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算反馈与期末调整
贾卒《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控》
8.4预算反馈与期末调整
在预算执行管控过程中,及时做好预算反馈非常必要,预算反馈主要的方法有:
一是每月的经营业绩考评会上财务做的预算差异报告
二是日常同时运用项目管理、数量管理、金额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管理把预算内容按项目分类,从数量、金额和与业务发生有关的部门等方面分别进行管理控制,并将预算方案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网络对预算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将预算方案与预算执行结果输入该系统,即可进行实时反馈,一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便于各层次的管理者及时掌握预算信息,随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出现异常能及时调整。
要做好预算反馈,出现异常能及时调整,各部门的预算责任人就要做好自我控制。因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级责任部门都有所参与,在预算执行前对预算就已经心中有数,对反馈出现的异常,能有利于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迅速调整。所以,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反馈出现异常,应以各部门的预算责任人自我解决为主。预算目标的分解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和责任,并使他们拥有了相应的权力,与激励制度相配合,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责任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对偏离预算的不利活动进行自我纠正,调动责任单位实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
每月预算反馈要编制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只有将预算与实际情况相比较,才能知道预算是否真正有效。反馈要简单易行,只需一份三列数字的报表:实际数额、预算数额和差异数额。差异数额很少的话一般不予考虑。差异数额如果大到影响预算执行的程度,应当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要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查,需要解释预算差异的情况,了解症结所在,这样采取措施也相对容易一些。
反馈调查结束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开支超过合理的预算水平,就应采取控制措施。一旦找到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可以进入检讨阶段。这项工作应当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处于首要地位。
影响预算执行程度的不利差异,多半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企业相关部门必须认真检讨存在的问题,找到对策提高自身的执行力。但产生的有些差异数额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有可能是下列原因:
1、预算没有估计到某些事情,现在发生了,比如发生“非典”,或者石油涨价;
2、预算的时间规划不当,致使以后要做弥补,比如预算时盲目乐观,或者过于悲观;
3、内部会计体系导致差额:可能是代码的错误,可能是某一项资金的自然增长;
4、本来已经预见到了差额,预算也有良好的假设依据,但高层自行更改了预算。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通常是预算外的部分严格实行财务控制,预算内的实行部门控制与财务审核相结合。对于一年的预算期来说,财务部门应结合实际反馈的情况,具体对某个项目的预算审核可以采用总额控制法,允许本月节余转入下月使用,但总额不能超出预算,预算项目间的挪用是要坚决控制的,这样才能使预算执行有序而高效地运行。
此外,预算管理的实施还应考虑以下几项保证措施:
1、推行费用不可突破法。预算目标按一定的层次、范围进行分解后,预算期内指令性的费用预算如业务费等一般不能突破,如果突破,电脑系统会自动拒付,如有特殊情况确需突破,必须按程序申请,由总经理批准纳入预算外支出,确保费用项目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
2、增加分公司、事业部自主权。对各预算责任部门在预算范围内的各项支出应由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具体实施掌握,季度预算审批后,月度执行时不需逐层上报,这样既扩大了预算责任部门的权责范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责任单位要及时检查、追踪预算执行情况,掌握、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定期向预算管理专职部门报告,由其汇总整理后形成综合的预算执行情况追踪报告,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整个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动态控制提供依据。
4、以利润为主线,建立严格、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严格实行预算目标责任制,对预算责任人的预算执行情况以预算为标准,以奖惩制度为依据,合理、及时地评价预算责任人的业绩,并将预算责任与责任人的收入直接挂钩,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以激发预算责任人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5、如果是由于市场状况的变化或是其他特殊原因发生了阻碍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时,与之相关的责任单位必须及时分析原因,按程序向预算管理部门反馈,提出预算修正申请,视修正的程度由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核批准,纳入预算外的项目,如若超过了预算预备费,应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核批准。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其他不可因素的变化,企业可以调整部门预算,但必须保证在本预算年度内的以后月份予以弥补完成。
预算调整是指不改变预算年度企业预算总额,将月度预算额在不同月份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增减。预算追加(减)是指改变公司预算年度预算总额,企业总预算发生了变化。
企业预算调整和追加预算,应召开由总经理主持的预算调整会议,研究讨论调整的部门、时间、专案、额度。调整预算一般在季末或半年度,应由各预算单位负责人报预算调整方案到财务部门审核,由总经理签字报董事会审批。报董事长审批时要详细说明要求调整的理由、专案、额度、时间和以後弥补预算的保障措施。
预算调整后,应形成书面决议,并编制新的调整后预算财务报表,注明调整时间、第几次调整和具体执行时间并编写调整说明。新预算方案要重新发文下达执行,原预算方案仍要妥善保存,并做好新预算方案下的年度预算考核的制度。
在初次导入预算管理的企业,也可先只批准前六个月的预算方案,后六个月的预算方案在方案实施开始之前的二个月作出修改和正式审批。
预算执行会议是预算反馈与期末调整的最好沟通方式,一般每月底召开,由总经理主持,会前由各部门将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到总经理办公室进行分析。会议内容围绕经营目标的达成,重要措施的完成情况,了解和解决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总经理不仅仅是听取汇报,更大程度上要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方法。财务部经理要做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各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调整下月的经营预算,使经营预算更接近目标和实际,具有效益性和激励性。
预算执行会议的作用在于群策群力,以经营为导向,以解决经营问题为突破点,深挖各流程和环节中不适应市场要求做法,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以流程为本,打破权力层级管理体制,企业内部问题能在公开的平台上解决,对事不对人,可效消除内部人员相互推诿,不协同的矛盾。还要以客户导向,各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直接与营销部对话,了解市场、客户情况更深切。
第二篇:预算调整管理办法
15.5.2 预算调整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预算调整的管理,加强企业预算控制的科学性,防范预算调整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制定预算调整管理办法。具体制度内容示范如下。
预算调整管理办法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企业预算调整的管理,加强企业预算控制的科学性,特制定本办法。第2条 本办法适用于企业总部及所属分(子)企业。
第2章 预算调整管理
第3条 进行预算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1.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预算目标。2.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3.预算调整重点是指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第4条 预算调整方案应符合的要求
1.预算调整事项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2.预算调整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或非正常的关键性差异方面。3.预算调整方案客观、合理。第5条 预算调整条件 1.企业体制改革。2.大型自然灾害的影响。3.企业内部重大政策调整。
4.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
5.国家宏观政策大幅调整,例如预料外的全国工资上涨等。6.市场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目标必须进行调整。7.业务经营范围变更。
8.其他,例如销售收入时间差异、新产品投放推迟、显著的现金速度变化、新的资本投资等。第6条 预算调整方式
预算调整分为预算事项的应急调整和调整。应急事项是指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会影响生产和经营的事项,需每月调整一次;调整是指对重大事项的调整。
第7条 预算调整 预算需要做调整的,相关部门需于当年6月底前将调整预算申请上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无法平衡解决的,报请企业董事会调整预算。预算的调整按原预算编报审批程序办理。
第8条 应急调整
若因特殊情况或应急任务需要发生预算外项目支出,而又无法等待调整预算,则须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财务部依据有关签报或会议纪要等文件办理付款。财务部无法解决的,提请企业预算委员会特别审批。
第9条 预算调整程序
1.预算调整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财务指标的调整情况。(2)调整原因。
(3)预计执行情况和保障措施。
(4)财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财务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财务预算的调整幅度。
2.预算委员会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编制企业财务预算调整方案,上报董事会进行审核。
3.董事会将审核通过后的预算调整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通过后下发执行新的预算。
第3章 附则
第10条 本办法由预算委员会拟定并负责解释。
第11条 本办法经董事会审批后生效,修改、废止时亦同。
第三篇:预算指标调整
关于申请追加预算资金支出指标的请示
我校系纳入县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各项预算指标按政府统一标准由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2012招待费指标为 万元,支出指标为 万元,租车费指标为 万元,支出指标为 万元,会议费指标为 万元,支出指标为 万元。由于今年各项学校建设工作的陆续开展,学校建设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外联络增加。相关指标的核定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特申请区政府批准追加预算外资金支出指标 万元,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够正常开展。我校将积极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四篇:关于调整预算的申请报告
关于调整预算的申请报告 颍上县教育局:
兹有我校原预算安排维修费用为15800,现因需要维修水泥路须
22500元,填平水沟14000元。
特此申请调整原预算,请领导批准。
江口镇汤圩小学
第五篇:预算会计期末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两大分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财政性”的特点。以实现公共职能为目的,以公共资产为核算对象,以公共事务为核算依据,以公共业务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企业会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不断加深理解,对于未来的会计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
(一)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各级政府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以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收支活动及结果为客体或对象。预算会计主要特点:
①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
②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一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③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和拥有资源会因外部或内部特定目的需要而受到限制,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总额对应,强调专款专用。④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会计处理基础是对收入或支出的确认与记录的标准。
(二)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企业会计的主要特点:
①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②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
③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商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企业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企业运用这些经济资源,使其在商品流转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则是要对这些会计要素在商品流转中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运用会计的方法加以反映和监督。
二、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两者的联系:
(1)制订的目的和依据相同。两者都是在第一条中明确这个问题,制定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会计准则的。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两套会计准则在这一点上都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3)采用的记账方法相同。都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4)记账使用的文字相同。都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二)两者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2)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3)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4)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上海大田阀门管道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5)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6)会计客体即其核算对象不同
会计行为的客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客体实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虽然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活动都是围绕资金的运动而进行的,但是由于各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们的经济活动和所应达到的目标不一样,因而价值运动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相同。企业会计的对象是从事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预算会计的对象是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资金运动。(7)会计核算的原则不同
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原则一共有十二条:客观性原则、有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8)核算过程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而且每一过程都涉及收付两个方面,核算过程复杂;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没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9)核算目的不同
预算会计投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具有宏观性和间接性;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核算,使企业以最少的资金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体现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在于营利。(10)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
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我了解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同根溯源但又千差万别。按我个人的理解
重视各种盈利
企业会计是“利”预算会计是“益”。一个国家光关注企业会计那么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社会的经济的进步。
又从何而来“益”呢所以说企业会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重视“益”即带给人民的收益那么没有营利的保证计和预算会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前我一直认为会计就是指企业会计系
经过学习
我了解到
原来会计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个体
都从属于会计这个大科及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也就是说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平级的两个项目目。作为企业会计它反映和监督社会在生产过程属于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各类企业经营资金的活动。这类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利”他们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通过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此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然而预算会计它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资金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活动。政府、行政和事业单位都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他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
而是通过各种专业业务活动
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会计体系主要包括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三大类
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
我想是不会陌生的财预算会计核算的资金大多都是来自于企业会计所提供。何谓财政、何谓行政、何为事业政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即和“钱”打交道的机构
财政机关的主要任务时将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以税收、上缴利润和其他缴款方式集中起来形成政府的财政资金。财政会计就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行政按字面意思理解机构
即为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使政治权利的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和政党组织。行政单位会计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单位一般以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是指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上述非物质生产部门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在生产过程起着基础的先行的作用。他们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可以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的集中、分配、使用和产出的全过程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
为政府预算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一种专业会计。预算会计和其他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第一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点点是否营利为主。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资本金的循环其主要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
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而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财政资金的活动其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从财力上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预算会计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二点核算过程不同。企业会计主要核算供应、没比生产、销售而每一过程都涉及到收付两个方面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还是有两者是否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性质决定的如企业会计必须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确定企业盈利。预算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生的收入和支出算成本一般并无直接的配比关系
其收支差额不反映经营成果
且在预算发
所以不核权责发生制
只反映资金的的使用余缺不计算盈亏所以核算相对简单。第三点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和收付实现制是两个重要的原则。其本质上就是会计如何处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计处理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
而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
但对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经营性收支业务应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在账户的设置上也有很大不同。预算会计所设置的科目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比较少。但是预算会计所设置的科目可以分为几大类。比如在支出类和收入类以及净资产类上如预算会计设置了很多专用账户像专用基金支出、专用基金结余、专用基金收入、专款支出专项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设置的科目增多。在资产类上的不同是预算会计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算单位在办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时
先由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
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当于无财政授权下的银行存款账户。在负债类上另一个不同是设置了暂存款科目相对的资产类也设置了暂付款科目。暂存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待结算债务程包括临时性暂存和应付未付款项。暂付款的发生和清理
按实际发生数及时入帐。
学完本门课感觉收获颇多郭老师在叫我们预算会计的同时也帮助我们复习到了企业会计关注两者的对比。在专业课非预算会计无形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多的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