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吴江”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1: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吴江”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吴江”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吴江”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

吴江”的调研报告

吴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吴江市信息化办公室(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和突破口,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许多城市已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随着我市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以全面信息化为目标的数字化城市——“数字吴江”已成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至高点。为了进一步明晰当前及今后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计委、市信息办在对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吴江”建设的全景构想及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市十届四次(扩大)会议明确提出2003年为“信息化启动年”,从而吹响了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号角,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部署。通过“信息化启动年”各项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为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随着通信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市通信网络主干基础已全面由模拟向数字化方向转换,设施建设进一步到位。电信和广电两大本地服务商已形成全市宽带光纤全覆盖,同时在宽带接入领域,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等新兴服务商已进驻我市并开展相关数据通讯接入服务,通信服务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进一步确立。宽带上网接入业务发展迅速,全市已建成智能宽带小区42个,小区局域网、ADSL、有线电视双向网(HFC)、光纤接入等方式均可供企业和家庭申请接入,盛泽镇已在全市率先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提供29套数字信号电视节目。

信息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我市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到3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7万户,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0.65号线/百人,无线市话小灵通上半年完成放号3万门,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30万户,平均每2.6人拥有一部手机。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有线电视网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家庭宽带用户增长迅速,全市上半年新装宽带用户4100户,总计约有1万多户家庭可享受到便利的宽带上网服务。全市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一举突破90万张,银行网上查账和电子支付功能成为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理财手段。

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势推进。经过10年的发展,我市成功抓住全球制造业大转移的契机,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七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区内93%的外资企业从事IT产业,自我配套率达到90%以上。区内IT产业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6个,区内已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家,有20多家国际上著名的IT龙头企业,其中台达电子、华宇电脑和中华映管总投资均超过1亿美元。吴江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国内电脑及电脑周边、光电子、通讯及网络、新型电子元器件主要生产基地。今年1-6月份,市开发区注册外资5.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6亿美元,预计全年可完成进出口额40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外向型为主导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增长极。

光电缆板块做大做强。以七都、芦墟镇域经济起步的光电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吴江光电缆产业基地”称号,拥有亨通、永鼎两家上市公司,全市光电缆生产企业40多家,电缆生产线168条,年产能2500万对公里;光缆生产线31条,年产能300万芯公里,产销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近两年来我市光电缆产业发展不仅依托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永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和亨通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相继挂牌成立,掺饵放大器、光纤复合架穿梭地线光缆等研发项目正在开展,通过企业生产与研发的结合,我市光电缆生产企业进一步掌握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我市光电缆产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电子政务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是今年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城市信息化的突破口,市财政划拨专项建设资金500万,按照“一站两网”的建设构思,“党政信息网”和“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已全面启动。党政信息网自今年3月投入建设以来已完成80%的建设工作,全市光纤宽带政务专用网络已初具规模,电子公文转输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已经开发完毕,相继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到今年年底,党政信息网将全面投入使用,其网络设施和应用平台将承担起“数字政府”的基础。“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以体现政务服务为宗旨,立足建设一个实现统一信息发布、集中信息存储、专业系统管理和便捷网上办事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站10月20日正式开通,成为我市政务公开最集中、最完整、最权威的互联网网站,充分构筑起社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实现面向社会的“一站式、一网式”在线政府电子化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电子商务打造亮点。“全国十大专业市场”之

一、“江苏省十大市场”之首的我市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在立足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在网络商务领域再次抢得先机。今年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正式提上日程,将在三年内融资500万元构建全国纺织电子商务龙头,着力打造一个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东方丝绸市场在网络商务领域的二次腾飞。与国内大多数商务网站有了信息流再去营造物流、资金流不同,我市的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传统行业已形成的物理市场做支撑,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紧密结合,虚拟商务与现实商务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令本已具竞争优势的东方丝绸市场更具竞争力。

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我市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金融、税务、海关监管、社会保障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市经济开发区经海关总署批准成为全国首家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市国税局纳税信誉等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充分肯定。我市骨干企业亨通、永鼎分别引入金思维和金蝶ERP系统,盛虹、科林、新民纺织等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亨通集团公司被列为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今年吴江丝绸股份公司也被列为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企业。企业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提高企业科学化管理和产品技术创新的有利武器。同时,企业上网意识已经普及,全市约有3000家企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企业网站,进行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宣传、网上接单等不同层次的网络化应用,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企业了解行业信息,提升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我市信息化建设在抓住机遇全面建设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电子政务:功能服务不足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于今年全面启动,围绕“一站两网”建设规划,党政信息网工程、“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部门办公自动化、业务信息化等建设项目相继展开,由于起步较晚,电子政务各领域内的建设仍属于初级阶段,除有关执法监管领域外,电子政务的效率提升和服务功能的体现还较弱,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深入开发,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投资主体单一 我市电子商务平台以盛泽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为龙头,存在着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镇财政经费,一方面确实可以保证商务平台的有力推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应适当采取多元化融资机制,走市场导向性建设,以规避投资风险。

(三)信息资源:集成共享度不高

在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当前建设的难点之一。当前我市信息化建设存在数据资源较为分散,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城市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体系,需要资源部门的参与和全力配合,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存在认识滞后和意识壁垒,至使信息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现有信息网络和应用网络之间缺乏互联,进一步造成信息隔阂,大量有价值信息闲置。此外,目前我市信息资源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开发滞后(如地理信息数据库等),社会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不足,将成为今后信息化进一步建设的主要难点。

(四)信息服务:滞后于信息化需求

我市目前为止未引进和培育具有软件开发实力的上规模技术型公司,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本地化服务,未能形成软件企业与城市信息化同步发展的互动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以及建设质量的保证。

三、全面打造“数字吴江”的发展目标

当前,城市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内诸多城市相继提出建设“数字城市”的口号,“数字苏州”的总规分划也已于今年正式出台。数字城市建设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发展方向,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数字吴江”建设纳入推进全市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数字吴江”战略关系到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富民强市”,实践“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及早规划,尽快建设,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数字吴江”的发展目标是:

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06年,建成城市信息化所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基于这些基础设施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夺全市经济之冠;信息化搭载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电子政务进入应用阶段,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办公和行使行政职能全面网络化;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赢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普遍提高,初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主要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服务领域得到发展,社会信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基本普及家庭上网;初步构成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的、共享的、效益显著的城市信息系统,使我市信息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大大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10年,基本建成“数字吴江”,城市将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高速、宽带、交互、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遍布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信息高速公路将通向所有工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文教事业部门和城镇居民家庭;社会服务领域全面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在社会保障、经济生活、行政监管、公共安全等方面,全社会可享受“数字吴江”便捷、广泛的信息服务,使吴江成为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电子信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城市。

(一)“电子政务”,力塑网络化政府

“数字吴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由于政府掌握着80%的社会信息资源,因此政务信息化在“数字吴江”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突出重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在“一站两网”规划体系下分三期实施:

一期工程(2003年12月底完成):建成“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使网站成为发布政务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权威性网站,初步形成电子政务对外服务窗口。完成全市党政信息网网络建设,网络接口布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把分布在全市各部门的计算机或计算机局域网通过光纤联接在一起,逐步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连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开通公文转输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各类数据库,在网上实现各类信息的上报、汇总、统计、查询、公布等功能;建立内部电子文件交换、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等系统;建立视频会议、视频电话、视频资料的查询点播(VOD)等系统,使各级领导能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了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同时着手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和数据共享政策,对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改造和整合。

二期工程(2004年6月完成):党政信息网实现与苏州政务网互联,实现公文的无纸化传输,停止使用纸质公文;逐步开发各种应用,以实现网上公文流转、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结算等功能。同时,根据需要及其他各有关部门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各应用子系统的开发,并着手进行各部门子系统的接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局域网实现与进驻中心的各部门联网,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事务的办事效率。

三期工程(2006年完成):将现有“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改造成“数字吴江”网站,基本建成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面实现网上互动式政务服务,实现网上报批、网上查询,实现“两头在外”的电子政务格局,使政务网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二)“电子商务”,开启数字化经济

我市电子商务建设要坚持“以商为本”的特点,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使传统产业得以提升和发展。在“政府倡导,市场推动,企业运作”的方针下,大力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特别是各专业市场,要着力依靠传统物流、客户群、科研和产业等作为基础,通过电子与商务相结合,使商务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结构。

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非典再次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我市电子商务要借产业集群优势,以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示范性工程为引导,全力推进商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东方丝绸有形市场为基础,分阶段逐步建成全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物流规划最大、产品最多、功能最全的现代丝绸物流中心和国家级丝绸行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并逐渐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性平台。加强与之配套的物流体系、支付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保证电子商务平台的不仅仅停留于信息平台这一简单应用,实现真正的网上商务。我市各专业市场,以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为试点模式,逐步建设以专业产业为延伸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实现专业市场和集群产业在产、研、销方面的国际化接轨,适应信息时代商务经营的新变化与新发展。

(三)“数字化工业”,展现新型工业化之路

信息化目前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数字吴江”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工业是吴江立市之基,也是强市之本,做大做强工业、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则是我市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一方面积极依托外向型电子信息产业,努力向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更高目标迈进,抓紧推进“一区三园”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电子资讯产业园、科技人员创业园和日资工业园的建设,培育壮大已初具规模的电脑及配套产品、光电子、微电子三大IT产业,使吴江的IT产业具备持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丝绸纺织、光电缆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示范建设,使信息技术运用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提高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增强我市企业竞争力。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个发展主题,形成我市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个经济增长极。

(四)“信息化生活”,演绎精彩新篇章

丰富精彩的信息化生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数字吴江”以服务全社会,信息化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目标,在“数字吴江”规划指导下,大力加强面向社会公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和改造步伐,以后凡新建的规模住宅小区都必须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同步进行。其次,推动一大批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到2006年,实现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宽带上网、网上政务、网上金融、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网上点播、机车船票预订等信息服务。

六、打造“数字吴江”的主要措施

“数字吴江”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跨领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配合和协作,必须加强领导和规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各领域的优势和力量,形成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一)健全网络,整合资源,互通共享 我市信息化工作,正将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其主要表现在:网络平台的整合化趋势;数据资源的共享化要求;网络服务的互动性应用;安全、认证、标准规范的强化保障。“数码吴江”是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整体性工程,单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可能牵涉整个全市网络的互动,因此建设整合的网络及信息资源互通平台是其基础。为避免再建“信息孤岛”,一方面要抓好硬件网络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互通。目前以党政信息网为网络平台的政务内网建设已基本满足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对网络的需求,同时,依托公众网络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网络的普及已指日可待。今后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各个互通网络的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特别是加强政府资源的整合共享力度,通过信息化重点工程的推进,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建设平台,推动应用,发挥功能

打造“数字吴江”的关键是要有一批信息化应用平台来做支撑,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我市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加快启动一批与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化工程。要立足以政府信息化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内提高行政效率,对外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工程,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行政监管“一网通”工程,以及在商业消费、生产生活等社会各领域内信息化建设,使我市各行业各领域都能享受到便利的信息化服务。

(三)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形成特色

“数字吴江”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大干快上,不搞花架子,要以理性的思维来指导“数字吴江”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建设慢不等同于落后,快不等于领先,近期我市建设的重点在于若干个关键领域内的突破,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领域,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对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要以创新的思路来引领重点工程的建设,使我市信息化建设如同我市板块经济一样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

(四)广筹资金,加大投入,创造效益。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数字吴江”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需要较大的、持续的投入。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对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作财政立项,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根据“政府引导性投入、企业化运作”的建设经营模式,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鼓励市内各商业银行优先考虑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加强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培育,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机制。

(五)内外交流,加强合作,提高水平。

“数字吴江”建设不可能处于孤立和封闭的状态,应大力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促进我市信息产业发展。采取组织互访、专题研讨、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相互交流建设经验,建议将“数字吴江”建设项目列入友好城市间的交流计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六)搭建载体,引进人才,培育产业

我市要注重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加快软件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大力引进研发机构和软件企业。通过学习昆山等周边城市建立留学生创业园的做法,着力为我市引进和培育软件开发及高技术研发为主的科技型产业,努力为各类高技术人才在吴江落户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当前,城市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已经全面展开,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龙头,浙江、江苏紧随其后,信息化建设生机勃发。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城市投资环境、政府效率、商业活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在新一轮的发展较量中,我市必须把“数字吴江”建设作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重要策略来考虑,以顺应信息时代、信息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来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加速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利用信息化提高反腐倡廉水平的调研报告

利用信息化提高反腐倡廉水平的调研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正从整体上引导和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各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进行综合较量的焦点。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纪检监察工作,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适应现代化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能、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我县纪委监察局的实践来看,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和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县纪委监察局及时为机关各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配备了电脑,还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手提电脑、打印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等办公设备。除案件管理工作专用电脑外,其余所有电脑统一通过广域网办公平台接入互联网,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同时要求全县各镇(场)结合自身情况,及时配备专用电脑,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良好健康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2、加强了业务内网建设。积极开通县纪委监察局宣传网站,借助网络媒体交互性强、流量大的特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力求快速及时地把高品位、高质量的党风廉政建设信息传递给每一位登录者,倾力将廉政网站打造成为信访举报和效能的主渠道,营造了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结合纪检监察信息的舆论窗口和经验交流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高编写质量,突出其参考、快捷、权威等特点,鼓励支持全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踊跃投稿,互相交流纪检监察工作好的经验做法。

3、信息化电子政务办公步入正轨。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纪检监察信访、党风廉政、案件等信息资源库及纪检监察综合信息资料库,极大地促进了纪检监察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4、加强了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在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把信息化资源充分运用于案件检查、案件管理等具体工作业务。强化了内网安全保密措施,切实管理好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密码设备。在及时更新门户网站信息的同时,严格信息发布审批程序和权限,完善了信息报送制度。

二、信息化提高反腐倡廉水平的重要性

1、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日常纪委监察局机关工作中,利用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在公文传递、案件检查、档案管理、信访工作等方面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可视性,不仅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而且把工作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纪委监察局工作走上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轨道,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工作误差,提高了工作质量。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纪检监察电子政务系统,实现纪委监察局和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形成信息互动,堵塞漏洞,能更好地发挥反腐败的整体合力。

3、拓宽揭露腐败问题的渠道。当前,反腐败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大环境下,纪委监察局机关举报网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网上举报已成为信访举报的重要渠道之一。

4、开展网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网络媒体交互性强,开放度高,流通量大打破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局限,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适应形势需要、发挥良好作用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纪委监察局信息化建设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还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破解:

1、思想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对纪委监察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的认为

可有可无,有的存在畏难情绪。一般只是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传播信息、宣传组织政策、政务公开的手段,还没有从提高面向公众服务能力、推行电子政务的角度去考虑信息化工作。

2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在纪委监察局业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不广,信息化工作停留在网络建设、信息交换层面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指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3、信息化人才缺乏。据了解,在许多纪检监察干部看来,互联网和各种局域网既是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又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还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对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等信息的了解还是很缺乏。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利用信息化提高反腐倡廉水平的对策建议

1、要强化思想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加强县纪委监察局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面对信息革命的浪潮,如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发展动力、实现工作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性课题。因此,县纪委监察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健全相关组织保障机制,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纪检监察工作,着力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要加大基础投入,把网络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加大计算机、多媒体和办公设备等硬件的投入量,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完善网络设施建设。一要积极推进内部局域网建设。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建设,实现内部各科室的网络互联,在单位内部和部门间实现电子公文传输和综合信息的网络传输,借助办公自动化局域网进行具体的组织业务操作,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二要加快纪检监察系统内网建设。积极开展与中央、省、市纪委和兄弟地方纪委相互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逐步扩大联网范围,并提高互联互通的程度,将现有的网络资源逐步整合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办公资源网络平台上。三要完善纪检监察系统外网建设。坚持内网、外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保证外网的安全运行,完善和丰富网络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公众的能力。

3、要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抓紧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尽快推动县直有关部门行政过程和结果实时上网,将县直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管。围绕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规范审批事项。二是推行网上审批。三是实施电子监察。在网上设置相应监察点,对出现的违规情况,由系统自动给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

4、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队伍。要提高应用水平,把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措施来抓。要将纪委监察局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仅靠良好的硬件基础是不够的,建立与依靠一支高素质的纪检监察信息化队伍,全面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信息素养,才是问题的关键纪检监察干部只有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篇:提高办学水平调研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关于提升实验中学办学水平的问题调研报告

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

王德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校管理水平决定学校发展水平,也关系教育发展的质态。近几年,扬州教育质量步步高升,高考在省里的排名不断靠前,这主要得益于扬州推行学校精致管理,牵住教育发展的牛鼻子,迎来扬州教育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天,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扬州教育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长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应是题中之义。

二、基本成绩与经验

(一)思想引领。伟大的理论产生伟大的行动。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管理。

1、重视理论的学习。校长是一校之魂,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们自身十分注重学习,他们订阅专业的教育管理刊物,认真阅读,做学习笔记,并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例会等渠道传达给教师。

2、积极参观学习。对于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经验独特,业绩突出的学校(如洋思中学、栟茶中学等),学校能够及时组织领导或教师学习取经,回来后,组织讨论,如何针对本校实际,进行移植和改造,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品味。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三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各校都有自己的三风,并在醒目的位置加以突出,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循三风的要求,是三风的具体化。校园内,具有各校特色的标语,诗一般提醒语,让全校师生沐浴在美的怀抱中。

4、明确的目标。目标凝聚人心,目标激励人们奋进。各校均能从学校实际,以及长远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如南海中学提出的“坚持走质量兴校、内涵发展之路,把学校建成管理规范,校风严正,教风严谨,学风浓厚,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人才培养基地;基本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建成扬州地区具有办学特色的优质品牌学校。”

(二)制度保证。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石。正如小平同志所讲“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学校管理,如果没有制度和机制作保障,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1、完善制度建设。以实施精致化管理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充分学习先进地区、学校科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管理工作的新问题、新情况,对现有规章制度不断充实、修改、完善,延伸、拓展,组装配套,形成各具特色的、更加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完整的制度体系框架。把制度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规范,用制度管好人、管好事。

2、创新机制。按照“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清晰,考核严格,以质论酬,奖罚兑现”的整体思路,着力抓好各项机制的落实。一是责任落实机制,把教学质量和学校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承包、指标、标准要求等形式落实到人。系统上下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头上有责任,调动教师好好教书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坚持以质量论英雄,评先、评优、奖励工资等都要严格按照质量取舍。让踏踏实实抓质量的受到政策的呵护,让质量高的得到政策的支持。三是利益驱动机制。学校自有资金分配制度不再吃大锅饭,坚持优质优酬,拉开分配档次。由注重过程向既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过渡。以利益驱动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提高。

事实证明,只要认真、踏实地抓好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真正解决好教师想不想教、愿不愿好好教的问题,学校管理水平一定会得以全面提升。

(三)改革推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再好的制度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循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从我市学校来看,近几年,各校在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的活力。如南海中学坚持 “集体领导,分条管理,分块负责,一职多能,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优化学校管理,实现了无缝衔接。06年9月,学校又进行中层干部竞聘,并进行二级科室建设。明确了中层以上干部的职务、职权和职责。实施了行政成员工作周记制度,主要行政成员双签到制度。07年9月,实行了减少管理层次的扁平化分校式的管理——年管会负责制。年级管理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中层领导的积极性。在教学质量考核上,既重视个人的努力,又突出集体的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如教学任务指标实行年级、班级、备课组集体捆绑式考核,在规定的目标基础上,高于奖,低于扣。然后根据各科,各班的具体完成指标数,奖高罚低。

三、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有很好的行政管理,缺思想型的领导

蓍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但现实中,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始终贯彻遵循,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的不多。更多的面对考试,面对上级的考核,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管理。虽说学校领导很重视学习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但往往在某一阶段,某一阵子,时间一久,也就丢之脑后。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校长是由上级部门任命、领导,对上负责,学校缺乏真正的自主管理权,上级的部门的各项考核一定程度上捆住了校长们的手脚,让他们施展不开拳脚,还有诸如整个社会舆论氛围,以及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不同等。如家长们普遍抱怨自己的孩子上学太苦,但学校真正正常放假,他们又很不放心。你校考重中、重点高校的人数少,他就认为你校质量不高,他是不大思考自己孩子的学习潜质与能力。因此,当今学校,因应考试及相应的考核管理是相当完备,甚至几近苛刻。但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促进教师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的学校管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来期待。

(二)有严格的量化管理,缺有质量的管理

“量化管理”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学校引入量化管理是与时俱进,但一些学校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必定走向反面。如教学考试成绩分析,绝大部分学校数据多达七八个甚至更多,优秀率、优良率、及格率、均分、差生率、学科指标分、全科及格率、班级均分差等;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一切以数据说话;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翻你写的教案厚不厚,写了多少页,教后记写了多少个;检查教师对学生负不负责,作业的数量,批阅的次数,批阅的覆盖面,写了多少评语;相互学习,教师必须听多少节课 „„。以上教学管理方面的东西,有些是需要量化,有些是不大好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有些是数据太多,让人无从抓起,只能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听天有命。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要重视数字,因为数字反映一定的问题,但不能要那些不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更不能要那些本末倒置、损害教师积极性最终损害教育事业的数字。“向管理要数量”的行为必须改变为“向管理要质量”。

(三)有对成绩的高度重视,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我们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尽管新课程谈到三维教学目标,但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是更多的关注知识与能力。学校教学中,不是说没有教育,也不是教育谈得少,现在我们所谈的教育出发点和归属点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虽然学校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有的是注重个形式,装潢门面;有的做个样式,应付上面的检查。学校的老师也最怕搞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重大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的成绩,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一样。

中学阶段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对学生只要考试分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全由学校和家长大包大揽。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小孩九年级了(初三),学习任务重,你们家长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最好派一人专门陪读。”“毕业班了,学到11点半很正常。”“现在还看小说(打球),有一点时间还不如做模拟卷。”我们培养的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的;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不仅要关心学生能上一个好学校,更要关心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越管越细,越管越多,越盯越紧,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少对学生的心灵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注。

四、对策与措施建议

(一)尊重、信赖老师,激发教师成就动机

办好学校的关键是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根本,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是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

首先要确立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学校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谋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的关节点是教师的发展。学校的领导应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办好学校的思想,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学校领导要始终将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大课题,作为哲学命题来思考。学校管理制度和措施在确定前要广开民主渠道,倾听各方意见,使学校的政策措施得到师生的真心拥护。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校务公开,使教职员工及时了解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动员广大职工共议学校改革发展大计,为建设学校献智出力。南海中学经历十年发展,学校领导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坚持以人为本,坚信人的发展至上,视师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

其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为贵”,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竞争是现代社会存在的突出特征。学校领导广与老师接触,多与教师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通过细致周到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正确理解竞争,积极参与竞争。

要以高尚的情怀去关心爱护全体师生员工,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学校领导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努力争取国家明令但地方财政或教育行政部门不主动落实的待遇。努力创造师生间既有团结和合作,又有挑战和竞争,更有包容和谅解人际环境。

第三,肯定教师,给教师荣耀和尊严。相信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对教育教学怀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对教师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个别的采取个别谈心,非责任心的问题要帮助他解决问题;普遍的采取统一强调,更多的要思考是否与学校管理制度、责任机制方面有关系。总结推广教师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关注学校教师中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老师,并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挖掘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学校内推广,增强他们的成就动机。

(二)端正办学思想,提升人格魅力

1、端正办学思想,引导社会风气。08年江苏高考方案遭受广泛议论,09年修改稿一再难产,说明社会竞争压力大,传导到学校,家长对名校、重点高校的格外关注,以期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个人的利益诉求不同,这可理解,但教育部门首先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端正办学思想,顶住压力,转变人们的思想认识,而不能完全为社会舆论所左右,更不能以升学数据判断学校质量的高低。学校是最基层的单位,尽管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学校理应努力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来办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追求,一点一点改变“表面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际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现象。

2、提升人格魅力,提高执行力。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作为学校管理者,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坚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方面如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一视同仁。管理者事先制定经深入讨论并广泛征求老师们意见的标准或准则,以此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使整个教师群体形成这样的认识:“这不是针对我,是学校的要求,是制度的规定”,“这是公正的,我个人无意见,我将努力”。

有了严于律己、人格高尚的管理层,学校的教职员工一定会内心信服,一定认可和支持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将学校的目标要求贯彻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第四篇: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情况调研情况报告

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情况调研情况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党建新载体,正在塑造着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如何运用智慧手段加强对“互联网+”新形势下的城市基层党组织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调研组通过剖析X区、X区,就党建信息化工作,详细了解目前城市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基本做法

我市党建信息化、“智慧党建”已初具规模,在市级层面,市委组织部设立了“X党建网”、“X组工”微信群,并大力推广省委组织部创办的“X党建”微信公众号;在县市区层面,各地都设立了党建网、手机报、党建QQ群、党建微信群等,有的县市区还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如X区的“X党建”微信公众号;乡镇、街道、社区层面,也普遍创设了党建信息化载体,如,XX街道设立了“E心向党X驿站”,XX街道XX社区设立了“XX微家园”等。总体而言,我市的党建信息化、“智慧党建”情况可以概括为:信息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沟通无隙化。

信息网络化——“印刷体”变为“多媒体”。市、县两级都建立了党建网、党政门户网等,及时上传上级和本级文件,及时更新工作动态,发布重要信息等,党员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阅读文章、下载资料、发表意见和建议等。此外,特别是X区在X党建网的基础上,建立了“X党建微信公众号”,及时向全区党员推送党建工作动态、先进典型事迹等,不仅扩大了党建宣传的口径,也让党员能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理论知识。在“X党建”上,更多地基层党员也通过“学习园地”栏目,收看党课、了解政策法规、接受警示教育,截至目前,X区的学习排行位居全省第X位,X区的学习排行位居全省第X位。

管理数字化——海量信息转为大数据。为将党务工作的海量信息数据化、系统化,由市委组织部主导,党建网格化管理,搜集了大量信息。近年来,X区依托互联网建设“党建+综治信息平台”,正逐步将党建信息转化为党建大数据。平台按照按照“统一编码、逐级授权、分级维护”的原则,给予各级党支部不同的管理维护权限,就党建基础资料而言,社区基层党支部,可以将本支部的组织生活纪实、党员作用纪实等上传到平台上,形成数据化的日常基础信息;按照“一个支部一个网络阵地、一个党员一个电子档案”的思路,以党员身份证号为统一识别码,为每名党员自动生成《党员电子活动证》,客观记录党员基本情况、党务活动等信息,方便党组织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进行定性定量统计分析,能够实现对党员的实时动态精确管理;利用网络视频系统,不仅方便了流动党员参加网上视频组织生活,而且能够实时查看社区工作人员值班坐班情况。

沟通无隙化——“面对面”加“键对键”。在互联网技术覆盖基层党组织之前,以往的党组织召集党员开会、传达上级精神等;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工作情况等,基本上是“面对面”的形式,但由于个人时间安排与集体实践安排不同步(时间错位)、个人所在地点与组织活动地点不一致(空间错位),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外出党员、流动党员,传统的方式不尽方便。对此,全市在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党建QQ群、党建微信群,普遍实现了“网联络”、“微沟通”。如X区XX街道XX社区,XX展示了他搭建的党建微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坚持每天推送学习资料,分享精彩党课,传达上级精神,同也方便一些流动党员汇报情况,缴纳党费;社区党员也能通过发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的形式上传学习心得,并和其他党员一起进行学习讨论。从此,社区党员不用担心错过精彩的党课分享,是对集中学习一个较好的补充,弥补了时间上和效果上的不足,其社区的老党员XX,长期在上海住院治疗,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仍然坚持通过党建微信群向支部发送学习心得。

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智慧化”、信息化是深化和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求,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对此进行了一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党建工作“智慧化”、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一是管理机制不顺。各级各类党建QQ群、微信群数量繁多,但在管理上却相对滞后。如市委组织部层面,“X党建网”属党员教育中心管理,“X组工”属办公室管理,“党统平台”由组织科录入相关信息;县市区委组织部层面,党建网站、党建微信群、党建QQ群也是归属不一、“个吹个的号”。这样既不利于信息共享,也不利于科学管理。

二是增值服务不优。当前的党建信息化、智慧党建还存在网络“单行道”的情况,即上级对下级、组织对党员的科层式供给,如传达上级精神、交办任务事项给下级、党员;为了方便管理和考评,将党员基础信息采集收集等。党员利用网络仅局限于收看党课、向组织汇报等简单事项。这种“单向”的模式不是完整的网络生态,必须是共建共享的“共向”模式才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生态。如深圳市X区的“智慧X”,其不仅有“智慧管理”(党员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智慧教育”(党课资料),更有“智慧服务”、“智慧互动”和“智慧问政”。党组织不仅可以通过“智慧管理”和“智慧教育”自上而下进行管理,党员也能通过“智慧服务”来咨询党代表、参加志愿活动,通过“智慧问政”聚焦民生问题、为发展献计献策,实现从下而上的联系;同级党组织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也可以通过“智慧互动”社交式沟通交流,实现横向的联络。

三是应用能力不强。一是表现在不会用网。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员属于高龄党员,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存在不懂计算机或不会用网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在以党建工作信息化推动“智慧党建”方面,对这批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往往力不从心。二是表现在不深入用网。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党员没有上网的意识和习惯,运用网络仍停留在浏览网页、即时通信、传送文件等层面,与党务工作有机结合不深,导致基层党组织不能将党建信息化推进纵深,增添功能。三是表现在不善用网。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运用网络信息手段管理党员、引导舆论、组织活动的能力不强,不善于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建工作。

四是工作队伍不足。区级层面,党建口存在的人少事多的情况,完成日常工作已是疲于应付,对于党建信息化、“智慧党建”工作力难从心。如X区党建网已有一段时间停止运营,“X党建微信公众号”8月起已没有更新内容。在社区层面,基层党组织普遍运用QQ、微信等平台,由于人才与技术的短缺,在推进党建信息化的系统发展、综合发展上难以深入,既懂网络又懂党建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管理,站在全局高度推进“智慧党建”。建议以市级层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抓紧研究制定“智慧党建”建设总体规划,在整体布局、目标定位、实施步骤、建设规范、管理机制、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具有战略价值的指导性意见。组织部门要成立“智慧党建”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建设管理和推广运用等工作;要整合政法委、电子政务、经科信、法制、政务服务等部门的管理资源、建设要素,将网格管理、政务门户网、远程教育网等资源整合,搭建贯通各级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党建”载体,为推动党员广泛参与使用的“智慧党建”系统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搭建增值模块,立足服务角度推进“智慧党建”。一方面,搭建网上党务平台,发挥网络办公优势,推动业务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将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监督、党组织活动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实时视频教育、组织工作、积分管理、党员交流谈心、现场视频会议等多项功能全部纳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在线办理。另一方面,建立志愿服务、党员资政、互动论坛、党内互助等模块。志愿服务模块,让党员能网上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党员资政模块,让党员能在网上反馈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问题、献计献策;互动论坛模块,让党员能实现互动式交流;党内互助模块,能实现对困难党员的网上帮扶,如众筹帮扶。通过设立相关服务模块,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三是完善机制保障,基于前瞻维度推进“智慧党建”。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财力,适当加大对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取将党建信息化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形成以财政为主,党费、社会筹措等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党建信息部分涉及机密,必须制定分级管理办法,根据党建工作的性质、原则、范围、保密程度等综合考虑保密与公开的边界和措施。建立健全专职工作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精通信息技术的新型党务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搞好技术培训,通过组织培训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的党务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化水平和舆情应对能力。

第五篇: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背景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演进

城市是人类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城市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日益影响着城市和区域的未来发展。

2.政策环境

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号召“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那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些论断都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国内外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将其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推进。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部署,温总理在调研无锡传感网基地时,再次提出了要加快物联网发展。深圳、南京、昆山等市也都各有侧重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这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分析

1.自然环境

宁波境内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主要山脉。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境内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等河流,水资源丰富。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

2.宁波人文环境

宁波是历史名城,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史前遗址”发源地。宁波文化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四百三十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宁波帮”已成为联结宁波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3.宁波人力资源储备

宁波拥有15所高校,每年为IT专业提供六千名毕业生,有两所国家示范型软件学校,培养不同类型的软件人才。我们政府也引导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曾经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我们也创立了独特的人才驿站制度,为来宁波求职的外地IT专业毕业生提供住所和生活补助,吸引更多的外地大学生落户宁波。海外留学归国人员、211毕业生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六个月内每个月五百块生活补助。

4.宁波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截止2011年宁波已经实现地区GDP生产总值6010.5

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7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35.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4亿元。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宁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5.资本环境

目前宁波市的金融业己形成了以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宁波监管局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区域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12年,宁波共有上市公司37家,民间资本力量雄厚。

6.技术条件

在07年统计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网25%营业额在宁波实现,宁波还拥有众多专业的电子交易市场,像中国塑料网、中国液体化工网、大宗商品交易网等等,08年我们仅仅四家企业网上交易额达到860亿。有30%企业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95%外向型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业务工具。我们在去年十月份,正式推出行业网站总部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中国海商网,全球羊毛衫网等全球知名网站。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企业数量有上百家,营业额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

7.政策环境

“十五”期间,继续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把政府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初步形成电子政府框架,以适应21世纪初期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政府管理需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继续大力推进金关、金卡、金税以及公安、统计、港口、科技、教育、农业、气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在继续强化各部门纵向网络建设同时,下步要加强横向,特别是业务相关部门行业联网,如实现财政、税收、金融、外贸之间互联,实现业务联动、交叉考核、统一监管、信息共享。

三、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1.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的重工作来抓。

2.一些部门建成了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了经济、环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工商等一批数据库。

3.宁波经济水平较为发达。

劣势(weaknesses)

1.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局部应用已取得成效,但系统林立,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互不协调。

2.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不统一。

机遇(opportunities)

1.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和数据库化程度低,未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2.市民素质普遍提高,多媒体通信进入家庭,多用途信息家电、电子出版得到普及。

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已有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效益不显著。

威胁(threats)。

1.受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宁波经济发展已处于下滑状态,且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2.人们信息技术使用意识并未显著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信息化服务意识淡薄。

3.电子商务领域竞争竞争激烈。

2.发展建议

1.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应用。

2.推动就业信息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3.电子政务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建设科学、高效、智能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4.加强人员专业化培训,制定使用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下载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吴江”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吴江”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