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用途变更的审核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行政许可事项之一
国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用途变更的审核
(区文委征得市文物局同意后,报区政府批准)
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国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用途变更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西城区人民政府 行政许可事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 行政许可收费依据:本许可事项不收费。
一、受理
受理条件:
国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人需提交如下材料:
(依据京文物[2003]456号《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办理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用途变更的有关规定》)
1、申请函(加盖公章)。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所申请改变用途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位置、样式、格局;原有的使用性质或使用权的归属;改变后的使用性质或使用权的归属;变更使用性质的理由。
2、附图说明使用性质发生变更的文物建筑的具体位置。
3、房产证明或能够证明所有权的文件。
4、拟签订的合同书或协议草案。
5、以上文件A4规格,图纸为A4、A3规格装订成册。
受理标准: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规范、有效,符合法定形式。责任部门: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 受理程序:
接到申请材料后,进行登记。
对申请材料符合标准的,填写《受理通知书》。对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文委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填写《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对申请材料不符合标准的,填写《行政许可事项补充材料通知书》,将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告知申请人。
受理时限:
5个工作日内完成。5个工作日内未告知补充材料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审查
审查标准:
1、申报项目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
2、所有权性质为国有。使用性质为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以外用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
3、改变后的使用用途不改变文物原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4、改变后的使用用途不危害文物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5、不得利用古建筑作为旅店、食堂、招待所或职工宿舍。(依据文化部公安部《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十二条)。
责任部门:文物科 审查程序: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审查标准进行审查。依法做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经主管主任批准,制作正式文件。经审查同意的,上报市文物局征求意见,经审查不同意的及时告知申请人。
审查时限:
2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经主管主任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需要听证、招标、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查时限内。
三、上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由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上报北京市文物局,待市文物局行政许可同意后,上报区政府批准。
时限:5个工作日
四、告知
告知标准:
1、及时、准确告知申办人办事结果;
2、制发的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3、留存归档的行政许可文书材料齐全、规范。责任部门:文物科 告知程序:
按照告知标准进行告知,制发行政许可文书并归档。
对审定通过的,制作有关文书,寄发申办人或通知申办人领取。对不予批准的,必须将理由及申办人的相关权利、投诉渠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办人,并将申办材料退申办人。
行政许可工作结束后,将行政许可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按要求归档。告知时限: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篇: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变管理关系和用途审批(河南)
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变管理关系和用途审批办理机构: 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受理地址: 郑州市农业路8号
联系人: 何军锋 孙红梅联系电话: 0371—63852699
办理程序:
1、由局办公室接收申请材料。
2、由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决定是否受理。
3、由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核实,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提出初审意见。
4、由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审核后报局领导做出审批决定。
5、由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将审批决定送达申请人。
二十个工作日(不包含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时间)。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局长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办理时限:
受理条件:
1、需要改变用途的必要性、可行性、原因和有关政策依据等说明材料。
2、改变用途后对文物保护和安全采取的措施。
3、设区的市文物行政部门的初步审查意见。
4、设区的市文物行政部门受理的全部申请材料。
不收取费用材料明细: 收费情况:
第三篇: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XXX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XXX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参考范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XXX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现XX市(县、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甲方)与XXX内各文物点产权业主(乙方)签订如下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一、文物名称:
XXX(此处应列出具体的文物点)
二、甲方职责:
1.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
2.对该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3.甲方报请所在地政府为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专人负责管理。
4.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
5.乙方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时,甲方应予以协助,在经费上确实存在困难的,甲方应帮助乙方向各级政 府提出申请。
二、乙方职责:
1.乙方同意将XXX申报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XXX(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但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3.XXX由乙方负责修缮、保养。该文物有损毁危险,乙方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乙方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乙方负担。
4.在管理期间不得擅自修缮。确需修缮的,应当依法报经批准,由实施单位向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逐级申报,方案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缮。
5.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6.应成立负责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工作。
7.在管理使用期间,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保养、维护。
8.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安全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9.落实防火、防盗、防水、防虫、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内外的设施、物品、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
10.配合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 方: 代表签名:(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年 月 日说明:1.协议书须由各市(或县、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产权所有人或使用人签订
2.各地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时至少必须包括以上的所有条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应条款。
3.乙方如果涉及多位产权所有人,每一处产权的业主均必须签名。
4.产权证、房产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应附在协议之后。
(该页不列入协议正文)
第四篇:文物保护单位XX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广东省实施办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xxx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现xx市(县、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甲方)与xxx内各文物点产权业主(乙方)签订如下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一、文物名称:
xxx(此处应列出具体的文物点)
二、甲方职责:
1.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2.对该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3.甲方报请所在地政府为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专人负责管理。4.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5.乙方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时,甲方应予以协助,在经费上确实存在困难的,甲方应帮助乙方向各级政府提出申请。
二、乙方职责:
1.乙方同意将xxx申报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xxx(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但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3.xxx由乙方负责修缮、保养。该文物有损毁危险,乙方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乙方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乙方负担。
4.在管理期间不得擅自修缮。确需修缮的,应当依法报经批准,由实施单位向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逐级申报,方案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缮。5.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6.应成立负责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工作。7.在管理使用期间,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保养、维护。8.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安全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
9.落实防火、防盗、防水、防虫、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内外的设施、物品、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
10.配合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甲 方: 代表签名:(公章)乙方签名:
二○一○年 月 日
第五篇: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知识
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知识
一、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理措施:
(一)严格消防设施管理
对文物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文物建筑毗邻区域和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
(二)严格用火管理
文物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三)严格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四)严格危险品管理
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用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民居类文物建筑和其他作为住宿、餐饮等功能的文物建筑,因生产生活需要使用燃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他文物古建筑内,严禁使用燃气,不得铺设燃气管线,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并应明显设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等标志。
二、火险的处理程序
(一)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并报警、扑救、疏散人群及物资。
(二)报警不仅仅是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应拉响警铃通知其它人员并集合义务消防队快速有报警时效地组织扑救,疏散人群及物资。
(三)应讲明着火位置,火灾性质及大小,同时应安排相关人员到附近路口迎接消防车,并为消防车开辟通道,以便消防队能及时准确地赶到火灾现场。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
(一)隔离法
(二)窒息法
(三)冷却法
(四)抑制法
四、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一般由一人操作,在距起火点5米处,先撕掉安全铅封,拨掉保险销,然后右手紧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对准燃烧处喷射。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
五、文物古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一)摸清辖区情况,充实基础数据,做到“底数清”。
(二)科学制定预案,加强联合演练,做到“程序明”在施救原则上。
(三)运用“灭疏结合,重点保护”的灭火战术扑救古建筑火灾的重点是保护历史文物。古建筑中有许多固定的雕塑、佛像、壁画、雕刻等珍贵文物,有的难以疏散,有的不可能疏散。可以采取:
1.覆盖法。即用不易燃烧或不易透水的盖布覆盖住受火势威胁的文物,使其不受火或水的侵害。
2.包裹法。即对可能遭受灭火水流侵害的一些佛像、雕塑等,使用大块塑料布将其包裹起来,避免水流的侵害。
3.遮挡法。即用大块塑料布或其它防水布将可能受水侵害的壁画等遮挡起来,避免水流的侵害。
南岳区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