主持人宣布:土木工程1002班团支部推优大会正式开始,该班

应到45人,实到43人,达到班级人数的70%以上,符合要求。2,此次党代表是:王舒斯坦,孙佳琪,此次推优候选人是:杨倩,周末,刘欢,高强,李健,陈鹏,胡君臣,朱必航,周焕发,涂伟平,郭香吉。

3,党代表发言,介绍候选人情况:

杨倩:活泼开朗,人缘好,乐于帮助同学,学习认真。周末: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思想积极向上。刘欢:街舞社社长,人缘好,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好。高强:校文艺部成员,认真,踏实。

李健:性格沉稳,学习认真,勤奋。

陈鹏:性格活泼,积极帮助他人,人缘好,认真。

胡君臣:认真,踏实,为人实在,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朱必航:内敛认真,学习积极主动。

周焕发:为人乐观,人缘好,学习积极主动。

涂伟平:性格好,人缘好,学习认真刻苦。

郭香吉:性格安静沉稳,担任团支书,学习认真,成绩好。

希望大家能够公平公正对待本次大会。

4,候选人做思想汇报:各位候选人汇报个人情况,并表明入党决

心。

5,民主评选:候选人回避,班级投票,此次民主评选内容保密,不得转告候选人,仅限此次大会,会后不得讨论。

6,投票,唱票,所有选票保留。

7,公布结果 杨倩:29票 周末:25票 刘欢:24票 高强:20票 李

健:20票 陈鹏:20票 胡君臣:25票 朱必航:20票 周焕发:23票 涂伟平:23票 郭香吉:27票,都已达到人数的60%以上,票数有效,评测符合标准,达到要求。

8,党代表发言,客观评价此次推优大会。

9,主持人宣布此次团支部推优大会到此结束。

城市建设学院

下载土木与城市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木与城市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木与建筑个人简历

    个 人 简 历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号:姓 班级: 名: 简历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最高学历:大学专科 性别:男毕业院校: 出生年月: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籍贯:身高:民族:汉 自我......

    土木工程造价与管理(精选合集)

    土木工程造价与管理又称工程造价、工程经济或工程管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 经济学和......

    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

    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导语: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在各地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期申论热点: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是城镇......

    城市建设与管理报告

    城市建设与管理报告一、2006年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情况 2006年贵阳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继续以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大贵阳”为目标,通过加大旧城改造、成片开发力度,......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

    生态城市建设与节约用水

    生态城市建设与节约用水 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郑永杰摘要:在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根据水资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城市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节约用水保障生......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 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

    会展经济与城市建设

    会展经济与城市建设 摘要 会展经济这种通过举办大会议和展览,以获取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无一不能创造丰富的商机,有效吸引外来投资,大幅度的拉动举办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