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川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银川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1995年11月30日银川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6年6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2001年6月29日银川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 2001年9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采 第三章 采矿权转让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矿产资源,维护矿业秩序,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资源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是指依法取得矿业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探矿权、采矿权可以通过批准申请、招标、拍卖等形式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开采矿产资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第五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遵守有关矿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和谁开发利用谁保护,谁破坏生态环境谁治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 银川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土地、水利、环保、公安、经贸、工商、电力、林业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环境治理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采
第七条 对矿产资源实行规划开采、合理开采,并加强对砂、石等矿产资源基地的建设。
第八条 矿产资源的开采登记管理,按照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之外的,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资源;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三)矿区范围跨县(区)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
第十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自治区和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之外的,可供开采的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二)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县(区)未设机构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一条 申请采矿权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矿区范围;
(二)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三)有具备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基本知识的管理人员,有储量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采矿权申请人应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根据批准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或者相应的地质资料,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
第十三条 矿区范围划定后一年为矿区范围预留期;在预留期内,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已划定矿区范围区域内的其他申请。
采矿权申请人应在矿区范围预留期内办理矿山建设项目立项手续以及领取采矿许可证所需要的其他资料,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采矿权申请人逾期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视为自动放弃已划定的矿区范围,矿区范围不予保留。
第十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持下列资料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一)采矿权申请人资质条件证明,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
(二)经批准的矿山勘查储量报告或者相应地质资料;(三)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及文字材料;
(四)经批准的矿山开采设计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五)安全生产措施及方案;
(六)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采矿后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
(七)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凭采矿许可证或矿区范围划定通知书到工商、税务、土地、林业、电力、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应按照采矿许可证规定约范围、时限和矿种进行开采。
严禁无采矿许可证或在批准的矿区范围外开采矿产资源。第十七条 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小型矿山为5年以下;零星分散矿山为3年以下。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续开采的,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0日内,申请办理延续开采登记手续。
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继续开采的,按无证采矿处理。
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六个月内,无故不进行矿山建设或开采的,原发证机关注销其采矿许可证,并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采矿权人停止矿山建设或开采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采矿许可证手续;采矿权人临时歇业的应及时办理歇业手续。
第十九条 采矿权人应向原发证机关预交闭坑保证金,其闭坑工作经验收合格的,闭坑保证金及利息予以返还。
第三章 采矿权转让
第二十条 采矿权的转让按照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核,经上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
第二十二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已投入采矿生产满一年的,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可以以出租经营方式开采矿产资源。
承租人不得再转租。
第二十三条 采矿权出租后,由采矿权人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
租赁关系终止后的20日内,采矿权人应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注销出租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网络的建设,在采矿集中的地区配备专职人员,对采矿权人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矿产储量核减单应作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开采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统计凭证。
采矿权人应持采矿许可证到地质矿产部门领取矿产储量核减单,方可拉运矿产品。
第二十六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会同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进入流通领域的矿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禁止收购由国家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
禁止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采的矿产品。第二十七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接受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和拒保。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需要保密的资料,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予以保密。
第二十八条 探矿权人应持勘查许可证到勘查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书面报告施工设计,每半年向勘查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勘查工作进度。
探矿权人变更、延续勘查项目或完成勘查项目任务的,应及时向勘查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由上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向开采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书面报送开采设计方案,按季度报告开采工作进度。
第三十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补尝费征收工作,采矿权人应按照规定的标准按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进行采矿或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二)采矿许可证己到期未办理延续登记手续仍继续采矿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出租采矿权或承租人转租采矿权的;(四)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虚报、瞒报和拒报有关材料的;(五)不按规定闭坑的;
(六)逾期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
第三十二条 转让采矿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采矿权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无矿产储量核减单拉运矿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收购由国家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或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采的矿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采矿权人被吊销采矿许可证的,自采矿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再申请采矿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第六章 附则
本办法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XXX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矿产资源管理办法(暂行)
(****年**月**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县矿产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维护矿业秩序,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促进我县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矿产资源(含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下同),属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三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为了更好地规范开采秩序,确保本暂行办法的实施,县成立“翁源县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矿管办”),并成立“翁源县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大队”(与“创卫综治大队”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县矿产资源综合整治与管理、统筹组织协调和规范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采矿权人是指依法取得矿业开采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采矿权人实行有偿取得制度,新设采矿权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的形式公开出让。
第七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
第八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遵守有关矿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采矿权人必须与有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被破坏的矿区、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九条
县国土资源局是本县辖区内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矿主管部门),负责在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水务、林业、环保、公安、安监、工商、电力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县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保护和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采
第十条
对矿产资源实行计划开采、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开采登记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矿产资源的开采分为准采区和禁采区。禁采区域的划定为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保护区及国道、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
第十二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开采矿产资源的证照齐全;
(二)环境治理与保护、水土保持、复绿、安全生产等得到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验收合格同意;
(三)利益分配要清晰,包括山林权属没有纠纷、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矿区范围确定、利益分配无异议、合同协议的时间与证照的时间相一致等;
(四)开采地点不在禁采区内;
(五)必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按规定向统计部门如实报送统计报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采矿权人必须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设置界桩和地面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损毁。相邻矿山之间应当留出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隔离界桩,不得越界开采。
第十四条
采矿权人应当持下列资源向地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一)需要占用林地的,林业部门对使用林地的审查意 见;
(二)在办理矿产资源开采手续之前,所有经营者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注册手续;
(三)经评审备案的矿产储量核实报告;
(四)申请开矿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表及文字资源;
(五)经审查备案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六)安监部门审核同意的安全生产方案;
(七)经环保部门同意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图表和采矿后对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措施;
(八)水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九)地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凭采矿许可证到工商、税务、安监、环保、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证照。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必须按照采矿许可规定的范围、时限和矿种进行开采。
严禁无采矿许可证采矿、一证多点或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
第十七条
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开采的,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申请办理延续开采登记手续。
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继续开采的,按无证开采查处。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六个月内,无故不进行矿山建设或开采的。原发证机关注销其采矿许可证,并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采矿权人停止矿山开采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其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凡在本县辖区内依法取得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资料,到地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按规定签订《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合同书》,缴纳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后,才能领取采矿许可证。
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的收取,按照采矿区的开采面积进行收取,收取标准按10亩30万元为基础收取,每超过10亩多收取30万元,如此递增,保证金属采矿权人所有,由县财政部门统一收缴和监管,存入县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作为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备用金,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管。
第三章 税(费)的收取
第二十条 县矿管办按有关法律、法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工作,采矿权人应按规定的标准按时缴交矿产资源有关税(费)。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在缴纳税(费)时,应同时如实 向相关部门提交采矿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等资料。
地矿主管部门和矿管办有权检查、取录采矿权人计算矿产资源补偿费所使用的原始单据、票据、会计账目、有关记录和其他资料,有权进入生产现场取得数据。
第二十二条 征收方法:通过设立地磅,按吨收取各种税(费)。征收标准:金属矿产资源按每吨 元收取管理费,非金属矿产资源按每吨 元收取管理费。由矿管办统一征收,出具财政收据,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税款由税务部门派员征收直接纳入国库。
地磅的设立具体由县矿管办统一安排实施,由财政、公共资产管理中心、地税、公安等部门组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征收。
第二十三条 对矿产资源开发储量、销售量较少的镇(场),不设地磅进行税(费)收取,可参照第二十二条设立了地磅的地方,核定每车载重量和数量进行税(费)收取。各种税款由税务部门派员组织征收,直接纳入国库,各种规费由县矿管办统一征收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矿管办要建立费用征收台账,将采矿权人采矿缴纳规费的基本情况造册登记,建立相关征管资料档案;并要做好业主的生产经营情况检查和跟踪监管。
第二十五条 对拒不缴交税(费)的采矿权人,由县矿 管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按要求整改和拖欠税(费)的,将提交执法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追缴所欠税(费)及处于每天5‰的滞纳金。
第四章 采矿权转让
第二十六条
采矿权的转让按照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变更开采范围或矿区范围,变更矿山名称或个体采矿开办人合并、兼并或者分立的,应当按有关程序提出申请,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办理变更登记,同时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采矿权转让后,由新的采矿权人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转让关系终止后的20日内,原采矿权人应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转让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矿管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及采矿监督网络建设,在采矿较集中的地区配备专职人员,对采矿权人的采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矿管办应做好采矿权人的采矿、运输、销售的登记、统计、缴费等监督管理。禁止非法运输、违规偷运矿产品。
第三十一条
地矿主管部门应会同工商、经贸、税务等有关部门对进入流通领域的矿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禁止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采的矿产品。
第三十二条
采矿权人要按照国家统计的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如实向有关部门报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表、矿产储量表等有关统计资料;还必须接受地矿主管部门和矿管办每年一次的矿产资源开发检查。
采矿权人需要保密的资料,地矿主管部门和矿管办应予以保密,不得泄露。
第三十三条
对地磅要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建立运输台账等方式,加强对征管工作人员及运输车辆的监控管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地磅进行偷漏、骗税(费)、营私舞弊的违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矿管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注销或 吊销采矿许可证。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进行采矿或超越批准范围采矿的;
(二)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未按规定办理延续登记手续仍继续采矿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转让采矿权的;
(四)阻碍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五)瞒报和拒报有关报表、材料的;
(六)擅自印刷、仿造采矿许可证的;
(七)擅自移动或破坏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破坏性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浪费的,或不按规定闭坑的;
(九)逾期不缴交矿产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的;
(十)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其他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五条
组织或寻求黑恶势力保护、挑动群众斗殴、聚众寻衅滋事、逃避政府监管或无理取闹、损害采矿人合法权益的,坚决予以查处和打击。
第三十六条
转让采矿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县矿管办或地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据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十五条规定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 罚款。
第三十七条
采矿权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转让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的,依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八条
采矿权人不按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虚报、瞒报和拒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统计资料的,依据《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九条
采矿权人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非法偷采、偷运矿产品的,经调查取证核实,由县矿管办、地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每偷采(运)一车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举报有功人员,将在所罚金额中给予百分之三十的奖励,并对举报人保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开采的矿产品的,依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的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通过地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征管工作人员,经调查核实,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采矿权人被吊销采矿许可证的,自吊销之 日起两年内不得再申请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受处理、处分、处罚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自收到处理、处分、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处分、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理、处分、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的执行。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处分、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理、处分、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禁止现职干部职工参与办矿,如有违反,或者对查处工作通报报信、顶风违纪说情、充当保护伞、违法违规审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xxx人民政府。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2001年11月11日 银川市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改善城市环境,维护供热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建成区域内供热的单位及用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银川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银川市物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供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供热管理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城市供热应当坚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第五条 建委、规划、环保、技术监督、物价、工商、供电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热工作。
第二章 供热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环保等部门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供热规划,确需修改和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七条 建设单位新建、扩建、改建锅炉、热交换站、泵站、热电厂、热网等城市供热工程和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城市供热规划,并报市供热管理机构备案后,方可施工。建设单位按照供热规划建设供热工程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八条 根据供热规划,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时应预留供热工程建设用地。
第九条 旧区房屋补建供热设施的,室内设施初装费由受益户负担,外管网建设费由所有权人按产权比例分摊或集资筹集。
第十条 新建住宅工程利用现有热源供热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热源单位签订供热协议书,并将供热协议书报市供热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新建房屋的供热应积极推行分户控制,以表计量;旧区房屋的供热设施应当按分户控制的要求逐步改造。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供热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
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工程影响供热管网及设施的,建设单位在征得产权单位同意后,应当到市供热管理机构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第十四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供热管理机构提交竣工验收资料,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章 供热单位与用户
第十五条 供热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供热组织机构、名称和正常供热需要的资金;
(二)取得相应供热资质;
(三)有确定的供热对象、场所和设备;
(四)有合格的司炉、热力运行、维修、化验等专业技术人员;
(五)国家和自治区对供热管理规定的其他基本条件。
第十六条 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之一的,应当委托有供热资质的单位对其供热工作进行经营管理,并签订合同。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到市供热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供热单位的名称发生变化以及供热单位发生合并、转产、迁移或关闭的,应向原审批机关和市供热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供热单位应在每年8月底以前到市供热管理机构申请年检,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供热单位登记表;
(二)法定代表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
(三)锅炉安检、环保、消防设施资料等;
(四)上一采暖期供热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报告;
(五)其它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 供热单位的司炉、热力运行、维修、检验等工作人员应当参加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 供热单位应建立巡检制度,由巡检人员配带标志定期对用户的室温按照《室内温度观测规范》进行观测,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 用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损坏共用供热设施和设备;
(二)不得擅自增加散热器、拆改室内供热设施;
(三)严禁取用、排放供热系统循环水;
(四)不得向暖沟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
(五)不得无理阻拦、辱骂或殴打收费、巡检等工作人员;
(六)不得影响共用采暖设施的正常维修;
(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用户不再使用集中供热设施,应当在停暖后或采暖期前一个月,向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征得产权人和供热单位书面同意后,由供热单位拆除。但供热设施的拆除不得影响相邻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 供热标准与收费
第二十三条 采暖期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因特殊原因提前或延长供热期的,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供热,并保证用户室内温度不得低于摄氏16度。未经供热管理机构批准,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
第二十五条 供热单位在采暖期内因意外事故或者其它不可抗力原因停止供热的,应在4小时内通知用户,并采取措施恢复供热。停止供热时间超过12小时的,应当报告供热管理机构。
第二十六条 供热单位在采暖期内连续中断供热3天以上或累计中断供热10天以上(因停水、停电造成中断供热的除外),经供热管理机构核准后,用户可免交相应天数2-4倍的采暖费。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采暖费。收费一律使用税务部门提供的专用票据。
第二十八条 采暖费交纳时间应在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底,用户可一次性交纳,也可分期交纳,但每年11月底前应当交纳50%的采暖费。
对经民政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低保户的采暖费,经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适当减免。第二十九条 新建房屋已竣工接管供热的,房屋空置期间的采暖费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供热单位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热合同,用户在办理房屋产权或使用权变更手续时,应与供热单位结清所欠采暖费。
第五章 供热设施与维修 第三十一条 供水、供电部门应当保证供热需用的水、电供应。需停电、停水时,应按供水、供电有关规定,提前书面通知供热单位。
第三十二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供热设施、设备维修管理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定期进行检修,保证供热设施正常运转。
第三十三条 自锅炉房至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由供热单位进行建设、管理和维修;室内供热设施在保修期后由供热单位负责维修管理,费用由产权人或使用人承担;用户装修居室不得影响供热设施的检修。第三十四条 因设计、安装等不规范影响供热质量的,经市供热管理机构确认后,责成原产权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供热标准的,委派有资质的设计、安装单位强制改造,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到市供热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和办理年检手续;或伪造、涂改、中断供热运行记录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200至10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单位聘用未取得专业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供热工作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辞退,并处以5000至10000元罚款;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并处以10000至20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经市供热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停止供热达12小时以上的;
(二)用户室内温度达不到摄氏16度的;
(三)不按期或提前停止供热的。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0至30000元罚款:
(一)供热工程竣工后,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二)未取得供热资质从事供热经营的。
第三十九条 用户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之一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至1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用户违反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交纳采暖费的,从逾期之日起,供热单位可每日按欠费的3‰收取滞纳金,但不得超过本金,并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至1000元罚款。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也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和供热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有犯罪嫌疑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设施是指由热源通过热网向用户供应热能的系统内的全部设施,以及为这些设施正常发挥作用而建设的设施:如热源生产厂、供热锅炉房、换热站、各种供热管道(线)、各种控制阀门和闸门、室内管道、暖气片和各种附属设备等。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1998年发布的《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106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银川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
银川市人民政府令
第1号
《银川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6月9日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 7 月 18 日起施行。
银川市市长 马力
2014年6月17日
银川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建设整洁、优美的城市市容环境,树立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包括中心乡镇)范围内的临街(含广场、车站)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以及其他单位和组织(以下简称责任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门前“三包”,是指责任人在门前责任区范围内实行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市容秩序的责任制。
本办法所称门前“三包”责任区,是指单位和个人所有、使用或者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场所及其一定范围的区域。
第三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和指导。
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市区内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的组织实施。
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协助城市管理部门做好门前“三包”
—1—
责任制的落实。乡(镇)按照委托执法的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
公安、工商、环保、卫生、园林、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同城市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与责任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内容和标准等。
第五条 下列区域的门前“三包”责任人为:
(一)街巷、住宅小区门口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街巷、住宅小区门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集贸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由市场开办人或者经营者负责;
(三)各类摊点、售货亭、电话亭等,由经营者负责;
(四)建筑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
(五)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对城市管理部门划分的责任区域负责;
(六)河道、湖泊、渠道的“三包”责任人为其管理单位,责任区由城市管理部门划定;
(七)无责任人的区域或地段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
第六条 责任人的门前“三包”责任区,由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城市道路两侧临街的责任人,其责任区是临街建筑立面和临街其他设施立面至人行道道沿的地面;
(二)经批准的集贸市场、停车场、存车处、零散摊位和施工场地等责任人,其责任区是经批准占用的范围。
责任人门前“三包”责任区的具体范围,应当在《门前“三包”责任书》中明确。
第七条 门前“三包”责任的具体内容:
(一)包环境卫生。负责责任区内地面保洁,及时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积水和残冰积雪;劝阻和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损
—2—
坏环境卫生设施及张贴、涂写、喷画非法广告等行为;盛放废弃物的设施应当密闭并及时清运;保持建(构)筑物外墙立面清洁、美观;牌匾标识、门(橱)窗无积尘、破损。
(二)包绿化美化。负责管理好责任区范围内的花草、树木及绿化设施;及时清除花坛、草坪内的废弃物;劝阻和制止攀折或损害花草、树木、占用绿地、借助树木搭棚和悬挂物品等行为;按照规定设置和使用装饰性灯光设施;设置檐棚、遮阳布、广告、招牌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整洁、美观。
(三)包市容秩序。负责维护好责任区范围内的市容秩序,经营者不得擅自出店经营;劝阻和制止在责任区范围内乱堆放杂物、乱停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及乱搭建、乱钉挂等影响市容环境和公共交通等行为。
第八条 门前“三包”可以采取下列三种形式:
(一)责任人自行完成;
(二)责任人联合他人完成;
(三)责任人出资委托他人完成。
责任人出资委托后,其门前“三包”责任仍由责任人承担。门前“三包”管理部门不得接受责任人的委托。
第九条 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门前“三包”责任履行情况的巡查,对不符合门前“三包”责任书约定的行为及时纠正,对责任区内他人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及时查处。
责任人对他人违反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行为劝阻和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条 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检查考评制度,实行分级考评制。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县(市)区政府对各地门前“三包”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县(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责任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情况进行考评,对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责任人拒绝与城市管理部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责任人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市容环境卫生违法行为信息反馈机制,将不服从执法管理或多次违法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行为,作为其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评价的重要依据,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社团登记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并在该单位和个人申报各类先进表彰时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银川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银川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对阻碍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8日施行。
—4—
第五篇:石料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
门源县石料河砂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县石料河砂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理》,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门源县辖区内开采石料河砂,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石料河砂系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四条 开采石料河砂矿产资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矿区范围、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方予批准。
(一)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矿山安全、水土保持、防洪、森林、土地管理、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开采石料河砂必须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施工,禁止乱挖滥采,破坏矿产资源。
(三)开采石料河砂必须接受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填报矿产储量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告和其他相关报表;
(四)开采石料河砂必须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五)开采石料河砂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六)开采石料河砂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
(七)开采石料河砂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八)开采石料河砂必须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办理采矿登记,有偿取得采矿权。国家保护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采矿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响。
第五条 门源县域石料河砂等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由门源县国土资源局按法定程序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后,竟得人按规定程序及要求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六条 办理石料河砂开采许可程序
(一)个人(企业)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申请;
(二)县国土资源局确定征求意见单位,并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查;
(三)所在资源乡(镇)、村、林业环保、交通、草原监理、水务、旅游等相关单位出具相关资源征占用的意见;
(四)不符合开采条件的告知不准开采理由;
(五)符合开采条件的,需提交以下资料:(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
(2)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企业(个人)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营业执照(4)矿山建设资金证明(5)以地形地质图为地图的矿区范围图及平面图(6)县国土资源局对申请的矿区范围内矿业权设置情况的说明
(7)资质单位出具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评价报告、地质报告及相关图纸
(8)土地复垦方案及缴纳复垦保证金凭证(9)环保、河道管理部门审查意见(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1)其他资料
(六)县国土资源局组织招、拍、挂
(七)竞标后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及复垦保证金等有关费用。其标准为:采矿价款每立方2元;采矿权使用费一平方公里以内500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按销售收入的2%征收;资源税0.5元/吨;石料开采按植被状况复垦保证金为2万/亩,河道开采复垦保证金为1万/亩。
(八)由县国土资源局办理采矿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第七条 采矿权申请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后,到公安、水务、税务局及安监局等部门办理爆破、水土保持、税务登记、安全生产方案审批等相关手续。
第八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需要变更矿区范围、改变开采矿种、开采方式、企业名称或者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需要延长采矿期限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预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九条 关闭矿山,必须完成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工作,或者缴清土地复垦和环境保 护的有关费用,报请县国土资源局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十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石料河砂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石料河砂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石料河砂开采的管理,对无证开采石料河砂应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有关部门予以查处取缔,同时还应负责监督合法石料河砂开采企业的生产安全及当地群众的关系。
第十一条 石料河砂开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帐务及其他各种管理制度,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接受管理,按期足额缴纳矿产资源各项税费。
第十二条 各职能部门应当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做到执法行为合法、公正、廉洁、高效,并依法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采矿权、未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爆破证及相关手续擅自开采石料河砂资源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石料河砂和非法所得,并处罚款;对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不按法律法规办事、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违法采石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查处、不按标准收取税费的,要追究其相关责任,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