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社会法制“三胞”联络委员会
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渭南中心城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好中心城市,对实现渭南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贯彻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6月25—26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陈雪民、张海贵两位副主席带领下,对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听取了市政府的情况通报和渭南高新区、渭北产业园区管委会的情况汇报,与涉城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视察了部分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深入地了解了中心城市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视察中,委员们察看了多处近年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听到了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成就的由衷赞叹和对城市发展前景的热切期盼,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巨大变化。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创卫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地带动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西进北扩,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市“西进北扩”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提高中心区,大力发展高新区,积极开发渭北新区,中心城市规模逐年扩展,建成区总面积已达32.8平方公里,人口33万。高新区按照“现代化城市新区”的综合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西部已规划建设到渭南—临潼交界处,建成区总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区内已形成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现代医药、科技教育4个特色产业园,年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经济增长连年保持在35%以上。渭北产业园是规划中的中心城市渭北新区的一期工业项目区,近年来坚持政府引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基本实现园区“六通一平”,建设面积达5.2平方公里,累计签约项目66个,总投资39亿元,其中47户企业正式入园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工科贸并举、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产业格局,城市化建设初显雏形。
二、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促城市发展,先后投入12亿元,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了5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城市建成区供水管网覆盖率达9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70%,供气管网发展到153公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已投入使用。渭富大桥、渭蒲大桥、渭清路、乐天大街建成通车,金水路、仓程路、站北路等断头路实现贯通,东风大街、胜利大街、人民大街等17条道路相继改造,基本形成了“五横六纵”的城市干道系统。市民普遍关注的老火车站搬迁、湭河综合治理、朝阳公园建设、民生路区域综合改造、新建中小学及中心医院迁建等项目正在实施。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的建设,使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城市”。
三、成功开展创卫活动,城市面貌展现新容
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市民,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市容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硬化人行道45万平方米,硬化率由创卫前的33%提高到现在的98%。建设各类市场28个,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乱摆摊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积极实施南塬北坡绿化和渭河南岸、湭河公园、渭清路绿化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近20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1%。不断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由创卫前的198天增加到现在的287天。对15条道路实施亮化工程,几条主要干道达到一街一灯型,一路一景观。违章、危旧、临街临时建筑基本拆除,户外广告牌得到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经过举市一致的不懈努力,顺利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奋斗目标。
四、建成一批亮点工程,城市形象逐步提升
几年来,渭南城区相继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建工程,城市形象逐步树立,城市品位明显提高。采用丹麦进口设备,建成日处理污水6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投资6100万元的渭南火车站广场,极大地改善了火车站周边的环境,有效地提升了渭南的窗口形象。改造完成并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公园——湭河公园,桥、灌、草配置科学,亭、台、廊错落有致,园林小品丰富,景观别致新颖,富有节奏和韵律。城区西部各主干道陆续贯通改造,更加宽敞亮丽。标志性的高大建筑逐年增多,增添了城市现代化气息。数十处街头绿地和休闲广场相继建成。渭南中心城市正在以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历史欠账较多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渭南中心城市建设虽然步伐很快,成效显著,但是,同发达地市相比,同中心城市在全市所处的地位相比,同市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仍显滞后,城市发展受到制约
由于受历史上三门峡库区泄洪要求影响,加上撤地设市时间短、基础差、投入不足等原因,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中心区部分主次干道还是“断头路”,一些道路老化破损。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滞后,自来水供水量不能满足城区需要,供水仅占城区用水量的40%多。城区排水不畅,管网老化、雨污合流,遇到持续雨天,雨水严重淤积,防内涝形势严峻。绿化水平仍然偏低,人均绿地面积明显偏少。城区天然气供量不足,部分地段天然气管网尚未覆盖。大部分建成区还没有实现集中供热。城市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多、噪音大仍然突出。中心区和高新区在规划建设上衔接不够,造成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存在许多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二、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城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西部学校数量偏少,容量不足。少数学校校舍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文化、科技服务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没有市级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在全省10个地市中,我市是唯一没有体育中心和训练基地的地级市。公交场站建设、线路发展、车辆更新依然缓慢。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起步较晚、总量偏小。
三、城市建设缺少特色,城市建筑标准不高城市建设上,既缺乏鲜明的现代风格,又缺失丰富的人文气息,缺少具有渭南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凸现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特别是没有把“三贤”、“三圣”等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大多数建筑没有个性和独具的风格,只是简单复制堆积,千篇一律。一些建筑设计建设标准不高,建设时间不长,就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甚或推倒重建,造成巨大浪费。有的地处城市中心的新建道路,两旁建筑设计起点不高,建设水平低下,如新开通的金水路中段、新建的乐天大街西段两旁陆续出现了一些低档次建筑,建成之日,已是落后之时。城市开发商过多过小过滥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立足更高起点推进更快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是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实现渭南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提升渭南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和促进全市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载体,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努力推进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一、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依规建设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要尽快重新修编渭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别是要重视修建性详规的编制,要管到每一条街道和具体建筑,使详规的覆盖率达到100%。规划要找准城市的定位,要有超前意识,要有长远眼光,立意要新,起点要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规划中要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布局和区域功能,合理规划产业区、综合区、休闲区、居住区等。同时,要注意城市各组团间的规划衔接,保证城市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编制规划要广泛听取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广集民智,科学论证,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刚性原则,规划编制后应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变更规划亦必须经人大审查批准,任何人无权私自改变。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规划,如印发规划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公布规划内容、在城区醒目位置设立规划模型和规划牌匾等,让广大市民更多了解规划,自觉维护规划,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要带头模范遵守执行规划,坚决克服城市建设的随意性、主观性,对违反城市建设规划的行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做到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
二、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城建步伐
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渭南城市面貌近年来之所以能发生较快的变化,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实施了项目带动战略。要继续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思路,特别是要围绕创建国卫目标,突出抓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2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电、气、热、讯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并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下游后上游,重点发展地下管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形象。要更加重视现已开通路段两侧的开发建设,努力形成新开一条路、繁荣一条街的良性发展,改变一些新建设道路开通后依然萧条落后的状况。同时,要切实重视产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实现产业集聚,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城市功能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点,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题。城市发展的战略必须把改善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无论是在中心区改造建设中,还是在“西进北扩”的新区发展中,都要科学、合理地布局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广场、公园、商业网点、公共交通及公用停车场等社会服务设施,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同时,要吸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训,规划建设大型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城市应对大型危机的防御能力。
四、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要把渭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融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之中,使二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形成渭南特色。要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依托这些文化遗产,开发建设博物馆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及城市雕塑,使渭南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体。城市建筑在设计和建设上,也要力求富有文化个性和现代风格,特别是对已开通和正在实施改造的各主要干道两侧的建筑,必须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坚决杜绝低层次低档次的建设。在提高城市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要重视加强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文化市场功能。
五、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园林城市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按照建设“文明绿色新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加快以公共绿地和庭园绿化为重点的城市园林建设,形成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与公共绿化、街巷绿化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打造“城在林中,林中有城,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生态格局。城市规划建设上,要合理确定建筑密度,留出绿化空间,再不能“见缝插楼”,而应当“见缝插绿”,并且努力做到有计划地“腾地建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侵占绿化用地,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能明显改善城市形象的大型公共绿地项目,如南塬绿化、朝阳公园建设、湭河水库区绿化、城区周围公路道路绿化、渭河防洪堤绿化和城市周边绿化带等。要对南塬北坡实施综合治理,修筑必要的淤堤坝、防洪坝等,防治水土流失。要加快湭河城区段综合改造,建设梯次橡皮坝,形成水面,增加城市“灵性”。要坚持建、养、管并重方针,切实做到“建绿必养,管必到位”,建立健全绿化养管长效机制,保证城市绿化持续健康发展。
六,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
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环节,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快改造建设步伐。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放宽政策,充分调动和引导区、街道办及社会各界参与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要重视加强对城中村村民的教育和城中村改造的管理工作,杜绝村民自行建设、违规建设。要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和旧城区拆迁改造中群众的利益补偿问题,积极研究制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努力创造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探索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使失地农民尽可能地共享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
七、创新发展思路,拓宽投资渠道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扩大投融资渠道,是近年来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又一重要经验。目前,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继续大力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在不断增加市财政资金、争取中省政策性支持和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市投资集团公司,赋予其投融资、经营城市国有资产、参与产业项目开发等职能。要通过经营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拍卖部分城市公用设施、出售道路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有效运作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提高经营城市的效益,实现“融资——开发——收益——再融资——再开发——再收益”的滚动发展格局。要抓住南资北移、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高起点策划一批城建招商项目,吸引大集团、大资本投资城市建设。要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开发建设的活力和实力。
八、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必须牢固确立法律观念,强化法制手段。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渭南中心城市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城市建设管理的知识和有关规定,努力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程度。要切实加强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坚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并要不断完善监督检查、行政追究、投诉管理等制度,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尽快理顺中心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特别是要注重理顺执法、环卫、城区土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城区建设体制,实现重心下移,分级管理,责权利统一,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第二篇:朱德义视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东北网鸡西5月21日讯 为落实市委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的部署,5月1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德义视察我市星级酒店和棚户区改造建设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副市长李传良,市政府秘书长左晖陪同视察。
朱德义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矿业集团安全指挥中心筹备处、龙城花园宾馆、鸡冠新区宾馆选址、中康凤凰城和利民棚户区项目建设现场。每到一地,朱德义都详细查看项目规划、建设效果图,听取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供热、停车场建设、交通等问题认真研究,并叮嘱相关部门认真加以落实。
中康集团是以五星级酒店为龙头,矿业、地产、酒店、投资四大产业为支柱的企业集团。鸡西中康国际凤凰城项目位于鸡冠新区西侧、文化路末端,占地约40多公顷,计划建设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亿元。五星级酒店及商务办公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与规划,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现场,朱德义对企业负责人说,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项目的进展速度,争取早日竣工、早日取得效益。在说到酒店建设时,朱德义指出,星级酒店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档次,要加大星级酒店建设的扶持力度,以星级酒店的落地来拉动和提升鸡西城市的规模和档次,增强区域综合功能,提高各中小企业来鸡西投资创业的信心。
在利民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看着棚户区改造沙盘,朱德义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利民棚户区一期项目占地2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71万平方米,项目共有69栋商住楼,总投资20亿元。拆迁总户数为1806户,拆迁企业7家,到目前已完成居民拆迁1708户,剩余98户。朱德义指出,这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比较大,拆迁会有一定的难度,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这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是政府支持、社会支持,更是老百姓支持。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逐步改变目前脏乱差的居住条件。
朱德义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方向,密切配合,强力推进,在法律框架允许的情况下,该给政策给政策,该扶持的扶持,进一步加大星级酒店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各县(市)区、各部门一定要树立长远眼光,从城市规划、项目建设到设施配套,都要坚持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及早动手、争取主动,确保城建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在动迁方面,要向百姓多宣传多动员,让他们积极配合全市整体规划的推进,使我市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为群众创造出更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视察项目途中,朱德义还听取了鸡东、密山、虎林关于星级酒店建设情况的汇报。
第三篇:县政协视察城市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县政协视察城市建设工作
安排意见
为切实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城市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县政协拟于近期组织有关委员对我县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视察。视察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确保本次视察活动取得应有效果,拟定以下安排意见。
一、时间:2011年11月日(星期)上午
二、集合地点:县政协
三、参加人员:全体政协领导、政协各室委主任、政协委
员:田清海、王炳发、于寿林、肖连法、马金波、张
国建、李乾、赵国兴。
特邀人员:政府分管县长、建设、房管、交通、工商、交警、电力、环保、水务、土地等部门负责同志。
四、方法及步骤:
1、8:30—10:30,实地察看城市建设。地点及路线由县政府协调安排。
2、10:30—11:30,听取县政府总体情况汇报,委员发言,提出意见、建议。会议室由县政府协调安排。
五、前期准备工作:
1、车辆:由政协秘书长协调安排;
2、摄像:由政协提案委安排;
3、材料准备:由政府办协调安排;
4、通知:由政协提案委通知政协委员,提前做好调查和发言准备;政府相关部门由县政府办通知。
2011 年月1日11
第四篇:中心城市建设表态发言材料
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全面提升集聚承载力
XXX
(2012年X月X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奋力抢抓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主动策应“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副中心。一是建设投入大。全年完成城建投入126亿元,开工建设了261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体量为历史之最。其中列入市考核的208个重点项目,开工193个,竣工120个,累计完成投入1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7%。二是亮点工程多。20幢百米高楼加快建设,XX路大桥建成通车,XX路跨XX铁路进场施工,XX路改造全面贯通,XXX生态乐园、XXX河堤岸景观建设等形象初显。三是管理水平好。“五大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顺利通过验收,XX乡、XX乡、XX乡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验收。
新的一年,是我区“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完善功能,全力打造亮点,全心提升品位,全年计划完成投入153亿元,实施九大类229个城建项目,努力打造现代化新城区。
——精美规划城区,完善功能布局。根据XX市新的城市总规,进一步明确我区的城市定位,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坚持城市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有机结合,追求整体化规划、一体化布局,确定一套适合于我区自身发展特色的规划。坚持建设品质城区,力求一
草一木汇聚城乡美景,一砖一瓦彰显靓丽新城,着力打造“XXX的江南”。
——精密对接交通,汇聚优质资源。建设XX路跨XX铁路大桥和XX路下穿XX铁路涵道,拓展我区与新城的连接通道,接受新城辐射;建设XX路、XX路跨XX河桥,促进与CZ工业园区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建设NMC大道和KF大道,加快KG产业园与KF区主城区对接;建设XX铁路专线,完成SL大道、HH路等与HJ路的连接,打通XX科技产业园对外运输通道,形成与周边融合之势。
——精致打造片区,集聚人气财气。围绕NMC核心区、XY公园周边、企业服务中心周边等三大重点区域,加快项目建设,拓展城市新空间;着力改造提升ST路与HH路、HT路与YB大道交叉口两大节点,改造XM路,打造城市新商圈;开建JT商业广场、XX生活广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快YW小商品城、YF时代广场等在建服务业项目建设,竣工运营MF商业广场、DCJ家居广场、YD商业广场,推动商务办公、品牌经营向SZ路和XY大道集聚,打造成独具魅力的“财富长廊”。
——精心建设园区,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五大园区”建设投入,致力形成错位竞争、各具特色、同步提升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XX大厦,建成ZH大厦,创成综保区;推进XX新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增强GJ园区服务经济功能;启动留创园一期扩展部分建设,完善二期工程,提升孵化能力;全力做好YJ科技产业园新扩部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铁路专线、码头等物流大通道建设;建成航空口岸海关国检业务综合楼、边防业务楼,提升空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第五篇: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 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并且形成了自我发 展的能力;西部地区则已到了难以继续承受东西部差距过度拉大带来的后果。为此,国 家必须及时调整生产力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西部地区 进行大开发,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内涵
历史地考察西部地区的开发,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始进行。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在 西部八省一市进行的“大三线建设”,为西部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建起了交通骨架,构筑了一批中心城市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为落后地区注入了现代工业文明。当前 要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与六七十年代的开发是不同的。六十年代开发的动因是战备,生 产力布局的调整是结果;这次开发的目的是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东西 部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开发的内容,前一次是发展军工、重工,建立国家战略后方基 地;这一次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这四个方面看似一般,实际上切中了西部的要害。
从基础设施看,西部是我国交通、通讯、水利等最不发达的地区;从经济结构看,是国有大型企业和军工企业最多、最需要调整的地区;从生态环境看,是长江、黄河生 态环境破坏最严重、对全国影响最大的地区;从人的素质、企业的素质看,是全国教育 科技最不发达的地区。从这些方面切入进行西部地区的开发,是根本性的,对西部以至 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看到,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总体落后,也有比较先进的地方,如一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就比较发达。因此,在实施 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大体来说,可考虑分五个层次:对比较发 达的中心城市,要强化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同时,要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现代农业;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要贯彻“有进有 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进行改制、改组、改造;对广大落后地区,要采取 多层次的技术结构,特别是各种实用技术,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对江河上游和资源富集区,要实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保护)工程,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边疆地区,要从富边、强边和促进民族团结出发,给 以特殊的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三线建设时期是由中央直接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的。这是一种 很特殊的方式,现在已不适用。但人们必须记住,西部今天已有的基础,是由全国各地 的建设者用血汗凝结起来的。没有三线建设,今天也不会有西部人经常感叹的“孔雀东 南飞”,东南沿海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人才“飞”过来。现在时代不同了,我国正处在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有一套新的方 式。我主张采用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方式。所谓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 调发展的方针,就是既要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势头,推进它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珠 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三个经济增长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采取有 效措施,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经济增长中心,并使它 与东部的经济增长中心密切联系起来,形成联动的格局。这样,尽管差距还存在,发展 还不均衡,但因为发展是协调的,差距就会在协调发展中缩小。因此,只有东西联动,才可能形成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东西部联动?有学者建议,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改为沿海、沿边、内陆三大地带,同时改变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政策,重点开发沿海、沿江(长江)、沿 黄(黄河)三大轴线地带,使之逐步成为主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增长轴。这是一个很有见 地的主张,对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沿海轴线的开 发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再经过若干年,北起丹东,南至北海、钦州、防城港将形成一个 发达的经济带和若干城市群,形成北、东、南沿海地带联动的格局。沿江轴线的开发,通过浦东、三峡两大跨世纪工程建设,实际上已经启动。在长江沿岸已形成三大经济圈 和城市群: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城市群,二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 中游经济圈和城市群,三是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和城市群。多中心滚 动发展,将形成东部与西南地区联动的格局。沿黄轴线的开发,实际上是东部的环渤海 经济区通过几条穿越黄河流域的铁路,推进西北地区能源、原材料的开发。这些铁路 有:秦皇岛到山西大同的大秦铁路,正在建设的河北黄骅港到陕西神府煤气田的铁路,天津港经北京、呼和浩特到包头、兰州再通新疆的铁路等。这些铁路都是围绕开发黄河 中上游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和稀有金属而建设的。通过这些铁路就可形成环渤 海经济区和城市群与西北地区联动的格局。在贯通东西轴线的开发上,还应重视从连云 港到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的第二欧亚大陆桥沿线的开发。这条铁路从江苏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进入中亚诸国,连接欧洲各地。它是一条贯穿东西、连接欧亚 的大动脉。充分发挥这条大动脉的作用,就可形成另一个东西联动的格局。如果国家在 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上作出上述调整,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就会形成,长期困扰我 国的东西部布局的两难选择也就有了解决的途径。
当前的东西部联动,重点是开发西部。其中有两个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是长 江、黄河上游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植被的治理。长江、黄河上游森林禁伐、退耕还林还草,是关系全局、关系子孙后代的英明决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但 必须注意解决如下问题:森林禁伐后,当地经济结构如何调整?伐木职工如何安置? 居民的能源如何解决?粮食如何供应?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如何弥补?若这些问题解决不 好,禁伐、还林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西部的事情,实际是全国的大 事。上游伐木用于全国,也贻患全国,为此,建立一种保护江河上游森林的全国性补偿 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个问题属于东西部联动之列,应引起重视。二是长江、黄河 上游水资源的开发。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为中西部提供一千多万 千瓦发电能力的电力,为中下游提供防洪保障,但三峡工程本身仍需要有上游的工程来 保护。这个上游工程就是四川、云南境内金沙江上向家坝、溪落渡两个与三峡工程发电 能力相近的电站建设。有了这两个电站,三峡工程的泥沙忧患才可根本解决。黄河水资 源并不丰富,而全流域又多为少雨地带,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工程的统筹安排、用 水的合理分配就特别重要。而这方面的协调、联动较差,在西部开发中应作为一个重要 问题加以解决。
西部大开发的依托
西部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总的来看,西部的城市化 水平甚低,发展很不平衡,除成渝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没有形成城市群。但直辖市重 庆,省会城市成都、西安、昆明、兰州、贵阳、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以及新兴 城市攀枝花、绵阳、德阳等,都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城镇建设也有 相当大的进展。其中,重庆、成都、西安都已进入特大城市之列,昆明、乌鲁木齐作为 边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度有很大提高。西部大开发重点要开发这些城市,增强这些城 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更加强大的西部经济增长中心;同时还 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对城市来说,特别是对大 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必须有新视角和新举措。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建设是现代意 义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的实际利用价值今天早已超出尝鲜阶段和精英消费范畴而 得到迅速普及。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贸易、网上付款、网上教育、网上学术讨论以及网上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商机,让人目不暇接。据报道,上网网点已经 上亿,网上贸易额更是年年成倍增长,网络已经迅速地、真真实实地改变着人们的工 作、生活和社会交流方式,重新塑造和整合着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 新产业。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在中国到来。西部大城市与全国的差距,过去主要是交通 不便,而今的差距主要是信息闭塞和各种交通困难。作为经济中心西部大城市,应该以 最大限度地缩短西部与全国、全世界距离为目标,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做出超常的努力,赶上以至超过全国的步伐,使在西部城市工作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和对外 交流方面并不逊于沿海城市。地处内陆的大城市如果能早一步进入网络时代,就等于一 下子缩短了西部与外界的距离,为西部打通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外部世界。可以说,信息 网建设是西部大城市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西安、重庆等特大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 最集中的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高科技事业和高技术产业是必须扮演而且能够扮 演的角色,也是增强这些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最重要之举。近年来,国家在科技体制改 革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作出 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决定。在这些决定和政策的促进下,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高等院校和 科研院所为背景的高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在股市上已形成一个令股民十分看好的高科技 板块。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对这一机遇认识和行动则很缓慢,至今没有一家以高等院校 和科研机构为背景的上市公司。有鉴于此,西部这些中心城市必须打破高科技产业发展 上的沉闷局面,集中力量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在一二年的时间内陆续推出几个 高科技的上市公司,进入全国的竞争行列;积极利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的机遇,促进科 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西部几个大城市,都有高等院校集中的优 势,应把发展教育产业放在重要地位,建成西部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以现有城市和正在开发的资源基地为依托,沿铁路、水路、高速公路来推进,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现有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一批新城市和小城 镇。要特别重视边境城市的建设,使之成为繁荣我国边疆、发展边境贸易、展示我国风 貌的重要窗口。
《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