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化”草原改良建设规范
“三化”草原改良建设规范
通知公告 admin admin 2015-6-4 15:47:40 访问量:317
为做好我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规范实施“三化”草原改良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地组织实施好建设任务,制定本规范。已垦草原植被恢复,适用本规范。
一、项目建设目标
草原改良建设包括人工种草措施和草原改良措施。实施草原建设后,建设地块与建设前相比,植被形成当年植被盖度应提高20%以上;植被形成第二年植被盖度应提高40%以上,产量应150千克以上,优质牧草比例提高70%以上。
二、项目建设适用标准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
《人工种草技术规程》DB23/吨 873—2004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DB23/吨 872—2004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GB 6142-1985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1-1985
三、地块选择
1.土地二调中划定为草原的区域。地块应选远离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胁地段,无季节性积水,交通便利,符合当地草原改良治理规划。
2.集中连片。单块“三化”草原建设面积不小于500亩。3.地块使用、承包及经营主体明确,且承包主体参与改良草原积极性高。
4.根据《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确定中、重度“三化”草原的地块。具体标准如下(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草原普查数据):
——退化草原:
(1)中度退化草原:产草量相对减少21%~50%;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21%~50%;总覆盖度相对减少21%~30%;草层高度相对降低21%~50%。
(2)重度退化草原:产草量相对减少50%以上;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50%以上;总覆盖度相对减少30%以上;草层高度相对降低50%以上。——盐碱化草原:
(1)中度盐碱化草原:碱斑面积16%~30%;产草量相对减少21%~70%;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21%~40%;总覆盖度相对减少21%~50%。
(2)重度盐碱化草原:碱斑面积30%以上;产草量相对减少70%以上;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40%以上;总覆盖度相对减少50%以上。
——沙化草原:
(1)中度沙化草原:裸沙面积16%~40%;产草量相对减少16%~40%;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21%~60%;总覆盖度相对减少21%~50%。
(2)重度沙化草原:裸沙面积40%以上;产草量相对减少40%以上;可食牧草产草量相对减少60%以上;总覆盖度相对减少50%以上。
四、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人工种草措施。中度沙化和重度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由于草原原生植被状况较差,治理难度较大,以采取人工种草措施为主重新恢复植被。二是补播改良措施。中度退化和碱化草原,可在保留原生植被的情况下,通过翻耕补播措施改良草场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一)人工种草治理措施 1.整地
要求整地细致,耕翻(深松)深度18~22厘米,耕堑直,百米直线度≤20厘米,不漏耕,不重耕,重耕率≤2%,根茬杂草覆盖率大于95%,地头横耕整齐。采用对角线耙地,重耙一至二遍深度12~16厘米,轻耙二遍深度8~10厘米,不漏耙,不拖堆,相邻工作幅重耙量≤15厘米,耙细耱平土壤,达到地平土细,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5厘米的不得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米宽的地面上,高低差≤3厘米。及时镇压1次,土壤紧实。
可以结合整地施入土壤改良剂(按照不同品种说明使用)、施有机肥30~45 吨/公顷或磷酸二铵150 公斤/公顷作基肥,以提高改良效果。
2.种子选择及处理
购买符合《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GB 6142-1985和《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1-1985规定的3级以上的牧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脱芒、清选、去杂和丸衣等处理,确保种子质量能出全苗。
盐碱化草原治理种子选择:适宜黑龙江省盐碱化草原种植的牧草有十多种,因盐碱化程度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品种,其中禾本科有星星草、野大麦、羊草、披碱草、无芒雀麦等。豆科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扁蓿豆、野豌豆等。
沙化草原治理种子选择:选用耐干旱能力较高的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沙打旺、紫花苜蓿等牧草品种。
退化草原治理种子选择:选用羊草、披碱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等草种。
3.播前除草
人工草地建植播种前除草是关系到幼苗生长发育好坏的关键措施之一。播前除草可用机械或化学除草剂灭草,除诱剂可用氟乐灵、拉素等混合除草剂处理土壤,要根据当地土壤、播种草种、商场除诱剂现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进行播前土壤处理。改良草地不需进行除草。
4.播种时期 牧草应在4月下旬~7月中旬播种,有灌水条件的可以早春播种,以5月上旬~6月上旬播种为好,此时雨季即将来临,有利于出苗保苗。
5.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播种方式可选用单播或混播,播种量因品种不同而异,人工草地一般为7.5~75公斤/公顷(播种量均按国家牧子种子质量2级以上标准计算,羊草等种子如果纯净度和发牙率低应相应加大播种量,下同),混播量减半,改良草地依据草地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播种量。
碱化草原:土壤pH值在8.5以上地块:可播种羊草60~75公斤/公顷,星星草15公斤/公顷;也可二者混播羊草37.5 公斤/公顷+星星草7.5 公斤/公顷。土壤pH值在8.5以下的地块:可以单播种羊草60~75公斤/公顷,披碱草30公斤/公顷,无芒雀麦30 公斤/公顷,选择好的地块单播苜蓿15 公斤/公顷;也可进行禾草混播:羊草37.5公斤/公顷 +披碱草15 公斤/公顷,羊草37.5 公斤/公顷+无芒雀麦 15 公斤/公顷,披碱草15 公斤/公顷+无芒雀麦 15 公斤/公顷;禾、豆草混播:羊草37.5 公斤/公顷+苜蓿 7.5 公斤/公顷;披碱草15 公斤/公顷+苜蓿 7.5 公斤/公顷;无芒雀麦 15 公斤/公顷+苜蓿 7.5 公斤/公顷。沙化及退化草原:单播:羊草60~75公斤/公顷,披碱草30公斤/公顷,无芒雀麦30 公斤/公顷,冰草30公斤/公顷,紫花苜蓿15公斤/公顷。混播组合:羊草37.5公斤/公顷 +披碱草15 公斤/公顷,羊草37.5 公斤/公顷+无芒雀麦 15 公斤/公顷,披碱草15 公斤/公顷+无芒雀麦 15 公斤/公顷,羊草37.5 公斤/公顷+苜蓿 7.5 公斤/公顷,披碱草15 公斤/公顷+苜蓿 7.5 公斤/公顷,无芒雀麦 15 公斤/公顷+苜蓿 7.5 公斤/公顷,冰草15公斤/公顷 +披碱草15 公斤/公顷,冰草15公斤/公顷 +苜蓿7.5 公斤/公顷,披碱草15 公斤/公顷 +苜蓿7.5 公斤/公顷。
6.播种方法
机械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5~30厘米,覆土深度2~3厘米,星星草覆土深度0.5~1.0厘米,播后镇压,做到覆土深浅一致,不漏压。在星星草与其它草种混播时,应播完其他草种后再播星星草,避免星星草覆土过深影响出苗。
7.田间管理
在播种后要及时间苗、定苗,禾本科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而春播草地杂草生长旺盛,苗期消除杂草非常重要,在苗高7~10 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除草,以后生长期内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2~3次。生育期间及时防除病、虫、鼠害,严防人畜危害草地。特别注意禾、豆混播草地苗期除杂草使用除草剂时受到了限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除草剂种类,防止误用而损杀某种牧草。施肥和灌溉根据承包户现有水平自行实施。在生育期间根据牧草的生长状况可追施尿素75~150 公斤/公顷。
沙化草原土壤肥力较低,播种前可施有机肥15 吨/公顷~30 吨/公顷。播种时可施磷酸二铵150 公斤/公顷或复合肥150公斤/公顷~225 公斤/公顷。返青期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公顷和尿素45公斤/公顷~75公斤/公顷或有机肥30吨/公顷。每次刈割后施尿素75公斤/公顷~112.5公斤/公顷。
8.收获
牧草播种当年8月中旬或霜后刈割。2年生植株返青早,生长发育快,一年可刈割2次(除羊草外),披碱草、无芒雀麦等禾草必须在抽穗期进行刈割,苜蓿在初花期刈割,此时草质柔嫩,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也好,否则收获晚,茎叶易老化,质地粗糙。在黑龙江省第1次刈割以6月上中旬为好,第2次刈割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二)补播改良治理措施 补播草地改良是治标改良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可使牧草产量提高30~100%。在不破坏草地植被条件下,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农艺措施和播种优良牧草以恢复逆向演替的原生植被或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改变天然草群赖依生存的环境条件,清除有毒有害或不理想植物,增加可利用牧草产量和质量,改变天然草群成分,增加植被密度和种的多样性,提高草地生产力。
补播前需要进行地面处理:耕翻(深松)后重耙一遍,轻耙一遍,达到待补播状态。土壤过于松散的可进行镇压,松土耙地作业标准参照人工种草整地作业标准。
补播牧草主要补播羊草,碱斑较多的地块适当混入一定量的碱茅。播量37.5 公斤/公顷左右,播种采用草原松土补播机、圆盘播种机或肥料撒播机,土地条件好,颗粒较大的种子也可用谷物播种机。播后采取耱地、镇压器镇压。覆土的厚度,因种子大小而异。牧草种子多数细小,一般以浅覆土为宜,几乎所有牧草种子的覆土深度都不应超过2.5厘米。
补播的牧草种子处理及改良后的草原管理和收获与人工种草基本一致,参照执行。
六、申报条件 建设主体选择:项目建设主体原则上要选择牧草生产和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草原承包大户实施。以家庭承包和联户承包为主的地区,可由承包户组建合作社(或联合体)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采取草原使用单位或承包经营者自愿申报,县级草原技术专家综合评选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主体,并面向社会公示。确定的项目建设主体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通过承包或流转获取经营权在7年以上,治理地块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地块选择条件,且经专家勘验认定为中度或重度“三化”草原;二是建设主体自愿申请治理所经营草原,并承诺按本《规范》要求开展项目建设,保证严格按建设进度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保证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对申请的建设主体进行综合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以下情况应予以优先安排:草原承包经营期限长、治理面积大的建设主体,优先安排牧草生产和规模养殖企业经营的“三化”草原,优先安排重度“三化”草原治理。建设主体的相关申报材料及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的相关综合评选材料要纳入项目建设档案。
佐证材料:申报单位应提供以下佐证材料:
1、草原使用权证复印件。
2、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或草原承包合同复印件。
3、项目建设承诺书。由项目建设主体与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签订项目建设承诺书,承诺按要求投入足额的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4、县级畜牧部门出具的治理地块达到中、重度“三化”草原标准(标明“三化”类型及程度)的证明,以及治理的最小单块面积在500亩以上的证明。
5、治理地块的位臵方位图(使用GPS坐标标注四至边界)。
七、进度要求
5月中旬前落实具体地块,签订改良治理合同,编报项目实施方案。
5月底完成种子采购。
6月中旬完成改良种植任务。
7月底完成当年改良建设任务县级自验工作,上报验收报告。
3.竣工验收 项目完成后,县级畜牧兽医局依据实施方案和本规范,逐地块组织查验,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提出补建意见,监督其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建设标准。
八、相关要求 1.前期工作
(1)建立严格的建设土块审查制度。县级畜牧部门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要地块进行查验,建设地块必须按照《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进行“三化”草地分级标准,符合中、重度标准且已落实承包责任制和禁牧制度的“三化”草原。调查地块植被、土壤及气候状况,登记备案。实施人工种草措施治理的草原应选择重试“三化”草原或中度沙化草原,实施改良措施治理的草原,应当为中、重度“三化”草原,不得选择轻度“三化”等优质草原实施该项目,更不得将以往建设的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列入本项目实施范围。
(2)依据土壤和植被状况合理确定治理方案。根据建设地块的土壤和植被状况,经专家现场勘验并论证后,根据专家组意见,确定每个项目建设主体的具体治理方式和播种牧草品种。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由县级畜牧、财政部门在综合汇总建设主体的意见建议和专家现场勘验意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建设地块分类绘制成图,标注地理坐标,附明草原经营权、“三化”状况、建设承诺函等佐证材料。实施方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报省畜牧兽医局和省财政厅备案,作为省级部门项目监管的重要依据。
(3)建立承诺制度。项目建设主体应当对县畜牧兽医局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按照本规范要求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保证自筹资金按时到位,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同时,要明确对达不到项目建设要求赔偿政府投资损失的措施和办法。
2.项目实施
(1)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要遵照先选址、后制定治理方案、再施工的顺序进行实施,种子未采购到位,不能实施整地等其他工作。
(2)落实项目建设合同制。确定项目建设供货或施工单位后,项目建设主体要与供货或施工单位签订供货或施工合同,由项目建设主体严格对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和工期等要严格把关,及时查验,不得随意降低建设标准。要建立健全工程各环节的技术档案,确保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处理有证有据,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3)完善项目建设监管机制。县级畜牧部门要确定每个建设地块的监管负责人,对项目建设各环节的质量进行把关,确保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同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项目实施地块采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上图软件或类似软件进行上图,形成电子档案。
(4)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和审计监督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资金采取按进度拨款的原则,必须按规定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篇:草原改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条件
1、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草原改良项目
2、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SG1204G11008(2)安达市农业开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3、施工条件
1)、施工道路:根据施工需要,结合实地踏勘的现场道路情况,进行施工总平面布臵。
2)、施工用电:本工程用电主要为生产、生活及照明用电,距项目区2.0km有一高压输电线路,可供本项目建设引用。预计自备1台40kw柴油发电机组,机组为无基础可移动式,可根据需要移动,使用方便灵活。
3)、施工通信
(1)实施施工工区的调度、指挥、联络、信息、反馈等,实施对外业务联第、通信、传真网络信息等。
(2)办公区项目经理部办公室内,配臵固定电话一部、传真一台、电脑一台,特殊生活场所,人员另配无绳电话机和对讲机,保证重要部位通信畅通无阻。
3)、临时设施:根据该工程的特点,生产区内设有综合仓库办公区、设施。4)、临时用地计划: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考虑到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施工规划布臵。施工临建区、办公生活区等均统一规划布臵,施工用地详见施工用地计划表。
二、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1、场地清理
(1)清除开挖区域内的全部树木、树根、灌木丛、杂草、垃圾、废碴及其他障碍物。
(2)凡属没有使用价值的可燃物,将其烧毁,并采取必要的防火、灭火设备和措施,指派专门的守护人员。
(3)凡无法烧尽的清除料,除严重污染环境的清除料按有关规定处理外,应将之堆弃在经批准的弃碴场,不得妨碍天然排水和污染天然河川。
2、施工测量、放样
(1)本工程根据业主先期提供的施工控制网作为基本的控制基准。施工过程中在直接利用首级控制网的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及方便施工,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行控制点的加密。随着工程的进展还将各级基本控制点引测、布设到各个工作面上,严格按国家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测量控制。
(2)对本工程测量、计量工具和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检验并进行标识。对工程进行定位,并将绝对高程引测到施工现场。设臵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埋设永久性控制点。
(3)施工过程中对所有的控制点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大力宣传保护测量标志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施工中控制点经常校核,发生位移及时重新复测。破坏严重则重新观测。
3、深松振动
1、采用翼型深松机将耕地耕深至35厘米。
2、土壤耕作后用脚踏土块能散碎,或手捏成土团,平拳松手下落易碎时,均为适宜耕作的标志。
4、土地平整
(1)表土剥离采用推土机进行,剥离土方就近堆放用作回填土,回填土方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为准。
(2)基地整理方法:首先将露出来的犁底土均匀摊平,然后将清基土进行筛选,掺拌适量农家肥后作为腐殖土回填。
5、播种
机械播种 采用大型播种机或小型单体机播种,播深3cm—4cm,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当土壤含水量不足18%抢墒播种时,采取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把种子播到湿土上。
1)进田作业前的保养 要清理播种箱内的杂物和开沟器上的缠草、泥土,确保状态良好,并对拖拉机及播种机的各传动、转动部位,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注润滑油,尤其是每次作业前要注意传动链条润滑和张紧情况以及播种机上螺栓的紧固情况。
2)机架不能倾斜 播种机与拖拉机挂接后,不得倾斜,工作时应使机架前后呈水平状态。
3)搞好各种调整 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播种量、开沟器的行距、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调整适当。
4)注意加好种子 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其次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加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排种流畅。
5)试播 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米,观察播种机的工作情况。请农技人员、当地农民等检测会诊,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行大面积播种。
6)注意匀速直线行驶 农机手选择作业行走路线,应保证加种和机械进出方便,播种时要注意匀速直线前行,不能忽快忽慢或中途停车,以免重播、漏播;为防止开沟器堵塞,播种机的升降要在行进中操作,倒退或转弯时应将播种机提起。
7)先播地头 首先横播地头,以免将地头轧硬,造成播深太浅。8)经常观察 播种时经常观察排种器、开沟器、覆盖器以及传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如发生堵塞、粘土、缠草、种子覆盖不严,及时予以排除。调整、修理、润滑或清理缠草等工作,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三、施工总布臵、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
1、成立项目组织部,配齐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完善现场管理体系。●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编制人员进场计划,并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调配劳动力,组织各工种人员分批进场,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进入现场后立即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了解现场地下管线的布臵,组织人员和机械对现场的场地进行平整,尽快使现场达到路通、电通、水通、电信通,并将施工用电和临时用水引到各个用水点。
●现场管理:管理方式执行项目法施工,严格执行强制性规范,充分发挥我公司的优势,抽调有丰富施工经验、责任心较强的工程技术、经济、材料、政工等各类管理干部,组织该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统一指挥,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管理模式,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按建设单位指定地点搭设临用房。
四、施工进度计划
1、做好前期的准备
(1)进行全面动员,把优质如期完成本工程施工的思想,贯彻执行到施工全过程。
(2)尽早完成各种施工临时设施,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为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和技术保证,在施工计划时期内争取早开工,人员、机械、种子等务必限期到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尽可能提前,以早开工促进各项工作的进程,加快项目的实施。
(3)调派充足的、善打硬仗的、具丰富施工经验和各专业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作业,准备好充足的机械设备,保证可随时按计划调集进场。
(4)保资金投入,积极准备工程用料,并按规定及时将材料送检。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中期的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工艺规程组织施工,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工程进度。
(2)把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与IS09002中的规定相结合,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和落实确保工期的经济责任制,确保工期形成系统,体现在项目实施和各个环节,各项同活动中,做到工期重任人人挑,人人全力保目标。
(3)在工程管理上,严格执行责任承包制度,坚持谁施工,谁负责,以提高工人的保质期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发生。
(4)加强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现场施工条件的可能变化及时调整进度计划。
五、质量保证措施
认真贯彻IS09001质量体系标准,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为效益,全面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实现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优良,争创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样板工程。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按项目法管理原则,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经理担任组长,为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工程内的施工质量全权负责,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质检、技术、施工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2、质量检验计划及程序
根据本工程的分部分项的划分,制订详细的质量检验计划。按此计划对工程施工工序进行检验和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由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阶段性验收由相应的验收小组进行。
3、作业指导书
(1)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图、相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特点,结合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由技术部门组织,根据工程繁简程度、工程量情况、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要求,制订本工程所需要的若干份作业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技术供应、质量标准、检查方法、验收依据、质量措施、安全措施、环保措施等。
(2)在本工程中,针对本工程,制定具体化的作业指导书,每项工程的作业指导书份数,视现场施工情况和需要决定。
(3)本工程的关键过程有:深松振动、土地平整、播种的施工,对以上关键工程的控制重点是:除建立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外,设立监控措施,对整个工程施工按计划、实施、验证和改进(PDCA模式)对工程质量特性进行监控。
六、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
1、对参与关键工程特殊过程施工的人员,针对本工程的特点,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使参与施工的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方法,掌握提高质量水平的控制要点。
2、质检人员的质量职责
质检人员作为项目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主要人员应有相当的施工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在质量检查过程中有相当的预见性,提供准确而齐备的检查数据,对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3、资料管理及竣工资料
建立专职的资料室,隶属于质量监察部门领导。负责工程图纸、技术资料、来往函件等收集与管理。在分管领导的组织下,编制与建设单位商定的竣工资料目录清单,明确各项所需资料的提供人员,提供时间和提供的资料质量。从签订合同开始,即着手进行资料管理工作资料室有权对不符合档案要求的资料退回重新整理,对逾期未能交资料的部门进行催交。资料室对所经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间要求直接责任。
4、施工机械设备
由于本工程项目土地平整工程量大,范围广,需投入大量设备进行施工才能满足工期要求。
七、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
1、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全体施工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禁止违章作业。
(2)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危险作业要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违者不准进入现场或停止施工。
(3)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防火措施(1)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及我公司所规定的各项安全防火规章制度,工地设有安全防火组织机构,设臵安全防火员2名,严禁任何人带火种进入现场,动用明火由安全员向甲方有关部门申请,无着火隐患,方可进行动火。严格按火票规定的动火时间、地点进行动火。工地配备充足防火器材,放臵地点要适宜,灭火器材由防火员专项管理。
(2)主管领导亲自抓防火,深入细致管理防火,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3、文明施工
(1)保证文明施工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管理中,我公司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参照ISO4001标准建立一个在项目经理领导责任到岗、到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实现施工环境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
(2)施工现场主入口大门处必须设臵工程公告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结构形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
(3)在施工现场及暂设四周写上宣传标语。
现场大门入口处设臵施工平面布臵图,以及质量安全、消防、场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制度板,内容详细、字迹清晰。
现场会议室、办公室内图表上墙,施工总平面图,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组织构]机构等统一表格上墙。
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施工人员进场前要进行文明施工教育,衣着整齐,不得粗言秽语,不得在工作时间内乱串。
(4)划分责任区,设臵标牌,分片包干到人负责场容整洁。
现场布臵:严格按施工平面布臵图进行材料堆放,大型机具布臵、小型场地布臵等。
现场场地和道路:场内道路要平整、坚实、畅通。主要场地应全部硬底化,并设臵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内有完善的排水措施,不允许有积水存在。
(5)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必须佩工作卡,标明相片、姓名、单位、工种或职务,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标卡应分颜色区别。
施工现场要利用黑板报和其它形式对员工进行法纪宣传教育工作,使施工现场各类施工人员知法、懂法并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的法律法令,严格要求工人在岗文明行为。
与周边村民友好相处,施工人员的行为举止要文明礼貌,遵守守法,不扰民,不内乱,如有违纪,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4、环境污染防治
施工期间应遵守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规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施工噪声、粉尘(扬尘)、废气、废水、振动等的控制,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5、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措施
机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噪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施工噪声符合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要求。土方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为:白天75dB,夜间55dB。
②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③将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布臵在远离施工红线的位臵,减少对施工红线外噪音的影响。④对噪音较大的机械,在中午(12 时至于14 时)及夜间(20 时至次日7 时)休息时间内停机,以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第三篇: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思想决定行为,思想决定境界,思想决定命运。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因为有了拯救更多人生命的思想,所以弃医学文;周恩来总理之所以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成就了伟大的人生;中国之所以有了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自我要发展,企业要强大,离不开员工个人思想的进步,然而“三化建设”是对个人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思潮的具体体现,是诠释“思想”的生动载体。那么何为“三化建设”?怎样才能做好“三化建设”?“三化建设”的意义又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一来探讨:
所谓“三化建设”就是指“职业化建设,知识化建设及规范化建设”,其中“职业化”说的是一种工作状态,是要面对现实社会发展需要和现实民众需要而做的一种具体的事情,是岗位职责和专业素养完美结合的体现,是一种职业化素养。“知识化”讲的是就学习的程度而言,是一个动态的,一个发展变化的,一个专业化、集中化、持续化、终生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历程的概念。“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自然、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制度、体制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而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怎样才能做好“三化建设”呢?针对“职业化建设”我有以下看法:“在我们完成社会或组织交代的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力度、维度、余度和诚度。广度,就是要胸怀宽广,博学广识,集思广益,凝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开展事业;深度,就是要深明正义,深邃思维,深谋远虑,深得人心,钩深致远,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高度,就是要高风亮节,高屋建瓴,临近致远,高标准履行各项职责;力度,就是要求真务实,奋力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维度,就是要自省自励,自强自信,自重自爱,维护职责尊严;余度,就是留有余地,游刃有余,做事灵活而又不失原则;诚度,就是处事待人,诚信在先,忠于职守,诚于使命。有了这‘七度’,我们在扮演自己工作角色过程中才会有忠诚感、责任心、进取志、履职术、待人道、清廉象。”除了这“七度”,还应做到“七唯”空间,即:唯真、唯勤、唯和、唯廉、唯民、唯能、唯制。唯真,就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唯勤,就是勤于研习,勇于实践,勤政为民;维和,就是劳谦谨和,和合履职,以和为贵,和谐共振;唯廉,就是崇尚廉政,清政廉洁,秉公行事;唯民,就是民主决策,民主选才,民主监督,民主履职,深入民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愿,以人为本;唯能,就是能忍,能思,能辨,能干,能苦,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唯制,就是要有法制意识,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学法、守法、用法,要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安排,依法制企,科学管理。
针对“知识化建设”而言,众所周知,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要做到知识化建设,就得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持之以恒的心态,乐于付出的情怀,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学善问,虚心求教,刻苦专研,不畏艰难,善于总结,科学思考,灵活变通,勇敢追求。从完整意义上说,学习、生活、工作贯穿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工作中有学习、有生活,生活中有工作、有学习,学习中也体现着生活和工作;笔者认为,当我们通过上述途径把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一起,就是知识化建设的完美体现。
针对“规范化建设”来讲,其应该归为一种管理方式。法纪乱,社会崩;纲纪正,社会兴。无法就无天,无法就无边,无边就无天,社会就无序。企业也一样,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要以制度调整和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使员工成为企业的管理主体,使领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民主制企,科学治企;公正用权,规范授权,民主控权;以才履职,以能兴企,公正选人,以能用人,人尽其才;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监督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结合实际情况,以领导为表率,以生产为中心,以管质量为核心,以宣传为重心,以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机构单位内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全面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共同的信念和价值文化凝聚员工,增强员工战斗力,增加员工自信心,增进员工认同感。确保激励手段和约束手段发生共振效应。要极其重视管理,从自己出发,努力实现自我管理,并以实现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能用自己的行为否定一切管理规约为终极目标;要使员工发挥系统思维优势,确立人本整合理念,发挥集体力量,自觉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人的智慧才能与各种类型的信息及其它资源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善假于物,优势互补,整合集成,跨越层次,打破空间及层次界限地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三化建设”的意义重在成就我们的生活,成就我们的事业,成就我们的人生价值,成就我们和谐美满的家园。让我们都用“三化建设”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实现自我!
安生部:武剑 2012年3月2日
第四篇:网格化管理三规范
四、工作任务
(一)“三规范”
1、规范三级机构名称
将原区社会管理网格化指挥中心变更为区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区综治办牵头,整合各部门力量,融合共享政务大厅等资源,通过强化信息化手段,形成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维护稳定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将原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变更为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承上启下的枢纽。
将原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变更为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便民利民的平台。
标识上,中心大门悬挂横式或竖式“××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红字、宋体)牌匾,大小与中心门面和谐。
2、规范三级中心工作职责
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要职责:
(1)受理承办事项。对服务管理事项实行统一登记、一次性告知、首问首办负责、分类处置和限时办结。
(2)开展便民服务。组织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整体联动,为群众提供直接办理、代办、协办等“菜单式”服务。
(3)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矛盾纠纷“半月一排查一上报”制度;采取分片包块、定期排查、上门服务、结对帮扶等方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有效排查化解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涉农利益、村企村矿、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
(4)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和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鳏寡孤独老人的服务管理;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落实“综治进企业进矿山”的各项措施;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指导开展群防群治。
(5)引导履行社会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服务管理。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教育、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孵化”组织进驻,积极培育一批为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公益性、专业化社会组织。
(6)组织开展督查督办。对村(社区)和各成员单位服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办,定期考核评价,推动服务管理措施的落实。
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要职责:
(1)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代理行政机关事务,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采取设立服务大厅、上门服务、结对帮扶、代办、协办等方式,落实社保医保、户籍管理、社会救助、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等便民利民措施,打造“一刻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矛盾纠纷“周排查周报告”制度,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安全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和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鳏寡孤独老人的服务管理;加强治安巡逻,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开展基层平安创建。
(4)组织公益互助活动。积极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村(社区)服务管理,鼓励支持村(居)民开展互助服务,兴办公益事业。
(5)收集上报信息。开展对辖区内以基础信息为主的各类服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录入、管理、上报,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信息化服务,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3、规范人员管理
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综治办主任兼任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或社区专职干部等人员担任中心主任。村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两委”干部担任中心主任。各级中心要选优配强工作队伍,组建服务团队,进一步充实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强基层综治员、矛盾调解员、社区志愿者、治安巡防队、民兵应急分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物业管理机构和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
(二)“三完善”
1、完善工作内容
(1)建立全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城镇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组织、纪检、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住建、工商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全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将党建、农廉、公共服务、安全生产、人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情民意等各类服务管理信息纳入系统,形成全面覆盖、动态管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管理、网上监督考核等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科技水平。加强网络保密工作。
(2)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对已有的信息平台,加快改造融合步伐,实现与城镇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科学化实用化。到年底,建成村(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开展信息化服务管理,全区初步建成区、乡、村三级联网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3)加强信息研判处置。各级中心要加强对信息的全面收集、实时管理、定期更新和分析研判,对各类信息进行及时分流处置。协调有关部门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和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各类不稳定信息进行预测预判,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可能引发群体上访的信访案(事)件和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信访案(事)件及时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加大化解力度。完善信息报告、共享、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2、完善工作机制
三级中心要完善“六联”工作机制。
一是服务管理联动。对服务管理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办法,方便、快捷解决到位。
二是矛盾纠纷联调。对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重大矛盾纠纷,采取部门联动、综合施策的办法,及时处置,有效化解。
三是突出问题联治。对民爆物品管理混乱、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黑恶势力”严重以及发案率高、治安秩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改变治安面貌。四是应急工作联勤。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联勤机制,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在重要活动、重大节日期间,严格值班备勤制度,确保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效衔接。
五是社会治安联防。开展“科技创安”,加强“天眼工程”、“电子围栏”以及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平安互助”、“平安e家”等技防设施建设,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
六是基层平安联创。开展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大道、平安铁路、平安村(社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3、完善工作制度
三级中心要健全12项工作制度。
一是首问首办负责制度。群众反映事项时,各级中心接待人员为首问责任人,负责答疑、指引等服务事宜;承办单位为第一责任单位,承办人为首办责任人,负责事项的全程跟踪、办结回复。
二是代理服务制度。群众反映事项并提供相关材料后,中心在规定时限内指派专人为群众提供无偿全程代理服务。
三是信访陪访制度。对于需要上级部门解决的信访事项,中心在与上级部门事先沟通的基础上,指派专人陪同信访人到上级部门咨询政策,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组团服务制度。中心整合工作力量,组建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性服务管理团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
五是预约联动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直接处理的事项,由中心联系相关部门,在约定的时间内集中处理,共同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
六是限时办结制度。中心对本辖区能够解决的事项,立即予以解决;对解决难度大或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以及群众反映集中,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区、乡、村三级中心要分别规定办理时限或公开承诺,限时办结。
七是联席会议制度。区、乡两级中心每月分别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中心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总结上月工作,研究重大问题;遇有重大、紧急事项,由中心主任、副主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乡级中心建立工作周例会制度。
八是定期研判报告制度。区级中心实行月研判制度,乡级中心实行周研判制度,重大、紧急事项即时研判,迅速呈报。
九是工作台账制度。各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党建、农廉、社保医保、户籍管理、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建房规划、合同管理、人口计生、矛盾排查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扶管控、平安创建、考核奖惩等工作台账,做到档案资料规范完备。
十是教育培训制度。中心领导调整、成员单位派驻工作人员到位,要及时对其进行培训;区、乡两级中心工作人员、村级中心主任、副主任每年要进行一次以上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十一是社会评价制度。由区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组织,通过会议座谈、抽样调查、设置举报箱、公众评议、特邀评议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对各级中心的意见和建议,评价结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十二是督办考核制度。区委、区政府制定对区、乡两级中心及相关成员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乡级中心每半年对所辖村级中心进行一次考核。建立中心集中办公人员工作绩效考评制度,考核结果与个人业绩评定、晋级晋职、奖励惩处等挂钩。
(三)“两提高”
1、提高经费保障
2、提高工作效率
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运行负总责,区、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综治委主任)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对所承担的建设运行任务负全面责任。要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优势,提高办事效率。各级综治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对工作成绩突出、工作创新的部门和地方,大力表彰奖励;对工作不作为、推诿扯皮,导致发生重大案(事)件或造成恶劣影响、产生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地方,予以“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作为近期中心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面管,为《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人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加强检查督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区综治委将把各级各部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纳入综治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严把建设进度。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在9月20日前,对本地本部门的建设任务进行专题研究,并出台实施方案。12月15日前,全区三级中心全部完成建设、对接、规范任务。区综治委将组成督导组,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第五篇:三全七化 规范
路南区“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工作规范
2013-05-23 14:32
来源: 路南区委政法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落实区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构建“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的决定》,结合路南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网格化管理,就是在街道、社区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依据“街巷界定、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把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以责任制为依托,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服务管理团队,全面承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职责,全面覆盖人、房、地、事、物、组织等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的社会管理方式。
第三条 构建“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着眼网格化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社会管理体系。
第四条 牢固确立“三全”目标。社情全掌握,就是通过构建民情汇聚网,突出各类信息的动态采集,做到清晰掌握基础情况,及时把控社会舆情,全面了解群众需求;矛盾全化解,就是通过构建矛盾化解网,第一时间回应居民诉求,使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上交,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服务全方位,就是通过构建党群连心网,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做到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
第二章 网格化定位
第五条 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居民300户、1000人左右划分一个居民网格、30--50户设一个楼组,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
规模较大,不宜纳入居民网格的确定为单位网格,并明确网格负责人。单位网格的划分,应符合以下条件:区域相对完整,与居民区边界清晰;具有较大的管理规模,以非居住功能为主导。网格划定后,实行编码管理。
第六条 规范网格党组织设置。坚持党组织建在格上,逐网格建立党支部、逐楼组建立党小组,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党组织为节点的作用发挥机制。
第七条 网格公示。将网格责任人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服务事项通过连心卡、楼栋公示牌、社区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公示,便于群众知晓和监督。
第三章 责任化分工
第八条 网格服务管理任务职责。网格服务管理团队综合承担采集基础信息、排查化解矛盾、开展综合治理、环境监督整治、提供为民服务五项任务。网格员总体履行发现、处置、上报、核查四项职责,具体按《网格工作人员职责》执行。
第九条 按照7+X模式配置网格工作力量。每个网格配置指导员(街道分包社区班子成员)、管理员(专职社区干部)、助理员(从居民骨干中推选)、党支部书记(网格内党员居民)、警员(派出所管片民警)、司法员(法官或检察官、司法局干部)、城管队员七种基本工作力量;根据工作实际,吸收楼组长、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作为辅助力量。
第十条 网格专职管理员配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原则上按照一格一员、综合履职要求配备网格专职管理员,特殊情况不能实现一格一员的,每社区专管员配备不少于2名,每名专管员管理一般不超过500户。
第十一条 组建平安和谐服务团队。按居民人口10%标准注册社区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治安巡逻、人民调解、扶老助残、文明劝导、文艺宣传等针对性、专业化服务。实行志愿服务积分量化管理。
第十二条 推进“一所一站”进社区。在社区建立由政法干警、律师轮流值守的法律诊所,每半年开展一次法律宣传、一次专题讲座,每月两次定期坐诊,并提供预约法律服务;开办社区心灵驿站,聘请心理咨询专家每半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为居民提供预约服务。
第四章 精细化管理
第十三条 强化信息动态采集。以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由网格管理人员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实时采集人、房、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分类整理登记,建立一次采集、多方共享、集中交换、实时更新的基础信息库。
第十四条 推行实有人口分类管理。对实有人口按照一般人群、资源人群、帮扶人群、关注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对资源人群积极引导其开展志愿服务。对帮扶人群、关注人群,逐一匹配工作力量,按照“1+2+X”(职能部门+网格管理人员+志愿者)模式,实行人性化、动态化管理。
第十五条 完善巡查走访机制。认真执行《网格巡查走访规程》,落实一日双巡制度,网格管理员、助理员对楼组(单元)长每天、对帮扶人群每周、对关注人群每半月走访联系一次,每季度对网格内居民要普遍走访一次。入户走访须持证上岗,原则上2人以上进行,可由本网格单独完成,也可由相邻网格联合完成。
第十六条 落实管理要求。网格管理人员要做到“三活、四清、五到家”,即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对居民群众经常走访人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
第十七条 强化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六无六好”(无矛盾上交、无群体事件、无安全事故、无邪教活动、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好、社区居民遵纪守法好、社会矛盾调解处理好、社区治安管理好、安全生产管理好、重点人群管理好)平安网格创建活动;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创建,努力建设管理有序、秀美宜居、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第五章 亲情化服务
第十八条 落实主题化服务。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每季确定一个联系服务主题,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 开展个性化服务。着眼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规范窗口服务、完善预约服务、延伸常规服务、强化应急服务、打造品牌服务、提倡自主服务、鼓励互助服务、深化组团服务。对网格内的弱势群体、特殊人群实行专人结对联系。落实首问联络制、限期办结制、零冲突责任制,大力推行社区干部、网格员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为群众代办事宜。
第二十条 推行全天候服务。对辖区服务性组织落实“加盟准入制”,全力打造集政策答询、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功能为一体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总结推广一口式服务、错时工作法等成功经验,通过开通全天候热线电话、开设社区网站、微博、QQ群等载体,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
第二十一条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抓好一站(路南区便民服务网站)、一线(市民服务热线)建设。以“便民利民、有求必应”为宗旨,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种资源,积极探索“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打包式服务模式,打造24小时不下班政府。
第二十二条 创新服务实践载体。通过举办风采展示、邻里节、艺术节、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培养居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文明素养。
第六章 多元化参与
第二十三条 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全面落实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权、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协调权。以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为依托,推进共驻共建。以社区班子换届为契机,推进社区警务站、物业公司、驻区企业等社区组织的负责人、党员骨干兼任社区两委委员。
第二十四条 推进居民自治。全面推行社区议事、民情恳谈、社区听证、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楼组协会模式,推行文化艺术、科普知识、体育健身、帮贫助困、安全普法、文明规范六进楼组,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
第二十五条 引导多元融入。组织街道机关干部分包社区,把主要精力下沉到网格;建立区直部门结对联系社区、逢十必进制度,通过定诺、亮诺、践诺、评诺,落实服务管理措施;引导“两代表一委员”跟进融入网格化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培育社会力量。引导扶持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活动团队等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引导社区居民参加各类新社会组织,积极发挥因不同需求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区活动团队作用,力争每户家庭都有一名成员参与其中。
第七章 规范化运行
第二十七条 完善工作流程。事件处置执行七步闭环工作流程。
信息收集。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对事件进行分类登记和处理。一般性事件由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置、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上报社区、街道协调处理,结果反馈居民;需区职能部门处置的事件直报区级指挥中心。
案卷建立。指挥中心接收网格员上报事件,根据预案进行审核立案。
分流派遣。指挥中心将立案的案卷进行分解,确定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
任务处理。责任单位按中心指令,组织管理力量进行处置。涉及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由牵头单位协调各协办单位答复或解决,并由指挥中心督促落实。
结果反馈。相关责任单位对问题处理完毕后,通过系统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指挥中心。
核查结案。指挥中心通知网格管理员现场核查,与处置标准一致的进行结案处理;未达到处置标准的,由指挥中心立案督办,督办未果转交区效能办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综合评价。指挥中心定期发布问题处置情况和各责任单位的绩效评分,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 健全运行机制。
痕迹管理制度。网格员每天记录《民情日记》,记载巡查走访情况和社情民意,每周汇总计入网格民情台账。
定期会商制度。各网格、社区每周,街道、区创新办每月召开民情会商例会,分析社情民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民情恳谈制度。社区每季度组织一次,通过群众出题、团队点题、社区议题、街道定题、职能部门破题,实现民情民意快速全面沟通。
定期培训制度。培训实行全区统筹和分级负责制。区创新办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街道、社区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培训。
考核奖惩制度。制定权责分明、导向清晰、标准科学的网格工作考评体系,把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和问题处理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倒查问责、一票否决。
重大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区创新办牵头,建立与市直有关部门、驻区厂企协调联系机制和重大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第二十九条 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成立路南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在街道综合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对应成立“三站”。每个社区配备和发展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
第三十条 建立公共服务事项社区准入制度。由区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社区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制定下发文件,公布相关公共服务事项,明确社区职责和服务流程。
第八章 信息化支撑
第三十一条 建设数字网格。依托电子政务专网,搭建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研发网格移动终端,建设全面覆盖、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第三十二条 推进基础信息关联比对。建立网格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网格与部门相结合的信息采集、关联比对制度,推进网格管理信息与部门信息融合。加强综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社会管理信息安全。
第三十三条 开展电子监察。依托信息平台,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电子监察系统,统一调度和指挥各项信息流、业务流的流转,实现一口受理、分流交办、限期办结、超时提醒、综合督查功能,确保各项服务管理措施全面有效落实。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四条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级领导干部网格联点共建制度,调整充实路南区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委分管副书记兼任创新办主任,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集中办公。各街道也要调整相应力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第三十五条 突出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社会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深入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双角色双争优”活动,把党员示范岗设到网格,帮扶对子建到网格,党务公开、服务承诺开展到网格。
第三十六条 强化工作措施。坚持全面发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强典型带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工程,在区、街、社区不同层面开展特色实践、培育先进典型,定期评选表彰网格化管理工作“先进街道”、“十佳创新项目”、“十佳社区”、“十佳团队”、“十佳群众贴心人”;持续攻坚推动,集中精力破解瓶颈难题,以平安和谐、群众满意的丰硕成果凸显工作成效。
第三十七条 落实经费保障。推动各种资源向街道社区集聚,区本级按实有人口每人每年2元标准落实综治经费,按每网格每月600元标准落实网格经费,各街道也要加大投入,为社会管理提供持久支持保障。
第三十八条 严格督查考评。区创新办要落实社会管理工作月调度、季考核和落后单位约谈制度,区委、政府督查室要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将社会管理绩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基层网格员在行风评议中的评价权重。要强化社会监督,定期聘请各界代表进行评议,推动城市社会管理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