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苏州大学 苏大教„2013‟120号
关于印发《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部门、直属单位:
•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业经学校2013年第33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苏州大学 2013年12月20日
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1.为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3.任课教师、学院(部、单位)教学秘书、教学院长、院(部、单位)教学委员会、教务部成绩管理人员共同承担课程考核实施与成绩管理的责任。
二、课程考核范围和考核方式
1.凡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均应按学期组织考核,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应以相应方式组织考核。
2.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可以由出勤情况、期中考核、课程作业、读书报告、随堂测验、课堂提问或讨论会、小论文等组成,在具体组织实施时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决定。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或者网络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笔试时间
一般以2小时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3小时,可以采用开卷、闭卷或者开卷、闭卷结合的方式,若采用开卷方式,须经学院(部、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须当场公布题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堂下开卷的方式。
三、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1.所有课程要求考核方法的科学性、考核形式的多样性、考核内容的覆盖面、考核过程的可回溯性、考核结果的公平性。
2.任课教师在开课第一周内必须向学生公布课程的考核组成情况、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比例等。公布方式可采用课堂公布、成绩记分系统首页公布、课程中心平台公布等任一种方式。
3.在复习考核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但不得划定考核范围。
4.任课教师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成绩评定,所有考核形式的成绩评定均应有依据。任课教师应将考核与成绩评定依据妥善保存,以备产生成绩争议处理时进行复查。学生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表、试卷应完整成套交开课学院(部、单位)集中保存,其保管期限为五年。
四、命题与试卷管理
(一)命题要求
1.课程考核的命题可由任课教师或教学小组集体讨论
确定。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的试卷任课教师不能参加命题工作。
2.课程考核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引导。
3.试题的覆盖面要广,题型结构要科学、题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同一课程试卷分为A、B卷,其中一份为备用卷,A、B卷试题不得重复。考核若采用口试方式,口试所用考签的总数不得少于学生班级人数的1/2,每张考签的容量和难易程度力求均衡,且任课教师应在考前向学生明示考核要求及具体程序。
4.已建成试题(卷)库的课程必须使用题库试卷,试题(卷)库应定期更新。
5.往年已用过的试卷不能整卷继续使用,使用前必须重新调整、修改、整合。
6.试卷按统一规定的格式打印后报审。
7.采用其它考试形式的课程须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报教务部备案。
(二)管理要求
1.学院(部)要认真做好试卷的逐级审核工作,试卷(含其它考试形式材料)须由教研室主任审阅,学院(部)
分管领导复审批准。
2.试卷(含其它考试形式材料)须在停课前报送教务部。
3.试卷须由定点印刷厂打印并印制。
4.试卷必须妥善保管,存放在锁定的物品柜中,以确保安全性。
5.试卷在考试当天由监考教师到学院(部)教务办公室领取。
五、成绩评定与管理
1.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含期中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左右,期末考核成绩占40%左右,具体比例由任课老师确定并向学生公布。艺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等的专业课程考核过程可以依专业特点做个性化设计。
2.课程总成绩的评定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等级或学分绩点转换。
3.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任课教师按学校有关规定(如•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办法‣)评定成绩。
4.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做到“严格公正,评分确切”,综合评定成绩应呈正态
分布,避免出现偏严或偏宽的现象。
5.期中、期末考核成绩须由任课教师在考核结束一周内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6.参与过程化考核改革试点的课程所进行的过程化考核均应在“苏州大学课程过程化考核管理系统”中及时记录,并在学期期末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成绩汇总,考核结束后一周内将成绩导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7.考核结束后,各学院(部、单位)及教研室应对本学期的考核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8.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修读前由学院(部、单位)提前进行对应修读课程的审核。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部、单位)审核、教务部确认后,导入教务管理系统。跨校修读课程学分的审核认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9.任课教师在成绩评定中若因某种原因产生成绩争议,按有关成绩争议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教务部备案。若任课教师未经教务部同意而未按时提交成绩,或因工作缺乏责任心漏报、错报成绩者,由各学院(部、单位)启动教学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六、免修
1.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记录等级的课程均达B及以上等级,且其它课程GPA≥3.6(4分制),在选课后可申请部
分课程免修。
2.学生申请课程免修,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初两周试听课结束后,填写•苏州大学本科专业免修课程申请表‣交课程所在单位,由课程所在单位在第三、四周组织课程考核,成绩达85分及以上者可同意免修,课程所在单位在考核结束后将免修学生名单报教务部备案。
七、重修、免考、缓考、弃考
1.凡课程学分绩点低于1.0、违纪、作弊、无故缺考或者缺课1/3以上者应当重修该门课程;对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1.0的课程成绩不满意者亦可申请重修。重修课程成绩以最高成绩作为有效成绩记录。
2.重修课程应当尽量避免与本学期的专业必修课程冲突。重修课程与本学期专业必修课程不完全冲突者可以申请部分免听,但须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参加所有考核环节。
3.学生选课后必须参加考核。因生病、考试时间冲突、因事(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加考核者,需于考核前提交期中免考或期末缓考申请。因病者需同时提交医院证明,因事者需同时提交事假审批证明等文件。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未及时于考前提出申请的,必须在事后及时补办免考或缓考手续。期中免考无不可抗因素原则上不予批准。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不得申请缓考。
4.免考、缓考申请和相关证明经所在学院(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报教务部审批。免考成绩于期末考试结束后,按期末考试成绩记载;缓考须在期末考试成绩录入前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缓考标注,且开课学院(部、单位)须于下一学期开学两周内为缓考学生安排开学初的考核。
5.学生根据课程的学习情况,可在期末考试前两周内申请放弃课程考核,每学期限申请1门课程。经学院(部)分管教学领导、校教务部批准后,该门课程成绩以“弃考”标记。弃考课程需参加该门课程的重新学习。
八、成绩争议处理程序
1.学生对某门课程成绩有疑问,且有正当可信理由,可在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填写•课程成绩核查申请表‣申请查分,逾期不予受理。
2.任课教师是学生查分的第一责任人。在收到学生提交的•课程成绩核查申请表‣后一周内,首先由任课教师进行自查。若确有因评分、计分失当的,填写•学生成绩更正表‣,附考核、考查证明材料复印件,由学院(部、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报教务部审核修改。无论核查结果如何均应及时通知到学生本人。
3.若任课教师认为评分适当,学生仍有争议,此时学院(部、单位)可以启动下列程序进行处理:两名以上专业教师对有关课程考核依据材料进行复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学
院(部、单位)教学委员会认定结果并报教务部。
4.若确因任课教师问题导致成绩争议,由院(部、单位)教学委员会根据具体原因和后果,参照学校有关教学事故处理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报教务部。
九、课程考核的组织与保障
1.任课教师或学生助教(助教工作按•苏州大学学生助教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在组织课程考核中若发生泄题、徇私舞弊等不当行为,由学院(部、单位)参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为了保障课程考核的效率,方便成绩管理,教务部课程中心平台相关功能已开通,可实现学生作业等的网上提交、网上批阅,所有均可回溯,以便于规范管理。
十、附则
1.本办法适用于2014级起的各年级本科生,2014级以前的各年级学生按•关于做好†苏州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修订稿)‡、†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实施期间新旧政策衔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文件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苏州大学教务部
2013年12月23日印发
第二篇: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苏大教(2013)120号
一、总则
1.为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3.任课教师、学院(部、单位)教学秘书、教学院长、院(部、单位)教学委员会、教务部成绩管理人员共同承担课程考核实施与成绩管理的责任。
二、课程考核范围和考核方式
1.凡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均应按学期组织考核,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应以相应方式组织考核。
2.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可以由出勤情况、期中考核、课程作业、读书报告、随堂测验、课堂提问或讨论会、小论文等组成,在具体组织实施时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决定。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或者网络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笔试时间一般以2小时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3小时,可以采用开卷、闭卷或者开卷、闭卷结合的方式,若采用开卷方式,须经学院(部、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须当场公布题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堂下开卷的方式。
三、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1.所有课程要求考核方法的科学性、考核形式的多样性、考核内容的覆盖面、考核过程的可回溯性、考核结果的公平性。
2.任课教师在开课第一周内必须向学生公布课程的考核组成情况、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比例等。公布方式可采用课堂公布、成绩记分系统首页公布、课程中心平台公布等任一种方式。
3.在复习考核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但不得划定考核范围。
4.任课教师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成绩评定,所有考核形式的成绩评定均应有依据。任课教师应将考核与成绩评定依据妥善保存,以备产生成绩争议处理时进行复查。学生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表、试卷应完整成套交开课学院(部、单位)集中保存,其保管期限为五年。
四、命题与试卷管理
(一)命题要求
1.课程考核的命题可由任课教师或教学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的试卷任课教师不能参加命题工作。
2.课程考核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引导。
3.试题的覆盖面要广,题型结构要科学、题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同一课程试卷分为A、B卷,其中一份为备用卷,A、B卷试题不得重复。考核若采用口试方式,口试所用考签的总数不得少于学生班级人数的1/2,每张考签的容量和难易程度力求均衡,且任课教师应在考前向学生明示考核要求及具体程序。
4.已建成试题(卷)库的课程必须使用题库试卷,试题(卷)库应定期更新。
5.往年已用过的试卷不能整卷继续使用,使用前必须重新调整、修改、整合。
6.试卷按统一规定的格式打印后报审。
7.采用其它考试形式的课程须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报教务部备案。
(二)管理要求
1.学院(部)要认真做好试卷的逐级审核工作,试卷(含其它考试形式材料)须由教研室主任审阅,学院(部)分管领导复审批准。
2.试卷(含其它考试形式材料)须在停课前报送教务部。3.试卷须由定点印刷厂打印并印制。
4.试卷必须妥善保管,存放在锁定的物品柜中,以确保安全性。5.试卷在考试当天由监考教师到学院(部)教务办公室领取。
五、成绩评定与管理
1.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含期中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左右,期末考核成绩占40%左右,具体比例由任课老师确定并向学生公布。艺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等的专业课程考核过程可以依专业特点做个性化设计。2.课程总成绩的评定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等级或学分绩点转换。
3.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任课教师按学校有关规定(如《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办法》)评定成绩。
4.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做到“严格公正,评分确切”,综合评定成绩应呈正态分布,避免出现偏严或偏宽的现象。
5.期中、期末考核成绩须由任课教师在考核结束一周内录入教务管理系统。6.参与过程化考核改革试点的课程所进行的过程化考核均应在“苏州大学课程过程化考核管理系统”中及时记录,并在学期期末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成绩汇总,考核结束后一周内将成绩导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7.考核结束后,各学院(部、单位)及教研室应对本学期的考核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8.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修读前由学院(部、单位)提前进行对应修读课程的审核。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部、单位)审核、教务部确认后,导入教务管理系统。跨校修读课程学分的审核认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9.任课教师在成绩评定中若因某种原因产生成绩争议,按有关成绩争议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教务部备案。若任课教师未经教务部同意而未按时提交成绩,或因工作缺乏责任心漏报、错报成绩者,由各学院(部、单位)启动教学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六、免修
1.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记录等级的课程均达B及以上等级,且其它课程GPA≥3.6(4分制),在选课后可申请部分课程免修。
2.学生申请课程免修,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初两周试听课结束后,填写《苏州大学本科专业免修课程申请表》交课程所在单位,由课程所在单位在第三、四周组织课程考核,成绩达85分及以上者可同意免修,课程所在单位在考核结束后将免修学生名单报教务部备案。
七、重修、免考、缓考、弃考
1.凡课程学分绩点低于1.0、违纪、作弊、无故缺考或者缺课1/3以上者应当重修该门课程;对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1.0的课程成绩不满意者亦可申请重修。重修课程成绩以最高成绩作为有效成绩记录。
2.重修课程应当尽量避免与本学期的专业必修课程冲突。重修课程与本学期专业必修课程不完全冲突者可以申请部分免听,但须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参加所有考核环节。
3.学生选课后必须参加考核。因生病、考试时间冲突、因事(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加考核者,需于考核前提交期中免考或期末缓考申请。因病者需同时提交医院证明,因事者需同时提交事假审批证明等文件。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未及时于考前提出申请的,必须在事后及时补办免考或缓考手续。期中免考无不可抗因素原则上不予批准。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不得申请缓考。
4.免考、缓考申请和相关证明经所在学院(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报教务部审批。免考成绩于期末考试结束后,按期末考试成绩记载;缓考须在期末考试成绩录入前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缓考标注,且开课学院(部、单位)须于下一学期开学两周内为缓考学生安排开学初的考核。
5.学生根据课程的学习情况,可在期末考试前两周内申请放弃课程考核,每学期限申请1门课程。经学院(部)分管教学领导、校教务部批准后,该门课程成绩以“弃考”标记。弃考课程需参加该门课程的重新学习。
八、成绩争议处理程序
1.学生对某门课程成绩有疑问,且有正当可信理由,可在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填写《课程成绩核查申请表》申请查分,逾期不予受理。
2.任课教师是学生查分的第一责任人。在收到学生提交的《课程成绩核查申请表》后一周内,首先由任课教师进行自查。若确有因评分、计分失当的,填写《学生成绩更正表》,附考核、考查证明材料复印件,由学院(部、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报教务部审核修改。无论核查结果如何均应及时通知到学生本人。
3.若任课教师认为评分适当,学生仍有争议,此时学院(部、单位)可以启动下列程序进行处理:两名以上专业教师对有关课程考核依据材料进行复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学院(部、单位)教学委员会认定结果并报教务部。
4.若确因任课教师问题导致成绩争议,由院(部、单位)教学委员会根据具体原因和后果,参照学校有关教学事故处理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报教务部。
九、课程考核的组织与保障 1.任课教师或学生助教(助教工作按《苏州大学学生助教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在组织课程考核中若发生泄题、徇私舞弊等不当行为,由学院(部、单位)参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为了保障课程考核的效率,方便成绩管理,教务部课程中心平台相关功能已开通,可实现学生作业等的网上提交、网上批阅,所有均可回溯,以便于规范管理。
十、附则
1.本办法适用于2014级起的各年级本科生,2014级以前的各年级学生按《关于做好〈苏州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修订稿)〉、〈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实施期间新旧政策衔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文件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苏州大学教务部
2013年12月23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印发《苏州大学校园网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普 通
苏州大学 苏大财〔2011〕40号
关于印发《苏州大学校园网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部)、部门、直属单位:
为了加强校园网管理,方便广大师生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将《苏州大学校园网收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苏州大学校园网收费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校园网 收费 办法 通知
抄送:各党委、党工委,校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
苏州大学网络中心
2011年12月14日印发
附件:
苏州大学校园网收费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校园网管理,提高校园网服务质量,使广大师生更合理地使用校园网络资源,根据学校校园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收费项目及标准
(一)网络使用费
通过校园网访问校内资源不收取费用。
1、教职工用户(1)计费方式和标准
访问校外资源采取按流量计费或限时包月方式。按流量计费标准:访问CERNET(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公布的免费IP地址列表中的IP地址所产生的流量免费,访问免费IP列表以外的IP地址所产生的流量按0.16元/兆计费;
限时包月标准:30元/月,包一个自然月内200小时网络使用费,超过部分按0.5元/小时收取。
(2)每年12月份根据人事处确定的在职高级职称人员名单,给予在职高级职称教职工一定的网络流量费补贴:理工医类300元/人;文科类和管理类200元/人。
(3)每年12月份根据人事处确定的有博士学位的在职教职工名单,给予在职博士学位教职工一定的网络流量费补贴:理工医类150元/人,文科类和管理类100元/人。
(4)同时符合第(2)条、第(3)条的在职教职工按第(2)条的补贴办法执行。
(5)在职特聘教授、东吴学者,由人事处提供证明后,使用固定的IP地址免收网络使用费。
2、学生用户
访问校外资源采取按时计费或限时包月方式。按时计费标准:0.5元/小时;
限时包月标准:15元/月,包一个自然月内200小时网络使用费,超过部分按0.5元/小时收取。
3、机房用户
校内各类开放机房上机上网计费标准:0.8元/小时。
(二)IP地址使用费
1、申请开通校内静态IP地址,注册费30元,可使用3年,第4年起每年IP地址使用费10元。
2、直通IP地址使用费每年100元。
(三)主机管理费
虚拟主机租用、服务器托管等每台每年收取管理费200元。
二、计费模式
教职工用户和学生用户在登录网关时自主选择当月或下月的计费方式。选择按流量计费,帐户余额为零或低于零,用户不能使用该帐户访问校外资源;选择限时包月,包月实行预付费,帐户余额须超过包月金额。
三、缴费方式
各项收费全部上缴学校。缴费方式有两种:现金、经费划转。现金直接由网络中心收取,统一上缴到财务处入帐;经费划转由网络中心开具收款通知,用户到财务处办理转帐手续,凭回执到网络中心办理相关业务。
四、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关于调整教职工校园网收费管理政策的通知》(苏大财[2008]24号)、《关于调整学生上机上网收费管理政策的通知》(苏大财[2008]25号)、《关于为在职高级职称人员提供免费网络流量费用的通知》(苏大[2006]105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五、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2001年8月15日颁发
2006年4月30日修订
为加强和规范本科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考核课程与考核资格
第一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为考试课程,公共选修课为考查课程。
一学期内结束的课程按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跨学期的课程每学期按一门课程进行考核;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实训、教学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均按一门课程进行考核。
第二条学生参加修读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即取得相应学分。
第三条课程考核前,各任课教师须严格审查学生的考核资格,并将学生有无考核资格的情况在考核前一周随堂公布。学生如有异议,可在两天内向任课教师及其所在学院申请复议。教师和有关学院在接到复议申请后,三天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教务部审核后作出决定。
第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课程考核资格,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一)旷课时数达该课程计划时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二)请假缺课时数达该课程计划时数三分之一以上;
(三)缺交平时作业三分之一以上。
第五条 学生未经选课程序修读的课程,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核,擅自参加者不记载其考核成绩。
第六条 学生因故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课程考核的,须在考核前向所在学院提出缓考申请,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缓考申请表》,并办理缓考手续后方可参加缓考。缓考一般安排在下一学期第2?D3周进行,由教务部统一组织和安排。学生未参加缓考考试的,学校
不再单独为其安排考试,学生应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办理缓考手续:
一、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考核的(须有校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
二、该课程的考核时间与其它课程的考核时间相冲突的;
三、家庭发生重大灾难性变故,须回家处理的;
四、其他经学校认定无法参加课程考核的。
未办理缓考手续或缓考申请未予批准而不参加考核的,以旷考论处,其课程考核成绩以零分计。
第二章 考核形式与要求
第八条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课程考核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撰写论文(设计)、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每门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一般由任课教师提出方案,教研室签署意见,经所在学院审批后交教务部备案。
第九条 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考试在每学期最后两个教学周进行,具体考试日程由教务部根据各专业教学执行计划统一安排。考试工作由教务部和有关学院共同组织。
第十条 学期中结束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考试安排在授课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公共选修课程的考查在课程授课结束时随堂进行。
第十一条 课程的考核时间一般为120分钟。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考核时间的,由教研室提出,经学院审批,报教务部备案。
第十二条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可采取书面评阅、口头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专业实训、教学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训、实习表现,实训、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等进行考核。
第三章 命题与制卷
第十三条 考试命题工作一般由各教研室负责。教研室组成命题小组统一命题、拟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建有试题库的课程,则由有关学院协同教务部随机配题。所有考核的课程都
必须配备A、B两套试题及参考答案。必要时,教务部可安排校内外相关教师单独命题。
第十四条各门课程的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题量适中,难易程度合理。
第十五条 口试应采取先拟题后配题签的方式,题签总数应多于考生人数,且不应重复。
第十六条 凡教学时数相同并使用同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课程,均应统一命题,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考核。主讲教师有创新意义的考试方法并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试题(含口试题签)必须在学校规定的命题时间内完成,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试卷付印单》,经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主管教学的院长审核签字后,交教务部统一印制。
第四章 监考管理
第十八条 监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在职教师应根据教务部和学院监考安排,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学校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 所有课程考试实行主讲教师监考回避制度。
第二十条 课程考试由教务部根据参加考试人数等具体情况下达监考任务至各学院,各学院据此在考试前两周确定监考人员。监考人员一旦确定,不得擅自调换。有特殊原因需调换的,由所在学院批准同意后,报教务部备查。
监考人员应是本校教师或管理干部。
第二十一条 监考人员应严格执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监考规则》,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维持考场秩序,及时处理考试违纪舞弊行为。
第二十二条 考试期间,由学校和学院分别组织巡视小组对考场进行巡视与评估。
第五章 成绩评定与成绩登录
第二十三条 由多名教师担任同一门课程的考试,学院应组织集体阅卷;其他课程由各学院组织有关教师阅卷。不得将试卷带回家评阅或擅自请人代阅。
第二十四条 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总评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
学生缓考、免修、重修课程的成绩,按卷面考试成绩记载。
在成绩分析中,课程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第二十五条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课堂讨论和测验成绩等综合评定。
第二十六条 任课教师应及时评阅试卷,并在考试结束后一周内,通过网上成绩登录系统登录学生成绩。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由各学院教学秘书负责录入。军事训练、专业实训、学年论文、教学实习等成绩应及时录入,毕业论文成绩应在每年5月底以前录入。
学生缓考成绩,免修课程成绩,重修班考试成绩由教务部负责录入。
第二十七条 教师登录完成绩后,各学院应组织教研室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并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绩分析表》。
考试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如出现异常现象,任课教师应进行分析并作出说明。
任课教师应对考试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成绩分析表》一式三份,一份放入试卷袋,一份由学院留存,一份交教务部。
第二十八条 阅卷结束后,试卷统一交课程所在学院存档,保存期为四年。
第六章成绩管理
第二十九条 学生成绩一经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每学期开学后,学生应及时上网核查本人成绩,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向课程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经课程所在学院审查同意后,指定专人负责查卷,如确属错判、漏判、错登、漏登,须将学生申请、试卷和复核后的成绩由教学秘书一并交教务部审核后,方能更正。
第三十条教师在登录完成绩后,应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成绩登记表》(一式三联)交本学院教学秘书。教学秘书予以签收登记,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成绩登记表》的第一联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绩分析表》交教务部,第二联由学院装入试卷袋,第三联留学院存档。
军事训练、专业实训、学年论文、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纸质成绩单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部,一份留各学院存档。
教务部应将学院上交的各类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各学院也应将有关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归档。
第三十一条 学生毕业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成绩单时,由所在学院统一打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生学习成绩表》,经办人及学院负责人签章后,加盖学院公章,经教务部审核后加盖成绩专用章。毕业成绩单一式两份,一份由学院归入学生本人档案,一份由教务部交学校档案馆存档。
对于提前或推迟毕业的学生,其成绩单由教务部按统一移交学校档案馆存档。
学生毕业或因其他原因离校后,若需成绩证明者,可到学校档案馆办理。
第七章 其它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所及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西南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 南 大 学 文 件
西校(2010)453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按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开展相应工作。
附件:西南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西南大学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学生学习成绩管理,确保学生成绩的真实、有效,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本科课程是指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条本校在籍本科学生应当参加所修课程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成绩记载表,并归入本人档案,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二章成绩评定
第四条成绩评定
(一)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考查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评分(优秀记为A、良好记为B、中等记为C、及格记为D、不及格记为E)。
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换算: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五级分制在绩点计算时均转换为百分制,转换时成绩均以中值转换。
(二)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两大部分构成,具体比例按教学大纲执行。
(三)对于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成绩的百分比,原则上根据学时数折算。
(四)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初向学生公布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各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五)为便于信息化管理,凡缓考、缺考(旷考)、违纪,在该课成绩记载表“总评成绩”栏记为“0”分,并在“考试状态”栏分别注明“缓考”、“缺考(旷考)”、“违纪”字样。
(六)课程缓考成绩和重修重考成绩以实际考核得分登录,不记平时成绩,但课程有实验成绩的可以记实验成绩;补考成绩以实际考核得分登录补考栏,成绩合格的均按“60”分统计。
(七)免修课程不计平时成绩,以实际考核成绩为准,按程序报教务处确认、备案。
(八)学生被推荐代表学校参加校级以上比赛等重大活动,与所修课程考核时间发生冲突时,可以申请课程缓考或免考,获准免考的课程成绩,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认定和登录。
(九)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必修课程成绩在50-59分范围内,可申请总评成绩加到60分。2011级及以后入学学生,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外语成绩在50-59分范围,可申请总评成绩加到60分,其他课程不再加分。
(十)学生跨校修读课程,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认定和登录。
(十一)选课后未正式办理退课手续,又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以“0”分计。
第三章成绩登载
第五条 登载方式。所有成绩由任课老师评定后,按要求在网上录入。
第六条 登载期限。所有成绩应在每学期放假一周内录入完毕(毕业生成绩在5月下旬录入完毕),放假一周后成绩录入系统将关闭。
第四章 成绩管理
第七条成绩审核与报送。
(一)任课教师应在课程考核后一周内完成成绩评定工作,并将学生成绩按系统要求统一录入教务系统,后打印纸质成绩记载表和成绩记载责任书,在完成有关审核和签字手续后将纸质成绩记载表、成绩记载责任书于期末放假第一周星期二以前送交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并填写《西南大学成绩提交记载表》。
(二)教学秘书将成绩记载表复制数份,一份由教师本人留存,一份于放假一周内交学生所在学院;同时将补(缓)考学生和课程名单分别报送本学院和教务处。
(三)教师未按时送交所任课程的成绩时,应提出书面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分清责任,经教学主管院长签字后,于开学前一周星期二以前报送教务处。
第八条查卷与成绩查询、更正。
(一)学生对考核成绩有异议时,可以提出查卷申请。申请课终考核成绩复查的学生,应当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前向任课学院教学秘书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西南大学本科生查卷申请表》,经任课学院主管领导批准,由学院指定教师和教学秘书在学院办公室核查试卷。按程序核查试卷后,确系教师判卷或统分有误,需
更正成绩的,经任课学院明确责任,于开学前一周将表和试卷报送教务处认定教学事故等级后,由教务处修正录入。教师需修改已提交的学生成绩,可填写《西南大学本科学生成绩更改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及教学事故认定、教务处复核后,由教务处在网上更正。
(二)学生可通过校园网等方式查阅自己的课程考核成绩。
(三)课程考核成绩不张榜公布,但学院应于期末放假后第二周内将本期考核成绩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成绩不合格需补考的学生必须逐一通知学生和家长。
第九条成绩档案保存与移交。
(一)送交的成绩记载表由学院统一保存,不得遗失、涂改,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查阅。
(二)学生毕业时归档的成绩单由教务处统一打印,成绩在学生完成最高学习年限后全部移交学校档案馆。
(三)在校学生成绩单由学院打印。学生成绩单经学院审核教学秘书签字、盖章后方可加盖教务处的印章。毕业后学生成绩单由学校档案馆出具。
第十条学生因留(降)级、休(复)学等原因,进入下一年级学习时,如果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有变化,应以学生当前就读年级的培养方案为准,对已经修过的相同课程,成绩有效;对已经开过但未修读的个别课程,需要补修,且要取得合格成绩。
第十一条对于随意更改成绩,或成绩管理不善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罚。
第十二条成绩转换。学校安排到境内、外学校修读课程的成绩按《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赴境外大学修读课程成绩认定及学分转换暂行办法》(西校〔2006〕368号)由学院相应课程组审核备案后,交学院教学秘书登录。
第五章 其它
第十三条借读学生的成绩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学校授权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