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

时间:2019-05-14 11:5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

第一篇: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

1、什么是工伤医疗期?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员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办?

根据《劳动部关于逾期终止劳动合同等问题的复函》,劳动合同制因工负伤,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而医疗尚未终结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予以延长,直至医疗终结。企业在评残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3、什么是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因身体健康或生命,在工作中遭受暂时或永久的损害,而获得的物质或现金的补救和补偿,一般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伤残待遇和因工死亡待遇。其作用是使伤残者的医疗救治、日常生活获得保障,使伤亡者遗属的基本生活获得保障。工伤保险待遇的高低、项目的多少,取决于国家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

4、职工享受工伤医疗的待遇有哪些?

《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规定的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医疗费100%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由所在单位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需要到所在地的市(县)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其中,治疗工伤所需医疗费用及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医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方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对于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和标准的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属于工伤医疗待遇范围的所需费用,原则上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5、《工伤保险条例》对安装配置辅助器具有何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义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6、《工伤保险条例》对生活护理费是如何规定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要评定伤残等级,对于伤残程度严重的需要同时评定生活护理依赖等级。对于符合生活护理条件的经办机构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补助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7、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8、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六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各地区可根据地方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政策规定执行)

9、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l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各地区可根据地方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政策规定执行)

10、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需治疗的如何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规定: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29条、第30条、第31条规定的工伤待遇。医疗费、康复性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治疗期间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需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所需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对于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或在劳动合同期未满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一次性工伤医护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人员不适用此规定。

11、关于职工因工死亡有哪些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这里供养亲属指: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具体范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2003年9月23日)确定。

12、职工在抢险救灾中或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如何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认定为工伤。职工在抢险救灾中或者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的,单位、职工亲属应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根据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认定该职工因工死亡。

按照1987年1月1日《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不知下落1年为下落不明;2年为失踪;4年才可宣告死亡。按照民法规定宣告死亡需具备三个条件:

(1)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2)需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3)由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职工因工作原因赴外出差或被安排赴外单位工作区域办事,因发生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根据《劳动人事部关于职工失踪后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如何处理的复函》规定,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工资照发,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因为不是法定的死亡,所以暂不按因工死亡处理,但是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等到人民法院宣告之后,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第39条规定处理。但是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使下落不明未达到法定宣告死亡的时间,也可按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13、哪些情况下停止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40条规定,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3)拒绝治疗的;(4)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14、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如何进行一次性赔偿?

关于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与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赔偿问题按以下规定处理: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规定,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一些非法用工主体,即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在其职工发生工伤时,由该单位按照国家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国务院于同年修订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要求任何单位都不得使用童工;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亡的,由单位按照国家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

15、非法用工单位一次性赔偿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对于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要给予一次性赔偿。

一次性赔偿包括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

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一次性赔偿按照所在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为赔偿基,计算标准如下: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赔偿基数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

16、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退休后患职业病的,其工伤待遇如何支付? 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对接触粉尘、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被确诊有职业病的应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手续,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在医学观察期间不得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其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可以办理工伤认定,享受除一次性外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办理退休手续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退休后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由原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17、由外方支付赔偿的工伤事故待遇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国内发生并由外方支付赔偿的工伤事故待遇处理问题的复函》,在国内发生由外国人造成的工伤事故,并由外方给付赔偿金的,被伤害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参照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因工伤亡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处理。外方支付的赔偿金,属于人身伤害赔偿性质,应归被伤害职工所有。同时,该职工应从外方赔偿金中偿还企业为处理该工伤事故垫付的医疗费用、工伤津贴的费用。

18、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问题如何处理?

《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中规定: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发生伤残、死亡事故的善后处理问题,应参照《国务院关于驻外、援外人员在国外牺牲、病故善后工作的暂行规定》规定的原则处理。具体意见如下:

(1)外派劳务人员伤残或死亡属于国外有关方面造成的,外派单位应积极索赔,不应为外方承担伤害赔偿责任。外方付给的赔偿金,原则上应归当事人或其家属所有。但单位已垫付的诉讼费(包括索赔支出的费用)、医疗费、护理费、治疗期间工资以及事故善后处理等费用,应从国外赔偿金中扣还。

(2)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发生伤、亡后,应按照因工伤亡对待。国外赔偿金与国内工伤保险待遇相重复的费用可酌情扣发。但国外赔偿金中的精神损失赔偿不作为重复待遇计算。

(3)国外没有赔偿金的,按国内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所在单位应给予适当照顾。

19、承包后招用工人发生工伤应由谁承担责任?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和《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待遇支付问题的复函》对此都作出了明确规定:(1)包工负责人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时,招用工人应由企业负责,并签订劳动合同,被招用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企业负责。

(2)包工负责人是社会上的人员的,如果是经劳动部门批准具有用工权的,其招用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如果是未经批准非法用人的,首先应接受劳动监察机构的处罚,然后承担其招用工人工伤的待遇。

(3)对不按国家规定实行无效承包活动的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应按规定予以处罚,用人单位非法用人的,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该单位负责,包工负责人非法用人的,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如其确实无力承担,由发包方的单位承担。

(4)包工负责人是发包单位职工并属于合法承包者,其本人的工伤待遇由发包单位负责。

(5)私人包工负责人与发包单位没有劳动关系,而只订立了经济承包合同,若承包合同中对其工伤问题有明确约定,从其约定;若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则由其本人承担自己的工伤待遇。

20、因工致残职工被判刑解除劳动合同后待遇如何处理?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因工负伤致残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被判刑后可否享受因工负伤待遇问题的复函》,考虑到因工负伤的工人有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所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由单位按照其伤残程度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费,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

21、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后待遇享受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规定,凡是职工在上下班必经路线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后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无论该职工及其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该职工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有关的工伤待遇。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按当地规定执行;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则由该职工的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22、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那些人?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该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该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该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3、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24、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停止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就业或参军的;(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5)死亡的。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二篇:关于工伤医疗期及待遇的问题全在这里啦

工伤是劳动争议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关于工伤医疗期以及医疗期的待遇问题,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今天,劳动派为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为各位介绍一下医疗期及待遇问题。著作权声明:文章是作者原创,已经授权劳动派和三茅发表,欢迎个人分享、交流学习,但未经授权谢绝任何机构和媒介转载。

1、什么是工伤医疗期?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员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办?

根据《劳动部关于逾期终止劳动合同等问题的复函》,劳动合同制因工负伤,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而医疗尚未终结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予以延长,直至医疗终结。企业在评残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3、什么是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因身体健康或生命,在工作中遭受暂时或永久的损害,而获得的物质或现金的补救和补偿,一般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工伤伤残待遇和因工死亡待遇。其作用是使伤残者的医疗救治、日常生活获得保障,使伤亡者遗属的基本生活获得保障。工伤保险待遇的高低、项目的多少,取决于国家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

4、职工享受工伤医疗的待遇有哪些?

《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的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医疗费100%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其中,治疗工伤所需医疗费用及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医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方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对于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和标准的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属于工伤医疗待遇范围的所需费用,原则上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5、《工伤保险条例》对安装配置辅助器具有何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义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6、《工伤保险条例》对生活护理费是如何规定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要评定伤残等级,对于伤残程度严重的需要同时评定生活护理依赖等级。对于符合生活护理条件的经办机构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补助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三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7、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职工因工伤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8、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六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各地区可根据地方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政策规定执行)

9、职工伤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享受哪些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l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各地区可根据地方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政策规定执行)

10、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需治疗的如何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38条规定: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30条、第32条、第33条规定的工伤待遇。医疗费、康复性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治疗期间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需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所需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

对于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或在劳动合同期未满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一次性工伤医护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人员不适用此规定。

11、关于职工因工死亡有哪些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这里供养亲属指: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具体范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2003年9月23日)确定。

12、职工在抢险救灾中或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如何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5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认定为工伤。职工在抢险救灾中或者因公外出期间下落不明的,单位、职工亲属应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根据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认定该职工因工死亡。

按照1987年1月1日《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不知下落1年为下落不明;2年为失踪;4年才可宣告死亡。按照民法规定宣告死亡需具备三个条件:

(1)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

(2)需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3)由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职工因工作原因赴外出差或被安排赴外单位工作区域办事,因发生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根据《劳动人事部关于职工失踪后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如何处理的复函》规定,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工资照发,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所有失踪者,将来查有下落,如已死亡,一般可按照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处理;如生存他地或失而复归者,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工伤保险条例》第41条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13、哪些情况下停止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42条规定,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3)拒绝治疗的;

14、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如何进行一次性赔偿?

关于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与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赔偿问题按以下规定处理: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66条规定,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一些非法用工主体,即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在其职工发生工伤时,由该单位按照国家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国务院于同年修订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要求任何单位都不得使用童工;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亡的,由单位按照国家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

15、非法用工单位一次性赔偿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对于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要给予一次性赔偿。

一次性赔偿包括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

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一次性赔偿按照所在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职工年平均工资为赔偿基,计算标准如下: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赔偿基数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

16、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退休后患职业病的,其工伤待遇如何支付?

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对接触粉尘、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被确诊有职业病的应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手续,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在医学观察期间不得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其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可以办理工伤认定,享受除一次性外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办理退休手续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退休后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由原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17、由外方支付赔偿的工伤事故待遇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国内发生并由外方支付赔偿的工伤事故待遇处理问题的复函》,在国内发生由外国人造成的工伤事故,并由外方给付赔偿金的,被伤害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参照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因工伤亡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处理。外方支付的赔偿金,属于人身伤害赔偿性质,应归被伤害职工所有。同时,该职工应从外方赔偿金中偿还企业为处理该工伤事故垫付的医疗费用、工伤津贴的费用。

18、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问题如何处理?

《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中规定: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发生伤残、死亡事故的善后处理问题,应参照《国务院关于驻外、援外人员在国外牺牲、病故善后工作的暂行规定》规定的原则处理。具体意见如下:

(1)外派劳务人员伤残或死亡属于国外有关方面造成的,外派单位应积极索赔,不应为外方承担伤害赔偿责任。外方付给的赔偿金,原则上应归当事人或其家属所有。但单位已垫付的诉讼费(包括索赔支出的费用)、医疗费、护理费、治疗期间工资以及事故善后处理等费用,应从国外赔偿金中扣还。

(2)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发生伤、亡后,应按照因工伤亡对待。国外赔偿金与国内工伤保险待遇相重复的费用可酌情扣发。但国外赔偿金中的精神损失赔偿不作为重复待遇计算。

(3)国外没有赔偿金的,按国内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所在单位应给予适当照顾。

19、承包后招用工人发生工伤应由谁承担责任?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和《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待遇支付问题的复函》对此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1)包工负责人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时,招用工人应由企业负责,并签订劳动合同,被招用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企业负责。

(2)包工负责人是社会上的人员的,如果是经劳动部门批准具有用工权的,其招用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如果是未经批准非法用人的,首先应接受劳动监察机构的处罚,然后承担其招用工人工伤的待遇。

(3)对不按国家规定实行无效承包活动的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应按规定予以处罚,用人单位非法用人的,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该单位负责,包工负责人非法用人的,工人的工伤待遇应由包工负责人承担,如其确实无力承担,由发包方的单位承担。

(4)包工负责人是发包单位职工并属于合法承包者,其本人的工伤待遇由发包单位负责。

(5)私人包工负责人与发包单位没有劳动关系,而只订立了经济承包合同,若承包合同中对其工伤问题有明确约定,从其约定;若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则由其本人承担自己的工伤待遇。

20、因工致残职工被判刑解除劳动合同后待遇如何处理?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因工负伤致残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被判刑后可否享受因工负伤待遇问题的复函》,考虑到因工负伤的工人有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所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由单位按照其伤残程度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费,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

21、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后待遇享受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规定,凡是职工在上下班必经路线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后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无论该职工及其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该职工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有关的工伤待遇。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按当地规定执行;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的工伤待遇则由该职工的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22、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那些人?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该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该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该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3、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24、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停止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规定,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就业或参军的;(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5)死亡的。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三篇:工伤医疗期规定

员工医疗期的界定与权利

一、专题界定

关于医疗期的问题,主要是医疗期是什么,医疗期的时限、确定、医疗期间企业和劳动者关于工资待遇等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以及医疗期结束后,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企业如果解除劳动关系可能引起的特殊问题,例如,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支付医疗补助费、经济补偿金。

二、名词解释

1.医疗期 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2.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或者不符合国家和本市从事有关行业、工种岗位规定,用人单位无法另行安排工作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3.医疗补助费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除按规定享受经济补偿金外,还可享受医疗补助费。医疗补助费不应低于劳动者本人六个月工资收入的水平。

三、案例分析:

1.企业解除患病职工劳动合同 要看医疗期是否已满

【案例】王某1989年到北京市某建筑公司工作,1999年6月患脑溢血住院治疗。公司为其支付了半年的医疗费用后,拒绝继续支付;并提出王某非因工患病,已经长达半年不能参加工作,劳动合同已经失去意义,应予以解除。王某不服,根据《劳动法》和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自己应享有至少一年的医疗期,在此期间内,公司不但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还应支付医疗费用并发放病假工资等待遇。双方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裁决:公司不得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并应依法支付王某的医疗费和病假工资。

【评析】职工患病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是否一定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呢?《劳动法》第29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如何确定医疗期的长短,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本案中,王某在该公司已经工作满十年,应享受十二个月的医疗期待遇。在十二个月以内,公司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还应继续支付王某的医疗费用和病假工资。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经营者会产生本案中公司负责人那样的错误认识,将劳动合同的某些原则与民事合同混为一谈,认为一方已经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就应该解除。这种理解忽视了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切实加以纠正。

2.医疗期间,职工禁止从事第二职业

【案例】1998年5月,郑州某机械厂职工吴某因患接触性皮炎而休息治疗。医疗期间,单位发现他在从事第二职业,通知其上班未果。于是单位以旷工为由,将吴某除名。对此,吴某不服,起诉至当地劳动仲裁委。经查,今年5月23日吴某到某职业病医院诊断,结果为“患接触性皮炎,需休息治疗观察半年”。厂方同意其休息。3个月后,吴某到弟弟开办的一家公司做推销,被厂方发现后,遂停止了吴某的病假工资,并通知他回厂上班,吴某以患病为由拒绝上班。厂方遂派人将吴某送到某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均正常”。于是,厂方书面通知吴某回厂上班,吴某仍不服从。厂方按规定程序,以吴某连续旷工超过15天为由,将其除名。

【评析】劳动部〔1992〕14号文规定:“伤病休假职工不得从事有收入的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不得聘用伤病休假职工。对利用伤病假从事有收入活动的职工,要停其伤病保险待遇,不予报销医药费,并限期返回单位复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可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辞退违约职工的规定处理。”吴某凭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经厂方批准后休假,本是他的权利,但他利用休假从事有收入的活动,形成新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自然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厂方合理合法安排他工作时,他却无理拒绝,造成旷工事实,厂方对其除名当然是合法的。

3.医疗期内的工资怎么发?

【案例】八月的一天,某针织厂职工田某因患肝炎病,被医院收进病房住院治疗。其妻将此事通知了针织厂,并代田某请了病假。厂领导让妻子转告田某要安心养病,等病彻底好了再来上班。发工资那天,田某妻子来厂为田某代领工资。财务人员遵照厂长指示,为其发了296元生活费。田某见妻子从厂里回来,只问了句:“工资发了吗?”田妻答道:“发了。”田某就没再细问。第二个月财务同样只给了296元生活费,但这次田某问到了数目,知道自己每月只得296元生活费。于是办完出院手续,马上来到厂里,向财务人员质问:“我又不是下岗,为什么只给我生活费?”财务人员将厂长的原话告诉他:“你又没有工作,就不该领工资。”田某不禁怒道: “你们以为我们工人好糊弄? 你以为我不知道,我这种情况,应该领病假工资。我们市最低工资还412元呢,你们至少得每月再补我116元。”财务人员将厂长叫来,询问他的意见,结果厂长坚持不工作就只能领生活费,而田某却坚持要求每月发给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病假工资。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评析】尽管双方都声称自己的主张是符合劳动法规的,但双方的说法都是断章取义,都有错误,这件案例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病假工资能否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二是病假工资应按什么规定发放。

首先,病假工资可以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这是因为,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中相关规定的解释,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可见,获得最低工资保障的条件,一是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工作,二是履行了劳动义务。像本案例中田某患病住院,显然不可能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因而企业可以不按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的,也是合理的。

其次,病假工资应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对于患病住院治疗,未能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的职工,可以不受最低工资标准的保护,但应以最低工资标准为依据发放工资报酬。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中相关规定称:“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该案例中,由于现在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412元,田某的病假工资至少应为412×80%=329.60元。而该厂支付田某的病假工资仅为每月296元,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可以知道,工资的支付,国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在执行中应当弄清事实,准确使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支付工资,避免因此而侵犯职工权益,造成纠纷。

4.半日工作半日病假的职工如何计算医疗期

【案例】凌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自1981年开始就在该企业工作,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998年1月,凌某不幸患了慢性病,按照大夫的嘱咐,每天只能工作半天,另外半天请病假治疗。在前6个月内,企业照常发给凌某工资,但从第7个月起,企业改发凌某半天工资,另外半天按基本工资标准的60%发给。1999年7月,企业通知凌某,将于30天后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凌某不同意企业的做法,但是企业领导表示,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合法的。第一,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企业对请病假的职工,在前6个月内发放病假工资,从第7个月开始改发疾病救济费。在凌某半天工作、半天请病假的前6个月,企业不仅支付其半天工资,而且另外半天也按照基本工资100%的标准向其支付了病假工资;从第7个月开始,企业不仅向其支付半天工资,而且另外半天也按照基本工资60%的标准向其支付了疾病救济费。第二,根据国家有关医疗期的规定,凌某的医疗期为18个月。到1999年7月,凌某的法定医疗期已满,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仍然不能正常从事企业安排的工作,所以企业依法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凌某无法反驳企业领导的解释,在焦急无助的情况下,向有关机构咨询,希望了解企业的做法是否合法。

【评析】凌某所在企业的做法是错误的。首先,企业从第7个月起就停发凌某的病假工资,改发疾病救济费的做法错误。根据原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关于企业职工半日工作半日休养工资待遇如何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1964〕中劳薪字60号、〔1964〕会通字5号)规定,职工既可以全日请病假休养,也可以半日工作、半日请病假休养,在计算其连续请病假休养时间时,应将其连续全日休养的时间和连续半日工作、半日休养期间的休养时间合并起来计算。但是职工在半日工作、半日休养期间的休养时间应该按照两个半天算作一天计算。按此计算的连续请病假休养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应该发给半日工资、半日病假工资;超过6个月以后,应该发给半日工资、半日疾病救济费。本案例中,凌某从1998年1月起一直是半日工作、半日休养,所以其连续请病假休养时间应该按照两个半天算作一天。到1998年7月,凌某累计病假时间只有3个月,所以企业仍然应该向其支付半天工资、半天病假工资,而不能将病假工资改为疾病救济费。企业必须到1999年1月才能停发凌某的半天病假工资,改为支付半天疾病救济费。

其次,企业要求于1999年7月与凌某解决劳动合同的做法也是错误的。根据以上规定,对于半天工作、半天休养的职工,其医疗期计算应该按两个半天算作一天计算。到1999年7月,凌某的医疗期只有9个月,而不是18个月。凌某实际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上,在本企业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20年以下,依法应该享有18个月的医疗期。所以,企业不能在此时要求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5.企业违法不缴医疗保险费,员工患病医疗期内争议多

【案例】徐某自2000年2月到某机械厂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也没有为徐某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2002年6月徐某患病住院治疗,医疗期满后仍未治愈。因医疗费数额较大,徐某无力承担,希望单位能报销医疗费。双方协商未果,徐某一气之下诉至仲裁委,要求机械厂补缴其2000年2月至2004年1月的社会保险费并支付病假工资,报销医疗费12万余元。仲裁委裁决机械厂为徐某补缴2000年2月至2004年1月的社会保险费、支付病假工资并按规定承担医疗费。

【评析】徐某系某机械厂工人,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该机械厂与徐某建立劳动关系后,理应依法为徐某缴纳社会保险费。但该机械厂始终未给徐某缴纳社会保险费,致使徐某患病后不能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徐某的医疗费就应由该机械厂按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期满后,徐某仍然无法正常工作,该机械厂也未依法解除与徐某的劳动关系,徐某的后续医疗费仍应由该机械厂按有关规定承担。

四、操作实务

1.医疗期的工资支付

首先,病假工资可以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获得最低工资保障的条件,一是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工作,二是履行了劳动义务。病假中的劳动者不可能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因而企业可以不按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的,也是合理的。

其次,病假工资应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中相关规定称:“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问题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或者不符合国家和本市从事有关行业、工种岗位规定,用人单位无法另行安排工作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和本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1个月的标准计算。每满1年支付本人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如果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单位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

3.医疗期满,企业支付医疗补助费的问题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用人单位还须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6个月工资收入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

4.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所涉及的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这个月工资,是以员工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的;上年聘用不满12个月但聘用期限满12个月的,以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聘用期限不满12个月的,实际聘用月份数计算月平均工资。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事业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公布的事业单位上年月平均工资的3倍支付经济补偿金。月工资收入是指按国家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实得工资性收入。劳动者平均月实得工资性收入难以确认的,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同期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计算;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难以确认的,按本市上一月平均工资计算。

五、相关法规 1.对医疗期及其期限计算的规定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伤医疗期规定》

第二条、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沪劳保发(95)83号)

三、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应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

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布《关于本市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标准的规定》的通知(沪府发(2002)16号)

一、医疗期是指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

二、医疗期按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设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第1年,医疗期为3个月;以后工作每满1年,医疗期增加1个月,但不超过24个月。

三、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应当延长医疗期。延长的医疗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具体约定,但约定延长的医疗期与前条规定的医疗期合计不得低于24个月。

四、下列情形中关于医疗期的约定长于上述规定的,从其约定:

(一)集体合同对医疗期有特别约定的;

(二)劳动合同对医疗期有特别约定的;

(三)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对医疗期有特别规定的。

2.对职工被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的规定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伤医疗期规定》

第六条、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条、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对医疗期满解除劳动关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二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第三十九条,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同时不属于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不是(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合同期限顺延至医疗期满结束期限。

4.对请假休息期间的工资、其他各项待遇的规定

政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

第十六条 工人职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乙款的规定,应由该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按下列标准支付病伤假期工资: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为本人工资60%;已满2年不满4年者,为本人工资70%;已满4年不满6年者,为本人工资80%;已满6年不满8年者,为本人工资90%;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100%。

第十七条 工人职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连续医疗期间超过6个月时,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乙款的规定,病伤假期工资停发,改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月付给疾病或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其标准如下:本企业工龄不满1年者,为本人工资40%;已满1年未满3年者,为本人工资50%;3年及3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60%。此项救济费付至能工作或确定为残废或死亡时止。

第十八条 工人职员的本人工资低于该企业的平均工资者,领取疾病或非因工负伤救济费时,如其所得救济费数额低于该企业的平均工资40%,应按平均工资40%发给,但不得高于本人工资。

第十九条 工人职员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而退职者及退职养老者,本人仍得按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甲款的规定,继续享受疾病医疗待遇至死亡时止。

第二十条 工人职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确定为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除领取非因工残废救济费、本人死亡时的丧葬补助费及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外,其他劳动保险待遇应停止享受。

第二十一条 工人职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者,须经负责医疗机关提出证明,如当时无法取得上项证明,须由工会小组长或小组劳动保险干事证明,始得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病愈复工时,应取得负责医疗机关提出能工作的证明。

《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沪劳保发(95)83号)

四、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其中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本人工资按职工正常情况下实得工资的70%计算。

五、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待遇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40%的,应补足到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低于本市在职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应补足到本市在职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待遇高于本市上月平均工资的,可按本市上月平均工资计发。

5.关于医疗期处理问题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能否适用部分裁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391号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不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的劳动争议案件,经过初步审理后,可以采用部分裁决的形式裁决企业支付职工工资、医疗费。

企业对仲裁委员会因上述原因做出的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仲裁委员会应在接到复议申请7日内做出决定。维持部分裁决的,该裁决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如不执行,职工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案件的其他问题,仲裁委员会应继续审理,在案件处理终结的裁决书上写明部分裁决的内容。当事人不得单独就部分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

6.关于医疗期结束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劳部发〔1994〕481号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六、问与答

1.问:医疗期间能否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答:首先,“在医疗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是错误的。医疗期和医疗期间是不能混淆的。医疗期是一个劳动法概念,是指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医疗期按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设置。如劳动者医疗期满还在“医疗期间”不能上班,单位是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2.问:本企业连续工龄应如何计算?

答:计算时应注意:1.企业经转让、改组或合并,原有职工仍留企业工作的,其在转让、改组或合并前后的本企业工龄,应连续计算。2.职工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应全部作为本企业工龄计算。3.职工因患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作为本企业连续工龄计算;超过6个月病愈后仍回原企业工作者,除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作为工龄外,其前后本企业工龄仍应合并计算。4.职工留职停薪期间、留用察看期间,应计入本企业工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情况,由于不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不再罗列。

3.问:病假期间职工可以从事第二职业吗?

答:劳动部等五部发劳险字〔1992〕14号文规定:“伤病休假职工不得从事有收入的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不得聘用伤病休假职工。对利用伤病假从事有收入活动的职工,要停其伤病保险待遇,不予报销医药费,并限期返回单位复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可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辞退违约职工的规定处理。

4.问:医疗期内的生活补助问题有哪些规定?

答:关于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内的生活补助问题,根据劳动部发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规定,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该向其支付病假工资;医疗期限超过6个月时,病假工资停发,改由企业按月付给疾病或非因工负伤救济费。病假工资的支付标准是: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为本人工资60%;已满2年不满4年者,为本人工资70%;已满4年不满6年者,为本人工资80%。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定,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按有关规定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5.问:在有关医疗期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能否适用部分裁决?

答: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不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的。劳动者提请仲裁厅裁决时可以适用部分裁决。

企业对仲裁委员会因上述原因做出的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仲裁委员会应在接到复议申请7日内做出决定维持部分裁决的,该裁决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如不执行,职工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案件的其他问题,仲裁委员会应继续审理,在案件处理终结的裁决书上写明部分裁决的内容。当事人不得单独就部分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

冯翠玲

第四篇:非工伤医疗期及相关待遇的规定

《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59条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医疗待遇应该实报实销。

按劳动部《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病假应该给工资的第一条 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

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

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 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第五条 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

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 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 合同。

第七条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

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 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第八条 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市工伤医疗期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工伤医疗期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工伤医疗期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劳社工发[2001]112号

2001.07.23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局、总公司,计划单列企业,中央在京企业,军队驻京企业: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工伤医疗期的管理,根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9年第48号)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工伤医疗期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自公布之日起贯彻执行。

附件:

1、工伤医疗期管理暂行办法

2、〈北京市工伤医疗期分类目录〉(试行)

工伤医疗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本市工伤医疗期的管理,保障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

第三条 单位根据工伤医疗机构确诊的诊断证明,对照《北京市工伤医疗期分类目录》(试行)(以下简称《医疗期分类目录》),确定工伤医疗期,发给工伤津贴。

第四条 对于多处伤害部位或不同组织器官都受到伤害的,以伤害部位对应最长的工伤医疗期确定。对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未列入《医疗期分类目录》的,以六个月作为工伤医疗期。第五条 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认为受伤部位已治愈或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要求复工并经单位同意的,可以以实际休息时间为工伤医疗期。

第六条 工伤职工应将工伤医疗机构对其受伤部位及伤害程度等情况出具的诊断证明和休假证明报送给单位,单位应将工伤医疗期的时间通知工伤职工本人。

第七条 工伤医疗期满后工伤医疗机构认为仍需要休息治疗的,工伤职工应在七日内依据有关休假证明向单位申请延长工伤医疗期,经单位同意的,工伤医疗期可以延长;单位对职工提出申请延长工伤医疗期有异议的,单位和职工均可以向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对工伤医疗期延长的确认,在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确认结论前,职工仍享受工伤医疗期的待遇。

第八条 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对申请延长工伤医疗期的确认,以伤情是否治愈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依据,决定是否延长工伤医疗期并签署意见。劳动鉴定委员会要审查指定医疗机构的治疗病历,查询工伤职工状况或做必要的体检,应当将工伤医疗期的确认结果通知单位和工伤职工。工伤医疗期确认的具体程序按《北京市劳动鉴定暂行办法》执行。

第九条 工伤医疗期确认所需费用,按劳动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工伤医疗期从工伤休假的第一天起连续计算,包括节假日和延长的时间,工伤医疗期最长不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单位工伤职工工伤医疗期满,应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工伤医疗期满并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后仍需要继续治疗的,其医疗费用予以报销,但继续休假的不再享受工伤津贴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经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程度达到5—10级的工伤职工从事工作后旧伤复发的,应由工伤医疗机构确认,工伤医疗期定为三个月,工伤医疗期的管理按本办法执行。

《北京市工伤医疗期分类目录》(试行)使用说明

1.本目录中所确定的工伤医疗期是在参考有关省市工伤医疗期管理办法和交通部门的医疗终结时间规定基础上,在征询宣武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的意见,经有关专家审核后制定。

2.本目录中的工伤医疗期是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遭受原发性损伤后,进行治疗和休息所需要的医疗终结时间。

3.本目录中的各伤害部位对应的工伤医疗期,一般是各部位受严重程度的伤害时,休息和治疗所需的时间。工伤医疗期的延长和缩短,依据《工伤医疗期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执行。

4.伤害部位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损伤类型,分为头部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下背、和骨盆损伤,肩和上臂损伤,肘和前臂损伤,腕和手损伤,髋和大腿损伤,膝和小腿损伤,踝和足损伤,身体多部位损伤,躯干、四肢或未特指部位损伤,异物滞留,烧伤和腐蚀伤,冻伤等十五类,共列伤害部位437条,各伤害部位编码是按ICD-10中的编码进行编排。

5.每一部位的损伤基本上均按浅表损伤,开放性伤口,骨折,关节和韧带的脱位、扭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部器官损伤,肌肉和肌腱损伤,挤压伤和切断伤划分。

6.浅表损伤包括:(1)擦伤;(2)挫伤(包括青肿和血肿);(3)浅表异物所致的损伤不伴有大的开放性伤口。

7.开放性伤口包括:(1)动物咬伤;(2)切割伤;(3)撕裂伤;(4)穿刺伤。

8.骨折包括:(1)闭合性骨折(粉碎型、压缩型、掀起型、裂缝型、青枝型、嵌入型、线型、行军型、单纯型、骨骺滑脱型、螺旋型);(2)开放性骨折(哆开型、感染型、枪弹型、穿刺型)。

9.脱位、扭伤包括:关节(囊)以及韧带的(1)撕脱;(2)撕裂伤;(3)扭伤;(4)创伤性(关节积血、破裂、不全脱位、撕裂)。

10.神经和脊髓损伤包括:(1)脊髓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损害;(2)神经和脊髓连续性(连接)的损害;(3)创伤性(神经切断、脊髓出血、麻痹、截瘫、四肢瘫)。

11.血管损伤包括:(1)撕脱;(2)切割伤;(3)撕裂伤;(4)创伤性(动脉瘤或瘘、动脉血肿、破裂。

12.肌肉和肌腱损伤包括:(1)撕脱;(2)切割伤;(3)撕裂伤;(4)创伤性破裂。

13.各伤害部位遭受原发性损伤后,有引起感染及并发症的,在原工伤医疗期的基础上根据工伤医疗机构的治疗证明,增加两个月作为该伤害部位的工伤医疗期。

14.本目录是指治疗各种原发性损伤所需的时间,不与各种后遗症相对应。各种原发性损伤造成的后遗症,是损伤造成的后果。

15.各种职业病的伤害以及中毒暂未列入本目录,其工伤医疗按国家现行有关职业病的规定执行。详见

《北京市工伤医疗期分类目录》

北京市工伤医疗期分类目录(试行)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头部损伤(S00-S09)头部浅表损伤S00 1月 头部开放性伤口S01 1月

颅骨和面骨骨折S02 颅骨穹隆骨折S02.0 3月 颅底骨折S02.1 6月 鼻骨骨折S02.2 3月 眶底骨折S02.3 4月

颧骨和上颌骨骨折S02.4 4月 牙折断S02.5 4月 下颌骨骨折S02.6 4月

累及颅骨和面骨的多发性骨折S02.7 6月 其他颅骨和面骨骨折S02.8 4月

头部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03 颌关节脱位S03.0 4月 鼻中隔软骨脱位S03.1 4月 牙脱位S03.2 4月

颅神经损伤S04 视神经和视路损伤S04.0 6月 动眼神经损伤S04.1 6月 滑车神经损伤S04.2 6月 三叉神经损伤S04.3 6月 展神经损伤S04.4 6月 面神经损伤S04.5 6月 听神经损伤S04.6 6月 副神经损伤S04.7 6月 其他颅神经损伤S04.8 6月

眼和眶损伤S05 结膜和角膜擦伤S05.0 1月 眼球和眶组织挫伤S05.1 6月

眼撕裂伤和破裂,伴有眼内组织脱出或缺失S05.2 6月 眼撕裂伤和破裂,不伴有眼内组织脱出或缺失S05.3 3月 眶穿透性伤口,伴有或不伴有异物S05.4 6月 眼球穿透性伤口,伴有异物S05.5 6月 眼球穿透性伤口,不伴有异物S05.6 6月 眼撕脱伤S05.7 6月

眼和眶的其他损伤S05.8 3月 颅内损伤S06 脑震荡S06.0 2月 硬膜外出血S06.4 6月

创伤性硬膜下出血S06.5 6月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S06.6 6月 其他颅内损伤S06.8 4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头部损伤(S00-S09)头部挤压伤S07 1月 头的部分创伤性切断S08 头皮撕脱S08.0 6月 耳创伤性切断S08.1 3月

头部其他部位的创伤性切断S08.8 3月 头部未特指部位的创伤性切断S08.9 3月

头部其他和未特指的损伤S09 头部血管损伤S09.0 1月 头部肌肉和肌腱损伤S09.1 1月 耳鼓膜创伤性破裂S09.2 3月 头部多发性损伤S09.7 6月

颈部损伤(S10-S19)颈部浅表损伤S10 1月 颈部开放性伤口S11 1月

颈部骨折S12 第一颈椎骨折S12.0 6月 第二颈椎骨折S12.1 6月

颈部脊柱多发性骨折S12.7 8月 颈部其他部位的骨折S12.8 3月

颈部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13 颈部椎间盘创伤性破裂S13.0 6月 颈椎脱位S13.1 6月

颈部多发性脱位S13.3 8月 颈部扭伤S13.4 2月 甲状腺区扭伤S13.5 2月

颈部水平的神经和脊髓损伤S14 颈部脊髓的震荡和水肿S14.0 12月 颈部脊柱神经根的损伤S14.2 12月 臂丛神经损伤S14.3 12月 颈部周围神经损伤S14.4 12月 颈部交感神经损伤S14.5 12月

颈部水平的血管损伤S15 颈动脉损伤S15.0 6月 颈部多处血管的损伤S15.7 6月 颈部挤压伤S17 1月

胸部损伤(S20-S29)胸部浅表损伤S20 乳房挫伤S20.0 2月 胸部挫伤S20.2 1月

胸部多处浅表损伤S20.7 2月 胸部开放性伤口S21 2月

肋骨、胸骨和胸部脊柱骨折S22 胸椎骨折S22.0 6月 胸部脊柱多发性骨折S22.1 8月 胸骨骨折S22.2 3月 肋骨骨折S22.3 3月

肋骨多发性骨折S22.4 4月

骨性胸廓其他部位骨折S22.8 3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胸部损伤(S20-S29)胸部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23 胸部椎间盘创伤性破裂S23.0 6月

胸椎脱位S23.1 6月 胸部脊柱扭伤S23.3 2月 肋骨和胸骨扭伤S23.4 2月

胸部水平的神经和脊髓损伤S24 胸部脊髓的震荡和水肿S24.0 12月 胸部脊柱神经根损伤S24.2 12月 胸部周围神经损伤S24.3 12月 胸部交感神经损伤S24.4 12月 胸部血管损伤S25 6月 心脏损伤S26 6月

其他和未特指的胸内器官损伤S27 创伤性气胸S27.0 2月 创伤性血胸S27.1 2月 创伤性血气胸S27.2 3月 肺的其他损伤S27.3 6月 支气管损伤S27.4 8月 胸部气管损伤S27.5 8月 胸膜损伤S27.6 3月

其他胸内器官损伤S27.8 3月

胸部挤压伤和胸的部分创伤性切断S28 胸部挤压伤S28.0 1月 胸的部分创伤性切断S28.1 6月

胸部其他和未特指的损伤S29 6月

腹部、下背、腰椎和骨盆损伤(S30-S39)腹部、下背和骨盆浅表损伤S30 下背和骨盆挫伤S30.0 1月 腹壁挫伤S30.1 1月 外生殖器挫伤S30.2 3月

腹部、下背和骨盆开放性伤口S31 下背和骨盆开放性伤口S31.0 1月 腹壁开放性伤口S31.1 1月 外生殖器开放性伤口S31.2 1月

腰部脊柱和骨盆骨折S32 腰部椎骨骨折S32.0 6月 骶骨骨折S32.1 3月 尾骨骨折S32.2 3月 髂骨骨折S32.3 3月 髋臼骨折S32.4 3月 耻骨骨折S32.5 3月

腰部脊柱和骨盆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33 腰椎间盘创伤性破裂S33.0 6月 腰椎脱位S33.1 6月

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的脱位S33.2 6月 腰部脊柱扭伤S33.5 2月

腰部脊柱和骨盆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扭伤S33.7 2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腹部、下背、腰椎和骨盆损伤(S30-S39)腹部、下背和骨盆水平的神经和腰部脊髓损伤S34 腰部脊髓的震荡和水肿S34.0 12月 腰部和骶部脊柱神经根损伤S34.2 12月 马尾损伤S34.3 12月 腰骶丛损伤S34.4 12月

腰部、骶部和骨盆交感神经损伤S34.5 12月 腰部、下背和骨盆周围神经损伤S34.6 12月 腹部、下背和骨盆水平的血管损伤S35 6月 腹内器官损伤S36 脾损伤S36.0 6月 肝或胆囊损伤S36.1 6月 胰损伤S36.2 6月 胃损伤S36.3 6月 小肠损伤S36.4 6月 结肠损伤S36.5 6月 直肠损伤S36.6 6月

多个腹内器官损伤S36.7 8月 其他腹内器官损伤S36.8 6月

盆腔器官损伤S37 肾损伤S37.0 6月 输尿管损伤S37.1 6月 膀胱损伤S37.2 4月 尿道损伤S37.3 12月 卵巢损伤S37.4 3月 输卵管损伤S37.5 3月 子宫损伤S37.6 3月

其他盆腔器官损伤S37.8 3月

腹部、下背和骨盆的部分挤压伤和创伤性切断S38 外生殖器挤压伤S38.0 3月 外生殖器创伤性切断S38.2 6月

腹部、下背和骨盆其他和未特指的损伤S39 6月

肩和上臂损伤(S40-S49)肩和上臂浅表损伤S40 1月 肩和上臂开放性伤口S41 1月

肩和上臂骨折S42 锁骨骨折S42.0 3月 肩胛骨骨折S42.1 6月 肱骨上端骨折S42.2 6月 肱骨干骨折S42.3 3月 肱骨下端骨折S42.4 6月

肩和上臂其他部位的骨折S42.8 3月

肩胛带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43 肩关节脱位S43.0 6月 肩锁关节脱位S43.1 6月 胸锁关节脱位S43.2 6月 肩关节扭伤S43.4 2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肩和上臂损伤(S40-S49)肩胛带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43 肩锁关节扭伤S43.5 2月

胸锁关节扭伤S43.6 2月 肩和上臂水平的神经损伤S44 上臂水平的尺神经损伤S44.0 12月 上臂水平的正中神经损伤S44.1 12月 上臂水平的挠神经损伤S44.2 12月 上臂水平的其他神经损伤S44.8 12月 肩和上臂的血管损伤S45 6月

肩和上臂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46 6月 肩和上臂挤压伤S47 1月

肩和上臂创伤性切断S48 肩关节处创伤性切断S48.0 6月 肩和肘之间水平的创伤性切断S48.1 6月 肩和上臂其他和未特指的损伤S49 3月

肘和前臂损伤(S50-S59)前臂浅表损伤S50 1月 前臂开放性伤口S51 1月

前臂骨折S52 尺骨上端骨折S52.0 6月 桡骨上端骨折S52.1 6月 尺骨干骨折S52.2 3月 桡骨干骨折S52.3 3月

尺骨和桡骨两者骨干的骨折S52.4 6月 桡骨下端骨折S52.5 6月

尺骨和桡骨两者下端的骨折S52.4 6月

肘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53 桡骨头脱位S53.0 6月 肘关节脱位S53.1 6月

桡侧副韧带创伤性破裂S53.2 6月 尺侧副韧带创伤性破裂S53.3 6月 肘关节扭伤S53.4 2月

前臂水平的神经损伤S54 前臂水平的尺神经损伤S54.0 12月 前臂水平的正中神经损伤S54.1 12月 前臂水平的挠神经损伤S54.2 12月 前臂神经的其他神经损伤S54.8 12月 前臂水平的血管损伤S55 6月

前臂水平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56 6月 前臂挤压伤S57 1月

前臂创伤性切断S58 肘切断S58.0 6月 肘和腕之间切断S58.1 6月

前臂其他和未特指的损伤S59 3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腕和手损伤(S60-S69)腕和手浅表损伤S60 1月 腕和手开放性伤口S61 1月

腕和手水平的骨折S62 手舟骨骨折S62.0 6月 其他腕骨骨折S62.1 6月 第一掌骨骨折S62.2 3月 其他掌骨骨折S62.3 3月 拇指骨折S62.5 3月 其他手指骨折S62.6 3月

腕和手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63 腕关节脱位S63.0 6月 指关节脱位S63.1 3月

腕和腕关节韧带创伤性破裂S63.3 6月

掌指和指间关节处的手指韧带创伤性破裂S63.4 3月 腕关节扭伤S63.5 2月 手指关节扭伤S63.6 2月

腕和手水平的神经损伤S64 腕和手水平的尺神经损伤S64.0 12月 腕和手水平的正中神经损伤S64.1 12月 腕和手水平的桡神经损伤S64.2 12月 拇指的指神经损伤S64.3 6月

其他手指的指神经损伤S64.4 6月 腕和手水平的其他神经损伤S64.8 6月 腕和手水平的血管损伤S65 6月

腕和手水平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66 6月 腕和手挤压伤S67 1月

腕和手创伤性切断S68 拇指切断S68.0 3月 其他单个手指切断S68.1 2月 多个手指切断S68.2 3月

手指伴有腕和手其他部分的创伤性切断S68.3 6月 腕关节切断S68.4 6月

髋和大腿损伤(S70-S79)髋和大腿浅表损伤S70 1月髋和大腿开放性伤口S71 1月 股骨骨折S72 股骨颈骨折S72.0 6月 经大转子骨折S72.1 6月 转子下骨折S72.2 6月 股骨干骨折S72.3 6月 股骨多发性骨折S72.7 6月

髋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73 髋脱位S73.0 6月 髋扭伤S73.1 2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髋和大腿损伤(S70-S79)髋和大腿水平的神经损伤S74 髋和大腿水平的血管损伤S75 6月 髋和大腿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76 6月 髋和大腿挤压伤S77 1月

髋和大腿创伤性切断S78 6月

膝和小腿损伤(S80-S89)小腿浅表损伤S80 1月 小腿开放性伤口S81 1月

小腿骨折,包括踝S82 髌骨骨折S82.0 6月 胫骨上端骨折S82.1 6月 胫骨骨干骨折S82.2 6月 胫骨下端骨折S82.3 6月 腓骨骨折S82.4 3月

12内踝骨折S82.5 6月 外踝骨折S82.6 6月

小腿多发性骨折S82.7 6月

膝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83 髌骨脱位S83.0 6月 膝关节脱位S83.1 6月 半月板撕裂S83.2 6月 膝关节软骨撕裂S83.3 6月 膝的多处结构的损伤S83.7 8月 小腿水平的神经损伤S84 12月 小腿水平的血管损伤S85 6月

小腿水平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86 6月 小腿挤压伤S87 1月

小腿创伤性切断S88 膝切断S88.0 6月 膝和踝之间的切断S88.1 6月

踝和足损伤(S90-S99)踝和足浅表损伤S90 1月 踝和足开放性伤口S91 1月

足骨折,除外踝S92 跟骨骨折S92.0 6月 距骨骨折S92.1 6月 其他跗骨骨折S92.2 4月 跖骨骨折S92.3 3月 拇趾骨折S92.4 3月 其他趾骨折S92.5 3月 足多发性骨折S92.7 6月

踝和足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S93 踝关节脱位S93.0 6月 足趾脱位S93.1 3月

踝和足水平的韧带破裂S93.2 6月 足的其他部位脱位S93.3 3月 踝扭伤S93.4 2月 足趾扭伤S93.5 1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踝和足损伤(S90-S99)踝和足水平的神经损伤S94 足底外侧神经损伤S94.0 12月

足底内侧神经损伤S94.1 12月

踝和足水平的腓深神经损伤S94.2 12月 踝和足水平的皮感觉神经损伤S94.3 12月 踝和足水平的多神经损伤S94.7 12月 踝和足水平的其他神经损伤S94.8 12月 踝和足水平的血管损伤S95 6月

踝和足水平的肌肉和肌腱损伤S96 6月 踝和足挤压伤S97 1月 踝和足创伤性切断S98 6月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T00-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浅表损伤T00 头和颈的浅表损伤T00.0 1月

胸并伴有腹、下背和骨盆的浅表损伤T00.1 1月 上肢多个部位的浅表损伤T00.2 1月 下肢多个部位的浅表损伤T00.3 1月

上肢和下肢多个部位的浅表损伤T00.4 1月 其他复合部位的浅表损伤T00.8 1月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开放性伤口T01 头和颈的开放性伤口T01.0 1月 胸并伴有腹、下背和骨盆的开放性伤口T01.1 1月 上肢多个部位的开放性伤口T01.2 1月 下肢多个部位的开放性伤口T01.3 1月

上肢和下肢多个部位的开放性伤口T01.4 1月 其他复合部位的开放性伤口T01.8 1月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骨折T02 头和颈的骨折T02.0 6月 胸并伴有腹、下背和骨盆的骨折T02.1 6月 上肢多个部位的骨折T02.2 6月 下肢多个部位的骨折T02.3 6月

上肢和下肢多个部位的骨折T02.4 6月 其他复合部位的骨折T02.8 6月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脱位、扭伤T03 头和颈的脱位、扭伤T03.0 6月 胸并伴有腹、下背和骨盆的脱位、扭伤T03.1 6月 上肢多个部位的脱位、扭伤T03.2 6月 下肢多个部位的脱位、扭伤T03.3 6月

上肢和下肢多个部位的脱位、扭伤T03.4 6月 其他复合部位的脱位、扭伤T03.8 6月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挤压伤T04 头和颈的挤压伤T04.0 1月 胸并伴有腹、下背和骨盆的挤压伤T04.1 1月 上肢多个部位的挤压伤T04.2 1月 下肢多个部位的挤压伤T04.3 1月

上肢和下肢多个部位的挤压伤T04.4 1月

胸并伴有腹、下背和骨盆及四肢的挤压伤T04.7 1月 其他复合部位的挤压伤T04.8 1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创伤性切断T05 双手创伤性切断T05.0 6月

一只手和另一臂创伤性切断T05.1 6月 双臂创伤性切断T05.2 6月 双足创伤性切断T05.3 6月

一只足和另一腿创伤性切断T05.4 6月 双小腿创伤性切断T05.5 6月

上肢和下肢任何组织创伤性切断T05.6 6月 躯干、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的损伤(T08-T14)脊柱骨折,水平未特指T08 6月

脊柱和躯干的其他损伤,水平未特指T09 躯干浅表损伤,水平未特指T09.0 1月

躯干开放性伤口,水平未特指T09.1 1月

躯干未特指关节和韧带的脱位、扭伤和劳损T09.2 2月 脊髓损伤T09.3 12月

躯干未特指神经、脊神经根和神经丛损伤T09.4 6月 躯干未特指肌肉和肌腱损伤T09.5 6月 躯干创伤性切断,水平未特指T09.6 6月 上肢骨折,水平未特指T10 3月

上肢的其他损伤,水平未特指T11 上肢浅表损伤,水平未特指T11.0 1月 上肢开放性伤口,水平未特指T11.1 1月

上肢未特指关节和韧带的脱位、扭伤和劳损T11.2 2月 上肢未特指神经的损伤T11.3 6月 上肢未特指血管的损伤T11.4 6月

上肢未特指肌肉和肌腱的损伤T11.5 6月 上肢创伤性切断T11.6 6月

下肢骨折,水平未特指T12 3月

下肢的其他损伤,水平未特指T13 下肢浅表损伤,水平未特指T13.0 1月 下肢开放性伤口,水平未特指T13.1 1月

下肢未特指关节和韧带的脱位、扭伤和劳损T13.2 2月 下肢未特指神经的损伤T13.3 6月 下肢未特指血管的损伤T13.4 6月

下肢未特指肌肉和肌腱的损伤T13.5 6月 下肢创伤性切断T13.6 6月

通过自然腔口进入异物的效应(T15-T19)外眼异物T15 角膜异物T15.0 1月 结合膜囊异物T15.1 1月

外眼其他和多处部位内异物T15.8 2月 耳内异物T16 1月

呼吸道内异物T17 鼻窦内异物T17.0 1月 鼻孔内异物T17.1 1月 咽内异物T17.2 1月 喉内异物T17.3 1月 气管内异物T17.4 1月 支气管内异物T17.5 1月

呼吸道其他和多处部位内异物T17.8 6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烧伤和腐蚀伤(T20-T32)头和颈烧伤和腐蚀伤T20 一度烧伤T20.1 1月 二度烧伤T20.2 4月 三度烧伤T20.3 8月 一度腐蚀伤T20.5 1月 二度腐蚀伤T20.6 4月 三度腐蚀伤T20.7 8月

躯干烧伤和腐蚀伤T21 一度烧伤T21.1 1月 二度烧伤T21.2 4月 三度烧伤T21.3 8月 一度腐蚀伤T21.5 1月 二度腐蚀伤T21.6 4月 三度腐蚀伤T21.7 8月 肩和上肢烧伤和腐蚀伤,除外腕和手T22 一度烧伤T22.1 1月 二度烧伤T22.2 4月 三度烧伤T22.3 8月 一度腐蚀伤T22.5 1月 二度腐蚀伤T22.6 4月 三度腐蚀伤T22.7 8月

腕和手烧伤和腐蚀伤T23 一度烧伤T23.1 1月 二度烧伤T23.2 4月 三度烧伤T23.3 8月 一度腐蚀伤T23.5 1月 二度腐蚀伤T23.6 4月 三度腐蚀伤T23.7 8月

髋和下肢烧伤和腐蚀伤,除外踝和足T24 一度烧伤T24.1 1月 二度烧伤T24.2 4月 三度烧伤T24.3 8月 一度腐蚀伤T24.5 1月 二度腐蚀伤T24.6 4月 三度腐蚀伤T24.7 8月

踝和足烧伤和腐蚀伤T25 一度烧伤T25.1 1月 二度烧伤T25.2 4月 三度烧伤T25.3 8月 一度腐蚀伤T25.5 1月 二度腐蚀伤T25.6 4月 三度腐蚀伤T25.7 8月

限于眼和附器的烧伤和腐蚀伤T26 眼睑和眼周区烧伤T26.0 6月 角膜和结膜囊烧伤T26.1 6月

烧伤,伴有眼球破裂和破坏T26.2 12月 眼睑和眼周区腐蚀伤T26.5 6月 角膜和结膜囊腐蚀伤T26.6 6月

腐蚀伤,伴有眼球破裂和破坏T26.7 12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烧伤和腐蚀伤(T20-T32)呼吸道烧伤和腐蚀伤T27 喉和气管烧伤T27.0 8月 呼吸道其他部位的烧伤T27.2 8月 喉和气管腐蚀伤T27.4 8月

呼吸道其他部位腐蚀伤T27.6 8月

其他内部器官的烧伤和腐蚀伤T28 口和咽烧伤T28.0 8月

食管烧伤T28.1 8月

消化道其他部位烧伤T28.2 8月

泌尿生殖器官内烧伤T28.3 8月

口和咽腐蚀伤T28.5 8月

食管腐蚀伤T28.6 8月

消化道其他部位腐蚀伤T28.7 8月

泌尿生殖器官内腐蚀伤T28.8 8月

身体多个部位的烧伤和腐蚀伤T29 一度烧伤T29.1 1月 二度烧伤T29.2 4月

三度烧伤T29.3 8月

一度腐蚀伤T29.5 1月

二度腐蚀伤T29.6 4月

三度腐蚀伤T29.7 8月

烧伤和腐蚀伤,身体部位未特指T30 一度烧伤T30.1 1月

二度烧伤T30.2 4月

三度烧伤T30.3 8月

一度腐蚀伤T30.5 1月

二度腐蚀伤T30.6 4月

三度腐蚀伤T30.7 8月

根据体表累及范围分类的烧伤T31 面积少于10%的烧伤T31.0 1月

10%-19%的烧伤T31.1 4月

20%-29%的烧伤T31.2 4月

30%-39%的烧伤T31.3 8月

40%-49%的烧伤T31.4 8月

根据体表累及范围分类的烧伤T31 50%-59%的烧伤T31.5 8月

60%-69%的烧伤T31.6 8月

70%-79%的烧伤T31.7 12月

80%-89%的烧伤T31.8 12月

90%或更多的烧伤T31.9 12月

根据体表累及范围分类的腐蚀伤T32 面积少于10%的烧伤T32.0 1月

10%-19%的烧伤T32.1 4月

20%-29%的烧伤T32.2 4月

30%-39%的烧伤T32.3 8月

40%-49%的烧伤T32.4 8月

50%-59%的烧伤T32.5 8月

伤害部位 工伤医疗期

烧伤和腐蚀伤(T20-T32)根据体表累及范围分类的腐蚀伤T32 60%-69%的烧伤T32.6 8月

70%-79%的烧伤T32.7 12月

80%-89%的烧伤T32.8 12月

90%或更多的烧伤T32.9 12月

冻伤(T33-T35)浅表冻伤T33 2月

冻伤伴有组织坏死T34 8月

下载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伤医疗期及待遇常见24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伤延长医疗期申请书(五篇)

    延长医疗期申请书 申请人:沈 工作单位: 住址: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 申请事项:延长医疗期,继续治疗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于2005年07月由 有限公司招用,任职拉煤工,2011年08月19日,沈 中......

    事业单位工伤待遇

    事业单位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工伤认定的范围、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日照市人民......

    《工伤职工医疗期鉴定》办事指南

    《工伤职工医疗期鉴定》办事指南 一、受理条件(范围) 1、工伤职工在评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时,已同时评定首次工伤医疗期。在该次医疗期终结后,仍需治疗的,可申请后续医疗期评定。......

    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

    篇一:工伤待遇仲裁申请书 申请人:王某,男,汉族,1986年12月6日出生,住址四川省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2组。联系电话***转王某。 被申请人:巴中市某建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

    三种工伤赔偿标准和待遇

    三种工伤赔偿标准和待遇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

    工伤补偿待遇档案-

    本档案调取/复印记录(归档日期:年月日;归档经办人签名:)4业务流水号:GSDY工伤补偿待遇档案姓名:性别:身份证号:。 辖区:单位:。 工伤程度:审批日期:20年月日。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工伤待遇申报所需材料(定稿)

    工伤医疗费及伤残待遇申报所需资料: (1)《工伤认定书》; (2)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一寸相片一张; (3)属住院治疗的,提供住院医疗费用的汇总清单及出院证、票据、诊断证明、病历复印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伤待遇[全文5篇]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伤”待遇政策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按照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和国家有关优抚法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