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

时间:2019-05-13 11:1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

第一篇: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

以人为本,高起点可持续地加强城市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行为需求,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以人为本是城市的本质要求。

聚人为市,化市为城,城市是以空间和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集约人口、经济、科学化的空间地域系统。作为人们聚居之地的城市,无论是从城市的起源、形成、发展的演化过程看,还是从现代城市的构成要素看,其主体是人,本质都是人在城市的活动。因而城市不仅是建筑、交通、生态、产业等系统在空间上的分布,更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城市的任何功能要素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需求随社会财富增加变化并不断满足的过程,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因此,城市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着城市客观上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二)以人为本是城市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而以人为本则始终贯穿在各要素之间,并集中体现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

1、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的必然要求。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综合部署,是政府实现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目标,合理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最为基础的方法和手段。回顾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轨迹,可以说,城市规划的最大功能在于通过对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城市的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可见,城市规划最终涉及到的是人,人民群众在城市的生活品质、幸福感受、舒适程度以及各种需求目标的落实等,必然反映到城市空间环境中,需要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并最终实现。这方面沿海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有益启示:比如在高起点规划指导下,深圳畅通的道路、优美的公园绿化、配套的公用设施、开敞的广场空间及公众游憩设施等,使城市居民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成果;上海浓墨重抹精心规划打造的外滩,已成为世界驰名的游览胜地和城市名片;大连、青岛、珠海等城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优越,展现出了独特魅力神韵,为群众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生活条件。这些城市的共同点在于,只有编制高起点的以人为本规划,科学配置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休闲等活动空间,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规划,也才能真正体现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引领性、实用性,并指导建设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魅力城市。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的必然要求,城市规划是实现以人为本目标的载体,并通过规划实施,在城市空间布局中满足群众的行为需求,尊重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客观反映。城市建设是通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广场、市场、公园绿化、体育文化、市政、环卫等多项内容,而每一项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归根结底都是人,比如城市道路、广场、市场、停车场、公园绿化等为群众提供了出行、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空间,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城市供电、供水、排水、供气、环卫、体育、文化、旧城改造、居住区开发等公用设施直接服务于群众,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空气净化等改善了城市人居化境。因此,城市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客观反映,是为群众提供完善周到细致的综合服务,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搞好城市建设,才能使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城市与时代的发展和谐统一。同时,城市建设搞好了,经济发展了,也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

3、以人为本是城市管理的根本宗旨。城市管理既是一种行政行为,更是对群众的一种服务方式。现代城市管理已由过去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维护城市秩序,规范群众行为,保障城市建设成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通过人性化服务,宣传城市建设政策,增强群众城市意识,争取群众更多地了解城市发展状况,从而更加理解、支持城市建设,使每位群众最终都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因此,城市管理不管是行政行为或是服务行为,都是针对人开展的管理活动,人才是城市管理的根本对象。城市管理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符合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三)以人为本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当前城市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城市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以人为本讲求立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科学布局各类资源,创造宜居宜游宜业城市环境,其内涵不仅是提高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和前提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脱离以人为本的经验教训

安康北靠秦岭,南依巴山,位于陕西省南部,毗邻川、渝、鄂,境内生物、矿产、水电、旅游四大资源丰富。全市辖1区9县200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2.4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2008年gdp233.8亿元。全市城镇人口92万,城镇化水平31%。安康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2万。

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抢抓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城市建设进入到突破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安康城市化建设由于受经济、用地、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在脱离以人为本方面存在着一些教训和缺憾。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规划意识不到位

上海、深圳、东莞等沿海城市的规划起步早、起点高,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较强,特别是在编制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民本思想,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挖掘城市特色资源,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注重广泛吸纳公众参与,使规划具有了生命力。安康的城市规划编制,96年才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起步晚,起点低,缺乏融山亲水的有机思考,缺乏统揽山水林城的大手笔规划和空间布局。同时,城市详规、控规编制和城市道路、广场、产业布局、市政、绿化、防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居住区开发、片区改造等专项规划编制中,也没有很好地研究人在城市的全面发展,未能充分体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民本规划理念,编制的规划也欠缺公众广泛参与,从而导致规划在引领城市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山水园林城市方面,离既定规划目标差距越来越大,达不到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城市基本功能缺失

沿海发达城市建设资金充裕,城市载体功能较为完善配套,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市民提供了宜居宜游宜商和健身、游憩、娱乐、消费的公共空间。安康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于城建资金短缺、建设用地少等因素制约,在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功能,突出亲近百姓,体现人文关怀,切实从方便市民、让市民受惠的角度出发,把解决市民生活细节问题作为大事来抓方面,仍旧十分欠缺,城市公共空间不足,设施不配套,基本功能缺失,导致城市承载力不强。重点表现在城市广场、市场、公共停车场短缺,布局不尽合理,引发交通拥堵,市民娱乐、健身、游憩等公共空间不足,购物、停车极为不便;城市公园、观景、绿化设施总量偏少,品味不高,分布不均衡,城市生态环境不理想,城市吸引力不足;由于建设用地短缺,导致住宅小区建筑密度、容积率偏高,各项服务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不理想,降低了市民居住生活的舒适度。

(三)城市缺乏独特个性和魅力

上海、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十分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培育和塑造,城市有着十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反观我们的城市建设,长期以来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培育和弘扬不够,形成不了独特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城市竞争力、吸引力不强,缺憾比较大。其实我们安康地处南北交融地带,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十分深厚,不仅有23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在城市的形成、发展、兴盛过程中,各地移民文化与秦楚文化经过长期碰撞、借鉴、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多元文化并深刻的体现在安康的民居、语言、饮食、民俗习惯中,加之安康境内异彩纷呈的汉代蜀将盂达墓、汉王城、中渡台遗址、文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中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之

一、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四百余年历史的汉调二黄,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的紫阳民歌,有“中国节庆会展50强”的龙舟文化节,无不彰显着安康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同时,展现安康独特个性魅力神韵的还有安康的建筑,安康的民居建筑以大量的徽派建筑为根本,融合江南水乡建筑的轻灵飘逸,辅佐本土建筑的厚重庄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使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城市与建筑交相辉映,增强了城市的感染力。

(四)城市资源未能合理有效利用

沿海发达城市由于规划统揽全局,经济基础较好,所以对城市各类资源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安康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之部分行业和部门仍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形象工程,导致城市资源浪费较大,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而且对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甚至损害了城市的公共利益,侵害了市民的切身利益。比如城市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燃气等地下管网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成反复开挖,影响道路通行和市民出行、污染城市环境,市民反响意见较大;部分机关楼堂馆所建设,超越实际使用功能和标准,造成城市用地资源的浪费;蚕桑丝绸、魔芋食企、黄姜加工等产业项目过剩,加剧了城市资源的紧张状况。

(五)城郊结合部滞后于城市发展

沿海发达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不明显。安康传统农业持续时间较长,广大农村较为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快速转移,并形成了城郊结合部滞后于城市发展的局面。目前,安康城市规划区内有行政村58个,居住村民7.2万人,大部分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由于新村规划滞后、监管不到位、村民建房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导致城郊结合部大部分村民无序建房,且建设分散,式样杂乱,品位不高,不仅形成了新的城郊村,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更导致城市功能布局的欠缺、风格特色的杂乱,影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格局。

(六)城市管理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目前,安康城市管理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管理阶段,未建立健全责任分明、运转高效、科学完善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城市脏乱差现象有所好转但经常反弹,随意污损城市公用设施行为时有发生,市民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识仍然缺乏等。

三、今后城市建设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风格是城市内在气质的反映,包含了城市对外形象、特色、精神、文化、品质等。城市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对文明境界和文明素养执着追求的感知空间,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品位的集中体现。如何利用自然山水,延续历史发展脉络,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如何使现代的城市风格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构建和谐宜居城市;如何使产业布局合理,城市发展有活力、有后劲;如何使空间资源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路子,这些都是我们规划建设的重大课题。

注重特色,彰显魅力、打造亮点,建设精品、完善功能,便民利民是安康中心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生态旅游观光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是建设的目标,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借鉴沿海发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城市特色,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拉大城市骨架,体现人本理念

城市道路网系统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的灵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能否可持续、有序、合理地发展。城市道路网络一旦形成,其城市轮廓将基本定型,对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将十分深远,甚至是几十年,几百年的延续。

未来安康中心城市道路系统建设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道路布局及城市路网系统建设应体现与自然山体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人们出行的舒适度和通达度,强调新区道路网延续老城原有方格网道路格局的布局方式,并顺应城市骨架道路、铁路、高速公路走线、高压走廊以及汉江、月河、吉河、黄洋河等河流形态,呼应自然地形起伏变化,形成与自然环境协调的“自由式方格网”路网格局。

充分发挥安康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作用,在完善“三横五纵加外环”骨架路网的同时,未来将在城区以北建设一条快速干线,将西康高速与十天高速由北侧联系,形成围绕城市外围贯通的快速环线,缓解城区内部过境交通压力,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和影响。

对城市用地布局起关键作用的骨架路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量力而行,不搞政绩工程;远近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关系到发展全局的城东大桥、环城干道(江南、江北)等城市骨架性路网,应当反复论证其建设的合理性、必要性,着重考虑全体市民以及外来宾客的整体利益,考虑群众需要,方便群众生活,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二)以人为本,构建山水园林城市形态

科学发展自然观的实质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问题,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又不破坏自然,并使其能够持续地供给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所需。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发展与限制的矛盾。安康中心城市有着独特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周围文武山、龙王山、鲤鱼山、天柱山和吉河、月河、黄洋河共同形成天然的城市绿色衬景。安康中心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自然稟赋,用得山取水建城思路,使山、水、城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把自然山水和项目建设和谐地统一起来,采取一江两岸,一心多点;两轴并进,组团发展;群山环抱,廊道贯穿的城市结构。

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结构,必须突出各单项重要元素的建设。要切实加强“一江两岸”的建设,几年以后,汉江城区段上至瀛湖,下至石堤两岸绵延十余公里,通过对汉江水体的保护和两岸景观有序开发,使“一江两岸”成为城区最重要的景观轴带;要大力利用瀛湖和月河、吉河、黄洋河,特别是要加快城区至瀛湖的快速干道的建设,届时城中心至瀛湖15分钟可达,通过瀛湖的开发和利用,使瀛湖变为城市内的主景区;要通过道路建设和绿化保护,使香溪、龙王、天柱、鲤鱼景区的价值在城市中得到体现。特别是香溪景区,北拥城区,东接县河,西连吉河,植被茂密,景点富有特色,要进一步扩大景区范围,深化管理体制,有序进行开发,使之成为城市绿色客厅。要通过江北滨江游乐园、江南城堤公园、奠安塔汉水文化园、江北望江公园、月河口城市生态观光园的深化建设,使人工景观与天然山水相映成趣,有机地构成山水园林的骨架。

构建“一江两岸,一心多点;两轴并进,组团发展;群山环抱,廊道贯穿”的城市空间,必须加强城市骨干道路建设,要切实加快南环快速干道和瀛湖大道建设的步伐,加强安康大道空间景观控制。通过瀛湖大道使城市向瀛湖景区延伸,通过香溪大道使香溪洞景区和城区紧密融合,通过南环快速干道和其它主要城市道路将自然的山水引入城区,真正实现独具特色的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保护好原生态山水自然景观,发挥山水城市景观优势,利用城市周边山体形成城市的自然屏障和绿色背景,作为城市外围生态支持。以穿越城区的众多河流为生态廊道,将山、水自然元素纳入城市总体构架之中,打造安康山、水、林、城相互交融,体现自然、宁静、优美的独特魅力,形成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形态。

(三)加强城市空间控制,建设宜居城市

未来安康城市发展方向为“拓展东西、规整南北、提升核心”。空间布局结构可归纳为:一江两岸,一心多点;两轴并进,组团发展;山水环绕,廊道贯穿。努力打造集山水风光、人文特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紧扣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人文宜居和旅游目的地的定位,以人为本,强调和谐共生,加强城市空间景观的控制尤为重要。江北新区要展现现代城市风貌,江南改造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汉江两岸要凸显独特魅力神韵。

安康大道是江北新区的重要门户,既是进入主城区的交通性干道,又是城市新区的景观性道路。通过安康大道沿线景观的规划控制,使安康大道街区景观成为:沿线景观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优美,建筑色彩协调的未来城市新区。

汉江是安康城市的母亲河。城市由江发源,依江而建,沿汉江两岸向纵深方向逐渐扩展,形成了“一江两岸”空间格局,安康城市的精华、核心应该是与汉江融为一体的。因此,保护汉江,控制汉江两岸的空间景观要素,形成具有极强整体性的安康城市滨水空间绿化景观系统,随着城市的扩展,将形成各个片区的核心。

安康中心城市周边山体构成了城市的绿色背景。一江两岸滨江公园和黄洋河城市绿心,是安康的城市公共生活与旅游休闲生活区域,是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活品质,创建人文宜居城市的重要空间,是城市的核心区,必须加以控制保护。

加强城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以及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严禁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按照城市规模,建设规范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公共设施的建造、日常管理中给予公众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及其关照,体现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安康,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所有城市人民。

(四)强化人本思想,树立经营理念,加快生态旅游观光建设

旅游是一项凝聚人气,推动经济、关联度高的综合产业。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备许多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消耗能源少,关联带动功能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多,是第三产业里的龙头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休闲趋于大众化,休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成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随着安康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逐步形成,西康高速通车将安康融入西安2小时经济圈,使得安康旅游产业迎来了难得的突破发展大好历史机遇。

安康在西安的旅游结构里面有一定优势。关中地区以文物古迹为主,在陕北以黄土高原风情和文物古迹为主,只有陕南生态良好、山青水绿,大城市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生态、就是青山绿水,安康是西安的氧吧,这个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和突出。所以,应围绕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观光加特色服务做好大旅游规划,加大“一城一湖一山”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魅力,完善生态观光旅游体系构架。

作为旅游城市,首先,我们安康应该着力打造一个精彩的市中心,要有精彩的一平方公里的市中心。上海外滩开始发展时核心部分也就一公里,就是依托淮海中路(霞飞路)建设一公里中心城市,像意大利的弗洛伦撒、威尼斯最精华的部分也就一平方公里,这一平方公里是真高档,以外的地方也是脏乱差,但人家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人凡事求全责备缺乏经营概念,好像一个城市非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旅游城市。安康的地理条件很好,江南是古城,江北是新城,中间是汉江,把高档的旅游服务设施放在新城,把传统的、有特色的放在南边,汉江大桥的两端进行精心的规划改造,这就是精彩一平方,就能发展一些有特色的旅游活动。

其次是依托安康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多元文化特点,在未来城市核心布置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的文化娱乐设施及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设施;结合新城(相对于老城,建于公元1583年)、东关、西坝三个片区旧城改造,形成各具特色风貌街区,展现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人本思想,结合城市各层级公共中心布置不同规模的城市广场及公共绿地,各个广场及绿地表现不同的历史文化主题,形成安康融合南北文化特色的旅游名城。

第三是利用安康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沿汉江两岸、香溪洞生态旅游区北缘、瀛湖风景区周边以及安康城区至瀛湖沿线、月河、吉河、黄洋河等河流景观带两侧以及张滩片区,突出人本理念,杜绝急功近利,坚持可持续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旅游休闲及休闲疗养设施。

(五)优化产业布局增强造血功能

如果城市没有造血功能,这个城市速度就会落后其他的城市,这个造血功能就是发展城市二产业。安康目前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城市,但是一个充满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我们产业聚集度底,工业过余薄弱,工业不强是制约我们安康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我们还处在欠发达阶段,但我们安康城市发展充满巨大潜力。我们拥有良好的资源,特别是我们的生态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区位交通条件等发展基础,为今后安康城市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和毗邻三大经济区的发展环境,统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以突破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配制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打造以绿色能源、秦巴医药、富硒食品、安康丝绸等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以环保型采矿、材料制造、生态型生物质加工为主的清洁型加工制造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生产行业;逐步形成医疗保健相关产品、丝绸和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以月河经济带为主体,旬阳、平利为两翼,外围工业区、农业生产基地等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强化循环经济,走具有安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群体。

(六)突出城市文化建设彰显城市特色

安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和包容性,叠加、交融了本地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以及齐鲁文化,形成南北交融、秦楚交汇、东西荟萃的多元文化特点。深入发掘安康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力度,恢复具有代表性的遗迹,通过节点、轴线和古渡街区的规划建设,将安康“秦风楚韵、南北交融”的多元文化特点融入安康城市。

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充分研究安康宗教文化和秦风楚韵的汉水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表现形式,挖掘安康城市文化底韵和城市灵魂,塑造城市个性特征,提高城市品位。

结合山水特征,充分挖掘建筑文化传承,研究安康城市建筑特质,形成彰显城市个性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整体风貌。

马丘比丘宪章中有一句话,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是其形态结构和社会发展特点的结果。我们经常说科技、经济可以全球一体化,但文化、文物绝不可能全球一体化。所以,我们安康在深入挖掘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些文化方面的内涵和因素以后,相信我们城市一定会从一个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体现安康的高品位、高品质。

自然环境是城市创作的素材,文化根脉是城市创作的灵感激素。我们安康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又有“秦风楚韵、南北交融”的文化底蕴,我们将按照尊重自然,突出自然之美;保护历史遗产,延续历史风貌;精心创作,关照整体关系;科学规划管理,长期坚持不懈的建设原则去规划建设管理。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一个宜居的城市——安康将会呈现给世人。安康——中国最吉祥的地方。

第二篇:对衡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衡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思考

伍彬

在今年为期两天的全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市领导在会上描绘了衡阳“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一次令790万衡阳人民热血沸腾的会议,这是一声响彻回雁峰上空的前进号角,作为一个衡阳人,我既兴奋地看到了衡阳的锦绣蓝图,想到会上提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二十字要求,又辗转难眠,想到衡阳当前城市建设管理的现状,想到自己所看到的其他一些城市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便有了如下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强调规划先导,高起点规划城市。

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龙头,衡阳的城市品位能否有根本性的提高,城市经济能否突飞猛进并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高起点的规划是先决条件。市民曾把规划局叫“鬼画局”之称,虽近几年城市规划控制有所好转。但城市规划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详细规划长期滞后、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不同步、规划中“长官意志”仍然存在、规划实施缺乏严肃性等等。我个人认为作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名城,城市文脉虚无缥缈;盲目追风、一味仿效,湘南名城依山亲水的建设风格荡然无存;观念落后与规划滞后,省内第二大城市就像一个水果大拼盘,发展方向分散,功能布局错杂,道路分布不均,建筑密度过大,彰显山水不够,绿地严重缺乏,城市自污严重,生活环境恶化,人们对衡阳的美丽不再认同。

要改变这种现状,真正推动衡阳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进步,提高衡阳的城市品位,首先就要在规划上做好文章,既要真正做到高起点科学规划城市,又要切实保证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高起点科学规划城市,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针,以生态优先引导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城市为主体,充分发挥衡阳本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优势,明确城市发展方向的总体定位。

首先,结合衡阳“南北要塞,两广咽喉”的区位优势,打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出入口,并将其作为衡阳对外的形象窗口重点建设管理,树立衡阳的城市形象。

其次,结合衡阳“寰中佳丽”的自然资源优势,对三江六岸、南边的云盘山和祈福公园、北边的王家山和丁家山、东边的狮子山等自然资源进行修整建设,从而达到“将城市建在花园中”和“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总体目标。

再次,结合现有的城市布局和路网规划,连通南北与东西主干道,拉起城市“大交通”、“大骨架”:以衡州大道为纵向中轴,东连武广高速客运站,西至高新技术开发区;以蒸湘南北路为横向中轴,南连白沙工业园,北至松木工业园。最后,在片区的发展规划上,老城区改建时要考虑长远的交通流量及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华新新城区以跃进水库为中心,向南推进,连接白沙工业园,建成一个商贸和居住中心。

高起点科学规划城市,还要完善规划体系,不仅要有总规和详规,有分区规划和产业规划,而且要有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持和发扬城市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塑造城市形象,营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城市不同区域政府投入密度的规划引导,加强对城市开发方向的引导,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灯光规划、户外广告规划、街头雕塑、小品建筑的规划,以及临街门面装修的规划。

二、理顺职能体制,高标准建设城市。

如果说高起点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那么高标准建设则是城市建设的主体躯干。高标准建设,把每个城市建设项目都建设成优质精品工程,是实现衡阳城市宏远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要理顺职能体制

当前,衡阳城市建设体制非常不顺,集中体现在市建设局,这一城市建设行政主管单位已被拆分得支离破碎,规划、建工、房产等原隶属建设局的部门全都“自立门户”,行政监管职能所剩无几,现在的建设局虽有城市执法主体,但建管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与上级工作也无法得以对口。这就好像上面一个口子放水,下面却有几条渠道分流。这种体制上的不顺,职能部门如“铁路警察,各管各段”,使得衡阳城市建设工作上各部门既互相扯皮,又没有连贯性,不利于衡阳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要严格建设机制

衡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很多,集中表现在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不配套,市区主干道狭窄,交通堵塞;地下管网容量小,不畅通;毁绿现象严重,管养不到位;配套项目不同步,任意开挖现象严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规范建设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着眼长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新建一条道路,就要将公交站、燃气、自来水、电、有线、宽带等整体配套建设,不能该建时不建,其他都建成后又挖开再建,要形成“建设一处、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的良好建设机制,不要搞重复建设。严格建设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建设精品工程。

三、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高水平经营城市。

城市建设按目标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提供充裕的城市建设资金保障,我认为要多渠道融资,除现有财政建设配套专项资金外,要加大

对经营城市收益、民间实力资金和招商引资资金的吸纳力度,才能形成“四轮驱动”的城市建设资金保障体系。

经营城市收益是城市建设资金的主导来源。实践证明,高水平地经营城市,使城市资产价值最大化,并进入有投入、高收益的良性循环轨道,是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经营城市,最主要的是经营城市的土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衡阳的城市土地经营基本上停留在“生地”出让上,城市土地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显化,经营效益也因此较低。要高水平地经营城市,就要改过去的粗放式经营为精细化经营。借鉴西安、重庆等城市的成功做法,建议市政府将衡阳现有的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国土储备中心四个单位强强联合,组建衡阳市城市投资开发建设集团,由该集团统一有效地进行城市资产经营管理。联合组建的这四家单位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城建投有资金和融资平台,城建开有品牌和开发经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掌握着改制企业资源,土地储备中心储备着土地资源。组建后的集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单位各自的优势,变粗放式、贱价式城市资源为精细化、高价式城市资源,从而实现城市的高效经营管理。比方说,政府把一片城市区域交由衡阳市城市投资开发建设集团经营管理,先由城建投筹措资金,然后由土地储备中心低价将土地储备起来,再由城建开对土地进行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开发,最后再对土地进行有效出让,价值将会大大提升,不但使城市资产价值最大显化,而且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到位,有利于今后的城市管理。作为集团的另外一员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则可以充分利用城建投筹措来的资金,对一些优质改制企业进行精心包装后再推向市场,从而扩大其经营的效益。

高水平地经营城市,还可以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拍卖、转让城市公共设施等有形实物的经营权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冠名权、发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向金融机构融资,对企业投资参股等。

四、转变管理观念,高效能管理城市。

城市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城市管理的目标就是城市的经济繁荣、市民生活舒适便利、城市环境整洁优美,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当前,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弊病。谁都在管,又谁都没有管好。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能,就要转变管理观念,变革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转变管理观念,真正变管理为服务。

要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从业观念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管理宗旨,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市民勤加教育引导,要改粗暴强行执法手段维持一时,变成市民自觉维护一世的心态,形成“建设美好城市家园,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向公众提供全面参与城市管理的各种平台,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决策、实施和监督当中来。

(二)要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

要把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利益捆绑到一起,实行管理经费、人员工资与工作责任、绩效一体化管理,彻底打破过去“穿制服、拿钞票、不管事、推责任”的不良局面。要明确标准,落实责任,实现常态化管理。一是城市管理必须明确管理标准,建立行为规范。城市管理与市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通,必须让大家有章可循,奖惩分明,让大家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二是城市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要强化责任主体的作用,整合管理资源,健全管理网络。要健全城区、街道社区管理职能作用;要制定有效的建设管理措施,绝不能出现挖路没人管,毁绿没人理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发挥城市管理人员的作用,达到街洁、沟通、路畅、绿茂、灯亮的效果。

(三)要变革管理方法,科学管理城市。

要改变现在的粗放式管理,按照城市管控的区域细化管理区域,实施精细化管理,绝不留管理死角。在城市管理中既要注意集中整治,更要注重常态管理,做到常

抓不懈、常抓常新,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的局面,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城市的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衡南县委党校

第三篇: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环境强市、项目立市”战略的驱动下,我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变大了,路网贯通了,“龙须沟”消失了,夜晚的街道变亮了,这些都为我们每个市民所共知、称道。然而当我们漫步在城市街道上,为这个城市的变化欢呼赞叹之余,总感到有些美

中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主城区的道路大都是一个面孔,道路窄而弯曲,建筑物风格不一,缺少自成一体,有独特风格的街景,给人的感觉是“乱”。

2、夜晚的市区冷清,缺少城市的应有的“繁荣”。

3、有些道路两侧的绿化未精心设计,缺乏美感。

4、一些地段霓虹灯的点缀效果不佳。象明珠广场,那么大一个广场,清一色的节能灯,晚上看上去给人一种阴森、凄凉的感觉,灯光色彩搭配欠佳。

鉴于历史原因,城区的改造能有今天的面貌,已实属不易,随着城区的日益扩大,如何使城市更加“靓丽”,作为参与城市建设的一分子,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城市要“靓”起来,需要大手笔的建设,而一切建设行为都离不开规划的控制指导。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是管理城市的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规划的宏观控制方面要作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规划编制的起点要高,标准要高。

二、加快城市规划立法步伐。对规划好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风格、功能分区、发展布局、道路绿化、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一经确定,就要以法的形式固定,避免出现长官意识等随意篡改、变更规划,使规划失控的局面。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城市规划权威,严格实施城市规划。海门市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的做法是:

1、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任副主任,及时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矛盾,确保规划的实施。

2、成立规划咨询委员会。聘请专家、教授等资深规划人员担任顾问,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城市建设“打草稿”。

四、加大规划的宣传。对一些路段或地段的规划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大众的评议。规划的远见卓识只有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了解,才能消除非议,减少群众对规划的无理指责,从而获取群众的广泛支持。

在详细规划的实施上,1、处理好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的关系。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建设目标要相对集中。根据长远规划控制的目标,确定近期的实施目标。

2、城区变大了,要在腾挪空间大的地方建起城市的新亮点,可建一两座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树造城市的品牌。上海陆家咀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典范。老城区改造可适当缓一缓。老城区目前建筑密度很大,改造很难,改造工作是麻子搽粉,花费大,效果差。

3、对道路两侧的建设项目,临街建筑要控制建筑规模,占线力求长,鼓励联建,从而集结财力,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形成整体。注重整条街、整条路的景观设计,要有特点,有风格,在品位、档次上多做文章,不能象堆积木一样,机械拼装。

4、园林绿化不能简单地布置,要精心设计,注重效果,不求高档,但要力求大气、造型美,多搞一些花木拼盘,不搞天女散花。

5、处理好规划与开发的关系。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控制零星开发和隐性开发,这种短期行为,多半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往往配套设施跟不上,物业管理跟不上,最终成为政府城市管理的负担。开发要相对集中,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垄断土地,控制土地的投放量,才能使土地更大幅度地增值,才能大量聚积财力,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6、城郊结合部的地段要加强管理。到过扬中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发现:城区私人建房(农房)随处可见,农民建房一度是扬中的风景线,但发展到目前,未能打破村组界限,居民点太多,太散。在局部地区,破旧的农民住宅与现代化的公共建筑相互交织,显得不伦不类,很不协调,极大地损害了市容市貌,也制约了城市再发展的空间。为此,市委、市政府应对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建房实施冻结,要根据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求,将城区农房逐步安排到主城区以外,改变我市城区城乡结合、土洋结合的不合理现象。

7、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决策是英明的。经济繁荣了,政府才有雄厚的财力、物力描绘新蓝图,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层面上的建设活动才能丰富多彩;工业发展了,才能促进农民向工人身份的转变,个人收入也才会增长,才能拉动消费市场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为城市聚集人气,城市也才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一孔之见,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中心城市建设表态发言材料

打造现代化新城区全面提升集聚承载力

XXX

(2012年X月X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奋力抢抓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主动策应“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副中心。一是建设投入大。全年完成城建投入126亿元,开工建设了261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体量为历史之最。其中列入市考核的208个重点项目,开工193个,竣工120个,累计完成投入1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7%。二是亮点工程多。20幢百米高楼加快建设,XX路大桥建成通车,XX路跨XX铁路进场施工,XX路改造全面贯通,XXX生态乐园、XXX河堤岸景观建设等形象初显。三是管理水平好。“五大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顺利通过验收,XX乡、XX乡、XX乡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验收。

新的一年,是我区“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完善功能,全力打造亮点,全心提升品位,全年计划完成投入153亿元,实施九大类229个城建项目,努力打造现代化新城区。

——精美规划城区,完善功能布局。根据XX市新的城市总规,进一步明确我区的城市定位,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和科学性,坚持城市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有机结合,追求整体化规划、一体化布局,确定一套适合于我区自身发展特色的规划。坚持建设品质城区,力求一

草一木汇聚城乡美景,一砖一瓦彰显靓丽新城,着力打造“XXX的江南”。

——精密对接交通,汇聚优质资源。建设XX路跨XX铁路大桥和XX路下穿XX铁路涵道,拓展我区与新城的连接通道,接受新城辐射;建设XX路、XX路跨XX河桥,促进与CZ工业园区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建设NMC大道和KF大道,加快KG产业园与KF区主城区对接;建设XX铁路专线,完成SL大道、HH路等与HJ路的连接,打通XX科技产业园对外运输通道,形成与周边融合之势。

——精致打造片区,集聚人气财气。围绕NMC核心区、XY公园周边、企业服务中心周边等三大重点区域,加快项目建设,拓展城市新空间;着力改造提升ST路与HH路、HT路与YB大道交叉口两大节点,改造XM路,打造城市新商圈;开建JT商业广场、XX生活广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快YW小商品城、YF时代广场等在建服务业项目建设,竣工运营MF商业广场、DCJ家居广场、YD商业广场,推动商务办公、品牌经营向SZ路和XY大道集聚,打造成独具魅力的“财富长廊”。

——精心建设园区,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五大园区”建设投入,致力形成错位竞争、各具特色、同步提升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XX大厦,建成ZH大厦,创成综保区;推进XX新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增强GJ园区服务经济功能;启动留创园一期扩展部分建设,完善二期工程,提升孵化能力;全力做好YJ科技产业园新扩部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铁路专线、码头等物流大通道建设;建成航空口岸海关国检业务综合楼、边防业务楼,提升空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第五篇: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 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并且形成了自我发 展的能力;西部地区则已到了难以继续承受东西部差距过度拉大带来的后果。为此,国 家必须及时调整生产力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西部地区 进行大开发,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内涵

历史地考察西部地区的开发,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开始进行。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在 西部八省一市进行的“大三线建设”,为西部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建起了交通骨架,构筑了一批中心城市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为落后地区注入了现代工业文明。当前 要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与六七十年代的开发是不同的。六十年代开发的动因是战备,生 产力布局的调整是结果;这次开发的目的是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东西 部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开发的内容,前一次是发展军工、重工,建立国家战略后方基 地;这一次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这四个方面看似一般,实际上切中了西部的要害。

从基础设施看,西部是我国交通、通讯、水利等最不发达的地区;从经济结构看,是国有大型企业和军工企业最多、最需要调整的地区;从生态环境看,是长江、黄河生 态环境破坏最严重、对全国影响最大的地区;从人的素质、企业的素质看,是全国教育 科技最不发达的地区。从这些方面切入进行西部地区的开发,是根本性的,对西部以至 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看到,西部地区内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总体落后,也有比较先进的地方,如一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就比较发达。因此,在实施 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大体来说,可考虑分五个层次:对比较发 达的中心城市,要强化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同时,要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现代农业;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要贯彻“有进有 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进行改制、改组、改造;对广大落后地区,要采取 多层次的技术结构,特别是各种实用技术,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对江河上游和资源富集区,要实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保护)工程,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边疆地区,要从富边、强边和促进民族团结出发,给 以特殊的政策支持。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

西部大开发的方式,三线建设时期是由中央直接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的。这是一种 很特殊的方式,现在已不适用。但人们必须记住,西部今天已有的基础,是由全国各地 的建设者用血汗凝结起来的。没有三线建设,今天也不会有西部人经常感叹的“孔雀东 南飞”,东南沿海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秀人才“飞”过来。现在时代不同了,我国正处在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之中,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有一套新的方 式。我主张采用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方式。所谓非均衡状态下东西部协 调发展的方针,就是既要保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势头,推进它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珠 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三个经济增长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采取有 效措施,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经济增长中心,并使它 与东部的经济增长中心密切联系起来,形成联动的格局。这样,尽管差距还存在,发展 还不均衡,但因为发展是协调的,差距就会在协调发展中缩小。因此,只有东西联动,才可能形成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东西部联动?有学者建议,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改为沿海、沿边、内陆三大地带,同时改变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政策,重点开发沿海、沿江(长江)、沿 黄(黄河)三大轴线地带,使之逐步成为主导我国未来发展的增长轴。这是一个很有见 地的主张,对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沿海轴线的开 发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再经过若干年,北起丹东,南至北海、钦州、防城港将形成一个 发达的经济带和若干城市群,形成北、东、南沿海地带联动的格局。沿江轴线的开发,通过浦东、三峡两大跨世纪工程建设,实际上已经启动。在长江沿岸已形成三大经济圈 和城市群: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城市群,二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 中游经济圈和城市群,三是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和城市群。多中心滚 动发展,将形成东部与西南地区联动的格局。沿黄轴线的开发,实际上是东部的环渤海 经济区通过几条穿越黄河流域的铁路,推进西北地区能源、原材料的开发。这些铁路 有:秦皇岛到山西大同的大秦铁路,正在建设的河北黄骅港到陕西神府煤气田的铁路,天津港经北京、呼和浩特到包头、兰州再通新疆的铁路等。这些铁路都是围绕开发黄河 中上游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和稀有金属而建设的。通过这些铁路就可形成环渤 海经济区和城市群与西北地区联动的格局。在贯通东西轴线的开发上,还应重视从连云 港到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的第二欧亚大陆桥沿线的开发。这条铁路从江苏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进入中亚诸国,连接欧洲各地。它是一条贯穿东西、连接欧亚 的大动脉。充分发挥这条大动脉的作用,就可形成另一个东西联动的格局。如果国家在 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上作出上述调整,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就会形成,长期困扰我 国的东西部布局的两难选择也就有了解决的途径。

当前的东西部联动,重点是开发西部。其中有两个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是长 江、黄河上游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植被的治理。长江、黄河上游森林禁伐、退耕还林还草,是关系全局、关系子孙后代的英明决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但 必须注意解决如下问题:森林禁伐后,当地经济结构如何调整?伐木职工如何安置? 居民的能源如何解决?粮食如何供应?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如何弥补?若这些问题解决不 好,禁伐、还林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西部的事情,实际是全国的大 事。上游伐木用于全国,也贻患全国,为此,建立一种保护江河上游森林的全国性补偿 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个问题属于东西部联动之列,应引起重视。二是长江、黄河 上游水资源的开发。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为中西部提供一千多万 千瓦发电能力的电力,为中下游提供防洪保障,但三峡工程本身仍需要有上游的工程来 保护。这个上游工程就是四川、云南境内金沙江上向家坝、溪落渡两个与三峡工程发电 能力相近的电站建设。有了这两个电站,三峡工程的泥沙忧患才可根本解决。黄河水资 源并不丰富,而全流域又多为少雨地带,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工程的统筹安排、用 水的合理分配就特别重要。而这方面的协调、联动较差,在西部开发中应作为一个重要 问题加以解决。

西部大开发的依托

西部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总的来看,西部的城市化 水平甚低,发展很不平衡,除成渝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没有形成城市群。但直辖市重 庆,省会城市成都、西安、昆明、兰州、贵阳、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拉萨以及新兴 城市攀枝花、绵阳、德阳等,都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小城镇建设也有 相当大的进展。其中,重庆、成都、西安都已进入特大城市之列,昆明、乌鲁木齐作为 边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度有很大提高。西部大开发重点要开发这些城市,增强这些城 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更加强大的西部经济增长中心;同时还 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对城市来说,特别是对大 城市和特大城市来说,必须有新视角和新举措。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建设是现代意 义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的实际利用价值今天早已超出尝鲜阶段和精英消费范畴而 得到迅速普及。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贸易、网上付款、网上教育、网上学术讨论以及网上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商机,让人目不暇接。据报道,上网网点已经 上亿,网上贸易额更是年年成倍增长,网络已经迅速地、真真实实地改变着人们的工 作、生活和社会交流方式,重新塑造和整合着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 新产业。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在中国到来。西部大城市与全国的差距,过去主要是交通 不便,而今的差距主要是信息闭塞和各种交通困难。作为经济中心西部大城市,应该以 最大限度地缩短西部与全国、全世界距离为目标,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做出超常的努力,赶上以至超过全国的步伐,使在西部城市工作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和对外 交流方面并不逊于沿海城市。地处内陆的大城市如果能早一步进入网络时代,就等于一 下子缩短了西部与外界的距离,为西部打通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外部世界。可以说,信息 网建设是西部大城市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西安、重庆等特大城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 最集中的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高科技事业和高技术产业是必须扮演而且能够扮 演的角色,也是增强这些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最重要之举。近年来,国家在科技体制改 革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作出 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决定。在这些决定和政策的促进下,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高等院校和 科研院所为背景的高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在股市上已形成一个令股民十分看好的高科技 板块。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对这一机遇认识和行动则很缓慢,至今没有一家以高等院校 和科研机构为背景的上市公司。有鉴于此,西部这些中心城市必须打破高科技产业发展 上的沉闷局面,集中力量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在一二年的时间内陆续推出几个 高科技的上市公司,进入全国的竞争行列;积极利用国家科研机构改革的机遇,促进科 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西部几个大城市,都有高等院校集中的优 势,应把发展教育产业放在重要地位,建成西部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以现有城市和正在开发的资源基地为依托,沿铁路、水路、高速公路来推进,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现有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一批新城市和小城 镇。要特别重视边境城市的建设,使之成为繁荣我国边疆、发展边境贸易、展示我国风 貌的重要窗口。

《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下载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

    “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的感想田薪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教学基本环......

    关于对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本文拟就如何以经营......

    城市建设的文化思考

    城市化建设的文化思考祁嘉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文系(陕西 西安710055)摘要:城市建设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如何处理好西方的建筑规划理念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城......

    博乐市城市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博乐市环保局:张小丽 根据博乐市党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经市党委组织部同意,博乐市党校2012年春季中青班全体学员于3月24日至4月1日,赴武汉带......

    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大全5篇]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环境强市、项目立市”战略的驱动下,我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变大了,路网贯通了,“龙须沟”消失了,夜晚的街道变亮了,这些都为我们每个市......

    关于对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讲解

    关于对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关于对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

    2011年市中心城市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力实施好今年中心城市建设工程,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

    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中共山西省侯马市委书记:王醒安) 山西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强调,要抢抓机遇,明确思路,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推进发展,最关键、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