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 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并且形成了自我发 展的能力;西部地区则已到了难以继续承受东西部差距过度拉大带来的后果。为此,国 家必须及时调整生产力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西部地区 进行大开发,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内涵
历史地考察西部地区的开发,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始进行。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在 西部八省一市进行的“大三线建设”,为西部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建起了交通骨架,构筑了一批中心城市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为落后地区注入了现代工业文明。当前 要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与六七十年代的开发是不同的。六十年代开发的动因是战备,生 产力布局的调整是结果;这次开发的目的是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东西 部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开发的内容,前一次是发展军工、重工,建立国家战略后方基 地;这一次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这四个方面看似一般,实际上切中了西部的要害。
从基础设施看,西部是我国交通、通讯、水利等最不发达的地区;从经济结构看,是国有大型企业和军工企业最多、最需要调整的地区;从生态环境看,是长江、黄河生 态环境破坏最严重、对全国影响最大的地区;从人的素质、企业的素质看,是全国教育 科技最不发达的地区。从这些方面切入进行西部地区的开发,是根本性的,对西部以至 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看到,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总体落后,也有比较先进的地方,如一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就比较发达。因此,在实施 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大体来说,可考虑分五个层次:对比较发 达的中心城市,要强化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同时,要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现代农业;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要贯彻“有进有 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进行改制、改组、改造;对广大落后地区,要采取 多层次的技术结构,特别是各种实用技术,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对江河上游和资源富集区,要实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保护)工程,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边疆地区,要从富边、强边和促进民族团结出发,给 以特殊的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三线建设时期是由中央直接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的。这是一种 很特殊的方式,现在已不适用。但人们必须记住,西部今天已有的基础,是由全国各地 的建设者用血汗凝结起来的。没有三线建设,今天也不会有西部人经常感叹的“孔雀东 南飞”,东南沿海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人才“飞”过来。现在时代不同了,我国正处在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有一套新的方 式。我主张采用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方式。所谓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 调发展的方针,就是既要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势头,推进它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珠 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三个经济增长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采取有 效措施,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经济增长中心,并使它 与东部的经济增长中心密切联系起来,形成联动的格局。这样,尽管差距还存在,发展 还不均衡,但因为发展是协调的,差距就会在协调发展中缩小。因此,只有东西联动,才可能形成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东西部联动?有学者建议,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改为沿海、沿边、内陆三大地带,同时改变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政策,重点开发沿海、沿江(长江)、沿 黄(黄河)三大轴线地带,使之逐步成为主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增长轴。这是一个很有见 地的主张,对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沿海轴线的开 发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再经过若干年,北起丹东,南至北海、钦州、防城港将形成一个 发达的经济带和若干城市群,形成北、东、南沿海地带联动的格局。沿江轴线的开发,通过浦东、三峡两大跨世纪工程建设,实际上已经启动。在长江沿岸已形成三大经济圈 和城市群: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城市群,二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 中游经济圈和城市群,三是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和城市群。多中心滚 动发展,将形成东部与西南地区联动的格局。沿黄轴线的开发,实际上是东部的环渤海 经济区通过几条穿越黄河流域的铁路,推进西北地区能源、原材料的开发。这些铁路 有:秦皇岛到山西大同的大秦铁路,正在建设的河北黄骅港到陕西神府煤气田的铁路,天津港经北京、呼和浩特到包头、兰州再通新疆的铁路等。这些铁路都是围绕开发黄河 中上游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和稀有金属而建设的。通过这些铁路就可形成环渤 海经济区和城市群与西北地区联动的格局。在贯通东西轴线的开发上,还应重视从连云 港到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的第二欧亚大陆桥沿线的开发。这条铁路从江苏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进入中亚诸国,连接欧洲各地。它是一条贯穿东西、连接欧亚 的大动脉。充分发挥这条大动脉的作用,就可形成另一个东西联动的格局。如果国家在 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上作出上述调整,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就会形成,长期困扰我 国的东西部布局的两难选择也就有了解决的途径。
当前的东西部联动,重点是开发西部。其中有两个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是长 江、黄河上游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植被的治理。长江、黄河上游森林禁伐、退耕还林还草,是关系全局、关系子孙后代的英明决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但 必须注意解决如下问题:森林禁伐后,当地经济结构如何调整?伐木职工如何安置? 居民的能源如何解决?粮食如何供应?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如何弥补?若这些问题解决不 好,禁伐、还林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西部的事情,实际是全国的大 事。上游伐木用于全国,也贻患全国,为此,建立一种保护江河上游森林的全国性补偿 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个问题属于东西部联动之列,应引起重视。二是长江、黄河 上游水资源的开发。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为中西部提供一千多万 千瓦发电能力的电力,为中下游提供防洪保障,但三峡工程本身仍需要有上游的工程来 保护。这个上游工程就是四川、云南境内金沙江上向家坝、溪落渡两个与三峡工程发电 能力相近的电站建设。有了这两个电站,三峡工程的泥沙忧患才可根本解决。黄河水资 源并不丰富,而全流域又多为少雨地带,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工程的统筹安排、用 水的合理分配就特别重要。而这方面的协调、联动较差,在西部开发中应作为一个重要 问题加以解决。
西部大开发的依托
西部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总的来看,西部的城市化 水平甚低,发展很不平衡,除成渝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没有形成城市群。但直辖市重 庆,省会城市成都、西安、昆明、兰州、贵阳、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以及新兴 城市攀枝花、绵阳、德阳等,都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城镇建设也有 相当大的进展。其中,重庆、成都、西安都已进入特大城市之列,昆明、乌鲁木齐作为 边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度有很大提高。西部大开发重点要开发这些城市,增强这些城 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更加强大的西部经济增长中心;同时还 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对城市来说,特别是对大 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必须有新视角和新举措。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建设是现代意 义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的实际利用价值今天早已超出尝鲜阶段和精英消费范畴而 得到迅速普及。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贸易、网上付款、网上教育、网上学术讨论以及网上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商机,让人目不暇接。据报道,上网网点已经 上亿,网上贸易额更是年年成倍增长,网络已经迅速地、真真实实地改变着人们的工 作、生活和社会交流方式,重新塑造和整合着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 新产业。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在中国到来。西部大城市与全国的差距,过去主要是交通 不便,而今的差距主要是信息闭塞和各种交通困难。作为经济中心西部大城市,应该以 最大限度地缩短西部与全国、全世界距离为目标,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做出超常的努力,赶上以至超过全国的步伐,使在西部城市工作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和对外 交流方面并不逊于沿海城市。地处内陆的大城市如果能早一步进入网络时代,就等于一 下子缩短了西部与外界的距离,为西部打通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外部世界。可以说,信息 网建设是西部大城市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西安、重庆等特大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 最集中的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高科技事业和高技术产业是必须扮演而且能够扮 演的角色,也是增强这些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最重要之举。近年来,国家在科技体制改 革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作出 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决定。在这些决定和政策的促进下,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高等院校和 科研院所为背景的高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在股市上已形成一个令股民十分看好的高科技 板块。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对这一机遇认识和行动则很缓慢,至今没有一家以高等院校 和科研机构为背景的上市公司。有鉴于此,西部这些中心城市必须打破高科技产业发展 上的沉闷局面,集中力量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在一二年的时间内陆续推出几个 高科技的上市公司,进入全国的竞争行列;积极利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的机遇,促进科 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西部几个大城市,都有高等院校集中的优 势,应把发展教育产业放在重要地位,建成西部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以现有城市和正在开发的资源基地为依托,沿铁路、水路、高速公路来推进,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现有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一批新城市和小城 镇。要特别重视边境城市的建设,使之成为繁荣我国边疆、发展边境贸易、展示我国风 貌的重要窗口。
《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第二篇:中心城市建设表态发言材料
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全面提升集聚承载力
XXX
(2012年X月X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奋力抢抓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主动策应“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副中心。一是建设投入大。全年完成城建投入126亿元,开工建设了261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体量为历史之最。其中列入市考核的208个重点项目,开工193个,竣工120个,累计完成投入1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7%。二是亮点工程多。20幢百米高楼加快建设,XX路大桥建成通车,XX路跨XX铁路进场施工,XX路改造全面贯通,XXX生态乐园、XXX河堤岸景观建设等形象初显。三是管理水平好。“五大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顺利通过验收,XX乡、XX乡、XX乡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验收。
新的一年,是我区“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完善功能,全力打造亮点,全心提升品位,全年计划完成投入153亿元,实施九大类229个城建项目,努力打造现代化新城区。
——精美规划城区,完善功能布局。根据XX市新的城市总规,进一步明确我区的城市定位,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坚持城市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有机结合,追求整体化规划、一体化布局,确定一套适合于我区自身发展特色的规划。坚持建设品质城区,力求一
草一木汇聚城乡美景,一砖一瓦彰显靓丽新城,着力打造“XXX的江南”。
——精密对接交通,汇聚优质资源。建设XX路跨XX铁路大桥和XX路下穿XX铁路涵道,拓展我区与新城的连接通道,接受新城辐射;建设XX路、XX路跨XX河桥,促进与CZ工业园区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建设NMC大道和KF大道,加快KG产业园与KF区主城区对接;建设XX铁路专线,完成SL大道、HH路等与HJ路的连接,打通XX科技产业园对外运输通道,形成与周边融合之势。
——精致打造片区,集聚人气财气。围绕NMC核心区、XY公园周边、企业服务中心周边等三大重点区域,加快项目建设,拓展城市新空间;着力改造提升ST路与HH路、HT路与YB大道交叉口两大节点,改造XM路,打造城市新商圈;开建JT商业广场、XX生活广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快YW小商品城、YF时代广场等在建服务业项目建设,竣工运营MF商业广场、DCJ家居广场、YD商业广场,推动商务办公、品牌经营向SZ路和XY大道集聚,打造成独具魅力的“财富长廊”。
——精心建设园区,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五大园区”建设投入,致力形成错位竞争、各具特色、同步提升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XX大厦,建成ZH大厦,创成综保区;推进XX新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增强GJ园区服务经济功能;启动留创园一期扩展部分建设,完善二期工程,提升孵化能力;全力做好YJ科技产业园新扩部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铁路专线、码头等物流大通道建设;建成航空口岸海关国检业务综合楼、边防业务楼,提升空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第三篇:重庆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重庆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调查报告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0年工作时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以来,重庆提出以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完成中央交办的移民、扶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四件大事”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314”总体部署结合起来,每年滚动实施十件大事,十年完成20项系统工程,各项重点任务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变化发展更是尤为突出。
而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中央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理人口,经济,国土,城镇格局,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我国对城乡融合实现路径的探索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自21世纪初年开始,党和国家在多个文件中提到过“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使城乡紧密联系,让城乡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它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
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已处于中西部前列。然而其突出的城乡分治,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加上历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的居民收入差距大且有继续加大的趋势。重庆是国内尤其是中西部市区基本国情的一个典型缩影。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特别是认识、分析重庆的发展现状和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指标,对重庆乃至全国的未来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重庆的城乡统筹工作也提出了若干意见。其中说到: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赋予重庆市新的使命。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
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解决当前困难与谋求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居民住房、库区移民、扶贫开发等重要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庆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把重庆市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
目前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农村工业有所发展,但是城乡分治刚性化发展趋势依然较为明显;其二,城乡统筹发展的之间互动乏力、发展不协调;其三,城市体系结构不全,中心城市扩散效应不足,小城镇体系建设乏力。总体而言,重庆的大中城市过少、城市体系结构不全,小城镇积聚辐射功能不强,已成为制约重庆市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根据上述基本特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其城乡融合之路。
一是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发展。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经济格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广大农村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业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界限日趋模糊,传统概念上的城乡的特征发生根本变化,这在经济发达地区体现得尤其显著。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已不能人为地划定城市规划区来区分城乡空间界限,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已是城乡空间发展的大势所趋。二是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城乡经济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融合,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城乡经济局面。从其动力机制而言,是通过乡村工业化道路以及城市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联合组成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牵引力与推动力,并且形成城乡之间统一的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从而使城乡之间互相具有“引力”,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的顺利发展。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在于城乡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统筹发展。三是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统筹发展。把城乡生态和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新观念,从根本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
四是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统筹发展。要全方位开拓广大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机会。广大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问题已成为我国就业服务体系面临的当务之急,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联系重庆的实际情况,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改革创新,规划先行;以城为极,以镇为体。
要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打破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分治的格局,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体系,科学布局城乡统筹发展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有序结合、建设用地功能协调互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对于境内的大中型城市,要改变传统发展思路,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的扩张,充分挖掘城市之中的内部潜力,提高城市质量,尽快实现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对于重庆行政区划内的中小城市,要积极加快发展,努力壮大规模,尽快提高集聚、辐射能力。
第二,发挥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
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地区联系紧密。小城镇经济发展直接使广大农村地区获益。要把小城镇体系建成为联系重庆大都市区与农村地区的桥梁纽带,实现技术、信息、人才培养的传递,一方面在小城镇中建立农业科学技术咨询处和服务站,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将小城镇建设成为农业合作组织与外界联系的桥头堡和落脚点。
第三,大力推进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加强广大农村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积极影响。重庆市在未来十年中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力;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建设,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和有序性,节约村庄建设用地,避免盲目建设。规划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和适度集中布置各项设施,实现共建共享。
重庆作为承接中国东、中、西的桥头堡,是西部领头羊的门户,同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不仅要求把重庆建设成我们国家内陆开放高地、我国枢纽型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而做好城乡统筹试点工作必定能够为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大大推进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
第四篇:关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城市建设事关“争得××应有地位”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部门,如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用城市化的杠杆撬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带动××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一、加快
城市建设,必须拉大城市框架。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必须开拓新城区。××中心城区东临鄱阳湖,南依庐山,北靠长江,区内水系交错众多,城市发展受限,从地理位置看城市主要发展趋势是向西发展。八里湖水质优、环境好、空间大,是建设新区的首选之地,××城市建设要实现从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目前之急的是首先做好三大工程:一是为了改善八里湖地区的交通条件,开辟新、老城区快速通道,建设好长虹西大道。二是为了营造八里湖周边景观、提升八里湖品位,为新城区的文秘杂烩网建设做好铺垫,推进环八里湖岸线的环湖路工程。三是根据城市防洪排涝需要和为了改善八里湖水质,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自然环境,推进十里河改造工程,尤其是截污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这三项工程均是新城区建设的铺垫工程,将对全面推进八里湖新区的建设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城市建设,必须强推项目建设。项目是城市建设的抓手,抓城市建设就要推进项目。今后每年必须新开工10~20亿元的城建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施工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机制,做到开工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我局负责长虹西大道项目建设。为此,我局成立以局长为项目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项目负责人的长虹西大道工程推进管理办公室,从全系统抽调最精兵强将,成立项目征地拆迁、前期手续、综合保障、实施www.管理等若干小组,集中办公,每两日一调度,一日一汇总,发现问题当天上报,解决问题不过夜。与此同时,市建设局充分发挥城建系统主力军作用,积极配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八里湖环湖路、十里河改造等其它项目的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包括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确保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三、加快城市建设,必须狠抓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安全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速度。认真抓住项目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把关。建立健全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狠抓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关,狠抓工程质量监督关,加大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监管力度,把每个工程、每个项目都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优质工程,使之经得起社会的评价和历史的检验。
四、加快城市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建好一座城市,除了要有科学规划的蓝图外,还要看是否有精美设计、精心建造的经典作品做支撑。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强调精品意识,每上一个新项目,都立足高水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创优理念,确保“豆腐渣”工程与城建项目无缘,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实行全国公开招标,用规范的机制选拔了一批优秀建设队伍,并坚持施工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事事从细微之处入手,处处在精细、精致、精美上下功夫,从而构筑百年经典之城,形成眼睛为之一亮的精品工程,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特质和建设水平。
五、加快城市建设,必须打造队伍新形象。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已将目标任务明确,摆在面前的就是扑下身子抓落实,而队伍建设又是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为此,一是要加强学习,高度认识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让广大建设系统干部职工都认识到,尽快启动城市建设,是撬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破解搁置项目难题的需要,是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信心的需要。二是在城市项目建设中考验干部,对敢于负责、勇于吃苦、完成任务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该推荐的推荐,该使用的使用。三是要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围绕项目抓服务,突出重点抓监督,强化责任抓效率。坚决落实许可审批事项、投资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精简(缩短)3个30%的目标。(
第五篇:2011年市中心城市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力实施好今年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推进新跨越、建设新___”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巩固、提高”的原则,以加快柳湖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为重点,进一步配套完善公用基础设施,着力扩充容量,提升功能,努力使中心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2011年,中心城市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五个方面,概算总投资6.51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2.31亿元,社会投资4.2亿元。
一带:指泾河大道旅游景观带建设,工程概算8980万元。主要工程有四项:
1、泾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按照大道景观绿化设计要求,实施道路南北两侧绿化及景点设施建设。工程概算投资3900万元,需征用土地300亩。该工程建成后,景观绿化总面积将达到785亩,与道路南北两侧建成的10多个景观设施相映衬,从而形成泾河大道旅游景观带。该工程南北两侧的绿化由市林业局负责实施;隔离带绿化及景点设施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负责实施。
2、泾河千亩水面建设工程:在泾河大道北侧河堤治理的基础上,对八里桥至泾河大桥段的河床河堤进行综合治理,清理河道乱堆的沙丘,平整河床,设置多级橡胶坝,形成千亩泾河水面。工程概算投资3900万元。该工程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方面进一步进行考察、论证,做好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3、虎山大桥建设工程:沿虎山路横跨泾河修建虎山大桥,概算投资1000万元。该工程由市交通局负责实施。
4、泾河渡槽改造工程:对白庙提灌站渡槽加宽改造成人行通道并形成水面空间景观,工程概算投资180万元。该工程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
两区:广成路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桃园小区综合开发。工程总概算14亿元,计划分期实施,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
1、广成路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建设:该小区东临新科路,南接柳湖路,西至广成路,北连泾河大道,占地面积4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53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概算4.12亿元,2011年计划建设2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5亿元。该项目由市建设局负责,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实施。同时,在甘沟路修建廉租住房200套,解决城区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由崆峒区政府负责实施。
2、桃园小区综合开发:该小区位于崆峒大道至泾河大道桃园路两侧,总占地673亩,由六个不同的组团组成。开发建设高档商住小区并配套建设商业步行街。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板块开发,一次性竞标,分建设。XX年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土地统征、范围界定、挂牌出让等工作。
三园:柳湖公园东扩续建、新区绿地公园建设和南山公园改造。工程概算7150万元。
1、柳湖公园东扩续建工程:概算投资1600万元,主要实施柳湖书院、古城墙、望楼、思雨阁、湖心亭等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治理二级台地,完成公厕、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实施。
2、新区绿地公园建设工程:东临仁爱路,南接崆峒大道,西至博爱路、北接柳湖路,占地总面积199.7亩,工程概算总投资4550万元。计划分实施,XX年完成拆迁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实施。
3、南山公园改造工程:依照市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公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按规划对园内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完善,铺设雨污水管道、实施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提升公园综合使用功能。工程概算1000万元。由崆峒区政府组织实施。
四路:即果园北路、兴北路、虎山路、定北北路四条南北向道路,道路总长3.74公里,总占地面积237.5亩,概算投资6973.5万元。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实施。
1、果园北路建设工程:南接柳湖路,北至泾河大道,全长650米,道路宽度30米,主车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7.5米。
2、兴北路建设工程: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泾河大道,全长1078米,规划建筑红线40米,道路宽度30米,一块板路面,主车道宽度15米,两侧各7.5米人行道。
3、虎山路建设工程:南起崆峒大道,北至泾河大道,全长1231米,规划道路宽度柳湖路以南为90米、以北为30米。
4、定北北路建设工程:南起柳湖路,北至泾河大道,全长780米,道路宽度30米,控制红线40米。
五建: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建设、背街小巷改造、便民公厕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程,工程概算投资7040万元。由崆峒区政府组织实施。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该项目为在建工程,总投资1.42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年内全面完成雨污水分流,与华能电厂二期改造一并考虑,接通污水管网进厂处理,并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2、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总投资9262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工程投资1200万元,主要是结合城市新区开发,实施新城区住宅小区内供热管网的前期配套,建成供热站及部分管网工程。
3、市场建设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配套、方便群众”的原则,改造新建10个专业市场及便民市场,工程概算投资2400万元。
4、便民道路工程: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调度管理、统一技术验收”的原则,对城区10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工程概算投资1640万元。
5、公厕建设工程: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新建便民公厕10座,概算投资300万元。
继续实施好XX年的续建工程。包括柳湖书院、湖心亭、思雨阁、望楼的建设和二级台地绿化、老公园道路改造和保丰路建设工程。
按照“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2011年城市道路和城市林地、林带、广场、公园的绿化和城市美化、亮化工程。
三、工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分工负责。在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调度下,由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乡镇按照分解的任务,分工负责,抓好实施。工程建设费用按“谁实施,谁承担”的原则各自分担。
(二)项目支持。由市发改委负责,协同建设、交通、林业、水务等部门做好泾河大道景观绿化、泾河水面、虎山大桥等建设项目的可研、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专项资金扶持。
(三)贷款启动。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城市资产,优化筛选、打捆包装新的贷款项目,继续争取交通银行、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四)经营土地。把增加土地经营收益作为今年城市建设和清偿贷款的主要手段,实施桃园小区、广成路小区、来远路小区、百兴集团小区、泾河大道南侧纵伸100米范围内等区域建设用地的拆迁统征,加大招、拍、挂力度,土地收益原则上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五)市场运作。要继续探索城市市场经营的有效模式,特别是对城市公厕、市场、园林、绿化、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公益性项目,要全面放开市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要继续执行“以建设带开发、以开发促建设”的城市市政公益建设优惠政策,在城市建设中,凡开发商在道路两侧开发修建商贸设施或住宅小区的,必须承担该区域内道路拆迁、绿化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任务;继续对城市公交线路、户外广告等城市公共资源实行特许经营,拍卖经营权,收益用于城市建设。
(六)财政补助。加大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扶持力度;全面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严格收费减免;确保城市维护费及专项资金的足额及时拨付。
(七)社会参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广泛动员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为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四、拆迁安置及土地开发政策
(一)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政策
今年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房屋拆迁,严格遵守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甘肃省《拆迁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指导意见》,补偿标准原则执行平政发〔2011〕20号文件精神。
1、凡占压道路红线的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原则上不予补偿,由产权单位自行拆除,土地无偿退出。
2、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原有道路无偿占用,不予补偿。
3、对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性建筑,一律自行拆除,不予补偿;尚未到期的临时性建筑,结合剩余期限给予适当补偿。
4、城市居民房屋拆迁:房屋按同类标准补偿,土地按征地指导价给予适当补偿;确需划地安置的,房屋按标准补偿,土地按居民宅基实际占地(含建筑物占地)面积,在规划的安置区“占一划一”,由被拆迁户按规划自行修建,土地使用权归被拆迁户所有。
5、城市规划区农民房屋拆迁,参照执行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的相关政策。对需划拨宅基地的农户,房屋按同类标准补偿,土地按征地指导价补给村、社,由所在村、社按统一规划修建农宅小区或村民住宅楼,互找差价后合理分配;对被拆迁农户自愿放弃划拨宅基地、享受一次性货币补偿的,经村委会同意,房屋按标准补偿,土地按市政府确定的征地指导价,结合农民宅基实际占地(含建筑物占地)面积进行适当补偿。
6、拆迁乡、村、社集体房屋,房产按标准补偿,土地按指导价统征。
7、拆除私营企业房屋,房屋按标准补偿,自行拆除。土地按取得来源,属集体性质的按指导价统征;属国有划拨的,无偿退出;属出让取得的,按合同出让价结合土地剩余年限给予相应补偿。
8、拆除直管公房,房屋由现住户自行拆除,材料归其所有,土地使用权无偿收回后,按《房屋使用证》载明的建筑面积“拆一还二”,在安置区无偿划地安置。
9、对房屋交错分布,占地尚未确权登记的“大杂院”,其占地面积由共用户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所处地段和确权房屋面积,采取均摊的办法,连同房屋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
10、对积极配合拆迁,按“协议”规定时间提前完成拆迁任务的拆迁户,可按拆迁在证房屋面积给予一定奖励。
(二)土地征用、开发及失地农户安置政策
1、因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的集体土地,区分用地现状性质,限价征用,分类补偿。具体由市土地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调研分析,合理测算后提出征用补偿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公布后执行。
2、因政府收购储备土地涉及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仍执行平政发〔XX〕92号文件标准。
3、泾河大道南侧,凡能整体开发的地段,按规划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储备,面向社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4、道路两侧拆迁后腾退的国有土地,无偿划拨为道路用地。
5、对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购失去宅基地的农户,由市政府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修建一批经济适用住房或就近征用并划拨住宅用地,交由村社组织集中修建安置住宅楼,一次安置到位,避免重复拆迁。对不愿意集中安置的农户,可鼓励进保丰、甘沟安置区或在新选定的安置小区内安置,结算差价后,享受居民的安置政策。
6、凡已经市政府审批,由柳湖乡有关村社实施的农民安置楼项目,必须用于因城市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失地农户的安置,并以成本价出售农民,不允许商品住宅开发。
7、要围绕“城中村”改造,由市区社保、民政等部门负责,调研出台失地农户的社会保障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甘政办发〔XX〕28号文件精神,与征地拆迁同步进行实施。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今年,是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的关键一年,工程量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市区各部门、单位和中、省驻平各单位,都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加快___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市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上来,形成合力,全力推进。
(二)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工程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统筹调度,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管理,市、区及相关部门分级分工实施。要充实加强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抽调市区建设、土地、民政、社保、文化、宣传、信访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到总指挥部工作,参与城市建设工程。要建立完善指挥部工程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上下配合,全力抓好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凡涉及工程拆迁、征地、建设的市、区有关部门及柳湖乡、崆峒镇、西郊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必须服从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的指挥调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确定专门领导,认真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市区两级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时报道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愿望和呼声,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___、建设___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市民尤其是动迁范围内的单位、村社、居民、农户的参与意识,积极配合工程建设。
(四)依法行政,严明纪律。在拆迁和建设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自觉遵守法定的拆迁、建设程序。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坚持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规范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强化工作督查和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防止引发大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对拒不执行政策,无理纠缠的拆迁户,在提供周转房后,要下硬手依法组织强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