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需求
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04月18日 20:05:41 稿源: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新疆地处西北高寒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冬季供暖是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事关广大群众冷暖和社会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城镇集中供热是国家和自治区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城镇环境所采取的一项切实措施。“十五”以前,新疆仅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尔勒等极少数城市实施了小片区集中供热,绝大多数城镇普遍采用单位小锅炉和居民家庭小炉灶方式供热,能效低、对环境污染影响大,严重制约了城镇现代化发展。1998年以来,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调整本级预算资金,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积极采取多元化融资手段,加强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与改造,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新疆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集中供热需求增长与供热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掌握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需求情况,我们对全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不含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及兵团所辖城市)的城镇集中供热发展情况及2009年自治区预算内补助投资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
(一)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现状
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大规模建设始于1998年,至目前,新疆城镇集中供热热源点多以大、中型燃煤锅炉为主,采用热电联产及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方式供暖的极少(目前只有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个地级市及很少的县级市有少量采用)。集中供热热源点建设以新建和改造并重,管网大多由原各单位供热设施改造联网形成,基本都已运行10年以上。已建成的燃煤锅炉房及供热管网配套设施在保障现有供热能力外,通过合理调整供热范围,增加管网调控设施,加大改造供热管网特别是二网,供热能力还有一定潜力可挖。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11月,新疆县级市和县所在镇(即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所在城镇)城镇人口595万人,实有房屋面积18036万平方米,现有集中供热能力约1万兆瓦,集中供热面积888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54.48%。城镇集中供
热率在0~20%的城镇5个,占城镇总数的6%;在20~50%的城镇27个,占32%;在50~80%的城镇41个,占49%;在80%以上的城镇11个,占13%。南疆三地州的喀什地区所辖莎车、巴楚、塔什库尔干3个县城,和田地区所辖和田、洛浦2个县城,至今没有实施集中供热,城镇供热方式仍然为单位自建小锅炉分散供暖和居民家庭小炉灶取暖。
(二)政府投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地区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82个县市中,由各级政府补助投资支持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项目共84个,占到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数的绝大多数。其中吐鲁番地区3个、哈密地区3个、昌吉州6个、伊犁州直15个、塔城地区8个、阿勒泰地区8个、博州2个、巴州6个、阿克苏地区13个、克州4个、喀什地区12个、和田地区4个。各地政府投资支持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个数与其所辖县市数相当,项目数量少于县市数的有和田、博州、巴州和昌吉州4个地州。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结构
84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440123万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8个,占项目总数的10%;投资额在1000~5000万元的项目44个,占52%;投资额在5000~10000万元的项目22个,占26%;投资额在10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占12%。在84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中,国家补助投资8042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4170万元、占17.6%,国债资金66250万元、占82.4%),占总投资的9.07%;自治区补助投资28170万元(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占6.32%;县市自筹资金占5.01%;企业自筹资金占39.34%;银行贷款占24.18%;其他资金占16.08%。
分析看出,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投资主要为企业自筹,其次为银行贷款,再次是其他投资(以北欧、日本协力等国外银行贷款为主),政府补助投资很少。由此可见,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建设将面临较大的还贷压力。3.政府补助投资增长趋势
在84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政府补助投资(含国家和自治区)只占项目总投资的15.39%。其中,国家补助投资不仅量小,而且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2004年间呈波动状态,1999年最高16500万元,其次2004年11980万元,最低2000年3000万元,2004年以后大幅下降,到2009年只有410万元。自治区因财政资金有限,自治区预算内补助投资多年保持较低水平,在500万元上下,近年呈加速上升趋势,1998
年1156万元、2008年3600万元、2009年18450万元,2009年为历年最多,超过了前十年自治区预算内补助资金总额,2009年也首度超过国家历年最高投资额。4.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截至调研时,在84个项目中,已完工项目43个,全部在建设期内完成,占项目总数的52%;在建项目34个,预计在建设期内可以完成,占40%;未开工项目7个,占8%。已完工项目中超投资计划项目3个,未达投资计划项目3个。
(三)新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情况
自2003年推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以来,至目前,全疆城镇供热单位已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有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民营资本控股3种类型,共有供热企业143家,其中,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63家、占44%;民营企业80家、占56%。而用热的商品化、货币化改革严重滞后,目前城镇供热收费基本上仍按房屋建筑面积计收,分户计量工作推进缓慢;各地城镇居民采暖费大多也还是在过去冬炭费的基础上发放,不分职务、级别、住房标准,且发放标准普遍偏低。城镇供热价格改革也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城镇供热价格虽都已实现由政府定价,采取社会听证定价制度,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也存在对供热成本核算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供热价格与供热成本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导致供用热双方在供热价格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
(四)新疆城镇集中供热供需现状及“十二五”需求
截至2009年11月,新疆城镇集中供热需求18036万平方米,有供热能力约1万兆瓦,实际集中供热面积888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54.48%,供需缺口达45.52%。调查统计,“十二五”期间,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需求达113个,项目总投资1308179万元,拟申请国家补助投资617731万元、占47.2%。其中,吐鲁番地区5个,申请国补资金17262万元;哈密地区6个,申请国补资金19960万元;昌吉州9个,申请国补资金109600万元;伊犁州直12个,申请国补资金88685万元;塔城地区8个,申请国补资金41971万元;阿勒泰地区9个,申请国补资金136726万元;博州8个,申请国补资金20600万元;巴州13个,申请国补资金63528万元;阿克苏地区12个,申请国补资金98800万元;克州4个,申请国补资金16113万元;喀什地区19个,申请国补资金75702万元;和田地区8个,申请国补资金41510万元。
二、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和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
调查分析,目前新疆城镇集中供热率平均为54.48%,供需缺口达45.52%,82个城镇中集中供热率不到50%的城镇32个,占城镇总数的39%。大多数城镇仍还存在大量小锅炉和土暖气,不仅煤炭利用率低,污染环境,而且引发群众强烈不满。如博乐市因集中供热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目前仍有19座小锅炉尚不能关闭;伊宁市则出现了要求纳入集中供热,而得不到满足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另外,部分城镇已实施集中供热的城区,还存在供热系统超负荷运转,供热效果欠佳等问题。如奎屯市一网的水力平衡是根据2000年当时供热区域的房屋容积率测定的,现容积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网水力平衡失调,“小马拉大车”使供需双方均遭受损失。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需要,已成为当地政府面对的也是困难最为突出的重大问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规模的扩张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供热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本次调查统计,预计“十二五”将新增供热需求面积约16820万平方米,相当于目前集中供热面积的近2倍,“十二五”新疆城镇供热设施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
(二)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条件普遍较差,无法保障集中供热效果
调查了解,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中,热源点新建较多,但供热管网、换热站等集中供热传输设施大多为原单位片区分散供热系统归并而来,特别是老旧建筑区的二网管道,新建的甚少。集中供热传输设施普遍存在管道渗水、系统控制和调节设施不够等问题。如塔城市中心城区,二网基本由过去分散供热管网连接而来,目前管网老化严重,经常出现“爆管”;裕民县集中供热设施系统中没有换热站,不得已采取直供,热损失大,部分锅炉甚至还是人工上煤和除渣。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要求供热企业对燃煤锅炉配套除尘设施增加脱硫功能,供热系统安装自动监控设施,但目前绝大多数城镇供热设施条件达不到这一标准要求,其根本原因是投入大,企业不愿或无力配置。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条件差是建筑室内温度偏低或不稳定、居民不满意、供热企业节能减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供热能力始终滞后于需求增长
从新疆已实施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渠道看,第一是企业自筹,第二是银行贷款,二者共占项目总投资的64%。由于城镇供热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供热价格由政府按照微利原则定价,供热企业属微利行业,普遍效益不佳,企业自筹能力非常弱,已建成的项目还款难度很大。另外,从实地调研看到,城市比县城供热设施条件明显要好,但多为利用各种外国政府贷款所建,如伊宁市、博乐市,同时也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如伊宁市供热公司用固定资产折旧偿还贷款,企业自身没有积累继续扩大投资建设。而
从1998~2008年的12年看,政府补助投资极少,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近年来逐年减少。现状情况是,一方面供热需求在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加大投资加快供热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补助投资在大幅减少,加之新疆各级地方财力十分薄弱,每年投入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的资金虽有增长,但也非常有限;再一方面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的困难也越来越大,新疆城镇供热设施建设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调查统计分析,在目前84个政府投资城镇集中供热项目中,政府补助投资(含国家和自治区)仅为项目总投资的15.39%。和田、博州、巴州和昌吉州4个地州的11个县市至今没有得到过国家和自治区补助投资支持。本次调查统计,“十二五”期间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需求非常大,总投资约131亿元,是过去12年间总投资的3倍。可以说,筹资压力和建设任务都非常繁重。
(四)供热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旧矛盾与新问题并存。1供热单位市场化改革面临新困难和新问题
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单位在改制前,大多是隶属县(市)政府城建部门的事业单位。政府试图通过供热单位体制改革,将供热行业推向市场,由市场调节保障供给。目前新疆城镇供热单位民营企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在不少地区又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民营企业供热效果普遍不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完全交由民营企业供热的城镇,政府耗费精力更大。塔城市在供暖期间,室内温度常不达标,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不得不经常亲自到供热企业坐阵监管。裕民县城供热单位改制后由一家民营供热企业经营,两年后,在2009~2010年度供暖期前,该企业称连年亏损公开申请退出,引发当地群众恐慌。眼看冬季来临,裕民县政府不得不出资收购该企业现有设施,交由县建设局下属的裕民县热力公司(国有独资)接管,才安抚了上访居民,平息了事态,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究其原因,供热行业属公益性微利行业,新疆因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城镇均布局在大大小小的绿洲,较为分散,城镇建设规模普遍较小,城镇人口规模不大,加之城镇建设水平普遍较低,住房集中度不高(大部分县城多为平房,布局分散),导致供热管网设施线路长、投入大,不能形成供热规模效益,供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由此引发了许多民营供热企业强烈要求退出的现象,给当地政府造成更大压力。
2.供热分户计量收费推进十分艰难
实施用热分户计量是城镇供热发展的主导方向。目前,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计量及温控装置费用均已计入房屋建造成本,但已有老旧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要实施分户
计量,需投入约5000~6000元的费用安装计量、温控装置,大多数居民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用热单位也难以承担。同时由于老建筑普遍保温效果差,两种方式缴费额相差无几,还有可能更高,因此用户积极性不高。同时供热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实施“分户计量”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热高峰和低谷,对此,供热企业必须提前对供热需求进行预测,合理调整供热量,这样供热企业既要增加技术投入,也势必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更主要是据自治区建设部门测算,凡是采取节能保暖措施的建筑,其用热量减少35%~40%,供热企业不愿减少该部分收入。
3.用热费货币化改革滞后,供热价格定价、调价机制没能真正建立
用热货币化改革是将城镇职工由单位报销的取暖费直接发放给职工个人,变“暗补”为“明补”,由居民家庭(用热单位)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据新疆财政部门测算,目前对城镇职工发放的采暖费平均每人350元,按住房80平方米计算,一个采暖期要搭上一个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实行这种取暖费补贴政策和收费办法,城镇居民负担很重。目前,城镇供热价格由政府定价,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多数县市保持在几年前确定的价格水平,造成供需双方都不满。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尤其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贫穷落后的西北边疆,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三、对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及设施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总体规划
迫切需要加强城镇供热设施建设规划,做好规划是保证城镇集中供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治区层面要统筹做好中长期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规划,要突出前瞻性,以此引导各县市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实际及未来发展需求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县市规划要突出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已编制规划的县市,要根据城镇发展的现实特点和需求增长趋势,适时调整和完善规划目标及内容。以规划为指导,整合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同时要提高供热系统设计、布局及运行水平,切实提高城镇集中供热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用热需求。
(二)加大对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城镇供热具有公共服务产品特性,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由此体现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必要性。尤其在新疆这样一个地处西北边疆,经济落后,城镇布局分散,多民族聚居,民生问题非常突出的地区,冬季供热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维持社会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
由于城镇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需求大、回收慢,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与改造,目前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滞后、欠帐多,加之各级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低(82个县市中有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绝大部分县市是吃饭财政、赤字预算),根本无力支持大规模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自治区本级财政也极其困难,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投入近年来虽有大幅增长,但与资金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同时,社会民间资本进入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行业的积极性不高,已进入的要求退出的在不断增加,目前能够正常运行的供热企业大多也处于艰难维持状态,自筹能力非常有限,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扩能改造提升水平将面临突出的资金困难。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新疆的特殊困难和实际需求,加大对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二网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改善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条件,促进提高供热能力和服务水平。自治区财政也应建立城镇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形成对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和渠道,以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积极参与城镇集中供热事业发展。
(三)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建设要与资源的集约利用紧密结合起来
城镇集中供热工程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现阶段,新疆城镇集中供热方式仍以燃煤锅炉供热为主,有些有条件的县市正在积极申请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如伊宁市已经小规模采用热电联产项目解决城镇供热问题,目前也正在申请建设一项规模更大的热电联产项目。事实证明,热电联产具有燃料储存安全、方便,运输渠道多样,热能输送安全的优点,特别是多热源联网运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为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大为减小。应大力引导和支持新疆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天然气、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新技术的供热采暖方式。
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前期研究决策的重要性,在新建和改造热源、管道铺设、供热方式选择、供热范围扩大和集中供热的经济性等方面要作充分论证,整合优化城镇现有供热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利用能源。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1.以人为本、统筹谋划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城镇居民利益,又涉及供热企业利益,还涉及财政、价格、社会保障等多项相关政策的改革,同时还有供热按计量收费等技术方面的问题。供热体制改革无疑将产生利益的再分配。作为民生工程,供热体制改革应以人为本,以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初衷,在提升城镇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
量上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在研究制定改革政策及措施方案时应统筹谋划、系统研究、精心设计和充分论证,避免仓促出台改革政策,造成措施不当、进退两难。2.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在政企分离、企业改制、市场多元、特许经营等供热体制改革各环节都需要政府驱动,以维护公共资源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城镇供热特许经营制度,通过公开竞标选择供热设施建设投资商和供热服务运营商。积极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热源和供热管网的投资、建设、改造、经营,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供热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3.着力抓好热价、热费制度改革
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供热价格应该由成本费、税金、微利3部分构成,各地要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及时研究并调整供热价格,维护供热与用热双方的利益。二是要高度重视热费补贴,可将供热采暖费用直接计入职工的工资收入,对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可结合当前保障性住房改革,对水、电、暖等问题一揽子考虑解决对策。三是要建立健全“谁用热、谁交费”的热费制度,坚决推行“用多少热、缴多少费”的用热计量收费,对此,政府要在审批热源项目时把住热计量关。4.城镇供热应采取与城镇供水、供电一样的管理体制
城镇供水、供电、供热都是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关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的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目前城镇供水、供电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城镇发展对水、电的需求。自2003年国家推行城镇供热体制市场化改革,新疆的城镇供热单位也已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民营企业已占到56%。但从改革的总体效果看,其中也有部分优秀的、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但多数不尽人意。调查了解到,在人口相对集聚的城市,民营资本进入的愿望稍高一些,供热企业经营状况也要稍好一些,但大多数县城、特别是一些边远落后的县城,民营资本根本不愿进入,已进入的也纷纷要求退出,造成当地政府在管理上遇到很大困难,市场化改革推进可以说困难重重。鉴于新疆边远落后的现实和多民族聚居的特殊性,国家应采取地区差别的供热体制改革取向,应把新疆城镇供热发展全部纳入中央政府投资管理范围,按照纯公益性事业推进发展,这样才能保障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第二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乾安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我县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 思考,我想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我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松原市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阶地,有“乾安台地”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616.6平方公里,共有建制镇6个,分别是:乾安镇、让字镇、水字镇、安字镇、所字镇、大布苏镇。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县情、民情出发,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不断将建设项目做精做细,推动我县城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使我县的城市内涵更加丰富;城市面貌更加多彩;城市交通更加快捷;城市贸易更加繁荣;城市环境更加清爽;城市环保更加完善;城市人居更加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承载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我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县城市建设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较大发展,但是在有些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建筑体造型单一呆板,新颖别致之作不多;广告、文字、图绘等文化“符号”制作随意拙劣,内容苍白,缺乏艺术性、思想性,教益性,没有发挥美化城市、教化社会的功能,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3、征地拆迁工作难。近年来,国家对土地审批严格控
制,各种税费的增加和调整,给征地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在存量土地上实施旧城改造,拆迁安置难度大,部分被拆迁户无理要求,漫天要价,容易引起上访事件和产生不稳定因素。目前征地补偿实行货币化一次补偿外,没有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对于城中居民的拆迁安置,作为单位职工的,采取拆一还一就地安置的方法安置,但居民住户就因生产生活需要不同意按此种模式安置。
4、建设资金匮乏。多元化招商引资和投资体制尚未形成,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县今后城市建设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塑造特色,充分彰显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为建设富裕乾安、魅力乾安、和谐乾安创造优异的环境条件。
1、提高认识,强化理念。大家知道,我县重要靠石油一大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减少,今后有必要把产业重心转移到城镇化建设上来,使城镇化建设成为新型产业,并以此带动建材、旅游、服务业同步发展,尽快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能够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新型产业写进“十二五”规划,走城镇化建设带动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强化市场作用,推进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的潜力很大,许多地方的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不投一分钱,反而还能从城镇建设中得到收益,增加财政收入。为此,我们要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筹资,民营化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启动民间资金,吸引外来资金,切实加快城镇化步伐。
3、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科学指导城镇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加强监督,保证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健康、有序进行,维护小城镇规划的严肃性。
4、典型引路,扶持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县城建设,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初具规模。在6个建制镇建设中,重点抓住乾安镇、水字镇、大布苏镇、让字镇等有条件的小城镇优先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省、市政府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安排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使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在小城镇建设资金使用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
5、统筹城乡发展,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小城镇建设要
推行集约用地方式,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引导镇区居民向小城镇居住小区集中,鼓励进镇农民购房和镇区居民集中建房,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集约使用土地。要加快对集镇旧区和空心村的改造,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要采取措施挖掘空闲地、废弃地、荒芜地的潜力,利用闲散土地进行小城镇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针对财政吃紧的实际,科学决策,市场运作,搞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走出一条“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地兴城”的城镇化发展新路。
6、突出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和发展前景,制定优惠政策,出台扶持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到小城镇投资办企业,培育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小城镇优势产业,形成小城镇产业特色,使民营企业成为发展小城镇经济的主力军。
7、建立城镇保障体系,解除进镇农民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建立医保、农村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城镇保障体系。优先考虑学校的合理布局,采取扩大规模、集中办学的方式,使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小城镇集中,优化教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聚集人气,引导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8、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小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县政
府要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组,负责全县小城镇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推动小城镇建设。各乡镇政府也应设立相应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本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并确定一名领导主管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建议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对领导干部的年终目标考核中,实行奖惩。
总之,全县加强城镇化建设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关系着我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关于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响应xx街道“打造水乡古镇,构建和美乡村,转型都市经济”的号召,提高街道规划建设品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村街道建设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对村镇建设进行调研。
一、xx街道村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xx街道地处xx区东郊,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甬台温铁路在xx尚桥设有xx唯一的进出口站,xx公路和xx公路形成交通主干网络,距离xx市区xx公里,xx港xx公里,宁xx社机场1xx公里。
xx辖区面积有xxx平方公里,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常住人口xx万余人,外来人口xx万余人。(二)村镇规划着眼于高品位。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镇的基础依据,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xx街道立足于实际现状,以道口经济发展为契机,准确定位,适度超前,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的要求,把握好村镇布局的科学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环境的生态性、居住的适宜性、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传承性七个关键环节,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了各村庄布点规划。(三)项目建设着眼于高质量。
近年来,xx街道根据村镇建设发展需要,积极协调,规范操作,齐心协力,重点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重落实了21个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推进了xx个项目建设,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快推进道路改造建设。投资1.1亿元实施xx线K5+782-K8+019段改建工程,全长xx公里,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投资xx万元实施环镇南路建设工程,全长xx公里,路面宽xx米,同时改造提升了二码头路“白改黑”工程,有效缓解街区交通压力,提升街区整体形象。二是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和弱点管网地埋工程。三是提升城镇外观形象。
(四)配套设施着眼于高标准。
配套设施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建设实施亭山公园等建成区范围内的零星景观绿化工程,预计可提升绿化面积xx万平方米,实施了二码头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镇南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入口节点景观工程、东江两岸亲水绿化公园,共计新增绿化约6.8万平方米。(五)征收工作着眼于高水平。
xx街道严格按照要求,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落实了责任制,积极有效地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土地征收工作,土地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引导村民集聚式生活。通过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拆迁、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集中统一建设方式,使得资源得到进一步集约,安置区配套更加完善。二、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街区道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人民路作为区域内主要街道贸易交流多,居民先后建起了楼房,因此街区道路两侧房屋建设一段时期内存在任其自由发展的现象。同时,xx中路商铺较多,商铺招牌存在颜色各异、随意搭建等问题,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相继出现。原有街区规划未能及时满足建设发展需要,缺乏建设体系系统规划,现有的规划设计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情况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建筑风格的运用杂乱无章,建筑整体风格和周边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影响街路形象,无法满足建设发展需要。xx街道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而建,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浪费。由此可以看出,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二)基础设施不完备,相应配套不完善。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xx街道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照明、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集中供水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尚不完善。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覆盖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居民人居环境的提升,同时影响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三)建设投资融资存在一定难题,影响项目推进。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或影响着城镇功能的发挥。目前xx街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债务收入,财政负担过重;价格形成机制滞后,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科学定位,高点规划,全面拓宽发展空间。
以现有修编总体规划为前提,紧紧抓住规划龙头,按照准确定位、合理布局、集约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对工业园区、商住区和居住区的规划,同时抓好村庄布点及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使得村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合适的发展远期目标、近期目标,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二)完善政策,健全体系,加强专管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三分种植,七分管护”,必须提高管护质量和水平,使其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一是以法律法规为园林管理工作的依据,结合xx街道实际,全面制定完善和健全符合村街建设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村镇建设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成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维护管理队伍,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三是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包括园林绿化维护技术知识和政策性文件,提高管护能力。(三)整合力量,多措并举,改善村街人居环境。
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动员全街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科学设计与依法管护相结合。合理布置各项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横幅、宣传册等形式,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努力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农村社区。(四)稳步向前,分类管理,促进人口向街区集中。
第四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市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和冬春农建实施方案为主要依据,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为重点,全面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快解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亿元,省级投入*亿元,市级投入*亿元,县级投入*亿元,群众和社会资金投入*亿元。计划修复水毁工程*处,整修防渗渠道*公里,渠系建筑物除险加固、改造*处,新修、加固堤防*公里,疏浚河道*公里,清淤沟渠*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处,新修塘坝堰闸*处,维护塘坝堰闸*处,新修水池、水窖*处,新修灌溉机井*眼,维护灌溉机井*眼,新修泵站*处。
截止*年底*规模以上机电井有*眼,这其中有少量损坏和水量不足的井眼;对于配套齐全、设施完好的灌溉机井,基本上达到田间地头,农民可以方便地灌溉农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zf重视,百姓轻视。
调研中了解到,各级zf及诸多部门在农田水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建成后除水库、灌溉渠以外,以乡(镇)、村为单元分布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权属、管理和使用主体不太明确,如何保证工程的后期管护和运行基本处于缺位状态。有天然小气候的地方,当地人只是在天气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才使用,有群众感觉水利设施用处不大;近邻丰富水源的地域,过去农户采用自流灌溉,由于近年来用水限制,能自流灌溉的支渠很少使用,有农民认为支渠使用价值不大,损坏达*%以上。另外风水迷信、水利设施占种地面积等也成为部分人损坏或放弃使用的理由,造成部分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二)过度使用,加速寿命极限。
农田灌溉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除用电均价支付外,水是无偿、无限、随意使用,农户“搭便车”使用行为盛行,长期免费竞相乃至过度使用,导致灌溉设施加速折旧和农村水资源大量浪费,缩短灌溉设施的使用寿命,加剧了农业用水的严重短缺,导致水位下降,不少机井不能使用。(三)部分项目跟踪管理缺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水利部门就将农田灌区改造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工程,修建大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无论是近年来的水利、烟草项目,还是扶贫、农开、土地整理项目等,在建设时各级领导到受益群众都十分重视,但等到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往往就很少过问了。没有统一管护队伍和与之配套的管护机制,设施丢失、人为损坏、道路桥梁压塌、责权利衔接不畅等问题不断出现,造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下降、沙土淤塞、杂物填堵等使工程老化失修,使用率下降,久而久之,直至完全不能使用。
(四)资金保障有难度。
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在修建的基础上需要足够的资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能够不断改造、不断完善的费用支持。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在zf主体方面,有水务部门、财政部门、国土部门和农委部门;投入形式上,有的是项目争取,有的是土地复垦,有的是中低产田改造,有的是高效农田补贴;从统筹角度,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和少量的省级财政拨付外,主要资金来源按要求是县级以下财政负责,而县级财政困难,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保障资金难以落实。另外,这种分散投入、多管齐下的局面很容易造成管理的紊乱和低效。尽管当前各级zf已经投入了相当的财力,也拓宽了许多资金筹集渠道,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依赖国家投入、zf实施的状况还没有明显改变,资金制约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力发挥。
(五)项目更新遇建设困难。
调研中发现,一些不能发挥作用的项目,因受项目不能重复建设规定,更新兴建遭遇申请瓶颈。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多年来承包的土地没有调整,不少村民不能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对自己原本面积不大承包田上的干渠和支渠、机井,挖了又填,填了又挖。加之近年来农资价格、工业产品价格的大幅增长,稀释了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获利,再加上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民忽视农业生产的倾向增多,农民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三、清理淤堵,畅通命脉
(一)加强管护,健全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形式、用工方式和投入机制,充分利用村级“一事一议”制度,通过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维护经费等措施,实行水利设施目标考核制和维修项目申报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创新,破解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明、体制不顺、建管脱节、权责分离等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物尽其用,长期发挥效益。(二)典型引导,现实教育。
充分认清当前农民麻痹心理、轻视意识危害,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精神为指导,依据现代农业的布局,择优选择一批灌区、小流域,实行单元治理,整体推进,培育典型,以典型实例教育广大群众,提升他们对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管护意识;各相关部门要像重视其他经济工作一样,充分认识水利建设是关系农民长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拓宽思路,坚持农田治理与水利设施兴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新发展,摆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传统局面。
(三)加大投资力度,吸纳全社会资金参与。
一是摒弃依赖国家投入意识,各级zf要切实加大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逐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水平。二是改变当今涉及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资金分散使用、跨部门多头管理的弊端,做到各类资金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最大效应。三是搭建农田水利融资平台,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摸清水利基本情况,制定、修订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加大对原有农田水利设施可使用性评估力度,灵活处理报废设施,及时更新建设新项目,着力改变农田水利规划与农村发展规划不相适宜的局面,在农户中实行项目规划设计同意书制度,从项目设计开始就让农民参与其中,科学界定农田水利建设中zf与农民的责任范围,让农民发挥自身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护,避免内耗,避免重复建设。(五)探索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积极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用水监督管理体系,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的办法,进一步探索水权制度,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协商的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农田水利集约化发展和良性运行。第五篇:需求调研报告
文档编号: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 XXXX科技工程项目
XXXX XXXX XXXX研发工程
×××需求调研报告
项目包名称:
项目编号/包号:
项目承担形式:
项目单位(甲方): XXXX XXXX XXXX XXXX GXTC-CZ-1015004/13 联合承担XXXX XXXX XXXX XXXX 项目承担单位(乙方):
责任承担单位:
合作承担单位:
项目起止年限: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011.1-2014.7
需求分析报告2/5
目录引言...........................1
1.1 编写目的.........................1
1.2 背景.................................1
1.3 参考资料.........................1
1.4 术语.................................1
任务概述..........................1
2.1 任务目标.........................1
2.2 调研对象.........................1
2.3 调研方法.........................1
2.4 组织安排.........................2
2.5 调研内容.........................2
业务流程调研.........................3
3.1 概述.................................3
3.2 总体业务流程图...........................3
3.3 核心业务流程...............................3
3.4 核心业务对象和数据..........................3
应用系统调研.........................3
4.1 系统概述.........................3
4.2 系统功能结构...............................3
4.3 系统技术架构...............................3
4.4 系统部署环境...............................3
4.5 系统接口现状...............................3
接口需求调研.........................3
5.1 ****接口需求...............................4
5.2 ****接口需求...............................4
尚需解决的问题............................4
附录...........................4 2 3 4 5 6 7引言
1.1 编写目的编写此文档的目的。
1.2 背景
需求调研的背景。
1.3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报告时参考的文件(如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等)、资料、技术标准等。
1.4 术语
列出本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任务概述
2.1 任务目标
叙述该调研主题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有关背景材料。
2.2 调研对象
调研的对象。
2.3 调研方法
调研的方式方法。
2.4 组织安排
参与人员及组织结构。
2.5 调研内容
列出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以下章节根据实际内容撰写。
比如:
1、业务流程调研
2、应用系统调研
3、接口需求调研
3业务流程调研
3.1 概述
3.2 总体业务流程图
3.3 核心业务流程
3.4 核心业务对象和数据应用系统调研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功能结构
4.3 系统技术架构
4.4 系统部署环境
4.5 系统接口现状接口需求调研
5.1 ****接口需求
5.2 ****接口需求尚需解决的问题
调研遗留问题。附录
包括过于复杂、专业性的内容,包括调查问卷、抽样名单、地址表、地图、统计检验计算结果、表格、制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