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汕头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汕头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及授予博士学位工作细则
(2007年12月29日汕头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2009年6月11日汕头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修改)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汕头大学学位工作条例》,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完成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成绩优良,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掌握本学科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第三条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小组的职责是协助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参与对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审议工作。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由于某种特殊情况,经导师、学科和学院同意,研究生学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学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延长期间不享受助学金,业务费由导师或所在课题组负责。
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应完成《汕头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该计划由导师和博士生根据培养要求及博士生的特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经学位点讨论通过,由学院批准实施。培养计划一式四份,博士生、导师、学院、研究生学院各一份。
博士生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学位点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应完成博士生开题报告的所有程序,并报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备案。
博士生应及时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经常参加专业或跨专业的学术研讨会,定期报告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进展。
博士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日常工作由院、学科、导师共同负责。博士生可参加院系组织的学习讨论及业务活动。
第四条 课程基本要求和考核
博士生须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学分。博士生课程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学位论文、其他环节等,最低要求20学分。其中学位课10-12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外国语(2学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6-8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定;学位论文6学分;其他环节4学分,包括完成开题报告(1学分),作学术报告(1学分,至少2次),学位论文答辩(1学分),参加学术报告(1学分,至少5次)。
博士生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国语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其他课程和环节由各学位点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方案。各学位点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审核每个博士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学过的课程,对照本专业博士生的基本要求列出所要补修的课程。尤其对于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和硕士阶段为非本专业的博士生,一定要列出必需补修的课程,列入培养计划。补修的课程必须与相应的本科生或硕士生同堂听课、同堂考试,考试成绩记入培养计划。如需补修课程的课内学时总数超过240学时,学制应适当延长。
博士学位申请人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的,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及两位教授级专家推荐,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
第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应由申请者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其选题应属于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范畴。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外,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学位论文一般在5-15万字之间,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字。
(二)学位论文应体现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反映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在理论或实践上具有较大意义。
(三)学位论文应对自己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阐明本领域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学位论文应文字简练、数据可靠、立论正确、层次分明、理由充分。
(四)学位论文中如果引用他人的论点和数据资料以及非公众所知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也要注明出处,否则将视为剽窃行为。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连续超过250个字符而无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
(五)如果博士生学习阶段的科研工作系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学习阶段科研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其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引用,但在博士生学习阶段应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是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
(六)博士学位论文格式按照《汕头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执行,学位论文最后应附本人简历和发表论文的情况。第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条件
(一)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各项要求;
(二)按照要求完成学位论文;
(三)以汕头大学为单位以第一作者(或导师列第一、博士生列第二)发表(或录用,下同)1-2篇与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理、医学科要求在SCI收录源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工科要求在SCI收录源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或在EI收录源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要求在CSSCI收录源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会议论文集及增刊上发表论文不予考虑。
(四)满足各学科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的其他条件。第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一)研究生和导师根据学校学位工作的统一部署,预定答辩日期,并至少在两个月前填写《汕头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二)导师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审查,并从选题意义、论文价值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写出详细评语,给出学位论文成绩;
(三)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审核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并签署意见;
(四)学科签署意见并提供5-7人论文评阅专家的建议名单;
(五)学院领导签署意见;
(六)学院(或委托学科)在预定答辩日期的两个月前将以下申请材料(含电子文件)提交给校学位办公室:
1. 《汕头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2. 论文评阅书及评阅专家的建议名单 3. 学位论文4本。
(七)学位办公室对学位论文组织匿名评审,并决定是否同意答辩。第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
(一)博士学位论文的专家评审工作在校学位办公室主持下(或委托学科)采取匿名评审。聘请3位责任心强、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熟悉本研究领域的教授(至少有2名校外专家)为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学位办公室负责将专家评阅意见反馈给学科,但对评阅专家的姓名和单位保密。
(二)学位论文评阅专家从选题意义、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等方面对论文写出书面评语,并对是否同意答辩提出意见。
(三)若有两位评审专家认为论文没有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该论文不能进行答辩。若其中1位专家认为论文没有达到博士学位水平,应及时另外再聘请1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若再聘请的专家也认为论文没有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不能答辩。对于不能按时答辩的申请人,允许其在1年内完成论文修改后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第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除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属国家机密必须保密外,答辩应当公开举行,并于7天前在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告。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名教授级专家组成(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主席由校外博导担任,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答辩应有记录。
(三)答辩委员会从论文的科学性、材料的可靠性、方法的创新性、数据的真实性、结论的正确性,以及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学术观点等方面,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或提问,重点是创新性。
(四)申请人达到本细则第三条、第五条规定,答辩正确或基本正确,逻辑性和说服力较强,经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论文答辩为通过。答辩不通过的,但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具有硕士学位水平,并且申请人未获得硕士学位,经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可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五)论文答辩通过的,获得相应学分,并由答辩委员会给出论文答辩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论文答辩不通过的,不能获得相应学分,论文答辩成绩为不及格。
(六)答辩结束后,秘书应及时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送交有关材料。第十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并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介绍学位申请人及导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
(二)申请人宣读《独创性声明》;
(三)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时间要求30-40分钟。
(四)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到会者向申请人提问,答辩采用即问即答方式。
(五)休会,答辩委员会内部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导师介绍申请人情况,包括其简历、思想品德表现、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等;导师介绍完毕后应离开会场。2.宣读或传阅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3.委员讨论,对论文是否通过进行无记名投票。4.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并给出论文答辩成绩。5.属于第九条内容的,作出相关决议。
(六)复会,申请人起立,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书》;表决情况和论文答辩成绩可不公布。
(七)主席宣布答辩结束。第十一条 博士学位授予
(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按期审查所属学科范围内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材料,要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成绩、各个培养环节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确定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做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时,会议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该项表决不能采用通讯方式。会议应有记录,并填写相关表格。
(三)凡答辩委员会表决不通过授予学位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般不进行审核。对某些经答辩委员会通过的论文,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可以做出决定允许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或做出缓授、不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第十二条 申诉
若学位申请人对答辩委员会不通过授予学位的决定不服,可以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申诉意见。如果对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决定仍然不服,可以继续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十三条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对于拟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要在校内公示。在规定时间内,无人提出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公布之日起实施,其解释权属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二篇:博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博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按排队顺序从主席台东侧上台——向颁发证书的校长鞠躬致谢——校长握手祝贺(右手)——颁发学位证书(低头双手接证书,接证书后请不要抬头)——校长拨流苏(校长将学位获得者帽上流苏从右侧移至左侧)——接受学位后转身站在校长右侧并排与校长合影(面对观众,双手持学位证书于胸前,露出红丝带)——西行,给两位观礼嘉宾鞠躬致谢——向观众鞠躬致谢——从主席台西侧下台——交回学位证书。
硕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按排队顺序从主席台东侧上台——向颁发证书的校长鞠躬致谢——校长握手祝贺(右手)——颁发学位证书(低头双手接证书,接证书后请不要抬头)——校长拨流苏(校长将学位获得者帽上流苏从右侧移至左侧)——接受学位后西行,给两位观礼嘉宾鞠躬致谢——向观众鞠躬致谢——行至合影台列队,与校长、观礼嘉宾合影(站位时先西后东,自上而下,共三排,第一排学位获得者双手持学位证书于胸前,露出红丝带,中间留3个位臵)——合影完毕后,从主席台西侧下台——交回学位证书。
学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按排队顺序从主席台东侧上台——向颁发证书的校长鞠躬致谢——校长握手祝贺(右手)——颁发学位证书(低头双手接证书,接证书后请不要抬头)——校长拨流苏(校长将学位获得者帽上流苏从右侧移至左侧)——接受学位后西行,给两位观礼嘉宾鞠躬致谢——向观众鞠躬致谢——行至合影台列队,与校长、观礼嘉宾合影(站位时先西后东,自上而下,共三排,第一排学位获得者双手持学位证书于胸前,中间留3个位臵)——合影完毕后,从主席台西侧下台——交回学位证书。
注:同学们接受学位授予后,请保持安静,迅速离开场地,不要逗留拍照。学位授予仪式台将保留至22日下午两点,以便同学们拍照留念。
第三篇:深圳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工作细则(试行)
深圳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工作细则(试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修订稿),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授予学位的基本条件是:学位申请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相应学位级别的学术水平。
第三条 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能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写专业文章,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第四条 课程考核及要求
博士学位的所有课程,应按培养方案的规定执行。学位课成绩平均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各科60分以上(含60分),方可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关于博士学位课程考试的其他具体要求,按照《深圳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执行。
申请人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著作、发明、发现的,应提交相关的出版著作、发明鉴定或证明书等材料,经两位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此项规定应从严掌握。
第五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篇幅:文科不低于10万字,理工科不低于8万字。论文摘要一般不超过二千字。论文水平应达到下列要求:
1.论文应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论文应体现作者掌握本研究领域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等要求。
3.论文内容应充分反映作者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4.论文要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成果。如果博士生学习阶段的科研工作系本人在硕士生学习阶段科研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其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引用,但在博士生学习阶段应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六条 申请要求
博士研究生按照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和培养计划中有关环节的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研究领域有关的学术论文;在答辩前三个月,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意义和学术水平写出详细评语,聘请7名同行专家(博士生导师不少于1/2),对论文进行评议,其中提出不同意见的评议人少于2人(含2人)可视为通过。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预答辩通过后,方能申请评阅和答辩。
第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
一.聘请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三个月,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商定所要聘请的评阅人名单,聘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至少三名(其中至少两位应是外单位的专家)。论文评阅人应是在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责任心强、学风正派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得作为评阅人。答辩前,评阅专家姓名应当对申请人保密。论文至少应提前一个月寄送评阅专家。
二.论文送审
博士学位论文采取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送审和研究生部抽查送审相结合的方式,申请人不得参与论文的送审工作。鼓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双盲”送审。
三.评阅结果
1.答辩前评阅人的姓名和评阅意见应保密,并密封传递,评阅书应全部收回。严禁由学位申请人向评阅人递送学位论文和索要评阅意见。
2.若有一名评阅人的意见是否定的,则应暂缓答辩,并增加一名评阅人,若有两名评阅人出具否定意见,则此次申请无效,该论文不能进行答辩。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半年后重新申请答辩。
第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经评阅人评审认为达到与申请学位相应的学术水平,可以提交答辩时,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为答辩组织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根据有关规定协商提出。论文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但可参加答辩会,必要时向答辩委员会提供咨询,在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和投票表决时应该回避。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成员的半数以上应当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的专家。成员中必须包括二至三名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当由教授或相当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
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论文答辩工作。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
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已经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公开发表(涉及保密内容的论文除外)。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第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十条 论文答辩程序
1.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并主持会议。
2.申请人宣读《论文原创性声明》。
3.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约40-60分钟)。
4.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到会者(已获得相应学位)提问,申请人答辩(30-60分钟)。采用即问即答方式,不得另行准备。
5.休会,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
⑴导师介绍申请人情况,介绍完毕后离开会场。介绍内容可包括申请人的简历、思想品德表现、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
⑵主席宣读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
⑶委员讨论,形成论文评语和答辩决议,填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对论文是否通过进行无记名投票。对于未获得通过的论文,是否允许修改后重新答辩作再次无记名投票。
6.复会,申请人起立,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申请人与答辩委员会成员合影,照片存档。
8.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第十一条 论文答辩结束一周内,秘书应将博士学位申请书、论文评阅书、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含表决票)、论文答辩照片、学位论文全文(7份)等有关材料整理立卷,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存档。向学校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及提交方式将由图书馆另行通知。
第十二条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后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书。第十三条 本细则自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公布之日起实施,其解释权属于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四篇: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14年6月13日经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学位授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必须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权的学科、专业。我校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以及经授权的专业学位类别。
第二章 申请人资格审核
第三条 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的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并具备以下条件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1.按相关学科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
2.导师或推荐人认为论文质量符合申请条件;
3.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要求,由学院(研究院)根据学校规定制定具体要求。
第四条 申请学位者应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申请书和学位论文等材料。
第五条 学位申请人通过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以下学术水平,方可授予学位。
(一)博士学位
1.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绩。
(二)硕士学位
1.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第六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的实施办法和《厦门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办理。
第三章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七条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第八条 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2)论文内容应能反映作者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3)应能反映作者已独立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有创造性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九条 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2)论文内容应能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表明作者已掌握本 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应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十条 论文用中文撰写(特殊专业除外)。凡用非中文撰写的论文,必须同时提交中文译文。论文一般包括序言、实验与计算、事实与理论分析、总结、参考文献等部分,此外应附中文和外文摘要和关键词。科学论点要有理论论证或实验验证,对所用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要加以严谨的说明。引用别人的资料要忠于原著原文,并以明确方式标明。利用合作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词句力求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五万字。
第十一条 论文经学院(研究院)审查和同意推荐答辩后付印。导师对论文的评语和推荐意见,应密封传递,注意保密。
第四章 论文评阅
第十二条 答辩前两个月,由系(所)提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由所在学院(研究院)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指导教师不得作为学位论文评阅人。论文原则上实行盲审,具体办法见《厦门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办法》(厦大研„2014‟27号)。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一般应为博士生导师,或为实务部门的教授级专家,或为参与指导过博士生的教授级专家。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三名,其中校外的评阅人至少二名。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生导师资格。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不少于两名,其中校外的教授或副教授至少一名。
第十三条 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按百分制评定分数,供答辩委员会参考。评阅人可参照下列几个方面审查论文质量:(1)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2)论文的观点、结论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可靠;(3)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造性;(4)论文的主要优点(包括研究方法、写作技艺和逻辑性等);(5)论文的不足之处。
论文评阅人的姓名和学术评语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并密封传递。
第十四条 专家评阅意见处理:
1.三分之二以上评阅人认为论文已达到学位论文水平,且一半以上的评阅人同意答辩,可以直接组织论文答辩。
2.三分之二以上评阅人认为论文已达到学位论文水平,但不足一半的评阅人同意答辩,申请人须针对论文的不足,进行充实、修改,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时间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安排。
3.凡未达到以上评阅结果的学位论文,须重新修改或撰写论文,至少三个月后才能重新申请答辩。组织答辩前仍须进行论文评审,评审时间要求不变。
第五章 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规则
第十五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生导师资格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 研究生导师。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秘书一人。新设和薄弱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必须请校外专家参加。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占半数以上,且至少有两位校外博士生导师或专家。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一人。
答辩工作由学位分委员会或学位评定工作小组组织进行。学位申请者在答辩前不得接触答辩委员。
第十六条 论文答辩前应先审阅论文评语;未收齐评阅意见书一般不得进行答辩。评阅结果符合规定条件方能答辩。
第十七条 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须保密除外)。论文答辩的程序一般是:(1)主席宣布开会;(2)导师(或答辩秘书)介绍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和论文工作情况;(3)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低于30分钟);(4)委员提问(可休会15-20分钟让申请人准备,也可以不休息),申请人答辩;(5)休会,委员举行会议,由秘书宣读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商定评价论文的标准,并对论文作出评价,对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6)主席当场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评分等级和投票结果。
为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论文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一个单位时间(4小时左右)只答辩一至二篇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一个单位时间(4小时左右)只答辩三至四篇论文。答辩时要详细记录或录音,博士论文答辩须有录音。
第十八条 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按百分制打分,并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第十九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作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不记名投票,获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作出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除答辩委员会作出决议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授权机构之外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同意重新组织答辩。
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如已达到博士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在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的同时,还可推荐授予博士学位,并按本工作细则中有关博士学位的规定办理。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术水平,且申请人尚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以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六章 学位授予
第二十一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各级学位授予时间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批准授予学位之月三十日。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每年6、9、12月份召开授予学位的例会3次。博士学位证书在经过一个月争议期后颁发。
在争议期,如有异议者应通过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反映。由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或其授权机构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每年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名单及有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决议后,应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布,对于不授予学位的人员一般应将决议送达本人。
第二十三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活动规范受到学校记过以下(含记过)处分的学位申请人做出暂缓一年授予学位的决定;有权对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活动规范而受到留校察看以上(含留校察看)处分的学位申请人做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有权对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活动规范却由于客观情况而未受到留校察看以上(含留校察看)处分的学位申请人做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有权对错授学位或严重舞弊作伪而未受到行政处分的情况,通过复议,做出撤销已授予学位人员学位的决定。
第七章 荣誉博士学位
第二十四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八章 其他
第二十五条 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台港澳学生申请学位,参照本细则办理。
第二十七条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论文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研究院)应将学位申请书、课程成绩表、论文的全文和摘要、导师评语、论文评阅书、专家推荐书、答辩委员会决议和答辩记录、录音磁带、表决票、以及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毕业鉴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党组织意见)、博士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和科研成果等有关材料整理立卷,送校档案馆存档。
学位申请者须将学位论文送学校图书馆存档(纸质版和电子版各),并按规定数量将学位论文和相应的电子版提交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按规定报送有关机构。
第二十九条 涉及军工机密的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涉及商业秘密的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由相关学院(研究院)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校相关条例制定,报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均含本数。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于2014年6月13日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其他相关规定有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哈工大2011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我校举行2011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发布时间:2011-4-15 15:41:23 阅读数: 7086
哈工大报讯(兰锐 韩春/文 兰锐/图)4月15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校2011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第二次)在哈工大博物馆小礼堂拉开帷幕。校学位委员会主席、校长王树国亲自为毕业生颁发学位并合影留念。
副校长任南琪,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相关学院领导以及博士生导师参加典礼。仪式由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丁雪梅主持。
副校长任南琪首先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经我校学位委员会第137次会议审核通过,共有117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7人获理学博士学位,93人获工学博士学位,17人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甄良主持学位颁授环节。毕业生身着学位服依次上台,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相关学院院长或代表亲自迎候并见证学位颁授,校长王树国逐一为他们颁授学位并拨苏正冠。
博士毕业生代表耿悦在典礼上发言,她代表全体博士毕业生向母校和给予他们启迪与知识的导师们表示感谢。她说,在四年的科研道路上,母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一直指引着自己不断前行,导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感染着大家,毕业后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服务社会、为学校争光,同时也祝愿母校硕果累累,恩师桃李满疆。
毕业生刘鲁宁的爱人门子瑞在发言中代表毕业生亲友,向圆满完成博士学业的各位同学表示祝贺,向治学严谨、辛勤授课、言传身教的全体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她说,漫漫求学路,深深工大情。尽管各位博士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但内心的“哈工大情结”永远不会改变,大家会一如既往地做学校事业的热情宣传者,做学校成功的真诚喝彩者,做学校发展的坚定支持者,铭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继续努力,为祖国争光、为哈工大添彩。
博士生导师代表姜义成代表全体博士生导师,向圆满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祝贺。他说,经过几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大家已经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了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所学专业领域开阔了视野,走在了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他希望各位博士毕业生能够树立献身祖国、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创新。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王树国深情寄语博士毕业生。他说,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祝贺获得博士学位的各位同学。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大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属于你们的荣誉,同时感谢博士生导师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谢毕业生家属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王树国校长从三方面寄语博士毕业生。第一不负国之所托。同学们要牢记,你们是国家的精英人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你们担负着时代的责任,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要在日后 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第二不能忘记民族符号。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为了提升民族的内涵,你们要努力创造,将民族的符号深深烙印在心,希望你们能成为民族的骄傲。第三追求世界大同。民族属于世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没有任何民族能够独立于世界而取得发展。因此,要用你们掌握的知识,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为人类和民族作出贡献。他说,哈工大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军和优秀的科学家,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典礼在《哈工大校歌》声中圆满结束。
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步入会场
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丁雪梅主持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副校长任南琪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甄良主持学位颁授环节
典礼现场
校长王树国为毕业生拨正流苏
校长王树国与博士毕业生合影
毕业生代表耿悦发言
毕业生家属门子瑞发言
博士生导师代表姜义成发言
校长王树国寄语毕业生
庆祝博士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