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4 11: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篇:《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科教发〔2008〕45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省属卫生类学(协)会,各有关单位::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已成为我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制定了《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原《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附件:1.2.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doc

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doc

主题词:科教 教育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省属卫生类学(协)会,各有关单位: 抄送:

附件一

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

认可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根据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医学教育。卫生技术人员应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作为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保持高尚职业道德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依所授予学分的不同而分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非项目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前者是指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推广项目;后者是指卫生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或以个人为主的有计划有考核的学习活动或成果。本实施细则所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指授予Ⅰ类学分的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推广项目。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四、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经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甘肃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省医学会、省口腔医学会、省预防医学会、省护理学会、省医院协会和省医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社团组织)按所属关系分别向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中华社团组织)申报获准举办并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五、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等培训的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由卫生部或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 2 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本学科的国际或国内发展前沿;

(二)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新进展;

(三)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的引进与推广;

(四)填补省内空白,有显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技术与方法。

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是卫生行政管理负责人,负责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必须是其所从事的主要专业、研究方向或管理范畴。其当年申报的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最多不超过2项。

八、医疗卫生、教学和科研机构可按规定的申报程序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他机构须先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获得项目申报资格。

九、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广项目)的单位应填写《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先报所在市(州)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核后,再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核准,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

十、省直各单位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广项目),须填写《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直接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经核准后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

十一、省级社团组织所属的各专业委员会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填写《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按所属关系先报各学(协)会审核后,再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核准,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或按所属关系报各学(协)会审核,由各学(协)会直接报中华社团组织,经核准后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

十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须同时经网上和书面形式申报。申报现代远程国家级继 3 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单位应按统一要求填写《现代远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

十三、拟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广项目)的单位应填写《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先报所在市(州)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经审核后,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

十四、省直各单位拟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广项目),须填写《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直接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十五、省级社团组织所属的各专业委员会拟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将填写好的《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按所属关系分别由省级社团组织审核后,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十六、省级社团组织拟向相应的中华社团组织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登陆相应的中华社团组织网站,填报相应中华社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同时经网上和书面形式申报。

十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申报次年项目时间为8月1日—9月26日(备案项目以每年项目申报通知为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含备案项目)每年申报次年项目时间为11月20日—12月25日;中华社团组织举办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申报次年项目的时间参照各社团项目申报通知。

十八、申报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依次分别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华社团组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形式审查,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中华社团组织审批(中华社团组织批准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须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十九、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第一季度将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认可的当年度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广项目)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广项目)按学科分类列出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办单位、项目负责人、授予学分数、举办日期、举办地点等向社会公布,供各地医疗卫生单位和有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参加。中华社团组织批准并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每年1月和7月公布,供各地医疗卫生单位和有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参加。

二十、项目主办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按公布的项目要求如期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于项目结束后十五天内,将举办项目的总结、参加人员名册、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授课内容(文字或声像材料)、考试试题、考试卷、课程安排等资料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二十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主办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更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及授予的学分数。

二十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效期为二年,如第二年继续举办同一项目,须填写《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表》,分别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二十三、未举办或因故不能执行当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如拟在第二年举办,应重新申报。

二十四、拟在我省举办的外省申报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或外省省级社团组织或中华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接受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办班通知、日程等有关资料报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二十五、为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和严肃性,凡未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一律不能被认可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不能授予Ⅰ类学分。

二十六、本实施细则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5年颁布的《甘肃省继续医学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甘卫科教发[2005]第313号)同时废止。

二十七、本实施细则由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二

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

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省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每年参加本专业(三级学科、亚学科)继续医学教育获得学分数不得低于15个学分;每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获得学分数不得低于5学分;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

学分不能跨年度累计,Ⅰ、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依继续医学教育的不同形式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Ⅰ类学分,参加非项目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获得Ⅱ类学分。

(一)Ⅰ类学分

是指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推广项目而获取的学分。其形式主要为: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学习班、研讨会、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等。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6(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3)由省医学会、省口腔医学会、省预防医学会、省护理学会、省医学协会和省医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社团组织)按所属关系向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中华社团组织)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别经相应中华社团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等培训的需要,面向全体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的、由卫生部或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面向社区医护人员的转岗培训、专项项目培训等。

(二)Ⅱ类学分

是指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各种非项目类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或以个人为主的有计划有考核的学习活动或成果,其形式主要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新手术或疑难手术示范、技术操作示教、新技术推广、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病例讨论会、大查房、国内外有关专业技术的考察和进修、发表论文、综述、译文和出版医学著作、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励、自学专业技术知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等。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省级推广项目每6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凡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材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第一作者---第三作者

(余类推)国外刊物 10-8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

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4学分 省级刊物 5-3学分 地(市)级刊物 4-2学分 内部刊物 2-1学分

3、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学分

4、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 8 学分。

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9、参加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每年获得的Ⅱ类学分不超过5学分。2—8项由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学分。

(三)凡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

(四)经单位同意,参加在职学历教育者(包括成人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以当年课程考试成绩单或已取得的毕业证为依据,可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

四、学分考核与登记

(一)学分登记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由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学分登记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

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应使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并依学分类别,使用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和发放的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或使用电子信息卡,对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进行学分登记,并对其学分获取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书或电子信息卡和年度完成继续医学教育任务证明书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和考核依据。

(二)学分考核

卫生技术人员应按规定和要求完成每年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应随时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进行记录和登记,并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及其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省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应完成Ⅰ类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五年内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Ⅱ类学分中7、8两项合计不得超过15学分;每年获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超过5学分。

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应完成Ⅰ类学分不得少于8学分,五年内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不得少于5学分;Ⅱ类学分中7、8两项合计不得超过15学分;每年获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超过10学分。

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完成Ⅰ类学分不得少于5学分,每年获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超过10学分。

五、继续医学教育证书的发放与管理

(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指定社团组织应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样式印制学分证书。

(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学员所在地的省继续医学教育主管理部门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应接受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办班通知、日程等有关资料报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四)对弄虚作假、滥发学分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国通报、1—3年停办国家级和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

六、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下发的《甘肃省继续医学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甘卫科教发[2001]第508号)同时废止。

七、本办法由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标准)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定和《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我省卫生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业务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含中医药继续教育,下同)是卫生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三条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第四条我省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或具有中级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化培训的各类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第五条各级卫生、人事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领导,并提供条件和制度上的保证。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和学术团体应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打破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各种卫生和医学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划、领导和管理。

第七条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省卫生厅、人事厅的领导下,负责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委员会由省卫生厅、人事厅、有关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学术团体和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l、拟定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2、依据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和相应政策措施;

3、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组织申报、初评与推荐;负责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省卫生厅批准、公布的依据;

4、负责省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初评、推荐。负责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省卫生厅批准和公布的依据;

5、组织和指导继续医学教育文字、声像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工作,负责开展远程教育;

6、对全省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若干学科组和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办公室负责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协调、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学科组由专家组成,负责相应学科专业的继续教育业务指导工作。省继续医学教育中心负责承担委员会及办公室交办的事务性、技术性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市要加强对本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贯彻落实省继续医学教育的计划与要求。各县(市、区)和有关医疗卫

生单位应做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考核、登记等管理工作。

第九条各单位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卫生技术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服从所在单位的安排,接受考核。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和本单位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后,有义务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

第三章内容和形式

第十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临床进修、实地指导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材、学术报告,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科研立项、奖励等亦视为参加继续教育。

第十二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将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学科专业公布,供卫生技术人员选择参加。

第十三条经审批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卫生部公布;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由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省卫生厅、人事厅公布;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市卫生局、人事局公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医学院校应积极申报和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第四章考核

第十四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任职期限内学分可以累计计算,平均每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低于25分,当年所获学分不得低于20分。学分的授予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考核登记制度。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办单位负责考核并授予相应学分,卫生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进行学分审核登记。

第十六条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实行验证和任期合格证制度。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各单位负责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考核验证;卫生技术人员任职期满,由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进行任期考核,合格者发放全省统一印制的继续医学教育任期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考核合格、技术职务聘任、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条件之一。

第十八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应列入单位工作目标和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作为单位年终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内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十九条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的评估制度。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定期对各市、各有关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上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条各级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对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细则》及有关规定,继续医学教育开展不力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技术人员,要视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考核不合格或缓聘、低聘、解聘卫生技术职务和不准参加相应技术职务资格考试、不予执业再注册的处理。

1、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安排的;

2、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

3、学习期间违反办学单位的有关规定和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

4、未获得规定学分数的;

5、在学分登记、和任期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第六章经费

第二十三条继续医学教育的经合,采取国家、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各单位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能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卫生技术人员本人也应承担一定的费用。提倡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举办单位,可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收取合理学习费用,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细则之前所制定的有关继续医学教育规定,与本细则相抵触的条款,以本细则为准。

第二十六条未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类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学时制,即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96学时,经考核合格即为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二是参照执行《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第二十七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及所登记学分仍认可有效,不再重新核实、登记。

第二十八条本细则由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附件2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I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 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II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第一作者--第三作者

(余类推)

国外刊物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省级刊物 地(市)级刊物 内部刊物

3、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省、部级课题 市、厅级课题

9 8 7 6学分 8 7 6 5 4学分 6 5 4 3 2学分

10-8 学分

6-4学分

5-3学分 4-2 学分 2-1学分

4、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9、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II类学分授予的具体规定由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

2-8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

(三)凡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

四、学分登记和考核

(一)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应统一印制和发放继续医学教育登记证或使用电子信息卡,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三)各单位主管职能部门每年应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登记,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

(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全国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指定社团组织应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样式印制学分证书。

(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学员所在地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应接受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有关资料报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四)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 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国通报、1—3年停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对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特殊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实施细则应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七、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发布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全继委发[2001]第02号)同时废止。

八、本办法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皖继委[2007]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

(一)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项目授予Ⅰ类学分。

(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二、学分要求

(一)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都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

(三)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Ⅱ类学分20学分。

(四)继续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教育Ⅰ类、Ⅱ类学分数每个不超过10学分。

(五)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相关要求授予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有关规定验印的各种Ⅰ类学分项目的学分证明,是参加项目学习并经考勤、考试考核合格学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的有效凭证。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相关要求授予学分。

2、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发表当年学分:

发表文章所在刊物 第一作者至第三作者

国外刊物 10-8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4学分

省级刊物 5-3学分

地(市)级刊物 4-2学分

内部刊物 2-1学分

3、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学分

4、出版医学著作,按每编写1000字授予出版当年1学分。

5、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7、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8、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9、经单位批准,参加所从事的卫生技术专业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学习成绩合格者,或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或参加援藏、援外、支农等医疗服务活动并参加当地继续医学教育,当年累计6个月以内经考核合格者,按每月4学分授予Ⅱ类学分。

3-9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

四、我院继教班举办和学分授予方法

1、我院主办(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外请专家授课和兄弟医院参加)继教班时医院给予一定的办班经费(每年限一次,原则上国家级不超过20000元,省级不超过10000元、市级不超过5000元),主要用于开班授课费、餐饮和住宿等相关费用,依票据实报实销。注:(1)学术专业分会首次成立:主委是我院的,给与补贴不超过

5000元,依票据实报实销。

(2)联盟会议、网络会议在我院举办的,给与补贴不超过5000元,依票据实报实销。

2、我院市级继教班举办须提前一周通过院人力资源部网络继教项目申报,卫生局通过,按要求日期举办。

3、市级继教班在2015年年初公布继教班举办班次,各科室按需求报听课计划至人资部,后续开展按计划执行。

4、继教学习班参加原则上与本人专业相关相近。

5、继教学习班采取继教IC卡刷卡制度,参加继教班需携带继教IC卡刷卡考勤,否则一律不授予学分。

6、继教学习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及时将授予学分人员名单、试卷、授课课件上传至OA,授予学分人员考试合格、经验证后授予学分。

7、继教学习班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中途离场等情况,不授予学分。

五、学分登记、验证和考核

(一)学分登记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和取得的学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核、登记和存档。每年的学分登记工作,应于次年的3月份前完成。

2、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和保管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内容与本人专业和岗位是否相关、学

分类别与授予的学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完成学分要求等,并将审定的卫生技术人员当年取得学分的各项具体内容、学分类别、学分数及学分完成情况,在其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上进行登记和存档。

3、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将当年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凭证,按要求和时间安排,报人力资源部,确定当年所取得的学分与学分完成情况。

4、学分登记的有效凭证为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进修证、成绩单、单位组织的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登记单等原始材料,或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智能化管理的进展需要,在全市辖区内或本单位统一使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信息卡。

5、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完成学分情况,由单位负责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该证书是记载卫生技术人员每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的有效凭证,由人力资源部代为保管。证书的发放和使用按省人事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学分验证

1、学分验证分为公共知识科目验证和专业科目验证。

2、公共科目学习为网上在线学习,网络学习完成后由人力资源部上交全院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至人社局考试中心统一验证,验证时间一般截止至当年10月。

3、专业科目验证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先审核专业学分完成情况,后由市人事局根据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学分完成情况验印。此项验证每年进行一次。在次年的3月份之前完成。

(三)考核要求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医护人员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

2、卫生技术人员未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其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申报聘任、晋升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或申办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考核、执业再注册者,必须出示本人经验证合格的继续教育证书。

六、此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省卫生厅和人事厅《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省人事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

(一)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项目授予Ⅰ类学分。

(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四)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举办形式之一,按照项目所属等级授予相应学分。

二、学分要求

(一)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卫生技术人员,在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其中,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

(三)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卫生技术人员及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Ⅱ类学分20学分。

(四)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

(五)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 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4、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每一天最多按8小时计算学分,不包括学员报到、考核考试和撤离时间。

5、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有关规定验印的各种Ⅰ类学分项目的学分证明,是参加项目学习并经考勤、考试考核合格学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的有效凭证。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项目活动每一天最多按8小时计算学分,不包括学员报到、考核考试和撤离时间。

2、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发表当年学分: 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

国外刊物 10-8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

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4学分

省级刊物 5-3学分

地(市)级刊物 4-2学分

内部刊物 2-1学分

4、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学分

5、出版医学著作,按每编写1000字授予出版当年1学分。

6、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7、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8、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9、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10、经单位批准,参加所从事的卫生技术专业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学习成绩合格者,或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或参加援藏、援外、支农等医疗服务活动并参加当地继续医学教育,当年累计6个月以内经考核合格者,按每月4学分授予Ⅱ类学分。

3-10项由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后授予相应的学分。

(三)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的授予

1、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以下简称远程Ⅱ类学分)活动的管理,按照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皖继委〔2005〕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在省内举办远程Ⅱ类学分项目的机构,须经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核准同意。

2、拟开展远程Ⅱ类学分活动的省直有关单位或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应与远程Ⅱ类学分项目举办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一份备案。

3、远程Ⅱ类学分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4、远程Ⅱ类学分项目举办机构每年拟举办的项目,经省直有关单位或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由有关省直单位或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公布,同时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一份备案。

5、由项目举办机构和省直有关单位或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共同验印的远程Ⅱ类学分项目学分证明,是参加项目学习并经考勤、考试考核合格学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的有效凭证。省直有关单位或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本单位或本辖区远程Ⅱ类学分项目学分证明发放档案,具体内容可参照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中所附《安徽省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明发放审核表》。

(四)经单位批准,参加所从事的卫生技术专业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学习成绩合格者,或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或参加援藏、援外、支农等医疗服务活动并参加当地继续医学教育,当 年累计6个月及以上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规定学分。参加人员将有关学习成绩单或支农、进修等证明、考核材料交所在单位,省直单位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授予规定的学分,省辖市辖区内的各级单位报所在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授予规定的学分。

四、学分证明发放和管理

(一)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分别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

(二)在省内举办的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的内容、样式和编号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举办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机构负责印制。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在安徽省内举办的,应接受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有关资料报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四)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省通报、1-3年停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

五、学分登记、验证和考核

(一)学分登记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和取得的学分,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登记和存档。每年的学分登记工作,应于下一年的3月份前完成。

2、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和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和保管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实行继续医学教育智能化管理的单位可为电子档案),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内容与本人专业和岗位是否相关、学分类别与授予的学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完成学分要求等,并将审定的卫生技术人员当年取得学分的各项具体内容、学分类别、学分数及学分完成情况,在其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上进行登记和存档。

3、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将当年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凭证,按单位有关学分登记的要求和时间安排,报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当年所取得的学分与学分完成情况。

4、学分登记的有效凭证为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自学综述、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进修证、成绩单、单位组织的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登记单等原始材料,或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智能化管理的进展需要,在全省、省辖市辖区内或本单位统一使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信息卡。

5、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明、单位组织的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登记单、继续医学教育电子信息卡,内容应包括学员姓名、单位、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签章等,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凭证。

6、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完成学分情况,由所在单位负责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该证书是记载卫生技术人员每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的有效凭证,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证书的发放和使用按省人事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7、各单位在《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完成学分情况时,应登记在证书的“继续教育登记”页,登记内容为:“××××年Ⅰ类学分××分、Ⅱ类学分××分、学分总数××分”,加盖“完成”或“未完成”印章,同时由登记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8、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在完成每年的学分登记工作后,应将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学分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并按《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统计报告与评估试行办法》有关要求上报。

(二)学分验证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完成学分情况的验证分省、省辖市两级。除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验证外,各省辖市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各省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

2、验证部门要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继续教育登记”页上由单位登记、签章的学分情况,按照我省对不同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分要求,审查其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成情况。凡完成规定要求的,在其继续教育证书“验证登记”页“验证意见”栏中加盖“完成”印章,未完成的,加盖“未完成”印章,同时由验证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时间由验证部门另行通知。

4、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在每年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后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可依次计入下一。

(三)考核要求

1、各单位职能主管部门每年应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 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2、卫生技术人员未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其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申报聘任、晋升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或申办执业再注册者,必须出示本人经验证合格的继续教育证书。

(四)在学分登记、验证和考核工作中,各单位和有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工作中发生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各级卫生、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和验证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评估。

六、各医疗卫生单位非卫生类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按省人事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工作按照安徽省卫生厅《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办法〉的通知》(卫中秘〔2007〕452号)执行。

八、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省卫生厅、人事厅印发的《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九、本办法由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下载《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与认可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